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行的读后感10篇
《美国独行》是一本由[加] 马克·斯坦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16-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独行》读后感(一):争议,纷纭
一本禁书,被加拿大等国禁止出版的书。
原作初版于2006年,已不算新书,出版后虽备受争议,但也因成功预言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ISIS崛起)而使其名声更躁,国内则是因同人于野(万维刚,之前提过的《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作者)发表于网上的一篇读书笔记让本书广为人知,他所作的笔记详尽,浓缩了书中的主要观点与例证。
那么,作者论述了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观点?
欧洲白人的负生育率。与此同时,穆X林移民却有着高生育率,欧洲最终将被伊X兰化;
欧洲的高福利政策将所有人变成无自主能力的小孩,也是恐X主义温床;
欧洲的民主制度束缚了自身,却给伊X兰极端以利用之隙;
欧洲的“绥靖”可能重新上演。伊X兰教教义残酷且具强烈政X性。
作者文风俏皮,东拉西扯让文章变得活泼,讽刺很毒辣,观点犀利偏激。是我喜欢的写作风格,温和派的“和稀泥”写作风格虽然更加理性,但最后总是让人郁闷地发现什么结论也没得出来。
“没有主见的文化多元主义明显是场骗局,人们在明知其是骗局的情况下,假意尊重着所有的文化。”这样一本很有政X敏感性的书能在国内出版,还由前外长作序,想来上层的政策风向有所转变。
作者正文是美国视角,译者后记是中国视角,都可以理解。
《美国独行》读后感(二):土耳其政变,法国又遭恐怖袭击,西方末日来临?
↓
土耳其政变,法国又遭恐怖袭击,西方末日来临?
@GK同人于野 关于本书原版的读书笔记,目前新星社官方微信和豆瓣小站,同步在更中!
↓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未完待续-
↓
欣赏书影请戳
https://site.douban.com/newstarpress/widget/photos/9970074/photo/2367874965/
《美国独行》读后感(三):末日?
刚刚读完《巨人的陨落》,然后开始读《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美国在《巨人的陨落》中作为结束战争的英雄,而斯坦恩也寄希望于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末日之时成为拯救现代文明的英雄。
首先,伊斯兰到底有没有温和派。书里大量的数据都指向伊斯兰根本就没有什么温和派,如果有人自称温和派穆斯林,那它一定是披着羊皮的狼。所有伊斯兰信仰的人如果都确信“不信真主都该死”的话,作者所言确实不假。书中所列举的种种事情每一件都让你看的瞠目结舌,如果你身处欧洲,那么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何时会被圣战。其次,欧洲的人口问题以及多元文化。穆斯林将支持多元文化的欧洲作为武器捍卫穆斯林文化,然而穆斯林文化是排他性且落后的文化。政教合一的他们利用宗教获得的权利实为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权利。穆斯林的人口加意志对抗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且意志薄弱的欧洲胜负已定。最后,美国现在虽然并没有进入老年期,但是如果公民将其自身权利和责任交给国家构建一个大政府美国的话,现代文明怕是要彻底没落了。
“美国如果不拯救现代文明,西方世界的末日必将到来”的结论均在“穆斯林没有温和派且穆斯林文化是排他的”的推理之下。如果第一步是错的那结论一定不对。译者的水平相当之高,将作者打趣幽默的语言翻译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在书的最后也给出了与作者不同的观点以供读者思考。
《美国独行》读后感(四):黑色未来和绿色幽默
一本写伊斯兰恐惧,甚至预言西方末日的书,竟然能写得这么幽默滑稽,实在让人佩服。作者的妙笔随处可见,各种互文化用巧妙生动,即使我这个非西方人,也能咂摸一二,暗暗称奇。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搞笑逗人,而是愿望一个作者自认为的末日福音:欧洲人,你们改悔吧,末日就要来了,快改悔吧。
作者写了那么多,概括起来三句话,欧洲多元主义放纵了伊斯兰极端势力,伊斯兰人口出生率将用人头颠覆欧洲文明,而福利政策又助长了这种趋势。
作者说,温和派根本不存在,所有的穆斯林都仇视西方文明,仇视基督教,以及民主自由的现代生活,支持伊斯兰教法下的宗教生活,只是他们没有表现的像恐怖分子那么卖力罢了。
作者又说,多元主义者竟然到最后都准备接受一夫多妻制,男女分开餐厅,甚至伊斯兰教法,这是对不宽容的宽容。
作者最后还说,比于欧洲,美国人口更替还在正常水平,离伊斯兰也更加远,或许早一点改掉多元政策,收缩移民,打击伊斯兰国家,也许还有救。
作者是个右派,当然不喜欢白左的多元进步主义政策,也不喜欢福利制度和大政府,更不喜欢那些瓦解单一社会和认同的异质的东西,但作者确实讲出了现代很多人的心思:恐怖主义和伊斯兰的关系太密切,伊斯兰相比华人,墨西哥更加和西方文明有异质的冲突,而且,人口在那儿摆着,白人们再怎么着,就是不愿意生孩子。这不是白人和伊斯兰的问题,大凡经济发达的地方,生育率都会降下来,东亚社会也是如此。
