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篇

2018-07-07 04: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篇

  《人生智慧》是一本由[德] 叔本华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0.00,页数:26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纳为己用。

  这不是本逻辑充实的书,大部分思想都没有按照论点、论据、论证这完整的逻辑来讲述,而是一味的陈诉观点,这个让我读起来实在头疼。而且许多观点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以我现在的视角来看,并不见得有多“智慧”。但是有些观点是我非常赞同的。

  这里我根据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折合我自己的思想,总结出更适合我,也可能更适合广大并不像叔本华那样拥有高贵出身同学

  人生观: 人生追求

  ========

  结论: 幸福感不一定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你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可有可无,这个应该由你自己来判断

  1. 幸福决定因素: 决定一个人 *一生* 是否幸福快乐的,是他自身的心性,而不是财富名声地位

  2. 所以我们要追求心性,而不是财富、名声与地位吗?

  3. 不是。

  4. 因为人的一生,凭什么要以追求幸福为目标?

  5. 所以人的一生,该以追求什么为目标?

  6. 不以任何事情为目标,或者以什么为目标都行,因为关于人的一生该如何过,根本没有任何正确性可言。就像

  狗的一生,也根本没有正确性而言。因为正确性,全部都是人为加上去的。

  7. 所以,我们可以随便过自己的人生吗?碌碌无为,浑浑噩噩的过一生也可以吗?

  8. 理论上,都可以。无论你是好是坏,是杰出平庸

  9. 但是,人是有信仰的。

  10. 比如我的信仰是,我爱死了充满精神独立、拥有开放眼界和拥有“超能力”的人,我愿意用我这一生去成为这类理想的人。而不在乎,我这一生,是否是痛苦的一生。

  11. 所以,我并不把追求幸福感当做人生的追求,也不认为书中的追求幸福感的人生,是一种智慧

  以下所有观点,都建立在我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上面的。

  ======

  1. 身体健康心灵健康,是一切行为的源动力适当调节自身的健康状况,多运动

  2. 对自身的关注远大于对外物的关注,表现在: (1) 多进行提升自己的内核特别是精神能力。(2) 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尝试追寻内心想要的东西,为他人而活的同时,也为自己而活。

  3. 财产宝藏,拥有合适的财产能让生活过的舒适得多,不是财产带来的社会效应,而是财产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4. 别听叔本华瞎说,享受精神乐趣和享受物质乐趣一样有意思关键思想在于,对于外在,有时候可以“知足常乐

  5. 警惕家庭和朋友等周围的人给你注入的价值观。它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价值观,譬如: (1) 婚姻观: 最好在30岁之前结婚,否则没人要了,却不知道婚姻更可怕的是后期维护。 (2) 消费观: 赚钱不容易,别乱花钱,却不知道太节省导致人生失去很多可能。

  6. 一切不足以让我死亡的事情,都不值得我太过烦恼

  7. 人唯一值得恐惧的破产,是精神破产。

  8. 请不要被这句话迷惑: "财富犹如饮水,喝的越多越渴"。你现在的问题很可能是"水不够",而不是"越喝越渴"的问题,请先把你的水储存够你生存。

  9. 谦虚不是美德,但是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很好的挡箭牌。

  10. 请不要拥有民族自豪感家族自豪感、程序员自豪感这种以群体归属感来源的自豪感,唯一的自豪感是你对你做出的贡献/成绩的自豪感。

  11. 尊敬对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反对影响他人生存和破坏社会的一切行为。反对所有站在道德哲学的制高点对他人的生活进行品头论足的行为,这是最恶毒的行为之一。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闲暇是人生的精华

  【之前发过一次,发现被删了,我再试一次,同时再回想一遍】

  连续两周每天下班后坐在书桌阅读叔本华的这本《人生的智慧》,从第一章开始就再也放不下了,深感相见恨晚爱不释手

  叔本华出生于一个富商家族,这样的出身保证了他终生无需落于庸俗的讨生之中,从年轻之际他就开始思考层次的问题。终生未婚也让他对孤独有了最深切理解

  这本书的结构就像他的叙述一样逻辑清晰明了:第一章简要提出了他认为的人生命运三要素:人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以及人向其他人所展示样子。接下来三章分别论述三要素。第五章和第六章就像是叔本华的安静的告诫一样,告诉读者怎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才是最幸福的和合适的。

