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4 04:4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的读后感10篇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是一本由近藤大介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一):从文化冲突看中国的未来演进

  这本书总体上我给3.4星。

  近藤作为时常奔波于中日之间的媒体行业商务人士,因为要同时和中国人和日本人大量打交道,所以对于中日之间的文化冲突有着独特视角。不过,除了反映现象之外,他毕竟没有机会反思中日文化冲突背后更深层次经济历史缘由。于是,他的这一系列文章有了贴标签嫌疑

  他给中国人贴的标签是服务、做技术潦草而不负责任、浮躁个人主义盛行;相对应的,日本人则拘泥于踢皮球、规避责任之中,年轻人缺乏活力视野不再像当年那样开阔。当然这本书成书的时间已经三年有余(可以很明显地看出2012年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时期对他观察影响),当时我还同时在读近藤在《看天下》专栏,后来便不读了;当时描绘社会断面,虽说现在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对比今天我们对自己社会的观察,仍然十分有意思

  近藤描述时刻,正是中国在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同时开始因为刺激政策的滞后效应开始陷入债务经济危机的时刻,也是中国中产阶级突然走向世界消费市场视野的时间点。近藤毕竟作为服务业人士,他的视角就主要落在了中国和日本的服务业上;当然,数字媒体是他的主业,于是他也对两国的高新产业做了一点小小的对比。

  鉴于很快要去日本旅游,同样也是对国内反日情绪的反思,一段时间以来我在读一些描写日本人精神内核内容,当然从最基本的《菊与刀》和《武士道》开始。我不想提及所谓“民族劣根性”,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去掉不同民族之间巨大地理生理和经济条件之后,对比同样性质国土、同样经济水平的一批人,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性格思维举止大抵相似;或者说,根本上人总是有阴暗面的,这些都是大家已经知道的。

  我们今天看到日本社会总体呈现萎靡不振状态,我想除了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社会上升通道的封闭,以及日本作为对外交通不便的固有保守性格的显露之外,也有自己工业快被中国掏空的因素。包括欧洲,除了德国因为自己的机械制造和机电行业因为技术过硬仍然有很好销路,从而和技术上不那么稳固,但是家底雄厚的法国英国一道养活了几乎整个欧洲之外,其他的国家也呈现一种半死不活的疲态,而且它们都是没有工业的。中国呢,虽然有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底子,但是一来国内人口权力竞争过于激烈,导致年轻人很难专注;二来技术底蕴连和日本相比都暂且不可同日而语,故而呈现出另外一种粗放而浮躁的状态;两相对比,就形成了近藤看到的中日差别

  中国和日本,在社会状态上呈现的是两种保守:一种是集体的保守,社会层面为了政治稳定而不惜放弃风险极高的改革,个人层面则在某项事业确保万无一失之时才会投入它,于是形成了各种产业的扎堆投资和血海般的恶性竞争;日本的保守则是个人层面上,在企业畸形的用人体制之下,呈现迷茫谨慎的状态;企业则是固守曾经成功之道,把某项技艺的专精奉为圭臬,于是在越来越快的社会变迁科技进步之下无所适从,导致企业内部也产生了推诿状态。

  很明显,前者是资本主义前期的样貌,后者是资本主义后期的表现

  我记得有一个人在知乎上是这么说的:中国大略等于日本和印度的结合体;改革开放之前与印度类似成分大得多,而改革开放的过程恰恰是中国在社会状态上向日本状态演进的过程。我的担忧,是当我们还没有到达日本的经济、科技水平之时,却出现了类似日本的社会形态,比如少子化造成的青年人生存压力的上升,或者老龄化,或者经济上的停滞。那样我们非常有可能最终任人宰割

  我们经常强调自己是走的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路径,不过对比上世纪60到80年代日本的崛起过程,我觉得两个儒家文明的演进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甚至可以说中国整体上走了日本的那条路。我在怀疑,这是不是意味着,世界文明的现代化是不是就只有这么一条路呢?如果是的话,当我们的劳动力优势最终消散殆尽,在我们土地上的那些血汗工厂,最后又将转向哪里呢?

