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日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日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02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日谈经典读后感10篇

  《一日谈》是一本由[巴西]法比奥·穆恩(Fábio Moon) / 加布里埃尔·巴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日谈》读后感(一):哦,生命遥远美丽的生命!

  看daytripper其实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一年前,或者更久之前。看的是原版和电子版,各一遍,在同一个夏天。 现在想起当时看这本书的情形会发笑:是在夏天的午夜,捧着笔记本电脑或书,坐在床上揉着被子哭成一团,声音还不能太大,怕被隔壁的爸妈听见。说矫情大概是有点矫情的,不过当时(与现在)深受感动也是确实的。 故事逻辑并不复杂,同一个男人一生时间线上无数可能中的十种人生打开方式。每一次都以布拉斯的死亡为结束,而下一个故事则从上一个故事中他死亡的结点开始,像捡起一条被剪落的线那样,叙述起又一个故事:一个假定“布拉斯没有在前一个故事中死亡”、扭转了历史般的故事。布拉斯,一个写讣告为生的人,一个普通的人,在他自己的生命平稳地走出不同路径探索属于自己友情亲情爱情意义。每一个故事都是瑰丽的——在色彩上也在情节上——因为即使没有神话中遥远的征途电影里的美人黄金与山盟海誓,死亡本身所带来的遗憾悲伤、震动和企盼、祈祷、思索也足以让故事延展向更深处。 对我个人而言,往大了说,这部漫画是我价值观的拐点。我开始关注人的生命,不再认为只有投行和物理学家、人类教授这样的职业有意义的、幸福的,而觉得世俗中的种种一切——按博尔赫斯所言——“都富有诗意”。布拉斯的生活状态中国是不可能的,在美国,对于留学生而言,也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不妨碍我去欣赏这样的生活,它没有满足我对“成功肤浅定义中任何一条标准,但布拉斯生活的剪影让我感到时间所能带来的、个人生命的意义。 而简单地来讲,这部漫画是美的、引人思考的,从画风到填字到剧情,都给人以感动。在看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作者还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也完全不知道作者究竟何人、有怎样的身份,但故事本身怀揣着某种穿透性的力量,它反射人生或喜或悲的片段描述得与失、错过与重逢,每个人生命中都会发生碎片。 在那个三百多天前的夏夜,我看完daytripper第一遍的那个晚上,我没有停顿地写了一篇不算长的日记键盘被敲击的声音是那天晚上几乎唯一的声响,除此之外只有我耳边的细小的、维持了十七年未到的嗡鸣。我写了布拉斯,我的遗憾,我的对作者的感谢与钦佩,还有对第二天的一切未知感到的平静希望。可以被称为幼稚的很多情感和复杂难以言明的许多促使着我写下那些文字,我记得我写的最后一句话,一看就像是一个未成年小孩写的劣质抒情的那个句子:“哦,生命,遥远而美丽的生命!”

  《一日谈》读后感(二):多一秒,再见

  林亦霖

  在未看这本漫画的时候,我曾以为他是围绕一个人的一天展开,讲述他在那一天的种种经历;当我看完,才发现作者构筑了一个很宏大世界观

  书中出现的种种故事,仿佛就是现实生活中缩影纸张上的色泽艳丽人物形象饱满。看的时候,仿佛你陪他们度过一段历程。看着他们开心,看着他们难过,看着他们过着自己的生活;在他们离开后,我们看着他们亲人的生活。

