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10篇

2018-05-07 20: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10篇

  《清明上河图密码3》是一本由冶文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5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一):如果宋朝也有IS~~~

  看完《清3》,让我一阵阵头皮发麻的不是本季略高的死亡人数,也不是摩尼教如何丧心病狂威胁被绑架的孩子父母去为其工作,而是300+孩子被迫齐声诵念“天伤伤,地惶惶,摩尼圣火照四方...”

  -----------------------------------------------------------------------------------------------------------------------------

  《清明上河图密码》写到第三季,冶文彪的写作野心”又扩大不少,除了继续从“士、农、工、商、兵”中的“兵”层面来剖析北宋为啥被毁灭,更把其女权主义(至少是女性主义)思想、父母对孩子之爱的理解、对"善" VS "伪善"的想法统统写了进去......

  1. 北宋是这样从军事上把自己玩死的

  1)士兵也分三六九等的募兵制:

  大宋士兵分为禁军和厢军,前者由高大精壮男子组成,主要功用是保卫京城和边防,福利待遇高。后者由老弱病残兵+死刑劳改犯+临时招募的组成,主要驻扎各个州,极少参与军事,平时工作是修桥铺路、防洪快递啥的,没福利待遇差,苦力工作多。

  大宋搞这种军队上的劳动派遣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像唐末那样各个州拥兵自重,甚至直接造反。但州县兵力如此之弱,怕也是方腊起义能迅速攻下好多地盘原因吧。

  2)防止兵将造反的更戎法:

  * 更戎法就是让各处禁军们在开封、陕西、河北等其他路州不断迁移轮换,美其名曰让将兵们熟悉大宋各地的山川地理培养能在各种环境英勇作战的军事全才

  * 不仅士兵们要轮岗,将军们也要轮,“殿前、马、步三军被打散开驻扎,并且不断更番轮值、新旧交替,这样兵无常将,将无长兵,名为插花式编排”

  突然发现现在天朝医院医学毕业生们采取的规培制度,简直就是这个更戎法的亲兄弟啊~~~

  3)促经济忙三产的北宋大兵们:

  在宋朝经商的有钱人是相当被尊重的,所以也养成集体经商意识,连当兵也卷入其中,各种设法捞银子的,至于练兵啥的,谁有空哦~~:

  * 雷炮他上司把他们省出来的月粮,拿去卖,卖来的银子大家分;

  * 高级一点的军官是可以随意挪用军费的,所以雷炮他妹夫的上司就利用此,霸占了一个地段特别好的餐饮店,再把雷炮他妹夫这个火头军丢到他自家的生意里做大厨;

  * 斗绝他亲爹,也是当兵的,被军官们指挥着拿粮钱去山东买绢(算是一种投机倒把吧),结果半道被山贼抢了,爹被认为是监守自盗发配边疆了

  * 杭州禁军逃兵游大奇,原本每天在军营里的工作就是做皮鞋做皮鞋做皮鞋(完全不练兵的说),然后由其上司拿到市场上去卖;

  4)不被看重的兵们

  * 斗绝,京城正规禁军的教头,类似豹子头林冲的角色,结果自己住的军营在冬天被雪压塌后,就再也没修好过,因为据说有近万间军营待修缮

  * 董嫂她情夫住的营地,也是营门破败,营里乱哄哄 ,甚至当兵的老婆孩子都住在其中

  * 老兵栾老拐,因为始终没有建立军功,过了50,便被给了点路费,被要求回乡务农、自谋生路

  * 羊婆的老公早早战死沙场,这个寡妇平时只能靠每月6斗的抚恤粮,后来更时常拖欠

  * 杭州禁军游大奇在被迫跟方腊打斗时,领到的狼牙棒都是生锈的

  北宋朝廷把军队当成摆设,士兵的社会地位自然底下,优秀人才要么做文人要么经商,也只有混不下去的痞子、流氓、力夫、农民才愿意进入军队,有点眼界的丈人们也不愿把好闺女嫁给兵卒。

  2. 宋朝也会有女权主义吗?

  1)貌似宋朝的女人活得好像还比较滋润,不用裹小脚可以做到宋朝皇帝的御厨,但对女人的欺凌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清3》中第一个故事的珠娘,第二、三个故事的董嫂,都是被婆婆欺负的够呛,娘家又不帮忙。所以珠娘才会想法恁死她前夫、她初恋、她哥、她哥的同僚...重点不是她有没有直接出手杀人,而是恁死后,居然没被抓。别说主动谋划杀夫,就算是知情不报,也够蹲监牢的了。可是冶文彪居然轻易就放过了她,而且写她之后的生活依旧,也没有被天谴,似乎觉得这些男人是活该被杀。

  2)“食儿案”中,300多家丢孩子,出钱出力结成团队组织的拼命找儿子的是当妈的(有没有成效另说哈~~),当爹的,被威胁的,就忙着迎合摩尼教,成为其棋子;没有被威胁的,估计也就是每天喝得醉醺醺来麻痹自己吧。

  (话说被摩尼教威胁的那些爹,就不敢or想不起来结伙对抗?感觉冶文彪也是把大宋某些男人黑的够呛)

  3. 如果宋朝也有ISIS

  IS最让人厌恶的是什么呢?视女人的意志垃圾?视一切生命为垃圾?视古老文明精美遗迹为垃圾?视文化为垃圾?

