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外婆,外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外婆,外婆》读后感10篇

2018-05-23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外婆,外婆》读后感10篇

  《外婆,外婆》是一本由菲利普·托赫冬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50元,页数:1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外婆,外婆》读后感(一):她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我身旁

  亲爱的外婆: 这是您离开的第四个冬天,外面刮起了很大的风,天气预报说过几天会下雪了。我会听话,好好注意保暖,一定不会生病感冒的。 昨天同寝室一位大大咧咧的姑娘突然在我面前哭了出来,我不知所措安慰道,她说:从小到大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 看着她悲恸的模样,似乎就是四年前的我一般,那天夜里,妈妈电话来,小心翼翼地说:你能不能回来一趟啊,你外婆明天下葬。 我在宿舍大哭起来,那种感受就好似你突然失去了你最最心爱的玩具,你的灵魂似乎被强制性剥离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那天夜里,如同今天的天气一般,风放肆的吹,路上寥寥无几行人使劲裹紧着硕大棉袄,我在单薄风衣里找不到寒冷感觉一路上,我似乎还怀抱一丝侥幸心理,等我到达时,您在门口大声斥责我,怎么穿这么一点?小心生病啊,快快快,过来多穿点。 很抱歉,我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也是最后一个到达的,您没有过来大声“斥责”我,我在冰冷的堂屋里看着您静默的躺在那里,周围的哭泣声与小孩的打闹声似乎都与您无关,这么冷的天,他们为什么不给您盖上一床暖融融的棉被呢?您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那里,会不会觉得冷? 您看,我这次又没有听您的话,穿这么少的衣服,您怎么不再说说我呢? 我一点都不喜欢童年,上学时每次语文课,老师让我们写自己的童年故事,我都觉得满满的抵触,我不喜欢所有人,唯独您。 您是我心底最后的一丝暖光,一次次把我从无助孤独中拖出来,不管我是如何的任性调皮,您从未放弃过我,这么多年来,每当我感觉一无所有时候,我就会拼命想起您的温暖,您的温情,一遍遍告诉自己,我也是有人爱着的姑娘。 您一定想不到,当初您视若珍宝淘气腼腆小姑娘,如今,已经参加工作了,她终于挣到了第一笔工资,说好的给您买东西洗被套呢,可是那栋矮矮的泥瓦墙已经荒无人烟大伯已经搬进了新房子表哥表姐已经各自成家,您门前的那两颗桃树没了您的除草施肥,他们在风中摇摇欲坠,不知何处是归宿。 四姨说,您是睁着眼睛离开的。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一阵一阵的疼。 千言万语的“对不起”都换不回我永远愧疚,一直都是我做得不够好,我应该快快长大的。 不瞒您说,这些年,我交了男朋友,多想带他到您面前让您瞧瞧,让您帮忙看看,他是不是您所说的那种心善的人。 因为种种原因,我与他还是分道扬镳了,他给了我所有的善良尊重了我所有的选择,给了我与您不一样的爱。 我遇到了一位很好的领导,他孜孜不倦教导我很多很多的事,让初出茅庐的我不在胆怯与害怕。 我的室友是一位很好相处的姑娘,性格开朗活泼为人热情,对我也十分照顾教师节那天,我给大学时对我很好的一位老师打电话:“出社会后,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呐。” 老师笑着说:“因为你是一个很好的人呐。” 真的不是我很好,一定是您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着我,一定是这样。 您把所有的好运气全部带给了您最爱的小姑娘。 这些年,我慢慢放下了曾经的怯弱与自卑,一步步试着去打破自己的局限,虽然我还是偶尔会自卑,但是,那个曾经躲在您身后连哭泣都不敢的小女孩不见了,她被埋葬在了四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 我会好好听您的话,好好照顾妈妈,不与她吵架,体恤她的艰难与不易。 那天偶然听到一期节目,静默中我突然又想到了您。 “生活各有机遇命运也自有其轨迹。如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种自然法则而已。

