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21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精选10篇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是一本由路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1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一):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包括所有的爱恋;青春无悔,因为你别无选择

  一辈子一次的青春,大概是所有作家最爱的题材之一。刚刚读过荞麦的《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又看到了路明的《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同龄作家的笔下已经开始心安理得地告别青春,而身边的朋友也逐渐开始接受没有爱情独身或者学着成为一个为了孩子努力奋斗大人

  和路明笔下的青春年少一样,我们的青春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名字堆叠而成的。男孩子的好哥们儿暗恋过的女孩女孩子的好闺蜜,心仪过的男生小学无忧无虑中学的年少轻狂大学里青春恣意,走进社会黯然神伤。儿时住过的老院,慈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今的岁月,逝去的亲人朋友。

  从青春年少写到恋恋风尘,从老上海的变迁,写到生死别离,路明用文字轻轻唤醒了心中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奔跑的日子》写过去的自己错过青涩恋情;《金刚》写被生活磨砺过的青春少年;《敏敏和阿柴》的故事里有顽强不败的爱情和被现实击败的坚持;《弄堂》的岁月变迁教人感慨;《有一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里与癌症搏斗的女孩令人唏嘘……

  虽然身为物理学博士,路明的文字中却处处透着文人骚客的婉转激情。也难怪,他既是大学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老师,又是健身房中身强体健的教练,还曾经是资深驴友,支教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箴言被他一一实践理性感性天平被他轻松端平,应该更有无数男生女生为他倾倒吧……

  难得的是,有那么多可以“装”的资本,他却只“说人话,不鸡汤”。他的故事不浮夸,不炫耀,有洗尽铅华质朴,有行者无疆的淡然。”偶尔闷骚,也无非是将“很多男生长大后迷恋黑丝”归结为“踏脚裤情结”,或者回顾自己用“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形容女数学老师的“无心之失”,再不然就是从连长肥皂舅舅洗锅“考据”出了典故出处,小小幽默中隐藏着逝去的青春年少,是轻狂,是辉煌,都埋进那一整个过往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串联起的是我们一去不返的青春,“内裤和内裤晾在一起”并联起的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写在故事里的总是别人的喜怒哀乐、生死别离,可看进眼里却俨然成了自己的人生过往。即便是无数人书写过的相遇和别离,每一次看却依旧如一杯清茶滋润心田,淡淡苦涩后有回甘。

  写字、锻炼工作恋爱、别离、生活……纵然倾尽全力,总还是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别无选择。不如坦然面对吧,无论城市变幻,无论命运无常,无论青春不再,如今的每一天,都将是我们未来日子里无比怀念的过往。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二):内裤和内裤晒在一起

  上次听别人讲故事这么过瘾的,还是看大冰的《他们最幸福》、《阿弥陀佛么么哒》,一个男人在三十岁左右能有那么多经历经验遇见那么多有趣的任何事,说实话,我觉得我如果三十岁的时候也能如此,就不枉此生了。

  也是在韩寒的“一个”APP上最早看到路明的文章,有好故事还讲的这么好玩物理老师,想想都觉得有趣,不,还不止这些标签,他还是物理学博士,健身教练,资深驴友。

  拿到新书,我用力扯开封装,一本正经的把书铺在《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上面。伴随着思修老师不死不休的为我们解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为什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我在课上就跑到路明的世界里,听他讲故事侃大山牛逼。知道他是如何在运动会上“像一只中枪的鸵鸟般猝然倒地”。蜷着腰,抱着小腿佯装抽筋,最后一个陌生姑娘如何发现,默默多年以后得跟陌生的姑娘诉说自己如何后悔;那个退学去西藏混过很多年的发小金刚,两个人一起翻过四千九百米的垭口,差点冻死在上面。跟大冰还有大冰很多哥们一样也是在拉萨弹吉他卖唱,说不定认识呢;还有内心柔软的少年心中的《女神》,太多太多好玩好看感人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分成四部分,是路明的高年少时的有趣故事,是他或者他兄弟那些年追过的女孩,是他回首看的一座城池,是他生命中一个个短暂而又有意义生命

