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10篇

2018-06-21 20: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10篇

  《生活即是行动》是一本由克里希那穆提 (krishnamurti)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80,页数:24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一):生活的境界

  母亲很是精明,对生活的看法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断言,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但却能鞭辟入里。有次我开了一整天的会到家很是疲劳,但正好是欧冠比赛日,却也折腾着起床看球,母亲骂道:开会的目的无非一个,让大家都为别人着想,主席台上的人却往往想着自己,洗洗睡吧,为别人活很累。

  高中得知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没有什么特别感悟记忆应对18岁之前考试最好的办法老师天天教书很是辛苦,所以才有很多老师天天发卷子、对答案学生问为什么,那就得承受老师劈头盖脸的一通骂。后来发现境界说果然是个好东西,却只是双休日闲来想想,不敢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有种境界说认为利益文化灵魂追求是三个不同的境界,并认可最后一种追求。另一种境界说把实用、求知和趣味做了高低评价,也让人有了一定的追求。

  苏轼有种境界,坚持儒家的入世精神却扬弃了其功利性,汲取了道家达观自适而扬弃了其遗世独立,汲取了佛家的心灵解脱而扬弃了其对世俗否定。这种从容淡定处变不惊人格风范,世上没有多少。人情练达文章,好鸟枝头朋友,这种日常生活中演变出的整全性教育实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可以瞧见克里希那穆提的激进性不亚于当代马克思主义那些学者,他的反身性的力量足以撼动我们的生活惯性,让我们对每一个当代概念作出拷问,让我们对每一刻当下的坠入深渊尝试做一次攀爬。我们沉浸在资本等级决的环境中,不安地看着克里希那穆提,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二):喘口气,生活还会继续

  喘口气,生活还会继续

  ——评《生活即是行动》

  文|杜子腾

  有一段话,道听途说,却一直隐隐觉得透着几分朴素道理。话是这么说的,“人这一辈子,每个人都有一个定量,好比你吃饭因着各自的体重身形都有着各自的量,性生活因着各自的身体状况也有着一定的次数,连赚得钱都是有着神乎其神的一个限度。任何人只要超过这个限度,那就会离开这个世界,去往另一个世界……”

  假设这是一个公理,我们看看我们生活的周遭和现状,是不是会突然之间毛骨悚然起来?很多人忙着赚钱,很多人贪恋着口欲,还有很多人肆意的放纵着下半身欲望。原来我们会羡慕这样的积极享受,现在我们似乎才突然惊醒:这不加节制的攫取生命力量竟是加速走向死神坦途!忙着去生或忙着去死,在我们从不思考的环境中往往不得要领。而一味的不求不问不思则进一步助长我们的继续麻木和碌碌一生。当然我们可以抛开这个公理,因为没有什么确切依据能够证明他的正确性。但生活不会欺骗你,经验不会诓骗你,你的感受也不会蒙骗你。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喘息机会:停下来,思考一下。

  当我们愿意停下来给自己一个喘息机会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儒释道是中国传统的、天然的出口,由西方传入的基督、天主也以宗教教义与普世的经义安抚灵魂,禅宗冥想瑜伽则以古老之躯焕发现代之春,甚至现代科技潮流下的健康疗愈也成为了我们接近自然内心不错选择。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一名著名的印度哲人,被称为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任何一个同他会面人士,不管地位有多高,都为其气质睿智所折服。萧伯纳将其称为他所见过的最美的人类回归到他的讲演录,著作以及谈话上来,他们与任何宗教无关,更不用说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一切由空性出发,关乎整个世界。用业已存在文字来概括他的思想发源便是,“他一生都在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导师地位,亲手解散了为他成立的世界明星社,并退出通神学会。他反对教条主义和偶像崇拜,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出来。”

  《生活即是行动》便是展示这位哲人思想的一本小集子。书里精选了《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中极具智慧灵光闪现之处,汇聚成新的小集,形成了这本书的最终模样

