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7: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10篇

  《华人育儿百科》是一本由林奏延 周育如 等 编著 / 崔克西 审校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5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一):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去年之前我一直不怎么喜欢小孩,觉得他们都是小恶魔,只会哭叫捣乱。

  那时想法就是,当我有了孩子,一切原本有迹可循的生活会被彻底打乱——自己都还没长大,都还是孩子,怎么生孩子?而且,还有什么侧切宫缩,能把人痛死吧。

  找了这样那样的借口,和老公商量好,2017年再考虑要孩子。

  然后2015年3月,我意外怀孕了。

  手足无措。

  第一件事是带猫去查弓形虫,还有查自己,花了接近1000块,两个都是好好的。但这钱不能不花啊。

  之后一路产检,给人感觉也就是花钱买个安心。

  浑浑噩噩忙开店,到了去年十月,离预产期只有两个月的时候,我知道得正视这件事了。

  因为好多东西要买。

  朋友给了我各种待产清单,看得头晕,根本记不住。好多东西不知道是干嘛用的。然后更不知道应该信任什么牌子。

  到处,各种搜。

  最后我偷懒,跟着我哥,他给我侄儿买的啥,我就买啥。

  11月的时候,刚当了新妈的朋友问我,入盆了没,赶紧去各种吃,不然生完就想啥都不能吃了。

  我就胡吃海喝了一个月(没喝酒)。12月1号,因为头天吃太多烧烤,拉肚子,下午四点发动,进医院。

  各种折腾,四天无眠之后,终于卸货——我也是个妈了。

  是的,我就是这么晕乎乎的当了妈。

  孩子生出来之后再也不敢大意。每天都在抱着手机查。

  吃多少,怎么吃,吃了怎么还哭,不吃怎么还睡,睡多久不好,醒多久不好,到底包被绑不绑,手放在外面还是里面,指甲怎么剪……

  我快疯了,问嫂子,怎么办啊,她说,忘了。好多新妈都回答我,忘了。

  又继续抱着手机搜。

  网上也是花样百出。

  同一个症状答案千奇百怪,可以从没多大事描述到得马上进医院。

  哦对,包括医生也是一样。

  孩子刚出生那两天,白天各种乖,晚上各种哭,撕心裂肺。

  其实是哭得我撕心裂肺,但我就觉得她也撕心裂肺了。

  问医生,医生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动不动就护士推医生,医生推主任,产科主任推儿科。

  儿科医生来了。给我说一堆,结论是孩子可能肠子什么有问题。然后收了高到无厘头的上门服务费走了。没说出个所以然,让观察。

  我只有哭。

  那时候哪知道,人家就是饿了。比一般孩子胃口好。白天睡太多,晚上精神好呗。

  再后来觉得这么依赖网上瞎搜也不行,医生也是大惊小怪,就开始买书。

  崔玉涛,希尔斯,中医,西医……

  结果我还没来得及看。我哥家跟我爹妈起了矛盾。我嫂子坚持按照书来“科学喂养”,我妈觉得她能带大我和我哥,怎么就会对她孙子不好了……

  我还好,比较懒,自己又长得胖,还不是我妈喂的好。

  于是差不多都听她的。

  我哥他们莫名其妙的小心翼翼到,别人说的都听不进去。

  前两年我对中医感兴趣,看了不少相关的,就记得里面有说小孩儿吃小米粥不坏事,各种好。

  我哥说,网上说的,小米寒凉。

  我真是蒙了。

  小米怎么寒凉了。

  过了十天半个月,他跟我说,以后给你家叮当喂点小米。

  ???你不是说小米寒凉嘛。

  然后他又说,哎,有时候,也不能全信书,崔玉涛说的,也不一定全对。

  我:……

  所以当我拿到这本《华人育儿百科》的时候,真是觉得下面这段话很对胃: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二):父母给孩子的礼物

  各国人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都各不相同,这本书主要是帮助我们了解华人的教育方式,主要针对0到6岁的婴幼儿,新晋父母应该仔细阅读这本书。书中的内容值得信赖,是由百位儿童医学专家与一线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的精品,学习其中的知识也是十分安全的。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有了老一辈人的帮助,就不用去学习其他知识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时代在进步,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应该从小就重视教育这一块。而有的人确实很重视,甚至会去网上寻找相关知识,难免会被一些错误信息误导。选择这本书也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么多相关的专家共同校对,相信它,没错的。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我们不能总是让孩子做这做那,而自己却做相反的事。孩子的模仿意识很强,所以才有了那句“有其父必有其子”。等等这些教育方式在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其实做起来都不难,只是一些生活的小常识,有些尝试不光对孩子适用,对于一些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样重要。本书一共有8个部分,共28章,每一章的知识都十分显明,排版也十分整洁。这本书如果你觉得有些地方已经在之前有所了解,那么你大可以跳过这一章。如果你遇到了什么难解的问题,你就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是一本字典,在其中查阅对应的知识。

