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10篇

2018-06-07 21: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10篇

  《爱人情人和怪人》是一本由吴宝沛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一):【雨枫试读】最好的进化心理学入门读物——评《爱人、情人和怪人》

  【雨枫试读】

  我是五天以前拿到书的,硬皮包装,大概有一个指节厚吧,字还是有点多哦。整本书一共分九个章节,分别讲了九个不同主题,但衔接得非常好,一口气就看下来了。

  心理学本来就是非有趣的一个学科,有特别多的丰富有趣的案例老实说,我读的理科大学学的也是理学专业,对心理学可以说是完全了解,在看《爱人、情人和怪人》这本书以前我甚至从来没听说过进化心理学这个名词,更别提了不了解它是干嘛的了。但是作者描写非常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我忍不住就一口气把整本书都读完了。

  从一个门外汉角度来说,《爱人、情人和怪人》是最好的进化心理学入门读物,这本书不但很有趣,而且真的能让你学到很多东西。其实刚一开始读的时候,我有点接受不了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他认为男人女人小孩是为了传递自己基因,男人追求女人是因为在婚姻中女人的投资要多,因此风险要高……巴拉巴拉的。这种态度让我感觉人类就是一群野兽,完全在遵循本能生活,虽然可能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是这样看待人类的,但是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要是人是被本能支配的,那现代文明还有啥意义!不过等我把整本书都读完以后就被作者成功洗脑了,我现在也完全相信人和其他动物没啥不同,也是被本能支配。不得不说作者的洗脑功力一流。

  现在的女孩子们都爱看星座书,做心理测试和星座测试啥啥的,我一直都觉得那些都是骗人的,《爱人、情人和怪人》这本书写的就要靠谱多啦。书里边关于乱伦的探讨很有意思,我一边读一边想起我高中时的一件旧事,那个时候我姐(亲生姐姐,大我三岁)特别爱看韩国的综艺节目,有一个节目里让艺人们分成两组,一组人待在游泳池的水下,另一组人游上游下地渡气给他,有点类似人工呼吸意思,完了比哪队坚持时间长。我姐和我去游泳的时候提议说要不我俩也玩一下,我当时真的是恶心到了,只要一想要和我姐接吻,我就下意识的恶心,于是我就很坚定拒绝了她。

  这件事让我特别特别特别愧疚,因为我和我姐特别亲,所以我特别不想让她失望,这件事让我感觉自己很差劲,这么一个小要求满足不了我姐,我就特别愧疚。过了这么多年我都记得这件事。直到读了《爱人、情人和怪人》这本书,我才明白我的反应非常正常,这件事根本不怪我呀。至于到底为啥不怪我,嘿嘿,你们就自己在书里找答案吧。

  总之这是一本轻松有趣,又不失深度的书,如果你想在休闲时间里了解一下心理学,那这本书是上上之选,如果你指望这是一本冗长沉重晦涩艰深的专业书籍,那就要让你失望啦。但总的来说,我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太有趣啦!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二):优质广义科普书

  排版不错,没有用老套的段首首行缩进,而用了加大段间距的方式,符合现在的阅读习惯字体清秀端正,适合随笔类较轻松的文章;字号刚刚好,由于这种字体笔划细,如果字号再小可能就看不清楚了,如果字号再大的话,书会更厚,捧读起来会感觉太重。

  没有打断读者思路的刻意“强调”某些内容,只让文字流淌,跟着作者思路前行就好。

  我不懂进化心理学,读着读着有些迷茫:难道进化心理学只关注生存和繁衍,不关心人类其他更高级的心理?一直看到后记才知道,作者选择择偶主题的原因,也才知道书的结构来历,明白为啥叫“爱人、情人和怪人”。

  我喜欢先了解一本书的框架,再读书时就像是脑子里有地图,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里。而这本书只看前言目录还是没有清晰的地图,推荐看正文前也看看后记。

  轻松悦读,能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人类,为什么不读呢?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三):(通俗读物)了解自己的选择、别人的选择

