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10篇

2018-07-03 05: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10篇

  《我想你了,爸爸》是一本由平平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一):我好挂念你

  “其实,那和年龄无关,当你最亲的人真正离开时候,你的童年,就也要同他一起离去了。”

  故事主人公也是作者本人,在父亲离世后,承载着伤悲,在绘本模拟父亲的口吻,与他互动对话,阴阳两隔,空间交错,写的是父女之间的对白,更是对已逝父亲的追念。这是一本像老电影一样的绘本,泛黄照片陈旧记忆只言片语却字字诛心的旁白带着我们一遍一遍回忆坐着的往事,19岁那年平平的爸爸患老年痴呆,曾经保护平平的天使翅膀已经开始苍老,背伛偻,转了个圈,换孩子保护这个曾经宽厚的为她遮风挡雨肩膀。绘本通过萍萍写给爸爸的信,爸爸写给平平的信,娓娓道来生活中小事成长中的迷茫无助。是一封封写给天堂的信,也是写给童年的信。

  这是一本让人潸然泪下的绘本,作者清华美院的美术功底,给我们呈现初鲜活画面,书中平平说即使到最后爸爸的智商不及三岁小孩,他却还像以前一样本能的爱着我,人群中拉着我的手,不会放开。

  龙应台曾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少时年少气盛拼了力气想要从父母身边挣脱,读懂爱时却已追不上双亲鬓角斑白的速度

  绘本的最后附赠给读者一个小信封,可以把想说的写在上面,作者期望我们能够对家人大方表达感情

  “爸爸 我想你了,坐在桌边的你还在喝着小酒看着新闻吗,家里养的鹦鹉听话吗,天气变冷了吗要记得添衣啊,好想还能像小时候靠在你身边,和你悄悄说一句,爸爸,我好挂念你。“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二):思念成画记忆成文

  我一直都觉得,这社会人心浮动,急功近利人们工作忙碌不停,急着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然后奴隶般地在还房贷、还车贷、教育孩子中过完此生,每每想到此,年龄越来越大的我对于成家立业便心生惧怕。父亲的一次次催逼更是让我火冒三丈,每一次的对话都是以和平开始,以战争结束。读了这本画集,难免心生感概。

  说母亲话题很多,对母亲的爱也较容易表达,但对父亲的爱,在我们懂事后似乎就很少表达。记得我写过不止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虽说有关父亲的文章也写过,但也只是停留在写过,书面上的。生活中,鲜少与父亲沟通感情,聊得最多的竟然是国家大事!然后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我的终身大事。

  说的次数多了,父亲知道我会不厌烦,但他似乎对于“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个道理很是熟稔,虽说他因为受教育水平不高的限制,不一定知道罗马是什么,但他一定知道如何才能控制他眼前的这匹不听话的“小马”。无论以什么话题开始了谈话,结束的时候必然会是结婚的话题,而我也在与父亲的一次次对话中摸清了他的路数,总在他还未达到“罗马”前先春风得意马蹄疾,得得得的就跑开了,剩他一个人在那喝酒。

  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在耳边: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与父亲是相同性格,所以每遇事常常是各执己见,很难统一,无论是国家大事的看法,还是家庭琐事处理方式,都不一样,难免会起争执。父亲是个好面子的人,而我却对面子这种虚无无用的东西看得不值一文,于是常常与父亲发生口角,甚至大战。事后想想常常后悔,母亲也常对我说,你对你爸不要吼,这一个家都是他在操持。

  对于向来内敛中国人来说,要当着父母的面表达感情是件很难为情的事。彼此的爱常常都是放在心里,或通过行动来表示。作者通过自己优势,把与父亲之间的点滴画出来,一画胜过千言万语。也勾起我与父亲的诸多往事。

  最令我动容的不是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爱,而是父亲在逝后对女儿关心疼爱,舐犊情深可怜天下父母心。读到此处时,我会不由想起与父亲之间一直以来的不友好。其实我也不想,但每次遇事还是会由着性子来。看到平平与爸爸之间难得的父女情,心生羡慕。如果两代之间没有任何隔膜与摩擦,是不是就是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世间,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人与外界关系,都在分分合合中过完此生。夫妻之间常说,先走的那个人最幸福。因为留下来的多么孤单,还有对逝者的思念,没有人陪他走完最后一程。而对一个家庭来说,有三痛不可避免,幼年失父,中年丧偶,老年失子。这三件事,虽说没有发生在我的家庭身上,但我却感同身受。因我见了太多家庭的离散悲欢。我能体会作者失去至亲的感受,因我失去过亲人

