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10篇

2018-07-25 05:4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10篇

  《“玩”才是正经事儿》是一本由李牧(Liam Bates)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一):努力才是正经事儿

  本书中心思想归纳为:切实地付出努力+目的明确,手段不一定寻常(不伤天害理情况下)

  想写这么个书评起因是想起了舅舅儿子,即我的表弟

  他今年升入高一初中成绩一般,中考发挥不错得以升入深圳某名校,因为该校有和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所以目前面临着两个培养方向:一是应对国内考试的高考班,二是为了念外国大学而着重培养英语能力的出国班(重英语轻语文

  舅舅当年高考时轻取浙大,本科毕业放弃了华科的保研机会毅然南下深圳,表弟的智商绝对是有保证的,外加这孩子可算其父亲这边三代单传,而且生得晚,舅舅舅妈对他寄望很高,尽力给他最好的条件,在教育方式上采取舅妈唱白脸,舅舅唱红脸形式物质方面,为了让表弟多见世面开阔眼界,舅舅曾带他去过美、澳、韩等。穿衣方面多由舅妈过港采购耐克、阿迪等名牌

  这等条件可算优渥,但是表弟对待学业依旧不能全力以赴,由于其父的慈父形象反而惯出了他喜欢顶嘴,给自己借口等等不良习惯。起初,我认为表弟玩心太重,潜力巨大

  舅舅带表弟在我家度假时,表弟跟我讲他不喜欢语文,中考时在语文基础知识上吃了很多亏。虽然舅舅也一直叫他多读书,他就是看不进去,我找出自己中学时买的一本《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给他看,他却看得津津有味

  因为我的舅妈工作性质问题,只有舅舅和表弟两个人来到我家。当舅舅让表弟打电话给其母汇报自己今天都做了什么,是否有看书、写日记时,表弟仰在床上,边看书边说:我是可以给她打,不过要她给我买个手机,她一定会同意的。

  舅舅又说:你看妈妈现在(休息日)还在加班,都是为了多赚点钱好供你,你要多表现好让妈妈开心才对啊,表弟表现出无所谓/不耐烦态度

  因了这,我把他严厉地说了一通。当我慷慨激昂地强调“你可以不在意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但是必须对自己负起责任来,父母逼你学习其实是希望你通过学习能顺利找到工作,养活自己,让自己过得幸福快乐。如果你现在不打牢基础,连汉字都经常写错,他们怎么能对你放心?”时,我看到这个男孩把《蓝熊船长》的书盖在脸上,无声无息地哭了。

  在那一刻我很后悔自己逞口舌之利,伤害了一个正在成长的男孩的自尊心。又过了一天晚上,他看到我在卧室里整理书,就进来和我聊天,慢慢地,我发现在他顽童外表下,藏着一颗渴望父母关爱、渴望被承认、渴望鼓励、渴望被读懂的孩子心,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中国孩子,甚至是我们这样已经工作了的年轻一代的心。

  由于时间关系,他们在我家逗留几天就走了。走时,他想带走那本《蓝熊船长》,但舅舅阻止了他,要他拿上《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

  铺垫了这么长,现在来说说李牧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充斥我心中的尽是羞愧,作为长辈我对表弟的关心实在太少,李牧的“玩”让我想到了这个同样喜欢玩,活泼可爱的表弟。

  而为什么一个“玩”着学了中国话、中国功夫、快板、潜水、拍纪录片、做旅游主持,还得了不少奖,足迹遍布中国;另一个却还在挣扎自己的学习,犹豫出路到底是国内大学还是留学?

  李牧想学中文,最终获得汉语桥比赛一等奖;想在UBC学习中国功夫苦于学费高昂,最终申到全奖;没钱还想去云南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最终一个月只花了900元;高中想赚去中国的路费,在北京开了家公司;想与白鲸一同游泳,想扒火车,想滑雪……这些看似不可能事情,他都一路“玩”着过来。他的做法有些离经叛道,他吃了很多苦,但是他得到了他想要的。

  在我看来,李牧“玩”的手段背后,显而易见地有着明确的目标驱动,并且他踏实为此付出了努力,就算有运气成分,也与他先前的积累密不可分

  举个书中我最喜欢的例子:他作为嘉宾参加某电视节目,每个嘉宾与一种海洋动物互动,他发现有个嘉宾可以与白鲸共泳,他十分羡慕并立即行动,去问导演,得知由于专用镜头租金昂贵制作组本不打算拍摄水下镜头,李牧立即说我的摄像机可以水下,而且高清。导演问:你会背着氧气瓶潜水吗?李牧虽然水性好,但当时从未潜水过,但他立刻说没问题,最后得到了这次协助水下拍摄的机会,最后实现了和白鲸亲密接触的目的。

  这看似是胆大+侥幸,实际上,若李牧不具备摄影基础、没有设备、游泳基础不好,是不足以成事的。

  这一点同样使我惊觉:在现实的教育下,我们很多人都像未过河的小马裹足不前,或是空有一腔热血最后惨败,李牧现在取得的成绩,与他敢想敢做的积累有直接关系,想和做,密不可分!

