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19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精选10篇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是一本由残雪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一):山林里的爱与秘密

  爱情,如人生追求永恒,而命运的离散和内心疑惑却无时无刻不瓦解着这脆弱美好。山林,是神秘却没落的代名词,而山民,在这里土生土长孩子们浑身散发着纯真快乐,哪怕命运再不济。他们是大山母亲眼中的宇宙,是新生灵魂,凝望远处,似乎听到了朱闪的歌声......

  残雪对笔下人物描写充满着神经质和预言式的诠释先锋文学文字总是充满无穷魔力,程式化的平铺直述在看似支离破碎却蕴含深意字里行间面前变得苍白无力。字字之间如魔法般变幻,营造着飘忽不定又充满黑色意趣的氛围,不由跟随着她那一个个幽暗却充满些许光亮的魔幻故事脱胎换骨思绪由此变得开阔。书中的男男女女是如此悠闲自得不食人间烟火却又善于反思,他们的思维似乎都注入了残雪那丰富的人生阅历,从生活中的飘忽不定到这踏实山林寻得人生意义,落入凡间与孩子打成一片真实地活着。

  一座五里渠小学,一座凝聚了许校长和无数老师奇思妙想的山村小学,超脱尘世却又植根于土地。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小小身影背后却埋藏着一个个大大的故事:离奇三角爱情,些许古怪有血有肉的男男女女,如传奇般的闲趣逸闻……三代人的命运由此串起。在这里,学生却比老师更像老师,填鸭式的教育如同一个冷笑话般的存在师生们只按照事物的本源常理学习与生活。老一辈信念对于年轻一辈来说,总存在着理解鸿沟情感上的隔阂也总难以消除,犹如园林永远暗沉的另一边。可当大家都站在同一出发点时,一切的障碍都消除了:他们可以是师生、是父子女、也可以是情人。孩子们却更像是他们之间的天使,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是纯真的话,也只有孩子们的眼睛话语,那如浩瀚星辰般的广阔世界,让张织丹、小蔓和农着迷。随着校舍的扩建,老一辈的老师收获着久违的爱情,年轻老师们的到来,为这里注入了更多地新鲜血液奇幻的故事不断发酵衍生……

  如果现实中真存在如五里渠一般的小学,我想很多人也会和破烂王的想法一样:真得去看一看。坐在高高的山岗上,听师生们讲那由自己经历幻化的美妙故事。

  期待下册。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二):网 ——残雪《黑暗地母的礼物(上)》

  网

  ——残雪《黑暗地母的礼物(上)》

  在阅读这本名为《黑暗地母的礼物(上)》之前,我没有接触过残雪任何文章信息,甚至可以来说,先锋派的任何书籍之前都是没有接触过的,或者是有意识的忽略而过,搜索之后发现,原来《蛙》的作者莫言也是属于先锋派作家代表,他创造出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独特作品,以大胆新奇写作风格著称。而本书作者残雪也属于先锋派作家中权威代表,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最具有创造性的作家之一,是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何为先锋派文学?词条解释为:先锋派文学是指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创作原则欣赏习惯的文学。先锋文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创性、反叛性与不可重复性。

  从词条解释来看,本书无疑是先锋派文学作品非常好的一个代表,抛开残雪想要表达实际含义而言,从开始阅读这本书开始,仿佛始终是围绕着一个点在发散着自己的故事,却又好像是所有故事来凝聚出这个点。五里渠小学就像一张大网,笼罩住所角色,延展出去,又回归到五里渠小学,而读者随着书中的角色在这个大网中像要深入又或想逃脱开来,不自觉的沉沉浮浮。在我看来,全书整体的氛围是凝重的,所有情节不知所措发展。读者会随着情节起伏,而变得紧张焦虑不安。所以如果是有读者想要从全书读出一种轻松感觉,那恐怕是不易实现的。因为,我们在大多数的时候,读一个故事都是想要有个结局,或悲或喜,或平淡激昂,结局明了,但这些结局在《黑暗地母的礼物(上)》都没有很明确的结果,如人生的不确定性,所有的角色都在自白中,发现、疑惑、感悟顿悟轮回。我无法判定残雪会不会在《黑暗地母的礼物(下)》中,让这些角色的故事得到很好的诠释。

  残雪的笔法不愧于她的名气,在书中所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理变化仿佛都能在笔尖得到了一种释放,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从生活中、与人交流中,转换数不清的大脑思维。而残雪的文字就让一切想法就该那么顺其自然,为了心里世界而无处不在的自我对白,以及相照应的环境世界。

  我没有读过莫言老师的作品,但是我想读过的人,应该能很快的喜欢这本书。这是一本精品,只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品味得到。如果不是机缘,也许我真的会错过另一领域体验,错过对先锋派文学的涉入,如果你拥有闲适时间精力,偶尔去品味一下五里渠小学角色的心灵独白,品味一下先锋派文学的不羁,应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三):【书评俱乐部】先锋文学的礼物,人性的狂欢时代