  从这本书中可以简略总结出叔本华认为的人生的智慧是什么:是求诸自身的、通过独处以及有限的与人交往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过程。思考就是智慧的来源,而独处保证了思考的独立性和免于庸俗,而要独处,一个人就必须拥有闲暇。所以我们应该在闲暇时做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也可以看一个人在闲暇时的作为来判断他的价值。

  他说,一个人接受愉快的能力越弱,那他接受不愉快的能力就越强。

  他说,人的精神思想财富越优越显著,那么留给无聊空间就越小,在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只能返求自身,这个人的自身就会显露无疑。所以人们消磨闲暇的方式展现了这个人的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闲暇就是人生的精华。我们只能从自身寻找从而获得幸福

  他痛斥打牌,这点和我一样,认为打牌宣告了思想的破产,因为没有思想交换的时候人们才会去打牌。

  对于人所拥有的财富等身外之物,他认为我们应该把财富当做能够抵御众多可能发生不幸灾祸城墙,而不是刻意寻欢作乐许可证。并且认为相比于出生于富贵家族的人,出身贫寒的人们更容易倾向奢侈豪华。这一点我也表示大致认同观察一下发生在我周围的故事,也大致可以总结出来这点。

  他人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本身来说无关紧要,除非这种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产生影响的时候。而隐居的生活之所以对我们很重要,是因为我们不用生活在别人的眼线里。

  虚荣使人健谈,而骄傲使人沉默,这是因为虚荣是尽力使别人相信自己拥有某能力,而骄傲是自己相信自己拥有某能力。我们进一步可以认为民族自豪感是最廉价的自豪感:只有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什么自豪的资本时,他才会对自己出生于某个民族感到自豪。

  叔本华也花了大量篇幅说明名誉声望区别,认为名誉只需要保有就行,而声望需要争取:只要不做坏事,我们就可以保有名誉,而要获得声望,我们必须做出业绩来。

  他也对骑士荣誉展开了相当长的论述,总体上说这是一种易碎的、躁动的荣誉并不取决于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别人对他做了什么。叔本华之所以如此详细论述骑士荣誉,应该与当时欧洲盛行的决斗风气有一定的关系,而决斗在他看来就是骑士荣誉的演变。在骑士荣誉中,动物本性即纯力量代替了理性坐在了法官位置上,它默认为强力就是公理。

  快乐的本质否定的,而痛苦本质却是肯定的:因为快感的产生都是意欲受到的抑制得到解除,而幸福的生活应该是避免了很多不幸的生活。而事实上大众都是从无痛苦的幸福状态中受到诱惑而去寻找快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无穷无尽的痛苦,孰知无痛苦才是最大的幸福。

  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到最完美和谐,因此要学会承受孤独,孤独是幸福和安乐源泉。从此,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价值成反比。不过孤独也有坏的一面:它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

  每个人都不可能看到除了自身以外的东西:他只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理解和明白事物和他人。

  他说,与人交往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对于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且让他们清楚这一点,所以不可以对朋友过于尊视和顺从,“不尊崇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崇”,这当然不是说我们应该趾高气扬,而是说我们不可以依靠别人。

  一个人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和思想只能激起人们对他的憎恨和反感,因为这相当于在间接指责别人愚蠢无能。而保持礼貌就是我们互相订了一条保持沉默协议:互相忽略和避免责备对方在道德和智力上的缺陷

  我们应该牢记时间作用以及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对于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立刻清晰的想到其相反的一面。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三):只是图片摘抄

  叔本华的这本书,两年前买的,只看了一半,今天才把它看完。怎么说呢,叔本华的文字和逻辑我都很喜欢,读起来非常通顺。他的思想,我也觉得有道理,毕竟给了实打实恳切的解释,而没有任何含糊或者一带而过。他的悲观主义我理解,但没法经常如此想,否则我会真的觉得孤独。我觉得自己很可笑,想成为叔本华笔下有精神力量的那类的人,最终发现自己是离不开人类社会的,我不如他,完全比不上

  好在他在后半部给了一些在世俗社会中与他人相处建议,很有启发永远铭记,逃避意味着鄙视,对于人际方面,对于自己目前觉得可笑的现实,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不可固执己见,二即使真觉得环境不对,把对方看成跳梁小丑,没穿衣服的人,他们做的并没有真正冒犯你,收起你奇怪的“骑士荣誉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四):大家可以看看这个版本