  人的这一生,都是在不断遇见,又不断失散的过程,无论生死,皆是如此。我们报答、怀念逝者的最好方式不是每日的祭奠,而是努力过好我们的余生。中国人常信人有来世,死后亦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于是才有了许多的鬼怪神佛,天地人三界。单从人性上说,这给了我们更多地对逝者怀念和祭奠的空间与想象

  如果有一天,你想念你已经去世的亲人,你会怎么办?是墓前一束鲜花一段思念,还是坟前一串纸钱两行热泪?抑或是如作者般用画笔勾勒日渐模糊的画面给它以永恒存在的空间,用文字记录过去的回忆和思念?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三):画出浓浓父女情

  画出浓浓父女情

  最初知道这本《我想你了,爸爸》是在微博上,看到漂亮的书影和简介就果断转发了。拿到这本书,细纹布面硬皮封面手感很棒,薄薄的一本小书满载着深厚情感,令人不忍卒读。

  第一次看到书名《我想你了,爸爸》就不禁想起荣获“2013中国好书”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颁奖晚会主持人郎永淳几度哽咽朗诵书中片段的画面也再次浮现在眼前。“我想你了”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表达,可能父女之间很少直接说出口,因为父爱是那么内敛深沉,而女儿的害羞也让她们把对父亲的爱埋藏于心。但无论是漫画家丁午在文革时期的信中画,还是平平通过绘本向爸爸写的信,都是最真实、最生动、最朴素的思念。

  其实作者的经历并无新奇之处——19岁时,父亲患老年痴呆症,30岁时,父亲永远离她而去,从小到大备受父亲关爱,反哺之情却来不及相报,只能通过图画与文字在她的想象中与父亲对话。不过,越是这样平凡无奇的故事越容易引起共鸣,尤其是在作者那支神奇的画笔之下展现出的别样魅力,格外令人动容。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平平写给爸爸的信和爸爸写给平平的信,当然都是作者虚构的,其中穿插了爸爸年轻时的故事、“我”小时候的故事以及成长道路上对爱情、对人与事的迷惘困惑,透出些许无奈和无助。

  清华美院绘画科班出身、如今专职画画的作者平平,绘画功力自不必说。她的笔触细腻动人色调多是暗黄色,呈现出怀旧的岁月痕迹,蜡笔画风格线条简洁明快,充满童真无邪,仿佛回到童年时代信手涂鸦出的儿童画。很多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如平平在岩壁画出爸爸的模样,因为传说世上第一个画画的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想念。在岩壁画画的画面让我想起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中的父亲独自被困,也是这样在岩壁上画出自己的一家人,从中得到力量,终于想出办法突出重围。确实如此,家人是我们最坚强后盾,永远支持鼓励着我们,想起他们,就充满了面对生活勇气和力量。

  除了出色的绘画,书中的文字同样值得细细品味。作者如诗般的语言优美动人,有思考,有怀念。记得书中有句话“当你最亲的人真正离开的时候,你的童年,就也要同他一起离去了”,的确这样,最亲的人离开,你就只能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和平平比起来,我发现自己多么幸福,不仅父母健在,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对我疼爱有加,所以我一直成熟不起来。趁一切还来得及,多陪伴分享珍惜和家人、长辈相处时光吧,不要等逝去了才思念。

  父爱是最近很流行题材,从大萌子与老爸30年如一日的合照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有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而这本《我想你了,爸爸》依然能唤起你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

  另外,这本绘本的设计也很用心,附赠一个小信封,里面是平平画的明信片,有什么话想对老爸说,就写出来,寄给他吧!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四):没离开过

  如果有人问起,一个人的童年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答案,相同的是,那个答案一定是疼痛的。《我想你了,爸爸》的作者平平说:“其实,那和年龄无关,当你最亲的人真正离开的时候,你的童年,就也要同他一起离去了。”是啊,就算伤口会愈合,思念会转淡,可是,无忧无虑快乐时光却也永远离你而去。从此之后,欢笑中也沾染了苦涩,笑过之后,更生出怅然若失的迷惘。

  “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托马斯•卡莱尔如是说,没有经历过失去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有多么珍贵。我6岁那年,从小最疼爱我的姑妈因为尿毒症过世了。之后很多年,我晚上睡觉都不敢关灯,一到打雷下雨的时候就会想哭,到了陌生的地方,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心中就会涌上一股酸涩难言的痛楚。我不是没有安全感,而是,太害怕失去了。我至今记得,临终前的姑妈紧紧抓着我爸爸的手,让他好好照顾表姐时的情景。我生怕有一天,我也会成为那个被托付出去的孩子,这些忧虑,也使得我早早地告别了童年时代,就像平平一样。

  当平平的父亲一下子病倒,思维方式和辨识能力变得跟三岁小孩一样的时候,这个一直在父亲宽厚肩膀的庇护下幸福成长的女孩儿一夜长大了。19岁的她只能一个人来面对未来的成长之路,而在这段时间里,其实她心中不但有痛苦、思念、遗憾,也有怨恨。这种怨恨是无法用理智去控制的,如果父亲还在,那就只是不讲道理的撒娇罢了,可是父亲不在了,那些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惑和迷茫,那些不知是对是错的选择,都只能一个人咬着牙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去,那时候,怨恨就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为什么,为什么你不能在我身边陪伴我,如果你足够爱我,不是能够拥有能够战胜一切的力量吗?为什么你没有?”

