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邻居张爱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的邻居张爱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2 04:5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邻居张爱玲经典读后感10篇

  《我的邻居张爱玲》是一本由戴文采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邻居张爱玲》读后感(一):难以直视的「真」

  难以直视的「真」

  --读戴文采《我的邻居张爱玲》有感

  有些人的散文写得很有「趣味」,如梁实秋和吴鲁芹,亦庄亦谐韵味无穷;有些人则写得很「深情」,如冰心和张洁,写得情深意感人至深;有些人写得很「内涵」,如宗璞,以小见大以浅掘深,意境深远……而戴文采的散文,如果一定要总结出一个印象,我觉得是「真」。

  她在大陆出版的散文集以三篇叙事散文开篇,分别是《我的邻居张爱玲》《我的邻居胡兰成》《我的好友顾肇森》。读毕这三篇,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戴文采的气场是一种我难以直视的「真」。

  这三篇文章,都是写故人故事,而且还是名人。尤其是《我的邻居张爱玲》,据说这篇文章让作者背负了二十多年的「污名」。这次以这个书名出版,我已经看到了太多的骂声,大部分都是不分青红皂白辱骂戴文采「抱大腿」炒作,意图蒙骗张迷读者云云……我好想问一下这些读者,你们究竟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到底有没有读懂?戴文采在这篇文章里,从衣、食、住、行方面记叙了张爱玲老年生活细枝末节态度不卑不亢描写真实深入,从一个名人平凡孤寂的老年生活抽象出一种悲凉人生模型,那是一种不带感情唏嘘,因为从头到尾,我几乎感受不到戴文采气息存在,反而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惊觉这是一种多么难以直视的「真」啊,怪不得有些读者承受不了。这种情感我能理解作为一个崇拜偶像的人(我觉得我可以算是半个张迷),对偶像「被幻灭」的感受可以说是很能感同身受的。但人生就这样,不管愿不愿意,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真」,刺痛心中的种种幻想。有一句话说得好――「真的勇士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的人。」我觉得应该「放开你的心」,不带偏见,去体会种种真实的冲击,认清后仍然会坚持热爱,更深更真的热爱。

  第二篇《我的邻居胡兰成》仍然是与张爱玲有关,而且更「真」更「直接」得令人难以直视。因为作者其实是在写张爱玲与胡兰成文意的对比批判。她切入的角度是「人生态度」,从「态度」具体到「文章的哲学美学高度」,字字珠玑直捣张迷死穴,估计连胡迷都感觉到不能直视,用现时网络流行词来说就是「拉仇恨」,「好吧,你喜欢胡兰成就好了,不要拉张爱玲进来说嘛。」所以,我真的很理解张迷的愤怒。嗯,还是与偶像崇拜有关,习惯去除偏见,分得清好坏,把好品味练出来就好。

  在《我的好友顾肇森》里,作者写了她的一位挚友。太多的真实事件,太少的抒情,描写了两人的深刻友谊。不知道是不是顾先生英年早逝后写的回忆文。我很佩服作者直到文末,才来了一句模糊的抒情――「他是一个永远的昨日。」一点都不「狗血」的人生,其实是一种无形而真实的深情。

  其它的散文也处处显示出戴文采的「真」,例如在《赶巧》里,戴文采毫不避讳写了自己在看护病危父亲时讨厌过一位病友……在《逝爱》里写过得不到父亲的宠爱的怨与悔……很多细节可以看到很「真」的、并不是鲜花彩虹的人生,以及那些不能直视的剖析。

  《我的邻居张爱玲》读后感(二):偶开天眼窥红尘

  偶开天眼窥红尘

  ——读戴文采散文集《我的邻居张爱玲》

  一向对台湾的女性散文有所偏爱,譬如简媜、琦君、仙枝、张晓风诸人,毕竟她们有着传统文脉的熏陶,在非政治化的笔触里,把一己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细细道出,柔弱而充满光泽,仿佛青花瓷器,幽幽的色调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丽。读戴文采的散文,并非慕名而看,确实对此人完全陌生。因陌生需要了解,因了解而去阅读。《我的邻居张爱玲》,书名取自同题的一篇散文,其它的文字均与张爱玲无关。这难免让人讥为“标题党”,可能这是一个盛行标题党的时代