  生活即是行动,我们首先得质疑,审视周遭的世界。低头忙碌的你我幻化成集体意识机器零件,忙忙碌碌却不知所终。没有惊异的目光亮起,世间万物也只是一幅死的背景开始质疑,开始观察自然,开始关注内心,慢慢的,空气流动,风的拂面,水的粼粼,皮肤呼吸脉搏跳动……这些平日里经常遇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东西再次活了起来。这些无意识的活动同样是行动,只是我们主观惰性与麻木使其从感受世界褪去,变得不真切,甚至是消散不见。然而,当我们真正倾听内心,发现其存在的时候,一种以意志力形式出现的“反抗”则成为了主导我们继续行动的力量源泉。贪吃是不对的,我要对抗他,于是便有了适量饮食的行动;纵欲是不当的,我要对抗他,于是便有了适宜的两性互动;身忙是不佳的,我要对抗他,于是便有了劳逸结合的行动。行动是无时不在的,行动也是无始无终的。在无尽的行动之中,我们在生活,生活即是不停的行动。

  这些文字只是笔者的小小体悟,难以将作者深厚的哲学思考阐释的详详尽尽。但正像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摒弃权威与组织,抛弃一切禁锢思想的现有牢笼,发现内心,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其实就是在和任意一个具有哲思的人在对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但是,缺少的似乎就是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从忙碌生活中喘口气的机会。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三):“灵性"的寻找

  拿到书才发现,这本绿色封皮的《生活即是行动》是克里希那穆提一套丛书中的一本,绿色代表“行动”,也真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在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行动。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非常著名的“哲人”,他的哲学理念不同于印度佛陀,也不同于其他的宗教。他认为其他的那些哲学理念是能够给人精神上的支持,是大智慧、是大感悟,是值得尊重的;但那并不是属于自己的。

  他生活在上世纪也对当时的人们影响非常之大;他留下的著作有六十多册,皆是对人们向“灵性”的引导,让人们能够对于他的境界有所了解或者是达到他的那种境界。他说:“我的著作和演讲,哪怕世界上有五个人能够理解,对我来说就足够了。”在这本《生活即是行动》中,他所展示的正是那种依靠自身去参透的“灵性”与“境界”。他人的哲学名句,警世忠言都是别人心境的表述;如若我们将自己的生活依附于他们的言论中,活的即肤浅空虚。他也谈到“行动”与意志力的关系,对于很多人来说,行动源自于意志力。既然有意志力的存在,就会有做与不做的矛盾;这反而是自我折磨的一种困境。克里希那穆提在孟买的第一次演讲时说:生活是投入其中,然后将之抛入脑后——因为不存在“我”要记住这活生生的生活。只有当头脑处在完全谦卑之中,不为自己的渺小的生活做打算,也不再辗转于各种观点、经验和知识时——只有全然、彻底、完整、不再追寻的头脑才会了知生活是无始无终的、无限的。在品读完这句话,我突然想到了《黄带内经——上古天真论》中的四个字“恬淡虚无”,这不正是那种对自身“欲望”的放空吗,对人心境界的寻求吗;放下了自己才能真正体会永恒的快乐

  不过本书并不侧重于理论的解读,而是教我们自我心灵的训练方法指导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行动,通过静心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守的一份“静”,养的一份“性”。别让“物欲”吞噬了“本心”,在静心修养时,为我们的“灵性”守着那一份净土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四):克氏的“天道”

  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著名的心灵导师,他来自拥有东方哲学思想的印度,试图用通俗语言,向全世界阐述他的人生理念和教诲。他总是行走在路上,一生走访70余个国家演讲,而我们现在有幸能够接触到的克氏智慧,都来源于集结成册的演讲集。《生活即是行动》则是这样一本自我心灵训练的行动指南