  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子言语概述“死亡”,它离我们很远,仿佛那一刻在七八十年的某一刻;它离我们很近,仿佛下一刻就能见到死神举起的镰刀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在诞生,同样的,也有人在死亡。《一日谈》讲述的主题就是死亡。这种感觉微妙的,是有点想哭,是有点悲悯,同时又想到自己。好像这个话题不知道怎么去开口,开了口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书中的人,有的在风华正茂中去世,有的遇到意外而去世,当然那些颐养天年老去的人也有……漫漫一生,有的人在中途就要下车,有的会陪你走很远,走到所谓的人生尽头。漫画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中年得子的父亲,可是他的父亲生病已久,在新生生命尚未到来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回家去取东西,看着那些熟悉的东西,不免感伤。我不知道去世的感觉,不知晓像不像一个人去旅游。以前看动画时,孩子年龄尚小,每每当父母经历不测,就告诉他们父母远游去了。他也是这样的感觉吧,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带着些许遗憾,还是要迎接新生命。他的父亲,他的孩子,他就像一根纽带,只要他还在,这根有着基因密码血缘纽带就不会终结。他得到了爱,他付出了爱。即使死亡来临,也没什么遗憾。记得他孩子诞生的时候,他的妈妈在一边守护着,回想起他诞生时的模样。转眼之间,妈妈老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结尾处,他的孩子长大了,他因工作而猝死。

  我们总是这样,习惯了一些人的存在,以为他们会陪我们很久。但是这个很久,却不知道是多久,那些写过很好看小说的人,那些唱过很好听歌曲的人,那些在某一刻温暖你打动你的人,那些时时刻关心照顾你的人……很有可能,在下一刻就会离开你。

  书中那个被称为奇迹小男孩,在停电的时候诞生,他被生下来的那刻,整个城市恢复了来电,变得灯火通明。他很自豪自己的名字,他的家人也因他的遭遇而自豪。那所谓的幸运为他带来了爱情,可是最后,他还是被电带走了。因为电他被叫做奇迹,而又因为电,他丧失了人生最珍贵的东西——生命。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幸运并没有始终眷恋他。

  幸运并不会永远眷恋着某个人,也许到最后才明白平平淡淡健健康康才是一生最好的追求

  读完书的时候,窗外的细雨停了下来。人生就像那雨水,不知何时开始的,也不知道何时会结束。有时可能会很漫长,活到古稀,活到耄耋;有时可能会很短暂,襁褓夭折,青年早逝。

  没人会知道自己的下一秒是什么,没人知道什么时候要告别。没人知道他人什么时候回转身,有时以为短暂的别离,阴错阳差成为一生的遗憾。就像书中出现的种种偶然,若是规避开来,他们也许还在世间。可是,所谓注定的事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吧。

  记得《圣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不可含怒到日落”,每天心怀感恩对待每一个人。那就让每次离别多那么一秒,用来告别;多一秒,再见。

  《一日谈》读后感(三):《一日谈》--我不想你只在一天里读这个故事

  我不想你只在一天里读这个故事,而是希望,在很多个也许并不那么如意的一天,也请再次翻开它。

  请恕我将最需要迫切阅读本书的受众年龄暂时限定为三十岁上下。是的,即使是主人公为福尔摩斯的影视作品,只要你看得到进度条,不到最后“凶手是谁”也是没有答案的。可惜的是,人生没有进度条。之所以,特地点出这个年龄段,不光是因为第一章里主人命运不期而至年岁与之相近,给我带来了无比强烈震撼--甚至连主人公这三个字,也是我看完第一章后便颇感愤怒无奈顺手写下的一段感想里用来代替那个长长的全名,看到结尾才又补上的--因为我不敢相信,无论一个被父亲沉重荣誉光环压迫得多么不开心的男人,对自己的生活多么不满,如何缺乏引爆生命的激情,那位仍心存梦想成为作家的人,怎么会被人以这样粗暴的方式任意毁灭了呢?而说起生命的历程,尤其是三十岁上下年龄的人,我们多数人,也处在相似处境(并不单指物质上的):在生活这方面,我们也许都有一位或两位在生活中获得颇为出色成就家长--至少比起我们本人来说是这样(父亲是个伟大的公众人物、老店创始人、甚至不负责任却比自己似乎追寻到了更多自由选择母亲······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人,这方面谁都没有错),然而,那些无处诉说的、身为其子女必然会有的、无法翻越那些成就的迷茫;想放弃一切又不甘心的委屈;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忽然想拼命重新挽回一切的心情······难道真要到命运的终章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才会显得有意义吗?在这个年纪,或类似的经历里,又有几个人会想到,也许知晓并打算从容面对命运的终章后,甚至连草草拼凑的谢幕演出也会被意外无情地打断呢?

