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西弗神话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10篇

2022-03-10 18:09: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10篇

  《西西弗神话》是一本由(法)阿尔贝·加缪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一):《西西弗神话》读后感

  阅读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又从头开始读。原因是:每个字我都认识,但为什么就是读不懂呢。贯穿整个过程的就是对加缪以及他的荒诞主义的搜索。也由荒诞主义,引出对“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认知。关于哲学随笔,以前看周国平的就觉得很好接受与理解,大概很大程度上还是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书里提到大量的西方哲学家及其思想都未曾触及。

  加缪在书中以随笔形式阐述了他的“荒诞主义”。分为荒诞推理、荒诞人、荒诞创作,这三部分于我最为艰涩难懂。他指出“荒诞正是清醒的理性对其局限的确认。”“所谓荒诞,是指非理性与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的冲突。”我的理解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了荒诞感。

  西西弗神话这一故事虽然所占篇幅不长,却是加缪荒诞主义典型例子。推上山去的石头永远滚落下来,这样绝望的境地,西西弗承受着自己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将石头推上去。认识荒诞,但勇于防抗。“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联想到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索尔,他和西西弗都认识到了现世的荒诞,但好像两人选择了不同的态度。若说西西弗是勇于反抗,而莫索尔却是消极避世。对周遭的一切冷眼旁观,这也许也是一种反抗吧。(挠头,就是看起来很不积极)不想绕来绕去绕了,哲学我看不懂也说不清。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二):奔向无望岛

  读的酣畅淋漓,却又有些细节延伸读的磕磕绊绊。这也是一种荒诞呀。加缪从尼采而来,却又从虚无出发,荒诞不仅是结论,对他而言是最佳的视点,上帝在他心中不能成为最后的庇护,在通往无望岛的航行中,人性中的怀念虽时时刻刻纠缠着反叛着,在非理性的世事里进进出出,可最有力的反抗,依旧是告诉我,生有可恋,痴犹可狂。只是恋和狂不再是为了单一的理念或者幻象般的希望。荒诞人不但不再成为现世的局外人,他更是自由的,西西弗最终耗尽却依然不断将滚石推至山顶的步履正是对生命的热爱,他的自由在于选择他的爱,负荷则是他热恋此岸付出的代价。加缪在荒诞人的道路上同样选择了尼采,“显而易见,天上的和地上的主要事情就是长期朝一个方向顺从:久而久之便产生某些东西,值得为之活在世上,诸如德行,艺术,音乐,舞蹈,理性,精神,某种使旧换新的东西,某种精美的,疯魔的或者神奇的东西。”加缪热爱艺术,和尼采一样把艺术看作一个方向,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中的作为。这一点我自然莫衷一是。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三):《西西弗神话》——“荒诞”其实并不荒诞

  仔细看,这是一幅充满哲学意味的画面:

  一个有着强健体魄的男人,赤裸着身体,将一块几倍于自身重量的巨石渐渐推向山顶,汗水不停地流下,然而巨石一旦抵达山顶便就会翻转下来,瞬间再次滚回山底,男人只能再次迈着沉重的步伐低头下山,一次一次,周而复始,男人永不停歇,重复着这件丝毫没有意义的行为,履行着众神对他的惩罚——这就是希腊神话中西西弗的苦难处境,也是加缪荒诞哲思的象征。

  《西西弗神话》是作为思想者的加缪表现“荒诞主义”思考的一本随笔集,包含荒诞推理、荒诞人、荒诞创作 和西西弗神话 四个部分,其中西西弗神话 则是作为加缪整个荒诞感的核心思想的象征表现,其余三部分可以看作从不同侧面来阐述和丰富这一核心思想的外延。

  一如加缪所言,这是一部散论,既不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思想论著,也不是追求艺术的文学作品,不足七万字的篇幅,却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探讨多于结论,没有说教,加缪却富有洞察力的试图展现普遍生活中的荒诞感,解读它是困难的,对于我更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管中窥豹,略略说下自己的感想罢了。

  西西弗的荒诞

  西西弗面临的惩罚是极苦的,不在于繁重的劳动,而在于劳动的毫无意义和永不终止,这样的苦难透着一股荒诞的意味,然而加缪在这里关注的则是那个回到山底时稍事休息的西西弗,当他意识到荒诞的时刻,正是他悲壮生命的开端。

  这个时辰就像一次呼吸,恰如他的不幸肯定会再来,此时此刻便是觉醒之刻。他离开山顶的每个瞬息,他渐渐潜入诸神洞穴的每分每秒,都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所推的石头更坚强

  如此在加缪看来,西西弗便通过自我意识和反抗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扼住了荒诞的咽喉。

  荒诞也是每个人的

  在观照西西弗的命运之时,我们更要看到,这种荒诞感不仅是神话人物所面临的,也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这不是一个臆想中的特例,而是一个有待洞察的存在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西西弗的荒诞也是每个人的荒诞。

  诚然,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斥着自我奋进、突破人生、超越极限的现代社会,人人都在追求价值的实现并践行着自我的成功,让人们承认所处的境地富有荒诞色彩,是不易的。然而试着去做一下那个返程途中的西西弗吧,也许你就会看到自己在命运大手和人性欲望的裹挟下是处在怎样的一个荒诞的境地。

