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守望者 上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守望者 上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35: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守望者 上经典读后感10篇

  《守望者 上》是一本由[美] 阿兰·摩尔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守望者 上》读后感(一):笑匠启示录

  丝魂一代:过去的事是那么光鲜亮丽,已经过去四十年了,未来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黑暗,过去的哪怕是最肮脏的回忆也会变得如此鲜活,令人怀念,岁月就像雨点一样,无情的敲打在每个人身上(温柔慢慢的抚摸“民兵”合照里的笑匠)

  罗夏:这就是人最后的结局吗?奋斗一生,与邪恶作战,到头来只有过去的敌人来到坟前献上一束花......(在笑匠的坟前呆着淋了会雨以后,缓步离去)

  雅各比(敌人“大法师”摩洛克):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放下一束花在笑匠的坟前)

  笑匠杀越南怀胎女人对曼哈顿说的话:好吧,好吧,没错。孕妇。杀了她。砰。可你知道吗?你看着我下手的。你可以把这把枪变成一团蒸汽,或者把子弹化成水银,也可以把那瓶子变成雪花!你可以把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传送到该死的澳大利亚去......但你连手指头都没动一根!你根本不在乎凡人的死活,老子算是看透你了。你也压根儿没在乎过那个谁来着,珍妮.莱斯特,在你甩她之前就没在乎过她。用不了多久你也会对莎莉.朱庇特的小闺女失去兴趣。你正在脱离尘世,博士,你正在变成一个怪物。上帝(用在这儿可真够讽刺性的,人格化的上帝在曼哈顿面前p都不是)保佑我们所有人。

  美国梦的实现(笑匠对着夜枭二代说):妈的,美国梦已经实现了,就他妈在你眼前(笑匠指着暴乱的人群,自由=混乱)

  守望者们唯一一次聚会(笑匠对其余守望者们说):你们认为这有意义吗?你们认为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有个狗屁意义,瞧好了——老子给你们展示一下为什么没意义......(将美国地图点燃,美国地图缓缓燃烧殆尽)这一切都没狗屁意义,因为三十年内原子弹就会跟金龟子一样满天飞......然后我们这位法老王先生就会成为废墟之上最聪明的人。不好意思,先走一步,老子还有约。(启发了奥兹迪曼斯的“乌托邦”计划)

  不过是个笑话(笑匠晚上在雅各比床上说):笑话,全是笑话。世道险恶,人也只能变得更险恶,对吧?可现在这套不管用了。我他妈以为我看透了这一切,我在越南对孩子开枪,还杀过孕妇,可是我是说,我才是说笑话的人,可是我还是不敢相信,这世上居然有人会做出这种事来,这事儿到底好笑在哪儿?到底***好笑在哪儿?我没懂,谁来解释一下......谁他妈来给我解释一下。(笑匠因此被奥兹迪曼斯杀人灭口)

  《Watchmen》能令虚无者更虚无,存在者更自我欺骗,就这样吧,只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守望者 上》读后感(二):堂吉诃德或者哈姆莱特

  关于《守望者》能谈的东西太多了。我只想说两个人物: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守望者》并没有这两个人物。可是世界上哪都有这两个人物,因为人们迟早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只可惜《守望者》里没有英雄,全是凡人。凡人通常会有两个答案:“堂吉诃德还是哈姆莱特?”

