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5:0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10篇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是一本由(美)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伊莱 恩•玛兹著作,29.8元出版的2013-5图书,本书定价:212,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一):给家有青春期少年的沟通宝典

  又一本出自欧美教育专家的著作,欧美的教育专家在理念比较先进研究也比较深入到位,但欧美孩子成熟的比我们略早,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容忍度也比我们宽松,因而,他们的经验借鉴,不可全照办。一般情况下,我对所有教育类专著都采取这个态度,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个体,不可能与他人完全相同

  与青春的孩子对话,在我周围有成功也有失败案例。大多数孩子的叛逆并没有那么激烈,少数的的确确相当的,怎么形容,应该说恐怖。我亲眼看到隔壁邻居母亲与上初中男孩,成日硝烟弥漫,孩子以杀伤力极强的语言来对付母亲,母亲到处诉苦。据我观察,青春期家长与孩子对抗激烈的家庭,往往平时沟通就不顺畅。沟通越多越好的家庭,青春期越平稳。沟通的技巧需要学习,使本书重点教授内容

  沟通技巧得以成功实施基础是,尊重孩子,平等对话。尽管我经常提醒自己,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会忽略。在阅读这本书时,再一次较强者概念。譬如临睡前,孩子想起明天有个要交的作业网了做,我的特长反应是立马数落,批评他没有做好学生义务。这样,往往引来孩子的反感,他可能会不满表示:好了好了,别唠叨,不就一点作业没做嘛。接下来的对话,几乎是一场亲子灾难。专家教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责备孩子,只需倾听,并发出“嗯”“哦”之类同情性的语气,孩子自己意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作为母亲,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唠叨,唠叨是亲子关系破坏力。

  想想吧,今天的父母亲,也曾有过青春期,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春期是如何思考如何看待父母的。一个耐人寻味现象是,一些青春期很叛逆成绩不好的孩子,为人父母后,因为特别后悔自己当年没好好学习,导致如今难以出人头地,继而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严格。这样的结果,往往孩子重蹈覆辙。其实,为人父母者,恐怕都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当年叛逆的原因,当年父母哪些做法令自己反感,如果今天的自己能够避免当年父母的不妥当做法,孩子才有可能信服自己,接受父母的观点

  《如何说 少年才会听》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二):用平等心态交流

  小孩子成长历来是家长最为关注话题。而中国两国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不同,在育儿等方面也有着鲜明差别。在教育小孩方面,毋庸置疑家长都会努力给予最好的东西下一代,但是这类东西中最重要的并不是钢琴名校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家长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渗透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学。有教育理论表明,一个小孩子在受教育方面更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而不是学校的影响。因此家长对于小孩的教育确实是门大学问,也是小孩在成才路上的关键因素

  在对待小孩方面,人同此情的心理中外都是一致的,正因为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越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越是对这方面赋予了更多的重视资源投入。常常见明星富豪为了培养小孩购买豪宅或者办理移民,但是优越的成长条件并不等于未来就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未能成才甚至内心扭曲的例子比比皆是。毕竟培养小孩不是搭积木或者做算术题,能够有一个确定模型或者公式。小孩子是上天的馈赠,是哲学家洛克所谓的白板,有着自己的思想个性,并不是大人随意涂抹的画布甚至是炫耀的工具。前些年围绕虎妈和狼爸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是在中西文化迥异的文化背景和中国快速发展阶段过程中中国父母焦虑心态的表现,是一朵能够引人思考的小浪花。中西方文化对于小孩发展的定位不同和教育方式不同,使得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千秋,而将两种教育方式的有点兼容并包,则需要万分的耐心和且行且试才能做到。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如何用平等的心态和人交流,小孩子已经是独立的个体,觉得小朋友胡搅蛮缠是用成人的心理来揣摩小朋友。而这本书中就分析了小朋友的思维方式。让大人知道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和小朋友沟通的方法,关键点是家长需要用心寻找和小朋友沟通的机会,不能因为忙就不去沟通。这一点在中美都是适用的。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三):实用有效的亲子沟通书

