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姐姐的墓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姐姐的墓园》读后感10篇

2018-07-25 04: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姐姐的墓园》读后感10篇

  《姐姐墓园》是一本由李西闽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姐姐的墓园》读后感(一):就喜欢名人书评,说了真话他也不带找我的

  悬疑推理小说仍需细分为:侦探类、惊悚类、血腥类、抒情类等;一般情况下,更多选择悬疑推理类小说的读者,对细分类别的选择性很强,也存在着选择上的绝对矛盾性,比如:喜欢阅读侦探类可能就会排斥血腥类、惊悚类,或其他的交叉性冲突。所以,即使是初涉悬疑推理的作者,也会在读者阅读之前烙上明显印记,通过书名、序言、推荐等第一眼资源,向读者表明这本小说是何种类型,给购买该书的读者一个直面引导。从封面上一片凄惶野地背景标志性的绿衣女子背面来看,这本小说传递信息——应该是号称恐怖大师的李西闽老师的又一部悬疑力作。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王小妮为《姐姐的墓园》一书倾情作序,其中有一句话很值得思考:一个女子,无论出身寒苦,还是聪明漂亮,都是生命本身的给予,不是她能选择的,但就是这些原本自然而然,在她三十六年的短促生命里,灌注了太多不幸

  这样看起来充满哲思的一句话,实际上我是不太认同的。是的,一个人出身寒苦,聪明漂亮,当然是与生俱来的;但这些原本的命运,却绝非一定就是在她短促生命里灌注不幸的始作俑者。难道不幸只能去埋怨命运埋怨老天爷?而不是回忆一下自己做过的选择和曾经放弃坚持

  一个人的不幸,必定包含着她对执着的放弃。

  如果真的像书中描写所云,这位“纯洁”的女子,被四五个人糟蹋了无数次,还应该惹人同情,这是对读者情感的不负责。这样的观点恐怕只有男人可以稍微认可作为女人来说,同情这位“姐姐”的我难说有几人,尤其是漂亮女人。每个漂亮女人从小到大面对无数诱惑、调戏、侵犯、追求,她们能做到会拒绝,敢拒绝,玩儿了命的捍卫自己的贞洁,是她们的坚持改变着她们的命运。而书中的“姐姐”,分明是本身的问题而导致了命运的捉弄。又怎能以一句:现实永远比恐怖故事更恐怖来逃避招牌上打出的恐怖小说责任,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营造任何一个紧张气氛,推理过程,悬疑设置——你凭什么以一本恐怖小说的姿态立于书架

  如果你不是站在对人性洞察的角度塑造一个主人公,我凭什么相信你的故事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毫无意义?一部小说作品出现强奸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就是强奸强奸再强奸,真不是你闺女你不心疼,没打你脸你不知道疼,谁给你的资格用一根笔对女性肆无忌惮践踏?短短的几年里被强奸的那么多次,即使存在可能性,那么主人公的坚守原则为何物?

  看来在小说创作里,可怜之人并非一定有可恨之处。因为作者是上帝,他让谁可恨、可怜,用不着什么道德法则,凭自己拍脑门就行。

  带着对悬念渴望走进情节,不得不说在一些有关度势态度的描写,我是不太认同的;主人公的父亲去世,作者描写道:他终于像一块无用的破布,被尘世抛弃。我不知道这位父亲究竟做了什么十恶不赦天理难容的事,以至于自己的儿子对他的去世如此不屑一顾,甚至夹杂着鄙视。在小说中,我从未找到这位父亲所做过的恶行之事。也许这个微不足道细节并不重要,但接下来的情节发展,是我真正始料未及的。

  近些年来小说作者们普遍认同了一个事实,既:小说的开头再重要,也只能打太极拳般的舒缓开来,以柔克刚,反之则会成烂尾非常之作。在诸多创作类型中,恐怖小说开头的重要性恐怕是首屈一指。恐怖小说寸字寸金,通常情况都是以极迅速节奏铺设情节事件,营造气氛,创造悬念,至于人物介绍、人物背景,几乎都是陆续慢慢浮出水面。这本书则不然。并非是作者另走蹊跷,而是读到后面我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本恐怖小说。

  随着故事越将靠后,屈指可数悬念的元素被一个又一个的浪费掉。那一丁点阴森气息,还未弥漫,便已经烟消云散。作者尽可能细化的还原一个故事,只是期间创作手法实在是有些枯燥乏味,让人越读越觉惋惜:白瞎了流畅扎实文字功底

