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的读后感10篇

2018-05-30 21:1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的读后感10篇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是一本由杨照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一):重新发现达尔文

  1831年12月,22岁的查尔斯•达尔文开始“小猎犬号”环游世界五年航行,他在旅程中搜集了大量的标本笔记,后来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概念中心的演化理论震撼全世界,至今纷扰从未断过。《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中国台湾学者人类学家杨照将新作如此命名,这是一种态度鲜明表达同时暗喻着阅读此书恰似一趟对达尔文的重新发现之旅。

  重新发现达尔文,需要回到达尔文的时代,在历史情境体会达尔文的所思所想。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蓬勃上升,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条件成熟。但是,从思想萌芽到成果展现,这中间经过了近三十年。真的要“把一颗炸弹投向神学阵营的心脏”吗?这是要和全世界为敌啊。达尔文犹豫挣扎痛苦不堪,甚至打算放弃。杨照强调《物种起源》的成书背景,再三提及该书啰嗦的行文内涵寓意,达尔文首先必须说服自己,跨越内心障碍,然后才能鼓足勇气去说服他人。这部在四面楚歌中寻求突围的作品,与其说它勇敢无畏,不如说它展现了人性矛盾混沌,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和抗拒,遭遇信仰危机迷茫彷徨,以及对异端他见的苛刻残酷。达尔文的软弱,恰恰是他的伟大

  重新发现达尔文,需要厘清进化论的来龙去脉明白它的传承与延续科学理论不可能是无根之木。杨照以达尔文为中心,向读者介绍了相关的其他理论。林奈的分类学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都对达尔文有很大的启发事实上,达尔文的祖父老达尔文在《动物命名学》中已经提出物种会变化主张,只是他理解物种变化的方式比较接近拉马克。杨照认为,科学应该还拉马克一个公道人们习惯于比较拉马克和达尔文,以进化论来嘲讽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说。杨照援引人类学家王道还先生的相关论述以及《物种起源》原著证明达尔文并不敌视拉马克,相反很尊敬拉马克,他从拉马克的学说提升出了“天择”的概念。每一种学说的缺陷都是后来更先进学说的酵母,“突变说”代替“渐近说”能够更好地解释进化的动力,理查德•道金斯改以基因作为进化的单位,也是对达尔文进化学的修正和补充

  重新发现达尔文,需要廓清后人对达尔文的误读,就像在层层包裹的石料中挖掘那颗璞玉。达尔文进化论不仅颠覆了自然科学,而且在社会思想领域刮起了狂风。19世纪末,严复引进《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与甲午战争形势关联的。此书在当时产生振聋发聩影响,但严复翻译此书不尽依原文,而是有选择地意译,甚或借题发挥,这当然是出自他的良苦用心。如今我们一说到达尔文,就会立刻想起这八个字,但有一个问题要澄清,“适者生存”其实是斯宾塞的政治术语而不是达尔文的原意,而我们都把它当做了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以此作为种族主义的理论依据,因此招致人们对进化论的反感和诟病。“达尔文主义”不等于达尔文的学说,达尔文更多强调的是同种内部的自然选择,而不是异种之间的竞争

  毫无疑问,进化是事实,日渐涌现的大量证据,以及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证明了进化是一项事实。但是,依据道金斯收集于1982~2006年的统计数据,美国仍然有大约40%的人抱持着类似钟表匠理论”的观点坚持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面世后,生物学家赫胥黎曾说自己是“达尔文的斗犬”,到了20世纪,道金斯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杨照的这本书思路明晰、要点突出,同样具备犀利的“斗犬”姿态,并且还多了一丝“四两拨千斤”的巧劲。《物种起源》最后一段,达尔文说:“最初生命的几丝力量被吹入了几种(或一种)生命形态之中……从这样一个简单开端,演化出了无穷无尽的、最美丽和最奇异的生命形式,并且这一演化过程仍在继续。”这是关于进化论的抒情的渐强音。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见豆瓣个人主页联系方式。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二):《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我们从哪里来?