  只有当她终于走出了成长的泥沼,开始回望自己来时路的时候,她才有可能放下不能原谅父亲不在身边的执念。中间隔着长长的十一年的时光,当年的少女如今已经真正的成熟了,她看着照片里比现在的自己还要年轻的父亲,发现其实父亲不能再同自己分享成长经历的遗憾,就和她不能分享父亲的青春岁月是一样的。她开始慢慢意识到,这种遗憾是可以弥补的,父亲曾经对她讲过年轻时的经历,自己其实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向父亲诉说这些年来她遇见的人和事,而父亲,也必然会以某种方式和自己沟通。她相信一定会的,也一定可以的,而这种相信的本身就是美丽的。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思念之书,更是一本相信之书,相信心中那个重要的人能听得见,也必然会有所回应。有人用信件传递这种相信,有人用焚香默祷传递这种相信,而平平用画画来传递这种相信。“有人说,世界上第一个想要画画的人是因为亲人逝去。他非常想念,还想再见到他,所以就按照回忆,把他的模样刻在岩壁上。今天,我也用这样的方式,来记住你。”

  积攒了十余年的思念与爱,最终化为温暖的画面和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倾泻而出:“难道成长就是面对真实后,要去克制对美好的想象吗?是不是只有克制后剩下的那些美好,才会像水晶般不仅仅可以发出柔美的光,内在也是强韧的?”这是多么温柔的爱呵,就算我们经历了再多的疲累伤痛,面对自己最在乎的人,还是只想对他说这些美好的句子,不是吗?

  而天堂里的爸爸,也给平平寄来了回信:“我今天刚把翅膀清洗完,还没来得及吹干,就收到了你的来信……”在信中,爸爸对平平的困惑,无论是关于理想还是关于爱情,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温柔的回应,两代人的书信往返,恍如一个柔软梦境一般,使人沉醉,使人叹息。

  这是我读过的最最特别的两代书,因为爸爸的回应来自于平平自己的想象。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嘲笑平平的幻想,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思念一直持续,我们爱的那个人就会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陪我们一起长大,就像他们从来没离开过一样。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作为商业用途的请豆邮征询,谢谢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五):你的生命在我的想象中继续

  夫妻间有金婚、银婚、钻石婚,这些名词饱含着祝福欣喜与羡慕,诉说着共同经历过风雨沧桑的两人缘分的长短;而同样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父母与子女共存于世、彼此相伴的年份却没有特定的词汇去衡量,只有那些凄凉无比的话:爸爸(妈妈)走时,我某某岁;他们吃了一辈子苦;他们走了,突然间就觉得再也没有依靠了;要是他们还在,能享享福,该多好……尽管年长的老人去世有“喜丧”之说,可是一旦父母离世,无论他们走时有多大年龄,无论他们陪伴了自己多少年,留在子女心中的都是无尽的遗憾。也许,正是这份世人心中深深的缺憾与隐痛替代了那个本该有的名词。于是,就有了张洁在54岁时写下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有了钱穆的《八十忆双亲》,也有了平平的《我想你了,爸爸》。

  平平的爸爸离世时,她三十岁。按理说,他可以相伴女儿的少年与青年时期,分享她的友谊与爱恋,甚至可以含饴弄孙,然而他却因在女儿19岁时生病,智商回到了3岁的儿时而错过了上述的种种。错过的不止是父亲,还有平平,就如龙应台说的那样,“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十九岁的人对自己的父母感兴趣呢”,而等到忽然醒悟之时,平平却再无机会了解父亲的人生了。于是,一场虚拟的对话,两封想象中的书信就在平平的画笔之下娓娓展开。