  浅浅阳光斜斜地透过落地窗,我沉静在阅读的氛围,远处的高楼兀然矗立,时岁已是北京的五月,离那场京师之变的纪念日亦是不远了。戴文采的面目在《我的邻居张爱玲》一书里变得模糊起来。日光好人亦照坏人,对于文章,大约也是如此吧。“他日垂老,惟愿写诗。”这是戴文采写于《岁月诗》的结语。台湾女作家,纵不写诗,多少都有诗人气质情怀。“木樨花再开了三年,闻习惯了方知婵桂其实光整,清洁条理井然。”“第七舰队从前是大家的泡泡糖,粉红色的,那个时候所有的梦想都在泡泡里,有糖味的甜泡泡。”流淌于心的乃是诗的精魄、人的静好。

  戴文采的情感世界外人不知内情,无从道来。但从她的笔下约略可知,譬如《逝爱》一篇,写她与艾农的“生死相许”——我已经没有百宝箱了,如果有,也只能是一箱遗憾。我生命里所有的爱,父亲只见过艾农,而他们却从来没有了解过对方的好。整体而论,《我的邻居张爱玲》只有五篇值得一读的文字。如《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归来看取明镜前:我的邻居胡兰成》、《我的好友顾肇森》、《那一夜在香港》、《水远山长别三峡》。怀人与记物,深情自在惆怅低回。

  不过戴文采写张爱玲那篇,信息并不多,虽然她与张爱玲在美国比邻而居,几乎没有任何的正面交谈。通篇文字大都依靠张爱玲的垃圾袋里的东西凭空想象出来的,恶俗不堪,与《归来看取明镜前:我的邻居胡兰成》的意淫异曲同工。当然,写张爱玲,尚有可以理解的地方。毕竟戴文采以记者身份去美国采访张爱玲,张爱玲则拒绝一切采访。无奈之下,捕捉垃圾袋为信息之来源。至于“我的邻居胡兰成”仅仅只是作者与胡兰成在香港居住过的地方为邻。

  《我的好友顾肇森》摆脱了名人的拘束,写来比较自由,不用靠想象与意淫,故尔能成为“一个永远的昨日”之纪念。《那一夜在香港》、《水远山长别三峡》,一篇写香港,一篇写三峡,一个城市时尚,一个故都怀旧,文思翩翩,确是佳文。戴文采有句论散文的话:“我期望的散文,却正是一格一格的摄影画面,还没有剧情,还没有命题,只是让画面直接呈现,让读者或观者各动其情。”以她的几篇代表性散文来看,色彩斑斓,画面感十足,乃是其散文观用力结果

  读完戴文采,正如其文里提到的一句诗:偶开天眼窥红尘。戴文采的散文庶几可以这样形容吧。那些思想随感与日常生活片段,虽不乏好语,老实来说,并不可观。然世上的散文集子,真正有值得一读的篇什,又有多少呢。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或者正是很妙的事罢。依照此理说来,文章有好有坏,反是顺应了天道循环。我的邻居是张爱玲抑或胡兰成也罢,最终不过皮相。千年之后,怕是世界的荒凉。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的邻居张爱玲》(戴文采著·九州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

  《我的邻居张爱玲》读后感(三):台湾女作家还原“侧写”始末——张爱玲曾挂号信退回稿件(转自劳动报)

  2013/5/19 0:00:00 劳动报 忻意

  台湾女作家戴文采,其作品文字鲜活意象跌宕、哲思幽微,曾获联合小说奖、梁实秋散文奖。她最引人注目的一段经历莫过于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与传奇女作家张爱玲成为一个月的邻居。她根据亲身经历写下了散文《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为读者揭开张爱玲晚年隐居生活的一角

