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省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省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8 04: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省心经典读后感10篇

  《不省心》是一本由冯小刚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省心》读后感(一):钱花的真不省心

  如果你希望从这本书上找到如名著般的价值的话还是放弃阅读吧。

  作为一本出版物,这绝对是一本坑钱的书,因为书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在冯小刚的微博博客之类的找到,出版商只是把这些内容拼凑了一下,然后拿冯小刚的名头当噱头大肆宣传,等你拿到书你会发现书的正反书皮这么厚,喔 不厚的话这书的卖相会更差。

  同时如果你仅仅是闲着无聊需要正襟危坐,不需要严肃心情你就可以相当轻松的读完此书,可以看看冯小刚的生活,从这了解冯小刚可比通过新闻报道还有他的公关团队包装过得消息靠谱的多。

  说实话,冯导是个挺有个性的人,但有个性不代表他就是对的,人品玩意除了特别亲密的人可能能了解,其余的咱还真看不出来。 而且这种个性又不具有模仿性,所以这书就姑且当个茶余饭后甜点读读吧

  《不省心》读后感(二):冥冥之中,都是缘分-不省心

  冥冥之中,都是缘分

  佛有一个手势,一手掌心朝上托在胸前,一手扬起掌心向外亮给朝拜众生。有点像交警截车,那手势分明是叫停。我斗胆替佛代一次言,对那些喋喋不休的人,佛亮起掌心的意思是:废话少说!

  繁体字“亲”的右边有个“见”,“爱”的中间有个心。后经简化,“亲爱”二字变成现在的“亲”不见,“爱”无心。

  我首先是一个人,我得说人话

  我小学毕业,所以您不能挑我没文化,我能用错别字把事给说圆还能说得有趣,就算对得起我受的教育了。

  我上中学时有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上头非要让我当国家主席我会提三个要求

  第一是,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让我吃上西红柿,每天最少吃五个。

  第二是,巧克力随便吃

  第三是,番薯管够,而且必须是红薯晒成干的。

  三个条件都答应我,我就干,有一条不答应,我还就不受当国家主席那个累。

  我是GAY加阳痿,如果我是全世界剩下唯一的男人,周围全是女人,赶上交配的季节各式各样的女人都变着花样诱惑我,跪下哭着求着让我和他们交配,我也不会看他们一眼,并不是因为我善良,不忍心伤害他们,而是因为我不吃肉,我生来是GAY和阳痿没办法

  这一点国宝熊猫和我有点类似,身为食肉动物,可胃里全是竹子

  虾的下场有几种:

  赶上喜欢白灼的算它们上辈子积了德,但大多数会被扔到烧红了的石头上煎熬,美其名曰“桑拿虾”。更有惨无人道的是活着用酒麻翻,生吞活吃,吃的时候听到的丝丝声音,那是虾发出的呻吟

  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哄着自己玩,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去山西采景,看了十几座百年大宅,主任均已无处寻觅,拿钥匙的都是不相干的人

  最舒服的是自己和自己玩不用求人

  我相信奄奄一息时绝不会后悔做过的事情,只会追悔当初想做缺没做的事(抢银行不算)。我可不想死到临头才觉为时已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了我就!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儿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苦难都让妈妈一个人替你尝尽了。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没有白受。

  四川人人漂亮的女人味“粉子”,妖艳一级的为“巨粉”,次之为“中粉”,我太太徐帆属于“去污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徐老师洁身自好,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不光是做人,生活上爱干净也是出了名的。。。。。

  为什么会常常怀疑自己。

  抢在别人怀疑你之前,先自我怀疑总好过自我催眠以为自己正确,到时却被人发现是错误的多丢人现眼啊!

  舒淇,随和随性,随俗,知情,知理,知趣

  郭德纲

  我说相声对您可没威胁,我替你后怕的是我幸亏没当你徒弟

  这话怎么说?

  就我这人品您可不省心。

  是吗?