  文/猫豆小漾

  知道残雪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也知道她是相当有名的一位女作家,自80年代起便已成名,而在90年代的先锋文学大热时又一次大放光彩,但是当时在先锋文学中,我对余华的作品读得更多,或许是因为在初中时就看过余华的经典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对这部作品印象深刻,而他的其他小说《活着》也被改变成了影视作品,从而知名度更高,比起同一阵营的这位小说家,残雪似乎更显低调,这也让我忽视了这么优秀的一位作家。

  依稀记得读完残雪《山上的小屋》这个故事带给我的一种震撼感,那个荒诞而又曲折的世界,晦暗又恐惧的人物心理,阴霾的故事氛围似乎就奠定了残雪一直以来的作品基调,便是那种怪异一般的梦魇,沉入人的内心,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望的痛苦,仿佛陷入生命困境,难以自拔。而读完残雪的这部新作《黑暗地母的秘密》却又带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比起之前的《山上的小屋》而言,这篇新作显然清新很多,格调也略显微明。当然,残雪一如既往的怪异与荒诞的文风依旧穿插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只不过情节要暖心许多,似乎带给人一种拨开云雾之感。此外,比起前作,这个小说的构思也更显精致巧妙

  不像一般小说的单一视角,残雪另辟蹊径的多开视角,以全知型的叙述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从多角度出发,似乎是为每个人物都写了一段故事。煤永老师,特立独行体育老师张丹织女士,煤永老师的女儿小蔓和女婿雨田,学校里的许校长,有着奇怪想法的古平老师,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朱闪同学家境贫困少年谢密密,一向自由的云医老师。爱好京剧的洪鸣老师和已分手女友鸦,书店老板沙门女士,猎人阿迅,大地研究所研究员云伯,故事便在几个人之间徐徐开展。煤永老师与女儿小蔓的家庭过往,谢密密一家特别的经历身世,煤永老师与张丹织女士微妙的情感纠葛,古平老师与前妻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难断关系,张丹织女士前男友连小火的偶然出现,每个人物的出现似乎都有特别的意义与解释,而看似毫不关联的故事情节却暗中埋藏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人物之间似乎是隔断的,但又在每个视角的叙述过程中暗暗将人物串联在一起,可谓叙述的巧妙,当然这种特别的叙述风格散见于残雪的其他作品,表现出一如既往的怪诞与荒谬,或许是源于残雪的身世,自幼与外祖母生活在一起,便有着一些特别的生活习惯,再加上之后阅读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卡夫卡的一些作品,更奠定了她的文学基调。从她的作品中读到完整性的故事情节是妄图的,因为残雪要写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荒谬怪诞的情节背后是人性的狂欢,以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覆盖了内容的完整性。

  除了故事情节的巧妙离奇之外,人物姓名的塑造也别具风格,我不禁在想,“煤永”是否有“没用”之意,“谢密密”是否又有“泄密”一说,而像“鸦”、“沙门”这样的名字更显独特,更隐藏着作者别具一格的深意。每个人物背后都隐藏着深深意象刻画着人性的存在于得失。残雪说她想超越卡夫卡,这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对文学精神的敬重。在文坛中,残雪似乎一直都是特立独行的,她说,她想给读者带来一种“深层关怀”,也必然如此,才会有创作出如此精妙的文学作品,这边是他送给先锋文学最好的礼物。

  在这个文学风格多变,各类良莠不齐的小说风靡大众视线的时代,先锋文学更显声音微弱,此时便更想感谢残雪,感谢她对纯文学精神的坚持执着,感谢她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只可惜只阅读了这部小说的上册,而对于还未知的下册可谓是最大的遗憾了,揪心于那段未完的故事情节,萌生着无限的好奇,我猜,在读完整部作品之前,想必我又会有一段未眠的时光了。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782823902@qq.com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四):谁的灵魂在不平静的世界里胡乱奔跑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

  老实说,看第一章时我内心感觉到的是暗暗的恐惧。带着这份恐惧,还带着一丝好奇,我鼓励自己继续往下读,安慰道:“后面就好了,后面就好了,真相在后面……”然而,我错了,后面是更多的恐惧和疑惑。于是,我又开始做笔记。我急切地想要挖掘煤永老师的秘密,生怕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这是普遍的中国式读者的读书情结渴望故事和它的结局。残雪老师的文字带着某种魔力。她笔下的人物是血淋淋的。

  “成长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过程,是一次次把自己扒光,再找件衣服穿上的过程,是一次次被人家耳光扇在左脸,还不得不把右脸伸出去的过程。如果没有现实的压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承受这种折磨。”这段话在别处看到,放在这里形容小蔓和雨田最合适。小蔓是一个在不断成长、成熟独立并发现真我的女人。在爱与被爱中渐渐明白人生,并找到要为之奋斗奉献的世界。雨田是一个怀揣梦想实践者,在充满诱惑艰辛道路探索和实现自我。这样的一对人儿,不正是代表着如今一群不安于现状、拼搏奋斗的人吗?