  想想在富士康流水线上日夜保持专注做活的工人,乍看之下与西西弗的处境何其相似,当然你会说你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好吧,那么我们来看看你吧,一个现代人,接受着来自当下时代和社会的熏陶和教育,不觉奉行着普世的价值观,挤破千军万马找到一个糊口的工作,便努力地让实际的境况达到你的预期,然后因为金钱或爱情成立家庭,继续履行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如此你安然的度过了一生,或许还有着可以回味的激情岁月,不排除你功成名就,但更大的可能是默默无闻,在临死的边缘回首人生,除了这些既定的人生事件你将很难说清到底是什么左右着你、推动着你的命运,直至发现一生都没有搞明白最根本的问题,即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这也是加缪在本书开篇第一句就提到的关键。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这就是加缪荒诞推理 的起点,荒诞在这本散论集里不是被当做结论而是出发点。

  顺着探究这个根本哲学问题的途经,加缪指出了荒诞人的存在,想想《局外人》中的默尔索,简直就是一种荒诞感的现实表现,但从他的身上,我们怎敢说没有看到自己似曾相识的地方?

  荒诞不虚无

  荒诞不同于虚无,更不是悲观。虚无是彻底地否认一切存在,悲观则是认为希望是不存在的,荒诞则更多的是作为一面镜子,呈现的是存在的本质,荒诞不是结论,不是选择,而是给了你选择的转门,当你觉察到荒诞感,你便找到了解决根本哲学问题的大门,虚无主义直接否认存在这样的根本问题,甚至否认存在问题,悲观主义则告诉你大门是找不到的。

  面对荒诞的反抗者

  这里我们便又需重新回到西西弗的处境当中,无疑,西西弗有着无法摆脱的苦难命运,然而,当西西弗回顾自己的命运并一次次拼劲全力继续从事毫无意义的工作时,他无声的反抗便赋予了超越自我的意味。

  在反躬审视自己生命的时刻,西西弗再次来到岩石跟前,静观一系列没有联系的行动,这些行动变成了他的命运,由他自己创造的,在他记忆的注视下善始善终,并很快以他的死来盖棺定论

  反抗将自身价值给予人生,贯穿人生的始末,恢复人生的伟大

  加缪是尼采的信徒,同样从“上帝已死”的视野主张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作为存在主义(尽管他本人很反对这个称法)的代表,加缪发现了存在本质中的荒诞感,然而真正造就加缪思想家地位的则是他在面临荒诞时表现出的反抗意识和精神。

  事实上,在由荒诞推理 至荒诞人 的发现以及对于荒诞创作 的探讨,加缪发现了三个面对荒诞的处理,其一是生理的自杀,很明显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尽管一劳永逸,例如富士康的连跳事件。其二是哲学的自杀,即放弃从理性上认知的途径而采取逃遁的方式

  即思想否定自身,并倾向于在否定自身的东西中超越自身,对存在学者而言,否定是他们的上帝。确切地讲,上帝只靠否定人类理性才得以支撑

  很明显这两者都不是加缪所认可的,于是他提出其三便是反抗,这构成了西西弗的缩影,再次看看开头那个富有哲理的画面,你就会意识到西西弗遭受苦难,却用尽自身的意志来一次次重复着无谓的劳动,他以最宽广的胸怀默默承受自己的命运,却也以最有力的臂膀默默反抗自己的桎梏。

  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应当想像西西弗是幸福的

  写在最后

  对于加缪我了解的很早,但仅限于看过他的《局外人》《鼠疫》和《第一个人》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小说,而当写完这些,翻过头重读这本集子,顿觉自己对加缪思想的理解简直浅陋无比,越看越发现加缪深邃的思想我理解不及百分之一,而且很多地方的理解是否得当大有可疑,按理说实在没资格写关于这个集子的评说和感想,但一方面是为了能让这本哲思意蕴浓厚的集子被更多的人了解,引起大家的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自己阶段理解的标石,作为后续深化理解的纠错器,我还是斗胆向大师挥了挥剑,舞了舞枪,实在浅薄,浅薄......

  欢迎关注并推广兮兮书评——专注业余而有深度的书评指南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四):看完一本对于我来说有点难度的书

  读完《西西弗神话》,这是一本很难看懂的书,拗口,难受。硬着头皮看了下去,慢慢的读这些,一个个字的熬了下来。在加缪的作品中,大多是文学作品,被认为唯一一部哲学作品便是《西西弗神话》。在哲学更替飞快的西方现代,也许是因为西方社会体制在快速变化,也许是因为人性因为科技的变化而迷茫,哲学思潮随之变化莫测,加缪作为二战后的精神领袖,他的作品中蕴含了精神价值和独特的魅力,至今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作者:阿尔贝·加缪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加缪作品 原作名:Le Mythe de Sisyphe 译者:沈志明 页数:256 定价:32 装帧:精装 丛书:加缪作品 ISBN:9787532761838

  何谓荒诞感知?人面对自身不合情理所产生的反感,对自身价值形象感到堕落,有这份自知之明,就叫荒诞感知。

  何谓荒诞激情?人是无用的激情,明知无用仍充满激情:明明知道自由已到了尽头,前途无望,为反抗绝望而不断冒险,这叫荒诞激情。

  何谓荒诞疾病?人一旦被剥夺了幻想和光明,便感到自己是现世的局外人,随时想逃脱自我,又无可奈何置身其间,因焦虑而消沉,陷入绝望所患的一种抑郁症。在病人意识清醒下,这种荒诞疾病很可能导致自杀。

  世人可否毫无信仰的活着?