  我要是您徒弟,赶上您有难了我肯定不退出德云社。

  有难同当,仗义

  您错了,我怂恿于谦老师和德云社全体徒弟逼您退出。

  葛优

  不贪,无需求

  不贪多心态,使他非常地心平气和,做起事情来就比较从容

  对于葛爷来说,没有什么是志在必得的。

  因此待人接物,也就显得自然大方

  既不会被利益驱使过分地贴上去献媚,也不可能因为失算了彼此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

  我没有同疾病做斗争,我变现得很乖俯首帖耳,疾病觉得再折磨我也不牛逼了就收队撒了

  朋友问:情人节是哪天

  我答:2月14日。

  朋友说:错,是2月13日。

  我问:为何?

  朋友答:因为2月14日这一天都被老婆看的死死的,所以情人节改日子2月13日提前和情人过了。

  啊,不要打我,我确实有点嘴欠,天机一泄露。

  估计一大批通知2月13日2月15日也得被老婆堵家里出不来。

  放下屠刀下地成佛,这句话证明了佛在成为佛之前是拿着菜刀坏人

  找点儿站得住脚的说辞有那么难吗?骂人害得我教你,不带这么没上进心啊。

  你泼脏水也太没诚意了太不和逻辑了,换一盘重泼。

  咱们可以永远势不两立,在让你们不痛快这件事上我也一定会交足功课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另据调查,目前我国影院尚无安装喷洒风油精催泪的计划

  批评和揣着脏心眼儿找茬是两回事,你不能强健了我还让我说舒服

  黏上毛比猴还精的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谓蓦然回首,绝不是站在那里不动,偶一回头,必是在黑夜里,在崎岖山路上,摸着黑,走了很多的冤枉路,找了许久才蓦然发现的。

  写人性黑暗不难,最难的是在黑暗中写出希望。

  肖申克就是两个字“希望”

  能与诸位在(一九四二)风云际会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缘分,冯导演小刚与有荣焉。温故而知新,是我们历尽坎坷矢志不移拍摄这部影片的价值所在

  在此谨代表本组的导演协会亲友团XX向吃喝玩乐年度表彰协会第一线的同仁们表示由衷的嫉妒

  电影分两种:一种是跟观众有仇的,敢花钱买票进来一定让你带走不痛快。另一种是跟观众亲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久久不能释怀像初恋情人一般。

  一从事风险投资的朋友有无勇气拍一部不赚钱的电影,我告诉他这确实是非常有风险的投资,因为我要从头学起,稍不留神赚了钱那不是前功尽弃

  我更年期已经过了,现在是老年痴呆。瞎编话脑子已经不够用了,说实话省心。

  《不省心》读后感(三):顽主冯小刚

  最近喜欢看当下名人的书,意犹未尽,这次又读到冯小刚的书。没读这本书之前,感觉冯小刚是一个有思想,有水平的导演,但却不苟言笑,平日里很深沉,也很深邃,这本书让我看了可爱的冯小刚。

  该书的语言诙谐,没有什么词藻,不用那些煞有介事的排比句,其实我觉得挺好,一本书的好坏标准,应该纳入这么一条,是否能让人愿意人,持续的去看,要不具备这点,哪怕有再多的好处,这本书整体质量也得打折,我看现在的书,很多人总是端着,都是装,他写的估计也累,我看着更累,以前我以为,我水平不行,逼着自己看,这几年我再看到这种装腔作势的书,我还是看不动,也别说人家不好了,还是我和这样的书没有缘分吧。

  冯小刚的语言透露着北京人的幽默,他行事个性,洒脱不拘一格,他写的就是他,并不是一个多么富有传奇人物,很接地气,读着亲切,感觉不是一个大明星,大导演,就是一个有点理想,有点抱负,有点生活情趣的顽主。