  五里渠小学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古平和煤永是这个小世界中两个有秘密的人。而古平是可爱的。在看到他孵小鸡行为后,小蔓对煤永说:“多么可爱啊!”这样的一个人,一生恋着、想着另一个人,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以至于让人看了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心疼。但这种对爱的固执,何尝不是我们几乎快要失去东西。煤永的纠缠体现在他是一个背负太多的人:对亡妻的思念、对女儿的疼爱、对女婿的期望以及对生活的种种热爱幻想……但这些都是无用之物。于是,农出现了。农是一个对生命特别敏感的人。她走进煤永的生活里,去发现他,去感染他,去爱护他,总是落落大方包容一切。

  谢密密是穷苦的代表,但他身上有不折不挠的勤劳坚强。“谢拾荒”拾的是生存的机会,更是生活的勇气和智慧。谢密密的“秘密”就是五里渠小学。破烂王就是那个来讨要秘密的人。这个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太久的人已经回不到原地,因为他觉得属于他的新世界已经开启。“可别淹死在那里头啊!”可别淹死在贪欲里!“扔吧扔吧,仍干净一身轻!”谢密密这样说。扔掉那些于生命无关紧要负担和压力,扔掉对“对”与“错”的执念,扔掉欲望累赘。于是,阳光和快乐就来到身边。你应该热爱生活,就像朱闪这个可爱、率真姑娘一样,但不要停止对生活的“窥视”,不要放松度量它的警戒心,不要放弃认识和接近它的机会。

  云医是被铺垫得最多的角色。残雪老师一定有更深的寓意寄托于他。是什么,我无从得知。这是我的“薛定谔之猫”,碰不得。云医是孤独的,孤独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后来,终于“可以监测地下的情况”。许校长欣慰地说:“在人群中也可以。”在人群中也可以坚持和探索真理!“谁能安全返回,谁就是有资格进行下一轮探险的勇敢者!不能战胜危险者都是懒汉和懦夫!”小煤老师“姝”女士的身上有与众不同特质。她的特殊是云医心中的“鬼”。他怀揣着,煎熬着,不如彻底接受,“决心将自己变成一条人蛇”。云医从此学会保护,学会分享,学会放手。我觉得他从此不再孤独了,因为心中充满了爱。“随着他们的脚步渐渐变得沉稳,大山将敞开怀抱接纳这些新人。”云医和蛇,会不会是你我?

  在书中,残雪老师天马行空地将时间和空间都联系了起来。从张丹织“面对灯火辉煌城市”时的恐慌和“追求美”的过程中的迷失,到来到五里渠小学后的充实满足,再到学会如实地接纳自己;从煤永同连小火的农舍一聚、雨田的非洲之行,到洪鸣和鸦的爱情、猎人阿讯的失恋、云伯的多情,再到“热带动物”沙门女士的书店和她的读者们。这是从欲望到人性,从理想到现实,从叛逆到接受,从挣扎到平静……的蜕变。

  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书。书中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比如许校长、孤儿团。这些人物的名字均暗含着某种谐音后的含义,比如改名为“鸦”的巫涯女士多少带着一种聒噪的、令人不安的情绪。全书以这些名字作为各章节的标题,看似割裂、毫无关系的标题间,其实环环相接。故事情节荒谬离奇,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是值得一再回味的。残雪老师在书中表达出的对灵魂的思考、对自然的探索都在人物间荒诞的对话中有意无意地传达着。不知怎的,我突然想到了“蝴蝶效应”。这二者并没有什么联系,但也许呢?正如此书。黑暗地母的礼物(上)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五):残雪的“清醒梦” ——读《黑暗地母的礼物(上)》

  我喜欢做梦,也喜欢读书。读书就像是在做一个有专业筑梦师的梦:体验真实、梦境奇幻,故事发展不可控,人物又那么满含感情,整体充满着神秘的魅力。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于我,真实的像是梦魇。

  在阅读《黑暗地母的礼物(上)》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残雪。对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的了解,我只能说我读过《百年孤独》的开头部分。《百年孤独》之后,我一直刻意回避任何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即使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依然如此。

  如果一本书有颜色,《黑暗地母的礼物(上)》的色调是灰暗的;

  如果一本书有声音,《黑暗地母的礼物(上)》一直在喃喃自语;

  如果一本书有年龄,《黑暗地母的礼物(上)》像一个陷入回忆漩涡的老人;

  如果一本书有时间,《黑暗地母的礼物(上)》仿佛一直处于午夜时分;