  我觉得还是它那能把人性完全洗去的洗脑术......

  * 食儿案中,从最初的27家到后来的300多家,其中有不少都是丢失儿童父亲受胁迫,然后又去绑了其他人家的孩子的(如丁豆娘她老实巴交的老公),丢子之痛如何狠得下心,让别人也感受

  * 食儿案中,为大黑犬食儿魔做证,其实参与绑架的几个邻家妇人(羊婆、付婆)都是一心茹素、吃斋,甚至会帮忙照看孩童和善人。一般老年人是最爱小朋友的,可她们居然下得了狠心让邻居骨肉分离,眼睁睁看着那些当母亲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杀都无动于衷

  * 明慧娘,美得象圣母莲花一样,结果潜伏在寻儿团队中做特务,看着那些母亲饱受折磨,也完全无所谓

  * 从元宵节到差不多3月吧,至少1个半月的时间,这些被绑架3-5岁儿童被迫天天念着摩尼教的经文,这么念着,假若时间再长些,是不是他们也能毫不眨眼的完美干出帮人杀人的事情

  今年离2018还有2年;宣和三年,离靖康耻还有5年...

  ----------------------------------------------------------------------------------------------------------------------------

  悬而未决问题

  1)哪一派的人,为了什么要把梁兴引到船上去? 换句话说差遣甄辉,又绑架施有良妻女的是哪一派的?跟紫衫人究竟什么关系

  2)船夫万小葛为何要骗梁兴,说船里的人是蒋净?假蒋净又为何要冒充蒋净?他究竟是谁?

  3)在梁兴误杀假蒋净并迅速离开后,跳上船的40+岁冷脸汉子是哪一派的?他为何要绑了钟大眼和他的船夫们,并且藏了假梁净的尸体

  4)梁兴后来发现钟大眼的空船停在崔家客栈说明冷脸汉子跟崔家客栈是一伙的。那崔家客栈的幕后富贵老板又是谁?那个石姓老板娘为何要拉着石守威对付梁兴?

  5)派逃兵去劫杀蒋净表弟,甚至跟踪他是否回乡的,是哪一派?如果是摩尼派的话,那说明逃兵里也有摩尼的势力

  6)邓紫玉跟操纵施有良的幕后黑手有什么关系?

  7)跟颜圆和船工盛力都有联络的胖子袁,究竟是什么人?

  8)从河里捞出铁皮大箱子的杨午,究竟是被谁毒杀?铁皮箱子里装的究竟是假蒋净的尸体?还是被紫斑女子杀掉的牟清?

  9)摩尼教的牟清、倪光被紫斑女杀掉,盛力被斗绝杀掉,还有个焦智去哪儿了?

  发现的几个BUG:

  1)让甄辉误导梁兴上船杀人+毒杀甄辉绑架施有良妻女的,如果是同一伙人,为何在梁兴换了房子,和施有良住到黄鹂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放毒蛇OR派杀手呢? (明明施有良在梁兴身边,分分钟可以把地址通风报信出去来着)

  2)300+孩子藏身楚家宅院,这每天的口粮肯定不少,如果只是几天还好说,整整藏了1个多月,谁给他们做饭,外人发现不了吗?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二):一纸江山入画局

  献给《清明上河图密码3》,献给传世名画中的千年杀局

  边江/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题记

  又一块大幕徐徐落下,又一片版图缓缓铺展,一些谜团终于有了答案,一些疑问却又应运生出,粉饰太平的宋氏王朝覆灭在即,蠢蠢欲动的四方诸侯汇聚潜伏,清明时节汴梁盛世繁华,客船穿过虹桥却又险象环生,死去的他们原罪和不甘,生还的你们未知却又茫然,一切的阴谋与杀戮,一切的幻灭与争夺,一切小人物渴望寻找真相原始冲动,一切命运掌控的翻云覆雨之手,都在这后人无限想像力的残片编码中,都在《清明上河图》5.28米的博然长卷中,都在复活了先人注入了灵魂字里行间中,都在这,一纸江山入画局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中。

  《清明上河图密码3》以山雨欲来之势在千呼万唤中轻驾而来,它承接了前两部骈散相间,风行水上的叙述模式,从一幅博然长卷的细枝末节中开枝散叶,各自生长。开春时节,城里城外上千口水井一夜间黑水倒灌,街巷深处,形如黑犬的夜魔盗人子夜出没掠食孩童;金明池争标,水面冒出的上个百黑色骷髅几乎惊扰圣驾却又化作黑烟消散;双杨仓迷雾,一百个千石整齐的粮垛在众目睽睽之下塌缩成空气,化灰案,食儿案,空仓案,骷髅案,所有的案情线索都在标题妖魔鬼怪的四大篇章恰如其分的各自叙述着,撒豆成兵,各自生长,却又暗含关联融会贯通,最终浑然成篇地在“汴京五绝”之一“斗绝”粱兴的全局视角下三分归一,答案直指坐断南揭竿而起的叛乱首领,和他隐藏在芸芸众生中的摩尼教众。睿智年轻人汇聚了事件的所有参与者,站在风暴之眼对发生的谜案抽丝剥茧的娓娓道来,指认凶犯,拨云见日,这样的场景不仅让人想起柯南,波罗或是福尔摩斯还原真相的豁然开朗,却没料想这样本格体的叙事手法却也能在这样的历史悬疑小说中一再窥见。冶文彪在这《清明上河图密码3》中展现了良好整体把控能力,他一改前两部中把悬疑解惑留存在单个篇章中的模式,而是通过全知视角的整体把控,交叉叙述了各条支线的时时进度,在最后的章节中公布所有答案,谜底揭晓,豁然开朗,你能欣然每个案件的各自击破,也能畅快接受全局的整体解答,会哀婉作为棋子身不由己边缘命运,也会感叹阴谋阳谋环环相扣千古杀局。

