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男人这东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10篇

2018-06-20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10篇

  《男人东西》是一本由渡边淳一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一):一夫一妻制到底会让人类幸福

  这本书最后一个论点很有意思

  “现代婚姻制度未必能让我们幸福

  一夫一妻制未必是最理想男女关系形态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性始终相伴

  共度余生 并且心无旁骛

  这是违背动物世界的基本原理

  但是现代社会理性控制人们本能

  用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

  勉强支撑到了今天

  离婚率 再婚率居高不下

  是不是可以说 这一制度已经开始崩溃了

  人类充其量不过是一群动物

  由雌性和雄性构成群体

  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无甚大别

  强悍的雌性动物可以拥有复数的雄性

  威猛的雄性也可以同时拥有复数的雌性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二):直接贴东西

  不论哪个年龄段的男人,在分手时却有一些共通的男人特有的心理以及行为方式,同女性的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男人是一种极其害怕孤独的动物,具有天生的结群倾向。这其中也有着男人一般都自小不干家务活儿,独自一人生活会感到非常不便原因,基于这个原因,他们对分手也会显得犹犹豫豫。 其次,男人年轻时性的欲求较强,失去能够与之保持性爱关系的女性,对他们来说是非致命的。因此,无论对眼下交往的女性的爱情是否已经淡漠,只要没有寻找到新的合适的女性,男人是不会下决心分手的。这是男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即使爱情淡漠甚或已经消失,但性爱可以是另一码事情,有时他们仍可能若无其事地向对方提出要求。 明明存在诸多不愿分手的理由,男人却仍提出要分手,那么毫无疑问他一定是另有其他女性了。 而女性则完全不同。女性假如感觉双方性格不合或是对对方产生了厌嫌,不论是否寻觅到新的目标,首先考虑的是与对方分手。此外,决定分手的时候,女性大多会十分明确地向对方提出,并且毫不隐讳地告之理由,而男人一般都显得态度暧昧,几乎没有一个男人直截了当对对方说出“我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 这是因为男人存在着“男人不可对女人说令她伤心的话”“男人爱护女人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潜意识,加上许多男人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往往在分手时表现出暧昧不清的态度。 故此,女性领会不到男人的真意、产生误解情况也很多。 男人打算分手时,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变化首先是电话和约会的次数大不如前。如果女性询问:“你为什么最近电话也不来一个?”男人往往会编造另外的理由来搪塞,比如“工作忙嘛”,不少女性对此还真的信以为实了。可是无论工作怎样忙,不可能连打一通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实际上在开始交往之初,电话联络异常殷勤,工作再忙也会挤出时间见上一面的,因而随便找个工作忙的理由来搪塞实在滑稽。 此外,男人开始显得缺少温情,不那么体贴关怀了。例如,以前若女性提出想去什么地方转转,男人会毫不犹豫地立即陪她前往,而现在则是充耳不闻根本不往心里去。不过容易使人困惑的是,当两个人关系发展到非常亲密程度时,由于不必担心关系会轻易破裂,男人有时也会对女性的要求显得漫不经心。两者表面看很相似内容似是而非出现以上两种现象,基本可以看作是男人一方亮出的分手黄灯。不过在这个阶段,两人的关系仍有可能修复,这要视女性的态度而决定。 然而,如果男人话语间一方面拼命贬低自己,同时又竭力抬高对方,例如:“我是个没出息的男人,像你这么好的姑娘跟了我太可惜了”“我比你想象的还要坏哩”“我实在配不上你”,等等,这时候就几近是红灯了。男人说这样的话与“我讨厌你”基本上属于同义语,若事已至此,就很难再令两人的关系回复到从前一样了。

  不明究竟的女性或许会对男人说:“没有啊,我一点儿也不觉得你没出息。”男人一定会想:怎么有这样迟钝的女人哪! 总之,到了红灯亮起的阶段,男人便懒得对女性解释什么,说话也不再和颜悦色。有时候女性半真半假地问:“你是不是和别的女人约会啦?”男人也不做辩解,至多发发怒:“你真烦!”或者不耐烦地说道:“随便你怎么想!”如果这样的话,则事态已经到了相当严重地步。 但尽管如此,大多数男人仍然不会主动说出“分手吧”这句话。假如女性抱怨说:“你这样做真的很过分。”男人则会顺着对方的话头挑衅似的大言不惭地说道:“没错,我就是这样的人!” 试图以这种暧昧含糊语言表达分手的意愿,这与其说是男人对女性的体谅,莫如说是男人不想承担分手的责任,不愿意做恶人,十足暴露出男人的狡诈。 这种场合绝大多数男人都希望由女性翻脸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而不愿由自己来担这个罪名。他们在等待着女性主动说出这样的话:“像你这样的人,我没法和你一起交往下去了,我们分手吧!” 由此看来,男人和女性相比,一方面可以说男人更加懦弱,因为他们不敢直面地说出任何可能伤害到对方的话。 一旦男人产生了分手的念头,或者已另有所爱,他的心是否就彻底飘悠而去不再回归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也是男人(部分:))的滑稽之处。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三):无论知己还是知彼,皆为百战不殆