  。。。。。。

  在这个混沌模糊的梦里,有着许多人物的身影,每个人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人物以自我为中心,他的所思所想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他看到的事件只是事件的一个剪影;他接触的人物,也只是这个人的某一时间的一个片段。所以,真的就像是在梦里,我们主观的去认识这个世界:人物内心世界是连贯丰富的,他的外部世界却支离破碎。我们以不同的身份来参与这个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不同的时间来进入这个梦境,通过各个人物的经历相互联系相互印证来明白整个故事在讲什么。

  会不会做梦也是一个人的能力的一种体现,把梦做的丰富多彩乐趣无穷需要做梦的人有丰富的生活素材积累、强大的意志力控制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每个作家都是一个筑梦师,都有一个不吐不快的故事酝酿在她的脑子里。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作家不但有能力把梦做得特别完整生动引人入胜,她还有能力把她的故事诉诸笔端。残雪在《黑暗地母的礼物(上)》中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神秘诡异奇幻而又真实的世界,带我们认识了煤永老师、张丹织、雨田、小蔓、古平老师、沙门女士这么一些人。和这些人一样的,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固有的圈子里,用主观的意识去捕获我们接触的人物和事件的片段。如果你想拓展一下自己的认知边界,你可以读一读这本小说。

  本人原创书评,转载请征得本人同意。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六):漆黑的眼睛

  这本书看得时间很长,每每拿起看一会儿总是觉得有点难懂。里面的文字颇有风格,不像通常的小说,无论是从情节上还是写法上,很像国外的手法。

  文章里出现了很多很多的人,这些人一个一个章节地出现,乍看起来有点凌乱甚至没有思路。细细研究下,人物的个性是相互的,别人眼中的他,属于自己章节的他,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互呼应相辅相成。这样的小说从写法上来说就是一种挑战,因为人物的形象想要饱满,但从自己的角度是难以叙述清楚的。

  文章是以一所学校为脉络,大多数的人是学校的老师或者学生,这所学校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把他们都收容进来。读小说的时候,因为人物和学校的结缘才有了彼此眼中的不同形象。

  文章的脉络虽然有点杂乱,但是为的是突出人性和选择。小说中的每一个人无不是有个性的人,从创办学校的校长到任课老师再到独特的学生。里面穿插着爱情、亲情和友情。老师之间多以爱情为主,是人性的选择。里面的人会因为事情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有相恋已久的却被生活磨平性格的人,有相爱很久反反复复情感波折最终还是在一起的人,有单恋很久不能在一切的人,还有些不明朗的人,因为他们要进行选择。

  小说的落脚点并非这些很琐碎的事情,作者着眼于描写人性。

  对于所爱的人那种想去亲近却怕被拒绝的纠结心里,自己反复揣摩所爱人的情绪,却殊不知所爱的人也在揣摩着自己,就差点破的言语和举止;有在生活底层卑微活着的人,虽然被生活所累,在生活的夹隙寻找平衡点;有在遇到爱人后又遇到更合适的人那种取舍两难的心理斗争,最终向命运妥协,让一切顺其自然的人等等。

  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捡垃圾的孩子,早早面对生活的艰辛。他的乐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生存,他撒谎离开了校园。在杂物堆里厮混。他为自己的收获而自豪,为比他悲惨的同龄孩子而担心。小小年纪,心智就颇为成熟。虽然在部分问题上依然有孩子气,但是整体而言,在生活的重压下他有所成长。和那些学校的人不同,他身上带有了所谓的“江湖”气息,文章的结尾他也和另一位人结缘,要一起学习点生活技巧。我想在下部书中,他必然会以另一个面貌出现。

  全文的笔锋有点尖锐,一些前卫的思想跃然纸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有了很深刻地观察。特别是情感的处理,不仅有女性特有的细腻,也能感受到男性的责任和义务。她仿佛有一双黑色的眼睛,这双眼睛洞察了人性。

  她把人性的爱欲、情欲,以及内心的点滴触动和变化都写了出来,选了很精准的词语,使人物各有不同,各具千秋。

  她有双漆黑的眼睛,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七):【书评人俱乐部】我找到了煤永老师,找到了残雪

  一、说些题外话

  老实说,我暂时只看了一章,即第一章煤永老师,昨天休息前看的,夜里很安静,读来有一丝凉意还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惧怕。在这之前我通过文学史了解到残雪,知道她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她是邓晓芒教授的妹妹,不过作品还没看过。虽然如此,由于我对中国先锋派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残雪是一位女作家,我就充满一种莫名的期待,一种不知所以的敬服。仿佛这作品我只要看了就一定会兴奋,一定不会要我失望,结果不出所料,这是我想看的东西!