  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触发思考,通过他总结的现象,提供我们推理和猜测空间。不过中国的社会变化太快,时势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所以,还是希望有类似的书再次出现才是。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二):最远的距离是你就站在我对面,我却没完全懂你

  鉴于最近《晓说》的日本篇播的正火,这本书的确来的是时候。提到了解日本文化,最有名莫过于美国人写的那本《菊与刀》,个人体会觉得非本国人写本国事,总有一种隔靴挠痒,似通非通的感觉

  近藤先生算是一名中国通,还娶了一名中国妻子,不过依照我前面说过的一样,对于此书中的中国篇国人读后可能会大摇其头,笑叹道,近藤先生还是图样图森破。

  近藤先生的通篇文章其实就是阐述了一个道理,中日双方各有所长,如果能携手合作,一定是天下第一宇宙无敌。可叹的是历史原因加上种种情绪,这条路还长着呢,不过其中他说的一些观点还是有点意思

  第一章讲了中国人缺什么,首先缺的就是服务的意识,书中列举了种种在中国所遇到的服务行业的问题,照当下的微博风格来写,标题至少应该也是 近藤君在奇葩国的奇遇记。各种吐槽各种无力,简单的来说,国人引以为傲的海底捞服务在日本人眼中就是一个渣,至多也就是服务的最低档次。这也符合高晓松说的,在日本就没有赚钱的机会,因为你可以想到的服务人家都已经想完并实现了。怎么想怎么也觉得这种地方该是天堂呢,看来日本游是势在必行呀!

  第二章对立的讲日本人首要缺什么,缺的居然是责任感,这一章是看得我瞠目结舌,一直以为日本人是很细致耐心的性格,骨子里居然是因为缺乏责任感才出来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所以说,要写一个国家的人性,还是得本国人来。

  第三章又跳回中国,缺协调一致团结精神,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懂的。

  第四章继续日本人的缺点吐槽,缺的是年轻人的力量。早听说日本的老龄化很严重,只是严重得来麦当劳这种快餐产业里面都有3000多人的60岁以上的老人打工的时候,听起来还是有些匪夷所思,本章节深入探讨了为什么现代的日本男性倾向于“食草男”,畏首畏尾唯唯诺诺,一个工作就想做一辈子。这应该也就解释了日本现在剩女很多的另一个原因。同时也让我理解《半泽直树》这样的日剧在日本能收视率如此之高的奥秘,就在于日本的年轻人很难得可以像直树这样公然顶撞上司,那可是要掉饭碗的啊!

  第五章谈论中国缺的是细腻的技术,也就是因为日本人的一根筋精神,他们才能在很多专业上去静下心来钻研,文中对中国的企业家有个很好的启示在于,中国的企业技术发展可以通过收购日本的小型企业来完成

  第六章说日本是缺乏广阔的世界视野,并讨论说封闭性是日本的致命伤,这一条也是大出乎我的意料以外。既然近藤先生这样说,那姑且这样看看吧。

  后记很有意思,问,日本是反面教材么?作者通过了东大所收集的12个相关方面数据做出了相反回答,日本在这20年间,不仅没有衰退,反而构筑出了一个更放心,更安全高度福利化社会。其中的奥妙需要大家慢慢的去发掘。

  文中以下这段话我很赞同:

  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对两国相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无论日本还是中国,政治家们总是陈词滥调陈述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可是让我来说,两国国土的距离确实很近,但是文化的距离就好像互相绕地球一周之后终于遇到了一样富有距离感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三):谁会在乎中国人的感受

  谁会在乎中国人的感受?

  从古至今

  我们从来没有在乎过自己的感受

  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他人怎么想?”“我这样做会造成别人对我有怎么样的看法?”

  在一个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切身感受的地方

  又谈何服务?