  我简单归纳为:产生想法→寻求实现的可能→遇到困难曲线救国+努力+朋友+时运+……→达成目标

  那些觉得李牧做到的事情不可能的人里面

  有多少人遇困难而求返?

  有多少人预见到困难就放弃打算?

  有多少人其实还未努力到最后一刻?

  有多少人是光说不练嘴把式?

  我想把这本书送给表弟,不知他是否能读懂我的用心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二):【雨枫试读】捕梦网引发的化蝶追梦旅程

  【雨枫试读】捕梦网引发的化蝶追梦旅程

  作者:余苇渡

  最近几年,比较迷恋各类人文旅行类的博客,其中也有不少网而优则出书的。特别羡慕他们仗剑天涯,如风一样潇洒生活。想起少年时,曾经一遍遍地读过的三毛,撒哈拉的传奇点亮过那颗多么自闭的心。那时候,成长于汉水之滨的一个盆地里的孩子,就暗自怀想,赶快长大吧,走出绵延巍峨的大山,为梦想去浪迹世界,过自己想要的快乐逍遥日子时光匆匆而逝,转眼已到而立之年,回过头发现,虽然已实现物理意义上的远离故土,像翱翔的飞鸟一样展翅天空,却并没有真正找到当年的那些斑斓梦境。每天奔波于似乎无边无际的帝都人海中,像芸芸众生一样平凡渺小,并不是那么地欢畅自由,竟有许多失落上心头。就像身边许许多多年轻人迷茫麻木俗世的现实与无奈,无法挣脱的疲惫与放弃。

  这时候,李牧的这本《“玩”才是正经事儿》无疑给了一些安慰救赎。因为10岁时他母亲从美国带给他的一份别致礼物:印地安人的捕梦网,似乎注定了他要将梦想牢牢地捕捉住,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冒险不止。有了这颗多么热烈火种,他的生命已经如一场破茧成蝶的羽化。他可以在别的小伙伴们还在懵懂无知时,勇敢地从一个天堂般的国度瑞士,来到中国,变成典型的“北漂”,学武术,说相声,在重伤情况下依然坚持参加“汉语桥”比赛,背起行囊开始那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甚至去扒火车,青春夏日之花尽情绽放,如一杯烈酒一样酣畅淋漓表面看来,他仿佛在孜孜不倦地一直玩着,在国人看来是多么地任性洒脱,实则,他从未为梦想懈怠过,“玩”出了境界,越“玩”越有了种种质量上的飞跃。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这又该如何反思下我们所受的教育与文化环境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想想我们的孩纸是多么地可悲呀,一切为了分数,考试决定一切,这样的功利,一代代,再多的梦想也被深深压抑,再澎湃的激情也无情地退潮,越来越不快乐,是每天在身边可见的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啊。好不容易毕业了,呆板的教育只教会了我们怎样竭尽心力去找一份好工作,如何去蝇蝇苟苟地做一名好员工。有点自立的经济基础了,高企的房价又如一座大山一样,把还残留点梦想的年轻一代变成了重压之下的房奴,彻底埋葬了那些年我们最想做的事。更加不用说来自家庭父母老一辈的企望,几千年的文化一直在教导我们要循规蹈矩,不做出头鸟。如此想来,李牧的化蝶追梦旅程很是励志,却对于中国的青年朋友们不具备可复制性。

  能够感受到李牧对于梦想的执着,动容于这个过程他的幸福,面朝大海,让自己心中也再次扬起风帆,勇敢,再勇敢一些,尽力去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让每天都更加充实快乐一些吧!