  一家之言难免有偏见和不足甚至有删减,毕竟是译文,特别是思想类的著作,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版本的,一个马哲专业的朋友推荐的。⊙﹏⊙⊙﹏⊙⊙﹏⊙⊙﹏⊙⊙﹏⊙⊙﹏⊙⊙﹏⊙⊙﹏⊙⊙﹏⊙⊙﹏⊙⊙﹏⊙⊙﹏⊙⊙﹏⊙⊙﹏⊙⊙﹏⊙⊙﹏⊙@@@@@@@@@@@@@@@@@@@@@@@@@@@@@@@@@@@@@@@@@@@@@@@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五):对真实人生的冷眼洞察

  托尔斯泰对朋友说:“你说过叔本华就某些哲学问题写过一些东西,并且还写得不错。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什么叫写出了一些东西?那可是反映了整整一个世界啊,那种清晰和美感令人难以置信。”

  能让这位大文豪用发现精神新大陆的迷弟口吻赞叹的哲人之书,果然对人生智慧的思考鞭辟入里,丝毫不丢这朴素书名每一个字该有的分量,处处都是一针见血的洞察。

  毛姆年轻的时候接触到叔本华,进而通过系统阅读哲学、伦理学著作,24岁就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真是叫人羡慕:“ 探寻自身的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别的目的是不存在的,就算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也不过是一种想象,觉得如果自己大方一点,就能变得快乐起来未来充满变数,及时行乐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肯定是与非仅仅是两个词,人们出于保护自身利益为目的,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就是行为标准。对于自由人来说,当他感觉行为标准对他的影响没什么了不起的时候,才有必要奉行这些标准。” 20几岁就明白了要过怎样的一生,可太酷了。

  我想叔本华这本书对世人的普适意义,也许就在于帮助我们去思考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吧。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以前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但比起外在的固有差异,叔本华更进一步赤裸裸地表达了每个人内在的差异也决定了所能体会的乐趣和精神境界有所不同,以及在这样的残酷世界里,除了身体健康以外,我们必须遵循自己个性方向,成为我们自己,才能获得幸福。

  “认识你自己”是个体最重要的思考命题之一,别逃避。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六):读过《人生的智慧》

  书名很像一碗鸡汤,如果它是马云巴菲特李嘉诚之流写的话,那就绝对是鸡汤了。叔本华和庄子有些类似的,都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财富,都是对庸俗且无力改变的社会绝望后,发觉还是出世,独善其身才能获得幸福。“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是叔本华哲学的精髓,庸俗的人通过各种低俗社交,能够把所有人都拉低到同一个档次,所以尽量减少社交。不要追求美好的幻像,因为生活的本质是痛苦的,所以只需要尽量避免痛苦事情的发生就行了,只要会发生的不吉之事,就都有可能发生,他居然都有“量子力学”的理念,而且还有经济学上的“二八定律”了。现在网络上的各种鸡汤段子励志故事成功学,都可以说叔本华早就说过了,比如说大部分人都佩服的马云,他的那些段子了,人生经历,什么某某大学演讲了,我基本不看,因为他说得再多,都是个商人,巴菲特李嘉诚也一样,庸俗的人自然觉得他们的话都好有道理啊[doge]。哲学家基本都是反宗教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各种God 来拯救他们,他们自己已经是自己的God了,知道了生活的本质,尽人事就好了。因为马尔克斯,村上春树看了托马斯曼,然后因为托马斯曼看了叔本华,现在要不要因为叔本华,去看亚里士多德,歌德,贺拉斯,伏尔泰等人呢,没那么多时间啊,还有两本叔本华的书没看呢[允悲][允悲]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七):《人生的智慧》的经典话语

  亚瑟·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著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逝世,死后将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引言

  因此伏尔泰说过:"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一个人只能直接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

  个人拥有的不同地位和财富赋予了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各人的内在幸福并不会因外在角色的不同而产生对应的区别。相反,这些人同样是充满痛苦和烦恼的可怜虫。

  对于人来说,存在和发生的一切事物总是直接存在和发生在他的意识里面,所以,很明显,人的意识的构成是首要关键。

  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因为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尽管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一点缺乏充足的认识;但是,能否领略这些精神思想的乐趣却首先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能力。

  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累赘。

  苏格拉底在看到摆卖的奢侈物品时,说道:"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

  另一方面,只有傻瓜才会把社会地位放置在财产之前。另外,人拥有的财产、物品和名誉、声望处于一种所谓的互为影响、促进的关系。彼德尼斯说过:"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决定了这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话,那么,反过来,他人对自己的良好评价,能以各种形式帮助自己获取财产。