  一直是阿黛尔和伊莱恩的著作的忠实读者,这次见到《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便毫不犹豫的收了。这之前的几本书里我收获了大量的非常实用的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并且在生活里收效甚佳,这两位沟通专家着实让人佩服。随着孩子的成长,青少年期的孩子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思想,这个时期被称为叛逆期,这个时期是家长最为头痛时候。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家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但好像孩子一到了青春期家庭关系的地雷就会被引爆,在这一点上大多数的家庭却是惊人相似

  很少有人像阿黛尔和伊莱恩这样会引导家长,她们深知孩子的内心,她们在亲子沟通方面像是有着特殊魔法。其实谁都知道青春期是每个人的成长的必经阶段,谁不是从那个时候走过来的,谁没有经历过那份成长的蜕变?但遗憾的是当我们做了爸妈忘记了孩子的感受,我们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也少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也很少想过他们之所以懒得再听家长的话,实在是因为那话的内容听起来一点也不深入人心。我们一直沿用着我们的父辈们对我们说教的那一套,如此一来家长原本的一份关爱完全没有表达出来,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助长了孩子的坏情绪,而在自己的一片自以为充满爱心关怀中而爆发的坏脾气,没有哪个家长能受得了,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亲子间无法沟通,越走越远,甚至毁了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本书会让家长缓解头痛,作者教会我们太多实在的沟通方法,用积极的平等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面对眼前的问题,胜过强制性的以家长的威严说教一年所达到的效果。正如作者所说,家长需要转换思想,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其头痛到晕倒,不如坐下来拿着一枝笔来学习这本书的沟通技巧。事实上这本书中涉及的沟通技巧和交流方法不但实用而且并不枯燥,作者在书中引入了非常多的实例,那些曾经一样头痛的家长是如何在获得了新的方法后让一切沟通变得顺畅的。并且通过简单漫画形式正确错误的方法加以对比,让我们十分明了的看到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会达到多么不同的结局。一定还有太多的家长不知道有这样神奇的书,让亲子间的沟通变得如此简单,一切就从这本书开始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四):很喜欢且有启发的育儿书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如何XX,孩子才会XX,怎么XX,孩子才XX》系列非常好,很喜欢。许多内容不仅适用于育儿,更适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记得在哪篇文字里看到说,如果与人沟通,都像对小孩子一样有耐心,何必担心沟通效果?这是要人有耐心,有耐性。而此书,给我最大的启发点倒不光是这,而是说话方式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文中举出了许多情境小漫画,对比分析两种表达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非常有启发。

  意义道理之类的话就不多说了,直入本书。第一章,表达感受。

  一,用“肯定想法和感受”代替“忘掉感受”。本质是转换思想,把“我如何解决问题”转换为“我如何让我的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即让对方说,让对方表达完整,而不是武断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强制”或“善意”地让对方接受。

  二,用“一个词或者声音‘嗯嗯噢,我知道了’等回应感受”代替“忽略感受”。对心爱的孩子焦虑,总想让他按自己的正确方式来,于是事件争执的最后都变成了态度语气之争,早早偏了题。简要回答的方式给予孩子回应,但又不过分急切地给出自己的建议有利于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这和第四条“修正不好行为的同时,接受感受”代替“放弃良好判断”同理,有了同理心,反对来也有利于他们接受家长的建议,并找到应该集中精力做的事上----小猪摇摆夫人正是用这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治好了孩子的各种坏习惯

  三,“对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事情用幻想的方式完成”代替“讲道理和逻辑上的解释”。意思是不给孩子提出的各种不可能直接泼凉水,口中留德,来点轻松幽默

