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明的进程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文明的进程读后感精选

2020-09-18 19: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明的进程读后感精选

  《文明的进程》是一本由[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64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文明的进程》精选点评

  ●看起来真是费劲作者专注于细节,的确体现了德国的工匠精神。然先阅了福柯的著作后就对这本书提不起更多的兴趣了,作者像拍电影一样展现“文明的进程”,如何就餐不擤鼻涕、各种礼仪如何树立,甚至连后来的布迪厄也已经很直接第指出了“区隔”与社会地位密切联系。不过毕竟他们所关心视角时代气氛不同,这样去讲埃利亚斯也有些勉强。

  ●书是好书,可是有些段落重复论证,再简略一点就好了

  ●好厚,真心厚。但书中描绘西方人怎么开始使用刀叉的细节还真是有趣

  ●读到4/5读不下去了,后面都在讲法国历史。。。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讀上個世紀西方的社會學書,不論內容如何,難免覺得文法有些晦澀冗長吧。

  ●其实只读了最后一章,不喜欢作者的论述方式啰嗦的很

  ●臺灣沒出繁中版,確實有點不可思議。

  ●跟《个体的社会》捆绑的。。。在找到我那篇读书笔记之前。。。我能说我看了。。。了么。。。。

  ●以精神分析纲领处理文明史问题经典著作。这种研究的基本进路是,首先假定个人具有某种本能(在这里是情感的自我表达),然后表明对这种本能的压抑形式如何在历史之中发生变化,最后揭示在本能的升华方式上发生的相应变化。作者的创见在于对暴力关注:不同于那种将暴力作社会的边缘和失范情况作品,他表明暴力一直都潜伏在生活视野之中,只不过在文明的进程中,暴力尤其是身体暴力愈来愈为某个小群体军队警察)所垄断。由此带来的并非从暴力之下的解放,而是其威胁转入人的内,人的“文明化”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将暴力的威胁内化、以瞻前顾后取代以身犯险的过程。对于这一转变,作者的态度中立的:尽管表面安全增加了,但人自我表达的可能性强度却愈益衰弱,社会影响链条也愈来愈长,以至于人们往往显得像是纯粹机械地做着选择

  ●心理结构自我规训+封建整合 的双线叙事

  《文明的进程》读后感(一):埃利亚斯

  《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

  《文明的进程》读后感(二):文明与西方民主自由的关系

  在越自由的环境下,按照本书的思想,在民主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安排下,文明程度会严重下降,因为人民对自己的情感控制严重下降,同时国家利益在个人私利面前也大幅削弱,最后资本家从经济和政治中渔翁得利,这是西方民主的致命缺陷,所以从引进西方民主的国家如日本,台湾,印度等国家的实际情况可以印证这一假说,然而传统的西方国家为何没有这种缺陷,是因为资本家通过政治渗透转化为国家意志,对人民的社会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但其缺陷仍是国家利益只反映了资本家的需求不是国民的利益,从而引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以及资本外逃。中国则通过所谓公有制来实现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致重合,不会发生资本外逃以及考虑人民的公平诉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本主义缺陷,通过国家强制控制个人的自由情感的表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文明的进程》读后感(三):。。。。

  - 灰常地NB

  - 灰常地NB

  - 灰常地NB

  - 作者的观点对社会发展做了定性分析,我觉得这为建立数学模型指明了方向。

  从历史上类比地看, 法拉第当年对电磁学做了定性的研究,后来有了数学NB的Maxwell在其基础上建立了电磁方程,定量地研究了电磁学,才让电磁学有了更大的发展。

  也许N百年后,会出现一门独立的分支:计算社会学。置身其中的科学家被人顶礼膜拜,一如我们今天眼里的牛顿和爱因斯坦一样。那时人们对社会发展会有更清醒的认识;那时的人们看待现在的我们,就像日心说的信徒看待地心说的信徒一样。

  再具体一些:

  - 如何建立战争模型?有哪些变量需要研究?人群?经济体?

  - 从书中的观点里如何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观经济模型?

  - 这些微分方程如何演化?能预言哪些结果?

  - 三体这部科幻小说最成功之处,在我看来,是建立了一个框架。让大家在这个框架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添加进去。

  如何为你的科幻小说设计一个合理的社会背景,未来的社会会怎样的?