  按照作者的吐槽

  谈谈我的感受:

  开篇的“中国脸”:

  音乐事件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是最不友好生物,无论在哪里。他们总是板着他们那张公务员脸。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他的钱。所有的人都是下等人。

  我住的隔壁就是一对银行工作的夫妻带着他们的女儿,我搬进来的第一天,我不知道房子的隔音效果不好,所以我晚上10点听摇滚的时候,门外就出现了“砸”门的声音。然后当我打开门,就是一阵辱骂

  我很抱歉,因为我的原因,音乐会传到隔壁

  之后,每次我在电梯上遇到他们,我都微笑并且帮他们按住电梯的开门键

  ,试图和他们说话。

  可是每次我都遇到的是一张极为严肃的脸。

  电梯:

  我是一个懒人,所以有电梯一定不会走楼梯

  有时候我会地铁,深圳的地铁,有很多的直升梯

  所以,每当我先坐上电梯的时候,总习惯性的看看后面是否还有人

  然后依然按住开门键

  稍等下位的到来

  可是,当我是晚到的那位,就没那么好的运气

  每当我在奔跑希望赶上电梯的时候,我能看见电梯里的人,伸手按下关门键。

  远远的,我总能看见那个按键的哥们,看着奔跑的我,嘴角露出一丝愉悦

  我也说说的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打车的时候,下车时候会说“谢谢您”

  一个外国朋友,“每次看见我对 面无表情的的哥说谢谢的时候,有天终于忍不住的问:我才来中国的时候,也总跟他们说“谢谢”“请”

  可是无论我说什么,他们永远都是面无表情,我不确定他们是否真的听清楚我到底要去哪里?久而久之,我觉得我的自导自演有些傻,你是怎么样做到可以对一个石头人依然如此热情的?而且,你是中国人啊!”

  于是我说:“做你自己”

  至于近藤先生所说的日本的“逃避责任”

  我大抵以为是因为作者所接触到的大部分是中国的私企

  而并不是一些“职能部门

  我所了解的日本历史,只是从历史研究生专业的教科书学习到的零星

  中国的“冗官冗员”可是从宋朝就开始了

  悠悠古国沉迷于往昔的繁荣之中

  到现在“踢皮球"的各种行政审批制度

  不难看出,这就是长时间沉迷在自己过去奢华中无法自拔的通病

  中国人没有团队

  从小就听到到处新闻宣扬:中国人在外国,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是一堆虫。

  所以 没有团队性也习以为常

  大部分“打工的”

  从来 没有想过给一家公司干一辈子

  据我所知,很多都是先凑合、骑驴找马等等

  而工作的原因大多数是为了获得工资,而不是企业的荣誉感和自我价值体现

  更何况,在朝不保夕的中国

  谁能有那么多的闲心去考虑生存之外的事情~?

  个人觉得,我们缺少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好像

  我时常觉得跟人聊天,当我说:我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之后当我开始阐述这件事情之后,我希望得到的是这件事之后的,所产生的现实问题或者如何解决。

  之后,我们来讨论下个话题

  可是,更多的,当我说:我最近发生了一件事

  另外的人说:我昨天也。。。。。

  最开始,我以为只是大部分女人会这样,后来发现其实很多男人也会这样

  那么我们的聊天的意义是什么???????

  不得而知

  当然

  写在最后的是:

  要么逃离 要么“入乡随俗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四):以异族为镜,可以知得失

  久未读书,近得KINDLE,因其便宜,每日阅卷甚多。

  昨日读毕本书,颇有心得

  余曾于数年前得阅《菊花与刀》,彼本尼迪克特氏,以二手资料查之,聚而成书,言日本人之国民性。且为美军计。时美军占日本之际,因是书之观点,以适宜之道待日本,遂得其拜服。时至今日,日本人仍唯美国马首是瞻,足可见经典之论可治世。

