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10篇

2018-07-17 04: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10篇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是一本由[美]蒂娜•卡西迪著作,北京时代文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一):永恒传奇——杰奎琳.肯尼迪

  她是杰奎琳.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妻子,她是美国最年轻最具个人魅力的第一夫人;她是时尚和优雅的代名词;她是一个时代的标志风范;她是永恒的传奇。

  世人认识杰奎琳,是因为她一生中的两次婚姻——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与希腊船王奥纳西斯。

  第一次婚姻,让原本在《华盛顿时代周刊》任"摄影女孩"的杰奎琳,一脚踏进了政界,陪着丈夫拉选票,参加政治活动,为不同语种的选民进行演讲。随着肯尼迪总统竞选成功,杰奎琳成了白宫的女主人,美国的第一夫人,她的名气越来越大。

  她魅力四射,连美国电台广播员在预报天气之后,总要补上一句:“晚安,肯尼迪夫人,不论你现在在哪里。”

  她伴随着肯尼迪到其他国家访问,成了总统的外交武器,赫鲁晓夫、尼赫鲁、戴高乐等国家元首对她十分着迷。

  世人只看到她人前的风光,却没有看到她背后因总统丈夫好色成性的愤怒郁闷,直到最后,她选择了——容忍。

  第二次婚姻,继肯尼迪总统遇刺后,肯尼迪总统的弟弟被暗杀,杰奎琳处于对子女人身安全考虑离开美国,和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结婚依靠船王的财富势力保护她和子女的安全。

  很多人认为杰奎琳的一生,是依托男人而活,从总统到希腊船王,借助他们的权力和财富,一步步登上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她拥有天下女人梦想的一切,美貌智慧才华、财富、权势恒久影响力

  她那不被世人理解的第二次婚姻,始终是世人热议的话题,杰奎琳一生都热爱家庭阅读运动追求自己渴望东西

  希腊船王去世后,她回到了美国,做了图书出版社编辑,她不再是权力顶峰的第一夫人,不再是财富顶峰的船王夫人,她只是杰奎琳,一位潇洒自信坚强乐观、优雅智慧的职业女性,但她留给世人的记忆,不会随着她身份变化而淡去。

  然而,巨星总有陨落的一天,美人总有逝去的时候,1994年,杰奎琳被诊断出患有淋巴腺癌,同年5月19日:她在纽约市逝世。4天后,她被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她的葬礼经由电视全国转播,克林顿总统发表书面演讲,称她为“勇气尊严楷模。”

  杰奎琳的逝去,标志着美国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她则化为永恒的传奇,活在世人的记忆里。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二):那一抹优雅的微笑

  杰奎琳是谁?是肯尼迪的妻子,是美国历史最漂亮的第一夫人。《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以详实的采访档案资料基础,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杰奎琳。褪去第一夫人的光环,她依然是一个独立、坚强的新时代女性,这一点在她结识肯尼迪之前已经可以窥见。

  无视过去,就会丧失未来。对杰奎琳来说,肯尼迪兄弟被暗杀的噩梦一直挥之不去。除了失去丈夫的悲痛,还有时刻笼罩在头顶危险阴云。白宫,曾经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家,已经换了居住者;美国,曾经是她成长乐土幸福天堂,已经变得危机重重。作为一个母亲,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美国。

  杰奎琳与船王奥纳西斯的结合从来都众说纷纭。不怀好意者总是揣测这段婚姻并不是以“爱”而结合,只是一个女人看上了一个男人身后的财富。然而,对杰奎琳来说,这个男人是唯一一个在她经历噩梦后,给她一个安全、宁静与世无争生活环境的人。

  作为二战前的一代社会阶层所赋予杰奎琳的仅仅是婚姻、母亲的身份,是一种菟丝子般的附属品。站在挡风者背后的女人总是会掩藏自身的光辉。虽然很无情,但是我觉得,在奥纳西斯离开后,杰奎琳才真正又穿上藏起来的羽衣,展露本身的才华与力量,重新投入出版工作中,踏上文化之旅。

  生活的波涛总是把人生冲刷得斑驳不已。在大喜大悲中不断起伏的日子需要更坚强、执着灵魂。暴露在聚光灯下的笑容有多灿烂,隐藏在悲伤下的心灵有多脆弱,也许一切都不是光凭想象就能够切实感受到。而这一切,都掩盖在杰奎琳优雅的笑容中。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三):从编辑到第一夫人,行业偶像当如是

  1944年9月,杰奎琳在康涅狄格州法明顿的薛平学校上学,她加入了戏剧和骑马俱乐部,还是学生报纸漫画作者和编辑——彼时,没有人能想到日后的她会成为第一夫人,并且是美国史上甚至世界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几个第一夫人之一。