  达尔文的“进化论”及《物种起源》,只要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知道。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也都知道。舍此,并没有多少人认为有多大的必要兴趣去找来原作读一读。所以,对这样的“经典”,我们是熟悉的,可并不是通过阅读原作去了解的。

  当然,作为普通读者,如果真的去读一本这样的经典,也不见得能读下去,读下去也不见得真正理解。本来必要性就不紧迫,所以更懒得去读了——这还是想读就能找到书读的情况

  可是,大多人这样道听途说获得的信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是极为片面的。

  本书作者杨照认为,在我们的世界处于动荡年月中,达尔文理论的真貌渐渐被迷雾笼罩了。这种情况下,最直接的出路就是直面经典本身,让达尔文自己诉说物种进化的故事

  在书中,作者以宏观视野为我们剖析了《物种起源》问世的背景。

  直到达尔文时代,西方传统观念认为自然是不会改变的。而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纪对化石的研究结论是:这些留在化石中,看上去跟今天不同的动植物就是过去自然生态所留下来的痕迹,这极大地冲击了“自然不变”的信念

  第二股更大的冲击力量来自“地理大发现”。跟船远航的博物学家,从世界各地带来了大批稀奇古怪的动植物标本,并刺激了“分类学”的创立。为什么会有物种?

  由于别人已陆续发表了关于物种研究的情况与想法,1859年,达尔文被迫出版《物种起源》。因为这是他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但他不敢承担他的研究成果和当时主流创造论者的冲突

  本书作者对《物种起源》结构宏观梳理成四大部分,阐明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总结出该书的两大目的:一是说服他的读者——物种是会变化的,二是要探索进化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会进化,如何进化。还综述了达尔文以前的进化论,使我们明白《物种起源》横空出世也是因为达尔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廓清了达尔文学说与“达尔文主义”的不同,认为我们通常接触的正是“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中国后变成的“物竞天择”的说法,和达尔文的好朋友托马斯•赫胥黎的关系,比跟达尔文的关系更紧密些。他将达尔文细腻耐心铺陈的进化说明,用很简单很快速的方法予以笼统归纳。事实上,有些复杂东西是没办法用简单的方法获得的。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生物学的研究者并没有觉得达尔文以“物竞天择”来解释进化。

  我们在中学生物学中看到的“进化图”,是拉马克的进化观。拉马克主张生物的进化有且只有一个方向,由低等的进化到高等的。可这没法解释: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进化到最高等的生物活着,而是有这么多不同的生物?

  而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他不会去排“进化表”。达尔文认为,物种不是在一个普通的共通标准衡量下越变越细,只是变得越来越能够适应特别环境,是对该物种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好、更完美。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让物种进化朝一个必然的方向走。

  “进化”是什么?进化是生物发展出各种不同的策略,使得自己越来越能够适应所在的环境。“天择”、“自然选择”选的是什么?选的是同样的物种面对同样的环境,面对同样的天敌,面对同样的资源,有一些个体发展出新的策略,使得它得到较多的资源,或使得它得以躲过天敌。因此,它就能够繁衍下去。

  可见,从十九世纪后期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我们的重要的社会观念——天择,就是异种之间的竞争,并不是达尔文本来的意思

  而十九世纪有太多人拿“社会达尔文主义”当做强凌弱、众暴寡的借口,这也是造成十九世纪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整个世界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的根源

  只有回读达尔文的书才会明白,“达尔文主义”其实并没有得到达尔文论证的支援,达尔文从来没有告诉我们,高等的物种必然或应该去消灭低等的物种。

  书中也指出了由于时代知识限制,达尔文理论中的缺陷以及进化论的限制。要客观地看待进化,进化是动态的,进化不是一条路,而是一个范围

  文字指瑕:

  1.第019页,第三段有“大家相信人是会变化的,人的变化不可能,也不可以被否认”中,第二个“,”宜用“、”。

  2.第064页,第二段第五行“孟德尔的遗传学最重要就是建立了一个非常清楚的二元架构”中,“最重要”后宜加“的”。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三):重读经典之达尔文