  与张爱玲为邻,让戴文采轰动一时,也让她成为久遭争议的女作家。近日藉九州出版社推出其自传性散文集《我的邻居张爱玲》的由头,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独家采访到现居香港的作者戴文采本人,请她讲述那篇著名散文创作背后的故事。

  记者:您是何时、何地与张爱玲成为邻居的?与她为邻是“追星”、工作需要,还是缘分

  戴文采:一九八八年三月底开始,张爱玲居住在洛杉矶城中区公寓,而我当时在美洲中报新闻编辑部工作。一天,我收到台湾联合报副刊编辑苏伟贞寄来的一封信,给了我张爱玲的地址,请我就近去做个非访问的侧写。我是中报的作家,同时也是联合报副刊作家群的一员,所以答应尝试侧写。我对张爱玲毫无追星心态,我对她的评价,文字天才写作天分一流,意蕴却太差。

  记者:你在张爱玲隔壁住了多久,见了她几次?你们之间有交往吗?

  戴文采:那一年,我刚生下女儿。我白天起床拎着婴儿篮和奶瓶去住张爱玲隔壁的十号房间。晚上七点多还得把孩子送回家,再回报社编报,工作忙碌异常完成任务后,也就搬出来了,一共住了一个月,期间我们并无交往。

  白天就见到写在文中的一次,晚上还见过一次,却没有写进文中。那天晚上我在公寓里过夜,深夜十二点多,阒静无声中听到她开门,我跟出去看。她在大门边的一排信箱摆东西,然后就回房了,穿着一件中式薄蓝袍。第二天早上,我才敢去看她摆什么。她把一大叠信件摆在信箱上,用橡皮筋扎着,上面留了张黄便条,说她不要这些信了,大约是请邮差或公寓管理替她扔掉。

  记者:为何不直接敲门探访或当面对话

  戴文采:当时联合报主编痖弦,去信给张爱玲寄了我的一个作品———中篇小说《哲雁》,表明来采访者笔力足够。但张爱玲回信告诉痖弦,小说读到了,写得很好,但她还是不想接受采访,因为她牙龈一直会渗血,她想治疗

  她说了不希望接受采访和打搅,所以联合报才对我强调,他们需要不采访的侧写。在美国,随便敲门逼人出现算打搅,所以我不可以敲门,那是触法的。尤其我已经搬进公寓,知道她是谁,还敲门的话,是蓄意打搅,可以提出诉讼的。

  我认为拒绝采访是所有人的自由,但媒体法律许可范围内也有报道的自由。我的行为丝毫并未触及美国媒体法。至于名人与媒体间如何互生又进退有据,善意的报导总是基本的心态。

  记者:你以怎么样的方式观察她的日常生活?

  戴文采:虽然住在她的隔壁,只有一墙之隔,但除了听声音,也没别的办法了。我在文中所报道的张爱玲日常生活琐事,都是那一次从她拿出来十几只美国超市牛皮纸袋中看见的东西,详细写下来的。美国法律规定,不要的个人废弃物品,比如衣服书本家具……

  拿到垃圾摆放的地方,就是宣告放弃了,任何人拾取都是不触犯法律的。守法是媒体行动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因此我只有放弃简单的敲门,改为拣取她的废品了。废品中还有些信件,我都没留下,也没书写,写的都是不触法的饮食类。

  记者:你在张爱玲的垃圾中捡到了信件、草稿,包括张爱玲写给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诗人痖弦的,有什么尚未披露的内容

  戴文采:文章中我提到的那些信,有些张爱玲拆了,但大部分没有拆,原封不动。痖弦、夏志清的都拆了,水晶、苏伟贞写来的就没拆。为何我知道是他们两个的?水晶在洛杉矶的家,就在我家附近,我常去拜访,他的地址和字迹我知道。而苏伟贞是联合报的编辑,我们经常来往,更是一看就清楚。至于其他信件,我并不知道是谁。

  这些信件只有一封我留了,那是张爱玲回给痖弦的信的草稿。她把信写在联合报去信的信封背后,草稿里提到采访的事,还提到我的作品《哲雁》写得真好,所以我留了。其余我留下的都是她记载买菜看医生行程草稿,其他人的信我都没拿,应该是按她的意思,让公寓管理扔掉了。

  记者:你了解到张爱玲的晚年人际交往怎样?