  正因为此,我现在不敢妄加评论残雪的这部作品,只能照实写下我的感受,以及一些阅读经历。所以这篇书评题外话会很多,都是我很个人的东西,可能对你没有什么用,所以看之前请谨慎。我是一个在外国文学里走失的孩子,这话说起来就很远了。那个时候我喜欢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我迷失在卡夫卡的作品里,还有保罗·策兰,特拉克尔,尤内斯库,贝克特,川端康成等等,但是打心里最欣慰的还是看策兰的作品。直到后来我发现了潘多拉之魔盒,发现我没有阅读过外国的作品,因为上面都是汉字,怎么能说这是外国的作品呢?当然我只是这样要求自己,与别人怎么看待的没有干系。

  所以我把阅读的重心转移到中国的作品上来,从民国时期开始一路找起来,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民国时期当然还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作品最多,虽然喜爱,但总看这些也未免有些烦腻。不过对在世的当代作家的作品我真是不敢看,因为专业课的原因,我读过这些作家的代表作,代表作当然是公认此作家的最佳作品,但我受打击面太大,至今没求出这阴影面积有多少。

  好在后来接触到了北岛的诗,虽然也不是很振奋,但这给我以希望。比较特别的是,我对顾城的作品比较偏爱。还有一个意外是莫言,我看莫言的作品时,好在他还没有获诺奖,所以我读的时候没有受到那种跟风似的评价的影响,所以比较欣慰,他的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就是那个特殊的写作方法造成的,科学一点说,叫魔幻现实主义。但可能还是我作为女性的原因,字里行间没有很大的共鸣。所以说,我找残雪找很久了。现在有种到家了的感觉。

  二,关于此篇

  接下来我来具体说说这一章给我留下的感觉。这部书是以人物为单位命名的每一章,没开读之前还没觉得什么,读后印象就变得特别深。这里的每一个出场的人物的经历与名字之间似乎都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比如张丹织,好像有点形只影单的意味,结合她的经历来说,告别过去,开始新的生活。再如,谢密密小朋友,他在第一章出现的时候,这个孩子被描述为很有心理负担的样子,自然有一种神秘感。可是他的姓是谢,不知是否还有泄密的作用。除此,还有煤永,古平,这些名字都比较奇怪。

  读罢第一章的总体感受是,这一群人围着学校,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学生,有的是领导,交际圈铺开来,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其实这对我们再熟悉不过,只要体会过校园生活我们都能有所了解,但是偏偏读这小说不是这样的,这里写下来是我们熟悉背后的陌生感。仿佛我从没有进过校园一样。这一群人看起来,表面是微凉的寒风,刮起来似乎还很舒服,残雪的文字就有这种清清爽爽的感觉。但是这背后,这一张张面孔都深埋在了寂寞的深渊里。

  煤永老师与女儿女婿的关系比较疏远,但是他很想当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然而事实这很难。因为二十几年来他无法在亡妻的世界里走出来。他的好友古平老师看起来比他还要落寞,但这个人很洁身自好。他为了打发这种寂寞喜欢孵小鸡。另一个单身汉是许校长,诚如这里的话,他为了学校耽误了娶妻生子,性生活就要一些情人解决,大家都比较理解他的难处。之后学生谢密密出场,又是一个问题儿童,小小的心灵就承载了很多他不应该承载的内容。有一点欣慰的是,连小火这个人物,因为表面上他没有这些人物那么愁苦。而他的前女友张丹织至今没有真爱。

  但尽管稍稍有点暖心的人物,还掺杂了一个巨大的痛。就是连小火拉着煤永老师上车的时候遇到的六个人,这些人被刻画的仿佛从地府走出,十分黑暗、悲痛,甚至是绝望。这里说“反正你也要死的……即算你再活五十年吧,五十年有多久呢?啊?没有多久!我看你不必伤心了,你再伤心,那一位也不知道啊”。这真是平地惊雷的悲戚。

  我感到这些人就像无家可归者,因为他们没有情感归宿,我读到了一个“痛”字,内心里什么东西在翻涌。尽管事实上他们存在,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在这个星球上落脚。这很陌生,但也特别熟悉,这不是别人呀,这就是我们。我自己,我的朋友。这里的人物还可以打野猪,野鸭,而我们围绕着钢骨水泥,不仅隔绝了爱,还隔绝了生存的根本,我们的自然坏境。他们每个人都遍体鳞伤,担心被刺痛,想尽各种办法改变这种忧郁的情况,可最多的只能是遗忘和自欺,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勇气。由于还没有往下看,我期待接下来的内容,看后也许会改变一些看法,所以这是暂时写在这里的。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八):残雪的“精神世界”

  残雪的“精神世界”

  ——读《黑暗地母的礼物》

  文/斯索以

  我要说的“残雪的精神世界”,指的是残雪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那个“精神世界”,与现实肉体中所寄存的精神世界有所不同。有人说,残雪的小说具备意识流的特点,那是一种“意识”世界。但单纯用“意识”来切入和概括残雪笔下的人物及其内心,似乎又过于狭隘,且放置在具体的文本解读中时容易显出矛盾。毕竟在某些方面,残雪也是极其“现实主义”的,她的魔幻手法所触及到的世界极为广阔,越来越多地指向了现实叙事的土壤。