  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

  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您身旁。”

  永远不让您省心的调皮丫头

  2017年11月18冬

  《外婆,外婆》读后感(二):每个人都有外婆

  每个人都有外婆

  每个人都有这样深爱你的人

  她们会溺爱你

  也会用最朴实方法教会你那些大道理

  外婆的一生都在确保平凡

  劳碌的一生

  做着那些最最平凡的事情

  正因为这些平凡

  你才拥有母亲

  你才拥有最最满足的童年

  如果我说的不对

  你可以打我

  我想应该不会有人这么想

  从前的时光顽强

  因为你的存在

  我们知道了要动手做事

  我们才会拥有最美好的时光

  和最美好的未来

  外婆

  我们总想再抱抱你

  我知道从进入社会

  我们彼此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我们知道

  在您身边

  我们会拥有支撑世界稳稳站立的东西

  外婆

  总会带我们去认知这个世界最平凡的一面

  给我们一个永远的屋顶

  一片永久的土地

  干净

  《外婆,外婆》读后感(三):我深爱的人,她的名字就叫外婆°

  ——评《外婆,外婆》

  文/蓦烟如雪

  不知道为什么,当初看到《外婆,外婆》这个书名的时候,我以为是渡边淳一写的,在我印象里,貌似只有他比较喜欢把视角关注老人,而看到作者名字,才发现,是法国作者——菲利普·托赫冬,看简介发现他是个演员,却做了作者的活,讲来《三体》中刘慈欣《万物生长》冯唐、《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都是如此,他们工作身份写作完全无关,却坚持做了下来。

  这是挺微妙的,但确实令人敬佩。

  菲利普·托赫冬的文笔其实很唯美,不知道是介于翻译者李雪之手,还是他本身就极具这种内力,让人在翻看的同时,很容易深陷在外婆的故事中,被外婆的慈爱感人,被她的无私触动,更为她的离去伤感。这或许是一本缅怀,但在的视角里,它是一本温情,可以让所有离家的人,感受到温存,甚至是难以描摹的欢喜

  我也离家,我也有一个疼爱我的外婆,每每翻看,那种害怕长辈突然离去的慌张,那种老人在身边的寂静,对自己苛刻,对家人从不吝啬态度,都是如出一辙

  这里没有太多信仰,没有太多政治,有的只是一个被沧桑时光刻画了许久的老人,突然间跌倒了,再也没能起来,她的安静让这个世界显得聒噪和喧嚣

  可是她就这么默默的走了。

  如果没有一字一句,她就是被时间掩埋的对象,少了记录,少了回忆

  这本书,关键点也不在此,他的笔触很像张洁的《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写的是母亲,而这本定向是在外婆,现在人口老龄化越加严重,能风靡全球,能长踞畅销榜,这是大众对老龄的关注,也是大众对亲情伦理的又一次觉醒,我们的外婆都是独一无二,这个离去的外婆的虽然走了,但是她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最熟悉关怀

  “我们把外婆一个人留在漆黑的乡下,她一个人躺在床上,没有爱抚,听到异常声音时,没有丈夫起身去查看,也没有任何人值得害怕”,独居的老人很多程度上,都是寂寞的,他们的生活缺少人文关怀,在子女成婚后,多数选择一个人去独自度过晚年,其实可能是因为这个作者年纪偏大,照现在的社会来看,如果是现如今的生活模式,其实独居老人,更适合在养老院,因为无人照顾,很多生活上,是无法自理,看到这句,我反而是反对他们这种养老方式的,虽然在伦理上,很离经叛道,但这个对老人是更好的选择。

  “外婆把什么都留着,因为任何东西都总有一天可以重复利用”。我的外婆,也是如此,对她而言每个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不可以丢弃的,似乎老人更会勤俭持家,他们历经了贫穷,感受过缩衣节食,对来之不易的生活用品,不会像现在都市人的生活态度,去挥霍,去轻易丢弃。

