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明上河图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清明上河图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1: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明上河图经典读后感10篇

  《清明上河图》是一本由宋方金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5-4-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一):唯一的亮点是对赵佶这个人的塑造

  故事非常老套,写作技巧乏善可陈桥段无趣、太寻常语言也贫,缺少锤炼,主题也low。唯一的亮点就是赵佶的几段话,使这个人物立起来了,而且很有个性

  这时高俅拿着前线传来的战报急匆匆走进御花园

  高俅禀道:“陛下,宋江又攻下山东黔陬。”

  赵佶根本关心:“高俅你来了正好,正想跟你商量一下,我想去天下画画写生,你看可行吗?”

  高俅:“陛下,先说宋江的事。三个月以来,他已攻下山东五座城。再不派兵围剿,必成大患。”

  赵佶:“高俅,宋江能活一百年吗?”

  高俅:“他活不了。”

  赵佶:“当下大宋男子平均寿命是多少?”

  高俅:“根据近三年统计,四十五岁。”

  赵佶:“宋江今年多大?”

  高俅:“四十二。”

  赵佶:“这你还怕什么?三年他能打到东京来?”

  高俅:“他打不到东京来,但他最近攻下五座城。”

  赵佶:“山东有多少座城?”

  高俅:“一百多座。”

  赵佶:“让他去攻。我不动他。我让时间动他。”

  高俅:“陛下,对宋江置之不理民间恐有议论。”

  赵佶:“议论?无非说我昏君罢了。——左耳。”

  左耳:“在。”

  赵佶:“你给我记牢这几句话,一定要写到起居注里去,免得让后人以为我赵佶愚蠢。你听好了。”

  左耳:“陛下请讲。”

  赵佶:“宋江,一个农民,带着一群农民,上了梁山,当了土匪,个个说自己逼上梁山。对不对?”

  左耳:“他们是这么说的。”

  赵佶:“他们要在梁山住一辈子吗?他们是谁?他们要去哪里?他们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他们为什么不到东京来?左耳,高俅,你们可知道他为什么攻下那么多城却不来攻东京?”

  左耳、高俅异口同声道:“不知道。”

  赵佶:“他们不敢。因为他们没见识。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大,什么叫美,什么叫威武,什么叫锦绣,什么叫璀璨,什么叫辽阔。我把那皇座让给宋江,他敢来坐吗?他不敢。他是我的子民,他打下一千座城也还是我的子民。他怕我。我懒得理一个怕我的人。我要是打他,就给他脸了。我不打他,我撑死他!”

  左耳和高俅目瞪口呆

  赵佶:“宋江是一个粗鄙的名字,梁山泊是一个粗鄙的地方,休要在我面前再提起他们。我懂他们,但他们永远也不会懂我。他们永远也不会懂,我根本不想坐在皇帝这个位子上,我想要去的,是太阳故乡。我的忧愁是看不到画不出一千年后的世界。一千年后,我还在,我的画还在,我的瘦金体还在千万支笔下被书写,宋江,还会有人知道他吗?如果有,也是因为他反对我,他得活在我的身上才能活进历史。他再强,也不过是一个土匪,高俅、左耳,一个土匪值得朕大惊小怪吗?”

  高俅:“陛下圣明!”

  赵佶:“踢球去。”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二):清明上河图密码

  很薄的一本书,很短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很美的东京,一个可爱风雅的皇帝,两个痴极的画者,一群迷糊的梁山好汉

  还有一个普普通通老老实实的主人公

  读的时候一直在感慨作者脑洞之大,不经意间将看似全无关系的人连到了一起,故事新奇流畅,让人手不释卷

  文中最出彩的就是人物的塑造。或许因为作者是导演编剧,对人物语言的把握非常好,配合环境,往往能达到叫人会心一笑的效果。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完全颠覆了历史上、作品常见形象,一个聪明狡猾又委委屈屈的皇帝老儿,这样的反差格外吸引人。

  本以为书中会提到许多北宋的市井日常,然而作者更多在于营造一种生动幽默气氛,使故事充满了一种武侠喜剧般的画面感。

  书中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逻辑有时不通,故事虎头蛇尾结构难免小家子气,但是作为闲时消遣,其幽默的文笔和可爱的人物还是十分值得一读的。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读《清明上河图》