  她成为知性代言人,亦成为优雅的代言人,她疯魔了美国,亦疯魔了世界,她吸引了肯尼迪,亦得到了赫鲁晓夫、尼赫鲁、戴高乐等他国领导人喜爱——他们称她为“非常可爱的肯尼迪夫人”。

  她之所以能集全世界宠爱一身,不在于她那其实并不出众外貌,而在于她的满腹才华,在于她的文学素养——这些,来自于她的学习经历,更来自于她的编辑经历。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杰奎琳就是因“腹有诗书”而拥有优雅气质典型代表。她在学校期间便是作者和写手,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华盛顿先锋时报》做“调查摄影女郎”这一专栏。她一头扎进工作中,广泛接触各种人。她喜欢参与新闻事件,喜欢谈论政治和接触政治人物,在这种条件下,她终于遇见了当时的马萨诸塞州的国会议员杰克•肯尼迪。幸运地是,肯尼迪也在和她的接触中爱上了她,于是,这一对男女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也许杰奎琳是旺夫吧,肯尼迪当选了第35届美国总统。也许杰奎琳也克夫,多年之后,肯尼迪惨遭暗杀。

  然而,无论杰奎琳给予丈夫肯尼迪带去的好运多还是厄运多,但是,至少她自己的形象得到了举世认可和举世赞美。无论对于国家形象的建设,还是对于白宫的改造,还是对于自身形象的维护,杰奎琳都用她那丰富知识杰出的智慧,将这一切做得非常完美。她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优雅、高贵理性阳光永远向世人传达着美好和希望。她之所以能够这样,编辑工作中的阅历和编辑工作中学到的知识,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那些年的编辑经验,她不会成长得这么成熟,不会成长的这么完美。由此可见,编辑,确实能够给人以气质上的提升——当然,编辑的背后,其实说的是知识。

  肯尼迪的弟弟也被暗杀之后,杰奎琳带着儿女离开了美国,并嫁给了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你看,杰奎琳的两任丈夫,要么是政治上的老大,要么是商业上的老大。也就是说,在嫁人这一方面,杰奎琳也是非常有眼光,非常会选择的。当然,我们还是可以说,这来自于她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以及知识和岁月所铸造出来的优雅气质。这种气质,不会随着她的年华老去而消褪,而是依然会逐渐地增加升华。这就是知识本身的魅力,这就是才华本身的魅力。

  在编辑这一行业日渐唱衰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学学杰奎琳。虽然我们未必能向她一样通过当编辑变成第一夫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当编辑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提升自我,不管之后在编辑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都会取得良好发展。这,才是杰奎琳这位史上最牛逼的编辑给我们的启示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四):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决不表示幸灾乐祸,也不是酸葡萄心理,因为在我阅读《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这本书时,脑子里会时不时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了避免被人误会小人,我只好先把菜端上桌,再想想如何跟你解释我是怎么炒出来的。

  我觉得,象杰奎琳这样聪慧、时尚、优雅的女性完全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内涵取得更大的成就,即使嫁得不是非富即贵。倘如此,面对央视记者提问,她的回答肯定是一个字:“幸福。”

  拉近杰奎琳

  杰奎琳啊,太遥远了吧?如果说她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不是就觉得近些呢。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从此世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出生,杰奎琳出生。而就在这一年,蒋介石集团和各军阀相互攻杀,还要腾出一只手来对付共产党。而红军利用国民党派系混战的时机迅速建立了几块根据地,但一方面要应对党内的权力和路线之争,另一方面还要抗击国民党的围剿(五次围剿之前的小规模围剿)。时值乱世之秋,胡适竟然发起了人权运动,不可不谓超前。(需要说明的是,我发现有关杰奎琳的日期上会差1天,我想可能是因为一个是美国日期,一个是中国日期吧,因此尽量不提日期。这不是最重要的,毕竟不涉及报户口退休时间确定,对吧。)

  到了1953年,杰奎琳与约翰·肯尼迪结婚,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陆的剿匪基本结束。

  在我出生前3年的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中国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开展五反、四清和文艺整风,山雨欲来。

  在我出生后2年的1968年,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先后被谋杀,很快杰奎琳远嫁奥纳西斯,而在中国,全国上下狂热地开展文化大革命,二月逆流、工宣队和军宣队进驻学校、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名竟然还有美国远东情报代表,江青这罪名罗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泽东还发表了支持美国黑人斗争的声明

  1975年,杰奎琳的第二任丈夫病故,我还在上小学,学校的墙上贴着很多“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字报,我第一次对毛笔字写的好的高年级学生有了羡慕之心,难道我现在都写不好毛笔字是那时的心理阴影造成的?