  征评论页面书评链接:http://www.douban.com/online/11635898/discussion/56160206/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三):【雨枫试读】仗剑走天涯的华丽冒险

  仗剑走天涯的华丽冒险

  几个月前,旅游卫视微博为李牧的新书征集书名。当时我并不知道李牧是谁,但还是饶有兴趣地看了关于他的介绍,并参与活动。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李牧亲笔签名并写有寄语明信片。那张明信片正面是李牧背着巨大登山包前行背影,背面除了他工整清晰的汉字签名,还写着:“Follow your dreams & Be happy!”如今,我读完了李牧的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了他这句话的涵义

  当我把那张明信片晒到微博上,没想到引来很多人的转发、评论,言语中不乏羡慕之意。我才意识到原来李牧如此受欢迎。也因此,我一直关注着李牧,尽管依然没有看过他的节目,但我更期待笔下文字故事。读完了这本《“玩”才是正经事儿》,我真正从文字中认识了一个有勇气、有梦想又率性敢为的瑞士小伙,一个资深的中国通,不仅被深深吸引,更由衷佩服。

  关于旅行

  市面有关旅行的书多不胜数,大同小异。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除了是外国人所写,更在于他不走寻常路。他清楚明白“旅游”和“旅行”之间连一些普通中国游客都分不清的区别。这让平时更喜欢说“旅行”,也更爱“旅行”的我,也很认同他的看法。书中最有意思一句话是:“凡是中国人说好玩地方,我就不去了。”如此反其道而行之的旅行方式必然收获最多的乐趣。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李牧都秉承着“穷游”的理念,做“没钱的游戏”,看不一样的风景,感受最真实风土人情拥有最特别的经历。他的冒险挑战性十足,看似无比艰辛,实则有着常人没有的华丽。

  关于梦想

  读到扉页上李牧的话:“对梦想的追求没有国籍年龄的区别,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这不禁令我想到李牧寄给我的明信片上类似的话。人们总说现在这个时代,梦想这个词太奢侈了。也必须承认,西方国家福利待遇不是一般地高,他们的生活方式确实更加洒脱随性。李牧的个性好强求知欲强,从初中课堂上制作游戏就可见一斑,再到之后来中国学武术、创业开公司、申请奖学金、“汉语桥”获奖以及多次背包旅行,无一不是依靠勇气奋斗来一一实现。梦想路上的最大阻碍就是自己的坚持和他人的支持。李牧的父母不仅开明,教育方式更是值得欣赏和学习。母亲送他的捕梦网即是一切的缘起,此后李牧的成长点滴也与父母的支持鼓励密不可分。不过最重要的依然是自己能努力地坚持,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关于中国梦

  如今,热爱中国,怀有“中国梦”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而由于专业学校的关系,我最近也接触到一些留学生,对国际汉语教育及文化差异等问题也有了一些感受和体会。李牧可以说是大多数留学生榜样。他对中国的爱是从父母的血液里遗传过去的,16岁就开始学中文,而不像很多留学生是从本科阶段才接触中文。他的勤奋刻苦更是值得称赞,一些留学生学习中文只会感觉困难、吃力,缺乏积极性。尤其李牧讲述了很多趣事展现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亦投射出国人眼中的外国人,两种文化明显差异随之显现。李牧对这些差异也有深刻思考,更有自己独到见解。这一点着实难得。因为一般留学生只会停留于表面的观察,仅仅发现饮食交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并未作出进一步思考。“汉语桥”的殊荣绝非浪得虚名

  这本书内容充实丰富,也没有放入很多图片来凑数,能看出文字都是李牧本人用心而认真创作文笔流畅叙述起伏有度,也很有文采。一个同龄外国人写的书,都如此有趣精彩,不能不让我们这些中国人自愧不如

  活动论坛书评链接:http://www.douban.com/online/11635898/discussion/56120816/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四):【雨枫试读】玩世•不恭◎李牧「『玩』才是正经事儿」

  我在大学的时候,是一个“玩疯了”的人。除了把并不是很爱的专业当成游戏般充满趣味地学着之外,我几乎参加了当时感兴趣的的各种活动,比如去电台过客串DJ,在文化祭上策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还把一本正经学生会广播站玩出了自己的风格……

  那时身边的朋友总是很好奇,我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沉迷在游戏里,而是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么多看似无聊的事情。当时我总是这样回答他们,“因为好玩啊”。可是朋友们都觉得这个答案是我随口胡诌的。他们根本不相信,“好玩”可以成为一个理由。虽然被反驳了,可我却在心里坚持呐喊,“真的是因为好玩啊!”

  这么多年来我对“好玩可以当成一个理由”这一理念的坚信,终于让我在一个瑞士人的书里找到了答案。这个瑞士的“北漂”,有个中文名叫李牧。他很坚信,“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很有用!