  2015年,残雪新作《黑暗地母的礼物》上半部出版。与过去的作品相比,这部小说已经充斥着浓郁的现实情怀,着重表现了一群人物及其生活与内在精神状态,但故事的内核中又隐藏着一个无边的黑暗,等待我们去发掘。整部小说行文逻辑清晰,细读局部又宛如梦靥,既可读,又耐读,当然也有让人读不懂的地方,字里行间同时流露出残雪行文的细腻和文风的诡异。煤永老师、张丹织、雨田、小蔓、古平老师、沙门女士等等,这些人物身上所凸显的一切特质,正是这部小说的特质,可大致概括为:精神的割裂感,生存的现实性,游移的生命意识。他们既是住在现实生活的人,也是退居于自我精神小屋的人;既潜心搭建着现实的渴望,又不断挖掘着精神的欲求;他们既是完整的人,又摆脱不了精神上的被割裂,不停对抗着时间对生命的剥夺、美好酿成的创痛。残雪正逐步变得更具丰富性和现实性,小说文本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其实要复杂得多,是该跳出过去的残雪与当代文学创作的背景,来理解残雪的时候了,而《黑暗地母的礼物》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看到了残雪的坚持和突破。

  和之前一样,残雪惯用魔幻笔法,将人物内心那些神秘东西尽数挑出,组成一片幽暗的森林,这片森林通向的正是无尽的、未知的东西。这直接的体现在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人物对话中具有一丝挥之不去的神秘气息,且是平直中带着神秘。那是人物之间秘而不宣的,对读者来说却是一种有待填补的空白。残雪并未急着将人物的性格通过某个独立的故事一次性揭开,而是用缓慢的笔调,为所有故事(即整个大故事)不断地铺上底子。她对心理、情绪的刻画,看上去也并非经过了精细选择的,更像在全盘托出,呈自由散落状,乃至显得有些随意,因此文中每几个段落似乎都在讲一个碎片化的小故事,依循心理状态的不同不停地转换。心理的片段翻得很快,体现出残雪的节奏。但综观整部小说,行文依然很严密,有着清晰的架构,整体读起来“混”而不“乱”。

  五里渠小学发生的诸多故事,如果转换成新闻报道,那是再正常不过的日常生活事件,但残雪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最终洗出的将现实忠实还原的照片,而仅是暗房中的负片,读者见到的是停留在胶卷上的真实影像,不是最终与现实贴合的色彩。因此,面对这张未洗出的照片,读者的理解变得很重要。所幸,通过这许许多多不同侧面的人物故事(包括现实层和精神层的故事),读者是可以无限接近残雪构造的那个世界的。小说中有一段文字,看似充满臆想成分,却也说明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人物的精神活动依赖于真实的生活,意识的跳跃并不是对现实逻辑的否定:“螃蟹,老从背影照,她小时的照片,还有老从刚才来家里。这几件事可能有什么联系?煤永老师想不出。他突然又想起了张丹织,那女子是什么样的人?”小说在写法上是环环相扣的,每一章都是一个故事,可以相互印证。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独立、又能形成卯榫结构,让整部小说显得神秘且严谨。读者不必拘泥于局部的死结,而要通过诸多细节找到整张大网的骨骼,从混沌中看到秩序,去构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我更愿将《黑暗地母的礼物》看作一部有着较为纯粹的生活色彩的作品,是一双“魔幻”的手敲出了她对生命、个体、精神、宇宙等不同元素的审视,读者解读的立场和她书写的立场是并不矛盾的,解读视角的多元更容易让我们看到残雪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残雪正在突破,突破那个“狭隘”的意识世界,走向更开阔的地方。她试图将那些熟悉的五颜六色的“小方块”不断地缝补起来,造一片丰富多彩的“大田园”。只是,这样的文字依然未能给我们提供多少亮丽的“色块”,大部分的调子仍是显得灰暗乃至黯哑的,属于理想、美好的那部分被挤兑在夹缝中,是瓦缝间的一抹绿。就像煤永老师、古田老师内心深藏的那些东西。但残雪即使关注着这抹绿,也不会忘情地跳开笔触,她更长于着重渲染灰色的“瓦”。“瓦”是她对生命所处的现实境遇的理解,书中人物围绕这抹绿的感受、行为,也都折射着“瓦”的世界的影响,并且,“绿”从反面凸显着“瓦”的色调、“瓦”的质地。作为读者,必须深入文本去理解这抹绿的含义及其所代表的价值,才能理解人物有些荒诞的行为,才能捕捉他们越过逻辑、散乱跳脱的思绪。无论是煤永老师、许校长,还是张丹织、古平老师,他们面对现实世界总会“走神”或“恍惚”,进入另一个现实,即或许曾经发生过,却仍然属于当下的意识的世界。“夜渐渐深了。煤永老师愿意在深夜想一些美好的事。他不急于入睡。他脑海中出现了匪夷所思的设想——身着黑天鹅绒的女人与古平老师一道在竹林里吹笛子。这应该是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古平老师今晚在旧戏重演。”这段将现实感受与梦靥般的错觉相混杂的描写很有代表性,类似的片段在书中也还有很多,它们会对“真实的现实”造成不停的牵扯——写的似乎是现实,但在深层又往往是心理的。那是记忆和情感在他们精神上的倒影。所以,表面看人物处于现实生活的“海平面”,内心却是各种意识在翻涌,现实发生的故事有时候只是个壳子。这个壳子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另一重精神自留地,那可能是“美好的事”,类似于种在心里的深渊:“煤永老师沿着围墙慢慢走回家……古平老师是他交往时间最长的朋友,他将他看作自己心里的深渊。他心里有好几个这样的深渊,女儿小蔓也是其中一个。”小说里,每个人也都是自己的深渊,这许多的深渊组成了一个窝在心里、又贴近精神层面的神秘、小口径世界,具有一定的自足性、隐蔽性。这也是我倾向于将其称作一个“精神的”世界,而非“意识的”世界的重要原因。残雪看似在记录人物混乱的意识活动,常常任其自流,实则一直扮演着精神世界的捕手,且多数时候把“工作”做得游刃有余。如果没有这个精神世界,小说就不耐读了,会失去很多厚重的东西。