  我们否定上帝和否认上帝责任,唯其如此,才能解救世界。既然世人的得救不靠上帝去完成,那就应当在人世间自我完善,既然世界没有方向,世人一旦接受这个世界,就应当给它一个方向,以便达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

  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上帝怎么容忍其他人做上帝?怎么忍受自己不是上帝?上帝唯一的托辞,就是上帝并不存在,世界既然丧失了神明的意志,也就丧失了一统性与和目的性。因此世界不可能被判决。

  上帝死了,尼采所说,上帝死亡后,使世人更孤独,也给了人自由。然而人们一旦获得自由,就发现责任重大,困难重重,所谓一切皆许可,其实什么也做不成,不知所措了。既没有禁忌也没有法则了,世人有种被抛弃的感觉,进入了一个无目的地社会。

  加缪的文字确实很难理解,在被剥夺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中,人感到自己是局外人。世人也散发出不合人情的东西,在某些清醒的时刻,他们举止的机械模样,他们无谓的故作姿态,使他们周围的一切变的愚不可及。……面对人本身不合人情所产生的这种不适,面对我们自身价值形象所感到的这种无法估量的堕落,正如当代一位作家所称的那种恶心,也就是荒诞。

  只要精神满怀希望的在固定的世界里保持沉默,一切就在精神怀念的统合中得到反映,并排列得井然有序,但这个世界只要动一动,就会分崩离析,无数闪烁的碎片自告奋勇地来到认识的眼前。

  荒诞人究竟是什么?就是不为永恒做任何事情,又不否定永恒的人。这种无辜是可畏的,一切皆许可,卡拉马佐夫惊呼。这未免荒诞,但以不庸俗理解为条件。所有的经验都可有可无,有的经验帮助人,有的经验则帮倒忙,人要是觉悟了,经验就帮的上忙。

  关于唐璜

  这很有意思,我没有怎么看过唐璜的书,但它写到,正因为唐璜以同等的冲动去爱一个个女人,并且每次都用全身去爱,他才需要重复这种天赋和深化这种性爱。这个很有意思,每个女人都希望给他带来其他女人从未给过的东西,但每一次她们都搞错了,大错特错了。只能使他感到重复搞女人的必要。因为没有一个人给到他对的感觉。

  关于戏剧

  戏剧性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出来的,这个词被错误的小看了,其实涵盖了一整套美学和一整套寓意。这个很有意思,人生的一半是在欲语还休,扭头不看和沉默寡言中度过。关于戏剧的叙述性描写很有意思,灵魂交给魔鬼,并与魔鬼共舞。什么是命运,什么是戏剧,演员其中的作用,这些哲学性的概念,在中间发生了作用。演员越体验他的人物,就越与他的人物分离。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主人公一个个自审生命的意义,正是在这点上,他们是现代的,因为他们不怕当笑柄,区别现代敏感性和古典敏感性,正是后者充满道德问题,而前者充满形而上的问题。

  加缪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自杀者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在形而上方面受到了欺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报一箭之仇,用这种方式来证明别人征服不了它。剩下的就是命运了,其唯一出路是必死无疑,除了死亡这唯一的命定性,一切的一切,快乐也罢,幸福也罢,一切皆自由。

  存在即是虚幻的,又是永恒的。

  关于西西弗神话

  加缪的文字真的很难看懂啊……不过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我是看懂了,没有比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更可怕的惩罚了。作为神话主人公,西西弗假如他每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持着,那他的苦难又从何谈起呢?当今的工人一辈子天天做同样的活,其命运不失为荒诞。但他只有在意识到荒诞的极少时刻,命运才悲壮的。

  对比俄狄浦斯王,他起先不知不觉顺应了命运,一旦知觉,他的悲剧就开始了。尽管磨难多多,凭我的高龄和高尚的灵魂,可以判定一切皆善。西西弗沉默的喜悦全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在当下是如此的。

  没有不带阴影的阳光,必须认识黑夜。

  西西弗的行为,真的很难让人理解,他永远的在推动石头,石头会落下来,就这种惩罚故事,竟然被解读的那么深刻,这个世界太神奇了。我有时候觉得很难理解的地方就在这里,为什么我们写这样的故事就没人看呢?所以故事是符合当代的场景的,什么样的场景导致了什么样的故事。故事要符合当下,如果把这个故事写在今天,那么我想是没有人看的。

  静观这一系列没有联系的行动,这些行动变成了他的命运。

  加缪在这本书中,叙述了三种面对的态度:生理上的自杀,哲学上的自杀,奋斗抗争的态度。

  加缪的神奇,就在于他不断的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悲观,时刻提醒我们这个世界的残酷与不圆满,当人悲观的时候,你说这个世界好像一个黑洞,将一个个绝望的人拖入其中,好像拖入黑洞,让人窒息。

  勉强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心里真的很难受,很艰苦。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在翻这本书的时候,才能看懂。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五):重复

  这一切的答案都被埋藏在地狱的深处,令人无从知晓?又或者可以在人的心底寻到它的踪迹?你们看,太阳的光辉是不是有所变换,四季的更替是否变得混乱?