  冯小刚身上透露一种狭义,就像老炮中的他所扮演的,我行我素,恪守自己的原则,活得真实,活得痛快,他用他那种屌丝般的视角人生,便从苦难中看出了欢笑,人生不的泪水,是需要欢笑去冲淡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就有着不公平,但我们可以有选择生态度的权利积极乐观,便坚强不倒,那被白癜风苦扰的冯小刚,却用看透,幽默的态度去看待自己,面对人生,这是浮华娱乐圈的一股清风,愿清风长在,吹散污浊之气。

  《不省心》读后感(四):思念

  我会在冬天时想念夏天,夏天时怀念冬天,只有在秋天时享受当下的季节。《不省心》全书中独这句我与之共鸣。关于冯小刚老师的作品我无权置喙,因为在翻阅本书前甚至分不清他与张艺谋,混淆二者的代表作是时常发生的。他们是我自小记忆中导演界的双杰,奈何演艺界的月光却照不亮我这愚讷的沟渠——不爱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惟愿花火燃到阑珊独酌无相亲。我与此书也只有前几篇杂文的缘分(后文的某些谩骂自认为不堪卒读),自然地,我想成为冯导文中真实的坦诚的人,无须矫饰。 想到小时候站在椅子上从爸爸书架上够到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天真地以为真的、是春晚节目单上层出不穷的小品,却原来是一位诙谐的人在一间篦墙不固的房子里记下的雅趣——或言小确幸。虽然年纪尚小,但当年被治愈的温暖依旧,当我看到冯小刚老师首篇杂文时,又恍惚以为捡回当年读梁先生的我。但终究幻梦吧。 对于此书评价不多,就像对电影作品褒贬不定一样,我不喜欢后文大篇幅有关电影的论述作者某些意见还是难以免俗——世俗的俗;另外,我却独爱文中“人莫予毒”的与世态度。或许,中国骨子里的混沌性从来就不属于世界,就像中华民族艺术总不像与世界一母同胞般。 不够走心,杂文杂评吧(中国人自卑感使然)。还是想感慨一句,此间再无梁先生呢。

  《不省心》读后感(五):冯导挺德艺双馨的吧~~

  这书写的很有冯氏喜剧味道,一个词概括就是实在。的确不是个装逼的人,脚踏实地的为我大中华民族贡献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喜剧作品。

  以前特烦导演娶个演员做老婆的这种组合,但徐老师还真是个特别的女人,美得很特别,特别的很美。之前看过一部她主演青衣记忆犹新实力派,实力派,实力派,实力派啊,跟葛大爷一样一样的。

  有时候不是说,一个人等于他左边的人加右边的人除以二么,葛大爷这样的好搭档和徐老师这样的好内助,冯导还真是三生有幸

  最后,谢谢冯导。

  《不省心》读后感(六):做人不省心,要的就是那个范儿,爷不能让你白叫~

  一上午的时间解决掉了这样一本书,看的比小说还要快一些,导演嘛是帮助观众洗涤灵魂并试图用一部作品引导一段思想,让观众感同与其身受的一类人,毫无疑问的是冯小刚是这批人中佼佼者,至少2015年之前的时候还是,从2016开始拍摄的一些东西感觉不如以前了,或许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感觉看起来已经不如以前那么有感觉了还是怎么滴。

  看行文模式应该是冯小刚口述,找人代笔写出来的东西,全书口语化很重,这样倒是给看书人很随意状态,全书看下来非但不累,还有一种特轻松的感觉。

  我自己觉得,一个是东北人;一个是北京人。原生态的那种说起话来,非常让人心里有个梗,但细琢磨下来却发现很有意思,我认识烧烤摊儿上的一个东北小伙未成年,帮家里干活儿,说话堵人堵的特别的准,一口特色的东北音,说出来的每句话应情应景不说,还别具相声特色,而且他那一脸正经严肃的表情更加让他自己说的自己不认为是笑话的笑话,让我们笑个半死。。