  在这部现实意味很浓的作品中,残雪从日常生活的不同角度,现实事件发生的不同时间,众多背景故事的不同层面,来写一群相互关联的人、一些正发生或曾经发生的事,将单个人物视角中故事缺失的部分进行多次修补,通过不同人物将故事的原貌不断还原,这种修补所要实现的,是对一个人完整精神世界的勾勒,乃至对整个群体生存境遇及精神世界的还原。残雪的善于捕捉,善于修补和还原,是读这部作品时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体现了一个作家的匠心和细腻。

  残雪是长于写出精神世界的黑暗与荒诞的。但这种黑暗具有丰富性,且有其灵动的一面,正如“黑暗地母”所给予这个世界的一切。“雨田很爱小蔓,他从心底欣赏小蔓那种不动声色的美,他将那种美比喻成小蔓画的水墨画中的那只猴子。”“雨田悄悄地打量小蔓,在心里惊叹道:她多么酷似那只水墨猴!他看到了那个黑洞洞的诱惑人的入口,他想,这个入口很可能也是小蔓内心的入口,她的全部的美都保存在那个黑暗处。”美好的体验深藏于现实之下的黑暗之洞,书中人物都在试图走进对方的“黑暗”,并努力发掘着自己的“黑暗”。那里有一种超越恐惧的、轻灵的东西;或是超越年龄的,面对光阴、生活的自信;或是在平淡生命里,突然涌出的惊喜、快乐与感动!这种“黑暗”不是“恐怖”的同义词,更多的是一片精神的疆域,小说人物用“美好”、“幸福”、“感动”、“年轻”、“好奇”等词汇来描述过他们真实看到的隐秘和超脱于现实的感受。小说充满了与此相关的细节,“黑暗”被此类词汇照亮着。人与人之间,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探索和理解,不断地被探索和被理解。在此过程中,精神衍生的荒诞与现实的荒诞两相胶着,个人背后隐秘的、奇特的一部分,陆陆续续被挖出来,人物的精神肖像渐趋丰满,从而更贴近生活本身所赋予血肉人生应有的形象,美好与荒诞也开始从原本的分离状态逐步走向融合(,我们所体悟到的生命在精神层面基本是完整的)。

  残雪花白的头发不断提醒那些已经忘却她的人乃至早就习惯她的人,岁月是黑暗和无情的,但在与岁月擦肩而过的时候,人还是留下了什么,有所沉淀的。头发的花白是见证,《黑暗地母的礼物》也是见证。但这只是开始,也许残雪的叙事才刚刚展开。我们要耐心等,不要畏惧这位作家慢慢老去。相信,她比我们有耐心得多。也许残雪走出“一成不变”后,我们是跟不上的……这是我们面对“精神世界”的局限。

  2016.3.3-4于北京•既往居

  ■提示:如需网络转载、纸媒刊发,请先联系。并注明出处和文章署名。

  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20979693

  红网发表地址:http://book.rednet.cn/c/2016/04/19/3962844.htm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九):释放心灵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

  看着封面,一些几乎算是面无表情的人拥挤的排成一排,不禁断想,这份所谓的“礼物”一定是可以剥夺人类灵魂的恶魔,一定是人性的黑色面。看完,说实话,心情很沉重,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样的随性交流,这样的为人之道,大义、真诚、自由。