  有些时候当我们已经整装待发,做好一切准备,却发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那么这时就考验你的知识积累了。时刻都能保持冷静的面对是最重要的,前提是你真正对这件事有信心,功课是一定要做好的。不光是教育,还有预防一些疾病和意外的知识,由内而外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呵护,这才是给他们未来一生中最实用的礼物。能够做到将来不后悔,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长,这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三):吃早点啦

  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小山村,有这样一个女人。

  当她的第十一个孩子生着重病,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却又奄奄一息时,她回到她第一个孩子身边,子孙绕膝享受天伦。

  如果说她的第一个孩子这么多年缺失母亲的爱与陪伴终于得到补偿,那么,她的第十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与仅与母亲之间维系的亲情也终于土崩瓦解。

  她的第十个孩子便是在照顾重病的弟弟,与死神艰难拉锯的情况下,隔着窗台目送自己的母亲渐行渐远。她不敢掉泪,不想承认,她的母亲就要这样离开她们。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四):一本关于孩子成长的全能宝典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每天都感受着宝宝的变化,享受着他成长的喜悦,但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自从当了妈,就发现自己原来还可以这么神经质,怕娃吃不饱,怕娃睡不好。吃多了怕他撑坏胃,吃少了怕他营养不够。睡多了怕他饿,睡少了又担心他长不高。上一秒他还是个安静的小天使,下一秒却变成了制造高分贝噪音的小恶魔。有时看他哭的好笑,有时又看他哭的可气。他身上新出现哪怕一个小小的疙瘩,都会引来新妈妈的不安,是热了起痱子,还是过敏起湿疹,又或者只是那么一个没什么原因的小疙瘩。拉的次数多怕他消化不良,拉的次数少了又担心他便秘。

  每一天都有新的问题,每一天我都有一个纠结的理由。每当遇到问题,我就会向身边所有经历过的宝妈们寻求帮助,又或者去网络寻找答案。可宝妈们的建议有时会不统一,网络答案又不权威,这时一本权威的育儿百科就显得十分必需且必要。

  《华人育儿百科》就是这么一本帮助新手妈妈的书,这本书针对0-6岁婴幼儿,集合了300个常见的育儿问题,70种婴幼儿常见疾病,24个促进婴幼儿发育的小游戏,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与教养对策。从各个方面帮助妈妈更好的育儿,更快速的进入妈妈状态。书中几乎囊括了大部分我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要不要给婴儿使用安抚奶嘴?宝宝腹绞痛该怎么办? 宝宝何时走路才正常?孩子5岁了还尿床怎么办?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好不好?让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纠结,不紧张,翻翻书就能轻松找到答案,淡定坦然的面对宝宝的每一段成长经历。

  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几个人,而是一群人,这是一本由百位儿科医学专家与一线医护人员合力撰写的书。全书共分为8个部分,包括:1. 享受养育宝宝的喜悦。2. 了解幼儿的成长与日常照顾。3. 探索孩子不同阶段的发育关键。4. 喂养方式的选择与建议。5. 满足孩子全方位的营养需求。6. 搞定教养,亲密加分。7. 认识儿童常见疾病。8. 认识疫苗接种。庞大的作者群不仅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全面性,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书中内容的权威和准确性。每一次遇到问题,我们都会积极搜寻对策,从《华人育儿百科》里找答案就像是一叶扁舟在遇到风浪时发现了大游轮般安心。

  对于每一个带孩子的妈妈来说,最大的挑战恐怕就是时间。从刚出生的婴儿每天几乎想24小时挂在妈妈身上,到慢慢会爬会走,妈妈要几乎24小时盯住他,防止他受伤,防止发生任何意外。妈妈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时间,没有任何自由的时间,更别提坐在一边安安静静的看书。这时候,一本简单的育儿书籍就显得十分必要,没有冗长的废话,没有多余的唠叨,每一页解决一个问题,每一篇都是干货,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点。有些内容更是直接列出图表,简单直观,比如书中直接列出了各年龄段的辅食表,儿童生长曲线图,各月(年)龄儿童发育里程碑等等,让宝妈在带孩子之余能迅速的阅览,迅速找到需要的答案。

  亲子游戏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扰,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足够的食物以及充足的睡眠,更多的则是感受妈妈的存在和关爱。除了拥抱,如何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是每一个妈妈困扰的难题。每天对着宝宝说话说到口干舌燥,无话可说,可宝宝依然睁着大眼睛渴望妈妈和他进行更多的交流。这时候,也许宝宝需要的并不是妈妈的没话找话,而是和妈妈做一些游戏,在玩耍中体验妈妈无时无刻的爱。不同的游戏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让宝宝成长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除了他的健康,妈妈们最关心的大概就是他的教育情况,每个宝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乖孩子,如何成功的度过孩子每一个成长叛逆期也是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上班忙的父母如何带好孩子?如何教养独生子女?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幼儿需要学英语、发展特长吗?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华人育儿百科》中一一为你解答。