  冯导这一生应该也是坎坷的一生,全书有一半都是在品评那些嘲讽,针对甚至是不好的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要比韩寒那种嘲讽要高一档次而且还不让人特别的厌恶。名人的一生注定是挫折的,没有绯闻的名人不叫名人,其实还真那么回事儿,你红了,有人搞你,一定会生气;生着生着慢慢的疲劳了也就那样了,继续有人搞你,在某一个时刻忍无可忍没准儿就把他写到博客,微博,书里了,基本感觉上就是这样。

  但冯导还有一样的好的地方,书中多次为人鸣不平,这样一种气概还真是和《老炮儿》里那种拔刀相助,上去扇城管大耳瓜子那种感觉有些相似,就是虽然看着波澜不惊,但是你心里得劲儿的不行。

  写书嘛,感觉冯导还不是特别出众,还是继续一下电影事业会更好一些。

  《不省心》读后感(七):鸡零狗碎的人生

  冯小刚并不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看他的电影更多时候是纯为着寻乐子简单的,不过脑的,一笑之后浑然忘却。高大上太多有时会营养过剩,来点茶泡饭就跳水青菜爽口。但这个人,我是关注的,说话实在,长的够丑,丑而桀骜。在欢乐喜剧人里,他批判宋丹丹说话敷衍,不说实话,我是认同的。看他龇牙呵呵一乐也蛮有趣。

  西西弗不起眼角落里躺着他的这本《不省心》,封面均用了暗色调,有一种沉郁的氛围,唯独他的一袭随意扣着的红衬衫亮的耀眼。封面上的他,抬头45度角望天,一如既往的骄傲,又透着一股痞子气。旁边竖行批注“我这么让人不省心一主儿,也能全须全尾,平平安安活到现在,老天爷真是厚道了。”

  买这本书一则冲着斯人独特的个性(如上所述),一则以为书中必有洞见,如何应对人生种种不省心。看完之后有点小失望。全书更像是一本杂文集,并无完整的叙事,有的,是随处随事的指点评价,自己零碎的人生感悟。也许这更符合斯人气质,不做凝重深沉的东西,乐于做一顽主,嬉笑怒骂,淡品人生种种。

  “我居然盼着一觉醒来年华已逝,像快进的录像带,掠过剧情,直接到尘埃落定,没戏了也彻底省心了。”这是他给自己的题词,颇有禅味,又或者“息劳归主”

  全书八章:

  1. 说实话省心

  2. 只有亲人,没有仇人

  3. 别伤了您单纯的心

  4. 冥冥之中都是缘分

  5. 庙都拆了还留什么神啊

  6. 拍电影累心

  7. 你穿什么也没有穿军装好看

  8. “艺术商人”还是“艺术伤人”

  各章零零碎碎,生活琐事,电影圈种种。为舒淇撑腰,骂孙海英诬陷,自我调侃,笑谈徐帆。写来种种都是戏,劳神劳力,不省心。也许这才是觉得人生终究幻梦一场,不如归去,终于省心。书的可读性不强,茶余饭后翻翻是不错的,和有趣的人聊天,有举重若轻的气儿,有漫不经心的活的姿态。

  《不省心》读后感(八):看的省心

  读的省心

  内容却蕴含了大大的不省心之哲理

  会吃亏的哲理

  会自嘲的哲理

  会感恩的哲理

  会珍惜的哲理

  总而言之,平淡处之,哪怕是最难的、最不容易过的砍,因为淡然了,最难喝白开水,最解渴仍然白开水。

  我觉得,每个导演背后,都有一些想要表达的故事,故事很多来源自自己的经历或者感悟,通过艺术的手段让过去再生、然后永存。我曾几何时很羡慕导演,特别是侯孝贤的童年的故事。我想想我童年的居住地,江水、鹅卵石、大院、小卖部……已经在城市的隆隆声中消失了,我多想能借助一台摄影机重现他,回忆他,记忆他,祭奠他。