  “今夜一位笑匠死了”,罗夏的日记掀开了罪恶阴郁的城市传奇的帷幕。书的封面是笑匠沾血的笑脸勋章。笑脸勋章在通篇隐喻、草蛇灰线的《守望者》里结合了多个意象系统,不仅代表了“末日时钟”,时钟和笑脸的结合一语双关,兼顾了“watch”这个单词“守望”和“钟表”的双重意思,还和罗夏墨迹测试的最终解释遥相呼应:那就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是面镜子,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都是做不到英雄主义的人的形象—— 哈姆莱特陷入深深忧虑寸步难行,堂吉诃德选择疯疯癫癫戏谑一切。堂吉诃德站在镜子面前就成了哈姆莱特——反之亦然。他们两个互为镜像。

  事实上,罗夏和笑匠就是《守望者》里的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笑匠是罗夏的阴影,罗夏也是笑匠的阴影,二者间没有阳光。

  笑匠和堂吉诃德的相似之处昭然。毕竟,他的名字就是“笑匠”,出场的第一句台词就是“一切都是个玩笑”。笑匠毫无原则也从不严肃,把战火纷飞的修罗场当做儿戏,对所谓美国梦嗤之以鼻、大肆嘲笑。罗夏正好相反,罗夏痛恨世界上所有的邪恶,永不妥协,却总是显得败事有余,他是那个忧虑重重的哈姆莱特。他们是黑暗硬币的两面,实际上也正是罗夏执意调查笑匠的死因,才拉开了故事的主线。

  从他们个人的标志物件也可见一斑:一边是笑匠固定不变的笑脸勋章,一边是罗夏阴晴不定的墨迹面具。和笑匠相关的篇章像百老汇歌剧,从中能找到老时代的怀旧感觉;而罗夏的世界里,只有赤裸裸的罪恶等着他去铲除。喜欢罗夏的人往往对笑匠爱不起来,毕竟笑匠毫无道德可言,还是个强奸未遂的流氓,又是政府的走狗。罗夏则黑白分明,对犯罪和邪恶严惩不贷,虽然显得不近人情了些,总归有些传统英雄的影子。而讽刺的是看起来完全是人渣的笑匠被国家当做英雄,死后被厚葬;反而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罗夏是全国通缉的要犯。情况看似不合理,其实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命运。

  作为堂吉诃德,笑匠自然要游戏人间,政府宣布义警非法后,笑匠选择了和尼克松政府合作。为什么向来不羁的笑匠会当走狗?义警不该维护正义吗?

  照理说笑匠和罗夏应该水火不容,尤其罗夏的眼里应该容不下笑匠这颗沙子。恰恰相反,笑匠是罗夏最佩服的人,也是笑匠的老同事中他死后唯一一个要追查到底的。

  所以说《守望者》是绝佳的作品。普通文学作品创造出上述两个人物的对立关系就已经算难能可贵,而在《守望者》里事情远远不是这样。上面的分析只是浅显的说出了笑匠和罗夏表面上的对立关系和对应关系(罗夏对应哈姆莱特,笑匠对应堂吉诃德)。

  深层次的、事实上的对应正好相反:罗夏才是堂吉诃德,而笑匠是哈姆莱特。

  笑匠之所以成为笑匠,因为冷战。核战争的阴影之下,蒙面义警和市侩流氓的小打小闹和闹剧无异。 得知了法老王的计划之后,他发出了悲伤的感慨“一切都是玩笑”笑匠做着小丑的行为——怀着骑士的内心。 笑匠之所以死亡,因为他明白了:笑匠的戏谑行为本身也是个笑话。

  笑匠得知法老王计划的时候,哈姆莱特的拷问开始了。法老王成功后,在雪地中矛盾挣扎的罗夏选择了灭亡,堂吉诃德的表演结束了。

  对应关系:

  虚无主义

  笑匠——罗夏

  笑脸勋章——墨迹面具

  与博士合作——与博士没合作被杀死

  受政府重用——被政府通缉

  生活富裕高雅,自认为内心有罪——活在肮脏中,自认为内心干净

  实际带着面具——隐瞒特工身份

  表现出道德虚无主义——表现出绝对正义

  内心认可绝对正义——内心认可道德虚无主义

  最先死亡——最后死亡

  《守望者 上》读后感(三):孤独的守望者

  《守望者》可谓世图推出的重头书。无论装帧(比原版还要大上一圈)、翻译,还是译者解读,都诚意满满且成果令人惊叹。尤其是解读部分,对于不是特别了解时代背景,看图画小说并不细致的读者,其作用相当于半篇研究论文。