  每个故事都那么生动,那么多鲜活有趣的人,激动人心的事,厚厚的故事,讲出来,又有点忧伤,听着像是一场场事故

  书的最后是写给路明写给自己未出世孩子的信,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也做过一样的事,每本书都是作者的孩子,孩子和书一样,都是路明自己骄傲作品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是故事之一。她又是六个人的小故事片段拼接起来的,看似跨度很大,土耳其姑娘跟一个印度小伙中国在一起了。两个都梦想在路上的文青在恒河边看似无用的表白,以及“from Siberian with love”等等,一点点用这这些只言片语拼凑出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趣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偷偷往自己喜欢的女生帽子里塞小橘子的少年。

  “我不会说美好情话,我只在柴米油盐中伴你走过每一天。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内裤和内裤晾在一起。你在,吵的天翻地覆;你走了,在你坟前轻轻地哭。”

  我还是想能够像路明那样,认识那么多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不求结果,不要回报,就是喜欢。我们在外表坚硬内心柔软的年纪,都这么纯粹。如今的我到底混成了故事还是事故我自己也说不上来,自己的路到底能走多远,就得看看自己有多坚定。我能做的只有默默努力,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路明说。这本书写给我心中的少年,他一直不甘心,迟迟不肯说再见。

  路明又说。这本书出版后他会停笔一段时间,静下来,慢慢地积淀

  他说,他可以心安理得地老去了。

  我希望不久某天我也可说我可以老去了,我可以心安理得地说老去了。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三):那该死的浪漫°

  ——评《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

  文 /蓦烟如雪

  有段时间,看了太多的鸡汤,你要说鸡汤不好,但是它腻味的吓死人,似乎你不有点雄心壮志不好意思看这本书,所以我停摆了好长时间,每每看书,都得问一句,这是鸡汤不?可见我已吓得不轻。

  韩寒[one 一个]旗下的作者越来越多熟悉的面孔,但是留有印象的也不多,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one 一个]的作者开始出书,这是好的现象也是不好的现象,好是挖掘了新人才,坏是参差不齐,没有太独特味道。好似都是一个频道线上风格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是出一个大学教师,物理学博士之手,很难想象现在工科男还能如此骚包,发挥如此浪漫的特技,因为书里太多第一人称,以至于我总有感觉里面都是他,可里面太多人,太多江湖气息

  路明的文笔谈不上惊艳,却有一种越看越家常的味道,前提关键,它不是鸡汤,但是也有诟病,就是小人物的垒砌,没有一种连贯全本的整体感,当然这个因人而异,如果喜欢零碎的故事,这本书还是首选的,如果喜欢整篇的,这还是不能达到的。

  他的文字就像卷首写的,“我不会说美好的情话,我只在柴米油盐中,伴你,走过每一天”,他的文字很朴实,有的时候也会有点小滑头,例如,他在父亲书房里看到贾平凹的《废都》他会想,爹看这么流氓的书,要不要去告诉娘?有的时候他也会做出惊人举动,就像他参加十公里的跑步,对他而言,跑步还是孤独运动,可以想很多的心事

  在工科男的世界里,似乎宿舍片子,学分都是必经之路,但在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到兄弟间的热络和仗义

  在《金刚》里,反而喜欢那么豪气却又那么悲情的金刚,他身上确实有励志色彩,但是他在格尔木的爱情,让我唏嘘,他爱的女孩把自己身上唯一值钱东西老板,让他转交给无法在一起的爱人,虽然过程很老梗,但是还是让人动容,他一步步的爬起来,他的桀骜,他的侠气,他的转山,都是如此。

  少年的成长,城市的变迁,命运的无常都在在故事中荡气回肠,红姐为了供孩子读书,去做小姐,还有那个念念不忘的女孩,都是那么独特的视角。不过我很不习惯第一人称的口述,有点让人觉得压抑,但全篇我很喜欢《关于浪漫》里面的外婆,爱吃生煎的底,老伴都咬剩了,留给她,结果老伴去了,没人有资格去做这件事情,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是很凄凉的。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前面的一部分我都想省略,因为我只记得那个互相骂对方夫妻,在彼此遇到事情的时候,都能全身心的对彼此好,胖嫂胖哥的爱情,不是粗鄙的,反而让人看到了小市民中的真实

  一个好的文字,不需要刻意的唯美,反而是这种没有太多的烘托,就能一股脑的扎进去。

  或许,这就是该死的浪漫。

  筱筱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四):星辰烟火绘在一处

  有一件事情是令人丧气的:你无论怎么挣扎,你还是无法扭曲自己的喜好

  我有读书癖,更有买书癖,一不小心发现个促销信息都能让我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囤书如山倒,刷书如抽丝。双十一有那么多电商图书打折,几乎到了有辱斯文地步,搞得我几乎从恶如流,书架上又放了一堆进入待补目录的册子。

  读书读多了,就像馆子下多了,不自觉地开始忽略起巷子里的家常菜。嬉笑怒骂,天崩地裂,惊奇诡谲,形形色色的书放在书架上,散文集不自觉地往后排。经常能吃到的东西,在餐馆是不愿意点的,自己家里做不出来的才是愿意点的菜色。

  我每天过的就是市井生活啦,家常蛋炒饭真的能跟唱的似的粒粒分开么?