  在我大学毕业6年之后的1994年,杰奎琳在纽约第五大道1040号家中病故。我去纽约逛中央公园时匆匆走过第五大道,截止目前是离她最近的一次。噢,卖糕的。

  这关系扯得有点硬,生拉硬拽。说实话,咱和杰姬的关系确实有点远,但谁又能否认:很远的关系不也是一种关系吗。我在大学修了逻辑学之后学会了狡辩,而且不止一次让对方封口。

  只所以要把咱们与杰奎琳扯在一起,是想通过在历史的框架中,把杰奎琳这个上世纪的人物拉近一点。我想不起来多大的时候知道的杰奎琳,多年以来,除了对她前后两次婚姻印象深刻外,不太了解她的故事,或许是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必要了解她的缘故

  直到跨越了世纪之后的2014年,我已经逐渐产生了怀旧之心,才产生了想“一睹芳容”的冲动

  人生四段

  读杰奎琳的故事感觉就象是看一部角色众多、婚丧嫁娶悲欢离合且又剪辑过度的电视剧情节还没有完全展开,演员还没有认清,换片子了,场景更新了,绝对是你方还没唱罢我就要登场的样子。再加上作者利用倒叙、插叙,一不留神,就会时空错乱,怎一个复杂了得,我就差要画一张联络图了。

  杰奎琳的生身父亲是约翰·沃努·布维尔(John Vernou Bouvier),母亲珍妮特·诺顿·李(Janet Norton Lee),杰奎琳又先后嫁给肯尼迪和奥纳西斯,所以她的英文全名是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恰恰反映了她的人生四阶段

  杰奎琳出生在纽约长岛东汉普顿一座英式庄园里。那是一座典型的贵族居所自然美丽花园,心爱的马匹,深爱的家人,名著名作,优雅的舞蹈,高品位消费,不但培养了她的文采和优雅的气质,而且还播下了时尚的种子

  孩提时代,一直到嫁人之前,她主要就是读书,继而参加工作。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读书期间,她参加了《时尚》杂志的“巴黎大奖赛”,结果在255所大学的1280们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杨万里说的啥,“小荷才露尖尖角”。

  而获胜者将有资格做一年的初级编辑,半年在巴黎,半年在纽约。但是,对于一个日后承认梦想写出伟大美国小说的人来说,时尚编辑显然不如真正的新闻记者更有吸引力为此,她做了别人不太愿意做的“调查摄影女郎”。此时,离她的人生转折点也就不远了。照此发展下去,她应当有不同的生活道路说不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作家

  尽管向报社承诺半年内不会定婚,但在认识肯尼迪一个月后,她还是退还了一个小伙子订婚戒指,转而跟肯尼迪定婚、结婚,从而进入人生的第二个阶段,飞上枝头凤凰

  或许肯尼迪让她想起了她在笔记上写下的那句话:“雄心—决不做一个家庭主妇。”尽管人们常说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谁信呢?尤其是女人,谁不喜欢高贵和富裕的生活,只是没有杰奎琳这样的条件和机会罢了,给你个钻石王老五你也hold不住啊(建议国家抓紧造一个字,省得大家用hold)。

  所以,杰奎琳的选择无可指责,她那有慈禧那样的手段,先是诱奸,继而通奸,最后是强奸,一个女人把整个中国玩了几十年,愣把清朝鼓捣破产了。而且按照中国人的要求,婚后杰奎琳也算是恪守妇道,相夫教子,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比如装饰白宫,使之高端大气上档次,保护拉菲特广场不被拆迁,帮助肯尼迪出版自传,忍受丈夫的风流韵事等等,尽力做一个显示自己,却不会削弱总统光芒的政治伴侣。

  要不是肯尼迪兄弟先后两次被刺杀(其实,约翰·肯尼迪还经历过一次刺杀未遂)的惊吓,她也不会躲到希腊的蝎子岛,也就不会改嫁奥纳西斯。至于原因,谁都说不清,爱,金钱,安全?“我嫁给新泽西的一个牙医恐怕不大合适!” 杰奎琳如是说。但是,她也说过:“亚历士多德·奥纳西斯在我的人生被黑暗淹没时拯救了我,……对此我将终生感激。” 是是非非,任人评说吧。

  尽管没有“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妇那般幽怨和无奈,但杰奎琳的二婚生活并不如意,不同背景、习俗、品位和观念的两个人,而且一个照管生意要周游世界,一个要看护孩子常住纽约,聚少离多,结果可想而知。就在七年之痒,传说即将离婚时,希腊船王抱病身亡。杰奎琳的人生第三段从此画上了句号。

  不过,在此期间,杰奎琳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保住了作为地标的纽约中央火车站,并且成为美国保护古建筑最常引用的案例之一,我不明白是,她们为什么能够通过诉讼推翻一个企业拆掉火车站盖办公大楼的方案呢?而我们却逼着林徽因指着主张拆迁的北京副市长吴晗大骂:“你们拆的是800年真古董……将来你们会后悔,那时你们再盖的就是假古董!”

