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文字体2》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文字体2》的读后感10篇

2018-05-31 20: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文字体2》的读后感10篇

  《西文字体2》是一本由[日] 小林章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1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西文字体2》读后感(一):西文的书法理论

  《西文字体2》是日本西文字体专家小林章的著作。本书列举了大量实例来说明西文字体是如何设计出来,并应当如何应用,非常有意思

  我在申请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到以前读过的一些书法理论著作。比如孙过庭的《书谱》卫夫人的《笔势论》还有一些现代的书法家的论著等等。我觉得书法艺术肯定会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我是把这本书当做字帖来读的,果不其然,这本书与这些中国书法理论家的时不时就暗通款曲,心有灵犀

  最开始小林章说自己在逛街的时候经常看商店招牌。这与林散之的教导就挺一致的。林散之也提倡在大街上看商店招牌,看广告上的书法。我这些年练字儿少了,但是每到一个城市总会对商店招牌稍加留意。每个城市对书法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天津这个城市就推崇颜体字儿,但凡是手写的匾额十有八九都是颜体,颜体字儿饱满庄重,给人一种信得过的感觉;而无锡这座城市由于身处南方水乡,有自古的文风流传,所以柔媚的赵体是主流;北京人口组成复杂,书法家也多,经常见到米南宫和康雍的字儿,但是近年来启功的书法大为流行,一者是名头响,二者是容易模仿;倒是香港这个人文化沙漠的地方流行王羲之体,让人咋舌。看招牌,老艺术家说出来的意思提高艺术修养,但没说出来的是,艺术的主要买家还是这些有钱人,应该把握流行风向,您要是在天津卖赵孟頫的字儿,怕是要饿死。小林章谈到自己在大街上看招牌,意思差不多

  在字体的感觉,小林章挺注重源流,比如衬线来自罗马体,而所谓罗马体是古罗马用于石碑或者神庙三角墙的一种字体,稳重大方,就会特别有一种庄重感。其余的每一种字体,小林章在介绍的时候,也一定要介绍创作它的艺术家以及源流甚至会给出实例。这一点就特别好,理论结合实际。我记得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法论是林散之注释的姜夔《续书谱》,林散之先生自己的字儿就很漂亮,在续书谱的每个理论节点后,他还特意找来很恰当的字帖做例子,看得人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当然中国的书法源流要说起来可就远了,因为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字,光是楷书就得从钟繇梁鹄等人说起,要说大篆金文,那可就远了,一下子几千年倒回去了。但是,不管西方还是东方,懂得了历史和源流,书法的进步都可以事半功倍

  笔势,也可以说是笔画走向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小林章的书中探讨了两个字母连写的问题,比如tt、fl等等都是可以简笔写出,在字体库,尤其是手写体的字体库中要对字母稍微做出调整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我们汉字的书法自古是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写(整篇)的,所以字与字之间的笔画呼应就非常重要,只有前一个字的最后一笔与后一个字儿的第一笔呼应上了,这一行字儿才算写活了;而前一行的最后一笔与后一行的第一笔呼应上了,这一篇才算写活了。汉字比字母文字复杂多了吧,但是笔画连贯的道理相同的。

  最后一个想法是申请书的时候就有的:西方文字只有二十六个字母(更多也有限),再加上现在印刷术和电脑普及,书法艺术变成了字体设计工作,只要设计出漂亮的字体库,可以卖字体库赚钱。而中文常用单字就有几千个,一个字体库就劳神费力地要干很长时间,所以在WORD程序里,中文字体永远只有那么几个标准字库。这是中西方文字的差异吧,小林章是日本人,日本的书法审美源流还是来自中国,所以能够在西方成为有名设计师也有底子的。那么中国字可不可能像西文一样有那么多字库呢?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只是有一个关键性的工作是比较耗钱和耗精力的:那就是将中国字拆成笔画,而每个字变成一个代码,表明笔画链接顺序空间关系,建成这样一个书法平台之后,那么打印的字库就成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艺术设计工作,设计师们只要设计笔画,顶多再多设计几个笔画组合,就可以做成一个新的字库。这样我们也可以在输入文本以及设计广告时有了更多的中文选择