  当然,引进版做得再好,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原著本身。设计宏大的平行世界中,作者不仅仅用图画、日记、新闻简报、回忆录等诸多方式描绘出了两代英雄团体中人各自的命运、处处弥漫着绝望和暴力的动荡社会浮世绘,还用非常自然的手法穿插一条《海盗漫画》的暗线,从另一角度间接剖析人们,尤其是有责任感的英雄们深层次的内心世界。

  据说研究《守望者》的论文加起来也有原著这么厚了,从各方面来讨论的都有。而我最近在复习红楼梦呢,于是翻开《守望者》时,不由带入《好了歌》的眼光,书中的英雄们和普通人,各自的命运,也都添上了一层悲凉之感。不论小人物还是大英雄,都身陷时代的洪流中,自身的命运尚难以把握甚至一团糟,更遑论让世界变得更好。

  在第一代的蒙面英雄团队——“民兵”活跃的年代,“夜枭”便发现,“我们有时受人景仰,有时被专家学者分析研究,但大多数时候却被人取笑”,“我们这些人从来都只不过是一阵风而已,是专用来与呼啦圈和吉特巴舞广告挤在一起填补报纸上垃圾版面的……”热潮退去之后,“我还记得50年代早期所流传的一大堆拿蒙面义警当笑料的笑话。其中最客气的一则说我们之所以叫‘民兵’是跟我们在卧室的表现有关。还有很多关于莎莉•朱庇特的露骨黄色笑话。” “老战士没有死,他们悄然离去”,在娱乐至死的年代,淡出人们视线,默默干起修车老本行的夜枭,最终死于一群混混暴徒之手,走完了《we will rock you》式的人生。

  第二代蒙面英雄罗夏,是一个天真纯朴到让人感动的人物。记得看过一篇初中生的作文,很为社会中某些贪污腐败、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愤慨。文中慷慨激昂地写道,虽然父母说我年纪小,不懂得社会和人性的复杂,但是我想blabla……罗夏不仅停留在了这个年龄段,还似一只孤独的狼般,在徒劳地忙于补上社会坍塌前的裂痕同时,也安抚自身至童年起所受的创伤。对他来说,世界不是黑的就是白的,苜蓿不是苦的就是甜的,而他本人存在的意义,便是以他自己的正义,拔除苦的,保留甜的,尽力让这个世界一点点接近心中的白色天堂。所以最后曼哈顿博士给予他的结局,未必不是最好的结局。

  在罗夏的日记中,喜剧演员布雷克“看透了这一切。虽然将其视作一个笑话,但他的确看透了。他看到了社会坍塌前的裂痕,看到那些带着面具的渺小人类想要去补上这些裂痕……他看到了20世纪的真实面目,并决定要模仿它,成为它的缩影。没有其他人参透这个笑话。这就是他如此孤独的原因。”虽然行为和信念都背道而驰,两人的孤独、绝望和无力感是一样的。罗夏写给喜剧演员的评价,其中也包含着对自己的嘲讽。只是他太天真太直率,无法像喜剧演员般勘破红尘后堕落下去,而他骨子里对于这个世界的绝望的爱,使他更无法做到曼哈顿博士般超然物外。看到在生命最后,满脸泪水的罗夏对着曼哈顿博士吼道:“当然。必须维护维特的新乌托邦。在它的地基上再添一具尸体又算得了什么?怎么?你还在等什么?动手啊。动手啊!”很难不为之动容。

  曼哈顿博士在一次事故后,变成了神一般的存在。超人如他,也只是告知恋人:“我们都是木偶,劳芮。而我不过是个能看到提线的木偶。”“一切都已注定,甚至包括我如何回应。”对于世界的命运和人类的灭亡,他说,“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一次性解决所有的痛苦和争端,终于结束了所有不必要的折磨?不……我一点儿也不担心。他们拼搏奋斗了无数个世代,可曾实现过任何理想?所有的努力最终又将他们引向何方?”“什么都实现不了,只给人留下空虚的内心和破碎的梦想……只会让人受伤。”事实证明,即便纽约一夜间丧命三百万人,剩下的仍各司其职,该结婚的结婚,该出报纸的出报纸,该卖快餐的依旧卖着快餐。焉知再过几百年,世界仍然旋转到同一点?