  而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如果主人公真的在不同的年龄逝去,那些日常中最细微琐碎瞬间,在讣告作者布拉斯的笔下,会再度充满了留恋温情,也因此让他找回了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切因素的构架。对故事的主人公、天才勤奋似乎比执着还差了那么一些的布拉斯来说,这样一场以他的文字为载体、在我们眼中初一看只是值得赞叹的异域世界流转变幻的生命穿行--不光是对那些过往的命运的转折点回顾,更是借以让他重燃生命激情之火的心灵救赎之旅。

  书中处处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这是一本成人也会喜欢的温暖漫画,画风说不上多么精致,一些细节处却很能体现异域风情,一些画面则更侧重于感情渲染,注重色调搭配线条也会像是怕追不上转瞬既逝的灵感和时时流动的生命的脚步,画面与文字的配合则胜在不喧宾夺主,意蕴深远。主人公也在一篇篇故事里,一幅幅画面里,和我们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一样,在自己的头脑中,在“我是谁?”的不断叩问中,从没存在感到有存在感,愈加令人感到鲜活和温暖。

  有机会遇见那个合适的、听得懂你的故事的人,你也可以和他把这本书谈上一天,但它照亮的,将是你生命中所有的黯淡光年。

  《一日谈》读后感(四):这可能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最好解答

  漫画的英文名是“Daytripper”,中文翻译过来是“一日谈”或者“短途游客”,每一话都展现了漫画的主人公皮拉斯——一个写讣告的作家,一个爱做梦的人,在怎样生活以及如何死去,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执着于探索“短暂人生所能实现价值”,时间作为出生以来人接受的最大恩赐,随着秒针不知疲倦地奔走无情流逝,我们需要回答并尽快回答,一生中我们要将什么放在首位,名利体验快乐

  问得太过频繁仓促以至于开始怀疑人存在的意义,所幸皮拉斯给了我答案。

  “生命就像一本书。每本书都有它的结局,无论你多么喜欢这本书,你都会到达最终章,而它将会完结。没有书是没有结束的,一旦你到达那儿,只有当你读到最后时,你才会明白这本书有多好。”

  “死亡是生命重要的一部分,无论喜不喜欢人们总是要死去,而当接受了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死亡,才能放开选择最好的生活。这就是奇迹。”当我们接受死亡不可避免并且终将到来,便会无比珍惜时间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寻找生命中永不褪色的时刻。尽管死亡可能来得猝不及防

  皮拉斯的每一次死亡都寄托着意义,并在每一话结尾的讣告中体现出来。讣告是对死亡付诸言语的表达

  生活在作家父亲的荣耀下在小酒馆里被酒馆主人的混混侄子开枪打死;去旅行遇到心爱的姑娘在海耶曼娅庆典中溺水死亡;和女友分手低落间又遇到心动的女孩,在奔跑回咖啡厅寻找爱的绿洲时死于车祸;在迎来自己第一个孩子时父亲去世,回父亲住所拿东西时死于心力衰竭;小时候的皮拉斯在农场自由历险后回到城市去放风筝,他感觉自己是一只自由的鸟儿,风筝卷上了高压线,触电身亡;飞机失事,可能在飞机上的朋友约格失联一个月后在里约通知皮拉斯自己不会回来,他去找自己的朋友,途中死于车祸;他坚信着友谊,找到约格后被落魄的朋友杀死;有美满家庭,在旅行中死于脑瘤手术的并发症。这是皮拉斯在梦中的死亡历程。

  第九话皮拉斯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梦中并试图醒来,第十话中老去的皮拉斯看到他的父亲在自己第一个孙子降临时给他写的信,在漫天的星光和浩瀚的大海中剧终。

  每一话代表着一个主题,包括对家庭的眷恋和思考、对人生目标的追问、对友谊的忠诚、对价值的体悟和勇敢。在生活中希望、绝望压力推动着我们前行,但是如果只是驻足旁观,总有一天它们都会沉没。

  不是很喜欢与世无争”的态度清高自封的背后不过是害怕失败懦弱,“无能为力”也不过是逃避借口,人永远有选择的权利

  就像第九话中皮拉斯与自己父亲的对话

  ——我不会醒来了是么?