  戴文采:水晶曾经告诉我,晚年张爱玲患有“跳蚤恐惧症”,他是真心担忧她,却不想得罪了她。水晶去了很多信道歉,张爱玲却不肯拆读水晶的信了。他们的感情原是如此要好,水晶还是研究张爱玲作品中最重要学者,她就这样到去世都不理他了。这样的率性,可以解释她生胡兰成的气,自也是永不回头。

  与她为邻,使我感触很深,一个作家这样弃绝人世的自我封锁,文学生命是会萎缩的,可惜了。

  记者:你觉得她是否已注意到你,有没有刻意避开你?

  戴文采:她没有注意到我,我一直很小心。完稿后,我和痖弦把稿子寄给张爱玲过目。寄给她稿子之前,她根本尚未搬家,似乎也没有搬家的打算

  稿子装在牛皮纸袋里,只用白线缠绕,方便她拆阅。因为知道她常常不读信,所以我把牛皮纸横线划分两半,上面是地址和她的名字,下半部直接写信了,告诉她:我是痖弦说的

  那位戴文采,其实在她隔壁已经住了一个月,现在搬出来了。我写了点侧写,痖弦希望她能

  过目,并且准予发表,这是我唯一的一份原稿。

  第三天,牛皮纸袋郑重用挂号信退了回来。挂号信必须到邮局寄出和收取回执证明,这证明她读过了寄回给我,或者证明没有读但寄还给我?总之,如果她愤怒,可以烧掉或扣住,我就一个字也没有了。

  记者:可否说说《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这篇文章的发表经过吗?

  戴文采:为媒体人,我们这样谨慎对待公众人物,实在不为过,我的文字证明无一字伤害她,甚至美化了她。但在台北痖弦宿敌的欲加之罪下,谁也没读到这篇文章。痖弦就不敢刊登了,张爱玲也搬家了,我们百口莫辩。后来中报的副刊主编曹又方打电话给我,决定在《美洲中报》立刻发表,起码证明自己的文章没什么,地址也是联合报提供的。但我从此卷入痖弦与仇敌的炮火中,饱受争议,幸而我和痖弦感情深厚。

  记者:你的举动曾被认为是骚扰,当年饱受争议,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吗?

  戴文采:台湾某报人间副刊主编曾打压我的长文,说我将稿子人为炒作到处兜售,对我的形象影响很坏,这里全部是污蔑。后来还对外宣称,张爱玲因痖弦和我的骚扰,忙着搬家,把《海上花》的英译稿全部遗失了,坐实我们的罪名。我们哑口无言,饱受炮轰。结果,在张爱玲过世清点遗物时,一进门就看见《海上花》英译稿,在她桌上。我只有一个问号,糟践我这么久的那位副刊主编,怎么没有出来为自己的胡说八道道歉?至于给我张爱玲地址的苏伟贞,为什么没有出来说一声,地址是她以联合报名义给我的?

  这是我二十五年以来,头一次在媒体正式说明这件难看的八卦。文人风格如此,奢谈文人风骨。当有人把你斗倒斗臭时,围观的人缄默的哲学,其实你的毁灭就是她的前进。有新闻媒体监督的记者,比没有团体监督的文人善良正义,今天要小心的是堕落的文人。

  记者:你对张爱玲的文学印象如何?你的写作风格是否受她影响?