  这部小说不厚也不薄,拿在手上刚刚好。在上下班地铁上找个角落靠着翻看,不会有大部头沉甸甸的不便,也不会如小小说一二个来回即已看完。小说的内容也是轻松惬意间又不乏曲折变化。适合在人来人往不易集中精力的环境中阅读

  作者宋方金围绕着清明上河图,将李师师、赵佶、高俅、高衙内、李清照、宋江等一干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创造出一个既有真实感又有趣的故事。现代的语言和思维自然地由古代人物所演绎。李师师与左耳的爱情故事,赵佶与宋江的腑绯斗争,张择端与杜思卷的友谊竞争,燕青与戴宗的努力执着,高俅与高衙内的大奸大恶都在似乎平静诙谐的笔下呼之欲出

  李师师和左耳的经历是另人扼腕长叹的。不知为何,左耳在圆社救出李师师时,李师师不就此与左耳共赴天涯,却又生出许多事端。幸好结局美好的,虽然他们穷困潦倒,无名无姓,可他们能够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尘埃落定般的安静平和。他们已经老了,往事如烟,袅袅不知影踪。身边人还在,就是最美的存在。看着他们相依相偎神仙般的李清照渐渐远去,忽然想起他们已是900多年前的人物。多少激情,多少愤怒,多少绝望,多少争斗,多少人物都已散去。只有在书里,不相干的人们也许才能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四):丢掉那个演给别人看的自己

  当台上已有暮态的女子唱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台上的老者躬身对台下众人解释自己是哪个“一生追随李师师的左耳”,当台下不明真相观众对着这两位近在眼前传奇人物拍手叫好。真正的左耳和李师师却淹没在看热闹人群中,李师师心疼老伴儿左耳因为老吃麦饭太干而出门去挖荠菜;左耳怕老伴儿李师师挖荠菜回来后没有肉调馅儿而试图用家里仅存的一饼好茶换肉,生活平凡的甚至有些寒酸

  没有了计较于孔雀究竟先抬哪只脚的皇帝,自己也不再是那个皇帝身边风光无限却活得胆战心惊的起居郎,·没有了为皇帝绘制清明上河图的唯一人选之争,也没有了嗜好美色的高衙内和梁山帮派。忽然平凡下来的日子里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

  忽然想起近日一张昔日著名摇滚歌手窦唯的地铁中年找引发的网络热潮。很多人将其年轻时的照片一一翻出,用以对比感叹时光残忍浪子老去,继而心生怜悯、哀叹落魄。也有人翻出了窦唯的画作,感叹才华丰厚至此,却偏偏游离于世人关注焦点之外。每每此时,人们又总能想起那个“霸占”着娱乐头条的汪峰,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伪)摇滚乐手,每天努力地为世人扮演着自己。

  当我们为着左耳与李师师的寒酸生活摇头,为着窦唯落魄的中年形象感叹,一转头总能看到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拼命伪装的自己。臣服于琐碎的生活与“出名要趁早”的诱惑,我们总能做出最趋利避害选择:我们选择理工科,是因为好找工作,尽管我们只关心诗人在这句话中为何最终选用了这个词语;我们读金融专业,是因为以后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尽管我们曾那么热爱水彩画并希望钻研一生……我们精打细算得活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之下,把自己打扮社会喜欢模样,以趋利避害早一步成功

  而真正有底气的人——如窦唯,从来都不怕成为别人眼中的loser,因为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已经足够耀眼,所以即便没有舞台的追光灯,也足够心满意足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五):感想