  第二章 人的自身

  因此,除了严重灾祸意外,人们在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事情,不论是好是坏,其重要性远远不及人们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事情的感受能力的本质特征和强弱程度才更为重要。

  因此,针对他人自身优点而产生的嫉妒是最难消除的;所以这种嫉妒会被很小心、谨慎地掩藏起来。

  对于天赋异禀、精神能力超长的人来说,遭到另眼看待是平常事。

  因此,当愉快心情到来之时,我们应该敞开大门欢迎它的到来,因为它的到来永远不会不合时宜。

  那些低下的劳作阶层,特别是在乡下生活的人们,常常露出高兴和满足的表情,而富贵人家却通常感到烦恼。

  使我们快乐或者忧伤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超常的感觉能力会引致情绪失衡、周期性的超乎寻常的愉快或者挥之不去的忧郁。

  一般而言,一个人接受愉快印象的能力越弱,那他接受不愉快印象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亦然。

  不满情绪越厉害,则自杀所需的诱因就越小,到最后,诱因可以减至为零。相比之下,愉快情绪越强烈,维持这一情绪的健康状况越良好,自杀的诱因就必须越大。

  对生活稍作考察就可以知道: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外在的一重对立关系其实也就是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出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无聊。因此,我们看见低下的劳动阶层与匮乏——亦即痛苦——进行着永恒的斗争,而有钱的上流社会却旷日持久地与无聊进行一场堪称绝望的搏斗。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因此,一旦对所谓的人有所了解,他就会选择避世隐居的生活;如果他具备深邃、远大的思想,他甚至会选择独处。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所以,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的确,如果社会交往的数量能够代替质量,那么,就算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世界都是值得的。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所以,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

  这种在游戏里面体验和获得的习惯,会在人的实际生活里生根、蔓延。这样,人们逐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事务中,也同样依照这种习惯行事,认为只要法律允许,就可以利用掌握在手的每一个优势。

  我们这个世界乏善可陈,到处充斥着匮乏和痛苦,对于那些侥幸逃过匮乏和痛苦的人们来说,无聊却正在每个角落等待着他们。

  我们的现实生活在没有受到情欲的驱动时会变得无聊和乏味;一旦受到情欲的驱动,很快就会变得痛苦不堪。

  但如果上述的两种特殊反常的情形碰巧结合在一起——拥有闲暇属于外在的特殊情形,而且具有超常禀赋则是内在的反常情形——那就是一个人的大幸运。……人生这两种痛苦,匮乏和无聊,也只有通过其彼此抵消和中和,才使常人得以逃脱它们的困扰。

  头脑至为狭窄、局促的人根本上就是最幸福的,虽然并没有人会羡慕他们的这一好运。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当对某一样东西的要求还没有进入一个人的意识的时候,这个人完全不会感觉到对它有所欠缺。

  对于像人类这样一个贫乏不堪、充满需求的物种,财富比起任何其他别的东西都得到人们更多的和更真诚的尊重,甚至崇拜,这是毫不奇怪的。甚至权力本身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

  quot;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歌德)

  但是,对于人自身的幸福而言,尤其是对于幸福密切相关的平和心境和独立自主而言,这种荣誉感更多地产生出扰乱和不良的作用,而不是有益的效果。

  他并不从自己的真正自我,而是从自己在他人头脑中的表象那里得到满足和快感,那他就是相当不幸的。……把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看的太过重要是人们常犯的错误。这一错误或许根植于我们的本性;或者是伴随着社会和文明的步子而产生。

  quot;跟奴隶开玩笑,奴隶就会对你不屑。"——阿拉伯谚语

  谦虚是美德——这一句话是蠢人的一项聪明的发明;因为根据这一说法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说成像一个傻瓜似的,这就巧妙地把所有人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

  大众除了长有眼睛和耳朵以外就再别无其他。他们尤其缺乏判断力,记忆力也不强。

  一个人的道德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仅仅一次的恶劣行径就可以确切显示:一旦同样的情况重现,这个人以后的行为都会带有同样的道德实质。

  为此目的,女性名誉的训诫格言就是:绝对不能和男人发生非婚姻的性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强迫男性结婚——这是他们的一种投降;只有通过这样做,女性才能得到保障。……我们看到女性名誉原则的基石就是一种有益和必需、但却是经过精打细算、建筑于实际利益之上的集体精神。

  因此,男性名誉要求男性必须对其妻子破坏婚姻的行为感到愤慨,并至少要通过与他分离来惩罚她。……除此以外,男性名誉要求只是对女人,而不是这个人的奸夫做出惩罚,对后者的惩罚则超出了需要,这一点证实了男性名誉源自男性的团队精神。

  正如塞尼加所说的:"一个人越可鄙,越可笑,他就越喜欢摇舌中伤"。

  因此,在荣誉这一问题上,粗野无能可以取代,并且优于一切个性品质,道理站在至为粗野无礼的行为一边。干啥还需要多种多样其他别的?