  结尾一句:上官明亮对姐姐的强暴影响了姐姐的一生,最后,也是姐姐的谎言要了他的命,他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充满了等待焦虑

  作者自居正义法官,一笔写死了犯人,力争大快人心;又或是想勾起读者对魔鬼内心点滴温柔的同情和怜悯,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结局无聊的。没有遐想的。都不如说上官明亮站在老树前,望着已经绑好的绳子,手缓缓伸去,嘴里喃喃念着姐姐的名字……

  作者永远不能自私的霸占主人公,只有和读者分享主人公,作品才是属于你的。你凭个人喜好或是表达方便说强奸就强奸,说写死就写死,你想没想过逻辑上的可行性,道德上的矛盾性,人性间不可破的铁原则?

  之所以带了这么多个人情感在评论里,主要是因为封面与内容不符。我买了一本恐怖小说,所有状态调整完,点好蜡烛,钻进被窝,蜷成一团,哆哆嗦嗦的捧着书等着过瘾,你就给我看这个?!

  如果提前告诉我这是一本《茶花女》式的现实主义寻迹体小说,我没准会带着另一种心态好好夸上它一通,因为客观来说,以这种身份亮相,它是很成功的,具有很强的理想性、宿命感。

  《姐姐的墓园》读后感(二):一些看法

  写这篇文章,缘起于本书作者对我评论的回复

  很惊讶同时不好意思。很惊讶是因为名人很少会去关注普通老百姓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不好意思原因是那条短评我没有很认真的去写,但李西闽老师却对其进行诚恳的回复。他说道:“谢谢,请教怎么能深刻起来,教我一个办法,我改。”当然,老师是谦虚了。作为一个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的初级写作者来说,我是没有任何的资格对一个已经出版过数十本书籍的老前辈来提何要求的。“提要求”没资格,那就来好好的写写对这本书个人的很主观的一点感受

  那段短评里我写道:“一直处于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感觉’。”有些言过其实,但事实如此。生活中不会像动画里播放的那样,一帮小羊被灰太狼捉去已经放在锅里被煮上了,但此时喜洋洋临危不惧,当然临危不惧是好事,“Bingo!”一声,脑门上电灯泡一闪,大伙有救了。最后灰太狼像流星一样消失,只留下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作结。

  姐姐的墓园里,主要的女主角姐姐——是一个备受凌辱与欺骗的人物。我不知道作者想要设计出何样的姐姐形象坚贞不屈?纯洁单一美丽善良?还是因为她的美丽善良而一直招来灾难?!我认同完美外表的确会给拥有者带来很多的影响——好的或者是坏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女朋友,她和我玩的很好。她告诉我被别人夸漂亮,说身材好的时候她会有隐隐的担忧,尤其是在谈恋爱的时候,因为她不确定对方是只看重她的长相才喜欢她还是真的喜欢她。我理解这种担忧。就如同王小妮老师在序言里说的那样:她的聪明漂亮却反过来影响自己的生活。但我无法从这本书中看出姐姐是何种形象,大体的感受是“逆来顺受”。

  我始终坚定的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文中姐姐初到大城市,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和一个暂时歇脚的地方。但当第一晚姐姐工作很累回到家洗漱完毕准备睡觉时,却遭到了劫匪的入室偷窃。确切说,是认识了一个小偷。之后每一天,姐姐的家中会出现一束玫瑰花神秘人物连续送了一个月,姐姐很想认识这位神秘人物。作为读者,不难猜出,送玫瑰花的就是那天入室盗窃的小偷。到此,我对作者安排情结完全接受。接下来,姐姐却爱上了这位入室偷窃的小偷。并且两人关系发展迅速。斯德哥摩尔综合症?!如果是,我也能接受。再接下来,因为是“悬疑小说”,作者必须笔锋一转,姐姐发现其实入室偷窃的小偷还是有家室的,和自己在一起不过是出外寻个新鲜,且姐姐发现自己已怀孕在生。入室小偷知道后,非但没有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反而下药将姐姐腹中小孩流掉。而姐姐为了报复,直接上门用刀子解决掉了这个负心汉。

  接下来姐姐又被很多个负心汉薄情郎糟蹋很多次直至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生命。我想知道,作者这样设计是为何?!难道非要写女子被反复强奸才能引起读者的同情?!

