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018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2018读后感10篇

2018-06-19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018读后感10篇

  《2018》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2018》读后感(一):从这一本开始写超过140字的评论

  10年偶然得知《三体》,初读惊为天人

  大刘为我开启了有关宇宙、科幻的全新认知

  我就趴在被窝里,用当时仍康健的p4看完了整个系列,以及之后找来的更多作品

  虽然,其中情节都记不得了(这几年看书真的是看完就忘,连反刍都没得机会),但当时所产生强烈震撼记忆犹新

  人呐,活着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一次的《2018》,多是之前有看过的短篇,并未有惊喜之感。

  印象相对较深的是《赡养人类》中二十亿个穷人和一个富人故事深深的无力感。倒是陈先生说了句,

  放心,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财富可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财富是国家的。

  __________________

  想写的超过140字也不容易。

  这几年看了一些书,却只留了阅读简单情感反应,而没能进行更多的思考。到底是辜负了自己付出的那些时间

  所以之后不能只线性的浏览,要横切一刀,掘出些干料。毕竟目前的阅读 学习仍是功利的。

  《2018》读后感(二):刘慈欣的中短篇《2018》

  刘慈欣的中短篇《2018》

  刘慈欣是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他最好的作品就是《三体》三部曲了,这本《2018》是他之前写的中短篇小说合集,以中篇为主。说到小说,一般的精品都是长篇,长篇可以塑造人物,可以展开情节,可以铺陈描写,也有的作家长短篇,短篇都是以一个整体出现的,比如莫泊桑,比如欧亨利,但是却很少听说有精彩的中篇。短篇和长篇区别太大,很少说可以把一个短篇改成一个长篇,短篇就好像是一个包袱,抖出来就完成了,长篇是一个戏剧要由核心的情节。而中篇夹在其中,有点说不清楚。其实中篇就是作家们没有写成的长篇,本来想写长篇,可是因为素材啊,内容啊,语言啊,有时候就是干脆写不下去了,那就改成一个中篇吧。所以总是感觉中篇没有特别出色的,那就是凡是特别好的中篇都被作家写成长篇了。

  不过当你喜欢一个作家的时候,就是他的留下的下脚料,也一样会吸引你。比如当年冯骥才把自己手里写长篇留下的一些素材,整理成一本短篇的集子,叫做《俗世奇人》结果没想到,竟然比他的长篇卖得还好。其实短也有短的好处

  这本小说集里面的故事都是写在《三体》之前的,从里面就隐约可见一些三体的影子,比如终极震慑啊,比如超越维度世界啊,等等,如果你看过了《三体》你就会觉得有点熟悉

  把一个技术,一项科技,沿着直线发展下去会怎么样呢?其实很多科幻小说里面的推想都是可以商榷的,毕竟未来的发展太复杂。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幻想,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发展都不是直线的。但是科幻小说家们,用自己的头脑进行了详细想象,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也从不同角度让我们重新去思考。比如生命如果可以延长到三百岁,如果知识可以灌注到大脑中,如果这样,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刘慈欣也许想象的并不是真正的未来,但是这样想想,挺有趣的,这就是科幻的味道吧。

  科幻不是预言,不过是小说而已,那些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也并不都是真的啊。科幻小说重要的并不是未来是不是如此,而是你想象的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趣,是不是让人耳目一新,让人感觉有点道理,这就足够了。

  《2018》读后感(三):看不到,但可以想得到

  科幻的魅力在这本书里展露无遗。

  世界曾经是怎样的?世界未来又是怎样的?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即使你想不到,也有人会想到,不同的假想,变着百般的花样,看似遥远虚幻,却又根植现实,写未来?写过去?实则,写的都是现在。

  科幻并不是遥远的事,生活中任何一点,捋出来,都可以幻化出无数的故事,宇宙有多大?地球有多久?人类的存在,连沧海一栗都算不上,所以尽情的想想,没有什么不可能。

  大刘用最冷静的笔法讲述一个个疯狂设想,他从不过度的煽动感情,他只是描绘故事的场景,可恢宏,如《地火》蔓延数十年,可细微,如《人生》里的胎儿心思,可遥想过去,如《白垩纪往事》里的蚂蚁恐龙之争,可展望未来,如《诗云》里,人类渺小如蝼蚁。

  好的想象力有两种,一种根据现实存在的事物想象可能的解释,例如倪匡,他写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故事,用外星人理论解释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谜题。一种像大刘,他描写我们未曾见过的情景,在想象的设定里发生类似现实的故事。前者由现实到虚幻,后者由虚幻到现实。