  写出《“玩”才是正经事儿》这本书的李牧,从瑞士这个宛如天堂的国家,来到了中国。他学武术,讲相声,也参加了“汉语桥”的比赛,还背起行囊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阅读的过程中,我时而羡慕,时而钦佩,对于李牧这个并不熟悉的外国人,我竟通过文字与他成了知己。

  因为我是真心喜欢把“玩”当作很重要的事情来做的人。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玩”这个词虽然不带贬义,但它导致的结果却往往指向并不完美的方向。比如某人沉浸玩某种东西时,会被说成“玩物丧志”。又比如若是你以玩乐的态度面对人生,你会被说成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所以在中国,规矩与克制是必要的,可是很多时候,这种“必要”往往变成了一副凝固的锁链,而且被锁在其中的我们并不自知。

  李牧在书里说到好几个细节。有一个是他在练相声的打板时,一旁有个妈妈教育孩子要多向他学习,可是一转眼,当李牧拿起矿泉水瓶玩杂耍一样抛掷时,孩子被激起了兴趣,跟着他一起抛起了矿泉水瓶,但回来的妈妈看到孩子在“玩”时,立刻加以阻止。看到这里,李牧觉得无法理解。在他看来,他小时候因为抛掷而将妈妈从树上摘下的苹果摔烂,以及他随手抛掷矿泉水瓶,全都为他日后练相声的打花板打下了基础。

  “为什么玩不能是学习?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规定了玩和学习是自相矛盾的?”李牧发出这样的疑问。不赞同这个观点的他,在这本书里试图不断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明玩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更用他的种种经历,让我们看到,“玩”并不会毁掉一个有梦想的人。

  通过玩,通过身体与这个世界的接触,李牧让自己与他的生活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同时也学会了一种不一样看世界的态度。他在世界里玩耍,但是却没有变成一个消极倦怠的青年。我喜欢书中李牧通过不断的“玩”,让自己不断壮大的那种感觉,我更喜欢通过不断的“玩”之后,淬炼升华的那个有主见,不害怕的李牧。

  于是,我看到了他在百度上问要怎么爬火车时,虽然只找到一连串劝退意见,却依旧毅然决然地踏上冒险的旅程。也看到了他为了一睹心之所念的龙泉宝剑,伪装成记者去采访,然后在多年之后完成了承诺的赤诚之心。我突然觉得,用“玩世不恭”四个字来形容爱玩的李牧,其实非常合适。只不过,在“玩世”和“不恭”之间,要加一个分隔的符号。因为他玩世,所以他才能在面对问题时,不是仅以经验去面对。相反,他会扛起挑战的旗帜,用打游戏过关的心情,去迎向不一样的结果。

  这样的李牧,因为“爱玩”,所有才有兴致去做那些会让自己振奋的事情。而这样的李牧,也因为“爱玩”,所以才能打破规矩的藩篱,用轻松自由的态度,去挑战我们害怕变化的思维。这样的李牧,也许在有些人的眼里是“不恭”的,可是他的“不恭”,不是礼数的欠缺,而是生命自由度的延长,以及跳脱开僵化思维之后的海阔天空,他的“不恭”,是对自己的无比自信,以及对世界无界限的亲和!

  写到这里,时隔多年后再回想起大学里的时光。我好庆幸当时的我,幸好是那样一个“爱玩”的我。同时我也好希望,有一天我能像李牧一样将我的生命 “玩”得多姿多彩,能成为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人,那一定是件很幸福的事!

  因为我在这本书里,已经被李牧那满满洋溢出的幸福,深深打动了!

  活动页面链接:http://www.douban.com/online/11635898/discussion/56118863/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五):#雨枫试读#读《“玩”才是正经事》一书有感

  《“玩”才是正经事一书有感》一书的作者李牧出生在瑞士,在他16岁之前一直住在阿尔俾斯山中部。他是一个不愿被约束,而喜欢冒险,喜欢中国武术的大男孩,就这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上。

  我一口气就读完了这本书,还是意犹未尽的感觉。一个外国人本该可以用他自己的母语——英语来写,然后让我们国内人来翻译,可是他竟是用他的第二语言——中文来描写。这对他来讲是比较困难和费力的,可是他觉得这样更能表达自己思想和对这种生活的意境。

  他做起事来都是先有一个初步计划,五成的把握,然后就在之后的过程当中,遇到事情就灵活机动的来解决,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为了他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的累,但他是苦中作乐,认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也是值得的、快乐的。

  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很独特。书里面说有个外国朋友为了到科隆群岛去旅行,加了两年的班才凑够了路费。他觉得加了两年的班很辛苦,就设想去给豪华游轮上有钱的客人当导游,介绍海洋知识及海洋生物的知识,他有这样的自信,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获得免费旅游的资格,也达到自己长见识的目的。