  日子一天天熬,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们也在和他们一起默默成长。作为一个新手妈妈,从最初的手足无措,不敢碰触这个软软的小肉团,换个尿布也会弄上一手屎尿,到现在喂奶、拍嗝、洗澡、换尿布一条龙服务,我每天都在和他一起不停进步。《华人育儿百科》为我解答宝宝成长中的每一个小问题,也帮助宝宝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五):育儿路上,学会这个会“轻松”很多

  从来不敢追热点,能力有限追不了,每每有新闻爆出,身边各大媒体蹭热点,上热搜,吸粉儿、阅读量蹭蹭往上涨,我大多时候当了吃瓜群众,不过这一次看到何洁离婚的消息时,就想得空的时候定要写篇文章感谢何洁,因为在我当妈后最难的那段日子里,是她的采访帮助了我……

  初当妈妈,期待整个孕期的好状态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曾豪言壮语产后抑郁和我无关,原以为已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小生命的到来,只可惜还是中招了。

  记得产后第一次哭是因为奶水不够,这种焦虑,新手妈妈大多都会有,太想让宝宝只吃母乳而不用喝奶粉,因奶水不够我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个好妈妈?

  找了月嫂,却怎么也不放心将孩子交给阿姨,也不愿家里人多帮忙,总觉得自己只要不在孩子身边,错过一顿奶,错过一次哄睡,错过一次啼哭后的怀抱,甚至错过一次拉粑粑,自己就是不够称职的妈妈?

  刚出月子,就不得不进入带娃兼备考的模式,人在书房心却想着在卧室的娃,整一个精神分裂把心掰两半,终于和产后抑郁“不期而遇”。

  我清楚的知道产后抑郁是由于自己太想做完美妈妈却力不从心,考博迫在眉睫,害怕放弃了这次就再也没有下一次,孩子成长也不等人,错过就不再重来,难道当妈后就真的没办法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只能一等再等一推再推,真的是两者无法兼顾的事情吗?

  我把自己反锁在书房,想要找到一个答案,给情绪一个出口。

  是何洁的视频采访解救了我。在书房,带着耳机我看了何洁产后带娃的采访,虽然产后抑郁让她变得“不可理喻”,但有一点,作为明星妈妈,她从未因此而放弃过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产后很快就复出的她努力减肥,筹备演唱会,带娃工作两不误,有娃以后反而更拼了,快速完成了从美少女到美妈妈的转变。

  产后抑郁过,但却依然可以重新回到当下,调整好状态,把娃带好的同时更好地拼事业。这个就是我当时最需要的“鸡汤”,带娃的同时也要去做那些一直想要做的事。

  我突然意识到“完美”妈妈的概念并非无时无刻地陪伴和照料,孩子需要的完美妈妈应该是每次出现在TA的面前都是“完美”的状态。

  “完美”状态的呈现,首先自己得开心、喜悦、平和。一边带娃一边焦虑,无法投入专注,就不是好的状态,更谈不上完美。

  于是,我开启了每天“感恩”模式。

  每次把孩子哄睡后,就感恩孩子的到来让我能够体验做妈妈的喜悦和温暖,然后我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家人照看。回到书房后,也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备考,虽然每次只能断断续续地看部分内容,但内心依然感激当妈后的自己居然还能拥有这样属于自己专属的工作学习时间,每天如此,虽累,但充实、开心,喜悦。

  坚持一段时间后,果真实现了带娃读书两不误,如愿达成了继续深造的目标,也成为了那个出现在孩子面前状态始终OK的“完美”妈妈。

  我一直相信,不可能经由一个没有喜悦的旅程,而到达一个喜悦的终点。

  只有把当妈、带娃、工作、学习这个看似无法兼顾的过程变得有趣好玩,没有过多的焦虑担忧,只有幸福美好地陪伴享受其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快乐长成为TA想要成为的样子,也才能去成就那个想要变更好的自己。

  随着媒体对产后抑郁的报道越来越多,新手妈妈们也都开始关注焦虑着这个问题,就个人经验来看,其实做好以下两点就足够可以淡然安心地应对产后各种情况:

  你需要一本“育儿百科全书”——《华人育儿百科》

  我记得刚怀孕的时候,办公室的前辈跟我说你要去买一本书,从现在开始学习,要学着自己带孩子。我当时不以为然,没有买书也没有做任何前期的准备,甚至连生产是个什么过程都没有提前去了解,所以差点把孩子产在了病房而不是产房,想想都后怕,以至于在月子期间匆忙买买买了一堆“重复”的育儿书,真正用得上的却没几本。