  无论是怎样的幻想,人类所面临的某些矛盾从来没有改变过。在《2018》里,有些人想要长命百岁,有些人只活了几十年就已经活够了,在《赡养人类里》,人类为了自我保护,不得不做出了谋杀他人的决定,在《鲸歌》里,高科技败给了人类最原始的捕杀,在《人生》里,胎儿连经历人生的勇气都没有,在《光荣梦想》里,战争变得儿戏…无论世界怎么发展,纠结于人类的问题都不增改变,人类可以在物质上迈向”文明“,但人类生活的种种苦恼,最原始的欲望和最原始的苦恼,和石器时代没什么不同。不过让我可以欣慰的是,在《诗云》里,我们看到了文化永恒

  当然,科幻不仅仅只有沉重反思,也有小品性质清新文,《圆圆的肥皂泡》里,朝气蓬勃女儿解决困扰父亲几十年的难题,《纤维》里为我们描绘了宇宙隔断里的不同人生。幻想真是无穷无尽

  在这个短篇集里,我最爱的故事是《白垩纪往事》和《超新星纪元》,白垩纪往事为我们假想一种文明的存在,从蚂蚁为恐龙剔牙开始,到文明建立,再到兵戎相见,再到共同迎接末日,人类是否会走上同样的历程?如今的原子弹是否就是恐龙帝国的反物质? 时间那么长久,什么都会发生,又聪明灵巧神奇动物是人类吗?

  另一篇《超新星纪元》可以说是本书的代表作,没有生硬的科技桥段,不构建未知的场景,故事可以作用于我们现在。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当这一过程加速到只有几天时,人类应该如何抉择犹豫只会成为罪人,只有用最少的时间做出力所能及交代放手交给孩子。一场模拟游戏,也是一场真实的战争。超新星纪元,故事刚刚开始,让我们期待可惜,这本里的故事是阉割版,诸位,一定要找到完全一睹为快

  《2018》读后感(四):车牌的天价

  童年印象中还看过一本中国作家的科学幻想作品,不过不是以小说的形式出现的,我记忆中还留有一些断断续续的记忆,好像是对未来生活和人类生活形态大胆推想,其中有一种说法比较新奇,那就是:“未来人类生活受交通所累,车牌的天价,人类上班都会像蜗牛一样缓慢,基于未来人类生存空间考虑政府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将在海底研发人类居住合适地方,海底基地面积相当于几十个城市那么大,由一片片集中的人类居住区连接而成,周围有供应食品的地方,看电影的地方,上学的地方,甚至是有交通工具,可以自由的在城市之间穿梭,这种人类居住的城堡由高密度的抗压材料组成,可以承受海底的大的压强,而人类在进入海底城市的时候,会穿上一种高密度分子组成的外套,与肌肤无缝连接,不仅可以抵抗压强,也能防止海水的灌入。”

  《2018》读后感(五):杂味反思

  大刘的书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本书中大刘以自己的题材之杂给人各种反思

  2018:当道德遭遇技术的突破法律漏洞昭然若揭基因改造长生命技术、虚拟国家、世界格式化、冬眠…时代真的总是越来越好的吗?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现代人流行怀旧呢?

  赡养人类:自以为是的人类贱若尘泥,或许只有冷血杀手艺术家才会真正地做到超然物外。

  诗云:又是人类在超高科技面前虫化的题材,差别是这次人类以艺术成功逆袭。

  地火:我们都是建立在前人肩膀之上,哦,不,血骨之上的。

  鲸歌:社会不给他们, 他们自己来拿。再一次折服在大刘精巧布局之下。

  白垩纪往事:原来恐龙世界是这样灭绝的。互不信赖刚愎自用,世界总是在这样循环往复

  人生:前世记忆与大脑的极限开发,像那盒巧克力

  超新星纪元:让你现在就去接手一个国家,你能行吗?

  圆圆的肥皂泡:童话美好,难得的暖心。有梦真好!