  难道这世间真的再无新事?答案:这是多么愚蠢的问题。我来告诉你:一切都在改变。难道你没有看见上个月的十五没有这么明亮的皓月?去年的冬季不会带着暖意。

  是的,你经验到了重复。这有什么奇怪?难道你能承受烈焰的焚身。看,生命在重复中维持,在维持中变换……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六):西西弗神话读书笔记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七):悲观是一个陷阱,愿你坚强不靡颓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若干年前某个不美好的周末下午,我在单向街买了这本书,不算长的篇幅,首先呈现读者的,便是这般尖锐沉重的开头。

  那一年的生活,充实却压抑,漫无尽头的忙碌、悬而未定的将来、属于一个人的时间被压力挤占,埋头向前不敢懈怠,却不知去向何处。头脑里挥之不去的盘算着时间价值和努力的意义,一颗心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别处的营养,渴望关起门来将现实拒之门外。

  时间像一个隐秘的讽刺,最初的热情被丢弃在学生时代不知疲倦的图板上、出国前处心积虑的待办清单里、以及异国他乡一次次没有退路的deadline前夕。也不是没有玩过嗨过热闹过,在大好风景面前尽量收起不合时宜的悲观失落,假装活在当下;站在狂欢的人群中间堂而皇之地欢呼雀跃,好像可以把明天的担心全部甩掉。所有貌似明媚的时光都拖着长期以来不可言说的阴影,自我像一个空虚的黑洞,吸光所有本应快乐的瞬间。

  恰逢当时,这本书将原本漏洞百出的生活不留情面地揭穿,冷静的真相透过字里行间,令人陡然清醒、不寒而栗。

  所选择的这一篇,便是全书所有质疑、抵抗,和作者试图证明的,意义的终结。从虚无开始,经由荒诞转向胜利。希望自然是不存在的,无意义本身,就是希望。

  饱满的热忱抵不住神谕的拷问、执着的坚持解不开命运的诅咒。爱恨恢恢,无处逃遁,绝望像来自地心的引力的召唤,动摇着意志,又将信念的旗帜连根拔起。对于西西弗,这个诸神的无产者,如果说有什么聊以自勉,大概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然而加缪笔下的西西弗全然接受了自身的磨难,荒诞成了一切悲剧的钥匙,既是荒诞,在看清了徒劳无果之后,悲剧的枷锁也便不攻自破。

  风生水起也好,无人问津也罢,都不过是草草一生。想来是当时的自己偏执看不透,想要得太多,拼尽全力反而不知何去何从。纵然很多时候进退维谷,无处回转——加缪,这个洞彻现实却从不以哲学家自居的人,却在神话的结尾让西西弗留在山下,聆听宇宙万物的静谧,那绝望中反躬自省、再次上山的片刻,不是执念、不是妥协,正是一个英雄拾起火把,反击命运,纵使万劫不复却始终一往无前的凯歌。

  转自个人微信公众号:worldsendlibrary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八):如何面对人生的荒诞?自杀、希望和反抗

  加缪这种级别的哲学大家所著的文字,包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给出的观点往往附带着极强的逻辑性,需要以很慢的速度、很用力地读,还得让脑细胞们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思想激烈的碰撞,逻辑进程高速地运行,仿佛经历了一次颅内按摩,专业哲学类书籍锻炼思维的强度,真不是其它的书可以比拟的。

  -1- 荒诞

  人生在世,许多情境都会让人产生不适感,比如错位、堕落、压抑、别扭、格格不入等等。加缪的《局外人》和萨特的《恶心》,都描述过这样的不适感。这种感觉,就是荒诞。

  加缪对荒诞的定义是:“所谓荒诞,是指非理性和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的冲突,弄个水落石出的呼唤响彻人心的最深处。”

  为何会出现这种冲突?加缪总结了哲学理论的发展之后,告诉我们:完全认识到“真实”是不可能的。能被认识到的,只有表象,能被感觉到的,只是气氛。如今的人们已对真正的“认识”不抱希望了。人类经过世代相继的努力之后,留下了无数的悔恨和无能,终于才认清了这个无奈的现实。在我们的世界里,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矛盾、二律背反、焦虑和无能为力。

  我曾经在大学的某次课后,向学院某位大牛教授老师提问,问题的内容已记不清了,只记得老师给我的回答很简短:“你这是‘不可知论’。”我当时的感觉是,“不可知论”似乎是某种不该有的观点或态度,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避而远之。在那之后,出于对老师的尊敬,我在思考类似问题时,都会刻意地避开“不可知论”的方向。

  学习了哲学的皮毛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不可知论”并不是什么需要避之不及的荒唐之言。

  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一切本体论亦已绝望。据他所言,认识的不可能性已被论证,唯一的现实,只剩下虚无,和无援的绝望。