  在这世界上货真价实的祸害已经太多,人们不应该再增添那些虚幻不实的灾祸,因为它们会带来真正的祸害。

  从道德的角度看,强力即公理并不比诡计即公理更令人信服。……报复别人的侮辱不应该采用决斗的方式,而应该运用暗杀的手段——这是卢梭的看法。

  当然,有时候经历数世后,才会产生完全公正的评判结果,而这一定论是不会被将来推翻的。由作品奠定的名声是牢固和势所必然的。不过,作品的作者能否亲眼目睹自己的作品获得承认,却取决于外在情势和一定的运气。作品越高贵,越有深度,这种情况就越少发生。

  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出,最虚荣的国家总把荣耀挂在嘴上,并毫不迟疑地把它视为激励人们做出非凡的实事和创作伟大著作的主要原动力。

  因此,配享名声而又不曾获得名声的人,其实拥有了那更加重要的东西;他所缺乏的尽可以用他的实际拥有作为安慰和弥补。

  在这里顺便说上一句,在一个人的生前就为他竖立纪念碑,那就等于说:我们不放心后世去评价他的价值。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都是肯定的。

  确实,生活并不是让我们享受的,我们必须忍受它和克服它。

  因此,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娱。

  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但如果人们遵循我这里所讨论的规则,把生活的计划瞄准在避免痛苦,亦即远离匮乏、疾病和各种苦难这一目标,那么,这一个目标就是真实的,我们或许就能有所收益;并且,我们的生活计划越少受到因追逐所谓肯定的幸福的幻象带来的打扰,我们的获益就越多。

  因此,我们应该把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等的期望调至一个节制、适宜的尺度,因为正是对幸福快乐、荣耀排场的渴求和争取带来了巨大的不幸。所以,降低我们的欲求是明智和合理的,因为相当不幸的生活是轻而易举的;相比之下,相当幸福的生活不仅很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

  谁要是完整地接受了我的哲学的教诲,并因此知道我们的整个存在其实就是有不如无的东西,而人的最高智慧就是否定和抗拒这一存在,那么,他就不会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的期待;不会热烈地追求这尘世的一切,也不会强烈抱怨我们计划的落空和事业的功败垂成。相反,他会牢记柏拉图的教导:"没有什么人、事值得我们过分的操心。"

  真正优秀的聚会无论在哪里都必然是相当小型的,辉煌、热闹的喜庆场面大都只有空洞的内核,某种的不和谐总会出现,因为这些喜庆气氛实在与我们那贫乏和苦难的生活格格不入。

  由于这一错觉,从人生的开始放眼前看,生活显得一望无尽,但是,当人们走到了人生旅程的终点回眸审视一生时,生命却又显得相当短暂。

  由此可见,我们的行事自始至终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在每一刻都做着我们在那一刻认为合理和适当的事情。

  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

  但我们却不加留意地度过我们美好的日子,只有到了糟糕的日子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念和渴望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之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

  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

  因此,对那些值得回味时刻的记忆和记录,应该小心保存下来。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日记会很有帮助。

  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别,但社会对这些差别视而不见,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更有甚者,社会地位和等级所造成的人为的差别取代了大自然定下的差别,前者通常和后者背道而驰。

  具有深度的交谈和充满思想的话语只能属于由思想丰富的人所组成的聚会。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会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恶痛绝。

  青年人首上的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这些人来到这个世上的任务就是引导人类跨越谬误的海洋,从而进入真理的福地。他们把人类从粗野和庸俗的黑暗深渊中拉上来,把他们提升至文明和教化的光明之中。当然,他们必须生活在世俗男女当中,但却又不曾真正地属于这些俗人。从早年起他们就已经感觉到自己明显与他人有别,但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他们与大众本来就有精神上的分离,现在,他们刻意再辅之以身体上的分离;任何人都不可以靠近他们,除非这些人并不属于泛泛的平庸之辈。

  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别人的看法,他应该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quot;如果不跟别人作比较,那我们就会为我们得到的感到快乐;如果由于别人比我们更加幸运而内心不安,那我们将永远不会快乐。"