  男人这东西,一把人比喻为东西,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渡边淳一站在身体生物性本源和心理原罪性本源上,把男人心中的“罪恶”、“肮脏”赋予了一层必然道理进行了掰开揉碎的剖析。观念上看似“直男癌”,但逻辑上基本严丝合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必须要了解一件事物真实实的一面,然后去接受它,去利用它。因此推荐较有心智的女人读下这本有些辛辣的书。男人就是会有时渴望在自己的世界不被打扰,男人就是会把社会性看的很重,男人就是会一心播撒自己的种子男子就是会寻花问柳追寻新奇,男人就是会脆弱有信心,男人就是会狡诈不愿承担分手的责任,男人就是不好意思直说只能逃避问题,男人就是会孱弱宁愿“假面关系”。

  看透世间的恶,反而享受世间的好是一个人高双商的体现,你知道没有永恒绝对之爱,便需要理解照顾,你知道男人可笑自尊和脆弱,爱他就尽量去维护,禁欲色彩下的战后世界,尽量保持灵魂碰撞和性的吸引,取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而对于男人,了解自己动物性的同时,也要掂量自己“控制力”的人性,找到收放的切合点;了解自己弱点和G点的同时,就要让自己心灵变得强大,不被“可怕”所吓萎;了解自己追寻自由兴奋的本我,便要调整好自己超我的状态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无论知己还是知彼,皆为百战不殆。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四):别再误会

  文/友竹

  本书是渡边淳一写给愿意努力尝试了解“男人”的女人的,这“男人”包括作为儿子的男人、作为男友的男人、作为丈夫的男人、甚至作为情人的男人;这“男人”的年龄范围很广,从幼少期男孩到已经退休老头儿。总之,如果你对男人这种生物抱有任何疑问,不妨打开本书细读一番,或许作者结合自身和朋友亲身体验写就的《男人这东西》可以为你答疑解惑。

  一直以来,女人都对男人抱有许多不切实际幻想,当然也抱有某些固执偏见。这个问题就像男人对女人的态度一样,作为不同性别的两种人当然不可能完全了解对方,但是用作者的话来说,即便不可能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只要你迈出愿意理解的一步,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理解,并可以进而扩展你作为一个人的广度深度

  女人千万别认为男人就是单纯省心家伙事实上他们有比女人更加复杂天真的一面。作者说男人都是伴随着自己那多事之秋般的身体,与之一路较量走向成熟的。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对男人来说最大的困扰当是性意识的觉醒和体验。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小时候母亲或其他人常会不自觉地说笑和玩弄小男孩的性器,可是渐渐长大后非但不可被言说不能让人动它,甚至连自己动它都会被视为下流

  从男孩到男人的青春期是男人与狂风暴雨般凶猛不羁的性冲动苦苦作战的受难季节。这一时期的母亲最好试着理解孩子喜欢单独待在房间不被打扰的习惯,也不要动不动借着打扫卫生的由头去房间查看他的秘密收藏。否则,将会引起不必要亲子矛盾。至于家中的成年女性更要避免将自己的贴身内衣裤悬挂显眼处,因为这些“危险品”都是挑逗他们的对象

  我们需要认识到:并不是有性冲动的男孩就是坏人,也并不是一味善于压抑自己性欲去苦读的男孩就完美无缺根据本书的例证,很多毕业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婚后不久被发现是阳痿。所以,作者不提倡男人拼命抑制自己的性欲、一味读书,从而变成幼稚无比的“白痴天才”。其实这在中国不成其为问题,至少我从没听哪个女性朋友抱怨过自己高学历丈夫那方面不行的,所以说,还是文化观念不同导致人们关注焦点不一样呀。

  但是,如果你因此认为这本书不适合中国国情那就大错特错了。作者对男人的处女情结花心、对婚姻的迷茫、婚后养小三、离婚、以及处于婆媳矛盾中的尴尬等问题的讨论,都是极贴近当今中国国情的。这些两性间的相处难题是豆瓣、天涯、猫扑的讨论热点,一上论坛满眼的大标题,一点标题满腔的愤怒、满腹的委屈。他脚踏两只船,如此花心不负责任!他如何依赖母亲,典型的妈宝男!他整天纠结我以前交了几个男朋友婆婆妈妈说个不停,太他么不像个男人……

  快别误会他了,如果他是个男人,而你是个女人的话。男人和女人永远是存在分歧的两种不同生物,对于男人的真实想法或者最本质的一面,女性是无法理解也难以接受的。女人说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可你知道男人的性爱其实是极具精神性的吗?女人说男人小心眼,不能接受自己以前的恋爱史,有处女情结,脑子里都是封建思想、大男子主义,可你知道他嫉妒你过去恋人的根本原因吗?这可能正反映了他在性爱方面的敏感和脆弱,他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你拿他跟以前的男人比较呀!