  他有一个最重要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省钱。试想到一个陌生的国家,语言不通,环境不熟,还要到处旅游又要少花钱。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但李牧做到了。

  李牧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书中写到他和几个朋友去登黄山,正在排队等着买票,顺便到路边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看到了一把剑,听老板说附件有手工制作的“龙泉宝剑”的地方。一时兴起,就带着朋友坐车改去浙江龙泉了。为了能见到制造宝剑的师傅,和亲手摸摸据说价值几万元的宝剑,他和朋友伪装成记者,最终实现了梦想。

  还有就是他和朋友扒火车的事业很有意思。说起扒火车,会让我们想到战争年代“铁道游击队”,他们神出鬼没,灵活机智,动作敏捷,身手矫健,但那是战争时期,是为了打击敌人。在和平年代,尤其是现在,有这种想法的人已经很少了,而李牧就想体验一下。三个老外背着大背包,走在北京西部的铁道旁边,因为没有适合的火车可上,正在郁闷时发现一列运煤的空货车,不由分说的三个人就翻了进去,他们兴奋异常还支起了帐篷睡觉。天亮时车停在某一个车站被人发现了,不慌不忙的钻出来,后来警察询问他们,李牧沉住气亦真亦假地讲诉经过,不但没挨批评最后他陪同警察打了一场乒乓球也就没事了。

  书里好玩的事还有好多,也不能都说来,要不就没玩没了了,他写得很真实,而且看旅游卫视的《有多远走多远》节目是必看他所录制的节目,所以他出了书,就把有些我们全家没有看到的节目给补了回来,真的很开心。同时我也很感谢旅游卫视或者是中信出版社跟雨枫书馆给了我这次的机会,得到了这本书。让我更加的了解李牧这个人和他所做的事。一个外国人能做到他的“北漂”生活,可能不止一个人,他们在这里已经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而且每天过的都不错,所以很高兴中国能有他们这些喜欢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外国人。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六):《道理我都懂,可是我依旧无法孤身上路》

  我们总是知道的,这世界上很多人活的和我们很不一样。

  就像这个瑞士小伙子李牧,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只荆棘鸟,在地球上到处飞啊飞,当他停止上路时,只可能是他慷慨赴死之日。

  《玩才是正经事》是他的感悟之作,他才25岁,就已经体验了那么多不一样的人生。即使说起世界这件事,我已能够和一些人侃侃而谈,收获目光,但是和他比起来,云泥。

  李牧是个棒小伙,他能够抱着生命是一场冒险的乐观态度活着,他的25岁是曾经睡过挖掘机前面的大挖斗、也曾经暗夜里听黑社会谈梦想“我想做个好人”、还是曾差点被刚认识几个小时女孩逼婚的25岁。

  这些经历我都是信的,也羡慕他能曾经在荒野山顶看过璀璨星空,深海畅游摸过白鲸,喝过的淳朴村里人家的高粱酒。这些都是我在午夜梦回幻想过得求而不得。

  而李牧崇尚穷游,他900块能在云南呆一个月。他说,阻止你出发的,永远都不是穷。

  听了这么多的道理,看过了这么多的阅历,被诗和远方骚动的内心在演奏交响乐的我,为什么还没有被这磅礴的势气击倒,我为什么还在这里想理由找借口?

  因为我是女生啊。

  一旦有事,人生就毁了的女生啊。

  女生这种生物,可爱但是很脆弱。这世界有很多的犯罪和恶行是针对这个群体的,所以她们去酒吧不敢乱喝酒,她们不到午夜12点就要赶着回家,她们但凡看起来懦弱一点,都会有猥琐人士在地铁上摸索着要摸她们的屁股。世界对男生来说是开放的拥抱的,孤身出发是一种荣耀,但是对于女生来说,一个人上路意味着的是鲁莽和无穷尽的危险。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不是仅限于你有没有想要出发的决心。

  对于一个身份证上性别是女的青年来说,要走上一条说走就走的道路比男性要难以决定的多。

  男性体力强身体壮还没有一个月一次大姨妈的困扰,独自上路吃点亏只要不死,都是阅历。女性敢说出这句话吗?