  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应采用的办法就是与嫉妒者保持相当的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以便双方之间始终保留一道巨大的鸿沟。如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受到嫉妒者的攻击时,能够保持最大限度的从容镇定,因为导致嫉妒者发起攻击的原因足以抵消他们的攻击,这是一般实用的对付办法。

  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必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任何关乎我们痛苦和快乐的事情都应该以理性和判断力去观察和考虑,那么就是进行冷静的、不掺带个人情绪的思考,运用纯粹的概念在抽象中操作。

  至于我所推荐的要控制住我们头脑中的想象,我要补充的是不要听任我们的想象把自己曾遭受过的不公、侮辱、轻视、损失化为栩栩如生的图像,因为这会刺激起我们已经沉睡了的愤怒、怨恨及其他憎恶情绪。

  如果把细小的物体放置得太靠近眼睛,我们的视野就会受到限制,就无法看到其他别的东西,同理,在我们的直接范围内的人和事,尽管都是鸡毛蒜皮般的无关重要,但却经常过分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和占据了我们的思想,甚至造成了我们的不快。

  正是由于这里所说的理由,当我们周围所有人持有与我们不一样的看法,并因此做出与我们不一样的行为时,尽管我们相信周围的人是错的,但始终不为所动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肌肉可以通过加强运用而得到加强,但神经经受折磨却会遭到削弱。

  各人瞬息万变的情绪很容易就为一个群体带来某种不一致。但正是这种不一致部分地解释了为何我们的记忆在摆脱了诸如此类的情绪的干扰影响以后——虽然这些干扰转瞬即逝——保留在记忆中的人就被理想化了,有时候,甚至是被神话了。

  总的来说,我们受别人欢迎的程度和我们降低对别人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相等同,并且,我们这样做必须出于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容忍,因为,容忍植根于鄙视。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的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且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不尊崇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崇。"

  原谅和忘记就意味着扔掉我们获得的昂贵经验。

  性格是绝对无法改正的,因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一条内在的原则;根据这一条内在的原则,在相似的处境之下,一个人只能永远做出同样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别的;……人们的观点想法和行为态度紧随自己的利益而迅速改变。

  但是,总的说来,就像我很早说过的,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相互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不应为此感到泄气,不要以为抽象的准则和格言无法指引我们的生活行为,因而放任自己。

  藏拙遮丑是可以的,但冒充优越却没有理由。

  一句话,人们关注的是世俗常规所给予这个人的角色和位置。所以,一个人就像商品一样地被贴上标签并受到商品式的对待。……在这个贫穷和匮乏的世界,应付匮乏和需求的手段无论在何处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也是压倒一切的。

  在社会上,地位和财富可以期望获得人们的尊崇和爱戴,但精神的优势却永远不可以期盼得到这种待遇。

  因此,一般来说,在男人当中,愚蠢无知的人会受到欢迎,而在女人当中,相貌丑陋的女人能够让人喜爱。

  保持礼貌就等于我们定下一条闭嘴沉默的协议:我们都将互相忽略和避免责备对方在道德和智力上的缺陷。

  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我们应该假装相信他所说的话;因为这样他就会变得放肆大胆,就会有恃无恐地说出谎言而最后拆穿自己。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他们对我们那些最无可挑剔的事情的了解都会为我们带来不利。

  有时候,我们以为别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我们的某些事情,但其实,别人还不曾想到过要怀疑这些事情。但如果由于我们做出的行为使他们真的对这些事情起了疑心,那么他们就肯定不会相信它们的了。

  quot;沉默之树结出安宁之果。"——阿拉伯谚语

  我们可以说的简约一点:命运洗牌和派牌,而我们负责出牌。

  相比之下,每个人都有着某些与生俱来的具体原则,这些原则深藏于每个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因为这些原则是人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和意愿的结果。人们并不是在抽象思想中认识到自己的这些原则的。只是当我们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我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遵循着自己的原则行事,这些原则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绳线操纵着我们。

  所以对于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要马上清晰地想象到其相反的一面。

  就算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只要它的结局仍然悬而未决,只要还存在得到一个更好结局的可能,那么我们就不要胆怯、犹豫,而应该努力抗争,正如我们只要还看到一小片蓝色的天空,我们就不应对天气感到绝望一样。

  的确,万不得已的时候,畏惧本身就成为畏惧的理由了。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因此,我们在童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对事物的接触和经验构成了以后所有认识和经验的固定典型和类别。