  作者能耐心用时品味这一副清明上河图也是一种难得的心境啊,其文风很像张择端的画风,恭谨严正,画俗不俗,这不俗就体现在作者对士心的描写穿插在推理故事之中,既以对人物的描绘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可谓以小见大,画人就是画一个时代。 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本书涉及的人物众多,描写也十分精细。不仅言事,亦言思想,把当时的社会风情由内到外细细地描摹呈现。 刚看到书名的时候真到没想到自己将要看的是一本侦探推理小说。四个篇章分别以赵不尤、赵墨儿、瓣儿、赵不弃四人为主线讲述了八子案、香袋案、范楼案和变身案,最后汇总到一起都与梅船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作者布的棋局甚大,最后能不能收好很是问题。不过,作者还是挺能揣摩人物心思的,赵墨儿这一篇就不同于赵不尤的第一篇,赵不尤面对的“东水八子”这些知识分子,常常会有一些关于儒家思想探讨的话题思考层面以及对话方式就与第二篇赵墨儿的香袋案不同,赵墨儿面对的大多是市井小人物这一层面,所思多困于家庭问题,着力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而非思想层面的探讨。作者如此设置也很好,以赵不尤开篇,对于东水八子忧民生之多艰,辩论新法旧法,思考国家出路描述,也为通篇做了一个社会大背景的介绍,包括对朝廷政策、现今形势、士人心理的介绍。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就感觉越来越好奇最后的结果,作者会如何对这些千头万绪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融合成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呢?感觉作者自己也走进了这个棋局之中,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是过瘾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六):大人物也不过是小人

  很薄的一本书,很短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很美的东京,一个可爱又风雅的皇帝,两个痴极的画者,一群迷糊的梁山好汉。

  还有一个普普通通老老实实的主人公。

  读的时候一直在感慨作者的脑洞之大,不经意间将看似全无关系的人连到了一起,故事新奇流畅,让人手不释卷。

  文中最出彩的就是人物的塑造。或许因为作者是导演和编剧,对人物语言的把握非常好,配合上环境,往往能达到叫人会心一笑的效果。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完全颠覆了历史上、作品中常见的形象,一个聪明狡猾又委委屈屈的皇帝老儿,这样的反差格外吸引人。

  本以为书中会提到许多北宋的市井日常,然而作者更多在于营造一种生动幽默的气氛,使故事充满了一种武侠喜剧般的画面感。

  书中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逻辑有时不通,故事虎头蛇尾,结构难免小家子气,但是作为闲时消遣,其幽默的文笔和可爱的人物还是十分值得一读的。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七):繁华落尽只求有你相伴

  物换星移,繁华落尽,白发夫妻一日三餐序幕缓缓拉开——往日雕梁画栋文人帝王,红粉佳人。清明上河图,图里图外都城;一枕繁华梦,梦里梦外人生。亦真亦幻的世界中,故事以大手笔铺陈开来。 他,功成名就满腹经纶,无非是苦读少年,十年寒窗为博红楼一笑;她,绝代红颜天真嗔痴,无非是庸脂俗粉,心心念念与郎厮守。杀父之仇,亡国之恨,交织着似水流年。故事当然不够,绝代佳人怎能少了众多风流才子-便有款款情深的少年,天赋异禀。真真假假善恶恶中,所幸,他们不似《兽部》所说,以人变兽,对红颜的爱只是纯洁守护。对绘画的爱从未泯灭。 一曲长歌,一幕及尽繁华之戏,风雨飘摇中的王朝。怎能少了帝王,侠客,奸佞。赵佶,文人帝王,不爱江山,不想权谋,这里,他喜欢冥想世界,喜爱美直到荒诞地步,有着所有帝王的可怜可笑。李清照,俗世高人,本是儿女私情的惆怅身世飘零的感慨之词,这里,是时代的靡靡之音,是众生意念。像刺青老人,他们是看透一切的先知命运随时代沉浮难以把握,唯有逃离。宋江,燕青,戴宗……原先的肝胆豪情、铁骨柔肠-颠倒,变形。绝世武功中竟有夹杂着外力荒唐色彩。 当然,还需风花雪场所鱼龙混杂之地。矾楼,圆社,“两耳寂风雨,一笑上茶楼”……的对联,故事进展。舞榭歌台抑或断壁残垣见证着兴衰。“销魂处,英雄地”红尘纷扰之地必有真性情之人。在那一片喧嚣声中,故事上演。高潮,竟像电影香水》中情节,行刑台下,众人癫狂,歌舞,佳人消失在人海中……繁华落尽。 配角青史留名;主角,本为平庸之人,似大多平凡人贫寒度日。还有那数不尽的风流韵事,街头巷尾的红颜佳话。真真假假,看透的人早已看透。李师师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竹简之上,青史之中,只是一个名字而已。而王师师,管你王权富贵或是天赋异禀,我心中唯有那平凡的,一直等待的少年,“少年夫妻老来伴”,似那首一直唱着的歌谣,似无数闺阁少女的一生。 “恋着你刀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 为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受尽这世上千般苦 想着你功成名就呼风唤雨人人仰慕 盼着你倦鸟还巢心满意足踏上那落叶归根路 陪着你一日三餐五冬六署直到那尘归尘土归土 ……” 那琐碎的晚景不荒凉,是人间烟火幸福。“一切幸福本就是平庸琐碎的”。繁华落尽,终归于平淡。一个俗世女子喜欢的不过是一个平凡男子,过着俗的生活。 “一世恍若一梦,一梦恍若一世”荒唐世界中,在这一天之间,伴随着回忆的故事在人海中消散,好似黄粱一梦。两位老人,笑谈平生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八):清明上河图->书评