  为了破除行动的阻碍,书中不断提醒我们学会觉察,这与我一直推崇的自我体察是一致的。因为如果不认为、不怀疑自己真的有问题,那么人的努力就会一直在问题的外缘盲目地游离,轻触一下便即刻弹远,永远无法攻破壁垒,深入核心。真正的怀疑会激发内心的恐慌焦虑,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通常会导致两极分化的结果——不是踏上探寻之路、只求一窥天道,就是筑起森严壁垒,将自己重重深锁。所以,唯有大智慧、高敏感人才能踏上这条路,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姑息,容忍自己的得过且过自欺欺人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仍活在恐惧或痛苦之中。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矛盾的“真理”,它们都是局部的真理,符合不同的价值观,但大多数人都倾向相信一种普适的价值观发出的声音,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原本尘嚣甚上、隔断一切其他声音的“入世”价值观(近年来简化为拜金主义),近年来逐渐有一个堪可匹敌的对手:“出世”之声。很多人开始宣扬宁静自在、淡泊的生活态度,但很可悲的是,很多人的“出世”是不得已而为之骨子渴望的仍是功成名就,因此更容易在内心将“出世”的言论当做是一种自我安慰,而不会去真正深入理解与思索它。所以,在他们的心中两种声音一直无法调和,永远在互相拉锯,其结果非但不能令他们静心反而徒耗能量,磨损锐气,成为懒惰滋生的温床。因为他们失去了信仰,他们不信金钱权势了(不敢信、觉得自己没资格信),但同时却没能树立起精神信仰,成为永远悬在半空中最为可怜的一群人。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达到头脑的清明,以此才能悟得永恒快乐。以琐碎证无穷,犹如管窥蠡测一般不可得,而若已做到清静无为,这颗以“永恒之眼”看待世间万物的心,便可看见芸芸众生是如何攫取生活中的碎屑并为之苦苦挣扎,以盲人摸象的方式解读原本宏大全面事物,将它们肢解得支离破碎并自以为得计。清静无为的人内心不再有源于自利的苦苦拉锯与挣扎,不再需要用意志力强行安排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情绪与感受。人的精神在这种状态下才可以说是真正自由的,它的运动与选择和“天道”一致。

  在苦苦探寻人生智慧和生活之道的旅途中,《生活即是行动》让我得以仰望得证天道后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以及世间万事万物在其眼中的景象

  文/曹怀宁 2014.10.29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五):生活即是行动

  书很漂亮精致。我感觉是目前最为用心去做克氏书的出版方。支持一下。里面是克氏一些经典选段,可以看出非常用心的在选段。都是一些比较精彩的选段,可以看出出版方是认真做了工作的。我是克氏骨灰粉丝,新经典那一套我也购买了,不能说拿来对比哪个更为优秀,只能说这本更为精致,选段更为精炼。如果初了解克氏,或者拿来送朋友的话,这本是最好选择。生活即是行动,克氏将“行动”划分为已经完成的事、正在做的事和将要做的事。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很聪明。我们有时候会驻足凝望一棵树或者一次落日,会心地笑,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行动都源自于意志力,我们都是心怀抗拒的。不是吗?认真阅读,仔细聆听,总能找到出口和答案。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六):心动不如身动

  生活即是行动

  这本书,是一本智慧的书,读之前,你要有心理准备。因为看着书名励志的一本书,内容上是更接近哲学的作品。

  我真实样子和我应该是的样子之间有个间隙,我们一直都在试图弥合这个间隙,而这就是我们的行动。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时,就会有全然的行动。当你用头脑思考时,行动就会四分五裂的。我们大多数人用头脑思考很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过着四分五裂的生活——想一套,做一套,举棋不定,很矛盾。

  作者在书中,是像柏拉图一样的智者,书中又充满了哲学的辩证思考,如果随着作者的思想一步步深入下去,我想,你所达到的境界就是“我思故我在”。当一个人思考自己要怎么行动是,这不是真的行动,并且在书中被当做是很不好的方式,这样的空想让你与行动隔离开了。当你不去思考怎么做,而是直接去做的话,这就是行动。

  虽然,这本书作者是克里希那穆提,可我觉得这更像是一部选集,内容来自于《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而在内容编排上,也是层层深入的方式进行的。从一定方式上讲,这部作品充满了“禅”的味道,或者如王阳明的心学之思,充满的是一种有味道的思辨气息,也正是在这种思辨气息中,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渐入佳境,或者说我们对生活的感觉,因为这本书变得更加细腻,更多的美。

  2014.12.05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七):心灵之书

  心灵之书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烦恼,数不清的坎坷和困难,几乎看不到希望和脚下的路。每一个生活在红尘中的人们,都会因为俗世中的那些人和事,感到无比困痛苦。“如果要想摆脱痛苦而达到幸福,需要人们全然地察觉,完满地行动,一切问题的解决应从根源着手,而不是缝缝补补。”

  这一本《生活即是行动》,是“彩虹系列”中的一本,绿色,寓意行动。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谈话、讲演、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东方的,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

