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7 04: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的读后感10篇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全球科技精英》是一本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26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读后感(一):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硅谷之火》的作者迈克尔·斯韦因说过,“我们今天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充满幻想人们发现他们获得了曾经梦寐以求力量, 并且可以利用这个力量来改造我们的世界。”而这个力量就是科技。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移动支付、无人店、AI等技术大显身手。但与此同时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今的国际竞争不再是普通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怎样的人才在改变世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为我们呈现那些正在改变世界的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者们,带我们揭开未来序幕

  本书向我们介绍发明家创业家、科技先锋远见者、人文关怀者五类青年才俊,其中发明家在各个领域实现突破,让技术成为实用必需品;创业家将创新转化为生意;科技先锋为各个领域带来新鲜而意外的解决方案;远见者不满足现状,在寻找让事物大幅提升方法。这些青年才俊们不仅智商高,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拥有善于发现、善于改革的创新能力,还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认同感。如2014年获得MIT 全球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简称TR35)的Ubiquitous Energy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迈克斯·巴尔小时候就懂得按照自己想法零件进行重新组装,从而发明出新东西来。他曾用一辆旧校车的雨刮器电机“发明”了一直会走路的机器猴子,还把一台吸尘器和一张桌子改造成一艘气垫船。这让人不禁想起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2007年获奖),他在上大二时候就时常在一块两米多长的白板上写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这些符号其实是 “课程搭配”的草图,因为扎克伯格觉得根据别人的选课来确定自己的课程表或许会更加有趣大学生自由选修课程,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谁也没想过要在这上边做文章。然而,扎克伯格打破了常规,让很多人通过这个实现了“恋爱”的需求,因此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追捧。他也由此找到了自主创业的全新切入口——“通过一件事物把人与人联系起来”。这也成为他日后创办Facebook的初衷

  相信国内不少有才智青少年阅读了这些青年才俊的故事后都会深受启发,有的或将致力于科技事业发展。而他们身处的就是最好的时代。最让人值得骄傲的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一年一度的TR35和Emtech(世界新兴技术峰会),中国人、中国机构和中国项目逐年增多。中国的科研能力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工学四个领域已在超越美国。世界最快的两台超级计算机都在中国,速度是美国超级计算机的 5 倍。量子通信高速列车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中国已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的创新创业场景,同样生机勃勃。每年新添10万工程技术毕业生投身创新创业洪流。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技企业通过互联网引领的创新实现了快速崛起,已经与西方国家步入“相互借鉴阶段,中国公司成功经验正逐步重塑西方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体验。中国带动了全球潮流,中国的技术理念商业模式影响大半个世界。【1】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潮流中,中国已成为强劲参与者和竞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引领科技文明,重返世界巅峰。而中国的科技英才们,他们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他们将改变世界!

  引用:

  【1】 全球技术创新的“下半场”,不能只有扎克伯格和吴恩达们.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726/22/37552305_674384592.shtml