  纤维:乱入平行宇宙,跨时空爱恋

  信使:猜到了是爱因斯坦

  混沌蝴蝶:难得回到历史长河中去说习以为常的蝴蝶效应,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人类的无助感。

  光荣与梦想:不多的非科幻类题材。竞赛代替不了战争的预言未免太过残酷了吧

  《2018》读后感(六):《2018》,《时间移民》读后

  这是大刘的两本中篇科幻小说集,里面很多故事感觉只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的技术,而更多的是让人叹为观止脑洞………这两本书看完了好几天,一直想要写书评,一直有点无所适从说不上来的一种感觉…很多故事都很有启迪,很多故事都忍不住让人掩卷沉思…大刘在故事里渗透了太多的哲学思考…他的很多故事中情感在面临种族问题时显得那么苍白…然而通读全书之后又觉得整体透露出大刘对生命、对文明的一种终极关怀…这些中短篇的哲学思考最终促成了《三体》系列的横空出世。尽管最先看的《三体》系列三本,回头才看大刘的早期这些作品,感觉在作者在写这些中短篇的时候,思想模式已经成形,所以看起来丝毫不逊于作者的长篇著作。很喜欢… 相比较而言,更喜欢作者关于星际宇宙间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关于人类的文明存续、是否统治地球等思考只持保留态度。作者写了诸多关于此类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关于这方面思考了很多,我却觉得人类真的连宇宙的沧海一粟都算不上,而且人性贪婪丑陋让我更愿意去花心思琢磨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这可能是我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吧…在科幻的世界里徜徉,对时间和空间有了更多理解基础上,也就不在乎周围那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灵魂得到了放空,心灵得到了救赎

  《2018》读后感(七):残忍的想象,令人毛骨悚然的未来

  疯狂的想法绝望挣扎同归于尽,一切重头

  平行的宇宙,无限的可能,是量子多态叠加放大的真实宇宙还是我们虚无的幻想。

  像一个变态狂对人类的肢解,理性荒诞终点,无情的撕毁,自取灭亡的种族。

  有看疯子天才彷徨……我们,终究,不过是尘埃吗……

  文笔还是有些青涩,但想象的肆意与冷静的毁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对一个生活在煤矿上的孩子来说,无比了解煤矿对矿工甚至当地人民的重要,那毁灭性的实验,让我一阵后背发冷,或许,最后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那狂傲的地火,不尽蔓延在地下,更蔓延在每个已经煤矿无法分割的人的心里。

  而那人类虫虫,让我想起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四维虫子,我们真的可以自己选择,还是我们以为自己有选择……如何灭绝,如何进化。宇宙只是数据流的统治?但情感无所替代无可比拟

  《2018》读后感(八):现实引力颇重的科幻是什么样子的?

  优秀的短篇科幻是极少能让我短时间内精神高潮东西了…尤其是以宏大尺度或者深刻见长的…可惜也是看一部少一部了TAT《超新星纪元》这里只给了个开篇引子,实际上是部中篇小说,但是我觉得拿引子做开头更有想象空间…!《2018》相比另外那本红色的《时间移民》来说,探讨了更多科幻以外的东西,用大刘的话来说可能就会是“这本书的现实引力更重一些”。天朝很多8090后很少会对战争、贫穷饥饿这些词有非常直观感受,我身边很多女孩子,看电影时连稍微血腥一点的镜头都会捂住眼睛或者嫌弃“恶心”,拯救大兵瑞恩的登陆片段就更不用说了,我总觉得这种被钢筋水泥温室包裹着的精致可爱太容易破碎。中国不过才和平了70年,只占从远古到今天的一瞬而已,看大刘的作品,总给我一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也逐渐成为我认为的未来可能性之一:稳定、和平与有序永远只是暂时的,征服、杀戮与战争才是永恒的。从宇宙尺度上就是让人如此绝望,但是幸好人类还有梦想,每次看《光荣与梦想》都要看哭,这是文学作品带我们走近黑暗的历史、残酷的战争和苦难异乡同胞的机会。打算以后不遗余力向周围人安利科幻小说。

  《2018》读后感(九):打开人类未来的 N 种姿势

  文/古稀Hyde

  不知你有没有发癔症,去思考过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到 2020 年会如何,到 2100 年会如何,到了时间的尽头会如何?娘子关电厂一个名为刘慈欣的高级工程师想过,而且想过不止一次。

  在大刘的设想中,到了 2018 人类社会已经拥有了长生技术。也达不到永生,能够活三百岁,但是三百年后,长生技术也该研发出来了吧。这是人类的命运,能够活到三百岁,不过人类社会的情况是,这种技术相当昂贵,五百万,只有有钱人能够享用。所以不公平就出现了,平静的表面波涛汹涌。