  盘根错节的四大谜案,一家睿智的推理大餐,一派众生潮起潮落的浮世绘。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画笔将历史凝固,而冶文彪则用现代的笔法,还原了一张有血有肉新鲜生动的清明上河图。揭开谜底是个漫长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些画中的人物挣扎着站了起来,怀着棋子无处安放的纠葛情愫,陪你一起走到书的最后末页,一起在长夜一往无前。你能看见救子心切不惜涉险的丁豆娘,也能看见同样救子心切却归于缄默的三百对父母;你能体味雷炮贪得无厌的嗔怪,也能体味游大奇无志幻灭后的顿悟,你能体会邓紫玉争奇斗艳的阴晴不定,也能体会梁红玉剑锋所及的深明大义,你能感叹蒋净对真相的执着追寻,也能感叹施有良胁迫后的无奈沧桑。当然,你也能由衷赞许忠义志士粱兴韩世忠在绝壁面前的浩然正气,在这个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帝国时代里,他们看似棋子命运飘忽不定的存在也许却最终承载着一个王朝薪火相续的重要使命

  他们共同书写了这个时代的伟大

  他们共同镌刻了这个帝国的悲凉

  而今,他们聚集在这里,每一个选择都是命运风云际会产物细小力量海纳百川就成了整个时代的力量,南方方腊,北方诸国,都是山河破碎的诱因,都是他们命运飘忽的终点,都是他们身为棋子在庞大迷局的边缘属性

  山雨欲来,覆灭顷刻。

  “讼绝”赵不尤与士之豪迈,“牙绝”冯赛与商之无奈,“斗绝”粱兴与兵之凄凉,都在《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前三卷中以全知者的姿态一一登场,竞相斗艳,各自绽放,在危机暗藏,强敌环伺的《清明上河图》中,下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会是谁?

  一纸江山入画局,“作绝”张用,在《清明上河图密码4》中,再相会。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三):以推理小说角度看时代画卷

  一八四一年,现代文学中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诞生。其后的一百余年中,前赴后继的推理作家们挖空心思,逐渐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诡计,以及不同类别的推理门派。推理的创作阅读,是一场作者与读者之间漫长的脑力游戏,在阅读中,作者与读者的关联是双向的——作者以精心构建的文字挑战读者;读者也以阅后的反馈告知作者,一个推理故事的逻辑是否站得住脚、是否值得一读。

  久而久之,读者可根据对一部作品几大元素的评断,得出自己的评论。说到小说元素,有一些在每种类型不同的小说中是共有的,例如“故事性”、“作品完整性”、“角色刻画”等;而另一些元素,则是每种类型小说所独具的,例如奇幻中的想象力等。具体到“推理小说”这一作品类别,则特别强调的是“谜团难度”及“结局意外性”。

  二〇一五年初,推理小说的历史上再添新著——名为《清明上河图密码》的重磅历史推理第一卷横空出世。作者冶文彪凭借对《清明上河图》的热爱,不惜花费五年时间构思了此书,将这幅五米多长、大小人物824位的绘卷一寸寸剖析开来,更将北宋繁华背景之下隐藏的危机,朝着读者们扑面泼洒而去。

  时至二〇一六年过半,预计六卷完结的巨作也行至过半。掩上手中的第三卷,笔者以每读毕一本推理小说都会使用的方式,在心中用上文描述过的五个元素,以每个元素二十分、总分为一百分,为每部作品打个私人分值。

  故事性:19/20

  尚未完结的全篇故事,以第一卷的“梅船消失案”为总引线,逐渐铺陈出一条条的支线,每条支线又是一个能够独立成章的中篇故事。阅读过程中,读者们跟随着作者的条条故事脉络,看着那么多的大小事件,同时在梅船上演消失大戏的同时进行着各自的上演和终结。而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又通过一个个主人公,神奇地串联在了一起,产生了关联,让读者们在故事尚未终结的时刻,将要在终局才能揭晓的隐秘,稍稍窥探了些许。整个故事虽未走笔至终局,却像一个正在制作中的中国结,每一条线看似弯弯绕绕、乱成一团,但已有了作品完成后的雏形。

  作品完整性:17/20

  在作品仅完成了一半的时候为“完整性”打分,似乎有那么一些不合理。而在撇去故事的整体大局、仅看一个个独立的小片段,《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第三卷,也是相当完整的。化灰案、食儿案、空仓案、骷髅案四个篇章,拆开看,独立成章;合起来再看,又是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尽管与前两卷相同,第三卷也留下了一些尚未解开的谜团,预计放在最终一卷里一并解释,但这些已然解开的“支线”情节,俨然毫不逊色于主线,即便将第三卷拉出总体剧情,当作独立的推理小说来看,也是分外精彩的。