  这是一本基于进化心理学,用短篇随笔的形式比较集中谈论择偶问题的文集。有一些是以前公开发表过的,我在吴老师博客中有阅读过。

  我主要从书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做了一些记录

  从结构看,结构是经过设计的,在细节方面做得比较粗糙

  书名和每一章的题目都比较抽象,这一点和吴老师翻译的《猿猴的把戏》类似,名字吸引人而内容较为松散。书的目录做的很简陋,只有每一章的章节名,看起来都是很吸引人文艺气息的名字,但无法直观把握全书的内容结构。

  我拿到书看了前两章之后,又看了两遍后记,从后记中看到吴老师的解释

  本书包含三个主干内容:

  -男女基于长期择偶的情感偏好;(CH1-3)

  -各种你看起来不太容易明白的“短择”现象;(CH4-6)

  -不伦恋、同性恋等;(CH7-9)

  从这三方面来看,可以做至少两个改进:

  1. 在目录里将三部分内容做出分类;并添加每部分包含的具体文章名,因为这是一个短篇文集,每一篇的详细目录对于读者来说的必要性还是比较强的;

  2. 将这部分说明内容添加到前言;很可惜前言基本都是抒情的表白

  第二,说说内容。本书是短篇集。

  吴老师的作品亮点在于:内容广泛而有趣,语言柔和优美

  内容包含广泛,每一篇的点还是很有趣的。尤其是第二部分,对于一些你可能感到困惑的诸多短择现象(许多关于陈冠希的分析风流女人可能是什么样的表现……),都有提到。由于是短篇,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单独阅读,内容上比较集中讨论择偶选择、童年影响、恋父/恋母情结、同性恋的原因。这些描述都比较详细,看起来轻松愉快姿势

  对我个人而言,CH6童年的预言父母后代的影响、快车道/慢车道选择等是比较吸引人的内容。

  如果要相对系统的了解进化心理学,还是需要从David Buss的经典作品入手。

  从内容来看,每一篇的行文也是比较松散的,大多是事实的描述,对于原因的解释采用的是已有观点的罗列。作者没有太多表现自己所采纳或倾向的观点。比如对于同性恋的原因探索中,就分别讲了好几种。

  因为是事实描述,且文笔多为散文形式,结构不太紧凑冲击感略弱。

  第三,说说语言。

  书制作得很精美,好读;吴老师的语言十分流畅、优美,可见写作功底很好。语言风格和之前的翻译作品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有感觉,虽然这是一本作者原著,最初读起来从语言感觉上仍然像一本翻译作品。

  优美的文笔带着随性姿态,阅读时的另一个感受就是文章重点相对不太突出,前面已经提过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吴老师的这本书行文流畅而温柔,是一本内容、写作都不错的通识读本。

  读这本书也有一个自我反思过程。进化中充满了冲动欲望、博弈。

  为什么要了解进化心理学?合作资源交换

  在爱情的进化中,婚姻是男女共同抚育后代的协议。而什么是爱情呢?我理解为,你们真诚地自愿在一起达成这个协议,并为保护这个协议而努力

  -尊重进化的选择,放低ego,成为更好的自己。在你觉得郁闷、有所求的时候,也问问自己,何德何能得到你的所求。也如以前看到过的一段话:“任何一个人离开你,都并非突然作的决定人心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而爱,是因为失望太多,才变成不爱。”

  -进化论的核心微小优势的连续积累,连续在于,即使你了解了这些进化原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还需要不断精进,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我们都是在学习坦然承担痛苦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了一个自爱独立学会表达、传达爱的人。

  吴老师说,这本书就像自己的孩子。书看到最后,你真的能体会到他写作本书的用心和对于写作的热爱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四):【雨枫试读】寻爱

  寻爱

  ——评《爱人、情人和怪人》/By Rene-summer

  豆瓣上须叔推荐去参加爱人、情人和怪人-人类情爱圆桌会,正好时间合适话题也感兴趣,于是第一次参加了《爱人、情人和怪人》的新书分享会。

  分享会上作者吴宝沛老师谈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问题,比如真爱存不存在? 为何很多人只敢暧昧不敢说爱? 长得漂亮能力不错性格也很好的女孩子却没人追是神马情况? 这些问题很是接地气粉丝互动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姑娘说她今年32岁了,她觉得自己一个人挺好,可以跳舞,可以养活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干嘛要相亲?