  在大刘的设想中,人类最终可能被赡养。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被哥哥文明赡养,二是被高级外星文明赡养。前一种情况下,地球文明实际是上帝(非基督教信仰的上帝,也是一种更高级文明)创造的,他们一共创造了四个地球文明,我们这个地球是最后被创造的,是四弟。其中一个哥哥文明的星球环境恶化,不适宜人居住了,便打起了我们这个地球的主意,因为他们的武力更强,我们只得接受命运。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地球被高级外星文明入侵,他们赡养我们的原因很简单,吃我们的肉,就和我们为了吃猪肉养猪一般。

  在大刘的设想中,未来我们解决能源危机一个途径是将煤炭气化。这里先抛开能源危机是否是伪命题的讨论,我们知道石油和煤炭总会用完的,各国都在研究可替代能源,也在想办法推迟能源危机到来的时间。我国是烧煤大国,每年消耗大量的煤,但是因为煤是固体,无论我们怎么设计,都无法充分利用每一块煤,现在绝大多数的煤的利用率仍是比较低的,也远远算不上清洁能源。气化将一切都解决了,从此不再需要矿工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燃烧煤炭对环境的危害将降至最低。或许我们的子孙今后都不会相信煤居然是一块一块的固体,是需要人工去挖的。

  在大刘的设想中,人类可能会遭遇超新星爆发危机,辐射将导致只有 13 岁(包括)以下的孩子能够生存下来。从此整个世界就要交给一群 13 岁的孩子去带领了,尽管在之前大人们已经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但是在大人都死去后,他们能够造出什么世界?

  在大刘的设想中,未来的社会仍会有战争。两方交战,战争给军事弱国带去的伤害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拥有压倒性武力的一方更是在发动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祖国虽然羸弱,但终究是祖国,还是有爱国志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想尽各种方法去为祖国贡献力量,去保护自己的妻儿,保护自己珍视的东西。人类也意识到真实战争的残酷,所以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奥运会代替战争,用比赛结果来作为战争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赛事,奥运会历史悠久,规则完善,一个国家的体育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代表性表征。梦想虽好,有用吗?

  为了设想未来,大刘也回首过去。在人类社会之前,地球上是否存在过我们这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呢?恐龙到底是因何灭绝的?或许白垩纪时代的霸主恐龙就建立了一个不次于人类文明的时代,有工业,也有科技,各种精密仪器也是他们社会发展的结果和助力。当然,因为他们的体型太大,脚也不灵活,无法做一些高精度的工作,所以他们有伙伴,他们的伙伴是娇小的蚂蚁。也就说在白垩纪时代,是恐龙和蚂蚁合作建立了一个辉煌的文明。那么为何我们人类取而代之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蚂蚁和恐龙不同心了嘛。我们人类兼具恐龙和蚂蚁的优势,却没有他们的劣势,体型不大,也不太小,拥有灵活的手指,可以制造工具。

  以上就是大刘的科幻作品集《2018》中《2018》、《赡养人类》、《诗云》、《地火》、《超新星纪元》、《混沌蝴蝶》、《光荣与梦想》和《白垩纪往事》中开的脑洞,称呼其为大刘代表了刘慈欣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和粉丝对他的喜爱。

  这些脑洞大开的作品,不少是以前创作的了,少数几篇是最近的新作。很多人可能会不满,觉得再拿旧作来结集出版是骗钱的。不,我认为这样的选择是有寓意的。大刘的神作《三体》系列似乎代表着大刘对人类命运的悲观,即外星文明是怀有恶意的,我们人类可能遭受很多可能导致灭绝的危机,在他的一些作品也直言不讳,将人类社会写死写绝。但是我们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些希望火苗存在的,《三体》中也有太空舰队逃出太阳系。

  尽管我们会面临很多危机,总有人在努力奋斗,试图去解决问题。而且自然选择我们具有不小不大的身躯,让我们进化出灵活的手指,并不是没有用意,或许合该我们持续发展,一窥宇宙真理。

  《2018》读后感(十):刘慈欣笔下的科幻展望

  近期,随着《星际穿越》的热播,得到社会的热烈反馈,身边可见迅速掀起了一阵新的科幻热潮与追捧,当谈起里面的多维空间,很多人就会不其然地想起刘慈欣编著的成名代表作《三体》。而在这样热论的大环境之下,于11月11日的时候《三体》的英文版也正式开售,出版商打出了“中国畅销科幻小说,英文版首次上市”的标语,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科幻迷的目光。其后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三体》改编成电影的事,他坦诚原著偏离主流价值观,他指出《三体》改编确实难,很难被观众认同。只是不管它改编得多烂,对原著都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他好不担心《三体》改编电影会砸招牌。