  我本以为,平平的信会远长于父亲的,毕竟她融于笔端的所思所想都更有条件基于真实。然而,十年中的种种终究无法用一封信事无巨细地概括,于是,平平只是用如诗般的意境与笔触简单地述怀了她的友谊与爱情观,淡淡地勾勒了她关于人生与理想的困惑,她信中最多的内容还是她对父亲深深的思念,这种思念融入了她的记忆更浸润了她的每一个日常,就如父女之情天然地融于血脉之中。而面对亲人已逝留下的伤痕,这种切肤的思念之痛远远重于对交流的需要,毕竟无法交流的父亲依然是父亲,仅有孩童智商的父亲也仍是平平情感的寄托与依靠,就是这样的父亲,也会在平平逗他时下意识地去掏零花钱,也会在平平谎称病了时严肃地摸平平的额头。就如平平说的,疾病很强大,但它没有打败父爱的本能。

  而当死亡降临时,女儿的爱与思念则让那份幽深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在平平强大的想象空间中再度复活。父亲的回信有真实亦有浪漫,已成为天使的他在天堂中幸福地清洗吹干着翅膀,不因生死而改变丈夫与父亲身份的他永远对妻儿有着无尽的思念。他对女儿最大期许是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活着,他对妻子的爱则融入了一顿简单却亲手制得的早餐中,这些平实的细节虽为虚构,却又那样地平实、感人至深。而最最让我动容的是“父亲”对于理想的叙述,“他”说,理想成了命运的一部分;“他”说,说不清是我们选择了理想,还是我们被理想选择;“他”还说,人有权利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沉默可以藏匿纯洁的灵魂。这些无疑都是对非常岁月中的善良一种最为精准的评价!亲爱的平平,你为了追寻爸爸的过往,为了从大历史中捡拾爸爸的痕迹,为了在蛛丝马迹中拼凑出爸爸可能有过的停留与犹疑,究竟读了多少书,花了多少心思,又看了多少关于那个年代的那些人的回忆录?你错过了与父亲的交流,却因此与更多父亲的同龄人交流,也因此有了更多也更深入的思考,于是,在你的笔下,你的聆听更大于你的倾诉,虚拟的每一笔都变得那样地真实,那样地打动人心。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爱却是岁月的留声机,只要还有一个人在,亲情就将得以继续。

  平平在书的最后说自己不够好。我却想说,平平真的足够勇敢,她有着能将心底的伤痛示人又能将伤痛转化为力量的勇敢,我想,这是父亲的爱给予了她力量,让她一路微笑,前行。

  刊于2014年7月11日《图书馆报》书评园地 A28/32版

  http://m.xhsmb.com/20140711/news_28_2.htm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六):跨越时空的父女情

  文/考拉小巫

  平平的这本彩绘,可能是除了几米的绘本之外,我读过的最感人的一本。泪点低的我,从十五页开始流泪,一直到结尾。

  绘本的作者平平在十一年前发现自己的父亲得了一种病,这种病不但导致父亲的智商退回到了三岁小孩儿的水平,而且使得父亲的身体和精神的种种机能都变得十分有限。在接下来的十一年里,平平从十九岁长成三十岁,虽然父亲还在,但他却已经无法与女儿共同分享她在成长之路上的一切酸甜苦辣。直到平平三十岁时,父亲离世了,他与她便永远地错过了彼此。这本精致的绘本讲述的,便是父亲离世之后的故事。由于父女二人在爸爸生前时一次又一次的错过,平平便选择在父亲离世后,用书信的方式与天堂的他进行一次对话。

  在平平写给父亲的书信中,她真情地回忆了父亲在她童年时期的陪伴——在家门前路口等待爸爸回家的身影,挽着爸爸脖颈时的欣喜与满足,满心好奇和崇拜地看着爸爸做着一件件伟大的事……童年快乐的时光总是显得那般短暂,转眼之间,平平长大了。长大后的平平已经没有了父亲在精神上的陪伴,于是,她选择将自己对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种种困惑写在给父亲的书信里。其中一句最为戳中我泪点的话是“爸爸,我常常想不清楚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书页上用细腻的笔触画着蒙上双眼的平平孤独一人站在荒凉的芦苇地里的样子。读到这里时,我闭上双眼,仿佛看到画作里的场面成了真,看到平平在冷风中孤独地站立着,静静地等待着,但四周除了芦苇随着轻风摇摆摩挲时发出的响声外,便是一片空荡的静——她永远也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回音了。一个人的童年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平平说:“当你最亲的人真正离开的时候……”

  正当我以为平平再也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回音时,翻到绘本的下一页,却赫然看到“爸爸写给平平的信”的字样。“平平,我很好,你好吗?……你大概以为来信爸爸会收不到吧,但是怎么会呢?我今天刚把翅膀清洗完,还没来得及吹干,就收到了你的来信,迫不及待地拆开来”。书页上用清晰的笔触画着天使般模样的爸爸坐在云朵之上,正在顽皮地用吹风机吹干自己的翅膀。原来,平平以爸爸的口吻,给自己回复了一封信。读到这里,彻底泪奔,但此时却是欣慰的泪水。在父亲的回信中,他回忆起了更多平平小时候的故事,作者提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我自己的童年中,让我想起了我爸爸在童年时对我的陪伴。