  当然,女人也不都是圣母,世上男人那么多,大可不必抱着拯救弱小的心跟男人交往。本书就是为了让女人更了解男人而写,因为唯有了解才能更好地沟通,进而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不管承认与否,这个世界除了女人就是男人,若是一直误会他,她和他当然都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五):别拿“动物本性”说事儿

  之前读了渡边淳一的《飞往巴黎的末班机》,我说不好,就有人推荐说要不试一试他比较广受好评的著作。好,我就读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草草翻阅了一下,因为觉得实在是不值得我仔细阅读。当然又是读得一肚子火,什么鬼玩意儿!于是立马赶到豆瓣来给差评,结果一看这书在豆瓣的评分还这么高?!我来拉低下平均分。

  全书总是在拿“动物本性”说事,如果真的要从进化论来解释人类行为,不如直接读生物学家们写的书,会客观科学的多。以“动物本性”来说事,那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不符合本性的,朝九晚五每天坐办公室运动,符合本性吗?吃的肉都是工业化养殖和屠宰之后放到餐桌上,这符合本性吗?按照动物的本性,我们应该每天拿着长矛去追捕猎物啊!诚然,人类属于动物界,但是人类是高等动物,我们利用智慧发展了现代科技,建立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已经跟其他动物完全不同了。

  但现在却总有一批人拿“动物本性”说事儿,说“这个不自然,那个不自然”,那请问,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哪些又能算得上是“自然”呢?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特征的现代农业喂饱了我们,建立在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上的现代医疗治疗了我们,以维护基本人权为目标的现代法律保护了我们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追求效率至上的现代商业模式让我们今天在某东上下订单,明天东西就能送到我们手上。我们现在正享用着的食物、医疗、法律、商业模式都是人类高等智慧和理性的产物,甚至我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都是受各种哲学流派的影响,在中国影响最深远就是孔老夫子了。我们中的很多人一生都致力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者人文艺术研究,为的就是让机器更好的为人服务,让医疗能延长人类的寿命,让社会制度使每个人都受到平等对待,让诗词歌赋音律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这一切实质都是在引领人类远离“动物本性”,享受独有的“高等智慧”赋予我们的财富。回归“动物本性”或者他们所谓的“自然”的生活方式,真的就那么美好吗?没有这一切现代社会提供的保障,很大一批人可能早就死了,饿死、病死或者被恶霸打死。

  在处理工作关系时,我们以“严谨”治学,在公民国家的关系中,我们以“忠诚”报国,我们以“仗义”对待朋友,以“孝顺”服伺父母,以“慈爱”关心晚辈,但到了两性关系中,忽然就成了秩序的真空地带,好像人类构筑的理性到了这儿一下子都不适用了。这时候以渡边淳一为代表的一些男人们开始说话了,我们要遵循“动物本性”,要回归“自然”状态,所以男人的寻花问柳也不应受到责难,因为在自然状态下雄性就是以散播种子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现在的一夫一妻制仿佛成了束缚男性的制度障碍。在这种逻辑下,女人不应该问“为什么我的丈夫为什么是这样?”,而应该问“我做错了什么,使我的男人变成了这样?” 男人是两性关系的主导,享有绝对的霸权,女人只是出于从属地位,出现问题了先反省自己,而不是去男人身上找问题。是什么给了男人这种霸权?是他们长期占有的身体优势和社会地位,他们比女性更有力量,每个月也没有流血不止疼得打滚的那几天,在工作中往往也占据更高的职位,比女性挣更多的钱。在一方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断然不会有公平秩序可言的,只有独裁者的专政。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女人绝对没有机会去建造维护自己权利的秩序。

  为什么在公民与国家、朋友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可以形成道德秩序,而两性之间却很难形成呢?我认为是因为,形成秩序的两者之间一定存在制约关系,没有一方处于绝对的强势。公民与国家,看上去国家处于强势,它可以保护它的国民,但是国家有它的弱点,它需要纳税人缴税来维持它的运行,它需要征兵来维护自身安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公民与国家之间总是存在相互依靠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无需赘言。长辈和晚辈之间,在孩子尚小的时候,需要长辈的照顾,这时候长辈是处于强势的一方,而等他们年事已高,又需要晚辈的扶持,这种时间上的交替照顾也构成了两辈人之间的秩序。

  如果一个社会中,男人总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一方,这时候男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们说“动物本性”应该得到尊重,那么“动物本性”就是两性秩序。但男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件事,就是女人虽然处处不占优势,在一件事情上却有着绝对优势,就是与孩子的关系上。孩子与母亲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连接,母亲在孕育和抚养孩子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孩子对母亲的感情最为深厚,这是父亲难以赶超的。中国的大人们总是喜欢问孩子:“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啊?”,这时候孩子往往答“都喜欢”,这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回答。但是你如果仔细观察每个家庭,你就会发现,当父母发生争吵的时候,孩子绝大多数时候是站在妈妈这一边的。

  某些族群的大猩猩确实是一夫多妻或者乱交,雄性只负责播种,不参与后代抚养,抚养后代的任务全由雌性承担。这样看上起雄性逍遥自在,雌性很惨,但是雄性也不得不消化另一个后果,就是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认得他是谁。在小猩猩的世界里,只有妈妈是亲人,从来没有爸爸的概念。那些一再强调“动物本性”的男人们,想要像猩猩一样到处播种,同样意味着没有一个孩子会认你当爹,一生逍遥自在,却只能孤独终老,这样的后果男人们愿意承受吗?