  姐姐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这些人糟蹋,为什么她不会主动的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任由作者的一支笔随意的安排人物地所思所想。这样说似乎有些可笑,人物的所思所想如果不是作者本人安排,难不成还由别人安排。但要知道看书的读者,是会把自己当做主人公去思考书中人物遇到的任何事的。

  其次再说姐姐这一生是为何如此的悲惨。结尾出作者做出了解答:上官明亮对姐姐的强暴影响了姐姐的一生。真的是这样吗?我的感受是,姐姐自生的问题影响了她的一生。

  我忽然想到柴静的《看见》里写遭受家暴的那些女性。这些遭受家暴的女性中自然少不了kim——李阳的前妻。李阳为什么会对kim实施家暴,看到后面结果就会越明显。李阳害怕,他害怕有一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妻子无法掌控其一切。他对家庭的理解是“成功,一定是唯一的标准”。而当柴静问他“不是爱吗”的时候,他的回答却是“真正的爱是带来巨大的成功。”柴静最后又问他:“你和父母之间有过亲密的关系吗。”他回答没有。

  “李阳四岁才从外婆身边返回与父母生活,一直到成年,都无法喊出‘爸’、‘妈’。他说从小听得最多的词是‘笨蛋’‘猪’。他童年口吃,懦弱到连电话都不敢接。”

  写这些的目的在于,一件事儿看似简单,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复杂。“人性中从来不会只有善或者恶”。当然了,本书是小说,不是新闻调查。作者如何去创造人物,让人物有何种命运,都是作者的事情局外人没有资格评头论足。当然包括我所写的这篇文章。

  最后说回“悬疑小说”。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对这本书的评价。里面写道:“随着故事越将靠后,屈指可数悬念的元素被一个有一个的浪费掉。那一丁点阴森的气息,还未弥漫,便已经烟消云散。作者尽可能的还原一个故事,只是期间创作手法是在是有些枯燥乏味,让人越读越觉得惋惜:白瞎了流畅扎实的文字功底。”我很赞同。

  我看的悬疑小说或恐怖故事很有限。最主要的原因是胆小。所以对于“悬疑小说”这块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就从我看过的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来稍微说下。个人觉得,恐怖是不是鲜血淋漓恐怖装束满屏,尖叫漫天的视觉听觉冲击,真正的恐怖是当你知道结局后,回想起之前看过的每个细节,都会在不经意间汗毛倒立脚底拔凉的阴风阵阵。他的经典之作《惊魂记》就是如此。

  对于我的那句书评,个人现在看,觉得很幼稚仓促中写下的只言片语,对于自己不负责的言论,在最后向作者说声“对不起”。

  最后的最后,老师的《宝贝回家》我很欣赏

  《姐姐的墓园》读后感(三):姐姐的中国

  初读完西闽老师的新作《姐姐的墓园》,很自然就想起七年前看过的余华的《兄弟》,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本《兄弟》的姐妹篇。与前后三十年里兄弟的命运差异大悲大喜相比,西闽老师《姐姐的墓园》里,讲述了女性在开放时代里的命运,而且,与男性的成功、失败两极分化不同的是,女性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下,无一例外的成为了消费品——被侮辱的是身体,被损害的是梦想

  小说的故事似乎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又似乎看完后还没有理清,如同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从1993年到广州上大学,到2009年在藏区香格里拉附近的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姐姐的短暂一生,是在确立市场经济地位全面进入商业化之后,女性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在她遇到的男人中,都将她比作为孔雀,视之为女神——有对她纯情友好的潘小伟、宋海波,也有对她心怀企图的钟文光、吴晓钢,但无一例外的,她不是成为观赏的对象,就是成为欲望载体,或者是心中的圣地,就是不能成为一个被人爱的女人。

  城市化的建设如此迅猛,以至于每个人都在高速运转的传输带上“被增长”、“被平均”,一旦试图停下来喘口气或者反思其意义,就会“被精神病”。从余华的《兄弟》到他最近的《第七日》,传统作家在小说创作出现了明显的互联网趋势,西闽老师的《姐姐的墓园》也有其共同特征。其一,小说的写作视角往往来自于旁观者,有点类似于“围观改变世界”,如果是从死者眼光来看现实,还有了哲学意义、思想高度历史深度评论家喜爱厚重感。其二,小说的题材都是近几年互联网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的大荟萃,当然,也包括煽情的“知音体”和、心灵鸡汤式的“读者体”,以及非奇不传的“特别关注”体。其三,在小说的情节组织和人物命运的安排上,作者既不会让主人公坚守道德理想,因为那样会令读者生厌,也不会让主人公放纵堕落,那样会使得读者恼羞成怒,一般来说,是将这二者合二为一,这样,就既有了道德的高度,又有了欲望的满足,其四,荒诞的故事与现实的奇观化,与对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担忧紧紧相连,谈不上深刻的反思,也没有到达底线关怀的悲悯,更多的是作者内心的茫然和忧郁,当今的中国,已不是文字可以形容或概括,作家,已经不是提供精神食粮的医生,而成了躁郁症的初期患者。