  哲学发展到今日,人类的思想已经能深刻理解世界无意义的哲学,又对该哲学的结论深感切肤之痛。

  之所以痛,是因为人类的本性中,一直具有对统合的愿望,对决策的渴望,对明晰性和一致性的渴求。简单来说,人类精神中的一大目的,就是要试图区别真假。当思想开始反思自身时,马上就会发现矛盾,如果要忽略这些矛盾以继续探求,则只能找到歪理。

  举例而言,“假如我试图把握我所确认的这个我,并加以定位和概括,那么这个我只不过是一掬之水,会从我的指缝流走。” ——这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还有禅宗的坐禅,似有相通之处。

  延伸开来,人们其实是无法确定,自己的这颗心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永远是自己的陌路人”,因为我“对自己存在的确信”,和我“对这种确信所试图赋予的内容”,两者之间有着永恒的鸿沟。

  智者们试图退而求其次,宣告矛盾和歪理是有界限的,只存在于世人可以认知的范围之外。但即便如此,当精神走向这个边界时,必须做出判断。而这个边界,就是自杀或是找到答案的决定之处。奋斗至此的人类,面对界限之外的非理性,内心充满对幸福和理性的渴望。人性中对理性天生的渴望,和界限之外世界无理性的沉默,两者之间产生了荒诞。荒诞不属于界限两边的任何一方,而产生于两方的分离和对峙。

  加缪是反对决定论的。理性虽然有效,却也有限,而非理性是不断再生的。正因如此,我们是没法把什么都搞清楚的。那些看似放之四海皆准的理性,看似可以解释万物的准则,其实都是不可靠的。荒诞说和现象学类似,最初都认定没有什么真理,只有一些道理而已。

  唯一可以确认的,只有荒诞。

  “荒诞是人与世界唯一的联系,正如惟有仇恨才能把世人锁住”。

  -2- 自杀

  当人意识到荒诞的存在,就会永远和荒诞连结在一起了。生存,必须使荒诞存活。使荒诞存活,首先得正视荒诞。否定荒诞赖以生存的,大多是无知,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傲慢”。

  正视荒诞之后,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荒诞?

  一种是逃避。虽然承认荒诞的存在,但刻意地回避,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是一种对理性的自残。

  逃避的一个变种,是自杀。如果荒诞是必然存在的,为什么不选择自杀,以最“强硬”的态度,对抗荒诞?

  人们在谈论自杀的话题时,大多会对自杀者表示惋惜和不解。在狭隘的认知中,自杀被认为是脆弱、想不开、多愁善感,甚至是无知的结果。

  其实,自杀,是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思考是否要自杀,正是在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这是哲学、也是人生的根本问题。

  生活在荒诞的世界里,人们无时无刻都会感受到矛盾。为了与世界的陌生对抗,人们需要用思想武装起来。可是当思想肯定某样东西时,又会马上否定自身。这种无处不在的矛盾所产生的荒诞,无时无刻不折磨着渴求秩序、统一和明确的人类本性。似乎只有保持蒙昧、拒绝认知,甚至摒弃生命,才能摆脱这种矛盾,以得到内心的安宁。

  但是,在加缪的荒诞体系里,自杀,并不是反抗的逻辑结果,而完完全全是反抗的反面,是逃避问题的极端表现形式。

  自杀意味着,我们承认平时所习惯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生活是不具有深刻性的依据的,痛苦也是无用的。

  其实,人对生命的依恋,力度比世间的一切苦难都要更强。

  因此,自杀并不是对荒诞的反抗,而是对荒诞的彻底投降。

  -3- 希望

  加缪所建议的对待荒诞的态度,是反抗。

  反抗,“将价值给予人生,贯穿人生的始末,恢复人生的伟大。”

  加缪的建议,和世俗鸡汤相区别的关键在于:对荒诞的反抗,不应该建立在憧憬或希望的基础之上。

  抱有希望的生活方式,并非为生活本身,而是为某个伟大的理念而生活。理念超越了生活,赋予了生活崇高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念,也背叛了生活。

  为什么理念不可靠?因为理念来自于“假冒的无知”。假冒的无知和实际的肯定之间的差距,就像是“我们以为知道”和“实际知道”之间的差距一样,是永远存在的。人永远无法完全认识到“真实”,因此当我们身体力行这些理念时,我们的生活反而会被打乱。

  只有我们能触及的,和所遇到抵制的,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那些“听说的”,所谓的“理念”或“希望”,都属于“假冒的无知”。

  生活的关键,在于充实。感受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感觉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清醒才能占上风,“理念”和“希望”的假象,才能被戳穿。

  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里,思想和生活都被剥夺了前途。促使世人工作和活动的,其实是被利用的希望——《人类简史》书中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果人们希望能保持清醒,不被利用,则应该意识到:唯一不说谎的思想,是不寄望于成果的思想。观念的价值或生命的价值,都应该根据不结果实的程度来衡量。

  讽刺的是,正常人往往无法体会到这层深意。倒是那些行将就木的死囚们,靠着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可以获得一些觉悟。死囚们对一切都有着难以置信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冷漠,他们往往会表现出神圣的不受约束性,对一切都很平静,只留下对生命本身的感受。他们能够意识到,“理念”和“希望”的无意义,而只有刑场上的那颗子弹飞来之时,微风拂面的清凉,阳光照耀的温暖,虫豸断续的嘶鸣,和草木摇动的悉索,才是对生命真正的体会。

  我们其他人,真的和死囚们不同吗?其实所有的人类,都是死囚,只不过是缓刑了几十年罢了。《局外人》里的默尔索,他所有的冷漠表现,并非因为他身在“局外”,而恰恰因为他看透了许多人被“理念”和“希望”所蒙蔽了的,荒诞的真相。

  -4- 反抗

  既拒绝死亡,又摒弃希望,余下的反抗,是怎样的姿态?