  人类是高级动物,意味着我们有着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智慧和情感,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基因传续下去,还需要与亲人有精神上的连接。我们不仅仅需要知道我的孩子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想要见证着他一路的成长,帮助他更加健康、强壮,才能在这个社会更有竞争力,这也是女人要跟男人合作来养育孩子的原因,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资源。只有在稳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有可能享受好的供养和教育,这也是人类发展至今仍然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原因。可是在男性霸权的社会中,男人们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得到更多,妻子的绝对服从还不够,还想要体验更多的女人。这时候,本来想要跟男人合作的女人们也渐渐开始感觉到不安,男人得到了爸爸的名号,却在维护家庭关系中并不愿意付出多少,还打出了“动物本性”的牌,企图逾越婚姻的藩篱。享受的权利少、承担的义务多的女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近年来冷冻卵子的女性越来越多,一些经济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开始考虑自己养孩子,而不要男性的帮助。我一开始听到她们的想法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你疯了吧?!你一个人养得了吗?别干傻事儿!”但听完她们的观点,我竟无言以对。在这些女人们看来,即使在婚姻中养育孩子,爸爸也往往是缺位的那个人,常常是妈妈带、奶奶带、姥姥带,反正都是女人在抚养孩子,男人除了贡献了一颗精子和每月的一部分收入外,在养育孩子方面真是没怎么出力。在婚姻家庭中,女性对男性越来越失望,步入婚姻的意愿越来越弱,如果男人这时候不认清现实,还高举“动物本性”的牌,只能使两性关系雪上加霜。

  这本书向读者们描述了一些男人的心理状态,意图让女人们去迎合这些男人。就像是,社会上的一批男人们病了,不去给他们治病,反而去教导女人们去迎合这些病人们的扭曲心理,这是一个多么光怪陆离的社会啊!

  如果这是男人们的真实写照,那我宁愿孤独终老。“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孤独终老,而是跟使自己孤独的人终老。”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六):我偏要幻想我的完美情人