  在日常盛会中人们常常会提到这样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达尔文先生也并不陌生,百度搜索引擎输入“达尔文”三个字的结果是819,000个相关网页由此可见他的知名度之高。但是另一方面,真正了解他的学说的人就没有及格了。我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谈及达尔文的时候,基本上都说其贡献进化论,中心内容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由此引申出各种各样竞争理论的合理性,但是深入问及达尔文学说的时候,往往就语焉不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国内外都算得上是经典之作了,都耳熟能详了,但是为什么能够具体深入理解的人就那么少呢?这个问题在杨照先生的《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这本书的正文第三页中就有相关的说明:经典之作,就是我们谈论得最多,但是读的最少的书。类似于《物种起源》这类经典书籍都是反复引用次数相当高的书,但是原著版本有五百多页,这也就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难度,所以我们们往往阅读一些简明版本就了事,这样是不好的。我们可以采取先借助简明读本等先有个大概了解,然后深入阅读原著,这样效果可能更好点。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这本书在众多简明读本中可以算得上一本很优秀的书籍了。这本书不仅仅单纯概括了《物种起源》的大概内容,本书开头先从《物种起源》的意义地位开头,然后介绍物种和地理大发现,引伸出达尔文前时代的进化论,通过前面的层层铺垫最后才开始引伸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本书8各章节仅用了其中三个章节来简单介绍《物种起源》,而且不是简单的大意概括,同时还加入了作者的讨论。例如:第五章在讲到本能与不育这一节里面在讨论物种变化论点的时候,作者就直接将达尔文物种变化和变化原因的意义用自己的语言假设进行了解释,这样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

  本书难能可贵之处就是最后还对进化论的“负面影响”(当然这些影响是因为我们现代人的滥用引起的,而不是真正的进化论的问题)进行了一点讨论,降到进化论的三个陷阱:1、“粗糙的误用”,用自然来解释一切;2、忽略了人类是所有的生物里唯一具有反省能力反思能力的这个重大能力。也就是说只有人类会试图去理解进化的道理,人类对于进化的知识本身变成进化的变数,这就是为什么达尔文这么重要的理由:3、其他一些进化论无法解释的地方:咯如自杀和同性恋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能僵硬的将进化论理论套上去运用了。

  总之,想要深入了解达尔文,本书是一个不错参考读物,当然要想真正有自己的收获还是要看原著才行哦。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四):抛砖引玉

  从小学开始,伴着《XX阶段必读书目》的,定会有各种精读本,尤记得三年级时读了一本约巴掌大小半厘米厚的红楼梦浓缩画册,一直没有兴趣去看原著,直到大一时偶然读了,才发现自己因为几颗鸡精错过了大碗的香浓鸡汤,锤胸顿足。经典被反复浓缩,传播,就像饭菜多炒了几次,己失去原本的鲜香一般,失掉了可以让它传承数干年的神韵。对于大多数非生物学出身的人而言,《物种起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来概括,便能满足他们从这本书里所想要得到的东西,但这其实与原文已有了不小的差距

  因而对于经典的态度,应多偏于"解读",而非精简。本书中杨照先生将《物种起源》划分为几个逻辑部分,对其行文构思和技巧进行了解读。并补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引起的社会反响、其理论在后续时代中的补充和质疑、它的学说在现代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影响等一系列读书所必备的铺垫知识。杨照先生读书涉略的范围甚广,并且从他旁征博引的行文中便可知晓其阅读的系统性和深度性。本文中把达尔文的祖父,也就是发现进化论雏形的老先生八卦了一番,虽然也算是生物领域的人,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与杨先生一比,真是惭愧得很啊。

  读懂一本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就有谈到读书的高级层次为系统阅读,并不是单单要读这一类的“系统”,而是延展到相关领域的“系统”,对待一本书,除了嚼其筋骨,它的来龙去脉、反响如何、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读懂了这些,会发现它们变成一个融洽的整体刻在脑中,回味绵长。杨先生正是做到了这些,所以他所输出的东西,便显得系统生动,没有干巴巴的柴火硬堆起来的生硬感。当然,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要读《物种起源》,仅读这一本解析,也仍是不够的,这本书乃是一个引子,吸引读者去关注原著,去接近原著,真正领略到原著的精美之处。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五):物种起源 最长可能也是最能吸引人的序

  读书都能从书名中对书大致内容有个预期,这书必须也不例外

  我最开始的预期是,读了这个吧,物种起源就不用读了(当然是异想天开,但还是很真诚得这么希望的)