这里面倒是有一个问题让人深思,作为强势文明如何对待弱势文明,是彻底的尊重,还是积极地引导呢?是该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还是平等地对待呢?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是如此,虽然他们还不构成威胁,但如果有一天汉族的生育率下降,少数民族的某个成了相与抗衡的第二大族群,那就问题大了。 就像乌克兰,活生生地分裂成了两个国家。
最后,封面真的很难看,每次拿起书都让人觉得恶心。
《美国独行》读后感(五):欧盟危机——信仰空虚与伊斯兰文明的侵袭
西方在文艺复兴(14到17世纪)之后,基督教影响力日益式微,逐渐退出主流社会的核心位置。虽退居二线但是当时人们从中汲取所需,衍化出了人本主义思潮(自由、平等、人性至上等)。现在为人所熟知的自由、民主之现代政治体制实建基于此。
但是这种缺乏底层思想资源支撑(信仰空虚)的人本主义思潮是存在很多弊端的。何谓底层思想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面对终极问题所要给出的答案。诸如我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而人本主义回避了此类终极问题,无法解决人类的终极困惑。有人会说到科学,科学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虽然技术成果突飞猛进灿烂辉煌,但是一路拷问下去,面对这些终极问题也是无从下手。(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相信没有一位科学家能告诉你。)
终极问题是神的领域,人类没法插手亦无从僭越。从古代到现代,全球各处文明都对终极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从而诞生了诸多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一直居于道统地位的儒家,对神的领域也没有回避,而是以一个“天”字做出了精简的回答——“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作为当时国家的最高领袖——皇帝,也会被儒家冠以“天子”之称(代天牧民),从而实现一国政治体制的稳定。
所以人本主义好比空中楼阁、无根之萍,随风而动随波而起,由此建立或者继承而来的民主体制从根基上非常之不稳定,一旦遇到其他文明(伊斯兰文明)的侵袭,很容易节节败退乃至崩塌瓦解。
参看现在的欧盟,在各类媒体的多方位报道下,我们已经能看出种种弊端:
这种享乐主义由自由、人性至上等思想资源衍化而来,只注重当下(今生)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对未来(彼岸、来世、末日、终极审判)的责任承担。高福利政策由政府一手包办,从生到死一应俱全,人们因此也更加的耽于享乐而缺乏责任意识:不愿意上班、乐于各地旅游、不愿意生育等等——拜前者所赐,当前欧盟经济形势已开始下行、生育率低下也导致人口增长率逐年递减,造成的后果是政府税收下降、市场劳动力缺乏,整个国家体系难以为继(举个栗子:希腊破产)。
2、虚无的人本主义让如今的文化多元政策被奉为圭臬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明与文明之间互通有无,欧盟基于政治体制及科技文明的领先地位,吸引了大批外来移民的涌入(移民政策得以大幅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源于第1条:市场劳动力严重缺乏)。而在这些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伊斯兰文明的支持者(穆斯林),大多西方国家基于人本主义对平等理念的泛化理解,力推文化多元政策,主张族群之间和睦相处、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平等共存。他们的出发点很理想化,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滋生了诸多隐患。
文化多元使得国家内部意识形态林立,冲突事件因此接连不断的发生(不再一一举例)。此处潜藏的危机是:当前欧盟多数国家生育率都很低下,而外来穆斯林群体的人口比例却是逐年上升。不难想象,等到几十年后穆斯林人口占到一定比例,凝聚力极其强势的伊斯兰文明就会吞噬当地的本土文明。到了那时,法兰西共和国恐怕就得改名为法兰西伊斯兰共和国,德国也会易名为德意志联邦伊斯兰国了,而欧盟宪法——哦,那时候还有什么宪法呢?应该叫伊斯兰法了吧!这对于现在呼风唤雨的女权主义者和同性恋群体来说,绝对是一场不敢想象的灾难。
文明与文明之间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短暂的和睦共存只是假象。科技文明的发展推进了全球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文明之间的冲突态势将更加严峻。对于一国来说,其政治体制(宪法、官制、律令)只能基于一种文明共识而稳定存在。试想,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能并肩成为政治体制的文明基石么?不可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婚姻制度,这两个教派就存在着最激烈的冲突(主张一夫一妻与主张一夫多妻)。更遑论脆弱的人本主义与伊斯兰文明了,放任脆弱的人本主义与伊斯兰文明共存,只会导致一种结局(呵呵)。
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使得民众信仰空虚,促使了外来文明的趁虚而入。如果欧盟不从根本上解决底层思想资源问题(信仰),回复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文明体系(基督),不远的未来,灿烂一时的欧盟文明将会被伊斯兰文明取而代之(美国亦当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