  法老王是英雄中最世故又最单纯的人。既有手腕,能获得如此高的地位,如此雄厚的财力和汇集如此多的人才来为其打造一个乌托邦,却像《目的地不明》中的伊利克森一样,“他的特点是具有北欧人那种狂热的理想主义。”为了打破美苏核战一触即发的状态,让全球达成地球遭到外星恐怖势力的威胁,必须握手言和,抵御外敌的“和谐”状态,他拟定并执行了杀死一半纽约人的计划,“我的眼中只有胜利……如今我与目标之间再无阻碍。人类的命运在我手中很安全。”可惜就像曼哈顿博士回答他的疑问“我做了正确的事,对吗?最终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时说的“最终?万物从不终结,阿德里安。万物永不终结。”世界仍周而复始,不知疲倦,不在意牺牲地继续下去。而他的良心,会让他一直背负这个可怕却并不必要的罪恶,直到我主垂怜。

  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英雄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人?治疗罗夏而导致自身崩溃的马尔科姆医生和他的夫人、相处中问题多多的同性恋人、尽职的警探们、猖狂的发髻仔们,善人与恶人,各自有着各自的问题和苦痛、空虚与恐惧。但在一瞬间,他们的区别毫无意义,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他们的位置很快会有人补上,继续这混沌的生活,哪怕美苏交好,展望千禧。为此,像琼和劳瑞一样,浑浑僵僵活在爱情和日常中,相互填补内心的创伤,驱散内心的孤独与寒冷,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守望者 上》读后感(四):守望者

  《守望者》(Watchmen)是第一套夺取科幻小说最高荣誉雨果奖的漫画﹐被时代杂志选为百大最佳小说。严格来说《守望者》不只是一部漫画﹐应该称之为图画小说才对。它把漫画从少年和宅男间流行读物﹐提升到了文学经典的地位﹐让图画成为表达作品主旨的媒介。

  这部漫画甚具争议性﹐颠覆了美式英雄漫画的传统﹐反问英雄漫画中视为理所当然的价值观﹐甚至质疑这些英雄存在本身的价值。蜘蛛侠的名言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可是谁来监管这些力量强大的超级英雄呢。这部漫画的内容十分复杂﹐每个角色明显带着其他英雄人物的影子﹐不论是故事主线活跃的角色﹐还只是在回忆中出现的上一代英雄﹐也能各自成为一个独立故事﹐去探讨人性感情和理念的选择。漫画只出版了十二集﹐每集最后数页加插背景资设的文字﹐侧写补完漫画的世界观。结集成书后仍然保留这些文字﹐作为每章之间的分隔。除了直接描写英雄的故事﹐漫画中加插报贩与少年的对话﹐用普通人的角度去看世界﹐让漫画的内容更丰富充实。最奇特是漫画中的漫画﹐报摊少年在看的海盗故事﹐正好对照故事中的漫画英雄。

  故事的背景是在八零年代,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对立关系紧急,从双方在阿富汗的军事扩张及权力角力即可感受端倪。全国的人民关注黑白电视上人物的谈吐,因为他们深信新闻节目上吐露的任何一字都是块拼图─令他们惊呼的拼图、即将拼出全貌的拼图、一张全貌可能是废墟以及蘑菇云的拼图。任凭再乐观、甚至再迟缓的人也会意识到现今的处境:美国人生活在核子战争爆发的恐惧之中。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一件都会凶杀案发生了,这件与世界大战相较不足挂齿的凶杀案,却“喀”的一声,嵌入了时代运行的巨轮之中,喀答喀答地。