  或许,只能从文字开始。

  《不省心》读后感(九):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看了冯导手写的一小段话,《不省心》就“无序”的开读,真的好省心。他就这样来了,那我们不必挣扎,无需焦急,只管看这场戏。读了几段,觉得语气很有冯氏的小钢炮的火力。又跑到新浪微博一看,果然冯导的微博写着:“各位过节好,发一广告贴:长江新世纪把我日常生活里说的一腔废话结集出版了一本书,取名《不省心》。”它不会再是《我把青春献给你》,而是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不省心》是《眠空》一样的微博体,各自成行的散段。每一章的微博们的内容编排,选择实属不省心,还好独立看着省心。

  冯导写自己的亲人,家事。如同看着那样一条新鲜的老路,这条路上布满熟悉的脚印,不仅仅是他们那一辈人走过,我们也曾走过一部分。

  对吃,冯导是很轴的人,尤其是学生年代的西红柿,感觉昨日再现。因为我也很各。我不吃鱼,顺带吃不惯海鲜。不是因为鱼腥味,而是从小到大吃了十几年的酸菜鱼,受不了那股酸菜味;我也不吃花生,因为小时候饿的时候总是吃大把的生花生,总是觉得肚子慌;我不吃旺旺雪饼,因为有次前一天吃了,第二天就高烧,导致再吃的话就有种头晕恶心的感觉。所以啊,不是我们多懂吃,而是我们受过饥饿的滋味。那滋味是喜悦吗,是痛苦吗,是幸福吗。其实都不是。那只是时光,有关我们的青春和生活。

  冯导说友人团,有葛大爷葛优,陈道明,王朔,姜文,张国立等人,这无疑是一道私人订制的纸宴。相关的文字不多,有的人甚至在只言片语中靠自己的感觉才能捕捉。但你能亲眼目睹过那些人,哪怕只是文字,总是不一样的。

  除了厨房里散发出来温馨的味道,自然也少不了生活的无奈复杂。特别是电影《非诚勿扰2》,《一九四二》的争议。估计,现在的人们习惯于穷凶极恶,是只羊,也敢跟狼共舞。不管你有多多努力,多奋斗,多向上,总是阻止不了嘲讽,鄙视,打击。但那些流言蜚语也同样阻止不了我们一次次千辛万苦得来的成果。只要我们自己相信,我比你省心,我能让自己省心。这世上的人都一个样,少了谁都行,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审美去适应别人。那样自己不爽,别人也不见有多领情。还是把自己伺候舒服,生活就美好了。

  冯导,也许是导演界最敢说的一个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应该像一切明白事理的人那样,一个人跳出来冷眼旁观,可以装作什么不知道,“不求有功,但求无罪”的得过且过。这样活着,是多滋润。但只有自己,知道心不省了。

  不省心,也是一种活法。可能是活明白了,也可能是活糊涂了。不要老跟自己较劲,人得哄着自己活,毕竟还是要顺着自己,这么活着才自在了。我们活着都不容易,糊涂惯了就知道不糊涂了,人生就活一次,要不您也端本《不省心》好好看看,拾掇拾掇不省心的时光了,省身省心吧。

  《不省心》读后感(十):四六开的好人

  首先得说,这书有点坑人。基本上不能算是一本书,只能叫段子集。这大概也不会是冯小刚本人真的有多么强烈的出书的欲望,估计是被编辑长时间软磨硬泡后应了这事,让编辑把自己平时发在微博上的话整合整合,印出来,就成了这《不省心》。他自己给书打广告也显得十分不走心,就一句话:「长江新世纪把我日常生活里说的一腔废话结集出版了一本书」。

  题外话,现在名人把微博集结出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阮义忠先生也干过这事,书名《一日一世界》,还在讲座上拿出来给大伙儿讲。当然普通人这么干的也不少,微博上有个「微印」,就是能帮用户把微博整合成书,其实就做一个模板,把你的微博往里面一套。