  这本书共鸣点太多,尤其是在外婆的家里,保质期是没有用的,她们的态度都是不能浪费,可是却不会在意,它是否能不能吃,似乎老人有的时候是顽固的,和外婆相处二十多年,朝夕相伴,虽不能揣测太多,但更多的是理解,因为,我也相信每一道在盘子里闪着光的佳肴背后都有一个外婆,一个用她有的东西做出她能做出的东西的外婆……

  “在她生命的尽头,我若将她环抱就会把她压坏,她的身体已经融化,她的面颊也是,在她去世之前就枯萎了,她那原本丰满圆润的面颊曾是我的气囊,是星期天晚上令我恋恋不舍的在我鲁昂乡下的小情人。”

  我不敢去想象以后,这本书看似是自述,但却掺杂了倒叙的回忆,文笔没有过多的堆砌,反而令人感到真实

  这本书的成功不仅仅是共鸣,更多的是深爱。

  筱筱

  《外婆,外婆》读后感(四):告诉我拉扯着我的是什么

  来自于外婆的记忆。如果我们将之理解为对外婆这个特定的人的回忆,我想是对作者菲利普•托赫冬先生本意的误读。不过,谁知道呢,这也许是我的一厢情愿。或许,作者怀念说不定也仅仅是外婆这个具体无可替代的在生命中碾下深深烙印的人。就像边城之于沈从文,就像呼兰河之于萧红。

  因为,“我”很早就开始怀念了。当我和外婆睡在房间的一头,像睡在一条船的船头的时候。怀念的绳索已经悄悄系在了我的心头。只是,那时的我还不知道。知道的时候又总是太晚。

  告诉我拉扯着我的是什么

  告诉我风自何方吹来

  那些我们深爱的人去了哪里

  告诉我等待着我的是什么

  ——热拉尔勒诺尔芒

  我想,当我们不知道去向时刻,回头,无疑是适宜的选择。在点点滴滴的回溯、捡拾、整理中,我们会慢慢清楚自己从何处来,所有的软弱痛苦想念珍视拼织成了如今的样貌。而带着这样的模样,我们也许才能够无比清晰地有别于他人,走向属于自己的去处

  外婆,是我们的来处之一。

  在十一月冰冷的雨水中,“外婆的房子像是一艘迷失的潜水艇,唯一上岸口号是:密封!”在作者精细入微的扫描和生动鲜活语言风格里,外婆以及围绕着她的所有的物件色泽气味温度缓缓升腾在了仿佛触手可及的空气里。

  她的电视面包箱子、盒式磁带收录机;她的碗橱、收音机咖啡杯;她的脚踏缝纫机、燃油炉、笨重的桌椅。在所有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我们随着作者一一清点着外婆的珍宝。

  每个周日的晚上,我给外婆上课、亲吻、按摩,甚至每次都要咬好几口。在所有情绪蔓延的时间里,我们随着作者完成和外婆的每一次亲昵

  和外婆一起,我们目睹着景色改变,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要发明什么了……”在外婆的家里,什么都不能浪费,从不。物件有情,岁月悠长

  于是我们知道,总会有一些外婆,过着像这个外婆一样的生活。即使有些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在慢慢流走的岁月里,有的人忘记了,也有人记住了外婆。有人记住了,但似乎也有人忘记了外婆所告诉我们的生活。当然,还有一些总想完成却从未也再也不可能完成的心愿

  “你可以走了,外婆,我们要出发了,既不富有也不贫穷”,因为外婆,我们知晓了“支撑我们在艰难世间稳稳站立的东西”,那些拉扯着我们的东西。知道了我们的从何而来,以及永远的屋顶、永久的土地。

  于是,我们也知道了“要想成为meme,需要从前的时光与顽强”。

  就这样。

  所以,“你可以走了,外婆。放下所有事情。”