  从本书副标题倾听、寂静和清明头脑可以看出,书中并不是教我们如何摆脱烦恼,或者远离烦恼,而是教我们心灵的自我训练的方法和方式。用清明的头脑,指导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正确的行动,用心生活,发现自我。下面的这段话就是该书要阐述的主题:

  “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在崩溃之中,必须要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行动,这种行动并不依赖任何人,甚至也不依赖讲话者。我们正在自己弄清楚何为行动,以及如何生活——应为生活即是行动。” 克里希那穆提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他的著作中,总是充满着哲理一般的睿智和清明,时刻点醒着寻找不到生活方向的人们。

  生活要有方向,而方向需要我们运用我们自己的头脑。我们的头脑如何正确给我指出生活中该怎样生活,怎样去行动,就需要寻找自我的灵性。我们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痛苦都不是我们说摆脱就能摆脱的,无法体会烦恼之外的含义,我们的生活是肤浅的。“给生命一场获得觉醒与重生的完美行动”,洗涤心灵的污垢,寻找真正的生活源泉,用正确的行动继续生活下去。

  绿色代表着生命的永恒和魅力,有了生命,有继续生活的可能,生命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我们不但要保持着健康的体魄去生活,同时也需要一个智慧的头脑带领我们如何去生活。本书予以行动的主题,生活在行动中,无论怎样,生活还要继续。与其浑浑噩噩的生活下去,不如给心灵一个理想的盛会,请我们聆听大师的谆谆教导。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八):倾听智慧的声音——评《生活即是行动》

  倾听智慧的声音——评《生活即是行动》

  通过这本书第一次接触到印度著名哲人——吉度•克里希那穆提,他被誉为“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这样高的赞誉让人不得不期待这本由他的演讲和作品选段组成的《生活即是行动》。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都在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导师地位,因为他认为把某个人认作是无所不知的老师,而将自己视作一无所知的人,这样的思想相当不成熟。在这样的关系之中,两者都欠缺谦卑,两者也因此都停止了学习。在阅读这本书时,你常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理论,如:学习不存在任何指导——而这也正是学习之美。接受指示和指导的琐碎头脑只是在加强记忆而已——就像所有大学和各个校园里所发生的那样,在那儿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和谋得一份工作在培养记忆力而已。克里希那穆提所说没错,我们很多时期的所谓“学习”也许压根就没有思考而是纯粹的记忆或者积累,我们记住了那些历史人物记住了那些历史事件,记住了那些冗长繁琐的公式,但是这似乎并没有增加我的智慧,我没有思考我学这些的意义,我们又是只是单纯的记住了公元前221或者1949那些数字,仅此而已。

  高中哲学课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而克里希那穆提在此书中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和探究的主题便是“行动”。生活由始至终都是行动,我们每天所做,所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些行动都是生活。作者说:“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在崩溃之中,必须要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行动,这种行动并不依赖任何人,是很值也不依赖讲话者。我们正在自己弄清楚何为行动,以及如何生活——因为生活即是行动。”这让我想起熔炉中的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被这个世界改变。我们周围的生活在不断的改变着,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努力着继续自己的生活。

  作者在本书中写到了意识,行动与生活之间的哲学,他说着时间的意义,爱的含义,他说了关于倾听关于学习,他说了欲望并不可怕……

  作者从未给我一种他想告诉我什么,想要我知道什么的强迫感,我仿佛十分平静的看着这本书,仿佛只是在听一位偶然相遇的旅人,听他诉说着他所看到的世界。这是一本需要安静的思考与倾听作者智慧的声音的书,他所说的不是自己或者你和我,而是整个世界。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九):倾听、寂静和清明头脑——评《生活即是行动》

  【书评人俱乐部】

  拿到书以后先习惯性的观察了一下书本的装帧,书皮的颜色特别正,用了硬皮包装,拿在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很有厚重感。书开本不大,每一页的上下左右留空都较大,应该是为了适合随时阅读而准备的。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印度人的哲学著作,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当年三藏法师就是去印度取得真经,印度非常推崇佛文化,没钱修路了还要修庙。但是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本土化的非常厉害,和中国的道教、儒教搅合成一块,所以我在看《生活即是行动》这本书以前,真的没有想到在印度人眼中的宗教释义和我们眼中的是如此不同。

