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7 04: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西班牙旅行笔记》是一本由林达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页数:53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一):关于西班牙

  西班牙的历史中国相似之处,千百年前他也被异族入侵统治上百年,之后虽然国家完成统一,也曾经成长世界第一帝国,但和邻近的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来说发展过于缓慢,逐渐被抛弃,再之后的百年他们也同样寻求民族出路,是回到欧洲,还是该走西班牙传统类似我们曾经的“东学西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有如我们在“解放战争”、文革期间的民族割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真理化身对方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在第二共和之后持续三年的内战,这期间双方爆发了大规模虐杀囚俘,一如中国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杀中国人最狠,最多的,都是中国人自己,这样的事情无论放在哪里伤害的都是整个民族。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的民族素来健忘,以为伤口自然愈合,历史可以会被遗忘,殊不知伤口会留下疤痕,即便康复如初,也是永远痕迹,但也有的民族即便时过境迁,也会将之留作纪念检讨,以便后人了解前人伤痛,并能不再犯错。

  70年代开始,世界处于威权社会民主社会转型期,成功的有中华民国,韩国,西班牙等,在民主化后他们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也曾经似乎离民主那么近,可是当年的那一枪,却让我们和她渐行渐远,不知未来在何方。

  我们经常宣言“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在我看来这是为了笼络下层阶级人民的一种说辞,每次在关键时刻起到掌握方向的还是那些掌权的历史人物,人民是划桨的,领袖或者英雄人物是掌舵的。西班牙的转型时期,最大的功臣是佛朗哥下台后第二任首相苏亚雷斯,和国王卡洛斯三世,他们清楚意识到民主的洪流势不可挡,也知道只有推动民主化才能让西班牙获得新生,虽然他们知道民主化后他们自身的权力会受到影响,也可能短暂导致民众生困难动荡,但他们具备了历史人物的阳光魄力突破艰难万险,推动了那历史性的公投,那次西班牙政治体制公投,投票率77%,有94%的人赞成政治体制改革,自此改革如奔腾万里的长江,势不可挡。

  要知道,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不但底下暗礁密布,且激流澎湃,无论是明的和暗的,对改革者都是困难重重,佛朗哥的3,40年统治,在其后期对社会经济还是带来很多有益帮助,而且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实在伤的太深,所以很多西班牙人,都会选择维持现状,因为只要民主化就会有争论,有争论就又可能导致流血,在这30多年来,军队是佛朗哥主义坚定坚持者,佛朗哥本身是军人出身,军队像是他的家人。这时候,也应该感谢那些反对派和军队的掌权人物,他们会有自己的顾虑,但他们也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和历史性眼光。反对派选择了合作对话,而军队的将军们选择了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人民。多方合作促成了第三波民主化的开端

  对了,我们是该等第五波吗?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二):历史没有白走的路

  最早接触林达源于《历史深处的忧虑》,全书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因此带着满满期待翻开西班牙旅行笔记,果然没有失望。这本游记结合当地的地标景点风土人情,历史演绎精彩地将西班牙的历史娓娓道来,这样的叙事相比严肃的历史书籍多了许多趣味作者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引发读者思考话题

  感触颇深的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中体现淋漓尽致。在历史选择的当口,宗教,政体,民族精神交织在一起,寻找出路信仰国籍都让位于政治站队,有党派内的斗争,也有党派间的残杀。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不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那么简单。第二共和时期的西班牙人民或被动主动地拉扯进来,有流血有挣扎,但也不断反思不断坚守,最终在岁月洗涤中磨炼出理性坚忍,这些可贵品质反过来在第一次公投中成为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也为恐怖组织的消亡奠定了重要的民意基础。不早也不晚,老一辈革命家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内战的硝烟和平二战时代都成为这个国家的积淀,历史的接力棒传承下来。一代人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和盲区。历史没有白走的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个体皆是如此。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三):初识西班牙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本以为是一本游记,就想说正好不想挤去凑热闹看看书就当是旅游了。第一感想,居然是好想去西班牙!快去看看旅费是多少!不是说这是一本能煽动起旅游热情的书,这也根本不是一本旅游路书,实在是作者写的太好,历史长河中的遥远西班牙,被作者一点一点揭开了面纱