  ——你还想要继续做梦吗?

  ——我有得选吗?

  ——你总是可以选的。

  你总是可以选的,像邓布利多跟哈利说的那样,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it is our choices. “并非我们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是谁,而是我们的选择决定了这一点”。

  当你有一天终于看到了死神的镰刀和黑袍,如果你还有时间,你会回忆自己的一生,寻找生命中永不褪色的时刻,闪闪发光的瞬间。

  这将是我们生活的意义,那些永远无法忘怀的时刻将串联起自己的生命。

  不要驻足旁观了,你不能逃跑,你知道么? 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想和我一起看更多的书,听我讲更多的故事,请关注我,我想和你一起走。

  (微信公众号:进击的MsCat)

  《一日谈》读后感(五):缘梦而起,向死而生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你为结构的诡谲和画风的不羁而深深着迷,那故事的结局可能进一步让你感到震撼和叹息。一个凝重的话题,许多台词极具深意,相信每次你读他,都能从中有新的领悟。

  自高中初读《百年孤独》起,我深深陷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浪潮中不能自拔。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无穷,情节亦真亦幻,处处闪耀神奇之光,毫不拘泥的时空倒错,与读者有着调情般的互动。世界上大师级人物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卡尔维诺自不必说,国内大家如王小波、余华、莫言等人也受此流派影响,创作出一批广为流传的佳作。拉丁美洲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盛行之处,很多作品都为其中翘楚。巴西双胞胎漫画家的《一日谈》正以一个人一生对死亡的体验与知悟为脚本,呈现了一副瑰丽的画作长卷。

  漫画的主人公布拉斯,白日是报社的讣告写手,晚上是一名作家。他的人生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有乍见之欢,有分离之苦,有对理想的追求,有对现实的迷茫,有岁月静好的爱,有出离愤怒的争吵与仇恨。而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情绪,推动着他的人生不断向前。老年布拉斯的梦中,他在每一个情绪爆发点或者心智转化点尝试了一次死亡,而这死亡使他对人生有了重新审视。

  28岁的他,认为父亲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耿耿于怀,郁郁中进酒馆买烟,却死于暴徒之手,不会知道父亲将在发布会和他独处时送他一句生日快乐,不会知道他认为求不得的写作梦想已经实现,父亲去世时看的正是他的作品。21岁的他,为了找寻偶然邂逅的异域女孩而去参加祭海仪式,结果葬身于风浪之中,不会知道他们在结合多年之后,因为生活琐事和对未来的绝望而恶语相向。11岁的他,在每个周末返回老家的集体生活中,慢慢的领悟到家庭的真谛。诸此种种,说尽亦说不尽人生的可能性。而唯一相同的,就是每次死亡时都有一条讣告概括其人,他因一次大型坠机事故的讣告而名声鹊起,却也被讣告所总结,讽刺性的不谋而合。

  论语曾曰:未知生,焉知死。而《一日谈》恰好反其道而行,解读了“未知死,焉知生”。很多人会在鬼门关前趟过一回之后,对人生有了不同认识,会用不同的态度去惜取眼前人、去珍惜时间、去拥抱生命,也就是如此原因吧。

  《一日谈》读后感(六):讣告所承载的人生

  这书的叙事真是不明觉厉,让我想了好一阵才感觉自己想明白了——毕竟主角在开头第一章就死了,以后每一章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又分别死了一次ORZ

  作为秩序主义者,我努力在看完这本叙述上极其脑洞的作品之后整理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剧情:

  (下面这一段涉及剧透,非战斗人员请迅速回避)

  剧情可以是这样的,布拉斯脑袋里面有肿瘤,当他进入老年期以后,开始出现幻觉,在一次睡梦中,他经历了自己过去人生所有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时刻,而作为一个给很多人写过出色讣告的作者,他潜意识里思考着如果在这些生命中的每一次危机中死去的话,他自己的讣告该怎么写——这就是前面那些章节的死亡梦境的成因——而最终,梦醒来,他还活着,过去所经历的一切最终有了解答,而他与自己漫长的人生达成了和解。