  所以,阅读这本《姐姐的墓园》,如同去营救被困在汶川的西闽老师,是一次冒险揪心的恐怖之旅。在一大堆你不一定能记住的情节、人物和事件中,你不能忘却的是,对你好的人你留不住,对你坏的人你躲不掉。从广州、深圳、张家界、上海到香格里拉,从学校、画室、咖啡馆、发廊、广告公司到餐馆,不断的尝试能忘掉过去、重新开始生活的姐姐,却发现所谓的新生活,就是又一次重复以往的悲剧——男人只有欲望,没有责任,只有现在,没有未来。在姐姐的日记中——“我是一只土鸡,永远无法变成凤凰,不,无法变成孔雀。”那是多么沉痛的领悟!

  某种程度上,今天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也如同在去往灾区的路上,前面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千疮百孔的家园和需要拯救的父老乡亲。现实是最残酷的,比恐怖小说更令人恐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逃不掉、避不了,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之下,即便是辞职去边境做义工、或在藏地净化心灵,也同样难逃商业化、物质化冲击之后的人性变异。朝圣之旅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合影需要交钱,淘宝店已经开到了不通公路的墨脱,无人区的厕所也需要交费……到处是水,却没有一口可以喝,不是你口味的独特,而是因为你没有带够钱。从三里屯到丽江,从后海到大理,一代代的文艺青年都希望自己的“嘀嗒”声能触动人们的心灵,让世界柔软,而在坚挺无比的房价前,他们的中国梦,最终只能记载在自己的墓园。

  《姐姐的墓园》读后感(四):不屈女吟唱生活强音

  《姐姐的墓园》跟余华的《活着》和《兄弟》异曲同工,但少了诙谐幽默的语言,多了一份沉重与伤感。命运依然不愿让一个一度“伤痛不止”且苟且维持的女人孤独地活在痛苦里,适当的机会出现,墓园会让她摆脱低微的怜悯,走向早就属于她的天堂。

  对于姐姐李婉榕来说,她并非女强人,而且出身寒苦,生下来就被父亲看不起,随后的生活受尽了折磨与伤害。与其说结局是最后为了救人死于自然灾害,莫不如说是老天也会在天气上倾入自己的哀愁,对一位可怜女性感到悲哀,帮她改变宿命,给她重生机会。

  姐姐身边不乏朋友,也不乏真正爱她的人,但她还是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她一度成为人见人欺的对象,将过往伤痛分期偿还,也距离自己的幸福梦逐渐遥远。亲手打破一个美丽的梦境是残忍的,姐姐天真的以为,只要离开家乡,躲过上官明亮,天使的微笑就会朝着自己敞开,洁白的双翅为让自己尽情翱翔。但是人心险恶,姐姐考上大学离开家乡,也无法改变现实社会的某些肮脏与丑恶。

  面对肮脏与丑恶,面对金钱与势力的诱惑,姐姐没有屈服过,她的一生都在激跃的节奏里面唱吟着生活的最强音,否则她不可能在一连串的侮辱与伤害下还能继续活下去。我们的生活需要坚强,更需要一个女人的坚强,但是女人的坚强最后可能会以苦涩的味道收场,而这苦涩外人哪里知道,只有当女人自己孤独地坐在余辉下,面对着黑暗自己咀嚼。

  姐姐为了追求幸福、为了自由地生活,丧失了很多东西,她甚至忍辱负重,父亲当年的软弱与妥协在她身上也很好地继承,这也让她颇受质疑。但她对侮辱的不胆怯、对命运的不屈服,却是她父亲都不具备的。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当姐姐身体已经冰冷,我们该为她送行的同时,也该为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祷告,抑或为一个经历无数风霜的女人同情。幸好,结局虽然悲情,但折磨过姐姐的人,最终难逃厄运,也算是给姐姐意志坚强的灵魂一个交代。

  文/阿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