  角色刻画:18/20

  全书要描写的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全部人物,共计824位。读者们不得不担忧,作者是否有能力让如此庞大的一群人个个描写得生动如斯。在连续读完三卷之后,笔者放心了。作者用笔,再次将画卷上的八百余位人物放在了他们应该的位置上:主线人物们在北宋岌岌可危的乱世之下,依然保有了各自珍贵的人品——或为正道,或为忠义,又或为情。越是身处乱世,主人公们各自的人品便显得越发珍贵与鲜活。而一众配角们,或卑微,或龌龊,或有情有义,也尽显各自的特色。

  谜团难度:15/20

  推理小说史上,出现过许多惊艳的诡计。而推理小说之所以难以为继,甚至一度出现“本格已死”的论调,是因作者的创作灵感,远远赶不上读者的阅读量所致。同样的诡计,第一次看到会惊讶,第二次再看会让读者说“哦,这个诡计和哪部作品撞车了”,再多看几次,便会无可避免地产生倦怠感。《清明上河图密码》中所使用的一个个诡计,对大量阅读推理小说的读者们而言已不算新鲜,这是事实。然而,以书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来看,那些现代读者们所司空见惯的小伎俩,却是那样的令人咋舌。一个个小诡计,却给书中的空间营造了十足的诡异气氛,让读者们急于想得知背后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从而迫不及待将故事往下翻开一页又一页。

  结局意外性:19/20

  读至第三卷最终章节,读者们赫然发现,除却那些留待最终一卷解决的线索尚未解释之外,第三卷那 些零零散散的细节,竟在不知不觉中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令读者瞠目不已的事件真相。推理小说之中,真相揭穿的那一刻代表着作者将自己核心诡计的优劣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推理小说史上不乏将谜面吹得天花乱坠,解答却随意简单,或过于夸张到让读者无法接受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在丝毫体会不到挑战作者的乐趣。《清明上河图密码》一书在诡计和动机合理性、公平性方面都做得颇为到位,看似千头万绪的零乱线索,在结局收束得合理又不乏惊喜,无论是阅读中途推断出全部真相,或是猜出了些许端倪的读者,都能从中读出作者在推理方面的功力与真诚。

  至此,《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三部以八十八分收场。故事过半,作者尚未将这幅文字中的画卷完全展开,读者却已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下一部,以及接下去的几部必将更加精彩,读者们也必然跟随作者的文字,卷入清明上河图画卷中那悄无声息的时代狂澜。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四):书是好书,只是……会看得很晕乎……

  书当然是好书,看得出作者对宋代历史的考据下过功夫,

  器物、典制、礼俗等各类细节描写很到位,虽然有炫学之嫌但并不会生硬

  但对这样一本已经写到第三部的大长篇小说来讲,个人觉得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是每部之间间隔太久,看到三时对于前两部的印象已经不太深

  不过好在每部之间也还算相对独立,不了解前两部的故事倒也不太影响阅读

  但另一方面,因为三部的有些人物是交错出现,事件之间也会互相影响

  后写的情节中出现的人物、场景,在翻看前作就会觉得有所缺失(这应该也是必然的吧?)

  新加入的角色与旧的主线人物缺乏互动,就好象前作主线人物不存在似的(尤其是案件还有交集)感觉不太自然

  二是视角用的太多太滥,虽不是千头万绪,但仅就本部,视角就起码有二、三十个之多

  (再加上前两部的,不知道是不是已破一百)

  而且每个视角之间的切换也过于频繁,有时甚至某个视角几行字,就又切换一次

  不知道别的读者怎么感觉,反正我是看得有些晕乎了

  三说说案情

  幕后黑手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一切(包括前两部的主案)都是魔教(明教)策划的阴谋

  (本来以为是和金有啥关系)

  只是……魔教真有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魔力,布下惊天大局,多线齐发

  堪称全方位多维打击(粮、菜、钱、炭……还有杀官、绑架儿童等)

  在京城重地天子脚下如入无人之境,渗透能力强大,市井、军中、行会等里均有伏子

  但,就这样一个策划、动员与执行能力强大如此强大的教门,怎么后来还会失败呢?

  说回本书涉及的案子

  一是小童被神秘犬形生物掠走案,事后说是由人扮演的,再加上市井里有人配合、渲染神秘色彩

  但按前文所述,扮成犬形生物的人与斗绝有过交手、追逐

  以斗绝的身手都吃了哑巴亏,未能追回失物,这个扮成犬形生物的高手是谁?

  二是欲行刺皇帝,沉在水底的冰块化掉后放出的黑色鬼魂也似的物体……

  这个,感觉很黑科技呀,比用烟花形成图字要难多了

  而且控制冰块在某个时间点集中化掉,这个也很有难度吧,而且和气温、水温都有关系

  综合来说,本书对案件的解谜都有点薄弱

  无论是第一部中的船的神秘失踪,还是第二部的风筝带走纸钱,第三部也是如此,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五):《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为什么值得追?——以第3部为例

  文/岸晓风

  现在追星一族倒是有增无减,但是追书一族呢?绝对数我不敢说,但是对于好书,追的人同样是不少的。就如这套《清明上河图密码》吧,已经写到了第三部,150余万字,据说还有150万字正在写作中,追这本书,我是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的。

  那么说到这里,我仿佛听到有人会“阴阳怪气”的反问我一句:“那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