  戴文采:我大学念的是东海大学中文系,大学时代就很熟悉张爱玲作品。张爱玲的文字特色是音乐性好,注重白描,这个特点是张恨水提出来的。我进入美洲中报后才开始正式写作,应该说我受《红楼梦》和张恨水的影响比张爱玲多。台湾文坛没有读过张恨水,以为我受张爱玲影响,是认知上的错误。我的文风曾有一变,但基本上是直承五四年代张恨水等白话小说运动所提倡,重白描写实和文字经典的音乐性,以及文艺的家国精神。

  中国文学的远景在大陆,中国文学的希望在新一代,有正确公平的文学评论,才能有伟大的文学家出现。愿见盛世文学繁花似锦。

  《我的邻居张爱玲》读后感(四):文笔极好

  《梦与智的旅程》是戴文采更为人熟知的作品,《我的邻居张爱玲》或许很多人为了看张爱玲才买,那么当看到第二篇《我的邻居胡兰成》时,恐怕要把书扔了,或是谩骂戴文采。

  可她当真是写的好,我无意讨论张爱玲,一个天才已被很多人用来“写她”赚钱,倒正像是戴文采感概的那样,”她整个的生活,才是我们该有的真正的抱歉吧,一口好井的完全枯竭,因为没有水源供水,一个被震天价响的捧为中国之绝版的风景的作家,不论盖棺论定时的公允平说如何,但在她身前围着她立足文坛的人这么多,这里的荒谬和不解,难免会叫人想起她自己的句子——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凄凉,她虚无的名声,就像那凄凉的月色。

  戴文采感慨的文字中,惜的是一个天才的写作生命太短,文学成长后劲不足,恐怕感情也好,时代也罢,性格才是不治之症,唯有足够长的时间忘放下天才的命运,潜心成长,才是一个写作者与人类更有意义的联结。

  书中收录的《那一夜香港》,香港写的人,路过的人太多太多,浮光掠影,游走老街小巷,声、色、味,人情,把97前香港的空气一丝丝带到你身边,当发现时,已被挪移时空,晕晕的像刚下飞机。堪称散文中的极品。

  《我的邻居张爱玲》读后感(五):华丽缘起——论戴文采的散文(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瑞芬)

  书还没有看完,网上找到一篇关于戴文采散文的评论文章:

  quot;住在雨多的城市,也许忘了雨的嘲讽的情味?阴凉里举世的感官都一起端丽敛容,人群蒸发出来的燥气浊质湿净,高花湿红,低枝冰绿,飘落的枯叶,却是接近茶色的冷酽,那细雨浇出来的薄薄一圈性灵的光环,仿佛世界走入期待已久的大清醒。《相思书简》

  说到旅居洛杉矶的女作家中散文写得绮妙的,不能不想到蓬丹和戴文采。然而再加上张爱玲,那就只能有戴文采了。一九八八年那场被张爱玲视作灾难且连夜逃走的“垃圾事件”,以及《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一文,为戴文采引来不少揶揄批评和负面言语。然而那篇文章实在写得不坏,落得没人敢登,也没得到好评,戴文采实在也是冤枉哉矣!

  无论是小说或散文,戴文采的写作缘起风格,几乎和张爱玲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近年来也以张爱玲的散文传人被讨论。一九八九年,戴文采第一本散文集《女人啊!女人》,篇首自序明言:“在许多从前丢失的文字中,充塞着极多想见她(张爱玲)的渴望及拾尽她的牙慧(现在还是难免)。盼唔的心情,甚至比想见卡莱葛伦还强烈。”戴文采哉《爱作及家》一文中,甚且说,(当年去美留学)“上飞机西出阳关最大的心愿是见郑愁予及张爱玲。”在八零年代中后期“张爱玲热”已逐渐衰歇的情形霞,这并不太寻常。戴文采以下,坦然以张派自居的女作家,怕只有蔡珠儿了。

  一九五六年出生,祖籍辽北,自东海中文系毕业的戴文采,文字鲜活,意象跌宕,早年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戴文采的散文与小说创作大约是同时开始的(第一本小说集《哲雁》中,就收入了《奔丧》、《顺喜》等七零年代大学时期的少作)。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以《那一夜在香港》、《最后的黄埔》连得梁实秋文学奖散文类,使她在文坛上受到注意。当时的她,已旅居洛杉矶,出版了《哲雁》和《女人啊,女人》,而且已是窥探张爱玲的垃圾袋,写了《华丽缘》后数年的事了。《华丽缘》这篇文章,就收入在《女人啊!女人》中。