  《外婆,外婆》读后感(五):生命自有芳华

  我喜欢这本书,念着书名就觉得心里柔软起来,我喜欢字里行间的温情想念,我也喜欢菲利普•托赫冬的外婆,虽然生活环境差异很大,但她的样子我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像大地一般实在淳朴,像胡桃那样坚硬,被生活的苦难砸开后是芬芳四溢。

  菲利普•托赫冬出生在法国鲁昂的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睡在外婆旁边,在冷得瑟瑟发抖的房子里苦中作乐,后来去巴黎求学、工作,在电影戏剧界都占有一席之地,外婆有机会就到法兰西喜剧院看他表演,再到后来外婆生病,在老年人病房里去世。菲利普•托赫冬虽不是专业作家,但我觉得他不拘一格的方式更能承载这种深厚情感,一幕幕的回忆真挚感人,他也写得极美,为我们呈现出法国小乡村的生活场景,而即使身处的环境不同,他笔下的外婆也让我觉得分外熟悉。

  因此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有特别感同身受的地方。外婆没有宗教信仰,也不迷信,但自有她坚定温和的生存法则,她在艰苦的环境下自己勤俭度日,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她总是说礼物必要,她对政治不敢兴趣,她对那些没有劳动产出的运动感到好奇,她是多么务实可爱的人啊!

  菲利普•托赫冬说他小时候不希望外婆在他二十岁前去世,因为到二十岁,他就成为一个能面对苦难的男人了,但当他二十岁时,他把“可以接受外婆去世的时间”推迟到三十岁,等到外婆真的去世时,他已经四十岁了,依然没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对于这种事,我们永远都无法准备好,我的外婆年事已高,但我依然没有准备好,我把这个时间又向后推了二十年,我知道我会一直推迟。

  以前会不敢看这类书,因为死亡总是那么沉重,总是让人想要逃避,但看《外婆,外婆》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想法,虽然也会笑中带泪,但并不难过,正如菲利普•托赫冬在扉页中写道的,“告诉我拉扯着我的是什么,告诉我风自何方吹来,那些深爱的人去了哪里,告诉我等待着我的是什么”,他从外婆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根,找到自己应该走的路,从此他有了一个永远的屋顶和一片永久的土地。

  我爱这样的外婆,也许并没有很多所谓的生活情趣,但要知道,有时候这些风雅是建立在安稳无忧的生活之上,就像一个美丽的瓷瓶,可供平时赏玩,但经不住磨难的考验,而外婆给予我们的是“支撑我们在这个艰难的世界里稳稳站立的东西”,是我们的归属与安定之所。

  《外婆,外婆》读后感(六):”你可以生平第一次去度假了。“

  其实原本不打算看这本书的。因为怕又是一本唠唠叨叨的个人回忆录。不过,周围很多人推荐,就拆开来读了。直到翻开之前的那一刻,还在怀疑是不是就随便翻翻便搁下。不过,开始翻看之后,就这么一直翻到了结尾。书挺短。都是小段的回忆。要不了多久便可读完。

  出乎意料的是,并非科班出身的作家,居然用了这种实验性的方式写自己对外婆的回忆。其实,仔细读读就不难发现,这样的回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写出的。只要我们稍稍留心于和亲人朋友相处的瞬间,就会有类似托赫东的这种一段段的感悟。尽管每个人在文字驾驭上的能力有高低,但或许你已经在日常闲谈或假日家庭聚会中,口述了这样的片段。而这些片段并列在一处,加上文学的精炼与渲染,即成就了托赫东的这本《外婆,外婆》。

  我自己的外婆就是在今年春夏之交去世的,我一滴泪都没掉。因为我觉得她的一生太苦了,幼年丧父,乱世出嫁,然后就是和一个谈不上爱的男人过了六十年,最终外公先他而死,她被一个人孤零零地甩下。外婆生养了五个儿女,还带大了几个孙辈。她没有自己的生活,真是一点都没有。所以当她终于死了,在病榻上煎熬多年之后终于咽了那口那么难咽的气之后,我觉得她总算解脱了。而葬礼上哭丧的儿女,背地里还不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久病床前难有孝子,哪怕亲生骨肉,也更多地要为自己打算吧。