  读书之前,对于西班牙,我实在是很陌生。能说出的也就是马德里,巴塞罗那和西班牙海鲜烩饭了。看完书,总算是稍微有一点了解。能数的上来的也多了,至少我知道了高迪是西班牙人,知道了战地摄影师卡帕,知道了阿拉汗宫,知道了第二共和,知道了弗朗哥,知道了胡安国王,知道了苏亚雷斯。

  作者用大量篇幅介绍了西班牙内战和战后艰难的复苏,原来,不只是中国饱经沧桑,即使身处富有的欧洲,也会经历如此磨难。第一次,在书上标记重点,第一次,在书上写了随感。眼泪激动,那可就多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好书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四):非常好的一本了解西班牙的书

  《西班牙旅行笔记》

  全书记录了作者在西班牙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结合古迹讲述了西班牙这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文学作品、民族特点等等。

  全书很大的篇幅是在讲述西班牙的历史,讲述了伊斯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争端,不断分裂又合并的领土历代君主功过,还有在这种大环境下催生出来的艺术之花——举世闻名的《唐吉柯德》、天才建筑家高迪、华盛顿·欧文对于西班牙的解读……

  历史总是让我们反思,我们可以沿着历史的轨迹感受这个国家抑或者说这个民族最本真的东西是如何形成的,全书读完给人一种沉重平静并重的奇妙感受——沉重在历史上所有的朝代更迭、国家兴衰、战火不断;平静在知晓了所有景色背后故事之后,再去审视它们,多了一份感概。

  喜欢高迪的设计理念,由他参与设计的所有建筑都深深被烙上了高迪的个人色彩天马行空浪漫不可思议

  最喜欢这么两段话:

  “人们总以为,新大陆是一个崇尚强者和英雄的土地,却往往忽略在英雄崇拜的背后,是人们对人生悲剧性的深刻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弱者同情是的,新大陆崇拜英雄,可是新大陆人也理解生命软弱、人生无奈命运女神转过身去之后,留下的一个个冷色背影。人们倾向于崇敬他人的英雄行为,也默默地析祷,希望自己能够度过人生的各种难关。他们并不习惯于对他人发表虚妄的英雄宣言,不指责他人的软弱。因为他们知道:人生面对种种陷阱悖论,生命的悲剧性方为永恒。”

  “多多少少、或早或晚,我们都被生命的冲动、被莫名的精神和情绪汹涌潮水推动过。在看不到意义的时候寻求人生的意义,在不同的时候,因不同的位置出现不同的幻想。有时,我们给自己的人生以理由。这些理由是我们希望自己相信,也希望別人信服的;有时,你的冲动引出幻想,幻想指引着行为,行为牵出的后果,都巧合重叠, 指向一个你希望看到的景象,人生似乎就是成功的。因为这个最后的景象和后果出自你的行为,所以它似乎印证了那不是人生莫名的冲动带出的梦幻,而原本就是某种纯粹的、庄严的、理性的东西在推动。”

  总之是一本很好的了解西班牙的书。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五):等到我去西班牙的时候

  一直以来,全世界我最讨厌的就是澳大利亚,最喜欢的就是西班牙,然而最近被golden age这个词迷惑,对巴黎的爱也与日俱增

  看这本书纯属意外,因为办公室经费买书,然后我看这本书的价格合适就买了,虽然我一直对林达颇有好感,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把历史结合旅行也是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才疏学浅的我想必做不来这种事,写不出这种文,还是多学习吧。然后巴黎也看了吧,美国却一直没什么兴趣,以后再说。

  一直觉得不着急去欧洲,因为去欧洲看博物馆看古迹感觉并不费力气,所以等我老了再说吧,即使看完这本书也是这个想法,只是我忍不住会想,我去西班牙的时候,我会期待遇见一个怎样的西班牙?然后我又会遇到怎样的西班牙?

