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2: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的读后感10篇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是一本由李光耀 口述;[美]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一):摘记

  1.李光耀刚刚掌权之际,新加坡的年人均收入是400美元,而现在已经超过50000美元。2.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3.30年后,中国领导人将明白,虽然到20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成为世界之最,但就人均水平而言,中国任然是小国,就技术而言,中国任然非常落后,因此要有所成就,中国必须有务实的想法,一定要知道中国是不可能主导亚洲的。4.在经济发达水平和军事方面,在百年内中国不可能追上美国。5.司法独立还需20年才能在实践中实现。6.***性格内敛,无论你是否说了一些惹怒他的生气的话,他的脸色总是洋溢着令人愉悦的微笑,与胡锦涛相比,***更有钢铁般的意志。7.印度无法消除种姓制度,无法消除根深蒂固的旧习。8.人性本恶,必须加以限制,制止恶的一面。8.人与人之间因为种族、名族、气候、土壤条件不同,存在差异。9.书本知识必须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有用武之地。10.和博学多才的人讨论必单纯孜孜不倦的阅读文献强很多。11.历史不会重复,但某些趋势及其记过是永恒不变的。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二):孤立的影子

  孤立的影子

  偷爱警/文

  新加坡是个岛屿城市,人口400万左右,被称为狮城、花园城市,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作为“国父”李光耀,从政50余年,将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城邦,建设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城市,李光耀的个人政治见地,得到了很高的验证。但我个人觉得,新加坡的成长,除了李先生本人的贡献之外,也存在着亚洲人,特有的地域秉性,比如谦和、驯服、屈从的性格特征。亚洲人生性比较孱弱,没有欧洲人那样高大威猛,性格中的粗狂豪放,虽然新加坡是移民城市,却没有改变基因里的弱化特性。除了新加坡,整个亚洲,基本上都是存有这样的弱化特点。因此,新加坡人,认同于平缓的政治管理,明确的精英层次划分,习惯于随和的自由选择。如此一来,新加坡看起来和谐有序,井井有条,如李先生说的,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迅速,只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使得新加坡成为从第三世界迈入到第一世界。李先生不是在标榜自己的功绩,确实将新加坡发展提升了很高的台阶。个人觉得,李先生的思想中,举棋不定的犹豫情结,错失了新加坡走向更为宽泛的一个领域,虽然站在了第一世界的行列当中,却只看到孤立的影子,东南亚最小的岛屿国家,发展最快最好的亚洲国家,却找不到一个同级别的影子对照,找不到更宽更高的行效平台,来施展国家发展的创新战略。新加坡的喉咙,应该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可能是过于严格理性的规划平台,减弱了国家整体的影响力,使得新加坡在亚洲区域,被看做发展较好较快的国家,而放在世界区域,新加坡的整体实力,显然没有中国来的更迅猛。

  地缘政治,成为新领域下的新模式。在地缘区域中,各个国家,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新加坡也不例外,但新加坡毕竟没有优势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只能通过人才战略,协作战略发展自己的经济。新加坡厉行法治的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城市形象,优化的人才储备,都是新加坡的优势所在。如果能够把优势资源,输送到其他国家,也不失为一种资源交换,政治壁垒,不等于闭关锁国,新加坡应该尽肯能走的更远些,发展的更快些。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三):狮城的师承

  国家、组织、机构、个人,都是需要精神之魂。

  Lee Kuan Yew:睿智、务实、深刻、远见、坦率、缜密、魄力、引人深思。

  1、对中国、美国、印度等大国的历史认知、现实分析、未来研判;

  2、对世界局势、多边关系、均衡对抗的整体把握和战略思考;

  3、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民粹主义等问题的剖析和破解;

  1、可以了解到各国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主要特点;

  2、可以学习战略思维、地缘政治理念、社会达尔文主义;

  3、可以把握现代化的方向、核心、本质;

  4、可以学习领导人的品质、能力构成、方法技巧。

  另,新加坡是城市国家。在新加坡经验运用上,大国有大国的实际。可借鉴,有区别。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四):读后感_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读后感

  1. 达尔文式的生存主义

  2. 自助餐综合症

  3. 直升机般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分别对于这三个观点,来阐述我的理解。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五):摘抄

  他认为:人性本恶,人生而不平等。

  高薪养廉:“要想找到能力超群、敬业奉献、正直廉洁以及愿意把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奉献给国家的人,并且让他们参与风险系数很高的选举过程,那么我们给我们的部长提供的待遇就不能太低,我们不能告诉他们:他们唯一的回报就是社会对他们所做贡献的赞誉。”

  “我们已经征服了太空,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征服自身的原始本能和情绪,这些本能和情绪对于我们在石器时代的生存是有必要的,但在太空时代却没有必要。”

  文化同化,使其入乡随俗是对待移民最好的方式。

  “导致经济状况较差的政治体制终将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将是有助于提高效率的政治体制。”

  “在50多岁、将近60岁时,我意识到, 同知识、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相比,尘世的一切荣耀与成功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切感官上的愉悦和快乐都是短暂的。”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六):能力太强,舞台太小!