  读读《文明的进程》这本书就会有些自己的想法了。

  《文明的进程》读后感(四):社会学研究的“微观-宏观”困境

  埃利亚斯凭借本书在80多岁才著作等身,这对埃利亚斯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当然,我们后来者没有资格来评论埃利亚斯的历史,也没有资格来评论《文明的进程》所遭遇的历史,或许,这本书的历史本身就值得研究。阅读完该书,确实是一个十分美妙的心理体验过程。

  这本书的最大的亮点在于埃利亚斯对“社会力量”这一概念的强调以及在社会力量这一视角下对整个西方国家的社会变迁历程的研究。当然,埃氏没有对“社会力量”下一个精确的概念,但是这一思路启迪了后来的无数研究者,这一思想也与马克斯·韦伯的研究思路有相似之处。埃氏利用不同国家的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构成的关系网络与制度设置来研究西方国家的形成过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而且,埃氏扎实的历史理论功底以及对材料的选择和描绘,让人叹为观止,这也是该书最出彩的地方。后来者如迈克尔·曼,斯考切波以及查尔斯·蒂利等都在该书身上获益匪浅,这无论是研究的问题或者研究的方法都可见一斑。

  我是在阅读社会网理论的同时阅读这本书的,而这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网研究有着重大的暗合之处。但这似乎构成了一个讽刺:该书的副标题是“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最终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启迪人们最多的是其关于社会结构的研究,而对其相关的心理起源问题没有太多的评价,这似乎在于社会学研究的“微观-宏观”困境作祟吧!平心而论,虽然埃氏的整个研究让我眼花缭乱,但是其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心理的决定性影响方面,我始终不得其逻辑要领,这或许是该书的最大结构硬伤,也是逻辑硬伤。但这或许不是该书可以解决的:这本身是一个方法论问题!

  社会网络理论标榜自身的“微观-宏观”连接的潜力,我只能承认这是潜力而已。譬如说,要将该书的困境拿来利用社会网方法进行逻辑证明是否可行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一些设想,在此,我只是想对埃利亚斯致敬!

  《文明的进程》读后感(五):瑟瑟发抖的人类小心翼翼

  文明是国家进步的象征。20世纪最重要得十本社会学之一。

  西方文明:涵盖了西方社会最近两三百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理性世界观。影响了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文明和行为模式。

  以往的观点:科学与理性是文明形成的基础。

  作者观点:文明形成的真正基础,是人类自身的心理和社会活动。文明的核心是自我控制。文明发展的真正动力是来自内心的恐惧和来自社会的竞争。文明之母是恐惧,文明之父是竞争。

  一,文明的核心是高度自我控制:

  儿童被要求和教导,在短短几年里改变,成长懂事,成为控制自己行为的社会人。社会的塑造力量。人类并非一开始就是文明的,文明的标准并非一开始就是一成不变的。《男孩的礼貌教育》,最初是为了教导欧洲贵族出身的男孩,很快在欧洲中上层流传开来,成为儿童必读书。礼貌的概念的出现和流行是革命性的。在培养礼貌的过程中,文明的核心就形成了,就是高度的自我控制。

  表现为两个方面:①行为举止变得精致。外在。

  ②心里控制变得严格。内在。控制欲望。

  改变了人的风貌。以前的骑士精神,粗狂。文明化之后,变得含蓄精致,严格细腻。有教养的人避免看到屠杀动物,人性控制人体内的兽性。

  二,以前认为:文明的形成依赖现代科学和理性的进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医学理念普及。自我控制的出现比科学理性来的更早。这个说法有不少破绽。

  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恐惧和竞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行为和情感的控制必须越来越严格。

  ①恐惧-文明的心里基础。是文明之母,与人类本性相关。社会对人的影响的出发点。

  威胁,引发恐惧,不被爱护,不被自己的群体接受,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恐惧引发的心里效果很明显。孩子恐惧父母,成人之后,是羞愧和难堪,驱使去规范行为。个体的成长,整个文明的引进,羞耻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是外力的强制,是间接的,是接受了社会准则,潜移默化监督,在意他人的看法,要面子,争强好胜,源于恐惧,恐惧自己在同类中处于弱势地位。社会在人类心里中引发的恐惧,导致行为和情感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化,这样有了文明。通过竞争机制。

  ②竞争-文明的科学基础。文明之父。

  一是,普遍存在的竞争机制,超越时空,恒久不变,现代社会比较理性,不破坏体面共处,害怕粗俗暴力解决冲突,害怕失态,内化到生命之中。人类的行为文明起来。

  二是,历史上特定的竞争环境。不同环境酝酿不同的文明样态。

  西欧文明是小心翼翼的现代文明的源头。16-17世纪是推行礼貌与教育的顶峰,是因为当时的欧洲社会出现了全新的竞争模式,之前是自然的豪放的,骑士领地遍布欧洲,敢于上阵拼杀,社会资源相对平均,机会相对均等。

  后来,欧洲转为商品经济,货币成为财富的新内容,大领主有更多货币,不再依赖骑士,变成专制的君主,有王国,占有庞大的资源,打不起输不起,没有资源优势,依附于国王,想引起国王的重视。竞争处于资源垄断的时代,人们为了体面生存,调整竞争方式。在有机系统中,要依赖别人,察言观色,勾心斗角,依附其他权威,用软的办法争取资源,避免失态,隐藏内心想法。这是在心理上走向精致,行为小心翼翼的根源。中产阶级效仿,推崇教养和礼貌的巅峰。后来推翻,影响西欧各个阶层的文明。竞争的决定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