  曾读冶文彪之句:读书很重要,但比读书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此话直抵我心,加之"密码"一词的泛用之流,由此翻开《清明上河图密码》这厚达五百多页含密密麻麻文字的悬疑推理故事一书。 以封面中清明上河图一处剪影为始,展开一起惊心动魄的阴谋大案,看似太平盛世,实为粉饰太平。仅占据古画约一平方厘米的小人儿各自成故事,或暗藏杀机,或心怀天下,或义愤填膺,或麻木不仁……解锁了本看似毫无波澜的清明上河图。 本不解宋史,此书于宋朝文字描写毫不晦涩,无大篇幅历史背景介绍,多是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经历起伏使宋代市井风情跃然纸上。以消失的客船展开,查案之程透出臣子虚职,无失乃升之背景,作者文笔流畅,娓娓道来。 我所知人物最多之名著为《三国演义》,有名有姓之人共1191人,其次是《红楼梦》的975个人物,有名有姓者732人,而此书复活了古画中824位人物,皆有名有姓,且关系清晰,实在浩大。于人物众多之况,极易性格雷同,此书巧用细节区分,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细节一绝,实乃巨制鸿篇,烧脑之作。 查案之程分为五块,各模块单独阅读也自成一体,善伏笔留白,抛疑设悬,看似无关,实则暗联,全书高潮客船失踪之谜淡出水面,大快之余,引出元凶未现,遗憾悬念共生,阅读之趣再燃。 此书文韵甚佳,时插孔孟之理、老道之论,添其哲趣,又有宋词之设,恰合人物,添其意趣。生动委婉,古韵自成,丝丝入扣之节与行云流水之文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以疑起笔入文,解惑之余,疑趣再生,震撼我心。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九):尘埃落定

  拆开快递单,看到书籍就给我一种惊艳感。书的封面由古老的黄颜色做底色,让人觉得典雅,用当下时髦的话语说,就是高大上。书的下方是完整的清明上河图,衬托出书的名字。单从名字《清明上河图》,我们大家可能会觉得是在写画家张择端笔下的一幅画,其实不然,它是一幅施工之图,却改变了庙宇之高,颠覆了江湖之远。

  书看得我额头冒汗,满面红光。三个背井离乡,来到繁华都市,希望出人头地的男人:起居郎左耳(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两个画家张择端、杜思卷(后成为兽医);一个东京美丽的女人王师师;皇帝赵佶;奸臣高俅;梁山好汉:宋江、吴用、李逵、戴宗、燕青;以及女词人李清照。书中以左耳与王师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帝王想造建一座全世界最伟大的城,把好东西全搬到这座伟大的城里,让全天下都集中于这一城这样的一件事,于是有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绘图,让左耳,王师师,李清照,宋江,高俅,赵佶等人的纠葛全集中于一张图中。

  书中的李清照不光是大宋著名的词人,为花柳之地写词,还化身为一个带有神学色彩的人,能预知未来之事的一个非一般的人。第一次见王师师就说,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双耳厌管弦,水火劫后缘。短短的两句话昭示着王师师今后的一生,在这里,很好的体现了李清照的神笔色彩,我们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李清照是一个官宦家庭出身的一个小姐,不懂什么神学之类的。这就是文中最大的艺术魅力——想象。作者用他奇特、高超的想象与平淡无奇但又饱含深情的手法铸就了一本作品。语言平易近人,无晦涩难懂之意,但有些字词需要我们多加斟酌还能体会其中深层含义。书中有许多的地方有点架空历史的感觉,只能算作野史的一部分,不适合青少年儿童读。而且我觉得作品有点像是在写剧本的意味,这可能与作者自己的职业有关。听说正在拍同名电影,非常赞同,把此书拍成电影的空间很大,一定能拍出佳作。

  其实文中有一点佛学的思想,看透世事,看破红尘,笑看人生。宋皇赵佶有时露出的无奈表情,对梁山伯好汉的态度,就像他说的,做个体面人不容易,不光活在当下,还得活在未来的历史。直到后来,放弃皇位,做一个无忧无虑的闲人,都是他看破世事才得以如此感悟的吧。其实我们细想一下赵皇的处境,高处不胜寒,有多少人又能体会到一代君王的无奈呢?