  我从几年前就觉得外婆该有自己的生活,但她毫不争取,甘愿把喜怒哀乐绑在儿孙身上。不过,我们也无法对这个几十年尽为家庭操劳的老妇人苛求太多。所以当我读到托赫东写的下面这一句话,便觉得他写出的就是那一代老妇们的生活。

  ”你可以走了。外婆。放下所有事情。你可以生平第一次去度假了。“

  尽管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有些涩,但它的意思,正是外婆死时,我的感想。

  下一辈子,过过自我一点的生活吧。

  《外婆,外婆》读后感(七):不要等到生命逝去,才开始怀念珍惜(待修改)

  生与死是个沉重的话题,沉重到面对亲人的逝去,有些人往往会忍不住撕心裂肺嚎啕大哭,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悲痛才能得到舒缓。但亲疏有别、人性各异,有的人则显得有点漠然;有的人则会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缓解自己的悲痛,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纪念,比如写回忆录。

  菲利普·托赫冬就选择了以最后一种方式来缅怀外婆。在这本文采斐然而又感人、看起来非常像长篇悼词的小书中,菲利普·托赫冬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和精细的描绘,给我们展现了他独一无二的外婆勤劳而无私的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外婆的影子;而充满对生命思考的语句,更给我们以人生启迪。

  菲利普·托赫冬的外婆是勤劳的,和所有一辈子在乡村生活的老人一样,似乎哪一天不劳动就觉得是对生命的浪费和不敬。菲利普·托赫冬的外婆也是节俭的,节俭到“商店玻璃橱窗从来不能吸引她”,只有大扫除时才会想到去换些东西;节俭到一只鸡可以供五六个人吃四顿,面包总是等到放硬,苹果也总是要等蔫了、长虫子了才吃。菲利普·托赫冬的外婆也是无私的、内敛的、坚强的,她不善于表达情感,生活在浪漫国度法国的她,却很少吻人;可由于母亲的天性,不管自己过得多差,都要给身在远方的几个儿女寄支票;即使面对父亲、丈夫、弟弟等亲人去世,遇上一场又一场战争,孤苦无依的她仍然坚持着将所有子女抚养成人——有些还是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

  这种个性,这些经历、做法,与我们童年记忆中的祖母与外婆何其相似。如果是在乡村长大,或者跟随外婆生活了一段时间,相信你会更有共鸣。或许不同国家的人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各有不同,但人性的相似,却往往会造就惊人相似的性格和细节。

  当然,这本小书的感人,并不只在于它能引起共鸣,更在于深情的回忆中,满满都是有温度的细节。整本书通读下来,你会发现,作者对外婆的怀念,并不单只是对外婆这个人的怀念,也不只是对她生平行为、做派的回忆,更多的是对自己和外婆共同生活过的土地,那曾给自己以给养的故园的怀念。

  那些曾陪伴自己成长的潮湿房间,一扇扇膨胀的门摩擦陶土砖地面的声音,马虎修理的房子离的摇晃与嘈杂,外婆的电视、燃油炉、笨重的桌椅等当初看来不甚方便的物件,似乎都成了作者生命中最动听而又难忘的旋律。

  虽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并不是我们最容易接受的时间顺序,而是有点兴之所至;加上叙事角度不断变换,偶尔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偶尔以对外婆直接对话的口吻,偶尔以对神父直接说话,加上翻译偶尔出现晦涩之处,给流畅的阅读带来不少阻碍,但动人的细节描写,大量动人的譬喻和拟人手法,无疑给这本书增添了很多乐趣,增强了可读性。

  “洗衣机和煤气灶签署了同居协议”,“这扇门和花园小路编织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外婆不忍心拆散他们”,“当外婆擦洗她的陶土砖地面时,一场干燥与潮湿之间的激烈战斗就此打响”,“浴室的大理石纹塑料板,接缝的地方如同两块闹翻了的大陆板块,各自翘起,相互道别。”……看到这些精巧而生动的譬喻,即使明知这是一本充满哀伤和怀念的书,也会忍不住感动得会心一笑吧?