  余彼时得阅其书,深感其智。于日本之见皆出于彼,时隔多年,其用不辍。

  方今读《缺》一书,亦悦之。

  作者亦尝述《菊》书于序言明了其义,且谓己智不超前贤,只以切身之感,言中日差异,以飨世人。使其互相为镜,正己衣冠,察己是非

  作者言,中国人缺服务之心,失耐心以图技术精进,且无团结之志,故世人人谓之,一人成龙,二人成虫是也。

  另言日本人缺责任感,青年乏进取心,乃草食动物也。更兼日本四面环水,封闭之国,且承平久矣,因之缺乏国际视野与天下胸怀。固囿于一域,不闻外事,与众失交矣。

  其言中日各缺对方之所长,故可为互补,则可双赢。

  作者于浅显文字,针砭时弊,以亲历之姿,实言相告,无疑确切。虽艰深学理,亦振聋发聩。

  其言若当闲暇,亦可明了。无奈今人之碌碌,民族矛盾亦横亘其间,焉得理性察之耶?

  余亦尝思国人之劣性,浮躁,不学,非理性,得一言一事不待细察即破口大骂,窃以为明智之士,自以为意,殊不知冲动者必不得全貌,激进者必不谋全局耶!

  争一时之利,何益于长久。只谋利在当代,不图功在千秋,则时过境迁,利当代却毁千秋,何益之有。且彼言立功于当代,果图大众之利耶?皆谋私利耳。

  诚然,不可只图千秋之功,不图一时之利。其要有二。不图一时之利,焉可服众。无部下之拥,何能以图谋于千秋。且余尝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步一实,大厦将起于基也。

  然做人做事,宜怀千秋之志,并踏实于积步,则每图一时之利,皆有全局寓其中,一以贯之,时至则功成矣。若无远谋于心,则每步皆短时之益,每遇时变,前功皆丧。总为另起炉灶,不只浪费资源,其心亦怠,其志亦辍,复何力以远谋耶?

  国人于此尚无明见。时局动荡,民无安身之处,是为一因。然若无志弃小利以图千秋之功,岂得长久之福耶?

  人立天地间,当明鉴其时,体察万物。知君子立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岂可随波逐流以堕其志乎?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五):建议先读一下《菊与刀》,再来读这本书,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由于十一要去日本玩,特地选读了一些日本的书籍。

  《菊与刀》从美国人的角度,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长篇累述反复强调了日本特殊的文化。虽然我读完了总结不出来几个点(可能整理一下就能出来,但现在太懒了,稍后再整理吧)。但还是对日本的文化有一种感性的认识。

  我是在读完《菊与刀》马上就读这本《中国缺什么 日本缺什么》。

  感受到非常奇妙的感觉,就像有一个八卦。

  先是美国人跟你讲了一遍,然后日本人又跟你讲了一遍。

  你会发现他们讲的虽然是同一件事,但两个人讲的角度完全不同。

  《中》这本书更多的是日本人亲身的感受讲出来的事实。

  我读了以后有几个点印象比较深刻:

  1、日本人服务意识很好很好

  2、日本人没有什么年轻人,大部分都是老人。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公司工作的人群中——这个跟中国真的很不一样,中国是年轻人比较多

  3、日本年轻人没钱没梦想,老年人老当益壮还要抢占年轻人的机会

  4、日本人总是逃避责任,一切都以不是自己的问题来处理事情

  这次去日本,带着这样的观点,看同一个场景,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是看了这两本书的收获吧!

  另外,我看了介绍日本的书以后,真的觉得生活在中国蛮好的!哈哈。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六):唯有傻缺啥都不缺

  尽管从经验来说,要单独说清一个中国或一个日本缺什么都是区区200页绝对做不到的事,但没准能说清楚其中一个侧面,所以,在近藤先生说完话之前,我绝不擅自说他是法兰克 纽曼第二或尼尔 弗格森第二(这两位对大天朝前景预测乐观到左派都公开表示受不了,乃是极致的panda hugger)。

  不过在我看到还有5页就可以结束全书的时候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中国人器宇轩昂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以及“洞察全局的能力”,使我产生了一种那个经典笑话里道德败坏的某男子的葬礼上,遗孀听到牧师大赞死者如何德行高尚堪为表率的感觉,悄悄的要小孩子赶紧——快去看看棺材里躺着的那个货是不是真的是你爸?作为被近藤先生表扬的的国家的一份子,我都觉得有必要问问他说的到底是谁?