  干嘛要相亲呢?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忙碌的只有两点一线,奔走在公司住处的路上。交往面有局限性,圈内人太熟,所以只能来通过相亲来找到配偶。我身边的单身姑娘们,大多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往相亲的路上,只为寻找另一半。

  《爱人、情人和怪人》这本就是吴老师在进化心理学的基础上,用各种短篇给我们描绘了人类情欲的心理画像。如同题目描述的那样,整本书也大体分为三段,分别描绘了爱人、情人和怪人。书中大量引用了历史典故,影视情节古今中外文学还有权威调查结果,来丰富内容,只是自己读书少,有些引用的还是不大理解,还需要深入去了解。

  寻找爱人的路途,有的很短暂一见倾心,就私定终生。而有的却是很漫长,自己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怪不得有人感叹,真羡慕以前那些刚生下来就定了娃娃亲的!或许是因为作者是男性,他从男性的角度考虑的颇多。也或许是自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说法,我所见到的大多是男追女,以及女人等待男人去追求。其实,我个人认为,为了爱情,年轻的时候,女人还是可以去追求男人的。俗话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自尊脸面问题在爱情面前都可以低头,因为机会不是经常给你的,错过了就错过一生

  对于情人,吴老师给予的标签就是短期择偶。吴老师提到了戴维•巴斯,说到了他的十多本书都离不开男人和女人,他对男人和女人的看法很有市场。更是说到了性策略理论,这是巴斯和他徒弟施密特的一个杰作,从性别上分别讲了坏男人和坏女人。但无论是坏男人还是坏女人,都是短期的行为,如果真的要长相厮守,只有改掉之前的恶习,否则,我相信谁的道德观都没有办法接受。

  还有一群人就是怪人,包含了不伦恋,还有同性恋。前者是受道德约束法律不允许的,而后者,虽然现在也是不允许,但不久的将来,或许是一种常态

  无论是爱人、情人还是怪人,都是后天环境影响的因素颇多。读过这本书,能够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正确选择,不断的自我反省认知自己,认知别人。希望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能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里,以积极的心态,去热爱生活,找到自己的爱人。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五):当情欲遇上进化论

  #当情欲遇上进化论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星辰起落,日月轮回,爱情一直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人们主要以文学,艺术来解读爱情,解码情欲。如果我们戴上进化的眼镜来人类的情欲,呈现出来的将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吴宝沛老师站以进化的视角结合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用细腻生动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别具一格的人类情欲画像。

  纵览全书,不难看出宝沛老师阅读量非常之大,涉猎面也非常广阔。在讲述学术理论和概念时,经常穿插有历史故事,影视情节,古代诗词中外各国文学等内容,读来既有深度又不乏趣味,可读性非常强。我的这篇书评更像是读书笔记,记录的只是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其中内容只涉及了书中一少部分内容,权当抛砖引玉之用,强烈建议感兴趣的朋友买原书来读。

  ###第一章

  在生活中,想必大家都有注意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寻找恋人的途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男性追求女性,而不是女性追求男性。无独有偶,在动物界也是如此——往往也是雄性追求雌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男性是主动追求的一方,而不是女性呢?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进化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提出了**亲代投资理论**(parental investment theory)。

  这项理论认为,在两性的繁殖和照料后代方面,谁投资多,谁就挑剔。投资少的一方——即男性,成了热情洋溢追逐者,投资多的——即女性,成了守株待兔的被追求者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女性是怎么判断对让是自己的“the one”呢?