  外婆的逝世,让菲利普·托赫冬不由感叹“生命就这样草草收尾,像一个被催促的作者”。可在外婆逝世之前呢?未必有这种感触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什么总要等到逝去之后才开始怀念,而不是从现在开始,珍惜和善待身边的亲人呢?

  如果你的外婆还健在,如果你的父母已经年迈,不妨多抽点时间陪陪他们吧,趁现在还来得及!

  《外婆,外婆》读后感(八):写给外婆的时间情书

  法国人的诗意与浪漫无处不在,在文学的世界里尤为闪耀。菲利普•托赫冬用《外婆,外婆》这样一本饱含深情的小书,回忆了自己外婆的一生。在他的叙述之中,外婆从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变为了世界上最勤劳、美丽,最值得依恋、欣赏,最令人想念的亲人……

  在托赫冬的笔下,外婆代表着勤劳、简朴、丰饶幸福的生活。“我”因为外婆爱上了雨,绿色的雨如同绿色的牧场,滋着我幼小的心田,带给"我"希望和梦想的力量。在外婆的家里,面包总是会被放硬,苹果也总是要等蔫了、长虫子了才可以吃;孩童们磕磕碰碰,受了小伤的时候,外婆依靠仅有的医疗急救知识,给“我”被胡蜂蛰过的地方涂不知名的药膏,还重新接上了哥哥脱臼的胳膊。这些都与我们童年记忆中的祖母与外婆何其相似。

  托赫冬用散文诗般轻盈和诗意的语言回忆了外婆的家,外婆的喜好,外婆的农场,外婆酿的苹果酒,以及所有关于外婆的点点滴滴。“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手工课上为最亲的人做礼物,为外婆做了一个畚箕。“礼物不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在场。”对于所有的奶奶和外婆,大概都是如此,无论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给自己什么样的礼物,她们都会将其看做是最好的礼物。而我们也在和她们常年的相依相伴中慢慢长大成人。

  托赫冬的外婆出生在一九一四年三月六日,有过两任丈夫,先后去世了,弟弟也在战争中牺牲。而外婆身边最后一个男人,她的哥哥也先于外婆离世。在“我”看来,“男人们不堪一击,外婆们才更加坚强。”她们代表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对生活永不放弃的精神。

  外婆喜欢穿衬衫,非常喜欢爱情故事,还喜欢科幻,她有着对生活的美好渴望。但是由于“在我们的童年时期,诺曼底仍有二战的德军在继续作战。”外婆双肩背负着太多缺少爱和定量面包的孩子,她只能咬牙支撑整个家庭。

  “外婆把神马都留着,因为任何东西总有一天可以重复利用,纸袋子用来装种子,奶粉用来喂小牛,广口瓶用来盛下次的果酱,苹果酒瓶、鸡蛋盒都可以反复使用,绳子则用来捆干草和稻草……”外婆还有“我们不能浪费”的原则,这个原则达到顶峰时,外婆居然把“我”和弟弟饲养的天竺鼠中意外死亡的那只做成了红酒洋葱烧天竺鼠,而“我们面面相觑,小口小口地吃掉了我们的天竺鼠,心里内疚不已。”“在外婆家,保质期没有用。因为在外婆的时代,狗都很瘦。”