  “谁来监视守望者?(Who watches the watchmen?)”当这个世界不再需要超级英雄的时候,这些蒙面英雄沦落为过街老鼠,爆动的警察们举起喷漆喷下这么一句话,同时也述诸了他们对蒙面英雄们的不满。昔日与蒙面英雄携手为伍的伙伴们,今日却沦落为催泪瓦斯、镇暴水柱下的驱逐对象,于是最终国会大槌敲下,尼克松法条宣布了:禁止蒙面英雄的存在。于是昔日世界大战的英雄、越战的英雄、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象征美国梦的英雄,走下了闪光灯的舞台,脱下面具走进人群之中,反讽地说:“这就是美国梦啊。”也有人选择继续戴着面具成为通缉犯,并且偏执地认为唯有面具实践正义。

  到底正义是什么?罗夏选择“永不退缩”并以他自己的方式捍卫正义,有人说他只是个偏执狂,当我们看待他的所作所为,我们将会发现仅只“偏执狂”三字并不能形容罗夏,你会更愿意替他加上“私刑犯”这样的称呼。当其他蒙面英雄选择卸下面具的同时,他不相信正义可以藉由公权力扩张,嫖妓、窃倒、贩毒…等等,他不屑与之为伍、不屑装做若无其事地活着,这令他感到作呕。

  法老王与曼哈顿博士则选择将正义放大到世界,试图解决美俄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夜枭选择了退休的生活,把飞行船、夜视镜给锁在地底下,身材走样地过着他的平民生活。喜剧演员则飞出了高楼大厦的玻璃,躺在大马路这名称简直讽刺,这个充满罪衍的人不配称为英雄,但他的死亡并非意外,而是计谋的刻意安排。察觉其中有异的罗沙调查,才意外发现自己也是计谋的一部分……一个如何阻止核战爆发、维持世界和平的大谎言。

  《守望者》的英文原名《Watchmen》来自古罗马诗人Juvenal的诗句“Who watches the Watchmen?”,意指监督者既然监督平民,那么,这批监督者又由谁来监察?原著便由此引伸出一个概念──超级英雄平时除妖驱魔,他们其实也有凡人的七情六欲,会否犯错?犯了错又如何?像喜剧演员对和平示威者赶尽杀绝、枪杀被他诱骗成孕的越南女子;第二任丝魂与曼克顿博士及第二任夜枭存着复杂的情欲关系、罗夏因母亲是妓女而变成仇视社会的偏执狂等,打破了一贯美国漫画英雄的正面形像,令人耳目一新。

  《守望者 上》读后感(五):罗夏--理想主义者之死

  首先赞一下出版社,书的装帧纸张翻译注释解读都非常棒,当然要是有硬皮精装就更好了,这么经典的书有必要一本用来看一本用来收藏。

  因为只看了上册,所以只能对罗夏这个上册中着墨最多的人物表达一下最粗浅的感想。

  罗夏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出身最底层,父亲不详,年幼时靠母亲卖身生活,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也谈不上愉快,持极右派观点。这种早年经历可以说是很多连环强奸杀人犯的标配。但罗夏超越了这种龌龊的人生,牢牢坚守自己的信仰和正义,既不向社会公众妥协也不向zf屈服,孤胆幽灵般地穿梭于世间。

  这种性格也注定了他的命运。偏执、孤独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会游离于社会之外,他的微小的正义也起不到对社会的改善作用。更何况他的行为态度赤裸裸表达了对所有人的轻视。所谓柔则长存,刚则易折;柔能克刚,为人当刚柔并济。丝灵丈夫兼经纪人的确是有手腕的人,他的宣传方法,不仅能让大家出名赚钱吸睛,也能减少公众zf对蒙面英雄的不安。