  尽管在实际意义上,他是个十足的外国人,但是中国人总是喜欢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

  大概七八年前,读过他的传记,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用不完的精力,在自己认为是正确事情上,那么的执着和坚持。可能正是因为他的顽固和坚韧,铸就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性格!

  没有人会认为李光耀是温和的。他对待政敌的态度也正如在这本书中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残酷。但是作为行动派和实践派来说,与其花太多时间和持异见说个天翻地覆,不如拿出实际行动让对方彻底闭嘴。这也像他本人注重效率和实干一样!

  中国的邓小平也是这样的人,坚毅,刚强,不屈服,在“极左”思想没有完全清除的恶劣环境下,坚持中国应该改革开放,所以这才为中国今天大国地位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拥有这样的领导者更是时代与国家的幸事!

  不要太把人放在道德的显微镜下剖析,那样做的意义不大。因为没有人是完人,是人就会犯错误,是人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所以看人最重要是看他做了什么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福祉的事情。人民看政治家的角度,也不要总是拘泥于政治圈里的游戏规则,总之,人民得到实惠,社会得到进步,国家得到发展,就够了!

  但是新加坡实在是太小了,李光耀的舞台其实也是太小了。假如是他领导一个拥有几亿人口的国度,假如是他治理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古国,假如是他领导东亚强国在国际舞台纵横博弈……但历史往往又不能假如!

  可能他只有领导新加坡的运气和福气!但不管怎样,这样似乎足够了!即使没有让他拥有领导马来西亚走向更加繁荣和富裕的可能,新加坡,足够了!

  华人的思想似乎很擅长精英治国理论。不管是台湾,香港,或是新加坡,地域范围小,可能更有利于华人思想活力的迸发。加之华人历来勤勉与谦虚的作风,也使得在东南亚50%以上的财富掌握在华人手里。

  最后还得注意,他是华人,但他不是中国人。他的观点和立场是以新加坡的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的。希望他健康长寿!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七):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李光耀

  李光耀对中国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1978年11月邓小平对新加坡的访问和与李光耀的会谈直接让小平同志下定决心,做了两大转变:“一是改变保守自闭,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二是接受建议,不再搞革命输出,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对外关系”(太原日报2008年9月4日 第10版《邓小平认错》),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此后,新加坡基于儒家文化的国家治理经验也成为中国国家和城市建设学习的典范,如今国人耳熟能详的“花园型城市”、“经济园区”、“高薪养廉”等概念无一不是源自新加坡。更为深远的影响也许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新加坡一党独大、长期执政、子承父业的民主方式虽然让西方世界略有微词,但据我所知还没有哪个西方大国整天拿新加坡的民主和人权说事,更没有指责他们“独裁和专制”。新加坡的民主模式也许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典范。

  对于民主,李光耀秉持一贯的实用主义观点,他不排斥西方的民主,但他倡导的民主是适合新加坡的民主,我姑且把它称为“有纪律的民主”。李光耀认为:“民主制度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发展,这个观点与美国政治评论家们所说的恰恰相反,我相信,一个国家如果要发展自己,更需要纪律,而不是民主。民主过于兴旺,就会催生无纪律、无秩序的环境,这是不利于发展的。要检验一套政治体制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标准,能否在确保人民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稳定、和平共处(和谐),大家对这些词汇是否感觉似曾相识呢?

  书中对世界第一大国当然也不乏论述,不过他却并不认为美国的成功是源于美国人所倡导的普世价值:“美国人相信他们的理念具有普世价值,比如个体至上理论,无拘无束的言论自由。其实并非如此,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实际上,美国社会之所以能这么长的时间内维持繁荣,并不是这些理念和原则的功劳,而是因为某种地缘政治意义上的运气、充足的资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来自欧洲的充裕的资本和技术,以及两个大洋使美国免受世界冲突的影响。”(p.50)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不是李光耀的著作,更准确的说是两位美国作者分类整理的“李光耀语录”。李光耀多年来如同导师和心理医生一样给各国政要提供各种真知灼见,又像三国时期的“隆中对”一样预言世界大势,相信他对于国家治理和如何成功的经验,以及全球视野对于目前正在转型期,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以及同样倡导精英治国的国家管理者,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八):李光耀是怎么想的?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是一本由三个老外编选的李光耀言论萃取集。文字不长,只有不到200页,但看得出是精心编选的。

  书里面对中、美、欧、印、伊斯兰世界未来发展的看法,我也不是国际问题专家,只能聊备一说吧。作为普通读者,我关心的更多是李光耀的观点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

  从书中可以看出,李光耀的理想国,是精英主义式的,他甚至极端地认为,“一个人的能力、癖好和性情中有70%—80%的成分都是遗传基因决定的” (本书P173)。同时,他也认为,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美国强大的根源是,美国能不断吸收全世界的人才。所以,新加坡要富强,就必须对世界级的人才有吸引力。新加坡弹丸之地,只有400多万人口,自然资源也很匮乏,连饮用水都需要进口。所以,新加坡的国家发展战略就是,人家腐败,我们就廉洁;人家一塌糊涂,政府不守规矩,我们就厉行法治。并且,提供世界级的基础设施,世界级的服务水平,全民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力争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一个最优良的投资环境。这样新加坡经济,没有道理不发展。这其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李光耀也没有讳言这一点。他相信人性是恶劣的。