  趁着几个晚上做会议纪要以及展示文稿的空隙,看完了这本书。

  市井烟火在有些人笔下,像是晨光熹微的日出前,带着一点寒意,又知道马上会亮起来、暖和起来,给人们类似这样的感受

  明明见证的是与我是同一个世界,偏偏着眼点却能差出十几光年。

  娓娓道来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小故事或情感。如同一碗热粥,在零下的温度里,把眼镜熏得雾蒙蒙,微微的水汽感觉见证着不经意间飘过来的温热。正是因为这碗粥并没有香辣诱人,色香味俱全,反而让人心单纯地回想起过去,那些年少的午后,那些蝉鸣的清晨,那些我们经历过、感谢过、憎恶过的人,还有那些从来不能LOAD的故事。

  虽然也许我们不能再那么年轻,并热泪盈眶

  我明白,能写出这样东西的人,才是真的爱生活的。他可以波澜不惊地把关于馄饨铺的故事讲出来,平铺直叙,等他讲完,整条街已然触手可及。

  文字中充满明亮、单纯、干净的烟火气。让我想起每次去往一个城市,都会故意早起,然后等这个城市的灯光灭下去,天光亮起来,喧嚣渐渐入耳。学生们、白领们挤满地铁或者公交,早点铺子的队伍长了短,短了再长,行人步履匆匆,那些招待我们这些外地来客的景点店铺还没开张——这几乎让我产生一种错觉,像是忽然陷入了另一个被生活充实起来的空间

  在半明半暗中,在些许的油烟味中,一种感受如此清晰

  无论如何,我将继续途经这个世界。

  ——与平凡的或者特别的早点一起。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五):世界以温暖相待

  我们都是刻舟求剑的旅者,

  岁月里丢失了最心爱的人。

  第一眼看到这句话就觉的一定是个很矫情爱情故事,直到我看完了这本书。

  两年前

  中学那会读书不多,也不聪明,为了能够升学,大部分时间埋在了念书写作业这件事上,现在看来就是那样我还是做不好这件事,为了化学心力憔悴。到了高三脑子才勉强开窍,对物理终于有了兴趣,可以最后还是落榜,再战一年後还是未能如愿。来到了冰城。一个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城市。

  对照书中描写的那些情景参考,我一直是属于中等的那一群人,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太差,从没惹人注意过,上的一般的高中,一般的大学,因为体重原因一直被嘲笑。就那样的记忆渡过了我的中学时代

  到了大学事情开始有了转机。我也可以在某方面做到比别人好了。也算是从阴郁中走了过来。

  也喜欢旅行,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出发。高中时候的自卑导致不愿与人交流知己甚少。能说话的人更是不多。

  似乎是在故事中找到了共鸣。 不是青春无悔是你别无选择。 不能在这么胖下去了。这本书中关注更多的是提到的徒行、拳击、以及跑步的情节……产生了种特别想瘦下来的冲动

  抓住青春的尾巴 努力一把 不能让我的青春这么过活。

  会有个明亮的未来。

  在身边有个学姐也叫路明呢。

  你一定是一个…………不会老的小王子……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六):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豪迈行文

  辣、犀利、有思想与见解,这是路明写的文章一贯风格,他的文字有自己的辨识度。然而在这本《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书中略有不同的是,这本书字里行间好似带一点儿芥末味,读来有点儿呛眼泪。

  蔡崇达对这本书评价说“朴素平实的表达,背后是长久温暖的注视”,所以,我在这本《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中,让我读后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与君生离别》这篇了,大抵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知道活着二字,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这种意义不单单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是寄托得有离去的人他们身上的希望,我们要昌盛且笃定的向前走,为了不辜负所有我们曾经深爱过的一切。亦如本书的推荐语所言:“在生命之上对生死的揣摩和思考。”