  但是想到这里我忽然发现,当明白了故事的主题是以死亡衡量人生的分量之后,剧情本身的连贯性其实已经不再重要——布拉斯可以在任何一章中真的死去,这都能完成人生衡量这个仪式,这个故事也可以是无数个平行世界中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布拉斯的超时空心灵感应——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试图通过这一次次的死亡、衡量、和解、勾清欠债的仪式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至少我可以写下我自己的思维中映射出的那条信息:

  如果你能想好自己的讣告该怎么写,你就能面对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切。

  《一日谈》读后感(七):人生的沉浮在命运的海洋里永远是那么波澜不惊

  看到《一日谈》这个标题,以为是奇幻故事集之类的,第一篇看完后才发现是现实主义作品,然后第二篇看完,才猛然体会到书名的含义《Daytripper》,一天的旅行者,又有在一天之内结束旅行的意思。

  接着往下看,原来真的是这样,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令人动容,既平凡又浪漫,有欣喜,有悲伤,虽然全书整体上笼罩着一层忧伤的阴云,但细节中却时常让人感到阳光和希望。

  具体内容就不剧透,总的来说这本漫画是讲的是人生,人生中的爱,友情,亲情,人生中的欲望,彷徨,醒悟。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既感悟深刻,又怅然若失,那种感觉很奇妙。

  对于中文版实体书的评价,大16K精装,开本很好,适合收藏。纸张用的不是铜版纸,不反光看着舒服,纸张稍厚但很轻,印刷的色彩效果很好。翻译方面,基本上中规中矩,读起来还算流畅。定价,不得不说稍微有点高,后浪近年出版的一系列欧洲漫画,包括《黑猫侦探》《法国往事》《银翼夜枭》等,都是走精品路线,制作非常用心,但价格也高,不过好在电商活动还算比较频繁,经常有不错的价格。对于漫画迷来说是值得收藏的。

  《一日谈》读后感(八):死亡是漂浮在生命河流上的数片落叶

  今年夏天刚举办了奥运会的巴西,民风热情洋溢,但治安问题始终是人们心头大患:稍不留神就会撞上凶悍的劫匪路霸,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荷枪实弹的!在那里,防弹背心居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标配用品,几乎人手一件,销量高居世界第一位。

  入夜以后的巴西城市街头处处凶险,几乎找不到步行的路人,而来往于马路上的汽车司机们也颇怀忌惮之心,闯红灯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一旦为了等待绿灯而在路口停下来的话,极易招惹上埋伏在附近的劫匪。这类案件往往层出不穷,也导致了巴西的车辆对红绿灯几乎视同无物,交通事故频发。

  每天打开报纸,总是有抢劫、械斗、火并和事故的各种报道,牢牢占据着首页,几乎人人都认识几个死于非命的名字。生活一旦陷入这版混乱的剧情当中,人们挥之不去的焦虑感可见一斑,于是更加义无反顾地纵情声色。但是,死亡始终如同一枚巨大的石块悬在头顶,那根吊线不知何时就被上帝给剪断了。就像我数年前读过的一个巴西小说《星辰时刻》一样:一无所有的孤苦女孩玛卡贝娅为了寻解自己的命运,跑去向算命师求助。然而,就在刚被许以灿若星辰的光明前途之时,一辆疾驰而去的汽车将她撞死在马路上,故事也戛然收束于此。

  《星辰时刻》的作者克拉丽丝是颇具盛名的当代巴西小说家,在她的文本探讨中,生与死仿佛变成了一个令人哑然的玩笑,是“上帝之手”所随意挥出的笔墨,无人可以幸免。于是见识了悬崖风光的巴西作家们干脆以此为题材,熟练地玩起了反转手法。