  由于平平一直都因为没能参与父亲的过去而感到遗憾,于是在平平想象中的父亲的回信中,他满足了她的渴望,与她一起分享了他的过去。画作里勾勒着父亲年轻时俊俏的面庞,安静地讲述着当年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模样,以及对平平妈妈浓浓的爱意与思念。由于父亲的疾病,很多想做的事再也没有机会去做,很多想见的人也从此迷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除了悔恨之外,只有无奈。爸爸说“平平,时光残酷,催人衰老,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父亲终于还是离她而去了。可是,就像书里所说的那样,平平不必难过,因为父女二人并非越离越远。即便父亲的躯体已经离去,但他的爱却会长存,并时时刻刻地陪伴在平平的身边,无论她在哪里。

  整个绘本的画风简约浪漫,笔触细腻有佳,朴素的文字句句直抵人心。在这唯美的画作和动人的文字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平平对父亲的思念和依恋,以及她想要诉说的那份遗憾,更能想象到平平的父亲对她的关爱和牵挂。读完此书之后,我又做了一些搜索,惊喜地发现平平已经幸福地升为人母。我想,现在作为母亲的她,一定更能深刻地体会父亲对她的爱吧。

  读罢此书,最大的感触就是要珍惜当下生命中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人生只有一次,希望未来尽量少留遗憾。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的父母,祝愿身体康健,幸福平安。

  (本文已发表于《北京晨报》。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作为商业用途的请豆邮征询,谢谢。)

  ----------------------

  个人简介:

  @考拉小巫

  80后,畅销书作者,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畅销书《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考拉小巫的留学成长日记》出版以来畅销至今,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临床心理咨询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攻精神健康及心理咨询与治疗。伊甸园字幕组前任影组组长,爱好电影、字幕翻/听译、旅行、读书、美食、摄影及写作,曾参与字幕制作的电影和美剧包括《越狱》、《当幸福来敲门》、《憨豆先生的假期》、《加勒比海盗3》等。新浪名博“考拉小巫居”博主,博客粉丝遍布全世界21个国家117个不同地方,很多忠实粉丝已关注她的博客长达7年之久。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七):永恒的父亲

  两年前,曾经读过荷兰作者麦克度朵的《父亲与女儿》,以离别开始的故事,简单却情感深沉,那些似水流年里的至亲至爱,永不褪色,永生难忘,而让观者忍不住泪水直流,后来这部绘本被改编为同名动画短片,获得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与麦克度朵的《父亲与女儿》风格相似,平平在《爸爸,我想你了》也采用了电影镜头的叙述手法,氧化退色照片的色调,以及旧时光的怀念情感,一一辅陈,风格朴实却真挚。翻阅之中,不断勾起了自己强烈想念爸爸的心情,眼泪不断涌上来。

  平平的绘本,文字不多,但句句内敛克制,通透感悟如同已历经沧桑。平平曾是一个无比幸福的孩子,有疼爱她的爸爸妈妈,但在十九岁时,她的爸爸得了一种怪病,智商变得像小孩子一样。不太爱交流,但会唱两首歌,一首《东方红》,一首《小燕子》。和平平的谈话很少了,但有时还依稀认得出平平。当平平问他要零花钱时,还和小时候一样,把手伸向胸前衬衫的口袋里掏钱给她。甚至平平假装生病时,爸爸也会表情严肃地伸出手摸摸额头,看看是不是在发烧。随着平平的渐渐长大,爸爸越来越衰老,也越来越像小孩子。父亲和孩子就如同两条交叉的线,也渐行渐远。平平有时有很多话想和爸爸说,就开始画画。一直到三十一岁,平平的爸爸去世了。失去了世界上最疼爱她的人的平平,将这些年来,想对爸爸说的话,都凝结在这本《爸爸,我想你了》画面和文字中,留给我们痛彻心扉的感人。我不想多说什么,平平的心事全在这些画里了,而这种思念,我们都懂。

  龙应台曾在《目送》里,写过父亲的伤逝,母亲的衰老,儿子的离别,也写那些不舍和情感上的幽微:“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

  追不上父亲远去的脚步,也常恨时光流逝的无情,尤其是远离父母身边,常年不得相见的我们这些外地务工的异乡人。家,温暖而诱惑,又让人无比依恋。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我们大多如今天南海北,又不得不背井离乡,不得在父母跟前,愧疚。而能呆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都是幸福的孩子啊,且当珍惜。时光都到哪儿去了?常回家看看吧。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八):我想你了,爸爸