  结果作者从达尔文的各种家族故事讲起,把人家家里详尽得八卦了一下,也算是侧面描写了一下达尔文为什么就能写出了这本书——大概是家族遗传吧,或许可能是

  八卦完家里,八卦达尔文本人,八卦了这书在什么危急的境地才被达尔文极其不情愿地出版

  当真是引人入胜

  至于物种起源,也平反、夸赞、批评一点没落下,还顺便说了一下当下的现状,全面得感人

  整本书读起来异常顺畅,基本一气呵成,但是,读完了心里特痒痒,就老想看看那谨小慎微的达尔文、那总是觉着不完善的达尔文、那整本书精心安排过顺序的物种起源,到底写了什么

  我觉着,作者就这目的,用一本书,给物种起源写了个序,后边的事,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作者可是拍拍屁股走了,奔着下个目标弗洛伊德去了

  好,我也先去看看下本序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六):重读《物种起源》

  毋庸置疑,《物种起源》在生物界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我们无论学习哪个专业,具备什么样的学历,对这本著作的名字都不陌生,因为她是经典,曾在这个世界上发挥过很大的影响与作用。但《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的作者杨照先生在书中有一段话:关于‘经典’有一个最简单,却也最精确地定义——我们谈论的最多,但是读得最少的书。这句话一语中的且直指出现代人的浮躁,作者详尽地诠释了这段话,同时也教给读书人应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如何抓住核心,我相信这些建议能给读者以启迪。

  说到《物种起源》的核心内容,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我也只能惭愧地用一句“物竞天择”简单回答,也曾自认为这就是标准答案,然而,读了《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才知道这本巨著远不像表面理解的那么简单,洋洋洒洒五百页的《物种起源》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手稿完成二十年后才出版?达尔文又饱受了什么样的折磨?等等这些疑问都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因为它们能帮助世人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杨照先生将《物种起源》回归到她所处的时代,探究那时的思想潮流、同时期的科学成果,它们又与达尔文的观念有何相似、有和碰撞,甚至相悖,在杨照先生的长篇叙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科学研究需要一个科学的头脑。与达尔文同时研究进化学、生物学的还有其他人,但为什么只有达尔文写出了《物种起源》?因为在分类学进入死胡同时,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达尔文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分类,即逆向思维,以前的人是先看到分类,才看到生物个体,然而,达尔文要倒过来看生物世界,先看到个体,在从个体看物种的集合。这种思维方式将进化学推进了一大步。这正是现代知识青年缺乏的,科学的头脑还需要从小培养、锻炼。第二,如何真正读懂《物种起源》。我们不可以为知道了“物竞天择”就等于读懂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达尔文说过这不是一本完整的书,这是一本他还没有写出来的书的摘要,可是没时间完整地写,只能告诉大家比较简单的摘要。原来五百页的书只是沧海一粟,这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达尔文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物种进化呐?杨照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达尔文所处时代是上帝至上的时代,人们相信自然界的一切是上帝创造的,达尔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创造论”拥护者,我们在读他的书时,必须记得:“创造论”其实一直在他心中。他写的每一段、每一节、每一章,心底都有“创造论”在。以这个视角读《物种起源》,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此外,作者还纠正了大众对达尔文观念的一些误读、误解,即“天择说”,书中对此做了详尽的解释。然而,人无完人,达尔文受当时知识的限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累积说”便是达尔文理论的一个严重缺陷,另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细微论证,杨照先生做了很多诠释。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帮我们重读了经典,帮我们挖掘出了《物种起源》隐藏的奥秘,让我们深刻地认识了这部巨著,毕竟,这部作品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一再研读。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七):俯瞰进化之旅

  我们都了解生物,虽然懂得不多,但“人是从猴子进化的”这条理论想必得到众人默认。可书中却告诉我们更真实的情况→创造进化表的另有其人?