  上溯到久远的十九世纪,文学经典《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便已经抹去了生与死的对立,让死人开口讲述自己生前种种经历,现实冲突与诗情片段如影随形,铺陈出一幅鲜活的里约热内卢都市风情画。这部立足本土的杰作在中文世界里几乎不为人熟知,但它作为巴西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已渗入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血液之中,成为他们思索生死哲学的重要起点。

  巴西葡语文学的重要作家若热亚马多有一代表作《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用笔诙谐,亦真亦幻,一开篇就让弗洛尔女士的第一任丈夫猝死在狂欢节庆典上。而等到她再婚之后,热情又放荡的故夫却脱离了阴阳之限,屡屡还魂与弗洛尔相会,更加扩大了人处在生死边境上的无限自由,其魔幻笔法几乎接近于我国的《聊斋志异》。

  说过这些,再来欣赏巴西近年来的漫画佳作《一日谈》,就不难理解其中处理生与死的界限时,所采用的表述手法了。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每一章节讲述主人公布拉斯人生中值得纪念的一日,并不按照线性顺序来排布,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成年经历与童年回忆互相夹杂,仿佛主角早已跳脱于时间法则之外,引领读者穿越虫洞,把这些四维坐标轴上的孤立节点一粒粒连缀成珠串。而将其中每一个节点拆下细看的话,会发现无一不在讲述生命的脆弱。

  主人公是一名生活在圣保罗的作家,这并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不过,稀奇的是他成名以前,一直在报社从事撰写讣闻的行当:每天收集各种病终或横死之人的各种资料与图片,将他们的生前事迹与评述梳理清楚,编订成稿。既然巴西是各种不测事故的高发地区,他每天工作中所要面临的人生终局也比常人多出数倍,这逐渐对其人生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也曾经无比厌烦这份成日与死亡打着交道的工作,不仅毫不惹眼,还会一点一滴蚕食掉自己的精神与活力,让他与自己的人生理想渐行渐远。不过,在一次飞机坠毁事故之后,他蓦然明白了这份工作所蕴含的使命感:每个死亡都是一次难以言说的别离,逝者已去,而生者仍然陷入难以自持的悲恸当中,一时无法将自己的生活与逝者剥离开来。讣闻的作用就是带给他们一条分水岭,帮助生者接受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帮助他们继续在这个世界上界限清晰地生活下去。

  对了,主人公的名字叫布拉斯,这是一个注定要在生与死的分界线上反复徘徊不休的名字。如前文所述,它取自巴西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它不仅提醒我们每个人都终有一死,还意味着每个死者都曾拥有一段私密无比的人生经历。沿用此人名的《一日谈》便是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所以,作者给每一章结尾都赋予了几近相同的结局:布拉斯每每面临人生转居之时,便会突然遭罹不幸,撒手人寰,在瞬息之间抽离了自己原本热火朝天的人生。

  抢劫、车祸、心脏骤停……每一章的结局都是类似这般的突发灾难,像一记沉闷的拳头,摔打在细致入微的日常人生片段上,碎屑乱溅,连读者用来翻书的手指头都能感受到阵阵冲击力呢——不过,只要再次抬起这几根微微晃动的手指,把书翻到下一页去,所有的一切便恢复了正常,又会有一个新的布拉斯出现,接续前文。他于死亡与重生间的数次反复,像是存在于平行宇宙中的无数个自己在联袂献演,有时甚至带给读者突兀之感,但结合布拉斯的身份——讣闻撰写者来看,这也许是他在为遥远光年之外的那无数个自己,编织了最为匪夷所思的不测命运,成为一种不露声色的魔幻笔法。

  在这部漫画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是天马行空、随时断线的,但他们的生活与情感则亦步亦趋,与现实世界贴得很近。跟随作画者的灵动线条与鲜活色调,我们仿佛一时漫步于缭绕着咖啡香气的圣保罗街市上(别忘了巴西可是咖啡豆之乡,这里咖啡馆林立),一时泛舟于喧哗而富于浪漫情趣的萨尔瓦多海滨,一时嬉闹于田园牧歌般的宁静乡野……所有的情节都恰逢其时地发生了,如同我们切身所感的人生一般。穿插其中接连而至的死亡事件,变成了漂浮在生命河流上的数片落叶。