  研究者发现,无论是微混情侣还是新婚夫妇,彼此相似的人更可能在一起。并且,越是相似,伴侣对自己的婚姻就越满意。

  按照相似程度来说,伴侣之间在价值观和才智方面最相似,性格方面相似度稍低,但依然是相似的。

  这说明,在寻找爱人的路途上,我们都在找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难怪口语中人们常说,在寻找另一半了。(准确地说,我们在寻找与自己相似的另一半。)

  除了寻求相似,人类还有别的择偶偏好。比如,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对方的相貌,女性比男性看更重对方的地位和资源等。

  当然了,人类的择偶机制是非常复杂的。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几项,作者在书的后面章节会陆陆续续提到。

  ###第二章:爱情价更高

  在人类的慢慢进化史中,为什么会进化出**爱情**这种特殊产物呢?或者,爱情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进化优势呢?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照料后代, “进化之手“通过爱情这根红绳将男女配对并绑定。证据之一就是,做了父亲的男人,他体内的睾丸酮水平会下降。这种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入一个秀色可餐的靓女放到他面前,可也没有多少胃口。

  可问题是,这种绑定随时面临着背叛的风险,比如说其中一方出轨了。任何一方的背叛都将不利于后代的照料。这该怎么办呢?进化得来的爱情是不是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恋爱双方之所以背叛其中一方,原因是恋人之间彼此缺乏承诺。研究者认为,爱情总是和承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承诺是爱情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有人发现,承诺有利于两人亲密关系的发展。当一方的承诺并遵守的时候,会获得对方更大的信任,这种信任又会带来更多的承诺。如此形成了一个亲密关系的美好循环。

  ###第三章:权衡的智慧

  在人类的择偶行为中,男女双方是如何选择的?换句话说,男女之间的择偶偏好是什么呢?

  研究者把人类的择偶偏好归为三类:

  - 长相(包括身材,面容,打扮等);

  - 性格(包括随和,成熟,温柔等);

  - 资源(社会地位,财富,赚钱能力)。

  研究者把其中一个因素固定,让被试者在剩下的两个因素中抉择。结果发现,男性女性找对象时都最看重性格。不同的是,在长相和资源的博弈中,男性更看重长相,女性更看重资源。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发现在两性关系中也存在着“抄袭”和“模仿”。即有男性身边有异性时,他对其他女性的吸引力会增加。也就是说,女人对男人的好感,受其他女人的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者认为,这跟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采取的策略有关。通常情况下,有机体会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 一种是自我探索。即遇到问题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这种策略会面临失败的风险。

  - 一种是社会学习。即借助外在,参考别人的方案,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相对保守,也更安全的做法。

  鉴于找对象是人生大事,一旦失败,代价非常大,尤其对女性而言更是如此。这个时候,copy他人的选择就成了一种稳妥安全的选择。

  ###第四章:男人都是坏东西

  为什么在一般人眼中,男人与“放荡”、“风流”、“花心”一类的标签联系更紧密呢?

  在进化心理学家看来,这主要是因为男女选择的性策略不同。男人比女人更喜欢短线投资,女人比男人更热衷长线投资。因为男人的性伴侣越多,他就越有可能更多地传递自己的基因。

  值得说明的是,现实中,受困于自身所处的环境,男人也会进行长期投资。简单地说,不是所有男人都有资格有能力花心。有钱有势的男人更有可能是红尘世界里的playboy。

  ###第五章:情迷好基因

  进化学家斯蒂芬和·冈井斯塔德和杰弗里·辛普森根据雌性的择偶偏好提出了**策略多元理论**,即他们认为雌性在择偶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好伴侣和好基因。具体的选择跟她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当她们觉得资源重要时,会更看中好伴侣;但他们想到传染病时,会更看重好基因,因为好基因的后代免疫系统更棒,更健康。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好基因的候选人呢?

  研究者发现,拥有阳刚和对称身材的雄性更可能拥有好基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越是阳刚雄性,免疫力越强,更少生病。如此说来,“看脸”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特征,而是人类进化的本能呐。

  女人在择偶方面使用浑身解数,借助进化之手更是强大了自己的择偶本能。然而,男人也不少是省油的灯。

  他们也有自己的猎艳装备。是什么呢?是性格,前面也提到过,性格是影响两性择偶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发现,尤其是暗黑性格(the dark triad)的男人——即性格中包含有自恋,心理病态,和狡猾计算的人,对女性而言更有魅力,他们的“风流指数”也更高。

  ###第六章:童年的预言

  在生命史理论看来,人类和动物一样,会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来解决适应难题,这些难题可大致归为三类:生存,繁殖,发展。

  研究者发现,一个成年人会采取什么样的生命史策略,跟TA童年的遭遇息息相关。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会造就个体不同的生命史策略。大致说来,个人在权衡这些因素时往往会采取两种模式:

  - 快车道模式——早生多生,以量取胜,父母对后代的照顾不多;

  - 蛮车道模式——晚生少生,以质取胜,父母对孩子信心照料,无微不至。

  对个体而言,TA会采取什么策略,主要跟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在旧社会,很多贫困人家会生一堆孩子。据我的观察,事实也是如此。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周围的家庭大都拥有不止一个孩子——即使在国家执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此外,[依恋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1986541.htm)认为依恋风格不同的人在成人亲密关系中表现也不同:

  - 安全性依恋的人:更倾向于长线投资,追求自由与亲密的平衡。

  - 不安全依恋的人:倾向于短线投资,更风流,不求亲密,但求“自由”。

  除了家庭环境,依恋模式会影响个人的繁殖策略。遗传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研究者发现,在风流指数高的人中,有一半的人都跟遗传有关。

  ###第七章

  谈到不伦之恋,第一个出现在大家脑海里的例子恐怕要数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了。除此之外,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情节。

  问题是,不论之恋真的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吗?会不会只是人类的幻觉呢?

  针对这个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完全不同,背道而驰。

  第一个解释流传得最广的(也有可能是最不科学的),相比很多人也都知道。即弗洛伊德提出的情结。他认为人有恋父,恋母的天性。

  然而,研究者通过对动物(包括人类的近亲——灵长类)的调查发现,动物们也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避免近亲交配。

  这跟弗洛伊德的解释完全是背道而驰的。那么,肯定是有别的原因导致了不伦恋这种现象。是什么呢?

  #第八章:回到韦斯特马克

  芬兰人类学家韦斯特马克提出了完全与弗洛伊德完全相反的主张。他在《人类婚姻史》一书中提出,乱伦回避才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当然,这种天性不是遗传而来的,是跟人类幼年的亲密生活有关。他认为,共同长大的经历会让男女彼此之间产生性厌恶、性冷淡。

  那么,韦斯特马克的主张可信度有多大呢?后世的学者给出了证据:

  196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阿瑟五尔夫通过调查台湾当地的童养媳的婚恋模式,童养媳夫妻比普通夫妻更易离婚,更易出轨,怀孕率较低。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韦斯特马克已经说过了,童养媳与其丈夫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下意识地把彼此当成了亲兄妹,他们之间有强烈的性冷淡和性厌恶。

  进化心理学者丽波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一步发现,早年生活经历会帮助人们进行亲属识别:那些朝夕相处的人被当做亲人,越是跟自己亲密接触,亲缘关系越近。丽波曼认为,亲属识别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在亲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对他们伸出援助之。一种是在择偶,选择性伴侣的时候避开自己的亲人。

  事实上,不仅仅人类,动物也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避免近亲交配。

  综上来看,一般人所羡慕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得恋人很可能只是人们的一种幻想罢了。因为现实中这种恋爱模式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后世的研究者在前人都基础上发现了另外的乱伦模式。这种乱伦模式更有可能发生在破裂家庭。

  读到这里不由得让人心生感叹,本年生活在破裂的家庭已经很不幸了,却有可能遭受更大的不幸。

  #第九章:谜一样的同性恋

  本章探讨的话题是关于同性恋的。为什么会有同性恋的存在呢?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同性恋的存在看起来好像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放佛拜脱了一般人背负的进化使命——传递自己的基因。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都把同性恋当做一种病来来看呆,认为这是一种疾病。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研究者发现,同性恋与遗传有关。

  英国的生物进化学家汉米尔顿提出的亲缘理论认为,同性恋者不通过直接的方式——繁殖来传递自己的基因不代表他们不想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他们采取的是一种间接的方法——帮助亲人传递基因。原因很简单亲人的后代也携带有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基因嘛。事实是不是这样子呢?

  研究者通过在太平洋的岛上的萨摩亚人发现,同性恋的确比异性恋更健康,更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帮助照顾自己姐妹的孩子。

  也有学者认为,同性恋者是一种生存策略。即他们有意把自己掰弯(或者掰直?)