  渡边淳一的《男人这东西》开始在我那些已到适婚年龄的女朋友们中流传,为了一睹这本传说中让女人了解男人的“圣经”的真容,我掷下六块钱重金,在ibooks上购买了正版。本以为这本书是作者的幽默与自嘲,实际上却是在为男人的原罪进行一本正经的辩护。作者的行文看似娓娓到来头头是道,稍作思考便知,那不过是表面温文尔雅实则与泼妇骂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狗屁文章。本书一共十八章,粗略总结起来,其主旨不过是借分析男人来奉劝女人:婆媳关系,不可调和;两性关系,不可调和。所以大家相互忍吧!我仿佛能看到本书作者和其拥趸正双手叉腰理直气壮地说“反正我们男人就是这样!这是本能!有本事别和我们恋爱结婚生小孩啊?”那就让我在这篇文章里,击破作者所谓“本能”的假面,打破作者自恋的藩篱,来看看作者所代表的这群男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首先,《男人这东西》为男人的花心进行了强有力的争辩。作者从男人的幼少期讲起,强调男人的性欲在很早的时候就如影随形了,这种性欲并非肮脏的,下流的,而是本能的、天然的,他们对性充满好奇,随时都有探索的欲望。写到这里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作者以此为论据,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幌子,接下来把男人所有花心与好色的罪行都推给了无辜的“本能”。在第六章《男人为何流连花街柳巷》中,作者摆出了一副楚楚可怜的无辜模样,称男人如果不去逛窑子便会因鼓胀的生理需求而身心受损。什么?你问为什么不和自己妻子做爱?拜托,老婆朝夕相处早就看腻了,根本硬不起来好嘛。你说老婆也可以改变风格变成性感狂放的小野猫?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她不老实本分地扮演好妻子、儿媳和母亲,却偏偏要cosplay成荡妇,成何体统!作者仿佛是在告诉女人,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和一个男人共度一生,那么就要忍受他可能会嫖娼、出轨、冷落你等种种行为,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因为“本能”会帮他们背这个黑锅。我相信大部分女人读到这里时都会心生抵触,于是作者又摆出一副危言耸听的样子说,我们男人的生理需求如果不赶紧解决而是刻意压抑的话,那可不得了,我们会心理变态成为电车痴汉的!我们偶尔招妓出轨,全都是为了社会和谐稳定啊!那么女人们不禁要问,你们脖子上顶着的那个东西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作者说女人不理解男人很正常,这是由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决定的,无法消弭。作者为了让自己的辩解看起来更坚实可信,于是求助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一边说男人花心是生物本性使然,一边又说女性应该体谅男性对男人的花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依此逻辑,女人独占欲强、爱吃醋也可从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找到夯实的理论依据,可作者却绝口不提男人应该为了体谅女人而动用大脑管好自己的下半身。作者诚然是承认男女平等的,然而这种平等不过是作者做为男人给予女人的“有差别的平等”,细想起来,和上个世纪白人给予黑人、日尔曼人给予犹太人的平等也差不多。作者在此章中还提到,男人寻花问柳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会有种虚无感,这时候,男人就会追求“那份精神上的爱”,会希望爱的对象“不要太过久惯牢成,而是未经世故、天真青春且品味高雅的女孩儿。”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这何来“精神上的爱”呢?分明是男人平息了这波性欲后,又涌动出的另一种性幻想而已。至此,已不难看出,作者写书的目的并非像他声称的那样是为了“帮女人了解男人”,而是为了让女人顺从男人而步步为营埋下了语言的陷阱。 在第十章《花心与真情》里,作者一脸宅心仁厚地教女人们如何应对丈夫出轨,他给出的方法论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同时,女人还要积极反思自己的不足。作者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来告诉妻子们如何在发现丈夫出轨后挽回丈夫的心,可是作者不知道,世界上有一撮女人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是不需要丢弃自尊放弃骄傲卑微到尘埃里的,是离开了渣男也能好好活下去的。 除了为男人的花心辩解,作者为物化女性也进行了积极的辩护。众所周知,“处女情结”是男性物化女性的恶劣手段之一,作者身为一个尽职尽责的直男癌辩护人,当然不会略过这一话题。在第四章《处女情结》中,作者为男人的处女情结进行辩护,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来证明男人更想和处女结婚是有其合理性的,却故意忽略了生物学、社会学理论对其观点颇为不利的地方。为处女情结辩解完毕,作者又在第七章《结婚的种种迷惘》中强调这是一个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年代,女人如果存在着“我把处女之身给了你你就要对我负责”的思想就是迂腐不堪。先不说女人存在这种想法到底有没有合理性,我只想说,作者玩得好一手双重标准! 作者在很多章都提出,男人对于自己的妻子,希望她能够温柔贤惠,能够为自己繁衍后代并承担起抚育后代的责任,此处作者明确表示,男人不喜欢贪图享乐、风情万种或者工作狂的妻子。随后在第九章《种的延续》中,作者又表示,生了孩子后的女人不再用心打扮自己,不再发掘生活中的乐趣,蓬头垢面焦头烂额照顾婴儿的妻子对丈夫来说毫无吸引力。这么说也情有可原,然而作者居然立刻扮出一副可怜兮兮的受害者的样子,说妻子变成这个样子,感到自己被“抛弃”了。随后,在妻子分娩时丈夫是否应该陪在产房这一问题上,作者表示了否定。理由很简单,妻子忍痛分娩的样子太狰狞难看,平日里用于享受鱼水之欢的阴道里挤出一个血肉淋漓的婴儿,这场面容易让男人产生心理阴影,不利于今后性爱和谐。那么本章的主旨是不是可以概括为:男人对于不生孩子的妻子不喜欢,生了孩子后的妻子不喜欢,正在生孩子的妻子也不喜欢。 当作者这类大男子主义者说起“女人”时,我感到“女人”这个词充满了侮辱与轻蔑的味道,而当他们说起“我们男人”时,却满怀骄傲。女性这一性别在他们看来是可鄙的,她们不被允许像动物那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冲动,不被允许在择偶时挑三拣四提出诸多要求,否则会被斥责为“放荡不羁”和“势利眼”,而当男人身上的动物性表现为花心、恃强凌弱、不负责任时,男人却能自豪地说“这是雄性本能”!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一个“女人即他者”的概念,《男人这东西》将男人作为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群体进行了剖析解读,看似是在让女人了解男人,实则却是在对女性提出诸多要求。作者在提到女人时,语气尽量恭敬谦和,仿佛已经很善解人意地去理解女人作为情人或者妻子的感受,然而本质上还是掩盖不住男人将自己作为主体、将女人作为他者的优越感。正如普兰·德·拉巴尔所说“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诚然,靠着这本书我能够了解世上大部分直男癌患者,然而我对完美情人的幻想、对完美两性关系的期待,绝不是一本书就可以粉碎的。我爱的人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是读多少本书也不能一眼望穿的,他发自肺腑地尊重女性,他有责任感有担当,虽然也会偶尔犯错,却绝不会一股脑地将自己的错误推给“本能”。我知道,他一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七):值得一读 但也只能作为参考

  作为女性,对这样的书只能永远抱着似是而非的心理阅读。假如作者写了十句真话和一句没有普适性的假话,我是无法分辨哪句是假的的。所以只能说这本书虽然感觉言之成理值得一读,但也就能是读读就好。而且阅读期间也经常会考虑,有些事情到底是文化问题还是本能问题呢?