  想想印度的女儿,在晚上八点多的时间,她都能在一个男友陪同下,在公交上被7个男性轮奸羞辱致死。痛心吗?痛心的。印度中心城市新德里尚且如此,叫女生如何安心上路。

  所以女生不能独自出发,即使计划好了一切,也最好有人相陪。而李牧到的很多地方,偏僻而崎岖,对女性来说,危险加倍。

  所以女生想要独自出门旅行,别被风景蛊惑,别被那些光鲜经历迷惑,而去那些成熟而商业的景区不丢人,那是我们旅行路上保护自己的第一道护身符。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七):虽然我在玩,但每次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早上看完书就和大家讨论,结果话题转着转着就变得很沉重的话题,“过劳死”。其实死亡这件事,好像经常被人讨论,而中国人更注重“善终”这件事,我自己想“善终”这个话题,就是没有遗憾的死去,即使被五马分尸,马革裹尸,那只要他心里没有遗憾,他都是“善终”的吧。而就算他没什么痛苦的死去,如果心中充满遗憾,那么也让爱他的人不能释怀吧!所谓遗憾,可能就是心安理得。懂得为兴趣而学习,树立让自己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就像李牧自己说的“虽然我在玩,但每次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书里李牧讲述了他自己近十年的北漂路,一路“玩”的年轻人,以认真玩的态度过生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生活中很多人看似没有安排的生活,盲目的选择,都是在为未来打算,那些人自己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么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迷茫的找不到方向,即使是玩,都不快乐,都带着忧虑,这种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不能说可怕,可是真的不适合我。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就算我们追求事业,也是因为事业能够满足我们,而单纯的为了追求而追求,缺少动力也缺少快乐。如果生活连快乐都没有,有什么还有什么用呢?李牧从瑞士来到中国,是来玩的,享受生活的,可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旅游卫视主持人的工作,成功的一边玩,一边快乐,一边享受生活,一边养活自己。我们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天上不会掉馅饼,你要自己去努力,就必须自己去规划,就算我们最后没有成功,我们努力了,也不会遗憾我们什么都没做。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八):一个瑞士人在中国追求梦想

  家住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瑞士青年,却与遥远的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说他对中国的兴趣最早可能就来自他的父母。1985年他的父母曾做过一件疯狂的事情,两人不会说一句中文在刚刚开放的中国,从香港骑车到北京,整整花了3个月的时间。他家现在还保留着从中国带来的地毯和地图从小影响着李牧。妈妈是美国人,10岁的时候,送给他一个印第安人的捕梦网,并告诉他一句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话:“一定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冒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这个从小便不安分的瑞士少年,从13岁开始便种下了与中国有关的梦想。他的梦想是到中国,学武术。

  瑞士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国家,一流的福利和物理环境,在这样国家长大的李牧,却超乎寻常的能吃苦和坚韧。15岁的暑假为实现在中国学武术的梦想,但经济能力有限。当他的同学在暑假喝啤酒看电影时,他为省钱在北京的地下室吃3元一大碗的可能不是牛肉的面。是的,即便是在瑞士他也是特例。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在云南旅行的他,晚餐是最便宜的袋装方便面,而泡面的开水依然是用他早已熟练的矿泉水瓶烧水法。安徽偏僻乡下的4元一晚上住宿,炎热夏季整宿被蚊子咬的无法入睡。去西藏向中国同胞学会了火车坐票变卧票的方法——睡座位底下。1.8米的大个子骑着小姑娘送的小自行车在云南骑行2周,骑到两边屁股脱一层皮,从而省掉车资。那抠门劲让我们中国人都难以接受,但或许这是西方的穷游精髓,找最便宜的旅舍,节省开支,从而将旅行的时间延长。但对于这些苦他通常一笔带过,甚至是学中文,用中文写作这本书,对于一个母语非中文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难,但是他之所这是痛苦的过程,但他尽量保持着“苦中作乐”的心态,做到让自己不后悔

  Follow your heart,从乔布斯到书中的摄影师stefen,做你喜欢的事情,追求你的梦想。这样你才能展现出属于你自己的特点,从武术到开办公司到获得UBC“未来国家领导人奖学金”入大学到参加汉语桥比赛,李牧都是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努力。从而获得大学的青睐,以及旅游卫视的外景主持人的机会。拿他的话说,最然我事在玩,但是每次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作准备,读这本书,我也不禁常驻首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

  书中也不乏各种外国人在中国所遇到的各种趣事。在药店要买虎标牌的万金油,却被店员误以为是要可以壮阳的虎鞭,在店员们神秘莫测的笑容里尴尬不已。在云南火车上被老爷爷看中,差点被收了当孙女婿。信奉这句:”If you follow all the rules you miss all the fun.”于是,为了一睹纯正的龙泉宝剑,伪装成外国武术杂志记者。在明知中国扒火车是不被允许的情况下,爬上了装煤火车。这个瑞士人真的很贪玩。