  路明的文字,有一股令人怀缅年少时光的功能,质朴、纯粹,文字棱角分明。我第一次看作者的文章是在韩寒的ONE一个APP,读完了他的文章便知道了他这个人,不得不佩服文笔的成熟,不鸡汤,也不校园,实实在在的文学,实实在在的情怀。

  路明是工科男,这样的汉子写书,少了几分文科男的感性,多了几分理智、缜密、严谨。在作者的笔下,或者说在这本书里,青春对于他而言,不被过分渲染、涂抹,就只是如小溪缓缓流淌出来,一个故事的写完好似是一气呵成,不去刻意藻饰。其实,我在这本书里还读到作者路明身上的那一股豪放侠气,兴许与他身为大学老师以及驴友有关,这样的人写的文字,自然不会柔软,而是有骨架。

  所以,我在开头提到这本书里的文字有一点儿呛,因为作者路明没有浓墨重彩的书写时下流行的青春校园温暖故事,而是换一个角度与思考方式,写城市在发展中与时代的平衡和变迁,写多舛命运,写朴素年代的青春,写世间琐细的人事,比如兄弟、女生、情书、弄堂、路。他在这本书中写的都是那些令我们动容的斑驳记忆,而这些题材本身就带有厚度与温度,加上作者朴实文笔,会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过去那个悠久岁月的年代,坐在大槐树下,听爷爷诉说历史的变迁,惋叹风云诡谲的迅疾流年。会流泪、会皱眉、会掩卷哀叹,这些,便是“呛”,会刺激你的泪腺,让你卸掉防备,做一回勿忘初心的自己。

  这本书通篇都是一个大学理工老师对于往事和过去的记忆,或有趣、或忧伤、或快乐,这些文字都是一个男人这么多年的沉淀,他的记忆丰沛且茂盛,但不会急于一时表达,而是有张弛有度的一点一点剔除文章中的渣滓,所以,这本书读来又是特别爽快,甚至你让一个原本小家碧玉的女生读完这本书后,也许也会在天寒地冻的夜晚,大家围炉聊天南地北的事儿,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唱歌,好似回到了曾经年少的青春,就是这样无所顾忌,肆无忌惮,想做就做,不怕后悔。

  有时候会庆幸,如果没有物是人非的变化,没有事过境迁的惆怅,没有那些离开的人,爱错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分分合合,又怎会有现在提笔写文章得到那么多回忆挖掘。一本书是一种情怀,一种情怀也可包含一个年代,而这个年代,我们再也回不去。

  “不是青春无悔,是你别无选择”既然如此,何不把那些该放手的放手,不要既烫了自己,又伤了别人。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七):你好老男人

  我就喜欢老男人写的书。有力量,有气势,有胆量。我读了《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之后,立马把路明奉为偶像,我太喜欢他了,不只是喜欢他的书,更喜欢他的生活,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都是我所认同并推崇的。我也想成为像他一样的老男人,像他那样对自己认真负责的老男人。你对自己认真负责了,才能做得到对别人认真负责。“我有多眷恋,就有多清醒;我有多倔强,就有多明白——我已经老了,不再是当初的少年。”我跟他一样,自幼体质很弱,读高中的时候离家太远长期寄宿,身体受了伤。长大之后条件好了,我也跟他一样疯狂的练肌肉,我的目的是增重变壮,天天猛练之后,手腕受伤了。曾经的160下,永远只能是曾经了。现在我还练,但是停留在50下以下。

  找到心灵偶像的感觉真幸福哦。不纠结了,以后向你看齐哦。虽然你在山顶,我在山脚,差距太大,但是我只要有向上的目光就行了。起初看到书名《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觉得像是言情小说,觉得肯定是个多情小美女之作,觉得是个青春体故事,而我通常对所有的青春文都无抵抗力,我对青春有多失望,我就对青春有多关注。我对青春有多怀念,我就对现在的生活有多不满。很多事无法重来,我选择静静的读书,静静的感悟已经流逝的青春,并在阅读中聚攒力量。路明,给了我满满的力量。