  前期充分的准备可以让你胸有成竹地迎接宝宝的到来,从怀孕到生产、哺乳到喂养、0-6岁吃喝拉撒睡,一年又一年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你需要做什么,你只需准备一本“育儿百科全书”。

  这一年来看过太多育儿方面的书籍,这一本要强烈推荐给妈妈们,从0-6岁有这本育儿宝典就足够了。

  《华人育儿百科》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可供你搜索查找的育儿词典,孩子从0-6岁成长路上你不懂的需要查找学习的内容里面都有。

  该书从前往后看:

  从产前到产后:

  产检包括哪些项目、如何胎教、如何准备待产包、如何为宝宝选购衣食住行物品……

  0-3个月的宝宝:

  如何抚触、如何帮宝宝洗澡、如何护理新生儿皮肤、宝宝有尿布疹怎么办?宝宝应该睡多久?如何亲喂,瓶喂有什么技巧?

  3-12个月:

  如何添加辅食、怎么戒掉夜奶、如何选购第一双学步鞋?宝宝长第一颗牙齿,学步车好吗?厌奶期来了!!

  1-3岁、4-6岁……

  从后往前看:

  该书变成了一本字典,遇到问题可随时查找关键字,查看相关内容。例如发热、腹泻、过敏、抗生素、焦虑问题、教养问题……

  这本《华人育儿百科》可以让你提前熟知宝宝每个阶段的成长发育情况,不用再为应对宝宝的各种突发情况而焦虑不安,也不会再因无知而充满恐惧。

  从有宝宝的那一刻开始,学会“感恩”。

  宝宝的到来是多么让人激动和值得感恩的一件事。学会“感恩”,它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奇妙的感觉。

  罗伯特·埃蒙斯是研究感恩的专业学者,他对感恩的定义是:“内心对现在生活的惊喜、知足和欣赏,对现在生活的满足,知道今天来之不易”。

  经常感恩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拥有很多很多的人,不用再心生自怜自怨自艾,特别是生了娃后更多的应该是知足喜悦,而不是焦虑抑郁继而引发生无可恋的悲壮情绪。

  感恩不是简单的嘴上说说脑子里想想,而是从心底激发自己的内在,从心里对生活有了好的感觉,让你转变从“我缺什么”到“我拥有什么”的思维模式,让你拥有更多力量去珍惜去爱身边所拥有的一切。

  新的一年,希望做妈妈的你,从心,爱自己,用心,过生活。

  ♢ End♢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六):是孩子发育慢,还是你太心急?

  看着别人家的宝贝自一岁开始便会咿呀学话,朋友心里很着急,忍不住便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的结果是孩子的身体机能发育都很正常,没什么不妥。

  “可既然身体健康,为什么两周岁的宝贝就只能说出几个简单的词汇呢?”,朋友百思不解,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她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天逼着孩子发音说话,但孩子就是不能领悟。

  久而久之,她居然很少带孩子出去见人了,因为她害怕被亲朋好友得知孩子的不足,唯恐孩子被笑话。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本关于育儿方面的专业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华人育儿百科》。这本书是由台湾前长庚儿童医院院长林奏延和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儿科医疗团队共同编著的,专门针对0-6岁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问题进行详细解读,非常适合像朋友这样的年轻妈妈。

  其实朋友也读过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但大多是专家个人所撰,众所周知嘛,个人的观点难免带有经验主义和个人色彩,做不到全面与客观。

  而《华人育儿百科》这本书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一点,因为此书的编著团队近百人,而且均是儿科专家和常年实践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从备孕时的妈妈的营养搭配到新生儿的日常照顾,从孩子不同阶段的发育关键到喂养方式和营养的搭配,从儿童常见疾病到疫苗的接种提醒,编辑团队都给出了非常客观与实用的建议。

  书中记录了300个常见的育儿问题、70种婴幼儿常见疾病和24个促进幼儿发育的小游戏。针对宝贝语言能力发育的问题,《华人育儿百科》中有专门的介绍。它将0-3岁幼儿的语言特征列了表格,同时还增添了亲子游戏,用于开启孩子的语言能力。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七):百位儿科医学专家告诉你,0~6岁的孩子如何教养?

  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作为新手妈妈的我毫无经验,有什么小状况就给妈妈打电话,再加上家里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时根本不知道要听谁的好。那时候就想,有没有一本育儿辞典,什么问题都可以查到,对症下药,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烦恼听谁的好?