  这本书的简介上说它不是关于宗教的,但在我看来,它就是关于宗教的。我拿到这本书已经将近两周了,才匆匆浏览过一遍,现在正仔细的读第二遍。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必须很认真很认真的阅读,很认真很认真的思考,有一点声音都会打扰我的思路,这本书虽然字数并不多,但是它是非常耐读的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书里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非常强硬地要求读者去做什么,他并没有说“圣人就应该无私,自私是卑劣的人的做法。”而是很温和的列举了二者的差别,并让你自己认识到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这种做法正是中国的宗教教育里所欠缺的。作者并没有要求读者去做一个圣人,而是承认了每个人性格里都有阴暗面,并教给读者怎样克服自己的阴暗。

  我相信随着阅历的增多,这本书也会带给我不同的感悟,而这正是优秀的书籍所共有的特点。当我读这本书时,我感不到烦恼,也感不到喜悦,一切俗事都离我远去了,我心里只有面对真理时的平静。在生活节奏如此快、忧郁症如此多发的今天,我相信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本能够帮助你进入深层次的精神世界、释放压力的读物。你最终可能不会选择《生活即是行动》这本书作为你的心灵读物,但我坚持认为这是最出色的一本。

  《生活即是行动》读后感(十):一本不可思议,以色彩与静心方式疗愈负面情绪的彩虹之书。

  1、克里希那穆提新书,一本不可思议的,以色彩与静心方式疗愈负面情绪的彩虹之书。

  全套共7本,分别以彩虹颜色定主题,寓意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感受快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彩虹。此本“行动”为绿色系列。

  2、全书旨在提醒我们:

  阻碍觉悟和智慧的一切因素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因此,除了我们自己察觉这一点并采取充分地行动,没有人能帮我们清除障碍,达到完满。

  3、这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教导我们不做“二手货”。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老师、尊长、书本和圣人用汤匙喂大,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这表示我们其实是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活得既肤浅又空虚。本书则教给我们自我心灵训练的生活方法,用自己的真理指导自己的行为,将自己进行放大观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以此终结所有负面情绪,使头脑变得清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证悟自性。

  4、本书克氏表达主要意思是什么?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直接认识真理,而无需借助 “宗教传统”“师徒传承”“修行方法“修行体系”“思想体系”这些拐杖。因为“拐杖”意味着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就“缺胳膊断腿”,必须需要拐杖才能行走。

  5、克氏与其它宗教导师的不同之处:

  常有人将克氏与佛陀相比较。克氏对于佛陀是尊重的,佛陀或者宗教能让你觉得很合理,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可以感悟,大智慧。等等。但是克氏的表达,会一下子质疑并且否定你内心深处最亲切,最舍不得的一个东西,比如“对外界的依赖”。 要知道克氏永远不给你“舒服”与“自我陶醉”的余地。而是一针见血的暴露你的问题及羞愧你的行为。

  6、国内目前最漂亮最有质感的一套克氏经典图书。

  本套书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装帧,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系列,一个心情。读完克氏这七本书,将积攒彩虹能量,让生活变得完满精彩。设计125*185规格的小开本形式,拿起来有质感,读起来有品位。适合休闲静心时随时随地阅读。集齐一套可以获赠画册一本(可做欣赏画册,可做笔记本使用)

  7、克里希那穆提著作的阅读群体:

  克氏说话的对象是整个人类。是所有那些有兴趣听他讲话的普通人们。是想要追求智慧与寻找正确生活方式的明智者。

  (1)、心智自由者喜欢读克。

  因为不受外界干扰,可以自己平衡生活中的纷纷扰扰。这样读克氏的书无阅读障碍。

  (2)、经常对自己作观察的人喜欢读克。

  对自己作观察,就会看到自己内心越挣扎,越矛盾,行动就会越激烈和暴力,因为内在矛盾越大,行动和创造力也就越惊人。

  (3)、会冥想的人喜欢读克。

  冥想是件非凡的事,其本身就是种极大的喜悦。如此,冥想之中就是寂静,寂静本身也即行动。

  (4)、IQ180以上,喜安静,喜思考,鹤立独群,高冷艳者适合阅读。这类人多半自醒,明白且智商颇高,生活比较有节奏,有品位,有自己的特性,不随泼逐流。这样的群体读克氏不费劲,基本只要专注了就完全领悟大师的指点,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开启行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