  除此之外,作者其实还玩了些有趣的小花样。比如本书中有好几处出现了日本风物,出镜率最高的是布拉斯办公桌上的达摩小摆件,会在每个与工作有关的段落中反复露脸,几乎成为了主人公的象征性物品。其次,是悬于空中迎风招展的鲤鱼旗,也在与布拉斯梦境有关的篇章中铺天盖地。鲤鱼旗是日本人用来庆祝男孩节的挂饰,用在这里是为了表达祖孙三代的家族传承,并认为这种传承是人们用来抵御死亡之痛的唯一良方。可以说,这本书的内核所在,是与东方传统极为近似的家族观念。

  其实,本书与古时的中国叙事文学另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作者特别留心于与人物有关的“象征性物品“,除了常跟主人公布拉斯一同出现的达摩摆件之外,还有两处体现了这一点:代表布拉斯前女友的海神节祈福娃娃,和代表其妻子的八音盒跳舞娃娃(他妻子甚至给这个娃娃取了个名字“艾米莉亚”)。在全书打乱时间线的叙述手法中,这几个频繁出镜的小物品撑起了人物的情感锚点,让他们在每一段情节中游移不定,而又保持住了情感状态的一致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而本书主人公布拉斯的穿越之旅,让人不辨其真实年龄与处境何在,生与死的航行路程究竟行至哪一个阶段。以这种四维人生观为依托,关于“一日谈”的故事,也就可以拉至无限延长,永远不尽地讲述下去了。

  《一日谈》读后感(九):你没法选择怎么死, 至少你可以选择怎么活。

  第一次读巴西的漫画,

  也是我第一次从漫画书中摘抄下如此之多的引人深思的句子。

  如果说“漫画Comic”这个分类你只能想到娱乐性的话,

  那思想性极高的这本,把它称作“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更恰如其分。

  把漫画里的故事转换成文本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不输给大多数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诞生在南美是有原因的。

  在巴西成长的双胞胎兄弟,

  画的漫画也不免沾染上魔幻的气质。

  单看画面可能会觉得艺术性不够高,

  ——这个评价也许是受了着色的影响。

  黑白线稿的画风有点像《被子》的作者Craig Thompson ,

  上色后则更像《哈瓦那》的作者Reinhard Kleist ,以及一些美式漫画

  ——上色不是原作者双胞胎兄弟,另有其人。

  其实上色的手法也没那么不堪,

  个别段落甚至可以说精彩,

  如晚宴,农场,飞机坠落现场等等。

  只是相对于如诗般的独白文字而言,

  难免相形见绌。

  分镜和叙事拿捏娴熟自如,

  对场景的描绘真实美好,

  如果能出个黑白版本应该也不错。

  十个故事虽然短小精干,但读起来绝不轻松,

  每一章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这点和人生相同。

  一次又一次死亡带来的震撼让人喘不过气来,

  没办法一气呵成,

  每读完一章都忍不住放下书本,

  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节奏,

  等情绪逐渐平复才能继续。

  每一天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面对那个突如其来的时刻,

  每个人都应该有所准备。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同时它也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生命,

  如果你能够借此看清生命的本质,

  你就会意识到很多东西其实都没那么重要,

  你曾经为之争风吃醋打到头破血流的人和事,

  回过头来就会发现是如此滑稽可笑,甚至可以说愚蠢。

  而真正值得珍视的,又错过了,再也找不回来。

  你没法选择怎么死,

  至少你可以选择怎么活。

  值得回味良久的一本好书。

  又一部提前锁定#年度十佳漫画/绘本#其中一个席位。

  “生命太短暂了,

  我一直在浪费时间。

  趁活着的时候做些事情,

  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生命就像一本书,

  每本书都有它的结局。

  无论你多喜欢这本书,

  你都会到达最终章,

  伴它走向完结。

  没有结局的书是不完整的。

  一旦你翻开了,

  只有当你读到最后时,

  你才会明白这本书有多好,

  感觉是那样的真切。”

  《一日谈》读后感(十):生命与死亡前的一瞬间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常想,如果我突然死去了,会怎么样?哪些片段会在我弥留之际在我眼前闪过?