  有多少人,把遗失的青春补了回来。《差生》里的那个他,有名字吗?路老师肯定会记得的,当年叫他滚,现在跟他学拳击。你在他青春的时候没有叫醒他,他吃了后面的苦,却可以回过头来扑腾你哦。“可是青春啊,怎么过都是虚度,怎么折腾都是辜负”,什么样的青春不会遗憾呢?青春就是用来挥洒的,当前没有妥妥的学习,人生走了一段弯路,可是弯路之后经历了别样的风景,人生才能更加彪悍啊。

  纪伯伦说,我的心曾悲伤七次——忘了是第几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我选择了容易。

  观音菩萨仙乃日,文殊菩萨央迈勇,金刚手夏诺多吉。原来他们都有名字啊。

  我们的路老师,初心喜欢文学,高考的时候因为复旦的照顾分只有5分,而交大的照顾分却有十分,而选择了交大物理系。不喜欢的专业,他也能读到博士。进大学的时候,把一堆闲书堆起,埋头学他的物理。现在的他,做大学老师,爱练拳击,还是健身教练和资深驴友。似乎每一个标签,都要让我仰望了。他又重拾了初心,写文章出书,梦想仍然照进了现实。

  初读他的书,很多时候好想哭。我越来越脆弱了。妥妥的,重要的事要讲三遍,路明的书我要看三遍。一定的。太爱了。还有,路老师,你能收下我吗?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八):书名可以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我读完了路明的《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这本书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同一位作者写的,那书名完全可以换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第二部。又或者假如我是张嘉佳,看完路明的书会马上给他打个电话约出来吃夜宵。

  两本书的内容都是青春的轨迹,市井的喧哗,作者的文字朴实,文笔简练,故事里的男主人公都粗旷豪放,仗义疏财,女主人公都皓齿明眸,善解人意。我常常幻想可以认识张嘉佳书里的任何一个男女主角,路名后记里写心中的少年”怪我那些年书读的太少,酒喝的太少,打的架太少,摸过的姑娘太少“,真是狠狠抽打我的脸。

  不过书里的故事到底是平白的叙述还是加工过的经历?两本书里都有那么几个不完美的故事,但是里面的巧合太多了,虽然无巧不成书,但那是小说啊!

  《奔跑的日子》前半段是少年参加十公里长跑作弊成为学校风云人物后忍受良心谴责直到被女生点破悔不当初,本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了,N年后女生在婚礼前夕给当初少年写信联系再叙当年种种情形,”寄出这封信算是跟自己的青春说再见,就此别过“,整个故事起承转合,一应俱全,我被这电视剧本一样的故事惊呆了。

  《摆渡人》的结尾东北姑娘小玉花三十万买走了自己心仪的有妇之夫的画家马力的画作,挂到自己家的客厅里,用一个烂俗的词来说这就是所谓的点睛之笔吧。

  可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平白无奇,轨迹也是一条直线到底,小升初,中考,高考,再次高考,大学四年一晃而过,一路脚步匆匆,没有感动,没有奇迹,我觉得身边的人也只是性别长相略有差异的学习机器,”没裸奔没堕胎没当众表白,你的青春是被狗吃了么?“

  我的青春真的是被狗吃了……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九):青春只是消失

  文/leileely

  最初关注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作者在【一个】上发表的人气高赞文章,而是意外发现其简介中的“物理学博士”几个字。

  作为一名在读理工科博士,整天面对枯燥的公式、数据和图片,总想借着阅读非专业书籍调节脑细胞。研究生入学以来,自己也一直在专业学习(工作)和阅读写字(生活)之间追求一种平衡。根据10000小时理论,熟练掌握一门专业知识需要持续高效的钻研至少10000小时,我总杞人忧天般的担忧这将耗尽我几乎所有的课外生活和娱乐时间,把自己变成一个木讷而没有趣味的“书呆子”。自幼对阅读和写字就培养了一些兴趣的我,很害怕由于读研而丧失了继续阅读写字的兴趣和能力。

  但路老师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让我更加坚信凭借对生活的热爱、观察和记录,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成就的同时,依然可以保留生活初心与兴趣爱好,从而继续感恩、勇敢、乐观的走下去。

  年过三十的路老师,初为人父不再少年,却已然做到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书中分四个篇章阐述了他关于少年生活、青春爱情、故乡和生死的故事与感慨。作为一名理工科博士,在文字中却鲜见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高谈阔论,取而代之的是平实朴素的字句,再加上形象的比喻和恰当的排比,叙事条理清晰而又抒情自然。名副其实的“说人话,不鸡汤”。

  【忆少年】

  “每个少年心里都住着一头狮子。”