  前文提到,人类对理性的渴望,和无边的非理性之间的对峙,即是荒诞。反抗荒诞,则必须认识到:虽然理性徒劳无益,但理性之外却什么也没有了。虽然我们必须承认理性存在局限,也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理性。

  在加缪看来,真正的智者,在经过严谨缜密的哲学推理之后,寻求的不再是伦理准则或绝对真理,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图景和气息。这样的人,既不为永恒做任何事情,又不否定永恒。他们拥有超越常人的推理能力和勇气。推理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勇气让他们在局限的认识里仍能义无反顾地生活。

  这种义无反顾,绝非“无知者无畏”,而是在确认了荒诞痛苦的必然性之后,仍能对生活甘之若饴,在真切的生活里找到存在,找到自由。

  完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因为唯一的现实,是死亡。

  大多数的自由,也都是假象。只要我们为生活,想象出一种目的,那我们就必须服从达到该目的的要求,而成为这个“自由的目的”的奴隶。

  对此,我们很容易产生疑惑:没有目的的生活,是否还有意义?

  加缪告诉我们:意义并没有成见的那样不可或缺。相信生活的意义,意味着一种价值等级,一种选择,意味着我们的种种偏爱。在相信意义的同时,担心也会如影随形,为固有的真相、或是为存在而担心,是必然的结果。人一旦设想生活有意义,就等于为自己创造了牢笼,把生活圈禁了起来,从而远离了自由。

  生活因没有意义而过得更好。体验经验,经历命运,就是全盘加以接受。——这个观点,和禅宗的“活在当下”,体验生命里的每一刻,颇为神似。

  -5- 西西弗

  西西弗的故事,在此书中只占到了非常小的篇幅。在古希腊神话中,得罪了诸神的西西弗,被命令每天推石头上山,当石头到达山顶时,又会滚落山下,西西弗就这样承受着永无止境的重复苦役。

  似乎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西西弗推石头上山,都没有意义。人世间,没有比这样的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更为可怕的惩罚了。

  神奇的是,在加缪看来,西西弗可以是幸福的。明明知道自由已到尽头,前途无望,却仍在为反抗绝望而不断冒险,这正是西西弗在身体力行的,“荒诞激情”。

  对西西弗来说,一切人事都有人的根源,“就像渴望光明并知道黑夜无尽头的盲人永远在前进”,或是世人明知“人人皆有一死”却仍在继续生活。

  永远推着石头的西西弗,没有赋予推石头任何目的和意义,他只是体验着推石头的经验,经历着推石头的命运。他所感受到的,是岩石上每个颗粒的差别,每个凸起的硬度,脚下每个砂砾的粗糙,山上每道矿物的光芒。这些都是他一人世界的组成部分。他感受到上山时的汗如雨下,感受到下山时的健步如飞,感受到攀登的拼搏和心跳的脉动,这些远离谎言和假象的绝对真实的感官感受,让他的生命无比充实。因为充实,看似没有自由的西西弗,享受着真正的自由,看似陷在毫无意义的受罚人生中的西西弗,比蒙昧众生活得更有意义。

  “吾魂兮无求乎永生, 竭尽兮人事之所能。”

  加缪用品达的两句诗作为本书的题词,道尽一切。

  -6- 无题

  加缪在此书中,还谈到了非常多的内容。包括演员、文学和荒诞的关系,及对诸多哲学家理论的点评。

  摘记颇多,暂无力一一整理。本文仅对荒诞理论的核心部分略做梳理,浅尝辄止。

  之前读过许多《局外人》的书评,但都不甚满意,包括我自己所写的那一篇。萨特说过,《西西弗的神话》是理解加缪文学作品的一把钥匙。不读透此书,将很难理解《局外人》的深意,也无法领会加缪的哲学思想的真义。诚然,读透太难,仅此记录,为日后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留下个台阶吧。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九):。

  将身心投入于推动巨石这种无效的劳动,而当西西弗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却同时对于宽阔的大海等所爱的事物的渴望无法抑制时,无疑是巨大的痛苦,这级即是诸神的惩罚吧,是直观的惩罚形式,亦是可以用来抗争和蔑视的实体对象,而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可以认为,西西弗的处境全部来自于他的选择,独立而自由的选择,神圣的选择,因而他的命运是他的选择所创造的,由此构成了他胜利的条件。 因为有着这种由个人选择而创造的,完全属于西西弗自身的命运,他所在的世界里,巨石及山坡,每一粒沙砾都因他才有意义,这是完全属于他的命运,且拥有蔑视的对象来实行自我超越,而推石头上山这种行动本身就是剧烈的抗争,已经足以让内心充实。 即使处于这样的境地,他仍然告诉我们世界永远不会被穷尽,禁锢在这种无效劳动中也并不是他最终的结局,他还能做的,是否定诸神并在属于他的选择所造就的命运里,在推动巨石的抗争中得到充实,所以可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也或许不是这样,或许主题太深刻,还没太读懂。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十):义无反顾的生活

  我能否有玩世不恭的权利?