  初二那年,父亲带我去人民公园玩。那天公园巨大的人工湖旁刚刚开张了蹦极的设施,据说有60米高。我排了半小时的队,终于登上了高台。那是我第一次把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高楼和我平齐,白云和鸟儿都离我更近了。

  还没来得及仔细呼吸高处的空气,我就被推了下去。急速的坠落让我忘记了一切,大脑一片空白,只感觉到心脏想要摆脱我的身体,天地玄黄都要颠倒过来。

  半年后,有个陌生人在同样的设施上坠落到了最低点,之后高高地弹起——那一瞬间,绳子断开。他远远地飘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过。

  大学刚毕业的那年七月,我和几个朋友在外滩喝得酩酊大醉。饭局过后我们来到了黄浦江边吹风,我买了束花送给我们三人当中唯一的女生——那天是她的生日。

  我记得那时我趴在黄浦江边的栏杆上,想要在远去的江水中望到自己的倒影,却只看到映在流水中的摩天大楼。我酒精上脑,对着已经并不显得很高的东方明珠举杯,豪言壮志地告诉他们,这一刻是我们旧生命的终结,我们所有人都作为新的生命再次诞生了。

  那晚一起在江边的三个人,一个去了苏格兰,一个去了法国,还剩下我去了香港。之后我们三人再也没有相聚过。

  工作刚满一年的时候,我跟着老板一起去吉隆坡出差。客户公司的董事长秘书是一名印度裔的姑娘,张嘴却说得一口纽约口音的英语。会谈结束后的最后一晚,老板和客户公司管理层喝得昏天黑地,偌大的餐厅里,只听到他们称兄道弟的声音。我假装打电话,拿着一瓶啤酒,到中庭天井里透透气,碰到了也拿着一瓶酒的、在外面抽烟的秘书姑娘。

  我们两个人逐渐聊了起来。她说起自己怎么喜欢单一纯麦的威士忌,我说起我在日本喝响17喝到差点睡马路的故事。我们从生活习惯聊到了种族歧视,话题上天入地。之后突然就回到了自身——她我对说起她的充满家暴和伤痕的童年、她从印度教到基督教的转变、说起她爱人的离去。她用她“辩才天女” 娑罗室伐底一般的大眼睛望着我说,她下一个恋人一定要是结婚的对象。

  我一口气把剩下的酒喝完,说起了我那个位于中国中部的家乡小镇的轶事。我跟她说我初中时是如何每天在办公室罚站的,我还告诉她,有一天罚站时,我在办公室里遇到了一位姑娘,我那时没想到,她后来竟成了我的青梅竹马——我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爱上了她。

  说到这里,我们都稍微沉默了一下。她笑了,我也笑了。她把手中的酒喝完,我们就都转身入屋,去搀扶已经喝得七荤八素的老板们了。

  我经常会在清晨时分见到布拉斯,他每次都会坐在吧台旁边,赶在上班前喝一杯浓烈、清黑、无糖的咖啡。布拉斯在楼上的报社工作,专门负责写讣告。

  他会表情忧伤的抽上一支烟,看着眼前纯黑色的咖啡。他也会觉得孤独,他知道自己的父母会离开他,他会有妻子和孩子,但那些也会离开他——生命无非就是死亡和错过。

  造物主给他起了“布拉斯”这个名字,就注定了他会在沉浸在自己的意识流中。巴西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就仿佛是布拉斯的写照。

  布拉斯很清楚,生活里有着数不清看不清的节点。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场短途旅行,旅行结束时也许生命会戛然而止,也许打开了崭新的可能性,更有可能惊觉自己错过了真正的生活。他笔下无数人的死亡就是对生命最好的总结。

  很多年后,布拉斯会在海边回顾一生,每一个片段都会交错在布拉斯流水一样的意识中。他经历过离别、邂逅,还经历过了爱情、痛苦、友情、悲伤、绝望。就好像我,也好像你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