  同样是女人拯救古建筑,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职业女性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的英文书名是Jackie After O,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作者本意应该是重点讲“奥纳西斯之后的杰姬”吧。但从内容看来,有一半的篇幅是交待她的前三段人生,没办法,前因后果吗,不交待前面的故事,读者就不会理解后面的选择,又或许是因为杰奎琳的自我重塑并没有那么轰动,毕竟她只不过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编辑,所以,本书的后半部并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比较平淡。

  话又回到了最初那个话题,如果杰奎琳没有前面两段著名的婚姻,而是嫁给了一个普通人,她就不会让人感觉是在吃硬饭,极有可能凭自己的实力成为一个作家,或者是一个著名的出版人,或者文化公司的老板也未必可知。

  我认为,不管人生怎么起伏,如何折腾,人最终要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其实,杰奎琳之所以选择出版业,这与她从小以来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来自于她的功底和爱好。从年轻时获得大奖,到在白宫时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白宫历史导游》,到后来在维京出版社(Viking Press)策划出版《莎丽•海明斯》(Sally Hemings),在双日出版社(Doubleday,也有译成“道布尔迪”)出版了90多本书,并一直工作到病情严重,20年间,她再也没有离开过出版,比两段婚姻的时间还多3年。

  “希腊人的妻子从来不工作”,奥纳西斯曾经断然否定了她的工作要求。可是,在他去世6个月后,她就踏进了维京出版社的大门。就象她的一位朋友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一位家财万贯的知名人士要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出版人呢?

  杰奎琳做职业女性有两个意义:一是杰奎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她的社会地位不再是因为是肯尼迪夫人或者是奥纳西斯太太而获得的,而是因为她是她自己。这让我们看到了她那不愿意坐吃山空、不甘沉沦的精神;二是在当时的美国,妇女们正在为《平等权利修宪案》而奋斗,这也是杰奎琳作为女权主义者的使命。这是一个历史大背景,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渲染,但此处无声胜有声。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五):成功,向来不是随便发生的事

  有钱、有名声、有姿色、还在某一领域内有深深的造诣。——这样的人生境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足可以被看做是完满的人生了。杰奎琳的一生,虽然两度经历丧夫之痛,虽然一度活在风口浪尖,但是她曾经美的不可方物、她曾经家产万贯、她曾经呼风唤雨、她也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职业女性。虽然财富、幸福、美貌、爱情对她来说并不曾天长地久,但她也曾经实实在在地拥有,她的人生真的可谓完满、了无遗憾。

  然而,成功,向来不是一件随便就会发生的事。杰奎琳为什么能够拥有这样的成就?为什么能够获得世人的好评?我想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她拥有绝世的美丽。女性似乎带有一种天赋的使命,那就是传承爱与美。杰奎琳拥有天然美好的外在条件,同时由于她在艺术上的修养和造诣,更使得她对个人着装和形象有着独特的品味。当她每次出现都惊为天人的时候,人们都会在她身上感受到美丽。美丽并非只是她个人的虚荣心,当杰奎琳即将以美国第一夫人的身份入住白宫的时候,她把白宫的装修装饰工作也做到了极致,从气度、风格、色调、历史、故事等几乎每个方面都做到了完美。她不仅仅用美的观点装饰了她的新家,她更用她独特的艺术品味建造了一个博物馆。