  可是,精英主义政治在没有法治或社会公正的前提下,无非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他的结局一定是劣币驱逐良币,流氓打败贵族,刘邦灭掉项羽。新加坡之所以没有变成“上海滩”,正在于新加坡的李光耀坚持法治。而像菲律宾、印尼、泰国之所以民主改革失败,其实跟民主无关,跟缺乏法治有关。大哲学家波普尔就说过,“法律体系不率先就位,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场,因为买卖和抢劫之间必须有明晰的界线。在没有法治的情况下建立的资本主义,到头来一定是贪污和偷抢遍地。就连拿破仑都知道要建立自由市场社会,得先有一部法典。没有法治,即使英国也无法建立自由市场。”李光耀也认为,缺乏法治,黑恶势力就会在社会上横行霸道。(P13)今天的大陆人应该会深有感触吧。

  最使我感到惊异地是,李光耀居然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本书P157)。后来我一细想,也算是吧,算是边沁式的功利主义那样的自由主义者吧。因为,李光耀明确地说,“政府的管理艺术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有限的资源。”(P136)

  李光耀反对工会,认为那只会打击精英创富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把蛋糕做大。但同时,他有强调以法治来保障机会均等,以一定的社会保障来赢取选票。看得出,这个人的世界观是个实用主义者。他说,“我不会搞理论……我未接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的指导,我只对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P162)“一个理论,不会因为听起来悦耳或者符合逻辑就一定具有现实可行性。一个理论最终还是要放到生活中检验。”(P163)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李光耀版的“猫论”嘛。可惜,他是错的。你没有理论,你在检验什么呢?你能检验什么呢?没有重力理论,两头铁牛同时落地也没意义。导线穿过磁场产生指针的晃动,法拉第应该送去精神病院吧。

  实际上李光耀反对的是西方的个人本位的社会观。“美国文化过于注重个人权利,个人有权的膨胀是以牺牲社会秩序为代价的。”(P33)关于社会到底应该个人本位还是共同体本位,我认为秦晖先生已经用“群己边界”的概念说的很清楚了,就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必须划分清楚。

  总之,如果想快速地了解李光耀的政治观、经济观、社会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观点的话,这本书我认为也许倒是一本很有意思的速读小册子。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九):李光耀眼里的中国

  国与国之间是共生共荣,还是互相牵制?我认为前者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国家间利益盘根错杂,不管是贸易往来,还是政治外交,皆是彼此实力博弈的结果。只有在互相牵制,明确各自需求的前提下才有双赢的可能。本书探讨了世界多级格局下单个国家体的势力消长和发展趋势,以及大国间在利益牵制和地缘政治下的未来关系。此外,从域外视野看待中国非常有意思。

  李光耀对中国的看法很有点真知灼见的味道,中国目前的官僚体系,沿海和内陆城市严重的贫富差距,法治的不完善以及落后的技术使中国的治理制度显得落伍。目前的中国着力于通过经济,而非军事力量来拓展其影响力。李光耀提出的这点很重要,汉语难学,是中国收纳人才的一个障碍。而今,人才又是国际竞争的重中之重,相比起来,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为美国广纳各方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无法改变的差异性,然而除了语言门槛,创新精神和个体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美国对思想自由交流的开放态度,使其在后两者也占据着优势。同时,李光耀也指出美国个人权力的膨胀对稳定社会秩序带来的侵害。

  整本书其实是对李光耀的十篇采访实录,包含他对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领悟,有些观点非常精彩,值得令人思索。然而,作为一本书而言,内容还是略显单薄。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十):人才、法治与市场自由

  Lee特别强调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法治、廉政、市场自由、人才战略等。尤其是人才战略,按Lee的观点,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在于吸引并消化了全球入境的人才;而难以掌握的汉语则成为中国吸纳并同化外国人才的最大障碍。高薪养廉的根因在于再好的制度、再高效的政府都需要优秀的人才来运作,这些优秀的人才值得享受高薪。

  大哲学家波普尔就说过,“法律体系不率先就位,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场,因为买卖和抢劫之间必须有明晰的界线。在没有法治的情况下建立的资本主义,到头来一定是贪污和偷抢遍地。就连拿破仑都知道要建立自由市场社会,得先有一部法典。没有法治,即使英国也无法建立自由市场。”李光耀也认为,缺乏法治,黑恶势力就会在社会上横行霸道。(By 伊露桑)

  对中、美、新、印和伊斯兰的分析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此种制度相对英才制度具有封建性、易滋生腐败。尽管如今印度基础设施不完善、腐败、政府低效,但是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是有机会与中国抗衡的亚洲新力量。同时,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决定了印度是未来商家必争的巨大市场。

  Lee强调,领袖气质是天生的,后天能培养能力,但是顶多也就培养出经理人,塑造不出领导人。对于全球的未来,老爷子是乐观的,自信并乐观着。

  编者参考了诸多的文献资料整理出来,体系很完整、连贯,可见花了不少心思,不过问题分析欠深入分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