  很遗憾,我买了很多的育儿书,却总是觉得不够权威,理论不够充分,以致于遇到问题还是按照自己和妈妈的经验来处理,走了不少弯路,最无奈的是孩子也成了小白鼠。特别是纸尿裤的问题,每次我说外国的小孩都穿到三四岁,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婆就说那是外国的孩子,我们是生活在中国,你怎么能用外国人的经验来养孩子呢?但是他们是不会管你是一个人带着俩孩子还要操持家务的。我为了减少工作量坚持给孩子用纸尿裤,而每次家庭聚会给人批判也是逃不过的事,甚至有人恐吓我小孩穿太久的纸尿裤以后腿会变弯。

  现在第二个孩子也三十个月了。身边很多新手妈妈突然都来向我取经如何养育孩子,我才发现虽然两个宝宝养得健康又可爱,但是我对育儿知识还是一知半懂,即使知道怎么做,却说不出其中的理由。于是又去网上书店看了看最近几年的育儿书籍。

  浏览无意间看到了后浪出版的《华人育儿百科》这本书,简单看了一下介绍,这是一本由百位儿科医学专家与一线医护人员合力撰写的针对0~6岁婴幼儿提供全方位医疗与教养的对策,一本专门为华人量身定制的育儿指南。虽然价格不菲,但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以下八大板块,每一板块又有2到5章来详述相应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1、享受养育宝宝的喜悦

  主要是讲从产前到产后,0~12个月的宝宝发育与学习、睡眠与饮食、保健与照顾的各种问题。

  2、了解幼儿的成长与日常照顾

  主要讨论的是1~6岁的儿童发育与学习、睡眠与饮食、保健与照顾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很多时下热门的讨论,例如“宝宝不吃蔬菜怎么办?”“孩子能吃零食吗?”、“孩子玩手机好不好?”如何与孩子谈“性”等,在这本书里专业医生都会科学地给出解释并提出合适可行的方法供父母们试行。

  3、探索孩子不同阶段的发育关键

  主要探讨儿童的感官、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发育,语言、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发育,发育迟缓与早期干预以及认识感觉统合,书中作者们给出了很多发育的基本对照表,家长们可以参考表格的内容,定期对孩子的发育进行评估,并且可以按照每一个篇章中的“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玩耍,促进孩子各种功能和能力的发育。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发育迟缓或者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可以请儿科医生评估,进行适当的治疗。

  4、喂养方式的选择与建议

  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治疗性配方奶喂养、辅食添加以及断奶后的饮食的各种问题。

  5、满足孩子全方位的营养需求

  讨论了营养对健康的影响,益生菌的选择,儿童的喂养困难问题、肥胖问题和儿童的运动与成长。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那就是是否需要给幼儿补钙。作者说,在如今的社会,只要没有严重偏食,日常饮食内已足够供应幼儿身体发育所需。因此,如果幼儿能均衡包含,则无须刻意补钙,补充过量反而有害。所以,很多新手妈妈不自觉地补钙、给孩子补钙希望孩子快高长大其实是错误的行为,如果一味地给孩子补太多的钙,反而是有害的。

  6、搞定教养,亲密加分

  孩子渐渐长大了,父母的育儿重点不再只放在日常生活与营养照顾上,更要帮助孩子顺利通过种种成长的挑战,发展出受用一生的基础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探讨常见的教养困扰与问题,这也是朋友圈时常刷屏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独生子女的教养有哪些重点?”、“上幼儿园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处理小朋友间的冲突与挫折?”。如果你仔细阅读了本篇章,就不会人云亦云,造成管教方式变幻无常,而是做到进一步分辩爱与管教的界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写好自家的教养经了。

  7、认识儿童常见疾病

  孩子生病了,父母会寝食难安,全家人的生活作息也会乱成一团,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可以快点恢复健康呢?本书比别的育儿书最有优势部分出现了。

  在这一部分里,各位儿科专业医生、营养师、护理师等专业人员,针对每一种幼儿最常见的疾病详细说明了原因、症状、就医时机以及实用的居家照料技巧,都是实打实用的方法论,帮助家长打破误区,找对医生,让孩子得到妥善照顾,尽快痊愈,避免小病演变成重大疾病。

  8、认识疫苗接种

  成为父母,是人一生中要经历的重大转折点之一。对新父母来说,等待新生儿到来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喜忧参半”的复杂情绪。夫妻俩心中充满兴奋与喜悦的同时,也常因担忧孩子出生后照顾任务繁重、经济负担增加、夫妻关系转变等种种问题而陷入无谓的心理困境之中。因此,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发育,准父母们也应该慎重思考该如何自我成长,调适怀孕带来的生理、心理、经济及环境的变化,让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父母。

  再比如现在开放二胎政策,很多独生家庭也迎来了第二胎,父母陶醉在“给孩子生一个玩伴一起长大”的想法中,可是家中孩子却因为各种原因还没做好哥哥或姐姐的心理准备,有的因为觉得孤独会希望有弟弟妹妹来相伴,有的却担心爸爸妈妈有了二宝就不爱自己了,甚至以死相逼不同意父母生二胎。