  李牧认为旅行并不是为了吃好喝好,旅行是为了有所见闻和成长,住宿和吃饭不重要,省钱最重要。但中国人讲究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吃喝可不能亏待了自己。这里面有文化的差异,也有生长背景的差异,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下,对更高阶层精神的追求便显得更紧要。而对物质欠缺还保留记忆的中国人,需要保证能平安健康的回家。在云南见识了香格里拉庙门口拉客的人,海南热带雨林中为观光客准备的胡乱拼凑的原住民表演,同行的中国人看的连连叫好,他却觉得莫名其妙。于是得下中国人说好玩的地方他都觉得不好玩的结论,甚至中国人说不好玩的地方,他倒是跃跃欲试一番。在这个老外身上,我们或多或少也可以反思一下我们的旅游业为了一时的吸引眼球却输出了变为的原住民文化,也培养了中国人旅行的奇怪口味。仿佛全国的著名景点都笼罩在一种营造的相似的旅游氛围里。

  彼时的中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部分的人卯足了劲移民,而这个瑞士青年却从窗外天天是蓝天,雪山的阿尔卑斯来到中国,虽然他说着很多老外说过的原因,大致是:“在欧洲,你仿佛可以看到10年后的生活,但是在中国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中国正在处于变化中,机会很多。”但是就像书中最后说道的。他选择了中国来实现他的梦想,将来或许有一天他会回到阿尔卑斯山的小木屋,但是他还得继续走向外面的世界,实现小时候常听的那种故事:成年离家,经历风雨,打败怪兽,最后娶到美丽的公主,他日回乡之时,让父母为我骄傲。

  (本书是诚意之作,就像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李牧,也被这个老外小伙子的真诚所吸引,或让你顿首思考,或让你莞尔一笑。推荐)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九):认真“玩”你就赢了

  “我想写一本书,你觉得我能写什么?”李牧晃动着手中的咖啡,抬起头问我。

  “说说看,你为什么来中国?为什么愿意一直留在这?”我盯着他绿色的眼珠,一脸严肃地反问道,希望从答案中找到适合铺展成书的线索。

  “很简单,我16岁就一个人来北京学武术……”流利的中文像泉水,从这个瑞士小伙子的嘴里汩汩涌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拿捏得恰到好处。

  作为“汉语桥”比赛一等奖得主,以及旅游卫视爆火的老外主持人,李牧大概已经习惯了被刚认识的中国人称赞中文说得棒。我接触过不少能讲中文的老外,但初次见面时,还是不免流俗地夸了句,“哇,中文这么地道!”实在是被惊艳到了。

  两年前的那个夏天,鼓楼一家越南咖啡厅里,李牧侃侃而谈,自己如何因为崇拜李小龙而到中国学功夫,如何因为语言不通、钱包空空而四处穷游,如何跟几个老外朋友伪装成外媒记者到龙泉寻访传说中的宝刀神剑……边说边笑。李牧跟丁广泉老师学过相声,知道怎么把故事讲得精彩又好玩。我不时插一嘴,边听边乐。

  在中国做了这么多年“北漂”,李牧终于同意写本书作个纪念。向他约稿不是奔着“老外写中文书”的噱头,而是觉得在这么一个人人努力奋斗、忙得六神无主的时代,像他这样爱玩、会玩,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的人,实在是需要拎出来示众的“珍惜动物”。李牧说,有句英文他很喜欢:If you follow all the rules, you miss all the fun. 我说,很好,咱们就围绕这句话,写本书给中国年轻人瞧瞧,当他们在写字楼里拼命工作时,你是怎么努力“玩”,然后得到一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

  那天我们聊了一下午。

  如果李牧只知道玩,充其量算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长不大的孩子,这个事情就不好玩了。他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把生活变成一场冒险,以认真“玩”的态度过日子,结果“玩”进了理想的大学、“玩”进了“汉语桥”总决赛,又玩进了旅游卫视的制作团队。他说,搞不懂为什么有人会抱怨“工作辛苦”,如果做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呢?

  对于不少中国人羡慕老外活得潇洒,说走就走,四海漂泊这件事,李牧也有话说。他觉得,说这话的人一定很少出国,不知道自己见到的那些“勇敢的老外”,在他们的国家也算是异类。不顾一切追求理想的生活,在哪个国家都是勇气可嘉的事情,这跟是否高福利、是否有退路没啥关系。

  在旅游卫视做了几期不错的纪录片,台里决定将李牧“收编”,聘他做有编制的节目主持人。朋友知道这个消息,都替他开心:你小子不是喜欢到处旅行、喜欢拍纪录片么,这下好了,你“玩”还有人给你发工资,你算“玩”出水平了!李牧也觉得挺好,但第二天跑去跟台里说,谢谢你们,很抱歉,我不想签约。对这家伙来说,收入稳定固然很好,但想去哪时不用跟谁请假,买张机票就能出发,这样的自由,更重要。