  《我想你了,爸爸》

  ——平平

  文/OnlineForever

  这是我看的为数不多的、美好的、感动过我的漫画书之一。

  我想你了,爸爸。一个简单的题目,却也传承了几千年的朴素感情。一句简单的“我想你了”,折射出来的那么多值得永久珍藏的岁月,如歌中飘荡出来的思念,这么轻,那么浓。在自己的生活中,无数次的打完电话又发现话没有说清楚的感觉,在这本书里的漫画里都有所涉及。想要去改变他们,却发现越来越被他们所改变;想要去理解父母们的世界,却有发现自己像忘记带门卡的陌生人一样被阻挡在门外。生活啊,给他们多了那么多经历;而我们,只是粗浅的对他们说一些诸如“我要这,我要那;我想要去&*,我想去*&……”式的撒娇。年岁过往,青春不常驻,一切他们曾经告诉我们的道理都一一应验,而一切我们曾经的撒娇都为生活添加了些许的曾经的乐趣和如今的困苦;生活啊,告诉我们太多的道理,都是爸妈曾诉说过的。

  这种感觉,简单而单纯,没有目的的想念,只是为曾经的那些欢乐过的时光。在《我想你了,爸爸》中通过一来一往的信函,传递着父与女的不同世界里的不同对话。一个单纯的想念,勾起多少回忆和过往啊!父亲在我心里的印象,就是朱自清散文《背影》里的形象。小的时候有快乐时光,也有痛哭流涕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最幸福的时候是他们做好吃的我吃,给我买东西……但现在长大了,每年回家给父母买东西的情景让眼睛酸楚——对父母最大的不忍,是当着他们的面去宣告他们已经老去了。这样的不忍让很多事情变得犹豫和不决,一些事情不再单单是考虑自己的心情、情绪和状态,而是要加入他们的想法和心态,你太强势必然让他们感觉到卑微和老去的痛楚;但如果你表现的像个孩子,那么他们繁忙的身影有在你面前深深的影响着你痛着的心。

  在《我想你了,爸爸》里面,大多是漫画里面镶嵌着入境的文字,读起来的感觉非常美。或许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思念之情,但作为一个孩子还是能感受到一些感情的。注意,体会与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多事情我们能理解,但不一定能体会到;有了体会,也不一定能有很深的感受;如果要深入去区分这两种感情,你试着去想念一个人吧。或许在思念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作者那样相同或不同的期望。从自己的角度任性,从父亲的视角负责任,这不也是一种做人的道理吗?选择自己的感情,选择自己的选择。当明白了选择的时候,人就开始成熟了。

  我很喜欢《我想你了,爸爸》这本书的表现形式,唯美但也简单。大量感情透过几个漫画真情流露出来,或许与你想的不一样,或许与你画的相差甚远,但无与伦比的美轮美奂让人遐想,阅读文字过后的感触,也似乎读懂了作者的那份思念。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九):《我想你了,爸爸》诉说两代人温暖的守望

  文/肖煜

  这是一本由普通女孩创作的怀念父亲的绘本。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女孩,她叫平平,也是绘本的作者。

  平平十九岁时,爸爸病了,智商变得和三岁小孩儿一样。他只会唱两首歌,一首是《东方红》,和他年轻时的岁月连着;另外一首是《小燕子》,这是平平四五岁时,他教会女儿唱的。平平有时候也考爸爸一些题,比如1+4等于几,比如我叫什么,我是你什么人,前两个问题,他一开始都能答对,但后来随着大脑慢慢退化,答对的准确率逐年降低。可最后一个问题,他一直都会准确说出:“你是我闺女。”平平还会假装说自己生病了,爸爸就会表情严肃地伸出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疾病很强大,但它没有打败父爱的本能。

  平平三十岁这一年,爸爸过世了。送走爸爸,平平忽然间发现,和爸爸一起三十年,竟好像从来没关心过他的人生,他经历过什么,他在想些什么。而这十一年,自己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也无法和父亲交流。命运让父女错过彼此。平平是学美术的,她有了个念头,想画一画爸爸不曾了解的自己,和自己不曾了解的爸爸。她开始收集材料,问妈妈,问爸爸的朋友们,看爸爸读过的书,了解他曾经做过的工作和去过的地方。

  平平通过“书信”的形式,模拟了一次与离世父亲的对话,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她以自己的“画”与“话”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与追念,更写了自己的“成长之痛”。在失去之后,她更加想念的是曾经鼓励她、安慰她、支持她、等候她的那双手,那是人类最原始最无私最纯洁的爱。虚构出来的来自天堂的父亲的回信,则讲述了爸爸一生的故事,以及他对女儿的不得不“放手”时的鼓励与信任。