  经济时报.中国渐成全球科技创新贡献者.2016-08-12.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读后感(二):永不止步的创新人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智则国家智。《极限创新》记录人物平均年龄却只有三十五岁以下,但是在对国家、全球的贡献上要远高于35岁以上的人物,它们被喻为“科技精英”。对于文科生的我,对科技的了解仅限于应用,从身边的光、电、力等延伸,到微信无孔不入高铁四通八达火箭一飞冲天,我们太乐意见同类为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创举! 《极限创新》的缘由与麻省理工相关,TR35指的是对科技领域影响较大的青年人才榜,正如胡富豪一样,他们成为了天宇中最为耀眼明星,我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一举成名,却对他们的付出,无悔的付出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我们不缺乏听闻那些大名,如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但是对于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强大执行力知之甚少,他们或许是年轻人楷模,或许他们为之奋斗的科技事业将成为他们晚年宝贵回忆,但是他们是否坚定地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极限创新》列举的是三十五名高尖新人才,而每一则创新都是令我们平凡人大为诧异的,当讲到“发明家”时,我更愿意被卢冠达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制药工厂”、玛丽亚佩雷拉的“用胶水修复孩子心脏”所感动,因为那是与人对自身生命意义探讨有关,是与死神的赛跑与博弈,或许他们的发明可以让我们减少病魔折磨,成为健康天使,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生死攸关,我们应当感激他们用自己有限时间,不,是生命去拯救生灵,这不仅是医者仁心的体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注脚。此外,《极限创新》还提及了科技先锋、创业家、远见者及其人文关怀者,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的故事可为我们平常人点亮前行灯光,使我们的未来不再寂寞,彼此的生活不再贫乏! 每年评选全球35位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青年,给我们读者带来的震撼是成名要乘早,如果你过了三十五岁,虽然在经验上要成熟于前者,但是你的创新能力却弱化了,所以我们中国人很乐意说的一句话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每一浪的重复往来中他们都会被拍在沙滩上,只是这一过程会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而变得更加迅猛而已。《极限创新》讲求的是科技创新的规律及其注意事项,而不是具体的理工参数,也许对于具体的创新,想法永远比技术参数更重要,正如我们对于科技的期待并不是使之成为聪明人的智办游戏,而是让其带来商业变革和社会变迁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读后感(三):今日之星与明日希望

  这是一本读起来非常流畅的书,很难想象这是一本有关于科技的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纯粹是被蓝色这种充满忧郁颜色所吸引,已经是30岁高领的我,想用这本书好好地打打脸!这是一本探究青年科技创新和未来的一本书。黄色的底板,很有刺激性的颜色,眼球感觉有种压迫感,上面复古的色调映衬着35这个没有任何独特意义的35,然而书中的人在35岁已然载入史册。之前没看过这方面的书,看到排版哪儿哪儿都觉得新鲜,目录也非常的与众不同,而每一个标题特别的吸引人,而每一个发明家们那么的帅气漂亮完全改写了理工科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发明家多是垂垂老矣刻板印象插图中有着一种复古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看这样的“科技”书,可能有一种先入为主观念,让我觉得这类书应该是非常古板、毫无乐趣的,然而里面色彩斑斓图片丰富有趣,非常棒。

  读了几篇,发现不仅仅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科技同样是来源于生活,或者说,在发明家艳丽,他们的发明已然不是科技,已经是一个艺术品。很多发明家得新发明多数是和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扰麻烦,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去研究和解决,从而促成了这项发明;不仅如此,不得不佩服发明家们脑洞之大,思维之发散,想象力之可怕,面对每一百名新生儿中就会有1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问题上,想到了用手术胶水来解决,并且可以克服弹性需求与黏性需求,简单方便又能够避免其他附加损伤,最不可思议的是还是可生物降解无毒的,这是科技之进步,同时也是人类之福!对于其中一个标题非常的感兴趣,并且也是家有患病老人,——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原来并不是老年才得的,只是到老年时发病,病源祸根在年轻时就已经预埋了!这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感觉自己并不是很封闭的,然而再看了这本书之后,了解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让视野更加的开阔,对于明天也会觉得更有希望。这真是令人振奋的一本书,也许我的侧重点有跑偏了!但是这本书确实是很平易近人的让人了解到平时不会关注的点,很不错~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读后感(四):23岁时你在干什么?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青年,评选范围包括生物医疗智能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几乎所有新兴技术领域,旨在寻找从事创新科技研发、科技应用和商业发展的青年人才,给予这些青年创新者应得的关注,肯定他们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工作,并且激励他们继续在专业领域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达到“make a better world”的共同目标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一书,便来自著名的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我断断续续看,已经看了一周。因为它,我每天早餐时会破天荒地我母亲聊上几句关于这本书的话题