  ,表达确认。一,用“描述问题”代替“发号施令”。二,用“说出你的感受”代替“攻击”。三用“给出提示”代替“责备”,勿责备,不如给些方法的提示。四,用“提供选择”代替“威胁命令”。四,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代替“长篇大论”。五,用“表达你的价值观期望”代替“指出错误”。六,用“出其不意的方式”代替“生气谴责”。还是要幽默。七,用“文字”代替“唠叨”。

  ,关于惩罚。代替惩罚的方式,可以这样自我训练:表达你的感受---表明你的期望---告诉孩子怎样弥补失误----提供选择----采取行动

  第五六七三章是具体与青春期孩子在一起如何更恰当地表达和相处的小技巧,总的原理还是上面四大章内容的综合应用。不详述,简单讲还是:描述描述、感受感受、期望期望,要正能量,不要评价指责、谩骂、怪罪等负能量。

  一句话讲,无论是对待敏感期的青春期孩子,还是其他人,尊重的态度和尊重的语言都至关重要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五):关注内心感受,亲子共同成长

  记得海明威说过:“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寥寥数语,点出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话不在多,点到为止。在亲子沟通上如何画龙点睛,《如何说,少年才会听》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亲子沟通课。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架起了青春期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他从面对感受起笔,到我们仍然需要“确认”,最后落笔于面对性与毒品等,全书八个篇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书中配有的漫话,为我们再现一幅幅生活场景……

  青春期是人的第二逆反期,父母应该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当面对孩子早恋、厌学、网瘾时,是平心静气想方法解决,还是过多训斥指责?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却有更多的孩子选择自杀,离开尘世责任在谁?是父母还是孩子自身?就像《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讲到的七七,她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把自己从家里的阳台飘飘的扔了下去,这仅仅是她讲的刺激吗?

  回想起这些年,为了与青春期女儿更好沟通,我经常涉猎有关青春期沟通的书籍,偶尔参加一些父母成长课,回观自己的内心,书中讲到的面对感受,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养方式,对于女儿,我有些抱歉,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在批评、指责,复制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正像书中所言:“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父母的成长?”通过孩子让我看到自身不足,缺乏安全感,是什么原因造成?对于孩子,难道还要复制这种方式?我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怎样的角色?是陪伴着、惩罚者、还是教育者?我想给孩子怎样的人生?是竞争还是旅途

  面对一次次诘问,我静心沉思,这些年虽然学会鼓励、肯定女儿,面对女儿的任性,还是站在父母角度居多,没有清空自己,缺乏包容心,与安姐、路姐相比,差距较大。记得《宫锁心玉》中晴川说过,“脚痛了,心就不会痛了”, 用麻木的脚痛代替心痛,规避疼痛,难道不像我们用唠叨代替说教,感觉我们尽到了父母之责。

  我一次次问自己,我会倾听吗?倾听女儿内心的语言,认同她的感受,让她愿意与我交谈;她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渴望,我需要满足她的需求吗?拒绝她的要求,如何让她从冲动的情绪,逐步平静,重新思考她的所作所为

  青春期是人生关键的一步,我们应牵着孩子的手,学会鼓励、理解、包容,用爱陪伴孩子,正所谓父母先成长,孩子才会健康成长,为了孩子,我们先要关注内心感受,学会接纳,学会爱…..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六):亲子,教育与成长

  亲子,教育与成长

  评《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会说》

  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开始,很多读者已经从作者的思想中学习到了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这本《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会说》其实是作者思想的一次延伸,利用工作室的教授内容以及学员们的一些反馈,整理出来的一本亲子交流书籍,对于看过作者同类书籍的读者来说,书本里面的口气看起来很熟悉,内容看起来有一些新意。