  《西文字体2》读后感(二):西文字体设计表现

  字体,如同音调,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在观者觉察字意前就通过字形风格传达情感;字体,也如同优美的形容词,依靠本身的字重对比、笔画对比营造出不同的感觉和气氛,让观者清晰了解已由字体形成图案元素后的真实意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选择了什么字体,也直接意味着你选择了字体的个性,并选择了用这种字体表达你的主观情感。所以,了解字体性格,方能设计出更有特点的字体。这样说,似乎有点太抽象,因为大多时候,我们并不能非常准确地描述一个字体的性格,只能大致表达一下感觉。比如,黑体字,公文里常用,比较板正严肃。黄草,狂放;美黑体,瘦长,古典美。丫丫体,娃娃体,可爱海报体,亲和,有亲切感。粗体字沉稳强势,细体字柔弱纤细。等等。

  字体,反映自身的内在韵律同时,也承载着历史文化、地域民族信息。日本西文字体专家小林章的《西文字体2》主要以西文字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设计应用。内容启发,但比较基础。西文字体因其自身的特点,本身便已具有流畅曲线,优美错落的韵律,只有中文字和日文韩文,是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而方块,也必然有些僵硬和死板。相比之下,日文里因为从中国汉字草书中演化而来的平假名的存在,日文字体方块字和平假名之间的交替使用,给日文的排版带来生动和意趣。所以,分析中文字体的字体结构,甚至重构中文字体更显得必要,因而,个人觉得,在了解西文字体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如果再多研究中文书法的表现,多体会字体与字体的变化组合,对我们中文字体的设计应用也会更有意义

  西文字体里,美国字体特征简洁直白,很少修饰。俄罗斯的字体,厚重强壮有力棱角尖锐。巴西的字体,圆满复古。英国的字体奢华。印度的字体和他的环境一样繁杂无序。德国的字体数学样的曲线和机器般的直线,庄重而严谨。等等。从旧式字体到现代字体的发展来看,笔画对比更强烈,几乎都去除了字体上的多余装饰,字体上的衬线也修饰得更加圆滑。一些小技巧:修饰未梢,圆点和曲线呈现女性的流畅通与柔美;未梢的尖角则体现速度;当衬线和未梢都变得尖锐则带来魔幻的味道。而未梢的圆滑则显得稚嫩可爱。

  中文字体汉字多,创意难度大,但仍有许多字体设计人默默地努力并做出骄人的成绩。比如,曾留学德国的老一辈的余秉楠,他设计的“友谊体”被东德总理当作中国一九五九年国庆十周年的礼物送给中国。对余秉楠、谢培元、朱志伟、柯炽坚等老一辈字体设计人来说,投入字体的世界,真的是与字体相依为命,一字一生建议对中文字体感兴趣朋友,也看看另一本《一字一生》,相信你会更有收获

  遗憾的是,如今的传承有了断层,中文字体的发展跟不上时代需要。各种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几乎都被英文字体占据,中文字库在这些潮流面前并没有做出太多变化,表现力稍欠,根本无法左右市场。相比,原本出自中文的日文字库却比我们的中文字库表现优美、现代,更有设计感。所以,中文字体设计真的是任重道远,真希望更多的字体有识之士能加入中文字体字库的设计,将我们的中文字体真正发扬光大

  《西文字体2》读后感(三):字体是城市的灵魂

  上段看了一篇在朋友圈转得火热的博文,讲的是香港的霓虹灯招聘作者在文中这样写道:“香港这个城市必须被这种特殊的字体和灯光包裹,否则,它就是一座死城。”那些霓虹灯照亮的各色字体,绚烂了一整个香港的夜空,正体字招牌是街上亘古流传的欲望,那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眼中的香港倒影,也是王家卫世界里的香港特色由此可见,字体可以代表一座城,代表回忆,面向现世

  作为一个痴迷于字体审美的人,不仅仅在香港,无论旅行到哪个城市,都会格外注意街边的各式招牌,无论是江南古镇的古色繁体招牌,还是瑞士小镇的哥特体招牌,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当你欣赏那些街边的字体时,仿佛自己真正融入了那个城市。每个地方的字体,会有它独特的风土。这样的观点,小林章先生在《西文字体2》中也多次进行了表达与阐述,让我颇有遇知音之感。在他看来,字体是一座城市的颜面。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国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代表字体,那是专属的风情万种,让一座城市有了点睛的灵魂。

  如果之前自己对于字体的喜爱只是业余爱好者感性体验,在遇到小林章的这本《西文字体2:经典款字体及其表现方法》后,则有种“野路子”遇到专家的感受,对于字体的审美,小林章先生给了我们系统的科普与梳理。在正文之前,小林章先生对于衬线、字怀、升部、无衬线体等字体基本术语进行了简明扼要解释全书正文共分两个章节,第一章为字体表现入门,作者将字体按照感官体验分为“高级感”、“亲近感”、“信赖感”几类,并专辟篇幅讨论了“促进食欲的字体”与颇有时代特色的70年代字体,同时分国别类探讨了具有英国、德国、法国风情字体的异同。第二章则是12款经典字体的透彻解析,小林章采用的访谈的形式,将那些经典字体的幕后故事一并和盘托出,让介绍本身更加有血有肉