  微博出书,这个心态其实挺有意思,说白了就是一种大家对互联网的不安全感,总觉得这东西不白纸黑字地印着就不踏实。这心理我也有,而且更重,我对一切电子介质的存储都没安全感,非得弄在纸上。但名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怕自己写的微博没人看,就这么淹没在浩瀚的网络里了,所以得集结一下,出个书,本来免费的文字还能借此讨巧地赚个钱,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草根屁民,本就是被淹没的,把微博印成书也就是给自己一个纪念。

  所以冯小刚这书,从出版的诚意上看,只能给半颗星。好在这一腔不省心的废话段子集读起来倒还挺省心,一个下午的功夫,躺床上全看完了。从文字本身的内容和有趣程度上看,至少能给到三颗星。

  这本段子集没什么文笔可言,用冯导自己的话说不过就是「用错别字把事说圆还能说得有趣」,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真性情,有什么说什么,不扯有的没的,不扯风花雪月。这种贫嘴劲儿确实像个老北京,看这书就像在胡同里听一大爷在那儿闲扯篇儿。

  冯导给自己的定位是「拧巴」,以此解释他所有的喷怒。其实在我看来他是假愤怒真好人,心里有点儿价值观洁癖,有点儿像张绍刚老师。他在书里说他骨子里是古典主义浪漫情怀,其实他也是有点理想主义情怀。就像他说「我就不是奔着喜剧去的,我写的是我迷恋的日子,是一种活法」,这种理想中的活法可以从《甲方乙方》里看出来。

  一个理想主义者难免会因现实的残酷打击而愤怒,正如他在书里的发问:「什么时候人与人之间变得如此仇恨了?」这种由衷的悲凉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失落。

  于是他只好把思维变做「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句话在书里出现了很多次,有一次是说,装不正经比装正经累,但装正经恶心,都不省心,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装不正经吧。

  假愤怒之下,他是真平和。他说自己的白癜风病只是因诸事顺遂而得的小小报应,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因此放着不治,是为平衡。这种心态绝不会出现在一个真愤怒的人身上。

  整本书读下来,最让人不省心的是他多次表达出的严重的倦怠。

  「累死我了……从今天开始我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想不干嘛就不干嘛,就虚度光阴醉生梦死,一直歇到恶心了再干活。」

  「拍一部电影求爷爷告奶奶的,老子真有点烦了。」

  「对电影的爱越来越淡,对这样的生活也开始感到厌恶,也许真的到了要和它说分手的时候了。」

  「拍电影如果没了企图心,就像没有欲望还要做爱,就剩受罪了。」

  「安逸得一塌糊涂,革命意志空前地消退,义无反顾回绝所有正事,不是没时间是没兴趣。」

  我一直觉得,兴趣是促成一切事的根本原因,可如今他已经彻底疲惫,兴趣都成了受罪,字缝儿里都写着「想要休息」。这大概和他已经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一九四二》)却又不被观众买账有直接关系。但不能说这是「病态」,我打心眼儿里理解冯导的疲惫和痛苦,我衷心希望他能就此休息,安逸度过晚年,莫在强弩着自己。观众也该领这个情,通这个理,否则就像强奸,她不愿,你却偏要让她上。成全不了别人,更陶冶不了自己。因此也深深地理解了冯导为何在《私人订制》里把这句口号改成了「成全别人,恶心自己」,他是真的恶心了。

  虽然书叫《不省心》,但我相信没人愿意过不省心的日子。电影已经让他太不省心了,他甚至已经盼着一觉醒来年华已逝,直接尘埃落定。能说出这话,得有多累啊。

  《甲方乙方》的开头,葛优画外音说「我叫姚远……人品四六开,优点六,缺点四」。这事冯小刚也在书里写了,理想主义的他,不相信圣人,但希望社会上的主流都是人品四六开的,这样就算社会健康了。

  我愿意就此相信,《甲方乙方》里冯小刚演的正是他自己迷恋的活法,是那个真实的古典浪漫又充满理想的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