  这个离别的故事,充满了父女之爱,是两代人温暖的守望,既有一个女孩的成长体验,也有父辈对于理想、爱情、友谊以及生活的思考。

  书评人黄集伟说:“这本书的结构很有创意,第一层是现实空间,平平写给父亲的信。第二层虚拟空间,虚拟父亲写给平平的信。第三个空间,父亲所经历的年代和那些往事。既有现代空间感,也有历史的提示,既有父亲的视角,也有女儿的视角。”平平说两封信的结构传达的想法是不愿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谁家都会有生老病死,爸爸的境遇也只是众多无常中的一种。我想诉说一种遗憾,一种因为年龄的差异不断错过彼此的遗憾,一种因为对时光的愚钝而产生的遗憾。”

  1、我想诉说一种遗憾

  记者:是什么缘由让你有创作这本绘本的冲动?

  平平:一开始我想通过画绘本来描绘自己的生活,爸爸生病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尤其是他病的这些年,那时候我只有19岁,对生活充满特别多的困惑和疑问。爸爸生病让我觉得世事无常,有特别多的很大的问题萦绕在头脑里得不到解答。我本来是很不爱操心的一个人,但是也开始思考大的问题,越思考问题越大,越来越多,我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把成长的问题跟爸爸交流一下。但很遗憾,让我生发出这些问题的人却是一个生病了,不能和我交流的人。

  在我三十岁的时候爸爸去世了。送走爸爸,我在家整理他以前的照片,偶然翻到一张早年间他和朋友一起在海里挽起裤腿,搭着彼此肩膀的黑白合影,他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比现在的我还要年轻得多,眼神充满光彩,扬着下巴,歪起脑袋,摆出一幅对世界很不屑的样子。照片早已泛黄,照片的背面,是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工工整整的,是爸爸的笔迹。他原来也曾那样年轻,那个年轻的爸爸和我认识的爸爸,一点都不像一个人,忽然间我发现,和爸爸一起三十年,我竟好像从来没关心过他的人生,他经历过什么,他在想些什么。我突然有了个念头,想画一个绘本,去画一画爸爸不曾了解的自己,和自己不曾了解的爸爸,献给我们三十年的父女缘分。我开始收集材料,问妈妈,问爸爸的朋友们,看爸爸读过的书,再了解他曾经做过的工作,和去过的地方。

  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一笔一画,画完了整个绘本。我不愿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世事无常,谁家都会有生老病死,爸爸的境遇也只是众多无常中的一种。我想诉说一种遗憾,一种因为年龄的差异不断错过彼此的遗憾,一种因为对时光的愚钝而产生的遗憾。或许读完它,你也会和我一样,去深深地思念一个重要的人。

  记者:在你的整个人生中,包括绘画创作上,爸爸对你有什么影响?

  平平:爸爸对画画虽然一窍不通,但因为他是搞机械的,我小时候经常看到他在台灯下画图纸。在我印象中,那个画面特别美。他做人做事都很认真,画图纸时的认真劲儿特别好。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一种间接的影响,他很支持我画画,我做什么他都特别支持。

  记者:你用了一年半时间做这个绘本,能跟读者分享一下你的创作过程吗?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近父亲的?

  平平:爸爸生前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非常老了,爸爸生病的时候他们经常去看他,每年都会去一次。其中有一位伯伯非常有意思,记忆力特别好,我爸是哪年出生,哪年考的学校,哪年上班都记得特别清楚,甚至我爸工资几块几毛都记得非常清楚,很多爸爸的故事都是从他那儿打听出来的。还有就是问妈妈,再有就是我之前对爸爸的记忆。之前对爸爸的记忆特别简单,不是一个特别完整的爸爸。通过以上这些途径我来想象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记者:我们这样一代人好像在淡忘一些过去的事情,有多少人在回望上一代发生了什么呢?有多少年轻人关心父母之前的生活呢?你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平平:人好像都是这样的。当下的美好一般是不知道珍惜的。我原来从没想到我爸爸对我有多么重要。我是在他去世后才慢慢地回忆,他对我原来是这么的重要。

  记者:你现在做了妈妈,也有了自己的宝宝,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你对你父亲的感情有没有新的理解或者体会?

  平平:我失去了和爸爸交流的时间,没办法陪爸爸,交流的时间很重要。我有了孩子以后非常有体会,孩子每天的变化都非常大,我不愿意错过他任何一个变化。比如他会笑了,或者会爬了,任何一个变化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我看到宝宝的成长过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给我爸爸带来这么多的幸福,他当时照顾我的时候一定也有这种感觉,这时候我觉得这种遗憾就变得少了一些。人一代一代传下去,意义可能就在这个里面。

  2、创作还是真实比较重要

  记者:看过你绘本之外写的一些文字,了解到在你爸爸身上也遭遇过一些委屈和不公,为什么你没有在绘本中加入爸爸遇到的大时代中的事情?