  小林章让我们懂得,字体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而已,而是有据可依的创作灵魂。衬线、纤细典雅,加上铜版质感宽松排版,是营造出“高级感”古典字体经典永流传的必杀特技,比如《泰坦尼克号》与巧克力中的贵族品牌Godiva均心有灵犀地选择了Trajan字体;而手写体、适当的连笔处理,让字体充满了“亲近感”,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商品广告中;而无衬线字体看似泯灭了字体的个性,恰恰给予了观者一种“信赖感”,各大城市的公共设施都会采用这样的字体。

  每一个路牌,都蕴含着人情的信息;每一种字体,都隐藏了城市的风情。德语区爱用哥特体,花哨却蕴含着庄严感,排版更是包含了各种复杂规矩,德国人严谨的处事风格一目了然;法国的字体则与本国的文化一样浪漫多情,字体造型独特,有着浓重的艺术风格,甚至保留了略显浮夸的装饰花边;英国则中规中矩,最接近活字印刷体,将传统进行到底。从某种意义上说,字体确实是城市的灵魂,而透过美丽的灵魂,我们也许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西文字体2》读后感(四):《西文字体2》:有设计感的字体与世界

  很大程度上说,人类对于审美或是设计感的诉求,指向的是所谓的“高端生活”,实质上却来源于最基本的触动——它们是发端于本能的、对美感直觉。但对于自觉疲惫的人,去顾及“不必要的”生活需求,似乎也是很奢侈行径

  于是漫步在城市——人们自己为自己区划出的生存空间时,倘若留心,我们一定会发觉那些颇为“恰如其分”,或是“不伦不类”的设计的。其实所谓的设计,不过是让合适的元件,出现在设计者认为合理且必要的位置上——它并非是无中生有,而只是一种更合理的、富于想象创造安排——这是我信口说来的“理论”。但如果套用在有关“字体设计”的具体事实上,其实倒也恰切。

  小林章的这本《西文字体2:经典款字体及其表现方法》是一本很美的书。承续了之前的《西文字体1:字体的背景知识和使用方法》,小林章在这本续篇里,着力呈现的是西文字体设计在实际生活场景下的应用。如果是通过前一本作品,小林章是围绕“西文字体设计”的“What”——“它究竟是什么”来做阐释,那么本作则是将这一领域的“How”做了简单的呈现——怎样的字体可以体现“高级感”、让人感到亲近,抑或甚至是充满食欲呢?

  于此,说过了“事物”的“两个要素”,小林章的这两本书合起来想要阐明的主题便很清晰了:所谓的“Why”——字体设计,究竟有这样的意义?文字看起来大同小异,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其实即便没有读过本书读者,在生活中也会隐约感知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通过阅读这样一本作品,即便是设计领域的门外汉,也自会对这样一个“熟悉陌生领域”,产生更加系统的认知吧。

  除了对西文字体设计的应用举例,本书同时还收录了小林章对多位世界顶级字体设计师的专访。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关设计这件事,“没有人生来就是设计师”,总是要有所触动,凭着机缘,才会有人走上这条看似优雅轻巧,实则需要付出许多艰辛道路。但实际上,人人又都是自己生活里的设计师——西文字体设计师将26个字母作为素材,设计出非同凡响的字体来适应各种需要,而他们的设计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称为素材,你要做的,是考虑如何用它们,来设计属于你自己“设计感”。

  《西方字体》系列对于专业的字体设计者的意义自不必多谈。但同时,这样一个系列的作品,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同样具有某种意义——即便是在陌生的领域,你也会发现那些有关“优质生活”的秘密,其实是殊途同归的。设计的秘密发于本心,一眨眼,便可以创造一个更加赏心悦目的世界。

  《西文字体2》读后感(五):即便从不懂字体,但愿你读过

  “今天,我们开始上字体课,字体课呢,又要从西文字体开始讲,为什么是西文字体?因为只有读懂了它们,各位日后才可能设计出伟大的中文字体。”

  捧起眼前这本书时,想起了四年前老师教授字体设计课时的开场白,一切犹如昨天重现。而读罢《西文字体2》,则更让我笃信了这段话。

  想象一番这类的场景:你看到一块招牌,并不是手工绘制,而是使用了几款现成的手写体风格的字体,其左右标识下的小字“Shop”用的是铜板手写体Snell Roundhand。看罢,虽再无更多信息提供,你却能知晓这应该是一家英伦服装店。