  这本书里提到的43个人,虽然离我们很远,却一直在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有人发明尖端的医疗技术,未来很可能让改变人类被绝症困扰的命运;有人设计好用的滤镜,让摄影小白也能拍出特别美丽照片;有人推动无现金社会提前到来,让人们放心地进行网购并在线支付;有人研究光合作用期望阳光变为燃料,使人类在清洁能源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有的人发明了全新核反应堆,不但可以降低一半的成本,而且使用核废料发电又永不会熔毁……每个人的成就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都非常伟大,并且遥不可及,但当这些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却那么方便,那么吸引我们。

  通过这本书对这些人,和他们研究的东西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因为他们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实际行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可以用纳米机器人消除血管里的血栓脂肪,彻底解决高血压及相关的病症;或许我们可以一边使用手机,一边依靠手机屏幕上的隐形涂层来给手机充电;又或许我们可以节约大半的生活成本,将收入的更多部分用于提升生活品质或者用于更重要的事。

  这本书,给大多数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即便我们不从事这些行业,也能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大数据的作用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了解社会发展的可能方向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写人物传记可供参考套路,例如:开篇使用“****年,一位********(此处为形容一个人长相气质外貌特征词汇)的年轻人走进*****公司/******校园。”来介绍人物出场。看完这本书,没准你也能写出一份优秀的人物传记了。

  书中,提及的这43个人都年轻有为,在大学毕业的23岁已经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甚至有人更早就做出一番成就。而我的23岁在做什么呢?

  虽然没有在第一个23岁做出什么杰出事迹,但我有幸在人生第2个23岁来临之前读到这本书,还有机会为了自己去做些什么,不得不说这是我的幸运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读后感(五):极限创新 | 华为为什么要劝退35岁以上的员工

  孔子说:三十而立。这句话现在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

  从华为的35岁劝退梗说起

  每个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都听过华为的故事,江湖流传着这家公司各种天马行空运营理论,加班狗猝死狗程序花样百出的同时,还有让很多互联网人岌岌可危的“35岁劝退梗”。简单来说,就是在华为的35岁技术类员工都不得不去面对的一道坎——艰难的劝退。为什么要把这个年龄界定在35岁,民间也引发过激烈的讨论,不过官方对于“35岁危机“的解释是,程序员一旦到了35岁,他的所有知识理论体系就已经固化,创新的思维逐年下降,已经跟不上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如果一个程序员在35岁之前还没有成为他所在领域的核心管理人员,他就可能面临转型,从事其他行业的选择了。听起来确实残酷的同时,也包含了快节奏的互联网社会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年轻化的大势所趋

  你或许会问:35岁钱真的决定了一个人这一辈子的创造力吗?如果你对这样的问题依然心存疑问,那么这本《极限创新》会给你最好的回答,因为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基本都没有超过35岁。

  青年的科技创新与未来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关注,从发明家、创业家的不同角度去诠释了现今社会的科技、远见、甚至是人文关怀的含义。所有的科技创新的需求来自于我们漏洞百出的社会问题现状,最终检验科技创新的标准也一样是是否落地解决了真实的需求。在我看来,这些科技的力量不管渺小或者伟大,最重要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反映的也是人文理念主导的世界更需要的对社会不同群体关注的决心。现在的社会,有梦想有忧虑有野心的年轻人在世界的舞台旋转,最终也会在这个世界里大放异彩。如果不能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成就上什么,年老时会不会觉得青春虚度也会因此觉得难过。

  我们常常用拓僵者、缔造者、颠覆者来形容这些在时代的前沿带来真实的创新的科技精英,这些在我们看来思路和脑洞都超越天际的人类都突破了极限,在极限之上找到了科技创新的独特方法,用耀眼的成就诠释了科技、青春和才华的魅力。我们时常惊艳于别人的成就,却习惯性的忽视别人成就的源头:可能是渺小的想法,或者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又或者是不管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的决心。每个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故事,这些名字和故事值得被铭记一辈子。

  这么看来,这些年轻人已经极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年轻人的精神”。而孔老夫子在几千年前说的“三十而立”,在全球社会化的大环境里又一次得到了穿越时间的有力印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