  全书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男性欲望基于优越感,这个只能说我看着有点疑惑,持一下保留意见。另一个是一夫一妻制问题。我不觉得一夫一妻制背离了我们的动物本能,这个也是我认为人类学家得出的见解。但我确实觉得作者看到的问题是对的。近代以来对婚姻生活抱有的绝对爱幻想和过去的出于养育孩子采取的夫妻制度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张关系。过去的夫妻制度依赖于没有感情,这样也避免了所谓的时间太久感情消失。无论男女抱有的幻想都不会过高。而现在,如果以情感为婚姻基础,自然要面对逃避感情消失的无味婚姻,或直面感情消失的高离婚率和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

  最后赞一下文笔。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片段是好几年前了。对他的文笔很有好感,所以去找了不少他的书来看。这本书见解的深度和文笔的细腻温柔是分不开的,是一本看了让人对自卑懦弱的男人又爱又恨的书呢。书触及到的都是敏感的话题,也不乏很多让女性绝望的断言,如果换一个作者来写,可能看几段就要摔书了。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八):对于男人,还有期望吗

  渡边淳一的书之前只看过《失乐园》。自从被《废都》毒害后,对于小说里的情色镜头多少遗留了读《废都》时觉得丑陋和恶心的感觉,倒是在《失乐园》里,这种心理被他所营造的美感成功取代。不得不承受,他对男人女人在情欲中的那点心思摸得很透,也足够开放和大胆 ,敢于扯开那块遮遮掩掩的布。或许这也是他能赢得读者的缘故吧,对于私密之事,多少人是欲罢不能却好要装得欲说还羞,他的文字成为窥探最好的理由和借口。

  决定读这本《男人这东西》,倒不是因为《失乐园》,而是在王安全事件霸占娱乐版头条时,微信转载渡边淳一的一篇文章,借此分析王安全出轨的原因,其中说到,爱情可以伪装,但身体不会撒谎。一下引起我注意,王安全在有了女神之后出轨,还是最低俗的方式,着实让我难以理解, 也对他为什么会如此而感到好奇。

  《男人这东西》确实给出了答案,渡边淳一全方面剖析男人在性、爱方面的那点心思,从女性角度甚至可以用劣根性这词。撇开所有专业词汇,他说的就是男人花心是一种本能,要求男人忠实是对男人雄性特征的抹杀,甚至说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需要打破,否则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作为女人,看完这本书尤其是最后关于婚姻的那一章,我首先的感觉是荒谬,然后是悲哀。在越来越多的女人甚至是女孩走上联合国的讲台,要求女性平等权利的时候,渡边淳一的说法绝对是会被女权主义者群起而攻之的。 但是,离婚率居高不下又是不可置疑的事实,那么,婚姻的幸福到底要靠什么来维系,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该定位为一种怎样的关系才能在婚姻和家庭中保持最和谐的状态?

  ”食色,性也。”,男人对美色的追逐似乎是一种本能,封建社会三宫六院、三妻四妾不说,即使是在民国时期也不乏风流之士,胡适虽然没有与妻子离婚但红颜知己始终不断;若是用如今的标准赵四小姐也不过是张国良的小三;梅兰芳一直在孟小冬与妻子间左右为难;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爱情最初同样是建立对张幼仪的伤害之上;萧军的朝三暮四,海子在两个女人之间的痛苦不堪。。。。不论他们的爱情被描绘得多么美好,亦或以自由这个借口搪吹嘘得多么冠冕堂皇,说到底仍是逃不了不忠和背叛之名。

  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再用动物繁衍需要的那套理论来解释人类活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性也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绝对不应该是全部,社会的发展需要借助文明、道德、规则来约束,而不是只考虑欲望、本性的满足。

  值得庆幸的是,本书只能算是渡边淳一对男人的剖析,源于他自身的体会,以及他从身边人群所获得的信息和认知,算不得是专业严肃的科普读物。他的观点仅代表他自己的见解,男人读来或许会觉得遇到知己,女人读来不过是借它更清醒地认识男人这生物,需要提醒的是,知道就好别太当真。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九):看完本書後只能說內心所感到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關於渡邊淳一這位日本作家,乍聽之下應該還有些人感覺還很模糊,不過提到“失樂園“這部述說著人妻和人夫之間不倫戀的經典小說、連續劇時,相信各位就很有印象了。這本“男人這東西“,便是由這位渡邊淳一所著,而我在這之前也沒完全看過“失樂園“這部小說,只有約略看過數年之前電視所播放的失樂園日劇而已,所以其實對渡邊淳一的印象並不深。

  不過,在我看過這本『男人這東西』之後,深深發覺要是早個幾年看到這本書,並能明白書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在我年輕的時候很難,不過一定會有所影響),其實在某一程度上,便能更加明白二性之間的差異和特性,也就是說,在和異性來往時,也更能精準地拿捏分寸,如此便可占到相當不錯的便宜…喔不,是先機。