  《华人育儿百科》第11页的“医生在线”板块就谈到了这个问题。父母可以参考医生提出的几个原则,帮助适应和改善孩子们的关系:

  (1)提前做好准备,从怀孕初期就协助大孩子做好接纳弟弟妹妹的准备:父母必须设法让大孩子了解,弟弟妹妹不是来跟他抢东西的,而是来丰富他的生活的。

  (2)了解大孩子还很小,不能期待他瞬间懂事。

  (3)接纳大孩子消极和退化的行为,给予关怀。

  (4)尊重孩子的所有权,不要强迫大孩子分享其独有的物品,适时教导孩子如何共享资源。

  (5)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避免做无谓的比较。

  (6)建立公平的教育态度,发生冲突时,不要忙着介入当仲裁者。

  (7)保留与大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知道父母仍然是爱他的,孩子就能找回安全感。

  想起当时生二宝的时候,请了亲戚来帮忙带大宝,然后我就一心扑在二宝身上了。有一次大宝哭闹着闯进我的房间扑在我身上委屈地哭了好久。我想起好久没有抱她了,也心生愧疚,轻轻抱起她,抚摸着她的头,小声问宝宝发生了什么事。越问她越是哭到说不出口。婆婆看到我抱她,一直示意我放下,说坐月子不能抱那么重的孩子,我点点头表示知道,但是并没有松开手。过了一会女儿才断断续续地跟我说没有人疼爱她,个个都顾着弟弟,看着她泪流满面的样子我心疼死了,说妈妈疼你,妈妈也疼弟弟,不过弟弟小,要吃奶,妈妈精力有限,就让其他人带你了,等下个月妈妈就能陪你出去玩了。我哄了很久才让她破泣而笑,又开开心心去玩了。

  现在想来,当时我要是多学点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在二宝不需要吃奶的时候跟家里人换带小孩,保留与大宝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空间,让她知道弟弟的到来不会影响妈妈对她的爱,就不会发生那件事了。

  花了整整五个小时读完这本500多页的育儿百科全书,对养育孩子有了很多新的认识。这本《华人育儿百科》结合了世界潮流与华人育儿习惯的百科全书,内容广泛全面,立足华人经验,兼顾身心健康,注重实际操作,从产前到产后,从睡眠到喂食,从发育到学习,从保健照顾到疾病意外处理,包含了300个常见育儿问题、70种婴幼儿常见疾病和24个促进幼儿发育的小游戏,简直就是教养一点通的育儿宝典,加上台湾长庚儿科医疗团队充分发挥专业性,对0~6岁婴幼儿的养育提供全方位医疗与教养的对策,是一本适合所有华人阅读的育儿指南。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八):一本书教你科学育儿