  我能否义无反顾地生活?

  我把这两句话写在《西西弗神话》的扉页。可以说,看完此书后(换了个译本这是第二遍了),我已是走火入魔、神智疯癫。光是哲学的力量不至如此,但加缪的哲学“文学化”,对人心灵的冲击力就大大增强了。

  不知什么原因,我强烈地热衷于去阅读一些非理性的文字。但何谓非理性,我恐怕一时语塞。它...让理性在我身上失去容身之地,是梦想,是任意随意,是最本源的自我....

  这类文字我虽然已经读过不少,但从没有哪一种像加缪这样,每一字句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多读一句话,它在我心中点燃的火焰就更加炙热。无论是尼采的“酒神精神”、“强力意志”、“永恒轮回”,还是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本真生活”,又或是雅思贝尔斯追求“大全”的夙愿,都远远不及加缪的“荒诞哲学”来得更加深刻、透彻,更加具有激情和力量,更加富有罗曼蒂克色彩与美的情调。在加缪的笔下,我们感受不出一种刻意鼓吹的革命思想,却依然能引起人精神上的地震。我们去体会到了一种彻彻底底的绝望,与此同时又迎来了无限的光明与希望。家没有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存在关于人生观,或许这只是阅读带来的一种错觉与冲动,但不论如何我信奉着它,就好像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现在它只不过是对我的附和罢了。

  1.荒诞世界与局外人

  尼采自诩是欧洲第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上帝死了”的宣言把人们暴露于其他人自由又极端孤独困惑的境遇中。一瞬间仿佛人成了世界的弃儿,在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浪游。当人们被重重甩出机械性的日常生活链条时,随之消亡的是既定的价值伦理体系与人类的目标和理想。

  人生而必死,徒劳无功,现实世界对人来说只是人匆匆而过的异乡。

  有时我会惊异于自己几乎快成了像默尔索那样的局外人。荒诞本是一种感觉,现在竟已将要成为我的一种气质。

  照镜子时的那种异己感,对于死亡与有限性的敏感,一种毫无畏惧却又全然无所谓的超脱淡然 ,以及一种莫名其妙的怀疑与“恶心”(萨特语),这一切全然是一种荒诞不禁。

  无论如何,对于我来说,往常的生活是绝对过不下去了。既然我意识到了“荒诞”,就必须有所改变。所以说,荒诞,既是最彻底的非理性,同时又是确认自己界限的清醒理性。

  在那些最不切实际的瞬间,我反而越觉得信奉自我的决心就越加坚定。因为那时我正在直视这隐匿的世界,甚至仿佛能感受到上帝对我们这些孱弱的生灵的眷顾。

  荒诞是我与世界的断裂。加缪说:“世界这种厚实和奇异,就是荒诞”。世界太美好了,自然太美妙了,到了让人无法理喻的程度。和一切美好都是那么没有人性、不合人情,“连绵山丘、柔媚天色、婆娑树荫,霎时间便失去了我们所赋予的幻想意义,从此比失去天堂更遥远了。”在世界面前,我们是局外人,无时不刻不能感受到世界对我们的敌意。

  荒诞又是我与世界的唯一维系。它让我充满了激情,让我不再像死人那样生活,我现在活着,这因为我置身于荒诞之中。

  我在世界中处处碰,我对它有所恨,却因此对其格外依恋。

  2.存在主义

  在通常的意义上,加缪被认作是一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尽管他本人并不承认这一点,就像萨特、海德格尔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一样。显然,把一个活生生的、微妙的、厚实的思想随随便便地贴上企图一言以概之的标签,这必是后人的极端无聊之举(所以萨特才会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不过就精神层面来说,加缪到也确实传承了存在主义哲学一贯的思想内容,及对自由的追问。不过在加缪笔下如此深刻,震撼人心的自由,我们完全可以把一切思想教条弃置一边,与内心感受相比,白纸黑字的理论显得太过苍白。所以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意味着我又多读了一本书,又有了可以信手拈来的引用的条文,它更改变了我日常的生活,改变了我的价值追求。

  有意思的是,在书中,加缪几乎把那些最为著名的存在主义大师批判了个遍,克尔凯郭尔,谢思托夫,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在加缪眼里,这些人不过是玩着各种各样的思维逻辑游戏,“在理性的断垣残壁上从荒诞出发,在对人封闭和限制的天地里,把压迫他们的东西神圣化,在剥夺他们的东西中找出希望的依据”(西,p32)。这些人各显神通,为了一种毫不负责却又得以高枕无忧的跳跃,说到底全是一帮胆小鬼。因此加缪声称:“一切存在哲学无一不劝我逃遁”。加缪当然不会逃遁,与那些哲学自杀着们不同,他倒是刚强地生活,全身投入荒诞之中。这样一种高贵的与众不同,是我喜欢加缪的原因。直面荒诞,这便是真正自由的精髓。