  平平:这个问题我事先就考虑过,我感觉爸爸那一代人,对压迫他们的命运有一种特别的隐忍,也特别宽容,他们在苦难面前有一种特别深沉的态度。这个跟现在的人差别很大,我们现在可能手扎了一根刺都要写在朋友圈里面。从我创作的角度说,不知道大家有没看过《忠犬八公》,那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说一条狗对主人不离不弃的故事,整个画面特别稳重,没有一点刻意的煽情,但是最后出来的感觉是非常有力量的,我比较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它是真实的。我觉得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都是在平凡中经历,最后也淹没在平凡里。创作还是真实比较重要。

  记者:爸爸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事?

  平平:爸爸跟我相差47岁,我们和一般的父女关系不太一样,他对待我有点像爷爷一样的感觉,特别宠爱我。我记得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开家长会都是我爸爸去,他第一次去,旁边有一个小男孩说,这个老头是谁啊?旁边另外一个男孩说,是平平的爸爸。他们都在说,平平的爸爸是个老头,就喊起来了。我当时觉得特别没面子,就哭着跑回家。妈妈把这个事告诉了爸爸,从此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爸爸都会把头发染黑。我对这个事印象很深的。

  记者:在创作的这段时间中,你搜集素材,看爸爸看过的书,听别人讲述爸爸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平平:做完这本书以后我非常痛苦,因为一再让我陷入这种回忆之中,其实我有时候觉得我以后再也不想写爸爸的事情了,就到此为止了。因为我的表达就在我的书里面了,画画好像是释放了长时间的一种感情一样。

  记者:父亲离世已经有两年时间了,现在有了这样一本记录的书,你也有了宝宝。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平平:我记得在《中国好声音》里面有一个选手,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没有理想。

  我觉得当你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理想就会慢慢来找你。特别像我在这封信里面爸爸给我写的那样:你走好每一步,理想就不会离你太远了。我非常想听从我虚构的爸爸写给我这封信的建议,先做好我眼前的事情。爸爸也是这样一个人,他也是非常踏实的。

  (本文已发于《燕赵都市报》)

  《我想你了,爸爸》读后感(十):思念的故事《我想你了,爸爸》

  思念的故事《我想你了,爸爸》

  看过许多本爸爸写女儿的书,却是第一次看女儿写爸爸。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肯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可是孩子长大以后,却很少能够回报自己的父母。好像孩子很无情,不过想一想,他们还有自己的孩子要付出,也就释然了。所以遇到对自己父母特别好的孩子,我们都会感觉很羡慕。

  这本书是一本绘本,女儿平平在清华美院毕业,专职画画,里面画得不错。当然和美丽的图画相比,更美丽的是里面的故事。平平的父亲去世了,于是平平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想起小时候的爸爸如何关心照顾自己。巨大的失落,触发了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思念,思念自己的父亲,思念自己的童年。

  这本书就是她写给自己父亲的一封信,也是写给自己童年的一封信。所以用的是第一人称我,写给的是父亲,书里面称为你。我想看了这封信,最受感动的,肯定是天下所有的父亲,因为所有的父亲都同样爱着自己的孩子,都渴望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给自己写一封这样的信。可惜我们没有等到,平平的爸爸也没有等到。因为父母在世的时候,孩子们总是觉得有无穷无尽的时间,手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可是忽然之间我们的父母就 离开了我们,往往都是失去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后悔。

  幸好平平肯亡羊补牢,画出了这一封寄往天堂的信,也让我们这些还在人间的父亲,收到了这封充满了爱的信。感谢平平,也感谢平平的父亲。

  绘本有很多种,这本绘本让我想起了电影中的蒙太奇,镜头感很强。平平小时候在农村,爸爸总出差,于是平平总喜欢去路口等爸爸,爸爸回来就会高高的抱起平平,平平就是爸爸的耳朵边讲那讲不完的悄悄话。

  书里面的画面都是七十年代,想来平平现在也应该和我年龄差不多吧,也应该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许有了孩子以后,才更能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我想着本书应该是女儿送给父亲的一份最好的礼物,可惜我的父亲也离开了我,而我的女儿才初中毕业还不懂得这份感情。不过我还是把这本书送给了她,让她知道有这样一个父亲很爱自己的女儿。她的女儿长大了,父亲却去世了,然后女儿送给了父亲这样一份礼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