  我去西班牙的时候,圣家教堂是否已经建好?在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我会遇到怎样的特展?我在格尔尼卡的街头会看到几幅《格尔尼卡》?已有两千年历史的水道桥总该不会倒了吧?塞维利亚地区风车村是不是会有唐吉诃唐的塑像?还有还有,我在小酒馆看到的弗朗明哥舞者穿的裙子一定会是红色的吧?

  老实说,以上提到的所有地名我都是看地图才想起来的,是的,我一边看书一边在maps me上面标记了想去的地方,真的有一种在为西班牙旅行做准备错觉,只是西班牙的出发日期遥遥无期啊。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六):读书 就是打开一扇窗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完后立刻在效率手册上面更新一生计划”当中的旅行计划,其中目的地增加了西班牙这一项。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就这么觉得西班牙值得到此一游。它有皇马,它有巴塞罗那,它有哥特建,它更有毕加索。。。

  其实每个女孩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可随着时间流逝成长的过程后会发现梦想一直无法照进现实,没有办法实现当初年少轻狂时的大言不惭。于是时间久了,梦想也就被搁置了。甚至,梦想也已经不是梦想了。犹记得大一开学,我在理工科学校文科,当时很多其他学院同学均不理解,有人还很好奇的问该学校有文科学院吗。

  那会因为学科关系需要读“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书籍和功课,我还记得英美概况我当时很激动,因为这正是我所喜欢的内容,它不像“英语发音声调刻板却也基础;它也不像“英语基础听力”在意一词一句,而这里可以让我随心所欲以自己的节奏去了解去学习,当然课本仅仅是不够的,业余时间我读了“呼啸山庄”“简爱”“百万英镑”等等。记得当时要做英语概况的某项作业,我查了很多资料一点一滴去正反面分析分数下来了,分数不高,我很意外,不过也习惯了。

  大二的时候因为学业压力和环境不适应,当初就想着有朝一日我要去欧美学习。具体学什么,去什么国家,怎么负担,都没有去想过,只是单纯想去。7年过去了,毕业来宁波,结婚成家。万幸的是,7年过去了,心中的想法还是没有变。工作后,这种感觉尤其强烈。所以,我很喜欢读国外传记,国外介绍,国家地理类的各种书斋文集。于是,林达系列刚好满足了这一要求。西班牙、法国、美国等都有具体介绍,当然美国介绍的更多从创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均有介绍。所以值得推荐

  一直都觉得人处于一种环境,因其自身的局限,包括教育、环境、思维家庭限制,人难免会有看不到的东西或者是局限的地方。所以读书就稍微能补充点了。”西班牙旅行笔记“从西班牙美景开始,追溯西班牙近代以来的风云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突然明白哪一个国家具有什么素质和气质,80%以上跟这个国家的发展历史现状有关系。林达就用平实语言,细细道来西班牙的前世今生,语气永远那么淡淡的,但是力量却不容忽视

  很多人都在问读那么多数有何用,也许这就是读书的用处吧。读书就是,打开你面前的一扇窗。让你在熟悉房间内的温暖后,打开窗子能看到外面,阳光灿烂鲜花盛开,蝴蝶蜻蜓啦,都在飞舞,这就足够了。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七):或许有条恐龙在这里小便