  托赫冬的叙述之中,有我们熟悉或者不了解的许许多多外婆的一生,也有那个经历了战争、贫困、发展、新生的诺曼底海滩、乡村、农场。外婆离开的时候托赫冬四十岁,他是何等的幸运!因为他有足够长的时间和外婆度过漫长的美好时光,尽管也许他从不曾意识到,尽管直到外婆去世,他依旧认为自己没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当外婆老去,患上帕金森氏综合症,不得不依靠别人的帮助而维持生存的状态,“我”用和外婆最贴近的心记录下她最后的时刻。外婆操劳一生终于可以放手一切,“生平第一次去旅行”。而托赫冬也终于明白:“想要成为meme,需要从前的时光和顽强……”

  可惜,这样的meme将越来越少,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人生之中必须经历的成长。《外婆,外婆》恰如一封清新如晨露的信笺,一首亲切悠长的情歌,一声深长婉转的呼唤,是写给外婆的独一无二的时间的情书。

  《外婆,外婆》读后感(九):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外婆

  文/友竹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外婆,她温柔慈祥、勤俭节约、顽强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尽心尽责地带大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所以,她活在每一个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永远的记忆中。

  菲利普·托赫冬的外婆是坚强的。在残酷的战争中,她失去了亲爱的弟弟和父亲;而她的第一任丈夫,那个令人绝望的、酗酒成性的男人也早早结束了生命的旅程;接下来她的第二任丈夫意外身亡;最后她的哥哥也撇下她离世了。所以,作者说“男人们不堪一击,外婆们才更加坚强”。

  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是什么让一个女人支撑着把那么多孩子(除了亲生的,还有5个非亲生的)一个个拉扯大的呢?除了坚强和善良,更要得益于外婆的节俭习惯——从不浪费任何东西。作者写道,外婆的一只鸡可供我们吃三天或者三顿。一只鸡四五个人吃三顿,这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可是作者说“我们吃得很好……都争着用软面包头揩净锅底剩下的调味汁。

  在外婆那里,“我们不能浪费”的原则被贯彻落实地相当彻底。塑料袋不仅可以用来装东西、还可以包在雨衣里用来防止雨水破坏“发型”,而那些裂了、包不住东西的塑料袋则可以用来堵谷仓上的洞、塞窗户上的空;洗碗水用来做猪食的底料;外婆从来不用洗涤液,她就用热水洗,照样儿能把一切洗干净;逛街购物这些事都与外婆无缘,因为她总能用胶水、胶带和细绳凑合修补所有东西。

  我想,在勤俭节约这点上,世界上的外婆大抵都一样。小时候,我们看外婆洗碗总是忍不住上前想帮她。可外婆不让,因为只有她知道,洗碗水的第几遍要倒在哪一个盆里拌鸡食。后来外婆不养鸡了,院子里种了一些花花草草、还有韭菜、小葱等。外婆就把没用过洗涤剂的水留下来浇院里的植物。于是,我们又失去了帮忙洗碗的机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把哪些水倒在哪个盆里。外婆洗刷台下的那些容器里哪些水用来浇花、哪些水用来浇菜,我们永远搞不懂。

  此外,外婆家的塑料袋也是多得出奇。无论要从外婆家带什么东西回家,她总能第一时间找出一个大小适合的袋子把东西装好,递到我手里。从小至今,我都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就像这本书里作者写的那样:打开外婆家的门,抱抱外婆,吃一块面包、喝一小杯咖啡,然后带一些不能浪费的东西回父母家。当然,在我小时候,去外婆家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吃钙奶饼干或桃酥来代替面包的;而咖啡则被白糖水或蜂蜜水代替了。

  我的外婆也像菲利普·托赫冬的外婆那样,常常把水果放蔫了、长虫了,各类糕点也会因时间久了失去最初的酥脆。特别是长大后去她家,她拿出很多东西招待我们时,我们总要翻看保质期,她就说时间不长啊,应该没问题。可是见我们边吃边皱眉,她就知道味道不好了,然后一边感叹可惜,一边把东西拿走。唉,可怜天下外婆心哪,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跟后辈们一起分享,结果却把东西都放坏了!

  外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用永不停歇的劳作教你生活的本质,她用勤俭节约教你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她还用温暖的怀抱和慈祥的目光给你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