  才华横溢的戴文采,兼长散文、小说、电影剧本,并主持广播与网站。她的小说早期偏向老兵、乡情或旅美华人的情感沦落等题材,小说集《哲雁》允为代表。“隔了三十年往回望,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凄凉”(《昔人已杳》)、“那天的月宛如冻成伤,清濛濛肿了一大块”(《双星记》),和散文集《女人啊!女人》中,《被子》、《薰衣草》多篇,共同标示了清楚的张派印记。九零年代戴文采的小说《蝴蝶之恋》,形形色色的异性恋、同性爱的相濡以沫,自恋而华丽,世故且凄凉,如同在琴声舞影里通俗缛丽的人间剧本。《在那陌生的城市》是五个短篇的合集,于媜、向国前、湘芸在政治和情欲三角关系间,纠葛无已。

  戴文采学张入手,其散文的直观敏悟,与近似神经质的感受能力,似乎比小说更贴近张爱玲,也更加成功。就此看来,戴文采得奖的《最后的黄埔》(写老兵)竟非本色,正如同柯翠芬,得奖作是写实的亲情故谊(《酒与补品的故事》),最擅长的倒是精省的寓言短文。

  “她弯腰的姿势极隽逸,因为身体太像两片薄叶子贴在一起”,戴文采形容张爱玲,诚可谓神妙。以《华丽缘起》开篇,《女人啊!女人》除了《华丽缘》一篇长文之外,卷一“女人女人女人”部分,简洁明快的谈社会与女性问题,颇有苏青、张爱玲的韵致。其余诸篇,张腔语言亦可随处可见,例如形容书装了箱塞在床底下,“一床底下的流年”(《逝爱》);“英国的被子⋯⋯象牙黄的棉线针眼有一种羞怯的温暖⋯⋯底下一层一层毯子和床单,梦想与现实中间隔着人世”(《被子》);薰衣草叫人想起婚姻,放入玻璃瓶中,像一只美丽的花冢,“等待来日省视曾有的荒凉了的美丽”(《薰衣草》)。稍后的《天才书》(书名或有受张爱玲《天才梦》的影响)中,收入了一些早期获奖之佳篇及游记杂感,文采华美,颇见功力。例如:“山上早晚潮重露深,那些扇子总要起灰绿状的黴,不论如何,都是物质与情感双重的累赘”、“死亡踩着月光底下夜猫的脚步,静静地紧逼着生命”这样的字句(《岁月诗》),简洁利落,短而有力,没有一般女子笔下啰嗦沉滞之状。张晓风以“鹰眼”喻之,即着眼于其巧思妙喻,潇洒俏丽,能收能放,情采极佳,在戴文采散文集《天才书》中,《住嘴》、《芭蕾伶娜》都是这样的佳篇。这时候戴文采的散文,稍稍脱去可以描摹张爱玲的痕迹,已然开始走向自己的道路。

  二零零一年,散文小说合集的《我最深爱的人》,对近年多向发展的戴文采而言,堪称一项全新的尝试。它的体例十分奇特,如同穿珠游戏一般,作者自言用散文写“深奥的单纯”(热与爱),用小说来写“伟大的复杂”(冷与死),借由一篇小说一篇散文的排列方式,产生一种故事(小说)中穿插着自白(散文)的剪接效果,作者在序文“Literature is about Life“中解释说,这更能接近真实而虚拟,或因真实而必须虚拟的人生。