  因为一些学者发现,同性恋中有不少是双性恋。他们为了获取资源,把自己伪装成了同性恋。

  第三种观点是从基因的多效性出发的。正如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上帝为你关上了一闪窗户的同事,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户。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同性恋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具有优势,这种优势很可能转化为择偶优势和竞争优势。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动物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比如,两次雌猴,为了防止冲突,他们会通过做爱来使对方心情大好;或者两人,哦不两猴之间闹了矛盾,她们会彼此嘿咻一番,从而达到握手言和的目的。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脑洞打开: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人类身上会怎样?呃,只能说那画面太美,我不敢想象.......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六):【雨枫试读】人类情欲开智宝书

  人类情欲开智宝书

  有句话叫人至贱则无敌,在情欲方面犹甚,纸短情长和纸短吊长完全无法匹拟,就算读了圣人书,在情感上始终还是要走心的,所以多了解一些事实真相,估计也不会变得理智多少,但至少会死得明白.这也许就是我要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吧,他解释了很多现象,这些现象和事例以及数据,让我们更接近人类的真相.知道真相并不一定会践行真相,但是于知识而言,知道永远会比不知道强很多.

  《爱人、情人和怪人》这本书装桢很好,硬皮封,很厚,属于开智文库,知识型书籍。作者是大学教授吴宝沛,属于杂文短篇,也有散文意识,作者的文字比较流畅缜密,而且有些偏学术,毕竟是大学教授的手笔了,引用了很多数据,估计翻阅了很多图书馆藏,作者是做了充分的积累来完成这本书的,很值得一读。

  我发现好多作家都是大学老师。学术超男易中天,论语国学超女于丹……本书的作者吴宝沞。大学老师的空余时间比较多,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少,并且有图书馆和各种杂志,接触的人也非常多,学术氛围浓厚,所以呢,他们的作品往往都很棒,很有价值,因为书中有实料,作者有功夫,读者才追捧。

  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人类的心理很复杂,人类的情感同样复杂,如此复杂的问题,被作者吴宝沛学术对待,列举实例,一一揭开真相,挺难得哦,他把如此复杂的东西,化繁为简,抓住要点,解读了谜团。

  健康的女人是我们寻找另一半时的法宝。但通常人们并不这样说,我们都是要找长得好看的。其实都一样了,长得好看的人才更健康,细腰肥臀的人才更容易生孩子,同样, 这样的女人才更健康。这是自然密码。我们仍然在规则之中寻找着另一半。完全不冲突的。

  爱情的进化靠孩子哦,孩子是绑定一对恋人的有效元素,因为他们要一起养孩子,一个人养孩子比较困难。这真是很普遍的好事儿,犹其在中国。男人和女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也都有自己的小麻烦,权衡取舍,都是规则哦。

  还是觉得作者偏保守了些。老师嘛,为人师表,不能丝毫有不着调的迹象。书名《爱人、情人和怪人》,估计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不会知道“怪人”是什么哦,作者把同性恋看作怪人,并对这个问题作了学术分析。哈哈,视同性恋者为怪人,而不敢大大方方的放在书名上,如果书名是《爱人、情人和同志》,哇哇,酷毕了。

  但是耍酷不能当饭吃,如果书名真如此,我可能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捧读它了。所以,《爱人、情人和怪人》也是极好的。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七):【雨枫试读】欲望无罪论

  我都无法描述在大二一个炎热夏天读到巴斯教授的《进化心理学》的感觉,那感觉简直就是“惊为天人”!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科学是多么的诱人,却用这样一本正经的教科书方式论述是多么浪费,简直不配进化心理学它本来那原始直接的性格,如果有人写一本生动的进化心理学科学普及书籍造福于大众是多么的好。四年之后,即便是我还没有翻看一页,我拿到这本《爱人、情人和怪人》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相当激动的,特别是这样一本通俗的进化心理学书还是出自于一个中国本土心理学者之手。