  本文作者残雪,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小学毕业即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爆发,失学在家。1970年进一家 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由于人生的经历和对某些东西的向往,才有了这样了让人充满热血的著作。

  全文围绕着一个叫五里渠小学的偏僻学校,飘渺的描述了亦真亦假的风土地貌,还有这些生活在学校中的老师们。他们所有的人都两个共性,一个就是在其他人的心中几乎完美的,但在自己看来确是远远不足的,还有一个则是,他们都有自由的内心,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并给予孩子们正面的能量,不只是在文学上更是人性上指导教育。

  有些人因为自己内心的渴望,毅然决然的走在了一起,并可能收获美好的未来,而有一些人如煤平老师和洪鸣老师则更多的为了自己心中的责任,抹杀了属于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情,当然这也直接影响到错托感情的农和鸦。好在这还是只是《上》,相信这本书的《下》绝不会让读者失望。

  文中提到很多的教育方式,很好,在当今这个世俗的社会真的很少见,同时也给了我们现在人类一个反思的机会。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去做想要做的事情,就会得到身边几乎一切人的认可,而且是最真挚的认可,毫不虚伪。只要自己做出自己认为的最好的决定,还是会有朋友有家人的支持,有老师有伙伴的鼓励,信心满满。哪怕是没有理想,也会从身边这么多美好的人群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为之付出一生。

  做自己想做的,全部的释放出内在,做真实的自己,这就是最大的自由,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好书,力荐,期待《下》。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读后感(十):怪异与荒诞的绝唱

  怪异与荒诞的绝唱

  ——读《黑暗地母的礼物(上)》

  滁人也

  先锋派文学作品接触不多,但这部《黑暗地母的礼物(上)》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地母”一词,最先接触,还是初中时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其中结尾的句子是“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先生对长妈妈那份感激与怀念,至今感动着无数人。地母,即后土娘娘、地神,是专司繁殖力及象征大地恩惠的女神。由此看来,“黑暗地母的礼物”这个标题,似乎少了些许诡异,而多了几分接触仙神的亲切感。

  但是,阅读该书第一章,笔者就被里面的诡异气氛吸引住了。提到该书的“诡异”,不得不先说说作者残雪。残雪本名邓小华,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残雪是先锋派作家的权威代表,其作品描绘的世界

  荒诞而又曲折,刻画的人物则晦暗又恐惧,故事则充满了诡异与荒诞。这部《黑暗地母的礼物(上)》,就依然延续了她一贯的魔幻风格。

  该书在情节与语言的处理上,都似乎以“荒诞”为标准,用陌生化手法进行处理。在第一章里,煤永老师的行踪,本身就有点诡异。在遇到连小火——张丹织女士的前男友的时候,煤永老师被连小火以到动物园为鳄鱼治病为由带到了一个农舍里,两人一起喝米酒,吃兔肉,然后翻越山丘,在一栋两层楼房里住了下来,喝着茶就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坐早班车回去的时候,又遇上前一天一起乘车的6个乘客,不多,不少。第二章里写张丹织女士要到五里渠小学当老师了,搬行李的女人竟然戴着黑面纱,在半夜里悄无声息地将她的行李一件件搬出她的房间。当张丹织女士奇怪地问那女人为何怎么老搬不完时,那女人冷笑一声说:“您想一下子抹掉您三十年生活的痕迹?”读者的感觉是,那女人像幽灵,飘忽不定。而写雨田——煤永老师的女婿到非洲的经历,则更是既像现实,又如梦幻。历险的经历,雨田与妻子小蔓的心有灵犀,都在魔幻般的情境下展开。

  为了强化这种荒诞色彩,作者在语言上,也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如第四章里,谢密密——一个靠捡破烂为生的穷学生,正睡在小溪里,正在听螃蟹出洞。在许校长眼中,“这个男孩就是这条小溪”。而许校长回到家,梦见三只大螃蟹从池子里爬出,醒来后却发现水池是干的,什么都没有。于是,“他内心感到这房子里正在爆发一场起义。”经过这样的处理,这些非常平常的生活片段,在作者笔下,变得摇曳生姿起来。

  虽说该部作品营造的氛围非常诡异,但其情节,还有文中的人物,却并不真正恐怖。相反,五里渠小学就像一个浓缩的现代社会,许校长、煤永老师、古平老师都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而且工作有热心,有激情;特立独行的体育老师张丹织女士,煤永老师的女儿小蔓这些新加入的年轻的老师,则个性突出;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朱闪同学,家境贫困的少年谢密密等学生,则有着学生的傻气,但更有着好学向上的精神……里面的人物,在荒诞的表象之下,实际上却又大多数给人无比真实、温馨的感觉。

  残雪的这部《黑暗地母的礼物(上)》,的确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感受。而荒诞与温馨看似矛盾,实则完美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只属于残雪的小说风格。而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让笔者感觉喜爱、耐读,而且渴望阅读下册的根本原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