  因此,许多儿童的眼神是直视和认真的。

  儿童对于外部世界都很好奇,经常观察思考,眼神也总是发直,很少有目光游移,因为他们想看什么,想干什么都是直接的,没有掩饰。

  年轻人期望他们的一生能像一部趣味横生的小说,他们的失望也就由此而来。

  一个成熟的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所能获得的,就是摆脱偏见;这样,他发现世界与他儿时和青年时期所看到的迥然有别。

  当走过了山顶,我们才跟死亡真正地打了照面。

  当生活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生活跑哪去了。……所有无关重要的和不愉快的事情都从我们的记忆中筛漏掉了,因此,遗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事情所剩无几。

  有时候,我们相信自己在怀念着某一处遥远的地方,但其实,我们只是怀念着我们在年轻、活泼的时候在那地方所度过的时间。

  所以,只有在性欲消失了的时候,人才会变得理性。

  [End 2015.3.20]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八):人生的智慧观感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句标注在《人生的智慧》封面的这句话,被许许多多的文青们所追捧,被一些自认为特立独行的,自由的青年人们所信奉, 这句话也成为许多不爱与人交流的,内向的人一个精神的避风港,给了他们一独处的绝佳的理由。可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从不同的人理解有不同的意思,什么才是孤独,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尽管这本书的语言比较浅显,内容也比较具体实在,但是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仍然有一个很大的障碍——人生阅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是对整个人生的观照,但是每个人的阅历都是一定的,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年轻人的阅历是相当有限的,年轻人对生活的思考也是有限的,而叔本华对于后半生的看法则超过了年轻人的阅历范畴,因而存在比较大的阅读难度。如果把《人生的智慧》比作一罐极品的茶叶,那么读者的阅历就是水,如果水太少,茶就泡不开,如果水比较多,茶就泡得开,读者也就可以品尝出茶叶的回味浓醇,可是对于极品的茶来说,水的品质也会影响最后茶的口感,什么样的读者才能品的了这杯茶,也是有门槛的。

  叔本华是著名的哲学家,他对人生的哲思是比较深刻而全面的,他也常常能给读者提供不同的视角,但是这毕竟是叔本华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人生,书中很多观点和内容都是他自己人生的印照,并且他所能看到的人生也是有限的,所以他不可能观照到无限的人生经历,并且对于人生的看法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所以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听从。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他的决定人的命运具有根本差别的因素是: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人的自身是人获得幸福的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保持身体健康对获得愉悦的心情至关重要。确保自己幸福的内在源泉畅通无阻的条件是独立和闲暇。头脑简单的人只能获得感官上的快乐,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一个目标满足了,我们又有新的欲求,每个人都有这种不断产生欲求的力量,这就是生命的意志,世界是我的意志,就像爬山,以为爬上了山顶,眼前却又出现了另一座山峰,所以,叔本华说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

但是又有一种说法,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还是获得了一种不同的认识生活的角度,更好的去品味生活。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九):幸福源自自身

  我大概是上个月初萌生了阅读叔本华的想法,在最近一个阶段的阅读过程中,我的视野中反复出现叔本华、萨特这些名字,但却对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不甚了解。这让我产生了种莫名的紧张情绪,同时也很庆幸,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不断拓宽自己认知天花板的过程。这至少说明我的认知还没有停滞在一个横向水平面上,而是在纵向上不断提升的。

  我选取的这本《人生的智慧》据说是叔本华所有著作中最通俗易懂的一本,因为这书本来就是他晚年从自己的《补遗与附录》中选取要点,写给普罗大众读的,今天看来倒是有几分“科普”的意味。可与我以往阅读过的书籍相比,这本书的语言还是相对晦涩,需要你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去领会他想阐述的道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确收获颇丰,也第一次有了系统阅读哲学的打算。