  对于普通人来说,超级英雄总能和独裁者的印象重合。真实社会不是排除异己后你侬我侬,而是大家都相互容忍。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利益各方相互牵制相互平衡,社会才能暂时处于和平安稳状态,zf的存在意义即是找准这个平衡点。一旦某一方打破这一格局,比如美国zf重磅推出曼哈顿博士,只会引起熵值增加,社会不稳定。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罗夏是一个硬汉侦探式的人物。很可惜他不是。硬汉侦探们,马洛也好,马修也好,都像笑匠一样看破尘世,但都又超越了笑匠,不是肆意妄为,而是尽职尽责,并圆滑的处世。而罗夏,就像上面一位网友说的,“则停留在了看待事物黑白分明的童年时代。”能让他满意的社会,只能是以当今水平做出来的机器人社会了。所以他被公众敌视,被当局轻视,被抓住他的警察蔑视,被罪犯们仇视,以至于为了抵御这些,行为举止更加极端化,更加像个疯子偏执狂,在他人眼里,更是个他所反感的“可怜的小丑”了。

  而他的这种思想行为,在动荡社会,取得一定信徒,或是被利用的话,只能让形势进一步恶化,比如三K党,纳粹。

  所以尽管精神值得敬佩,但罗夏只是一个仍处于孩童期的理想主义者罢了。不了解人性,却一意孤行;蚍蜉撼树,处处碰壁,被人嘲笑唾骂,不愿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曼哈顿博士作为一个神样的存在,对于人类和人性也是无可奈何,冷眼旁观;为了填补童年创伤而行超级英雄之事的罗夏,就像堂吉诃德一样,只显得愈加可悲而已。

  《守望者 上》读后感(六):守望者

  《守望者》仍是一个有关“超级英雄”的故事,但是它的主题却是基于犯罪及阴谋之上,和“超级英雄”拯救世人没有关系。《守望者》描绘了一段美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的虚构历史,此时的美国正处于与苏联爆发核战争的危机边缘。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虽然超级英雄曾帮助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但自发性的蒙面英雄已被法律明文禁止,蒙面英雄被宣布为不法分子,他们的一切侠义行为都成了不法行为,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英雄们也变得冷酷而彷徨。因此,大多数超级英雄纷纷退休,少数则继续为政府工作。《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守望者》,“它是冷峻的心理现实主义之作,是图画小说史上的一块丰碑。” 美剧《迷失》主创之一达蒙•林德洛夫,更是评价它为“通俗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一页。”

  《守望者 上》读后感(七):《守望者》——令人赞叹不已的笑话

守望者

  在前传中,民兵组织风光无限,但时过境迁,英雄们遭到民众唾骂。这里就涉及到了超级英雄的归宿问题,就和弗兰克米勒的漫画《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类似,超级英雄要么被招安,成为政府的鹰犬(超人),要么隐姓埋名,退出英雄的事业(绿箭侠,戴安娜等),而既没有政府背书却又从事义警活动的人则被看做社会不稳定因素(蝙蝠侠),既受到官方的攻击,又会受到民众的反对。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在《守望者》中,笑匠像是小丑,看透一切的小丑,而罗夏像是蝙蝠侠,有着自己的信仰,贯彻自己的正义,永不妥协。“我活着的时候永不妥协,现在赴死的时候也不会后悔或抱怨,不管我今后是生是死,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坚持到你们看到这本日记的时候”(罗夏)

  《守望者》中的人物图像是普通人的群像,即使是英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没有完全的好人和恶人,正义和邪恶的分野从来都是模糊的。