  書中一開始便說出男人從小時候,對於自己的身體還處於一知半解的青春期時,那種從小男孩轉成大人的必經歷程。

  有趣的是,渡邊認為男生在學生時代,課業一般來說唸得不好是正常的,因為男人比女人還要早體會到“性“所帶來的快感,故大部分的小男生若不是被家中的父母盯得太緊的,通常在第一次夢遺發生後,體會到小弟弟射精的快感,便會沉迷於自慰的行為。

  而自慰的行為在傳統觀念的父母、家人眼中是相當於罪惡、不道德的事情,因此絕大多數的小男生都只能偷偷地找機會從事。也因此在這之間,性慾獲得了滿足,但也有的男生因此玩上了癮,無法顧及課業也是理所當然。

  所以渡邊便說出了令人震驚的事實,那就是以往我們覺得的那些高材生、很會讀書、考試的同學,也就是成績始終在前幾名,那些特別能靜得下心來唸書的男生,往往是那種天生或後天刻意壓抑性慾的人。而學校的教育也都是為了培養出這些考試機械,卻沒發現長久下來那些培養出來的社會精英,在“性能力“上可說是直直落,造成了現代家庭不和、離婚率偏高的現象。

  也就是說,在二性的交往中,想要有純純的戀愛幾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男性在面對女性的時候,會熱烈的展開追求時,不外乎是起了想要佔有女性的慾望。書中提到了一些經典著作、影片的情節,就像是本來只是單純肉慾關係的二人,在肉體的關係達到無比的契合之時,內在的心靈也會隨之升華。

  這在我們華人片“色戒“中便可見到些端倪,李安導演安排了那幾段令人臉紅心跳的性愛場景,便是在述說著人類在從事性愛活動時,那種無法言喻的神秘力量,是如何地挑戰人類理智極限,讓人為之瘋狂和沉迷,而且最後影響一個人的抉擇,即使那會毀滅一個人的未來。

  這本書既是講男人這東西,也提到了不少女人的點點滴滴。

  經由作者深入的剖析出男女間的情愛糾葛,也道盡了婚姻的背後,多的是貌合神離、虛情假意、甚至是各懷鬼胎的人間怨偶。在婚前不管是經由戀愛還是相親所結合的二人,絕大部份在一起生活二、三十年之後,便早已經習慣對方生活上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美的醜的。

  作者同時也批判著現行的婚姻制度,造成許多在夫妻在婚前不夠了解彼此,婚後才發現丈夫性無能、妻子性冷感的情形,因為沒有正常滿足的性關係而導致的外遇、不倫戀,也是時有所聞且日與俱增。

  書中也探討了“真愛“的這一部份。

  作者相信一定有不論在心靈和肉體上,皆能達到完全契合的戀人,但這絕對是像花火那般地燦爛卻又短暫。就像上述的一樣,一起生活了二、三十年之後,就絕對無法有在初識那時的激情和愛戀。所以就有像作者自己的作品“失樂園“,二個在婚後才遇到彼此生命中的真愛,為了讓這份情感永遠不變質,便只能選擇二人一起共赴黃泉,在死前將一切的愛情之火,凍結在那當下,那個二人真愛的永恆。

  這本書說的不僅是“男人這東西“,同時也是說出男女在愛情交往的路上,也許早晚會面臨法律、道德上的約束或譴責,但在愛情之火熊熊燃燒之際,又有幾人能完全保持理智呢?又或是不是一定得走上結束生命的路子,相愛的二人才能真正的擁有彼此呢?

  看完本書後只能說內心所感到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誠心的建議有戀愛經驗的朋友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但強烈不建議沒有交過男/女朋友,或是道德感太重的人看,因為這種人在對裏頭的言論斥之以鼻的同時,心中說不定還會這樣說…

  “我心目中的女神/白馬王子,才不可能會做出那樣的事呢!“

  《男人这东西》读后感(十):说些实话也不易

  渡边之所以被称为国民作家,最重要的原因估计就是他的文章实在很朴实,朴实到有些市井老大爷聊天的气息在里面:“年轻人,你这个东西不对啊,以我的经验。。。”。所以他的文章读起来很轻松,文字间蕴含了作者几十年的人生体悟,故俗而有味。由此可见,写文章不必过分追求辞藻华丽,你的内功够了,点石自然也会成金。此书开篇即说明了所谈的都是大实话,实话到什么地步呢?我读的时候,联想起过往经历不由得发笑,可笑自己和周围人逃不出男性的本能,笑作者的慧眼把这点滴记录出来的勇气和魄力,能把实话说到让别人认同,这话也算是说到家了吧。