  这个可真难不倒我。

  首先,这本书注定在中国推理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书一共有800多个人物,以小说笔法,再现北宋士、农、工、商、兵五大群体生活状况,讼师、牙人、相师、儒生、衙役、门吏、小贩、鱼商、绢工、玉匠、掌柜、厨子、老兵……以第三部为例,出场人物加之前几部曾经出现的,少说也有二三百人,第三部主要是“兵”篇,里面主要人物包括京城“斗绝”梁兴、湘军雷炮、付九,左军巡使顾震、“老军棍”栾老拐,甚至韩世忠、梁红玉也露面了……,如此庞大的格局,如此众多的人物,作者驾轻就熟,挥洒自如,让人向往。

  其次,这本书可以读懂宋朝的市井生活。作者对宋史有着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为了写这套书,作者查阅了包括《东京梦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宋史》《宋会要辑稿》《东都事略》《宋人轶事汇编》等宋史典籍,通读了近四百万字的《全宋词》,又细读了六十位名家词集。另外,据说作者光研究北宋的衣食住行饰等方方面面就超过5年。可以说,这部书是北宋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历史教科书”。

  第三,通过这部书可以找到北宋盛极而衰的“密码”。先说这幅世界名画,该画画完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张择端在画中详尽地描绘了汴京繁华的同时,甚至将军队腐败、防卫松弛、消防不力等北宋岌岌可危的原因都隐藏其中,其中意图颇耐人寻味。另外,通过这部书,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从表面上看,作者设计一系列推理迷局,微案、小案、中案、大案,连环相扣,彼此关联,但在深层次上,却是军纪废弛,纲常混乱,人心不古。可以说,大宋的兴衰都在这幅画里了,也更在这部书了里。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六):《情生苦》——《清明上河图密码3》拜读有感

  黄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谓之天官,人事而已。

  ——《武经七书》

  关于《清明上河图密码》,作家冶文彪准备著书六部,前五部分别以士、农、工、商、兵这五大北宋社会区域为主题,《清明上河图密码3》作为兵篇,开篇“鬼搬粮”,短小精悍,讲的是朝廷为备战方腊,在汴河湾临时建军粮仓,然而,一夜间,双杨粮仓的十万石军粮不翼而飞。引子开得就已不同凡响,妖气冲天,摄人心魄。

  《清明上河图密码3》仍以那来不及降下桅杆的船将要撞上虹桥为轴心,只是活动的人物换了另一批,其中以汴京禁军教头“斗绝”梁兴为主,为破蒋净杀楚澜案,他被迫卷入“化灰篇”“食儿篇”“骷髅案”等案子中,随着他的视线,我们看到案情一个比一个离奇,似乎非人所为,然而在那抽丝剥茧中,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撼动整座京城人心,虚造妖邪怪象”,恰恰都是人力所为。

  除了几个主谋,其他三百多人皆是平常百姓,穿上军服是“兵”,脱下军服都只是为人夫、为人父。

  虽说存活于浮世,你争名来我夺利,人心总是隔肚皮。然而在人世与人心之间,有一处中间地带,无尘无垢,只因有情——只是为了活着,能让爱着的人活着,能让爱着的人有期盼地活着!

  因此,军器监火药作作头雷安可以“化灰”;蒋净自损名誉,十年化一刀;韦植醉生梦死也不愿回想自己所作所为;游大奇死后又复生;程得助宁愿成全妻子和挚友;洪山奔走到死也不放弃救友之心;丁豆娘拖着伤腿不停止寻儿之路……这些人,因有情,情却生苦,他们原是寻常人家,只想过平凡生活,却无奈被卷入到人间地狱里。

  他们,就是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上的一个个人物,就是冶文彪将平面像转化成立体,赋予他们姓名,给予他们承载的命运,在大宋的历史版图中活动起来的人。

  要将这些虚构的人填进真实历史中,考验的是文与史之间的把握与表达,这份真假虚实之难,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像。前两年为了写个青瓷小说,和朋友汤金华一起查阅晚唐宋初资料,为了故事、为了历史常识,两人常常会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有时虚实相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有时受时空限制,苦思冥想悲观厌世。如今我正构思一个以唐朝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历史人物的生平细节、人物之间的称呼、市井生活、物价水平货币体系、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等史料,查得头昏脑胀,刚想张开想象的翅膀写,却又被历史事实束缚捆绑。所以,当读到冶文彪写一个人,写他(她)的职业,写他(她)的服饰,写他(她)出行的工具,写其经过的街巷,写其经过的路边摊的小吃,写其递出多少文钱才换得一份糕点,写其眼中的他人和汴京街头,就像他本人也身临其境,只是描摹眼前所见一般,心中的佩服无法用语言表达!