I heard joke once.Man goes to doctor, says he’s depressed, life seems harsh and cruel, says he feels all alone in threatening world.Doctor says treatment is simple, “The great clown Pagliacci is in town. Go see him. That should pick you up.”Man bursts into tears, “But doctor,” he says. “I am Pagliacci.”Good joke. Everybody laugh. Roll on snare drum.我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男人去看医生,说他很沮丧,人生看起来很无情、很残酷,说他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上觉得很孤独。医生说疗法很简单,“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来了,去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让你振作起来的。”那男人突然大哭,“但是医生”,他说,“我就是帕格里亚齐”。大家都笑了。鼓点响起,大幕落下。

  《守望者》中反复提到”It is a joke. It is all a joke.” 。笑匠一开始就看清了超级英雄的犯罪打击活动就是个笑话,后来又悲凉的意识到这个世界就是个笑话。这个笑话贯穿全书的始终。

  最后的大事件,用不正当的手段赢得的和平究竟能被认可,以及被是否应该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就可以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这一直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从边沁的“功利主义”和康德的“绝对精神”开始,冲突就从来没有停止。曼哈顿博士也只能用利弊而不是道德和情感来衡量这件事。

  人类真的只有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才能停止争斗吗?看来是的,不过这仍然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和平吧,“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敌以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如果事情继续向下发展,又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

  在剧中剧《黑货船传奇》中,船长保护家人的意志支撑的自己,但最终自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高贵的意图却将我引向了暴行,心中的义愤引发了我的幻想,那可怕的图谋只是我的妄想,我已想不起那个我想要拯救的世界,人的希望可以变成可怕的事情。”

  自己所恐惧的悲剧正是由自己亲手酿成的,正如罗夏所说“不是上帝令世界变成这个样子,是我们自己。”

  普通人是对超级英雄有所恐惧的,特别是美国这种没有帝王的国家,更不会容忍有人能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希腊名言“WHO WATCHES THE WATCHMEN?”谁来守望守望者?(守望者守望人类,谁又来守望守望者,保护他们,阻止他们跌入深渊。)

  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打赢了二战,但却失掉了首相的宝座,当时有记者采访丘吉尔:“你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却失去了首相宝座,这是否意味着英国人的忘恩负义?”丘吉尔肯定地点了点头,说:“是的。”但他接着说了一句名言,“但是,Ungrateful characteristics is a great nation(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特点)”。

丘吉尔

  英国人承袭了希腊人流放打了胜仗的将军的传统,我们欣赏英雄,但我们畏惧独裁。英雄继续被推崇,他们致命的自负会带领民众走向奴役之路。

  《守望者》描绘的人物是超级英雄,但影射的却是人类本身及其历史。

  《守望者 上》读后感(八):经典无需赘言!

  这本书比电影要精彩十倍不止!强烈推荐各位入手这本引进版!

  按照《蝙蝠侠》的套路,罗夏(Rorschach)是一名夜行义务警员,但他同时又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摩尼教反社会者,告密者们经常跟踪他去酒吧,罗夏 会折断他们的手指以示威胁恐吓。奥兹曼迪亚斯(Ozymandias)是一位英俊的科技员,和“钢铁侠”非常相像,但他本身又极端自我,居然靠售卖自己的 塑像来发家致富。还有很像“超人”的曼哈顿博士(Dr Manhattan),他拥有强大的超能力,鄙视人类为微不足道、低等无能的物种。故事中的其他许多角色也都有着不同缺陷,在吉本斯笔下,这些角色线条鲜 明,大部分角色取材为现实人类,而非肌肉强壮的神。

  《守望者》成功的最根本原因不在于自然主义和修正主义视角,而在于令人赞叹的复杂性叙事故事。《守望者》的12卷故事,从黑暗悬疑惊悚,到错综复杂, 环环相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的观点频繁变化,但许多反复出现的象征和主题将所有情节紧密联系起来。这部漫画中甚至还 描述了另一部漫画,每卷结尾处还运用了散文手法。摩尔说,他希望《守望者》是“超级英雄版的《白鲸记》,有重量也有命运。”——

  他确实没有走偏。这部漫画 拥有超乎想象的复杂情节。遍地随处都是经典语录:

  破晓时分,宿醉方醒,纵然我心悲伤。且为那,缺席故友,敬上一杯,而笑匠,已无须多言!