  叔本华在这本书中以“幸福论”为核心,深刻论述了人生诸多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其中理论性的东西,我不可能三言两语讲明白,但对于他重点的思想,我倒是可以简单介绍。叔本华认为,尽管在人的一生中,他的外在不断变化,但人的内在性格却是始终如一的。他认为一个人获得快乐的方式,一开始就由他的内在性格决定。人生的常态是无聊,而所谓快乐的获得,归根结底就是“意欲”的满足,而追逐意欲满足的过程本质上却是痛苦的。由此叔本华说,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做类似钟摆的运动,而意欲的满足只是其中非常短暂的时刻。获得快乐的真谛,就是最大限度的规避痛苦。上述的内容,大致上就是他“幸福论”的核心思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叔本华对于“孤独”这个词的阐释。他认为只有孤独的思考才能酝酿出最伟大的思想,那些享受孤独的人往往精神世界十分丰富,所以他在独处的时候,才不会空虚、无聊。而那些乐忠于无聊社交活动、聚会的人,独处时是非常容易空虚的,思想上也很难有深度。这和我自己历来的想法有相契合的地方,同样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因为我自己就是那种享受孤独,深切厌恶无聊社交活动的人,这显然与多数人的偏好不同。我曾一度认为自己对“孤独的享受”是个消极问题,阅读了一些心理学书籍寻求解答,甚至曾陷入到自责之中。但半年多前阅读到一本叫《内向者的优势》的书后,我的想法有了深刻转变,这次读到叔本华著作里的观点,更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人和人获得快乐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人需要聚会,需要物质和喧嚣获得快乐,而我从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快乐,这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人从来不应该被自己的天性所困扰,而要积极的适应它。

  当然叔本华有一些观点,今天读来也是落后于时代的。就比如他对女性显然有些歧视,这可能和他从小与母亲关系欠佳有关。另外他曾用大篇幅论述决斗对上流社会的危害,这些内容让今人读来可能有一些枯燥。但结合普希金曾因决斗去世,和叔本华字里行间展露出来的严肃态度,足可见沿袭骑士精神的决斗当时对欧洲社会的危害。

  如果要我总结自己2016年读到的最重要的两本书,我想一本是我年初读过的《月亮与六便士》,另一本就是这本《人生的智慧》。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当时读的我热泪盈眶,从根本上坚定了我追求写作道路的决心。而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则给了我看待人生的新角度,并真正引发了我对哲学的兴趣。曾听别人说起,“如果不读读哲学,是无法完全领会文学的。”我想自己在读书上,需要做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十):智慧与乐趣

  生活是否具有乐趣,与我们的人生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有着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就会用这种智慧看待、评价、选择自己的生活,而这样的评价和选择又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是处于享受或是厌恶的状态。

  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追求。读书人追求功成名就,生意人追求富甲一方,世间女子渴望堂堂男儿,世间男子渴望似玉娇妻。不同的人生阶段,看重的事情也不尽相同。一颗糖能让孩童破涕为笑,一份十万年薪的工作能让二十岁的青年欢呼,一个健康的孩子能让三十岁的中年觉得幸福满满,一碗清粥能让八十岁的老人享受香甜。

  人生是一直成长的,不论是我们自己主动的成长,还是因循着社会变化的被动成长。随着这种成长,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积累,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也就会不断变化,因为我们开始逐渐发现新的刺激点,也逐渐看清乐趣背后另一面的不堪。高官厚禄,有着尔虞我诈、阿谀奉承。迎娶了娇妻,意味着你要为她下半生的幸福奋斗。有了孩子,从此之后就有了最大的牵挂。在聚财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成了财的奴隶,而最终等到的又可能是财聚人散。正如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选择不婚、不育、独居,这不是年轻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责任。市场经济,让这个社会的利益性、目的性越来越强。市场的力量如此强大,开始深入甚至摧毁家庭、社群得以维系的关系纽带。从前,个体脱离了家庭、社群,基本上注定难以生存。现在,我们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吃喝玩乐、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个体独立的生活甚至比家庭、社群更自由、更丰富、更充实。试问,一个人能生活的很精彩,那为什么还要组建家庭、维系社群,自找麻烦。

  然而,人生在世,生而为人,就不可能彻底出世。我不认同对功名利禄、酒食美色的痴求。当然,没有追求,一生将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毫无意义。如若痴求,一生艰苦拼搏只为身外之物,失去了自我对生活的主动体验和掌控。我也不认同一切皆空的虚幻。存在既真实,即使这存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想生存,就必须正视这些身外之物。如果有能力,就去改变他。如果没能力,那就适应他。你不能因为,这世界上有太多愚蠢的人和事,就把自己高高悬在这个世界之上。我认为的智慧,是要知世故,然后入世故,坚持不世故。

  尊重,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尊重每个人的真实存在,进而尊重他们的智慧、乐趣,因为智慧无好坏,乐趣无高低,自己喜欢就好。毕竟大家都是第一回当人,我没资格评判你的智慧,更没资格跟你说什么样的乐趣才脱离低级。人之患,好为人师。学会了尊重,就能治好这个毛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