  作者杨照先生本身熟读经典,且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哈佛史学硕士的出身更让本书从达尔文祖父时代开始追述,穿插当时社会普遍情况,让我们跟达尔文同步于传统压抑的19世纪,体会本书被积压20年仍不敢发表的真是原因。

  书中开篇就快速颠覆我的常识:牛顿作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居然终其一生都是炼金术信仰者!哥伦布之所以有勇气横渡海洋,原来是把航程错算成实际航线的一半……

  太多的发现出自偶然,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却属于某种大势所趋,因为搭乘哥伦布的植物学家发展太多无法用神论解释的新事物导致整个自然界重新启用了另一套分类方法。达尔文出书后,更多的人很快便理解并接受这套理论。可见,隐约中,当时的人们已经感觉到创造论的不合理性。

  作者在书中最大的贡献是完整说明达尔文所处的时代,然后用简单的实例“长颈鹿”的进化来说明进化论,让我很快理解书中表达的主要观点。然后,透过各种论证有力推断出现代社会的人类继承了哪些理论。我们都知道进化论是把人类与自然界整合的著作,但作者这个观点的历史意义详细说明,从而让我更好的解读达尔文。

  而书中关于达尔文与宗教创造论的对立也让我津津乐道:从一开始一家独大的教会与被压制的达尔文理论,到现代依然挣扎,却仅仅争取话语权的当代创造论学者。进化论起到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前后梳理了书中的理论,让我在脑中勾勒出达尔文理论的框架,又透过种种小事情表现出达尔文的聪明:避重就轻~如此,更加深我阅读原著的兴趣,可惜书中并未大段引用原著文章,剩下的只好由我自行阅读了。

  全书不厚,却交代了《物种起源》的前因后果,虽然当代很多人都知道书中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依然忍不住赞同作者,一起为19世纪的达尔文点赞!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八):跟随杨照先生阅读达尔文

  人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西方社会以“上帝”作为“人是什么?”的终极答案,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依照上帝的意志而形成,上帝是一切的源头。中国社会以“传统”作为“人是什么?”的终极答案。人在传统与历史中保留充分的经验与智慧,决定了人应该如何思考、如何生活。观念在时代的进程中转变,19世纪后,随着《物种起源》、《资本论》、《梦的解析》的出版,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思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的关系。现今社会如何破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关系的谜团,杨照先生撰写为人定坐标系列丛书,阐述了他的理解。

  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他撰写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摧毁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记得两年前,我读《物种起源》《弗洛伊德文集》时,才开始跃跃欲试,认真阅读,到后面硬着头皮读完,感觉囫囵吞枣,如风吹过,没有留下痕迹。如果先读导读类书籍,对他们的生活背景和理论进行了解,再读原著,收获应该很大。就像很多人以为自己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他们知道的只是被简化甚至误读的版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真的是进化论的全貌吗?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像一艘导航舰,在欣赏沿途美景的同时,引领我们去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思考对我们的影响,在《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里听杨照先生谈经典,还原进化论,解答我们从哪里来……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九):进化论诠释注解版

  进化论诠释注解版

  许久之前,因为经常关注梁文道,就听说过杨照的名字,梁推荐过他的书。但直到最近,机缘巧合之下,才第一次读了杨照的书,而且是一口气读了三本,今天先来说第一本《小猎犬号追随达尔文》。

  想必只要是受过中学教育的国人,基本上没有不知道这个人名的,他提出了进化论,成为中学生物教材上的必备一课,由此也可见出这个人对人类知识的贡献。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书里对达尔文的描述:“他年轻时就习惯于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一旦他的观察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它们。他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在30分钟之内记录下与他的理论相矛盾的观察。他知道,大脑在30分钟后会主动“忘记”反驳证据。他对他的理论越坚定,他就会越发积极地寻找矛盾的观察”。从这段叙述中,我明白,伟大的思考者写出伟大的理论,其来有自。

  杨照此书其实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阐述和评论,或者用杨自己话来说,是“诠释、注解”。全书共分八章,前三章相当于前言或引子,第一章强调了《物种起源》的意义,第二章通览了《物种起源》的结构,第三章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是有前人做基础的。对于一本书来说,前言和引子不可缺少,但占到全书四分之一以上篇幅,还是有铺垫过度之嫌。实际上,这本书我读到一半时还觉得有些啰嗦,或者说水分多,信息量不大。第四章到第六章,对应书中的59页到159页,这是全书的重点,也是全书的精华。杨照分三个部分介绍了《物种起源》,第一部分可以视为不破不立,击破创造论,树立进化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进化论,第三部分是对人们可能的质疑进行还击。第七八章,属于总结升华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一些可能在人们的概念中不属于进化范围的事,而又指出进化论不能滥用,存在三个陷阱。