  孩子都会慢慢长大,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越来越多会依赖于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去探索这个世界,父母们的教育方式要相应进行调整?如何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并与孩子保持一种相对融洽的亲子关系?如何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达到父母们的自我成长?这些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他们的未来始自他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以及成长中的各种机遇),也关系到父母们的未来(父母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未来父母们可能会为现在的教育反思,但已经无力改变孩子)。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此,遇到问题的父母们总会提出各种问题,通过学习与思考,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每一次问题的处理都会成为重塑他们与孩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不论任何阶段,爱与自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正面管教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适用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共同成长是每一位父母应该具有的心理准备和长期打算。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与空间,让孩子在爱的呵护下感受安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世界;给孩子明确的规则与界线,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这个浮躁和慌乱的世界中获得一点理性和宁静。

  在相互关爱的世界里,没有惩罚。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多,有几次年幼的孩子耍脾气哭闹的时候,我狠狠地“惩罚”了他,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每次惩罚之后我都失魂落魄一段时间,慢慢地才能缓过来;孩子忘性大,惩罚之后还是乐呵呵地生活,但他是否已经知道了界线?他是否会因为我的惩罚产生不安全感?在他的脑海中,惩罚会不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许,我应该重新思考我的教育方式。孩子小的时候这种方式看起来挺实用,但是当他高你一头的时候,当他已经厌烦了你的教育方式甚至选择反抗的时候,你还会凶巴巴地朝他大喊或者举起你的手么?

  我们的经历造就了我们和孩子的说话方式,我们会利用我们接受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利用我们所理解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其实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这么做,合适么?孩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他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把《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会说》书中的结尾一句话作为我书评的结尾,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每一位父母都能和孩子共同成长:孩子是我们献给未来的礼物,他们今天在家里所经历到的将会深刻影响到未来的世界,人类的尊严和文明将会这样传承下去。

  2013-7-25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七):引导孩子正确走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长大的一个过渡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那种叛离和逆反心理常常让家长感到非常头疼,不知道怎样做怎么说才在能够让孩子知道选择的正确性。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是家长说什么不好他们就做什么,越不让他做他就越要去做,家长们也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感觉。那么当看到这样一本关于能结束青春期孩子与家长对抗的书就是解决这样的事情的好帮手,不敢说每人家庭说相似的话会有同样的效果,但在书中众多家庭的实际例子来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本书为如何更好的和孩子交流提供了很多颇有建设性的想法,当面对现在社会更多困惑恐惧和诱惑的时候,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变得特别重要。只有了解了孩子想什么,家长才能更深入地交流和引导。而想和孩子很好的交流,尊重就是首要的事情。翻开这本,读者可以欣喜的发现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说法和态度会让原本尴尬的局面变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很喜欢书中的一种方法,叫:“肯定想法和感受”代替“忘掉感受”。下面是两个版本的沟通画面:

  版本一:妈妈:XX,你为什么哭啊?女儿:我不想说这件事情。妈妈:如果你说出来,会好受一些。女儿:他甩了我。妈妈:他怎么这样?不过,你正好可以解脱了。我从来就不喜欢他。女儿:我喜欢。妈妈:宝贝,忘了他把。你还会有很多别的男朋友。女儿:那是你的想法……

  版本二:妈妈: 妈妈:XX,你为什么哭啊?女儿:他甩了我。妈妈:难怪你这么难过。女儿:是啊,我应该早有预感的,他总是和别人的女孩眉来眼去的。妈妈:这很伤感情。女儿:就是,我不停告诉自己,我才是他真正喜欢的那个人。妈妈:你确实希望能说服自己相信这一点。女儿:我也想,可是这不是事实,反正他不是我所期望的男朋友……