  他的自信其实不无道理。《三体》在国内算是科幻小说的巅峰,作品本身无论是在想象力方面,还是在点子方面,都可谓在世界科幻史上属于顶尖层次的。从这点来说,刘慈欣无疑可以称得上中国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他缔造的科幻帝国自有别人无法比拟的魅力所在。

  这翻赞誉在别人看来多少有捧大腿的嫌疑,有人曾评价刘慈欣拥有出色的想象力,而且敢于挑战空间和时间跨度巨大维度,确实勇气可嘉。但是相对短篇而言,他的长篇结构上则轻重不分,故事叙述不甚流畅,这样的硬伤在《死神永生》尤为明显,他整一口气将太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一起塞进一本小说里,从而显得眼花缭乱且杂乱无章。但是不可否认,刘慈欣的文笔驾驭中短篇小说就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他新出短篇小说集《2018》和《时间移民》我是满心期待,特别看过开篇《2018年》之后,他果然依旧带给我莫大的惊喜与震撼。我笃信在科幻小说创作这条路上,正因为刘慈欣这么个人而会多出许多熠熠星大辉与璀璨精彩,他在我心中无愧于科幻界的巨匠、大师。

  概出于职业习惯,当人们还在臆想着未来机器人之战、外星人之战、寻找外星物种与生存等等的时候,刘慈欣却已经精准而敏锐地捕捉到时代脉络,他将注意力集中到网络虚拟与现实之战之上,假定未来生活的一种社会秩序与道德支点寻找人类生存规则,他的大胆设想摒弃之虚乌有的空想,而是立足有理有据的科学本质向我们展示一个别开生面的幻想世界,在网络为王的时代,这种设定无疑更让人感到亲近与真实。比如《2018年》中,为了找到虚构与现实的平衡点,作者虚构了一个体系,这种体系“主要以信仰、爱好和职业为基础组建,每个虚拟国家的成员都遍布全世界,多个虚拟国家构成了虚拟国际,并以拥有二十亿人口”。他试图通过虚拟的政治体系与现实生活的可触感联通接轨,让读者在多维虚构中真实可触。毋庸置疑,这样的着笔更接地气与客观现实。但是作者不拘于网络秩序的叙述点评,而是以网络政治诉求的形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络联盟的群众爆发的网络战争推至引发现实的战争,来反思这种无形的推力带来的破坏力与影响力,无疑要比现实中任意战争波及范围要广泛要深远,确实发人深省。

  另外,作者更是巧妙嵌入了人的精神斗争和批判、以及对社会和对人性的强烈探讨与反思,比他前期的那些作品多了一些人文情怀。比如:当长寿与拥有财富挂钩时,当公义与法律抵触时,当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矛盾时,当爱情与私心欲念失衡时……作者用他冷峻的笔触将现实这些尖刻的矛盾冲突融之于文本,娓娓道来,引人深思。他说:“一个人的基延价格相当于一座豪华别墅,只有少数人能消费得起。”刘慈欣就像在冷眼旁观着,但是这样的冷眼带来的冲击却是警醒的、刺目而惊心的,他让我们更刻骨地更直白赤裸地感受着社会里的不公与贫富的分歧矛盾,不可调节,甚至扩大到无法让人忽视的地步。为此,面对诱惑之大基延,无力的小职员“我”“又是犹豫的一天,这之前我已经犹豫了两三个月,犹豫像一潭死滞的淤泥,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在其中正以几十倍于从前的速度消耗着。”道义、苦闷、无奈、郁结、挣扎、妥协跃然纸上,声声控诉震耳发聩。

  当然,商业化生命科学成果对社会对个人影响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作者也并不拘于此止步,还将这种思考进一步拓展到人与人关系之上,诸如友情,“我”自私地选择欺瞒;诸如爱情,也不过在苦闷之后决绝分手……“生活太累了,也无趣,我只是想逃避。”面对简简的惨淡愁苦,“我”的无能为力却成了最锥心的刺痛,同时也给我们读者当头一棒。利欲当前,所谓的“情”将何处安放?而“我”的选择,不正是尖锐地揭露出贫富分化导致的重度压抑下人的一种精神和价值扭曲的选择?!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太多的机会、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危险。”未来,仍有很多未知的变数在等着,刘慈欣也不过是在大胆假设构筑,给我们一个可触可感的未来,让我们在行走中边思量边展望——时代总是越来越好的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2018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