  第二是,她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杰奎琳并不仅仅是一只花瓶,她从小就努力、上进,她很认真地阅读经典书籍,这使得她能够对历史、建筑、政治等等多个领域都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更为她中年以后深深热爱和为之献身的图书出版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杰奎琳认为女人在政治方面非常感性,并且表现出了处于她那个时代和位置的女人所应有的处事方式。她全力以赴支持丈夫的工作(帮他翻译文件,在他撰写书籍的时候为他提供帮助,还将拉菲特广场冲破碎机中解救出来),照顾好家庭。她积极奔走,为保护象征历史和城市文化的中央火车站和拉菲特广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三是,她内心强大和坚持不懈地追寻自我。杰奎琳一生经历两次丧夫之痛,每次打击都不仅限于悲痛,或者是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或者时刻面对生命威胁的惊慌失措,杰奎琳都凭借强大的内心度过生命中的难关。人过中年的她坐拥万贯家财和长大的孩子们,优越的条件让她可以规划一种富贵闲人的幸福生活方式,但是她的选择截然不同:一个微不足道的出版人,坐在地板上讨论着历史、摄影和图书设计方案,勇敢地追寻着自己。这些坚韧也塑造了她极其优雅的个人形象。能上能下、能屈能伸是很重要的人生态度。杰奎琳从事出版事业20余年。她在维京出版社的做了7本书,在道布尔迪从事另一份工作,出版了90多本书籍。这一份成就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位专业的出版人士。她是那个时代非常了不起的职业女性。

  当一个女人美丽而智慧、孤苦而强大、名利双收而又勇于奉献的时候,她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无法抵挡的。

  《杰奎琳:最优雅的第一夫人》读后感(六):智慧与美貌并存,幸运与努力相伴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杰奎琳,曾经的总统夫人,后来的希腊船王夫人,一直努力经营着自己,提升自己。从小酷爱读书的她22岁时参加“巴黎大奖赛”,在来自255所大学的1280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赢得了在《时尚》杂志做一年初级编辑的资格。

  31岁入主白宫,成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夫人。她拥有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审美天赋,她在杰克•肯尼迪总统就职后,利用她的政治才能向全国征集白宫内的摆设,同时用自己的慧眼将白宫重新装饰一新。

  身边总有些人,每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曾经不止一次打车遇到中年司机,大谈当今社会如何如何不好,不如解放初期人人平等,说那时不论怎样也是人人有饭吃。我不能理解现在社会一个有手有脚四肢健全的人怎么可能活到“没饭吃”的境地,更不能明白“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理念有何不对,更更不能理解他们所谓的“人人平等”,均分食物财产到底哪里好。如果只一味好吃懒做,等待“均分”,那和明抢又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些人大多从不检查自身的毛病,只一味羡慕别人的“好命”。可是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没有对自己的细心耕耘,又哪来的美好未来。

  虽然不得不说,杰奎琳的优雅与她有着良好的身世背景和家庭教育有关,可同样身为特布维尔家族的成员,身为杰奎琳父亲妹妹的大伊迪和身为她的女儿、杰奎琳表妹的小伊迪与杰奎琳和她的妹妹李就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她们生活在满是跳蚤、野猫任意出入、撒尿的房子里,整天衣不蔽体。

  同样身为“富二代”的她们生活轨迹是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这足以证明有个“好爹”固然重要,可“好爹”绝不是一切,也绝不是好命的代名词

  总统欢迎晚宴上,她穿简洁的束腰礼服,用酒椰叶纤维制作装饰花边。第二晚,他用奶油色长袍搭配纪梵希礼服,令夏尔•戴高乐禁不住赞叹她是从华托画中走出来的。香奈儿的套装、纪梵希的礼服,她时刻用自己的好品味来维持着自己的优雅。他可以让身为总统的肯尼迪说出:我完全不认为这样对诸位介绍自己有何不妥,我就是那个陪着杰奎琳•肯尼迪来巴黎的男人,我也乐在其中。

  她就是这样,在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人来诠释着她的独特和美丽。一个人,一个女人想要保持优雅不难,但想要一直保持优雅却难如登天,她的脸上总是维持着特有的笑容。即使是在两任丈夫肯尼迪和奥纳西斯的葬礼上,即使她面容憔悴,即使她身心俱疲,可她依然保持着她特有的微笑,从容,淡定。

  1975年,46岁的她坐拥万贯家财和长大的孩子们,优越的条件足以让她可以规划一种富贵闲人的幸福生活方式。但是她的选择却截然不同:一个微不足道的出版人,一个坐在地板上讨论着历史、摄影和图书设计方案的普通人。

  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多少人穷尽一生却未必能实现的梦,而她,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轻而易举的实现了。她不需要为生计奔波,她有大笔的财富可以用来维持自己的优雅和美丽。她拥有足够的美貌,可以让总统甘心做陪衬,可以让富商为她倾倒。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除了拥有那些以外,她还拥有一颗聪明的头脑,她不是内心空洞的暴发户,亦不是胸无点墨的花瓶,她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有自己的追求。

  “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关系到他自我价值的实现。”相信如果每个人工作都不仅仅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工作起来一定都会加倍努力,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我们美貌与否,用知识填充自己,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管我们幸运与否,不管我们出生在何种家庭,拥有何种父母,对自己说,越努力、越幸运。我们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