  感慨于时间的效力,生命更替,昔日的症结终将成为文本不痛不痒记录,切身的仇恨终将被化解遗忘,连同用血泪换来的劝慰。

  想到上过的一门课,关于太平洋小岛上的二战记忆老师无奈的感概太多人的纪念只是个过场或者自我满足,甚至战后的一代几乎不曾知道这些历史。日本曾经是这些太平洋小岛的殖民者,但老师讲课时,很多日本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知晓,就更无从谈及之后的战事。岛太小了。老师说,你们要试着去感受。当时新奇老师传输的战争感是我从未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得的,感受不到,想象不到。我只知道有那些故事,真假难辨,我只是试图从其中探究出一些规律,以便从中获益防止悲剧重演,可我对这些逝去的人没办法产生“同理心”。于我而言,他们是一个空洞群体集合代名词,这些曾经生活在战争中的人,我甚至从未感受过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从不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西班牙改革时左右之争残酷的血债血偿,无数尸体将这仇恨压的紧实。想必太多亲身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不敢相信有坦诚合作的那一天,不是圣人,忘不掉自己的家人朋友曾被对方活活杀死。更何况这不是一人独事,太多人刻上这不能愈合的伤疤,不需要个人彰显高尚道德情操,身后有足够庞大的集体既支撑了自己又拽住了自己。也许,那之后佛朗哥三十余年的高压独裁也是不得已,这结下的一辈子的深仇大恨,只要那一代尚未逝去,自由的默许加上群体的狂热怕是会进入历史死循环,唯有强制的秩序生生压下这场混乱,待时间慢慢淌过,新的一代将这场残暴的混乱遗忘,才可开启这个国家下一扇门。

  于是,时间慢慢流逝,那一辈人和他们伤及心灵的痛苦一并离去,即便他们留下理性的经验记录或者颇为撩人的文字,也不过是无力苍白的文字,纸上得来终觉浅。也好,不然历史问题永远死死堵在那里。谁让历史不能重写,悲剧不能重改,发生过的事情不能掩盖过去,就等他们被遗忘。一个人的事情,可能用一辈子去遗忘,一个民族的事情,可能用代代更替来遗忘。也不好,同样忘掉了以命换来的教训,这就不知何时,又要悲剧重演。其实又何妨,这些故事又换了主角,对于主角们来讲,又是一场新奇的经历。就像你劝导后辈们不要重走自己的老路,他们也只是听听罢了,该走弯的照样不误。

  突然想到,此时我所在的这一方土地,十年前有什么人来过,有什么事情发生,五十年前呢?是否都未曾有这一栋楼的存在。那一百年前呢?一战时的这块地方是否上演过什么悲剧。五百年呢?他们是否还梳着脏兮兮的辫子?想不到了,太远了,或许曾经还有条恐龙在这里小便过呢。唔,这短短的一生。

  .S. 同林达夫妇这样玩过一个地方真是一生所求,生命的深度与宽度真能差如此之多。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八):一个中了头彩的国家

  本书虽名为旅行笔记,实则也松散地捋了一遍西班牙自古典罗马到现代的历史。很早之前看过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书籍,林达的书给我的感觉是语言朴实、平和细腻。本书也不例外。

  西班牙文明也同样饱经沧桑。古典时期伊比利西班牙作为罗马的一个行省而存在。自诩战无不胜的罗马啃了两百年才彻底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属于欧洲的一部分,但又是欧洲的异数。一道比利牛斯山脉一横,就把它和欧洲文明隔开了。况且它和北非就隔了个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穆斯林就经常通过这里进犯欧洲。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落。西哥特人进入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国。然而西哥特人还没站稳脚跟,北非穆斯林就来了,这一来就住下不走了。公元8世纪,穆斯林几乎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只有在北面临近比斯开湾的地方,残留了几个基督教势力。从此西班牙开始一点点的收复被伊斯兰同化的领土,史称光复运动。直到15世纪,伊莎贝拉女王才把穆斯林彻底赶回了非洲。历史八百年的光复运动就此结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伊莎贝拉可以高枕无忧了。在东方,不久前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灭亡。整个基督教世界岌岌可危。上方,法兰西开始入侵分裂的意大利,法兰西和西班牙的撕逼史即将拉开序幕。