  同样的一个问题,女儿却得出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原因是什么呢?在版本一中,妈妈不想让女儿的难受,但是却忽略了女儿的感受,女儿没有办法倾诉自己的感觉会让她更痛苦。而版本二中妈妈通过引导让女儿说出想法和自己的感受,从而帮助女儿面对现实,提高了勇气。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回应的方式,决定了是增加他的痛苦还是有助于解决问题。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愿意告诉父母。这个时候的孩子他可能需要的是一个听众,也许是希望得到一种肯定或者是让父母帮助想到解决的方法。而家长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则需要创作一定的时机才能让孩子愿意倾听。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太多担心的问题,适应新的环境,朋友之间的关系,自己的外表,学习的压力甚至于担心毒品、暴力,有时候他们承受的压力比父母还大。那么当他们在表现出自己的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不是得到理解和安慰反而是家长的大道理和教育课的时候,自然的就不愿意去接受了,这就是所谓的代沟的出现。每个父母都是从孩子走过来的,当年他们所讨厌的东西,现在的孩子自然也是喜欢不了的。于是这就需要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然后再给他们正确的建议,当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时候,他们就会去为了实现自己所说的话而走上所对的方向了。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也不净相似,那么这就需要家长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来和孩子沟通了。书中举出的好多例子都是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的,相信如此多的技巧和思路会给家长们受益匪浅。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读后感(八):与少年沟通秘笈

  青豆书坊这个系列的书真心不错,这也是我看到的这两位作者的第三本书。前两本是《解放父母,解放孩子》和《如何说孩子才肯学》。前两本也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首先谈谈说书名,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很多人都会感受到苦口婆心,但是不起作用,你说干了嘴,孩子还嫌你唠叨,进入青春期就更甚了,书名中的少年指的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强,更难教育。你说了,少年不听,是一面。另一面是,孩子跟你说了一两句,你想知道的更多,但是他不肯接着说,他不跟你倾述,闷着。你意识到孩子有思想问题,但他不愿意跟你说。亲人变得不亲了。你咋办?还有当老师的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发生了矛盾,低年级的孩子会在老师面前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到了高年级,进入初中之后,孩子发生了矛盾,争吵或者打架之后,他们可能并不做声,啥也不说。你干着急。

  这本书呢,是两位作者专门写给青少年的父母的,但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的父母也有帮助。这本书是两位育儿专家给青少年父母讲座的材料以及这些父母们带来的故事组成。和《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那本书一样,书中有不少漫画,起先我不太喜欢那些漫画,因为跟专业漫画相比,没有了什么趣味性。但仔细研究漫画上面的人物对话,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些漫画。到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的章节,我直接就先阅读漫画。这些漫画的对话根据内容分成相关的两组,前一组是我们常见的跟孩子沟通的方式,这些方式太普通,但也太有代表性了,这些话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常常脱口而出,我们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批评、指责、警告等等。这些方式很自然的导致孩子不愿意跟我们继续交谈,他们学乖了,他们知道我们不接受他们的感受,不理解他们的看法,忽视他们的想法,批评嘲笑他们,他还继续跟你说,他傻啊?这样反思一下,就知道,是我们自己的语言让孩子闭嘴,让孩子不肯听我们说,不肯跟我们说的。另一组漫画则是作者认为正确的沟通方式,这些漫画的沟通方式如果我没有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因为这些方式在接受孩子的感受,无论是愤怒还是气愤,肯定他们的感受。

  我这里想起我自己的一件事,有个孩子跟我说,他很讨厌他们现在的老师,很怀念以前的小学的老师,我就说,不能讨厌老师,要不然你就惨了,学习跟不上,最后害的是自己。事后,我也觉得未必这样说就好。也许有其他更好的方式,起码,那个孩子的感受在我眼里,一下子就忽略掉了。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肯说,就因为说出了自己的错误,我们会家中惩罚,所以孩子就闭嘴了。代替惩罚的方式这一章节的内容也相当妙。几年暑期,我们培训学习了积极语言的一些内容,也不推崇惩罚。

  我觉得读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孩子,我觉得跟成年人,也可以去尝试用书中的技巧跟人沟通。我把小文标题定为:少年沟通秘笈,实际上不仅仅是跟少年沟通的秘笈。我觉得这个系列的书挺好的,我想把我没有的2本买了学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