  请不要觉得以上过于神奇,事实上,对于一个成熟的字体应用体系国家来说,做到它简直易如反掌,你所需要的,只是掌握更多的常识去见鉴别这一类设计。

  好的字体设计,也可以是一张国家名片,书中展示的英、法、德等国经典字体正如此。此外,经过精心设计的西文字体,往往本身会以一种特殊的符号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同的字加以不同的组合设计,可以产生不同的信息,传达不同的情感。

  “认为“西文只是单纯的装饰”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向海外介绍推广我们日本产品和文化的时代。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的设计水平也算是处于世界前列,因此我们若要向世界传递信息,西文的用法也应该要达到世界通用的水平。话虽如此,这本书里并没有多少难懂的词句,西文也并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关键是,如何迈出第一步。“

  是啊,如何迈出第一步呢?作为《西文字体1》很好的内容延展,《西文字体2》很好的回答了小林章先生在《西文字体1》第一部分开端的“第一步”问题:从基础开始,多去做了解;从源头开始,多去做思考;从自己开始,启动改变。

  正因为此,我们在《西文字体2》中便看到了小林章先生通过真实场景中的西文字体运用进行分析、说明,介绍各国及大师们经典西文设计成功的经验,以便让大家能够看到西文字体设计的用心。同样,他也将大家并不那么熟悉的西文字体运用不同的方式尽量展现了出来,让大家能够在干变万化万化的设计作品中理解设计的意义与意图,从而意识到字体在广告版式、应用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为视觉和文字设计师能够更加自由地从事实践活动而提供了很多实例,中字设计者何其幸运,有生之年可以阅读到此类好书。

  当然,如果很不巧你只是作为旁观者阅读了这本书,不妨在审美上更严格要求一番你的选择吧,不管是商用或者公用物品的字体设计,你的严格和挑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便是设计师们拿出更高逼格作品的动力,越来越多的动力,正是中字设计进步的必须。

  即便从不懂字体,但愿你读过,如果能影响到更多人读,更好。

  《西文字体2》读后感(六):富有设计感和设计历史的西文字体

  富有设计感和设计历史的西文字体

  -----------读《西文字体2》 文/纪汐

  关于汉字,讲究“字如其人”,所以每个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就被要求要练好方块字,并且练习的时候会特别留意自己喜欢哪种字体,专门临摹字帖练习。而刚接触英文字母时,却并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所以基本上对于英文字母,都是觉得怎么好看就怎么写,从来不会去特别留意写出来的这些英文是属于什么体。也不曾知道原来英文也有它固有的字体,当然也有它的发展历程,一如汉字。虽然并没有汉字那么源远流长。

  《西文字体2》是“在日本被誉为”西文字体第一人”的小林章先生在《西文字体:字体的背景知识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侧重讲解如何有效使用西文字体,以及通过对相关经典字体的设计师采访,进一步让我们理解当初设计师如何设计,以及最终确认设计的意图,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这个行业。

  这本书虽然是在第一本的基础上延伸,但是内容上还是相对独立,分开来读也不会有所影响,当然如果能在阅读完第一本,再读这本,内容上的连贯性,那是毋庸置疑的。也能够更系统的了解西文字体。

  本书共分为两大章,第一章主要罗列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字体使用场合的唯妙感。该章采用了图片+文字说明,简洁明了,清晰自然,对于初次接触要对西文字体进行了解的人,都没啥压力感,而通过本章,也让我了解了对于字体需要使用的场合不同,所选取的字体也有它的要求,而通过字体也能够传达出想要代表的意思。譬如,体现德国风情的哥特体,体现法国风情的安色尔体,可以传达信赖感的Helvetica字体,体现20世纪70年代风格的ITC字体等等,而且通过对比学校教授的字母书写方式,也能看出各国的特征。

  而第二章主要通过深入了解经典字体,如Helvetica,Adobe Garamond / Garamond Premier, Palatino,Zapfino,Univers, OCR-B等,通过进一步追踪这些字体的设计师的理念和来源,让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西文字体的世界。

  一开始以为会晦涩难懂,拿到书后才发觉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整本书的设计,从排版到装帧,从字体到纸张,无一不彰显这本书的高大上,但是内容却又通俗易懂。让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视觉盛宴的享受。

  2015/7/27星期一

  本文均属原创,严禁转载,如要转载,请豆油笔者或邮件273104504@qq.com联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