  少年时代的我们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狠劲与勇气。或为一次跌倒,或为暗恋的姑娘,又或只为不服输、争口气。

  《海阔天空》里唱着“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的活。”

  年少时的意气风发与天真莽撞也让我想起《少年派》导演李安曾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头猛虎”。又或者说是“一只狼”。是狮是虎还是狼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你被狼吞噬,还是能做到与狼共舞。双刃剑若没用好最终伤到的将是自己。

  【谈情说爱】

  年轻的我们总是对爱情有着最美好的憧憬和想象。虽然“那该死的浪漫”最终必定敌不过琐碎的柴米油盐,可那又怎样? 若没有付出那最真诚的爱恋,又怎能体会最纯的浪漫和最深的伤痛。

  “厌倦的是日常,向往的是远方,走了很久才知道,远方一样是柴米油盐琐碎的日子。”

  青春年少之后我们终会明白,“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内裤和内裤晾在一起”其实已是最大的浪漫和最好的誓言。

  【故乡那座城】

  故乡也许只是一个小镇,但那里的烟火却永远最清晰也最让人为之动容。

  故乡是起点,也是归宿。

  初三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小镇去市里求学。一个小时的车程在当年的我看来是那么漫长,每次离家和回家都需要鼓起勇气而又让人紧张激动

  大学来到省会城市,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它的改变和发展——公路不断被修缮,高楼不断被矗立。只有给家人打电话才能说起那早已深入骨髓却又永远倍感情切的家乡方言。

  故乡那座城,是灯塔,也是牵挂。

  【死亡并不遥远】

  以前对死亡没有多大的感触。约两年前,外公外婆相继过世和母亲的难过让我第一次感受亲人离去的无奈和生命的短暂脆弱。

  “生命是偶然。” 死亡并不遥远,唯有珍惜与感恩,永不辜负!

  “不是青春无悔,是你别无选择。”

  一句话道尽了人生的无奈,略显悲观。而我更愿意相信,青春只是消失,不会死亡。

  人生是一个圈,儿时的简单纯真,少年的意气风发,青壮年的不惑和顿悟,年迈时又回归淡然质朴。当你画完这个圈,你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依然留存。你虽已不在,但你的微笑仍定格在黑洞边缘、世人心中。

  《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读后感(十):无法回去的故乡,也无法阻止消失的人

  【故乡】

  我出生在一个山村。

  所谓山村的意思就是,四面都是山,公路是盘山修的,一圈又一圈,车子开的时候,往外面一看,全都走在半山腰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只有一条泥巴路,一下大雨的时候,到处流淌着的都是黄泥巴,踩一脚,跌一跤,就成了泥娃娃。

  那时候去城里,要走很久很久的路,因为没有什么车,破破的中巴,好久才来一辆。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要起很早很早,因为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学校,沿着那条细细的泥巴路。冬天的时候,往往会顶着一头的星星,还得拎着火桶。因为山里太冷,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不烤火简直无法过冬。

  我那时候个子很小,还穿着又厚有笨重的棉袄和棉裤,背着大书包,总是走着走着就不小心摔一跤,看着红彤彤的炭火泼了一地,心疼得直哭。

  有时候做梦,也会梦见小时候的冬日凌晨,一个人走在路上,到处都是结了冰的水坑,漆黑的天空上是闪烁着的光亮着的星星,走啊走,好像那条路永远都走不完,终于忍不住急得哭出来,惊醒的时候,满脸都是泪。

  一步一步走在那条又黑又冷的路上的时候,会在脑子里恶狠狠地想:我要逃出去!我一定要逃出去!

  那样刻骨铭心的执念,就好像路明在他的书《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里写的,他的妈妈,以及那一批同时到乡镇上的知青们心里想的:我要回上海!我一定要回上海!就算我回不去也要让孩子回去!