  或许性格决定命运?是某种野兽本能驱使我们战斗和拼搏,从而造就了我们?这不重要,我们所做的是我们必须做的。其他人埋首于声色犬马之中,自满自足,如同一群猪仔蠕动着,挤到母猪身子下一样逃避。到这个世界已经无处可逃!

  《守望者 上》读后感(九):一本不是漫画而是图画小说的好书

  一本非常宏大深邃的图画小说。之前看过电影,先是看了公映版本后不太懂,又看了两个多小时的完整版,查了很多资料,对守望者书有了非常大的兴趣。时隔多年读漫画,自然沉迷在了这个吸引人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当中。漫画和作者的另一名著v字仇杀队一样,都是假设历史走向了另一条反乌托邦路上发生的故事。开头从一名老超级英雄被杀,另一个过气的英雄调查命案开始,逐步回忆了这个世界超级英雄的前世今生和恩怨情仇,第一本主要是把背景故事和人物关系阐明,为后边的故事高潮做铺垫。比较有趣的是,这个世界里的超级英雄又称蒙面义警,大多数是比较普通的人(除了曼哈顿博士这个神),所以基恩法案(漫画虚构)的推出,使超级英雄们没落了,超级英雄们开始在夹缝中重新开始生活。超级英雄漫画更是被海盗漫画取代,里边多处穿插一本海盗漫画(黑货船怪谈),这本漫画黑暗怪异,比较适合守望者世界整体压抑的气氛。漫画小说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最主要的就是图画的重要性,看到书的最后,才发现,还有图画说明,对照图画说明才发现,自己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犯了读文字小说的毛病,没有注意图中的各种重要细节,这些细节对漫画中世界环境的描写很重要,一些细节更是影响了后边的故事。还有就是配角小人物刻画也蛮有意思的,比如卖报纸的老头和成天看海盗漫画的小孩,修锁的人和长得像爷们的女同志,都没有推动故事情节却从侧面补充了故事细节。还有就是每章漫画后边都有一篇文章,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文章看似与故事无关紧要,比如夜枭给鸟类杂志投稿和人物访谈,但是仔细看细节会发现,文章中的一两句话对刻画人物,补充人物性格关系和命运做了画龙点睛之笔。总的来说,这本图画小说确实是一本可以对着他人的讨论读多遍的好书。

  《守望者 上》读后感(十):电影对漫画的另一种解读:末日审判后荒凉的街巷

  漫画本身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是通过电影,导演对它做了进一步的解读,它对漫画的部分台词以及人物塑造有改动,不妨来看看这两个版本的同异之处

  电影分为三部分叙述:

  第一部分——时代序曲:以笑匠被杀开场,通过一首歌曲回顾整个变装英雄和时代的变迁,罗夏开始追查蒙面英雄杀手;

  第二部分——英雄葬礼:以笑匠葬礼展开,通过参加葬礼每个人对笑匠的回忆,再次串联起时代背景和各个英雄人物迥异的性格,笑匠是看得透的人,只是他说的话已经变成“寂静之声”,人们在葬礼上回忆起来才听到,一切都如笑匠的预言般应验了;

  第三部分——末日审判:以蓝博士比喻为上帝作为叙事主线,从上帝的降临,上帝的离开,最后到上帝的审判,对人类互相残杀的恶性进行惩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

  浓烟中挥发着人体脂肪的味道,我抬首望天,上帝不在了,冰凉窒息的黑暗望不到尽头,我们都是孤独的。为了活而活着,没有更好的事可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理由。生于虚无,养儿育女,重蹈覆辙,归于虚无。仅此而已。存在不过是个巧合,我们凝视它太久以后得到的图案,其实并不是图案。我们选择强加给它的意义,其实并没有意义。

  ——罗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