  更别提所写人物,有名有姓者达百人之多。人物刻画平实扎实,每个人都按他(她)自己的性格特点、身份职业说话,能在第一部小说中写状元策文的冶文彪,也能熟稔地以下里巴人的口吻说些村言俚语。角色转换之快,所用语言之准,我妄自揣度,除了冶文彪自身的天赋才学,也离不开他多年来研摹经典电影、文学名著的刻苦勤奋。

  我曾痛苦于创意的最终成形,总觉得一路走着走着,会走形。感谢冶文彪,告诉我:“从创意到故事:创意是芽,下要有根(主题),上要有枝(框架)、叶(情节)、花(人物)。1.主题最致命,或求深感触,或求新启发。2.框架是主题的逻辑延伸,要合理、完备。3.情节是框架的形象化,演示主题的冲突和制衡,要自然、有力。4.人物是情节的精华浓缩,设计遵照主题框架的力量分配。”

  细读他的每一部作品,如他所言,无一不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读至《清明上河图密码》3,看似太平盛世,其实已暗流涌动。期待《清明上河图密码》4、5、6,看这些和宋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人事,怎么翻卷成滔天巨浪……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清明上河图密码》值得一看。目前已经看过三本,今天要评的是第三本。

  开盘如前面两本,以粮仓里的粮食突然间消失为引子,引出案情,再有一个很有智谋之人一点点地侦破案情,到最后将这个案子公布于众,不过总会留下一点破解不了的迷,让你期待下一部作品。

  作者铺陈得特别开,至少三部作品中案情环环相扣,虽然个别的案情大白天下,不过还有未解之谜。到最后作者能写几部作品,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最后这几部作品应该是有联系的。

  如果单从每一部作品中的案情来看,作者开始布局,结尾揭示答案,中间案情迷离扑朔,描写是非常精彩的,最后作者到底要写的是什么?是其他邪恶势力威胁到大宋朝廷的一个阴谋,还是要写大宋最终破解这个阴谋,使得大宋朝安然向前发展呢?目前我还不清楚。

  如果说这是一个阴谋,在一点点威胁着国家安全,那么能侦破这三个大案的人,应该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可他们在侦破过程中,并没有这样的体现,他们仅仅在为自己、家人的安全着想,并为之努力。这幅图——清明上河图,里面的人物都来到这部作品中,人物活了起来,每一个人的性格的确是鲜明的,人物的身份是别样的,作者张择端很了不起。写这部作品的作者也很了不起,每一个人都经历着让人难忘的经历,这其中的前因后果,纷繁复杂,看的人都很难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作者能理顺这么多人物的事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确很了不起。

  看这书,感觉人死了太容易了,而且即使有人查案,也都不了了之,人如蝼蚁,死了也就死了。命太不值钱了!

  第三部,对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非常敬佩,她们为了找到之间的孩子,全力以赴地投入一切,最终孩子们能回来,真是万幸,感谢作者。

  第三部作品读着很过瘾,对作者的表达方式很喜欢。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八):真性情破解疑案,解奇事水落石出

  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显示出了北宋的繁华,同时也揭露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而本书《清明上河图3》就展示这样一部由商转兵的故事,以一系列怪诞诡谲的超自然事件为引线,引出一个极具野心的惊天阴谋。开篇就是一连串看似不可能的离奇诡异事件:一夜之间,上千口井水全部变黑;几天之内,三百多个孩子相继被“食儿魔”掳走;金明池争标,御驾亲临金明池,池面忽然出现数百个黑色骷髅;双杨粮仓,十万石军粮瞬间不翼而飞。是妖魔作祟,还是另有隐情?随着故事的开展,文中用多线并行的叙述方式,展示了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大大小小的诡计设计,以及自然融合于故事之中的情感发展都十分精彩。

  开篇便是“斗绝”梁兴陷入杀人事件,那是清明节当天虹桥附近,斗绝梁兴为寻找杀害好友的凶手却被迫卷入杀人案。他以为自己真的杀人了准备自首,却很快发现疑点并确认是他杀,再去调查时候发现没有人去举报自己,被害人也神秘消失。梁兴被迫一步一步开始调查,而同时几个案件也出现在读者面前。

  化灰案:军器监火药作作头雷安在喝酒的时候突然全身冒烟,在众目睽睽之下自燃最后化作灰烬。

  空仓案:存放在京郊军用码头中的十万石军粮,在交接的过程中,所有的台架上的盖军粮的油布突然塌下,下面本来的军粮都消失不见;

  食儿案:京城有三百多个孩子被“怪物”掠走,家长们找遍京城每一个角落都毫无线索;

  随着梁兴的调查,各种士兵形象都出现在读者的面前,禁军的威武,厢军的落魄,制度的败坏,都无比生动地勾勒出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世界。梁兴的调查也让以上几个案子的线索逐渐汇集到他手里,故事的最后终在大揭秘中为读者揭开谜团,原来这一系列诡秘事件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在东南生事的方腊及其摩尼教众。梁兴把相关人员聚集到楚家粮仓,开始揭秘真相。化灰案是饭店的人作案,实现准备好人形的烟火,穿戴雷安的衣帽然后点燃。食儿案是摩尼教靠着劫持儿童,让家长们听命于他们,为他们做事;骷髅案,是摩尼教事先把冰块放在湖底,等白天气温上升冰块逐渐浮起来,冰块中有木炭灰做的骷髅,遇到阳光就化了;空仓案,是把粮仓整体转移,原本的粮食就地掩埋;作者构思奇特缜密性超强,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布局,大大小小的案子相互穿插,多线并行,看得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虽线索繁多,却能做到多而不乱,大揭秘环节完成得非常成功,把人物、事件、人性综合起来,对前面设置的大部分谜题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也让斗绝梁兴成功上演了侦探传奇。

  《清明上河图图3》相比与一和二显得书更厚、人物更多、故事更加错综复杂。小说也延续了作者一贯的诡异、细致、周密、严谨的写作风格,可算是悬疑推理小说的佼佼者,期待更新的作品出现。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九):比前两部都好

  如果说之前我还在犹豫的话,那么这次我不再犹豫了——《清明上河图密码》可以加入“我最喜欢的书单”。

  【悬疑?志怪?推理?】

  我一直以为《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是历史悬疑小说,这集却技术性打我脸了——过程写得像志怪小说,结尾写得像推理小说。

  当然,这里的志怪都是假的。那些都是魔术,不是魔法。看起来又是化灰又是见鬼,实质上不过是要挟串供帮凶的老戏码。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依然走的海纳百川的路线。看起来好像多个不相干的人,各走各的路,各倒各的霉。走到最后发现殊途同归,大家原来在搞的是同一件事儿。在末尾召唤所有人,解开所有谜题,怎一个爽字了得!