  转回头来说说近藤先生高超的技巧,这绝对学自于我们的同胞,在本书的一开始,他抱怨了作为一个要在中国长期工作的文化人(日本某大出版社驻华代表),北京机场对他是多么的不咋地,令他气愤又困惑,以至于我这个相当缺乏同情心的人都忍不住想起微博上的一个段子:一个美国人走在帝都的大街上不小心掉进施工挖的坑里,他爬出来后非常生气,“在我们美国,危险的地方旁边都会竖一面小红旗警示,你们太不像话了……路人:你过海关的时候那么大一面五星的都没看见么?该!近藤先生,何其倒霉哉~作为一个不高兴的日本人,想必会告诉我们一点比较公正的东西吧,至少比加藤兄公正。可惜,我很快就失望了,他黑日本不比加藤高明,黑我大天朝也不比加藤更叫人省心,但是对于爱听好话的同胞们来说,此书你一定值得拥有,等我解释完。

  近藤开的第一炮就直指日本人“惯于推卸责任”的国民性,为了使火力既准又狠,他使上了我等学中文的鞭长莫及的法子——考证日语特点,以缺乏主语一点坐实日本人不愿承担责任实乃悠久历史传统,从官到民无一例外,连日本人自称有“nippon”和“nihon”都用上了,然后又以自己的翻译经历再次使读了此书的读者无不深刻的“认识到正是这种劣根性使得曾经牛逼的日本企业如今沦落到连年赤字甚至资不抵债的”地步。证据是那样的无懈可击还有第一手的热乎劲,推论又是如此的严密而深情。作为来华几年坚持不跟其他同胞扎堆的国际友人,这种不遗余力增强我等自信心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我……但是,正如近藤先生极为精准的判定:日本社会习惯于横向的分化责任,已经发展到了堂堂一个公司董事长谈判的时候坚称“这是由董事会作出的决定”而绝不容忍中方认为“这就意味着是董事长您的决定”,我却不能无视作者的努力,帮我们推敲出了中国式的责任分化方式,那就是纵向分化的拒绝承担责任,百姓听任基层摆布,基层坚决贯彻省市意见,省市高举伟大旗帜,中南海强调民心所向,近藤先生啊,你以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是舶来中国的名人名言伐?贵国青年成为“食草主义”男女,中华儿女就没有千比一打破头竞考公务员?面对同样的老龄化加速,有同样窘境的绝非单独一个日本,日本也绝不会是最不值得同情的。这点请您大大的放心。

  没被开门炮轰到的我碰到接下来的轮番轰炸都非常淡定,直到如前所述的关于中国人器宇轩昂的赞誉还有这么一段“综上所述,日本的不足正是中国的长处,而中国的不足正是日本的长处,中日两国正好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双方如果能够精诚合作,则共存共荣指日可待。由此可见,中日两国应该携起手来,共谋发展。”我最终还是认为,没有什么理由阻止我们坚定对中国的热爱已经导致近藤先生患上了某种类似于服用色彩鲜艳的大蘑菇的眩晕症,他眼中的中国是那样的立足长远,胸怀宽广,不惧流言,从不被眼前的利益所动摇,从拥有一个中国梦的时候就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终于从法治大国成为了道德楷模,飞跃过初级阶段最终达到了共产主义的彼岸……嘤嘤嘤,孩子快去看看躺在那的是不是你爸爸

  因为深知一旦开始吐槽就会没完没了,我要在掐自己一爪子前再赶紧说上几句,在歌颂器宇轩昂的胸怀与广阔的视野以及洞察全局的能力之前,近藤先生严厉的批评了日本人在国际会议上的丢份行为,比如开会休息的时候不与人聊天只关心自己国家的大选情况,知道结果就大声喧哗完全不顾旁边其他国家的与会人员。你们真是弱爆了,国家领导人什么的还要投票选举才知道,我们不开两会不投票就知道了;哦,你还说你们国家领导人没文化在国际会议上不会说英语,导致会议气氛异样。告诉你们!我前江主席在美国背诵了《葛底斯堡宣言》英文全文,壮哉我大中华,美国为了表达景仰,不仅求我们买了千把万的东西,都拉上你们的军舰一块上台湾恭请我们检阅了!