  我能想象一个之前没有涉猎过进化心理学的人在看这样一本寓教于乐、旁征博引,且把本身就够有趣的进化心理学用生动平和的方式叙述的书的时候,大概跟我当年刚看进化心理学书时一样也是满脑掉都是“omg,cool毙了”。看书的时候总会觉得,很多我们人类发展了几千年的文化来抗争我们几万年进化来的天性和欲望,现在看来有些真是可笑和无力。就像即便被三姑六婆教育再多次“在挑选对象的时候不太太任性,不要总想去找个有感觉的”,大多数的我们还是受不了跟一个即便是各方面条件不错但真的没有感觉的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因为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欲望早已经做好了帮我们选择和排除的工作,一个“有感觉”的人可能更是那个基因上跟你相差较远而你们生下来的孩子更健康的那个“真命天子”。

  其实看这本书的时候惊喜不多。当然,不得不承认,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我已经涉猎过一些进化心理学书籍,而这本书的定位是心理学科普书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最新进展汇报书,所以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更多我所需要的新鲜的进化心理学知识。此外,说惊喜不多的原因是,一是作者给我的感觉像个没什么幽默感的人硬要装幽默,有些段子赘述太多,感觉不自然;二是作为一个科研派进化心理学者,去讨论可能不是他的领域: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几页大段描述过后告诉读者,进化心理学没有证明俄狄浦斯的科学存在性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弑父恋母的默认设置”。看到这里我只能呵呵了,首先,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不能这样浅薄的理解,此外,如果所有没有办法被现世科学证明的都是不存在的,那恐怕要推倒的是大半个世界了。

  当然还是推荐那些对进化心理学感兴趣,但看不进枯燥教科书的人买来这本书看看,那趣味横生的科学实在让人爱不释手。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八):个人笔记

  基因多样化:生态位理论(搞内);寄生虫论(搞外)

  多数哺乳动物中,雌性挑剔,雄性竞争(江湖规矩)

  男追女 亲代投资论

  达尔文性选择:

  + 异性选择:说好化

  + 同性选择:拳头

  夫妻相根源:我们都在找个像自己的陌生人

  择偶的相似论,还种是互补论

  资源 生育力 年 从而表现形式:小脚

  嫉妒心理,比理性来得快

  心甘情愿的自我牺牲,否则是个人投资的收回

  三元论:亲密,承诺,激情

  gt; 相对应的是:多巴胺,血清素;催乳素;荷尔蒙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现实存在约束)。权衡,取舍,性格,资源,长相

  抄袭式择偶:多数人,佼佼者 独自探索型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九):【雨枫试读】“我们不是妖怪”

  日前,在录制节目时,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出柜14年后首次开口谈出柜问题,说到动情之处潸然泪下,蔡康永称,自己在圈内被称作“出柜导师”,每一个想出柜的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蔡康永问他的意见。对于这样的现状,蔡康永很无奈也很无措,他说,“我们不是妖怪,我唯一能够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妈妈证明我们不是妖怪,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蔡康永不是第一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名人,除他之外还有张国荣、林夕、黄耀明、苹果CEO库克等等。正如蔡康永在节目中所述,从他自身的角度出发,他很希望那些想要出柜的人大大方方站出来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这样大家就会知道,其实同性恋者众多,他们不在少数不是异类。但从同性恋者的角度出发,蔡康永认为在出柜前他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来自家人、朋友、同事的看法及公众、社会的压力。同性恋情在社会中受到的争议较大,随便出柜有可能会对同性恋者的工作及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公开成为了更多的选择。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至今为止,同性恋者依然是生物界中的无法逾越的难题,他们的存在是个迷。何为“进化心理学”?它是一种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进化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原则和进化生物学的结合,它试图用进化的观点对人的心理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爱人、情人和怪人》一书中,吴宝沛老师用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的“情”与“欲”。情欲犹如一个多面体,每一面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也有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假如看清了每一面的内容,了解每一面的秘密,我们就能对人性多一份自信,对感情多一份现实的期许,对幸福多一份深刻的理解。”本书的最后一章就谜一般的同性恋进行了阐述。