  【又见紫衣人】

  没错,紫衣人不负众望又出现了。虽然只露个袖子,不过毕竟也是紫衣人。当然,这货依然是遮遮掩掩看不清楚,甚至是不是之前说的紫衣人都不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紫衣人是整个系列的核心。他是一切谜题的题眼。相信在续集里也会出现,但是恐怕只有到最后才会真正揭开谜底。

  【人心之弱,人心之狭,人心之私】

  写群像,写人心。这是《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的一大看点。这集仍然很出彩。雷珠娘挣扎之后的悲观,游大奇惨变后的清醒,蒋冲努力又坎坷之后的超脱,石守威假豪爽真狭隘的生存方式等等,将人心的柔软与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历前两集的磨练,这一集显得更加游刃有余、饱满自然。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情节的把控。看来我对作者笔力的担心是多余的。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十):用女性角色来写宋代兵之弱

  《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一套条理性很强的书,明确告诉你这一部讲什么,下一部讲哪个阶层,从担任主角的“五绝”就可以看出。

  第一部,“讼绝”赵不尤,以替人写讼状为生,代表的是文人集团,而且是意图为官的“士”。

  第二部,“牙绝”冯赛,替人生意买卖牵线搭桥,说白了就是中介,因此陷入了“商”的争斗之中。

  第三部,“斗绝”梁兴,殿前司龙标班教头,就是赛龙舟教练,身手好,又在金明池争标上拔了头筹。他代表的是宋朝的“兵”。

  之前的故事,主要围绕在汴京城,这可以理解。京城朝廷所在,文人自然汇聚;经济中心,商人逐利而来,而第三部的主战场依然是汴京。宣和三年的汴京城可还没被拉入战场,虽内忧外患,但京城还算太平,写“兵”为什么不上战场,不写战役,不进军营?难道写那些“和平时光”的鸡毛蒜皮?

  还真就是鸡毛蒜皮,谁家孩子丢了,水井黑了,粮仓空了之类的事情。所不同的是,丢了三百多个孩子,京城上千口水井变黑,囤积了十万石粮食的军粮仓一夜之间空了……

  一件小事短时间发生一千遍,发生在上百人身上,就不再是小事了。

  作者就是用这些“小事”来写发生在京城的大事。而这些事少不得京城中的“精兵强将”来处理,禁军、厢军、指挥使等等“兵”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作者似乎在开玩笑一般。出场人物多如走马灯一般,那些看似应该是重要人物的“兵”匆匆上场,又忽而下台。留下的却是他们的女儿、妻子、红颜……

  书中的她们,多半是不幸的,有被轻视了一生,只求一份真心的雷珠娘;有满京城寻儿,憔悴恍惚还要强打起精神的丁豆娘;有表面上对什么都挑剔、不满,实则自厌自弃的邓紫玉……

  邓紫玉:一个人的绝望

  “我宁愿被人活着骂,也不要被人死了念。”在梁兴念出一阙悼亡邓紫玉姐姐邓红玉的词后,邓紫玉在心里想道。

  邓紫玉是军营妓馆剑舞坊的头牌,曾经的头牌是她姐姐。什么都是姐姐剩下的,才有她的。她总这么想,甚至都没有她的。邓红玉曾是汴京“念奴十二娇”中的“剑奴”,她死后,这名号旁落他人。那人叫作梁红玉。邓紫玉是怨的,恨的,姐姐走了,那便是我的,既然我拿不到,你也不许得。

  她处处找梁红玉的短,不依不休,直到她看到梁红玉本人,慌了,即便是姐姐也比不上的。她素来毒舌刺人,之后更是出口伤人伤己。当她再次照铜镜的时候,她终于明白,她从来厌弃的都是自己,永远比不上姐姐的自己,总是口是心非嘴毒话恶的自己,从大小姐因为父亲的罪变成营妓的命。

  在没明白之前,邓紫玉爱发狠,对人犀利,对己放纵,明白之后,也不过是忆起孩童时的经历,对着墙上的画蝶扑,终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邓紫玉的父亲曾是骁捷军左厢都指挥使,一个月俸钱有三十贯钱,又善用军中钱粮回易生财,家里生活富足。所谓“回易”,指朝廷默认军中动用余钱经营,补贴军费,然而监督不严,军中将校纷纷挪用军费,甚至克扣军饷来做生意、放债等,而利息多半是落进自己口袋。邓紫玉的父亲就是如此。待邓紫玉八岁时,父亲贪渎钱粮的事情败露,被处斩,两姐妹不幸被配为营妓。