  孩子是这世界上最可爱和最纯洁的东西。 ——美国谚语 1. 朋友的孩子七个月了,长得肤白貌美,一双葡萄般的眼睛自带P图效果。从此,当了爹的朋友变成了晒娃狂魔,每次把儿子的美照放在朋友圈总是引来朋友争相点赞和赞美,看着这些点赞评论,这娃他爹美的呀,比单位发奖金还开心。 但娃他爹也有苦恼,孩子从四五个月开始,增加了一个习惯,不论手中抓的是啥,上一秒还在手里,下一秒没看住就已经塞进了嘴里。有一次,这宝贝拿起手铃,张嘴就啃,结果那手铃竟被他生生啃下一个,要不是娃他爹眼疾手快用手抠出,就吞进肚子里了,这一扣扣的孩子直恶心,哭闹了半天才罢休。 这不,朋友约吃饭,夫妻两带着萌娃,那叫一个美呀,这孩子真是不比任何明星的娃逊色,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见我们开心孩子也开心,张开小嘴乐起来,顺便就把手里抓着的小猪佩奇塞进了嘴里,可怜的佩奇一脑袋就扎进了这萌宝黑洞洞的嘴巴里……果然名不虚传啊,初为人父母,束手无策,夫妻两苦恼不已。 正好手头有一本《华人育儿百科》,我专门翻看了孩子乱吃东西的章节,阅读之下明白了这孩子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人类的口腔内神经末梢比身体任何部位都多,宝宝在吮吸的过程中可以从物品与神经末梢的接触得到满足和快感。抓啥吃啥是一种本能,是好奇的尝鲜。通常宝宝3个月大时,就会喜欢将一切手中的东西都当做“美味”。 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采取一些往物品上抹辣味或苦味的东西这样的虐待行为,要知道,这样根本无法抑制本能。 《华人育儿百科》中给出了正确的做法: *随时保持孩子活动半径内环境和物品的清洁卫生,移除危险物,注意玩具的形状、大小、才智,随时留心孩子的安全,防止噎食、吸入等危险。 *宝宝在和大朋友一起玩时要做好监护工作,杜绝纽扣、小弹珠、小零件等过小的玩具。 *小心喂食,注意果冻、坚果、小糖果甚至豆腐等,防止一不留神造成呛咳、吸入引起窒息。 最重要的一点,一般宝宝3岁左右时,就会渐渐改掉这个习惯了。 我把这个收获迫不及待地分享给朋友,夫妻两如释重负,连连道谢,同时对我手中的这部育儿宝典垂涎欲滴。不忍割爱,给了他们购买链接,哈哈。 2 闺密的孩子三岁了,聪明伶俐,说话有条理,非常惹人喜爱。随着与孩子的接触,发现这孩子还有一大优点,就是专注力很好。孩子极爱玩积木类的玩具,我们聊着天,孩子自己玩积木,摩天轮、小汽车、飞机……拆了装、装了拆,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动手能力极强。 我问闺密有啥秘诀,孩子这么好的专注力怎么培养的,闺蜜说就是从小就给他读故事书,发现他喜欢积木就鼓励他并陪他一起玩,每拼出一样玩具就会夸奖他。 闺密还给孩子报了一些早教班,教学方式开放、形式活泼,比如在妈妈或老师的陪伴下动手包饺子、做蛋糕、沙拉、小朋友协作拼积木等活动,孩子很喜欢,动手时很认真,也常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夸奖,孩子也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面对喜欢的东西时,孩子就表现出了非常好的专注力。 《华人育儿百科》中也提到了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 *让孩子参与一些适龄的活动,保持新鲜、有趣,帮孩子获得成就感,让孩子乐于参与活动,从而促进孩子的专注力。 *激起孩子对事情本身或事情背后的人、事、物的兴趣。 *家长帮助孩子进行与人互动及创造性、自由度高的活动,以刺激孩子脑部的积极发育。 我们会发现,闺密的做法和《华人育儿百科》中所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方法不谋而合。 3.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追究起来,这问题出现的源头来自原生家庭。事实上,孩子0-3岁是大脑和智力发育最快也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对孩子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甚至命运。因此这个阶段的养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大家在感叹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的同时也意识到,从备孕阶段起就做好相关的准备与对养育知识的学习有多么重要。 前面两个小故事中提到了《华人育儿百科》这本书,事实上这两件事对这本书中知识的应用只是凤毛麟角。这本书其实是一部涵盖面非常广,知识非常丰富的一部育儿书。 《华人育儿百科》是由台湾前长庚儿童医院院长、长庚大学医学系儿科特聘教授林奏延带领长庚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15门分科的百余位骨干医生、营养专家、护理人员携手幼儿教育专家、儿童专刊主编周育如根据华人儿童的养育经验编写而成,是一部针对中国孩子的养育百科书。 在这部百科书中,结合世界潮流与华人育儿习惯,不仅对备孕知识及新生儿护理还有婴幼儿喂养进行详细科学的说明,还通过身体发育与保健、心理健康、认知发育、社会情感等方面对0-6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提出了很多极具实际操作性的科学建议,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浅显易懂,的确是适合每一位华人阅读的育儿宝典。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九):父母大百科

  没几个人能记得自己六岁之前是怎么过的了,不管记不记得,大部分人都要面对照料一个新生命的问题,把没有独立觅食能力、只能依靠大人喂哺的新生儿,一天天带大到背着书包走进小学校门的蹦跳儿童,这六年中面临的每一个新情况,对于初为人父母者,只依赖老人的老经验,或者现成百度一下,显然有些捉襟见肘,应该有一本科学系统的育儿工具书来帮新爸妈树立信心、提供指导、解决问题。

  之前养育教育方面的书看了不少,比较系统的指导的是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定本),以孩子的年龄段为单元划分介绍孩子的喂养和互动、疾病治疗等,十分的全面周到。阅读过程中也发现日本的养育理念和我们的有相当区别,枚举两例,一是日本婴儿夏季允许吃少许冰淇淋,二是很小就可以带去公共浴场,但要小心被人踩踏到。对国内的一些父母而言,可能为了规避腹泻、溺水和被人踩踏,就会将吃冰淇淋和游泳的乐趣剥夺掉,相对更为保守一些。

  而《华人育儿百科》,是台湾诸多专业的儿科医护人员,集合了各主笔医生与专家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汲取了西方育儿科学和华人传统经验所长,充分融合后所撰写,更为因地制宜,更适合华人宝宝的体质和华人家庭的养育特点。百科从备孕到儿童学前这样一个跨度,以时间分段,对养育要点、应对疾病、沟通教育作出了具体说明。常见的儿童成长发育问题和一些疑难杂症,都被收纳书中,相当的系统详尽,可谓巨细无遗,给父母提供全方位的对策指导,尽快的适应抚育的角色需求。