  我看到路明写他和他的妈妈,一趟一趟地从安徽的小镇上赶往上海,那些公交车,那些反复地换乘,还有一年又一年,道路两旁变得越来越陌生的风景,越来越高的楼。

  他熟悉的那条弄堂,那条曾经据说住过很多大人物的姨太太的别墅,都渐渐地褪了色,变得拥挤、狭窄和逼仄。

  街角的那条馄饨店开始消失,小时候眼馋了无数遍的麦当劳如今成了嗤之以鼻的垃圾食品。

  我熟悉的那个山村依然静悄悄的存在着,修上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然而山村却越来越空,人越来越少,一些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只有色彩斑斓的鸟儿寂静地飞过。

  【故人】

  我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从最小时候的一个肉团子,一点一点地给我喂米糊,到会走了给我穿衣服扎两根麻花辫,上学了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给我做早饭。一年又一年,从未耽搁过一天。

  可是长大了之后,我却越来越不愿意回家,一年回去那么一两次,跟奶奶相对而坐时,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她反反复复地问着,怎么还不找对象,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上班的时候,表现得不耐烦。

  责怪她每天在家没事干也不知道收拾收拾屋子,到处都脏兮兮的,她年纪太大了,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眼睛也越来越差。

  爸爸去世后,她开始变得糊里糊涂,出门的时候不记得锁门,家里的锄头啊斧子什么的渐渐丢失,她不会开电视机摆弄了几次以为它坏掉了就当成废品卖了五十块钱,说话颠三倒四,耳朵也渐渐听不见。

  我有时候在家跟她大声嚷嚷,她总是像做错事的小孩一样蹲在墙角。

  其实哪里是跟她生气呢?我也不知道,我在对谁生气。

  对我来说,奶奶是唯一的牵挂,常常会想起她,担心她在家会不会出问题。常常会害怕,害怕有一天,她突然就彻底离开了我。

  有时候会狠狠地责怪自己的狠心,怎么舍得离开她那么远,万一,万一有什么事,怕是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可是现代的孩子啊,大都自私,再也不肯固守“父母在不远游”,宁愿承担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失落,也一定要逃出去。

  到底值不值得呢?

  有一天,我们到底会不会后悔呢?

  谁知道。我们只是不停地往前跑。

  把那些故人都丢在身后,直到有一天,哪怕哭到死去活来,他们也再也不会回来。

  路明在这本书里,屡次写到他的外公外婆还有爷爷奶奶,写到他再念书的时候,由此差点再也见不到外婆,我懂得那种恐惧,可是,我对这种恐惧无能为力。

  【故事】

  最开始知道路明,是在人人网上,后来又是在ONE上,再后来关注了他的微博,那时候他还叫做后排的兄弟。

  最近开始流行写故事,然而,我一直想,什么叫做故事呢?

  他们写的那些叫做故事。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记得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可以是故事吧。

  故去的。所有的。回忆里的。都是故事。

  北京的冬天,同样冷得叫人印象深刻。

  可是至少可以安慰自己说,还好,有暖气。

  晚上窝在床上看路明的这本书,总是忍不住停下来很久。

  人为什么要阅读?

  不是为了了解别人,而是为了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内心的波涛暗涌,百转千回。在别人的回忆里,看到埋藏在自己记忆深处的那些爱与恨,温暖与遗憾。

  这本书写的是他自己的故事。

  收到之前,我很怀疑,写的是一本不走心的集子。

  然而一篇篇看下来的时候,却还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到。

  他写了三十年来,他记忆里的所有。

  一起喝酒浪掷青春的兄弟们。

  懵懂时候心动过的那些有着香味的少女们。

  那些给与他鼓舞和力量的师长们。

  那些爱过的人,走过的路,挥洒过的汗水,流过的泪。

  路明的文字是克制的,以至于我一直怀疑他是不是直男。

  后来才知道他已经结婚生娃,还是个跑步能手,健身教练,资深旅游——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你相信他是直男的话,好吧,他还是个物理老师。

  于是我一直在想,听起来很荷尔蒙爆棚的一个人呀,怎么写起文字来,却是这么内敛呢?好像他是在刻意收着什么,一个字一个字,都是谨慎的。

  看到后来,他写的一段话,突然豁然开朗:“从小到大我就有个悲观的想法,我觉得这世上的情感是守恒的,大到整个世界,小到一个人,给了你多少欢乐,也会赋予你同样的悲伤。或者说,如果快乐是正数,悲伤是负数,那么这些统统加起来,结果是零。”

  所以他的克制,大概一半来自于清醒的悲观,一半来自于内心的敬畏吧。

  所以啊,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再也不会记得的风景,那些曾经的害怕和快乐,都要它们还没有彻底消失前赶紧写下来,印在白纸黑字上,才不会丢掉。

  大概比起热血,我更喜欢这样的文字吧。仿佛穿越会往事,见到那个小小的我。

  由此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