  书看到最后,好像一切尘埃落定。人生如梦,宛如挥手袖底风。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薄,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任多少深情独向寂寞。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

  《清明上河图》读后感(十):繁华惊梦,一窥古意之美°

  ——评《清明上河图》

  文/蓦烟如雪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所绘,他擅长界画,而界画是作画时以界尺为引线的一种画法,所以他精舟车房屋、城郭和桥梁,他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北宋京城开封的繁闹景象和自然风光,也以“散点透视法“呈现了富于变化的城市生活场景。

  可这本《清明上河图》并非是一展画技的图书,它只是以宋朝的背景来架构小说细节,尤其小说一直围绕着《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去展开故事内容。

  小说以倒叙的形式开场,开篇就描述了生活拮据的左耳,为了给老伴改善点生活,拿着家中仅剩的一块茶饼,四处询问买家,就在这找寻买主的路上,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到宋朝在斗茶技艺已有了一定的行规,甚至在开发茶业上,它更为细分的发展了茶博士甚至是各式的茶楼的品级,就像普通行家一眼就能洞悉,这块茶饼是顶级贡茶龙团凤饼,想想或许只有那个年代才能如此痴狂,想想欧阳修为官二十载,皇帝也仅赐他一饼,想想这块茶饼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用一茶打开宋朝的生活,这样的思路是很有特色,既能把左耳的现状加以描述,又能衬托那个朝代生活的百姓,可谓一举两得。

  在回忆中,左耳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左耳是朝廷命官,历任起居郎,杜思卷、张择端都是和他一样从琅邪东武出来的老乡,所以在情理上,他们会互帮互助。而皇帝赵佶为了了解孔雀,他让杜思卷和张择端一起去看孔雀是先迈出哪只脚,这个事件的引发延伸出赵佶昏庸无道,不理世事。

  其次是李清照的出场,这本书里引用了不少李清照的作品,其一是宋代确实流行词牌,其二李清照确实好赌,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能细致看宋朝的历史,是很难得的,其次,是王师师和左耳的关联,甚至和杜思卷以及张择端的纷纷扰扰。

  “毁于端,离于卷,名于照,止于耳。”这12个字箴言是李清照给予王师师的,其实这句话也是此书的悬念,而字面意思比较简单,还是容易参透的。

  左耳在故事里,是善良、机智的化身,他爱王师师,所以他努力争取让她感到幸福,而张择端和杜思卷也爱着师师,可她还是寄情于左耳,他们相濡以沫,私定终身。

  可是,一场宣扬国威的举措,改变了四人的命运,赵佶要把东京建成全世界最伟大的城。而张和杜都参与了比试,比较可惜的是赵佶不是一个识才之人,杜因为面相不好,他就被皇帝弃之,而早在考试前,左耳早已为他谋好了兽医的营生生活,可惜他最后还是被误以为采花大盗,他只是更为超脱的喜欢人体素描。他比张择端善意,可惜那个朝代并不能容忍一个人的丑。

  也不能太外露自己的美,而王师师恰恰与他相反,她就是被自己的美而受伤,她的父亲也好,家里的楼房也是,很大程度是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她的貌美如花,她无法推拒现实的压力,不得不走上卖艺的路途。

  左耳的爱从未偏颇,他依旧等她,甚至在明白她接近皇帝的目的后,他都替她瞒着。亦或许这就是爱情。

  同样,高俅的强逼,甚至是各方的找寻,她不得不出来迎接皇帝,她像忍冬,像一个个的金银花,相互开放,又彼此粘合。

  以前对张择端的感觉度还好,可看完,就没有那种感觉。

  或许这就是生活。就像站在繁华惊梦的顶端,也能一窥古意的气息和世事的无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