  翻开目录,可见明晰的分类索引,让读者方便的查询直达问题。细致到备孕用品如何挑选,宝宝的辅食如何按阶转化,都有详述。还有一则准爸爸宣言,要求准爸爸在去产房前郑重宣誓,为妻子和孩子奉献一切,给予妻子应有的尊崇和感激,给予她关爱与体贴,好好照顾她等等,让我十分感动,说出了所有新妈妈最真切的心声和需求,足见撰写者的诚意和细心。书中随附了24个亲子游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特点精心设计。我挑选了“摇摇船”这个符合适合孩子年龄的试验了一下,孩子开心的不得了,躺在被子上被爸爸妈妈摇着,一会看看爸爸一会看看妈妈,脸上的表情非常安逸,你看一眼,就会认识到,那是一种被爱和快乐拥抱着的表情。

  孩子的抚养教育是个巨大的课题,父母肩负着为孩子身心奠基的重任,从毫无经验到个中好手,最重要的是一颗父母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从百科中学习科学实用的方法,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个性,用耐心细心去了解孩子的需求,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十):父母决定孩子的起跑线

  都说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起跑线是什么?一个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良好的教养……父母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优秀的父母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关注孩子不同阶段的发育关键,予以良好的家庭教育。

  ------------------------------愿你有一个健康开始--------------------------------------------

  初为准妈妈,看到第一张B超照片、第一次胎动、第一次看到四维“泥娃娃”,激动、紧张与欣喜交织,每一次产检仿佛一次小考,坐在医院等待测试结果。还记得我临近预产期,每天都刷知乎“顺产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的答案。一个小生命的种子让我们的生活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为了迎接健康的宝宝,开始调整生活节奏,为宝宝准备衣食住行用品。翻开《华人育儿百科》,第一部分便是孕产准备,从孕期检查、家庭关系都有介绍,也有迎接新成员的前期工作,很是全面。

  当第一眼看到那个头发软软的、眼睛尚未睁开小不点,觉得经历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可没有人是与生俱来的父母,一切都要学习。科学喂养、睡眠安排、甚至洗澡都需要学习;与此同时,每天都遇到无数的疑问,宝宝为什么大哭不止?宝宝怎么吐奶啦?宝宝吃手是饿了吗?要不要剃胎头?要不要喂水?……很多想到的、没有想到的各种状况出现令新手爸妈措手不及。时光荏苒,稍微大一些,就要面临新的问题,比如上班背奶、添加辅食、坐爬走如何锻炼,都希望找到科学答案。手边备一本《华人育儿百科》这样的工具书,方便随时寻求答案。

  -------------------------------------我要给你高质量的陪伴---------------------------------------

  为人父母,是一项全年无休的工作,职场尚有职业技能的培训,父母更应该不断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人在6岁之前认知、性格和习惯的发展影响到一生的命运,因此过了新生儿的阶段,父母需要关注子女不同阶段的发育关键。

  《华人育儿百科》对0到6岁孩子感官、语言、社会行为、情绪、自理能力的发育都给出了发育指标。但比一般的工具书更有乐趣的是,在这些方面本书给出了24个促进婴幼儿发育的小游戏。比如让小月龄宝宝趴在大人的胸前,抱稳宝宝后,大人开始轻轻左右摇晃自己的身体,让宝宝体会重心的变化;还有用大毛巾把2岁左右的宝宝包起来“滚蛋卷”,以锻炼他们的平衡感。孩子的感官发育、对世界的认知、对知识的索取本来就应该在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寓教于乐。我觉得这些亲子游戏能让家长给孩子带来更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从小就被冷冰冰的电子屏幕剥夺这个世界丰富多样的感知。

  ----------------------------无论健康疾病,我守护在你身边----------------------------------------

  孩子生病了,这是每一位父母不愿意碰到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孩子生病了该看哪科医生”也是很简单也很复杂的一个问题。长庚纪念医院作为目前台湾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医疗服务系统,本身就具备素质过硬的精英医护团队。《华人育儿百科》这本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儿科医疗团队合著的,集合了儿科专业医生、营养师、护理师的观点,是极科学的参考。书中罗列了约60种常见儿科疾病,介绍致病原因、症状、治疗与家庭护理。医生和专家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对父母普遍的疑问予以完善的解答。作为工具书,最实用的是目录和索引。目录均是根据不同内容的常见问题开门见山罗列,索引则收录了重要词条和关键字,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人的一生再也找不到哪一年,比出生后第一年学习得多,从一个软软的小肉球到能坐、能爬、有自主意识。0-3岁是大脑成长最快速的阶段,4-6岁是建立良好生活作息的重要阶段。对自己没有要求的父母是对孩子极大的犯罪,找准工具,科学育儿,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