  而就在此时,地理大发现开始了。欧洲人突然发现,原来就在他们整天撕逼骂街的小村子之外,还有个更大的世界。 香料商人,探险家都蠢蠢欲动。而大航海时期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了。当哥伦布寻找资助人时,其他人都不为所动,只有伊莎贝尔女王慧眼识珠。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伊莎贝尔女王意识到背后的经济利益,立即找到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并让其把新大陆划分给西班牙。自此,新大陆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西班牙。西班牙如同中了五百万彩票一样一夜暴富,西班牙开始崛起为世界大国。

  然而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西班牙无敌舰队先是被英国打败,后又沦落为法国的小跟班。拿破仑侵略西班牙后,西班牙便丧失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真像是做了一夜富贵梦,醒来之后两手空空。

  本书谈及艺术和各种抒情,旅行间穿插一些历史,到一个地方讲一段历史。介绍了大量乡土人情。的确是一本好书,不久前读过和看过一些西班牙的影视和书籍,可以蹦哒几句西班牙语(感谢不久前遇见的一位热衷于西班牙语的哥们)。若以后有机会,就带这本书去西班牙。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九):这里盛产黑发美女,遍地宫殿和教堂,还能顺着步行街一路走到深蓝色的地中海

  Chapter 1 黑头发的欧洲人

  假如你是第一次去欧洲的话,飞机缓缓降落在巴塞罗那国际机场的时候,你可能会想起来《挪威的森林》里,37岁的主人公渡边回想直子和阿绿的描写片段。不同的是,下飞机,你能看到西班牙一泻千里的的阳光,而不是汉堡冷冷的雨水。

  出了机场,你可能会直奔巴塞罗那老城区,因为在那里你能体验到厚重而又慵懒的历史。

  巴塞罗那老城的中心干道是拉布拉斯大道,它是一条宽宽的步行街,街两边是精致的店铺。顺着拉布拉斯大道一直往前走,就能走到深蓝色的地中海。

  巴塞罗那港

  《西班牙旅行笔记》读后感(十):从遥远的南方至未来的北方

  今年五月份去了趟西班牙,在西行程为:塞维利亚-科尔多瓦-马德里-托雷多-巴塞罗那。出发前几个星期找了些介绍西班牙的经典读物,这本当代作品受到豆友一致好评。每隔三五天就前往图书馆,苦等几个星期未果,只有阅览版而一直未能等到一本能带回家,另外10几本估计是馆友捧在怀里畅游西班牙,迟迟不愿归来,可见此书受欢迎之程度。

  我的旅游路线顺序碰巧和书中的介绍顺序一致。作者由南至北来介绍西班牙,把我们从遥远的罗马帝国、摩尔人先后统治的安达卢西亚、阿拉伯文化与天主教文化激烈碰撞又互相融合的南方地区,带至越北越现代的北方地区,包括想要争取独立的巴斯克地区和加泰罗亚地区,填补了我对西班牙近当代史的一片空白。尤其是现代史部分,内战部分虽略显枯燥,但对各党以及国王在佛朗哥死后努力建立君主立宪而作出的努力,使人看到西班牙人由古至今独特的思维以及性格,是一部快速了解西班牙历史以及西班牙人性格的好作品。

  看了作者夫妇介绍,并不是专门研究历史或文化的学者,但竟可以写出这么耐人寻味的旅行笔记! 作品中对历史描述非常流畅,涉及的故事让人过目难忘(这要取决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与事的特别之处),并且当中的讨论和思考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由此感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人的影响,由此鼓励我要更勤奋地读书^O^

  摘抄下几句以共飨:

  “人从一开始就在征战,挑战外部世界,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其实,对于人来说,这是容易的那部分。悟性到了一定火候,人要开始面对一种深刻的痛苦。那是他看到自己本质上的善恶矛盾,要克服这种矛盾是如此艰难……”;

  “统治阶层的文化是向上的,超越而优秀的,人心自然就会收服了”;

  “任何对抗,真正的提升,是有勇气和能力让自己变得和对手不一样。否则,就依然是落在对手给你预设的陷阱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