  戴文采在《我最深爱的人》中,《两地梦书》、《两地智书》、《相思书简》、《梦书寄远》、《凉月随笔》、《心事告白》诸篇,堪称同一组曲的散文,主题与寄赠对象皆无二致,充满对某位异性友人的仰慕情深,算是《天才书》一文内容的衍伸。柔情百转,旁征博引,娓娓抒发情感与哲思,品类绝似早期胡品清的《今日情怀》、《浮世书简》系列,与近年莱蒋勋的《写给Ly's M-一九九九》。小说部分,则是一则则分立而不相属的短篇作品,时空背景分跨旧金山与台北两地。《渴望上升的人》写一渴慕进入伴侣世界而不得的中年男性,《带着耳机的人》主体叙述者为一个飙船飙音乐以广播为乐的女强人,《偷鸡摸狗的人》写一堆烧制窑器的优雅艺术家,女子有盗窃习性,以到商店顺手牵羊(包括瑞典蕾丝手工内衣)为生活刺激,《你想买把枪》则惊人的以轰动一时的陈进兴事件为背景,以受性侵害女性敷设成一完整故事。所欲呈现的并非连贯事件,而是立场各异、背景殊隔的众生相。

  同位张(爱玲)迷的人,或许可以在《凉月心事》中,随着戴文采在张爱玲初过世几天后到她生前住的公寓、常经过的街角书店、到警察局对她房间的第一印象,去感受她曾经的存在——这个被戴文采喻为“玫瑰园里的狮子”,令人惊才绝艳的才女。在全书文体不断的变换更迭中,时而舟车,时而水陆,目迷千里,竟不觉已至彼岸。

  戴文采尝言,最好的创作者应该有三种品质:纤敏的感官,超龄的洞悉,内化的纯真。戴文采的散文,十数年来,方成三册,产量委实不多。然而她慧黠不可捉摸,精彩处力追张爱玲。半生缘起,只为忻服。张爱玲以及那个逝去的年代,是多少写作者心中一场华丽的梦,就像是南京山里的秋,席子嫌冷了的时候的迢遥的梦。至少对戴文采来说。

  《我的邻居张爱玲》读后感(六):天真与洗练

  不经意之间,邂逅戴文采的作品,阅后顿觉耳目一新,沁人心脾之感油然而生。文字内里既有大西洋彼岸的清新之风,更有含蓄厚重的中华古典之唯美。简练的笔墨,不加修饰,即能呈现精髓细腻,白描的创作手法被作者运用的炉火纯青之余活灵活现。那些篇幅短小的文章,虽寥寥数百字,却蕴含着深刻哲思。例如那篇《白牡丹》,通篇不足三百字,却将白牡丹花的饶娇与美丽吐露无遗,作者的爱美之心和纯真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正如作者所言:“我期望的散文,却正是一格一格的摄影画面,还没有剧情、还没有命题,只是让画面直接呈现,让读者或观者各动其情。”那些在我们常人眼里平凡无奇的人与事,都被作者摄入自己的画卷,原本的俗物也显得那样的独特与耐人寻味。作者善于摘取生活中的片段,编制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借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人与物,情与景,灵与肉,爱与欲巧妙地融合,彼此之间是那么地浑然天成。

  不管是字数多寡,文章的字里行间散发一种崇高真挚的审美享受和无与伦比的思想启蒙。据说早期的《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曾经有过争议,但不能否认它在了张爱玲研究方面的人文价值和历史贡献。《我的好友顾肇森》向读者讲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蓝颜知己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会和我一样,对这样深厚而单纯的男女之情,既是羡慕又是嫉妒。除了在文学上天赋异禀,作者深谙美学、哲学、音乐、舞蹈,而且造诣极高。其《Eternal Return》中向讲述“永劫回归”,在《神女之舞》中阐释艺术之美;在《桥牌与烧菜》中谈论两性哲学。。。。。。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颗璀璨明珠,折射出不同风景,编制成美丽的梦。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伴随着鲜活灵动的文字,透过那生动跌宕的语句,依稀看到一位睿智理性,才华横溢,又颇具童真的女子缓缓向我们走来,轻轻地诉说着万物的美好与人世间的智慧。 文风如此多娇而且阅历如此丰富的一位作者,她的作品必定是深刻隽永的。作为读者,十分期待向往继续体验醍醐灌顶的畅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