  ……我……我……我们啥……都不缺,你……你……你们啥……都缺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七):看出差异,缺什么补什么

  近期读的第二本关于日本的书,确切的说,是关于中日差异的书。作者从一个在华日本翻译的角度,从几个方面对比了中日的差异。

  在作者眼中,中国缺少优质的服务,协调一致的团结精神和细腻的技术;日本缺少责任感,年轻人的力量和广阔的国际视野。书中的例子大部分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作为中国读者整体来评价这本书的话,我认为作者观点相对客观,并没有太多带着个人好恶的褒贬,还是不错的。

  从一本小薄册子来探讨中日的差异显然不可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过于宏大也显然难以用简单的是非判断来给予定义,但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视角,即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很好的互补,中国所拥有的,是日本所欠缺的,而日本所拥有的,恰恰又是中国需要的。

  在“封闭性是日本的致命伤”一段中,作者指出,与居于大陆的中国有着天生的不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有且仅有三次遭遇外敌侵略的经历,且只是最后一次被美国占领成功,前两次都是以入侵者失败告终。地理环境决定了民族性格,即封闭、和平。日本人有“和平的性格”?这与我们中国人心中对日本的印象是有很大不同的。大部分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停留在侵华日军的野蛮狂暴与凶残,即便是和平时代,也时时刻刻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存在着狼子野心,不得不防。但仅从书中描述的日本年轻“草食族”一代,以及对于日本历史、文化的描述,国人这样的担心可能大部分也是源于对于二战时候的阴影,而非对战后日本多年实际情况的客观评估吧。书的后记中说,中日应该互相加强了解,文化差异不应成为两个国家民族的壁垒,中日彼此依存,日本很多方面需要中国,而中国眼中的日本也不应仅仅是一个反面教材,中国与日本在各方面的差距虽然在逐渐缩小,甚至已经赶上日本的十之八九,但赶超那“十分之一”却是需要沉下心来,认真学习。

  文中提到的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说起日本料理和中餐摆放筷子的差别:“中餐的筷子都是竖着摆放,呈现进攻姿势,而日本料理中,筷子都是横置在自己面前呈防守状态”。中国人多竞争激烈,如果整个社会就是一桌饭菜,虽然看上去大家和和气气,但是菜是大家的没有具体的分配给每个人,就放在那里,每个饭桌上的人想要吃饱吃好,就必须去争抢。对比日本人和中国人在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的表现,我们更能看出中日差别之大。中国人认为家是自己的私人空间,要整齐洁净安静祥和的,所以,很少有中国人会再家里大吵大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但公共场所是你的是他的是大家的,就没必要好好维护;而日本人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公共场所作为大家的,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否则每个人的利益都会受损,而家是自己的私人空间,想怎么乱也不会影响到别人是个人的自由。这两者的差别很有趣,也难评价孰是孰非,很难说哪一个的国民性就更优秀一些。但是,如果将眼光缩小的一个人,这大环境对与个人的影响就不可谓不大了。每个人都想趋利避害,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生活在中国更好还是生活在日本更好,就看你人生中在公共场所时间多还是在自己家里时间多了。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八):你之所短,我之所长;扬长避短,发奋图强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这个问题,我想并不是一本书就能够说得清的,因为,说穿了,这是在揭短,一个国家的的劣根性,这完全可以洋洋洒洒写成一个系列。

  作者作为在中国生活过的日本人,经过自己的观察总结,从六个章节分别叙述了中国缺优质的服务、协调一致的团结精神和细腻的技术;而日本缺少的是责任感、年轻人的力量和广阔的世界视野。