  作者谈男性青少年的懵懂期,不禁使我回想起初中生活的往事。住宿生活使男生更难接触感兴趣的事物,故每天一起胡扯和探索是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上讲男性比女性生理上晚成熟数年,心理上更可能一辈子在成年人和孩子间徘徊,此言不差。男性的成长伴随着各种可笑乃至奇葩的行为,天马行空的所作所为可以解释为自身的大胆探索,也可以归纳为熊孩子的恼人破坏。可正是这不断出格的经历,让男性一点点明白了所处环境和自身,这经历必须不会等同于女性。如果强迫他们安静下来呢?诸位不见现在这么多的娘炮吗?这就是答案了。所以作者特别强调精神对于男性的重要,从生理到心理全方面的重要,我是非常认同这一点的。相对于女性较为现实的观念,男性有时候活的就是那么“一口气”,失去了精气神的男性也就与行尸走肉无异了。书中谈到以往社会认为男性是大大咧咧的一种生物,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男性比女性脆弱这个问题在生物学角度上早有定论,一个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群体(男性)怎么可能比基因稳定遗传的群体(女性)更为身心牢固呢?不论是生物繁衍角度,还是社会建设角度,男性提供的是活力、种子和变化,女性提供的是持久、土壤和稳定,造物主分工如此,万万不能凭主观判断来概论。所以在当下女性高喊“平等自由”和呼吁理解的同时,男性其实也站在需要理解和包容的对等面上,单纯强调一方的劣势和需要是不能对解决两性问题有任何帮助的。

  作者在文中还分享了恋爱交往的经验,这一点也很有意思。我周围的男性同学和朋友,也会和我在聚会时讲述他们的爱情经验,不过在我问道“怎么就进行到这一步”时,他们多半的回答是“说不清楚,就是那么一个感觉,该干什么就该干什么了”,这简直就是千篇一律的废话啊。作者就在这些千篇一律的经验中,提炼出富有指导意义的具体规律经验,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从这一点上,看来我以后的谈话也要更有针对性,争取从朋友那里也提炼些具体问题出来,把每个人的经验好好总结起来,这想必是一份货真价实的宝贵生活财富。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更为丰富的两性关系在我们这年代才真正开始浮出每个家庭原有的封闭环境,在大城市中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惊人幅度跳跃变化,以致短时间内集中出现了发达国家历经百年积累的两性关系问题,而这些问题和变化最主要的载体是八零后。八零后体会的社会变化要比七零后更为丰富,比九零后们更为剧烈,这种承上启下的时代感,在两性关系这个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恋爱、性生活、结婚、离婚、育儿、出轨等等两性问题都在八零后身上集中爆发出来,而且形式丰富其展现手段开放。相比于前辈的隐忍和未来者的随性,八零后更处在传统与现代的两性关系纠结中,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恰恰是收集资料研究的最好样本。相信未来在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剖析两性关系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必然会如我预料的那样以八零后的两性关系为样本,当然这个时间还要等上几十年,估计到我们这代人六十岁左右时,才会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出现吧。不过略显漫长的等待不会无趣,收集鲜活资料的日子总是充满着惊喜。在我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恋爱结婚之后,他们就是一个个我观察的样本,恋爱和结婚的变化会在未来他们的身上一一呈现,生活是不会买“海誓山盟”与“海沽石烂”的帐的,现实也往往比之前预期的更为无情和残酷,能否在人类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矛盾下处理好复杂的两性关系,我也许会在朋友们身上寻找答案,这么说来八零后还真是不容易但价值颇高的一代人啊。

  生物性和社会性到底哪个在人身上体现的多一些呢?这实在是一个长久争论却没有可靠结论的问题。从渡边的众多作品来看想必他是“生物派”,这也与日本文化的主体意识基本一致。不过渡边在两性关系中强调生物性的份量相当之重,其探讨各种两性问题中,例如性生活、婚姻、出轨、寻花问柳和育儿都会以大量的生物本能作为佐证,证明其不可避免而且难以解决。以致他还倡导“走婚”制度,认为人应该恢复原有的动物型两性关系,男女都不要固守一个异性一生,发展了百年的一夫一妻制度在他看来是将两性关系扭曲,使两性关系越来越复杂而且揉进很多其他因素的罪魁祸首。也许渡边这种论点有些极端,但也有一定正确性。人类是一种生物,是一种进化得相当智能的生物,因为相当的智能所以有些自以为是,这个自以为是从人类整体和个体上都有充分的证明,整体相对于其他生物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王、地球的支配者,所以独一无二;个体上在越来越倡导个性的环境下,亦认为自己相对于他人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因此个人的既定思想很难被改造,改造也是顺从更大的所谓独一无二个体,即人类群体的最新价值观。一个人没有他人的监督和批判会逐渐忘乎所以,人类作为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智慧体,谁来批判和监督我们呢?我们所建立的制度是基于以前的种种经验总结,可这种总结的完善是相对于过去,问题的针对性也是相对于过去,对未来很难说有确定的作用。这是否定人的预见能力吗?当然不是,人有预见能力,可是这能力在历史的验证中表现的着实不能令人满意,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智慧有一个现实的认知,我们有时候的确是对制度的未来价值太过乐观了,以致会作茧自缚,我想这才是渡边批判现行一夫一妻制度对两性关系应该负很大责任的初衷。如果制度构建这个问题太大了,无法真正有效解决,那么在个人身上更好的平衡生物性与社会性这个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最根本是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太少,还没想明白,这具肉体和其灵魂就统统破灭了。不过这样也好,凡事太明白了,太具有操作性了,生活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您说是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