  犀利毒舌的邓紫玉所代表的是宋朝上层军士家属,从高到低的一个转变。性格的尖锐,更多的是生活所迫,她既然不愿意示弱讨好,就牙尖嘴利换个厉害的名声。

  雷珠娘:一个家的灭亡

  雷珠娘,这个角色周围汇聚了多个不同的“兵”。哥哥雷炮是厢军,厢军不是正规军,相当军中苦役;丈夫曹厨子原本是个火头军,因为上司“回易”,把他租了出去;青梅竹马王哈儿也是厢军,作了个井作的小头头,负责四处挖井。这几个人在雷珠娘的父亲雷安失踪后,全都惦记着雷安不知放在哪里的钱契,聚集在雷珠娘身边,各怀鬼胎。

  曹厨子想着离了婚,让雷珠娘继承了部分财产再复婚;哥哥怕妹妹分家产,死活不让她住回老屋;王哈儿当初把珠娘肚子搞大,寻思着雷家应该求着把女儿嫁给他,结果雷家直接把珠娘送去了曹家。雷安一死,王哈儿想能不能通过珠娘拿到钱契。

  雷珠娘周围的人,没一个是真心惦记着她,也没有一个是愿意真心对她。书里说她“原本生得微胖,浅黄灯晕中,丰腴端静,竟有些似佛寺壁画上的女菩萨。”当这个“女菩萨”寒了心,绝了情,就化身为“女阎罗”,毁掉了所有人。

  她没有杀任何人,只多说了一句话,只多做了一件事,就让几个人自相残杀。在她心里,这场局更像一个测试,只要他们把她放在前头,而不是钱,他们都不会死。

  雷炮、曹厨子、王哈儿都是最底层的士卒。他们每天想的就是能不能少做点苦差事,什么时候能往上爬,从哪里能多捞到一点钱。比起关心身边人,他们更想知道能不能利用对方获利。

  雷珠娘正是充分利用这一点,当他们发现对方变成自己发财上的绊脚石时,会毫不犹豫地除掉对方。

  丁豆娘:半座城的沉默

  因为常年在虹桥旁卖豆包,丁氏被称为“豆娘”。儿子失踪之后,她许久没有振作起来,原本是步军军头的丈夫也变成了个只会酗酒的酒鬼,整天烂醉地躲在去世父母的遗物箱里。

  忽然有一天,一个自称庄夫人的人带她去了云夫人家,那是聚集了整个汴京城丢失孩子的娘亲。三百多人,分组去寻孩子,有钱人家去求神拜佛,寻道士找法师,没钱的如丁豆娘满京城找线索。

  连着几个月毫无线索,众人陆陆续续散了。只有她继续耐着性子找,哪儿有线索就往哪儿奔,吃不下,硬塞到吐也得吃;没钱用,半天做生意,半天找孩子;丈夫不支持,瞒着也去了……

  丁豆娘是一个缩影,是汴京城最平凡普通妇女的缩影。已经成婚,家庭安稳,有个孩子,丈夫收入不算很多就够用,自己在外面做些活补贴家用。本以为能这样一生一世,却不想遭遇飞来横祸。

  丁豆娘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军士,有禁军指挥使,金明池船监,守军营的老兵……如果说雷珠娘和邓紫玉是固守在自己的圈子里不甘心地活,丁豆娘就是为了寻找线索主动接触这个她甚至有些陌生的环境。

  她去军营找人,门口守门的老兵拦着她,丁豆娘说明缘由。老兵指着骂:“这么大一桩命案,你当是择菜捉青虫、拣米蒸白饭?开封府都查不明,你一个妇道人家能破得了?我劝你还是好生回家,把家里清扫干净,给丈夫孩儿煮好饭,这才是你妇人家的本等大事。”

  那一刻,她再也受不得了,尖叫道:“我就是为了我孩儿!”

  她的世界太小,小到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被人骂着赶回原来的小圈子里。

  最后真相揭开,原来是摩尼教绑架了孩子,威胁孩子的父亲们替他们做事。摩尼教专挑禁军家的孩子,一来扰乱正在前线平定方腊的战士军心,二来禁军身手好方便行事。

  三百多个父亲,就这样沉默了几个月,为虎作伥了几个月,让自家的妻子一无所知地伤心痛苦了几个月,而真正帮助这个案子有所进展的却是他们看不起,瞧不上的妇人家。

  为什么三百多个丈夫都不愿告诉他们的妻子真相,害怕泄露,担心孩子,还是根本就不信任?丁豆娘不知道她不依不休的寻找和努力,其实根本不必要,是半座城的沉默让她那样辛苦。

  书中的男子多成了陪衬,即便是主角梁兴,也远不如几位女子有风采,她们的苦与悲,挣扎与决断,远远强于书中的那些为兵卒士官的男子。

  前两部中,并未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反到了“兵”篇,作者将笔墨几乎全部倾注于那些女子。在古代,战争过后,一城之中往往只剩老弱妇孺。而在书中,还没有经历战争的汴京城中,一个个女子不是已经放弃男性的帮助,就是得不到,因此即使在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时,她们会变得异常坚强,甚至是强硬,而后去承受一些本不应她们去承受的东西,去做一些本不需要做的事。

  宋朝的兵弱总是遭人诟病,作者选择不写战场,不写战事,全将目光集中在了各色士兵的身边,他们的妻子、女儿、恋人更真实展现了他们的状态,也更彻底地暴露出了北宋军事之疲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