  这是李牧第一次写书,还要用中文,他心里没底。我说没关系,试下看,直接跟读者说话,比写英文再翻译更真诚、接地气。他担心自己摆脱不了“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不知道中国的同龄人喜欢什么,我给他打气:把你怎么“玩”、怎么“疯”的故事写出来,跟大家聊聊你在中国生活所看到的、想到的,这事保证好玩。

  这次见面后不久,收到李牧的样章。内容有趣,但中文表达的确有些生涩,有的地方还夹杂着大段大段的英文。他说,英文跟中文在脑子里打架,写得很痛苦;别着急,写完我再自己翻译,成吧?

  虽然痛苦,这家伙还是乐此不疲,一篇接一篇地闷头写着。被常人称作“毅力”的东西,在他眼里恐怕是“玩”的衍生物:认定这件事好玩,一时的困难只是挡道的纸老虎。

  初稿完成后,李牧回瑞士服兵役。几个月后,回头看看之前写的文字,又开始修修补补。看到这个外国小伙如此认真地完成一本中文书,我想到书里有句话写得不错,“虽然我是在玩,但每次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作准备”。

  等到书稿终于付印,李牧“玩”兴大发,干脆把摄像机抗到印刷厂,在雪片般从机器里飞出的印刷样前扮起各式鬼脸,还自己剪辑了一段视频放到网上,让喜欢他的读者图个乐。

  拿到样书那天,李牧很高兴。书的品相不错,更重要的是,“编辑没在书里放一些我不知道的词语”,他最怕“有一天我翻开自己的书读,发现里面有的字我居然不认识!”

  这就是李牧。

  《“玩”才是正经事儿》读后感(十):平生最佩服李牧这样的人

  平生最佩服李牧这样的人

  我读他的故事的时候在想另一个人,他是王宝强。我在想王宝强是不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很多人怀抱梦想,可是有梦想一直去坚持就真的正确么?中国人说王宝强就是一个特例,不可复制,所以大家别模仿他。再来看李牧,他16岁来到中国,不会中文。然后学武术,学汉语,学相声,拜丁广泉为师,然后信奉“玩才是人生”,参加汉语桥拿冠军……这里面有许多事匪夷所斯,不理解他是怎么做到的。可是他的母亲是美国人,在完全不懂法语的时候,却去到法国生活工作了多年,他们当年是怎样的勇气呢?

  其实我有很多的不理解。也不是不理解吧,我之前的信奉“存在就是合理”,但是我好奇他的勇气,和面对许多难题时的能力。

  李牧真幸福,小学时候完全没有作业,好像也没有报什么特长班,比如美术班、钢琴班什么的。每天下午三点就放学了,然后疯玩。幸福吧?

  某天对中国功夫好奇了,报了个免费班,没有人逼迫他,但他真的坚持练,而且那种刻苦程度,却跟以前放松玩的放松程度相当,他居然逼自己跑步练动作到重伤的程度。这在他自己的国家也是不正常的。不是常规的存在。他觉得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把他当作老外看待,觉得他做什么不同于常人的举动,都是合理的,因为他是老外。可是他的举动,放在所有的老外当中,仍然是破格的,是突出的。

  虽然我是在玩,但每次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作准备。看来他眼里的“玩”跟我们中国孩子眼里的“玩”不是一个概念。

  李物说一些部落的孩子,看到阴湿的地方就去找虫子吃;他也入乡随俗,把毛毛虫放在嘴里吃,肥肥的毛毛虫没有流出绿色的汁……看到这里,真是汗啊!!!

  有电视台要签下他,给他稳定的工作和薪水,许多人来祝贺他,他当时也很开心,可是第二天他跟电视台领导说NO,他不想因工作而失去自由。他说一个人要做自己才最快乐,他不勉强自己,仍然要坚持自由的玩下去。

  他说不打破规则,很难成就真正的自己。绝不做违法的事,却也扒过火车。好玩的地方都不好玩,他说以后中国人说好玩的地方,他都不去了。

  两个字在他上才是真正的注解:逍遥。

  李牧可以改名了,叫任逍遥吧。

  我们之所以平凡,不是我们没有梦想。也不是我们没有去追逐梦想,而是我们不够勇敢,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去突破自己。李牧做到了,他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了自己,于是他成功了,他活得精彩,可是他的轨迹人生却绝对是不易复制的,一如中国的王宝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