  分析的细腻透彻,可谓一针见血。作者近藤先生在对比之中评述,他看到中国的这一优点,同时清醒的认识到这是日本的缺失;相反,日本的优点也恰是中国的缺失。如本文题目所言:你之所短,我之所长。

  如果两国都克服了这些缺失,发挥了自己的优点,想必,前进的道路还要光明点还要顺坦点,未来还会更振奋人心点。

  正如近藤先生在本书的结尾所言:日本的不足正是中国的长处,而中国的不足正是日本的长处,中日两国正好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双方如果能够精诚合作,则共存共荣指日可待。由此课件,中日两国应该携起手来,共谋发展。

  很多年前读柏杨老师的《丑陋的中国人》,觉得中国人终于可以理性的看待自己。从一个日本人的口中说出中国的不足,却是那么不是滋味。

  也许,我们能做的唯有从自身做起,克服自身这些缺点与短处,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才是最实际的事情。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九):因为没有你优秀,所以我才更想努力

  这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书,一个生活并工作在中国北京若干年的日本人写的一本反省中国与日本的优缺点的书。

  我读过类似的书,加藤嘉一的【中国的逻辑】也有点相似,都是从一个日本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社会

  我个人对日本这个国家的看待随着年龄的变化,阅历的增长有着明显的不同;

  年少时,我喜欢看日本动漫,那个年龄阶段真的是非常喜欢,象灼眼的夏娜,零之使魔,夏目友人帐等这些都是我非常喜好的,直到现在也非常喜好。因为动漫的原因,我甚至自学过日语,还参加了日语二级考试并通过了。

  日本动漫不仅仅是好看有趣这么简单,关键在于它反映了人性,它能直击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比如为梦想而努力不放弃,守护友情而不放弃,绝境下依然前行等。

  我曾经以为,能产出这么优秀动漫的国度,本身一定也是非常优秀的吧。当然,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确有其优秀之处。它的文明,服务,秩序等,都是我们中国当前不可比拟的。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读的书多了,才发现自己的认知是有问题的。产出这么优秀的动漫的国度,有着高度文明,服务,秩序的国度并不如我想像的那么完美。它同中国一样,有着优点,也有着缺点。但总体上日本仍然是个比我们中国更优秀的国度。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就是这样一本简单的书,它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书,我想这个日本人所想所思于我大约也有很多相同点,在中国生活了多年后,发现中国也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国度,虽然可能很多地方与日本差距甚远,但也有很多日本比不上的优点吧。读他这本书,就是在听他诉说表达自己对中日两国的一些观点。中国所缺的,正是日本所有的;日本所缺的,就是中国所有的。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

  书中列举了中国缺什么:

中国缺少优质的服务中国缺团结一致的精神中国缺细腻的技术

  日本缺什么:

日本缺责任感日本缺年轻人的力量日本缺广阔的世界视野

  先论中国吧:

  作者刚来北京时,对于北京的各种服务大为不解,服务员没有笑容,出租车司机的不耐烦和动不动的拒载等,让他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人无法理解。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国人来说,这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了。每次打出租车都要有被拒载的心理准备,被拒了依然觉得非常正常,不会觉得被冒犯,这已经是我一个中国人形成的特性了,也就是我做为一个消费者,对于不能受到很好的服务已经习以为常了。

  中国没有团结一致的精神,与此相反的就是中国个性化非常严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职场。作者工作在中国,他一开始无法想像同一个公司员工之间没有团结精神,各自把同事当成竞争对手这种情况。同样,作者说的这个缺点是中国人不能否认的,中国人团结不足,个性化太过。但同时我也认为,日本人过于讲集体,根本没有个性化,这也并不算个很好的优点。

  中国没有细腻的技术,这表现的是中国很多服务或产品那种大约差不多就好了这种精神,对产品或服务不会追求极致,日本对于产品质量和服务追求极致是全世界有名的,中国在这方面是远比不上日本的。