  1864年左右,德国人卡尔•乌尔利克斯提出了最早的同性恋理论,以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的名义。他认为作为自然之谜的同性恋不是病,而是一种身心搭配的倒错:造物在女人的身体里封装了男人的灵魂、在男人的身体里封装了女人的灵魂,,于是女同志和男同志就被制造出来了。但之后很多精神分析的追随者更愿意把同性恋当成需要治疗的对象:同性恋被认为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一个强势的母亲和一个弱势的父亲,他们是这种独特经历的牺牲品。1974年以前,美国精神病协会依然把同性恋当成是一种心理疾病。无论是从哲学、生物学、社会学还是从心理学、病理学、遗传学研究,到目前为止,都无法解释同性恋者之所以是同性恋的原因,更没有可能将同性恋“治愈”。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证明:同性恋既不是随心所欲的个人选择,也不仅仅存在于人类中,同性恋是命不是病。

  2013年7月份同婚法案通过了议会表决,英国女王宣布同性恋婚姻合法。201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同性婚姻在美国50个州全境合法,成为全球第22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据此,北大西洋两岸诸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冰岛、格陵兰、英国、爱尔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比利时、荷兰、丹麦、斯堪迪亚维纳三国全部承认了同婚合法。

  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说,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是无限的。把这句话用在人类对同性恋的了解上,恐怕再合适不过了。无论他们是来自火星的女人还是来自金星的男人,他们自己无从选择,公众更无权歧视。他们不是妖怪,只有了解了才会更宽容。

  《爱人、情人和怪人》读后感(十):【雨枫试读】借花献佛评阿瞒

  拿到书惯例便是看前言。通读下来,拍案称奇,这吴宝沛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太会勾人了。前言中先是抛出一连串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情、合情合理不合法、合理合法不合情的问题,待到读者勾起兴趣却又心怀狐疑产生旁观者看热闹的心态时,话题一转,唱起情歌来,又以聊家常的口吻去推心置腹,读者马上便有了,“啊,这些问题原来我也可能(曾经)遇到了”的共鸣,最后一段,顺势树立起自己专业性的形象,让读者又有兴趣又有期待,恨不得马上读完这本书。

  书中的例子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些人,三姑家高冷却独身的女精英,或是六婆家宅男儿子为啥给介绍个对象就吹,以及隔壁老王为何其貌不扬却能在外面彩旗飘飘,崇左的阿瞒挺好的孩子怎么就走上小Gay这条断子绝孙的路……等等等等

  作者以专业的角度去解剖一个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揭露出其背后潜藏的成因,引经据典的同时还能保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实在可贵,于是整部书很好读,就像某个下午闲着没事,找个地方坐下来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家长里短。

  那么就这本书的内容而言,愚以为在爱人部分可以归为“鸡汤类”,这部分除了揭单身狗的伤疤再撒盐之外,适时得又做了病因分析和解决办法——然而,哪那么好解决!最终无非是,看开点,习惯了就好了。毕竟结症已经是人类的通病,甚至兼有普适论特点。既然屌丝都多多少少会遇到这种类似的问题,那你还担心个屁!一边看书一边点头称是心里默默流血就好了,一切早有定论。

  至于情人部分,自然就是“工具类”了,除去描述先天成因等让人丧气以及重新审视自己的章节,这部分归纳起来无非一句话——“醒醒吧,早已经输在受精卵了”之外,倒是有些很生理的“窍门”去敲开女性的“蓬门”,这部分简直绅士得令人发指,很多典故会心一笑,这吴宝沛搞女人是有一套的,通过专业的角度再去分析异性(此处特指女人),很多不确定性也变得有规律可循。这部分单身狗可以重点反复研读,相信对追女神这事儿肯定大有裨益。当然,我不是教你诈啊,一切要打着爱情的旗号去实施推进,虽然这爱情已经在书的第一部分剖析的血淋淋了。

  至于怪人部分,阿瞒肯定不高兴了。之前看的书讲同性恋和自闭症一样,都是天生的。这种被写在基因里的东西,谁也说不好,好多情绪脆弱的人亦是如此,这种人可怜却让人无法亲近,我们只能通过书中的理论去了解他(她)们,理解他(她)们。此前和一个朋友聊阿瞒——一个既需要关心又需要鞭子的畸恋者,最后也是不可理喻的收场,猫靴还是肤浅,交不来这种朋友,只是觉得,不能接受却也不该漠视和排斥。

  毕竟,像阿瞒这样的孩子,除了有病,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