  在叙述《物种起源》地位的部分,杨照谈到了读经典的意义。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已不是唯一的信息接收渠道,实际上尤其是在此国,读书的人很少了。即使是爱读书的人,面对浩瀚书海,也不知从何读起。无论是不读书的,还是读书的,面临巨量信息可能采取的途径就是简化以助于理解,但这却常常不知不觉间让我们陷入一知半解的偏见中,值得特别注意。我在读杨照此书的过程中,肯定也用了简化处理的思维方式。关键就在于有些书简化思维会遗失大量精华,有些又不会,而分辨哪些是不能简化处理的书,本身又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议题。

  再回到此书上来,我觉得最精彩、最显露思辨的部分在于达尔文的辩白一章。关于进化是累积还是突变,人类对进化的认识是如何从达尔文的累积说转移到突变说,叵耐寻味。关于进化论是否有“循环论证”“存在即合理”“是否可证伪”的思考也很好。关于利他行为与进化论的矛盾,作者引出了《自私的基因》,并说明进化以基因为单位,我读过该书,杨照点出这书使我理解加深。

  最后,进化论的三个陷阱说到了点子上。一是论证某些事并不意味着同意某些事,这个区别实际上许多人容易搞糊涂;这也牵出了第二点,杨照认为反思能力是人类的重大能力,但实际上据我观察,人类的偏见更甚。或者说偏见是本能,反思需要后天不停的强化训练。第三点,进化论尚待完善,还有许多现象等待解释。

  这是一本可以简化一读的书。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十):品经典,识大师

  何谓经典?权威、典范、经久不衰……我们不吝溢美之词,似还言说不尽。杨照言简意赅:“我们谈论得最多,但是读得最少的书。”用这个标准来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确当得起“经典”之名。身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无数次在书本上、课堂上接触到“达尔文”这个名字,但诚如杨照所言,从未被要求过阅读《物种起源》原作,代之以被咀嚼过的“达尔文主义”,满心以为得其要领。

  杨照的《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为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正了名。问世150余年来,《物种起源》不断被解析、被引申、被融合进新的领域、被有意无意地误读。公众对达尔文的普遍认识,只是被过度诠释的进化论的皮毛,即便泛泛浏览过原著,也难免会有误解。杨照认为,经典值得被精读,对《物种起源》的精读能让我们正确评价其价值,也是理解相关著述的基础。

  22岁的达尔文登上“小猎犬号”帆船,开启了为期5年的环球考察,途中见闻成就了《物种起源》,杨照的书名即来源于此。小猎犬号是达尔文酝酿理论的起点,由此一路相随,读者似能感同身受,不只思考进化论讲述了什么,还有它是脱胎于何种现象、如何进一步证明、如何归纳总结。杨照说:“了解自然史,必须先有足够敏锐的观察,要不然看不到自然的微小变化,也就无从想象这些变化通过漫长时间,放大千万倍之后的结果。”同样的,了解达尔文,要做旅伴,不做看客。

  回到达尔文时代设身处地,杨照大力扫除成见,譬如达尔文主义不等同于达尔文达尔文自己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对拉马克没有敌意,而是补充;人类社会学上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后人强加给达尔文的解读等等。不过,杨照更注重还原历史,对达尔文也不尽然是赞誉——虽然达尔文极尽掩饰,仍有种种迹象表明,《物种起源》的雏形可能有部分来源于他的祖父。而针对进化理论的缺憾,也必须用现代更进步的科学思想来指正。

  其实,正确理解《物种起源》远非杨照写这本书的全部目的。《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只是一个精读经典的范例。速读时代,简编本、二手改编本横行,我们逐渐失去了阅读经典的耐心。看似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却丧失了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杨照正是想带领我们找回这些遗失的东西,原汁原味的理论,忠于历史的轶事,还有辩证思考的方式,能让我们在阅读中收获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快乐。

  ——乙未年读杨照《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