  自杀与跳跃,是对自我局限的承受。

  拥抱荒诞,是一种勇气。

  在荒诞之中,我必然被痛苦与绝望笼罩 ,却在至大无外的世界中争夺出了我的一席之地,我生活着,与这最为强大的东西平起平坐,这便是最纯洁的快乐。

  未来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没有未来嘛。

  什么叫没有未来?我不相信有什么未来,不相信生活有什么目的,不相信人生的归属或存在某一个彼岸世界,不相信命运,也不相信什么神明。当我遭遇荒诞,一切虚幻都被粉碎了,只剩下一个我自己,一个非理性的自己。不如说,我就是自己的神明。

  荒诞打消了获得永恒自由的可能性,却还给了我行动的自由。它剥夺了希望和未来,却增加了人的不可约束性。所以加缪说:“对人是否自由,我不感兴趣。我只能体验自身的自由。”(西,p57)。

  荒诞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它不会让我成为自由的奴隶,被自由所限,为了自由而变得不自由。我可以选择我成为什么而不成为什么,休想让我为了“成为”一个什么而付出一切,我绝不会仅仅是一名教师,一名家长,一位领导,一位员工.........

  我不会支配自己的生活,我要让它自由。我要消除一些藩篱,因为,我只是我,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3.我要成为荒诞人

  加缪说荒诞人就是不为永恒做任何事情,又不否定永恒的人。“对他而言,一种更加伟大的生活不能意味着另一种生活”。

  “假如斯塔夫罗钦信教,他不信他信教。假如他不信教,他不信他不信教。”荒诞人就是这样,离经叛道,同时对自己保持绝对的诚实。

  西西弗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这个“诸神的无产者”,在被诅咒的命运面前,他做着徒劳无功却有永不放弃的抵抗。我们很难理解西西弗的幸福,然而他的精神,是一个又一个荒诞人所共同追求的。

  “荒诞人在静观自身的烦忧时,把所有偶像的嘴全堵上了。宇宙突然恢复寂静,无数轻微的惊叹声从大地升起”(西,p131)。沉浸于一人世界中,这便是劳伦斯所说的:“人一旦进入自我,便超越了生死”。

  我不求生活得和睦,但求生活得充实。此种生活,排除了一切价值判断一一一“假定这种生活是不正直的,那么是真正的正直迫使我不正直。”

  最大量的生活,和那些自恃深刻的人当然格格不入。我抛弃了未来、抛弃了永恒,却收获了生命的激情。你无法阻止我,怀着“量的原理”,走遍四方。

  唐璜者搞女人一个接一个,并非缺少爱情,他是幸福的。

  演员一如旅行者,模糊了表演的存在与现实存在的界限,用几个小时体验奇妙人生的生生死死,接受其诗意却不需要忍受苦楚,他是幸福的。

  征服者攻杀抢掠,不断占领,他付诸行动不做抽象推理,他是幸福的。

  艺术家为自己创作,吸收世界之精华,他是幸福的。

  在这个没有上帝的荒诞世界中充满了思想清晰却又不抱希望的人群,荒诞赋予他们一种王权,这些荒诞人,每个人都是国王,无国之王,没有人能审判他们。

  如果有可能,我要成为一个荒诞人而不是圣人,我不求质量,但求数量。这与你无关,却与我有关。

  4.义务反顾的生活

  我常常想起列文在他哥哥尼古拉斯即将离世之时,对于生命的顿悟。当他直面生死时,便觉得,人,就连世界这块巨大陨石上的一个小坑都算不上。

  在无限之世界中,有限之个体自然无足轻重。但反过来也成立,对于个体来说,我也没有必要向这广阔的世界低头,因为“我没准就是这个世界”。

  我无意于不好好讲话,模仿着唯心主义的论调,而是说,我要有一颗包容世界的心。

  对于世界,我是“零”,对于自己,我是“全”,在“零一一全”的对抗的张力中,我用满腔的热情,摆脱羁绊,挣脱枷锁,自由地存活。

  世界上有许多我值得为之而活的东西,一切一切的体验与感受,艺术、电影、文字、美,甚至是尼采所说的,“某种精美的、疯魔的或神奇的东西。”

  我欣赏天空,留意水在大衣下摆的反光,那轻柔的晚风,搭在我肩上温柔的手,山丘柔和的线条和那夜晚摸着激动的心口,是的,就像死囚在临刑前被那未系紧的鞋带点醒那样,我意识到,这便是生活。这一切都源于世界的荒诞,却也同样因为我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在这一刻变得如此真实与美妙。

  “吾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品达这句话就好像是从我嘴里说出的那样。

  只有一个人生。我没有理由心存顾虑、担心受怕,更没有理由机关算尽、小心翼翼。为了竭尽人事,我不再缩手缩脚,我选择一一一义务反顾地生活!!

  写于2016.2.23

  未经作者许可不可随意转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