  再说说日本吧:

  日本人没有责任感,其实这是缺少个性与集体化太过的表现。与中国不同,日本还是终身制比较盛行的公司文化,而且是个不能接受失败的社会。这意味着一个日本年轻人进入一个公司,他可能这辈子都要呆在这公司,并且要遵行集体的规范,不能太过于个性化,甚至你提一点对公司有益的意见都是被集体不允许的。如果你在日本一个公司失败了,对一个日本人的打击是沉重的,可能这辈子都没有希望了。并不象中国这样,你可以换个公司,或自己再创业。

  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日本人缺少责任,由于不主张个性化,讲究随众,失败的代价太高,所以日本人不敢主动承担责任,凡事跟随大众是最保险的。因此,日本人是缺少责任的,这也导致了作者所说的日本公司现在面临困境,很多都难以维系的问题。

  日本没有年轻人的力量,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日本老龄化特别严重,也就是年轻人不多;另一个是因为年轻人没有欲望;日本是个典型的低欲望社会,年轻人赚钱欲望不强,不想工作,不想成功,只想过一天是一天,甚至日本有很多年轻人常年不出门,只呆家里。这是由于日本近二十年经济低迷,年轻人对未来不抱很大的期望;

  中国则完全不同,任何一个中国年轻人所想的就是赚钱,哪里赚钱,中国年轻人就愿意往哪奔,这是一种活力的表现,作者非常羡慕中国年轻人这种活力。

  日本没有广阔的视野,这点和台湾可能有点类似,日本是个岛国,台湾也是个岛。岛这种环境造成上面的人视野不广,总认为自己就是最历害的,而且对自己范围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因为本身接触就不多,不可能关心。

  中国就不同,中国周边有十几个邻国,海洋邻国更多。每时每刻与各国冲突不断,造成中国人不可能不关心自身以外的事;加上数十年来中国积弱,中国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西方才是好的,自己是差的,这种心态让中国更愿意努力向西方学习,更愿意走出去。

  有句话非常对,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书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让你在心灵一直在路上,去见识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意见,能充实自己的内心。

  我作为一个典型的80后,与大多数80后一样,在读书时因为书本及宣传的原因,觉得中国是最牛的,美国是坏的,日本是坏的;工作后世界观发现被改变了,我们才是问题一大堆的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优秀的,甚至是天堂一样的国度。但随着阅历的增长,读了更多的书之后,发现美国和日本也是有一堆问题的国家,并不如我想像的那般完美,而中国也不是全是问题的国度,也是有一大堆优点的国家。

  我比较关注日本,来源于对动漫的喜好,时至今日我依然喜欢动漫,但我关注它,已不是过去那种觉得它好,什么都好的心情了。越长大,越明白自己是个中国人,越希望自己的国度能越来越好,现在再关注日本,是希望取长补短,向它学习它优秀的服务精神,团结的精神,追极极致的精神,但也知道它的问题,借鉴希望我们不会象日本一样。

  因为没有你优秀,才更愿意努力。这是我做为一个普通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十):好看,好看!既然是注定的邻居,不妨看看!

  不用说,中日两国是谁也搬不走的天注定的邻居。

  终究,只有和和气气“过日子”这一条出路可走。

  “合则两利、斗则两害”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懂,然而不看这本书,还真不知道在渊源颇深的中日文化各自发展到今天,会有如此深的差别与隔阂,正如作者所说——

  “ 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对两国相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无论日本还是中国,政治家们总是陈词滥调般地陈述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可是让我来说,两国国土的距离确实很近,但是文化的距离就好像互相绕地球一周之后终于遇到了一样富有距离感”。

  本人一直觉得,正是思维方式上的巨大隔阂甚至“南辕北辙”,造成国内民族情绪这根敏感神经屡被挑动,以及“日方挑衅”的错觉——因为“挑衅”是要有那个实力和“闲心(或野心)”为前提的,就凭他现在那个经济和国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