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27 20:03: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是一本由近藤大介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一):看出差异,缺什么补什么

  近期读的第二本关于日本的书,确切的说,是关于中日差异的书。作者从一个在华日本翻译的角度,从几个方面对比了中日的差异。

  在作者眼中,中国缺少优质的服务,协调一致团结精神细腻技术;日本缺少责任感年轻人力量广阔国际视野。书中的例子部分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感受,作为中国读者整体评价这本书的话,我认为作者观点相对客观,并没有太多带着个人好恶的褒贬,还是不错的。

  从一本小薄册子来探讨中日的差异显然不可能国家民族概念过于宏大也显然难以用简单是非判断来给予定义,但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视角,即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很好的互补,中国所拥有的,是日本所欠缺的,而日本所拥有的,恰恰又是中国需要的。

  在“封闭性是日本的致命伤”一段中,作者指出,与居于大陆的中国有着天生的不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有且仅有三次遭遇外敌侵略的经历,且只是最后一次被美国占领成功,前两次都是以入侵者失败告终。地理环境决定了民族性格,即封闭、和平。日本人有“和平的性格”?这与我们中国人心中对日本的印象是有很大不同的。大部分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停留在侵华日军的野蛮狂暴与凶残,即便是和平时代,也时时刻刻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存在着狼子野心,不得不防。但仅从书中描述的日本年轻“草食族”一代,以及对于日本历史、文化的描述,国人这样的担心可能大部分也是源于对于二战时候阴影,而非对战后日本多年实际情况的客观评估吧。书的后记中说,中日应该互相加强了解,文化差异不应成为两个国家民族的壁垒,中日彼此依存,日本很多方面需要中国,而中国眼中的日本也不应仅仅是一个反面教材,中国与日本在各方面的差距虽然在逐渐缩小,甚至已经赶上日本的十之八九,但赶超那“十分之一”却是需要沉下心来,认真学习

  文中提到的一个小细节有意思,说起日本料理和中餐摆放筷子差别:“中餐的筷子都是竖着摆放,呈现进攻姿势,而日本料理中,筷子都是横置在自己面前呈防守状态”。中国人多竞争激烈,如果整个社会就是一桌饭菜,虽然看上去大家和和气气,但是菜是大家的没有具体的分配给每个人,就放在那里,每个饭桌上的人想要吃饱吃好,就必须去争抢。对比日本人和中国人在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表现,我们更能看出中日差别之大。中国人认为家是自己的私人空间,要整齐洁净安静祥和的,所以,很少有中国人会再家里大吵大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但公共场所是你的是他的是大家的,就没必要好好维护;而日本人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公共场所作为大家的,必须有一个良好秩序,否则每个人的利益都会受损,而家是自己的私人空间,想怎么乱也不会影响到别人是个人的自由。这两者的差别很有趣,也难评价孰是孰非,很难说哪一个的国民性就更优秀一些。但是,如果将眼光缩小的一个人,这大环境对与个人的影响就不可谓不大了。每个人都想趋利避害,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生活在中国更好还是生活在日本更好,就看你人生中在公共场所时间多还是在自己家里时间多了。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二):一个历中日本人的内忧外患

  1.日本面临少子老龄社会趋势,由此衍生的社会问题:青年人的草食性动物和中老年人的肉食性动物特质

  2.中国人所缺少的团结、一致,日本人所缺少的勇往直前,两者互补

  3.受历史、地理因素影响,日本是一个思想狭隘、缺乏全局思想的国家

  4.日本的逃避责任说法

  5.宏观经济:日本处于通货紧缩年代,现在的物价比十几年前要低

  花了两天时间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综合来说这还算是一本很中肯地评价中日现状的书,但可惜的是从书本的完成时间2013年,到它的出版时间2016年,这个时间差会让阅读者产生信息滞后心理

  作为从小到大都沉浸在日本动画、日剧的中国人,我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感觉是很复杂的,撇开政治因素,我很欣赏日本的耐力和韧性,我认为他们的很多影视作品都能直观反映社会问题或科学思考,给我带来一定的启发,即使是在中国人看来是给小孩子观看的动画片,他们也能全心全意地融入自己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传达给观众。从未去过日本的我,因为战争对日本人感到拒绝,但又因为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

  2014年的时候,我和朋友结伴报团去日本旅游,这时我对日本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我以为这个认识是日本人的优点,没想读完这本书后,发现它却是作者的担忧。日本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我即使没看新闻却也整天会道听途说日本出台鼓励民生子的政策,即使有所准备,却也没想到去到日本后,日本的老龄化会如此普及。我们报团的是7日游,在这7天时间里,我们的旅游大巴师傅共有2名,第一名大巴师傅印象中是80岁,第二名师傅是60岁左右。除此以外,在去富士山的温泉酒店时,酒店门口负责接待的是一名满头白发的身着西装的应侍。这一切都让我很不可思议,因为在中国,人们一旦到了退休年龄都会坦然呆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在不了解内幕的情况下,我把这归结为:日本人真敬业、勤劳,即使老了还愿意留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读完本书后,我发现我完全理解错了。日本老龄人还留在岗位上,不是因为他们有多麽勤劳、多麽敬业,虽然这有一定作用,但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老龄人和日本青年人的人口分布不均。这时,才有一种醍醐灌顶、原来如此的感觉:原来我所欣赏和敬佩的品质正是现在的日本人所担心的隐患。

  日本老一代的劳动者因为经历了日本动荡向上成长工业变革时代,因此具备处于经济萎缩年代出生青年人所不具备的奋斗、拼搏的品质,而现在年轻一代的日本人,不仅基数少,并且大多数的他们比起在外工作,更愿意呆在家里成为御宅族。确实,按我在日本所见,基本看到的日本服务类工作人员都在50岁以上,即使是超市里负责收银的大妈,估计也有35岁以上。不过也有可能我去的地方太少,或许也不尽是如此吧。

  作者把日本看做是思想狭隘的国家,我理解他指的是日本人思想的狭隘,这点我也十分同意。在我观看过的日本历史剧中,发现战乱描写涉及的各方数量往往很小,即使是后宫剧也一直围绕大奥展开。不像中国,后宫题材百花齐放,而且可以拍出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感觉,因为通常涉及到国与国、国与家的脉络。日本历史剧,大概给我最多的感觉就是爱情家族,说的再多,却也还是围绕日本岛。不过或许这也是因为单民族国家的缘故吧。综上,日本人的历史、地理背景造成了日本人思想确实狭隘的结果,但是也因为如此,日本人更加专注于产品的品质。因为个人认为,对于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如何在一个有限资源的环境下,给自己创造更有利于生存和生活的条件,一定是这个国家终日思考的问题。所以,它的生存条件,虽然让日本人的英语蹩脚让人着急,让日本人疏于关于国际动向,却也让日本人更加专注于自己产品的品质。

  我认同作者提出的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聘用日本员工想法。不同于中国某些激进分子的反日情怀,我认为此举确实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更有益的效益。中国有钱、有人,却没有可以和日本媲美的创新技术。生产技术不是创新技术,如作者所言,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条件,可是从90到100,高层级的晋升已经不同于从1至90。要想实现90到100的跨越,单靠中国自己的生产技术和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成就。我们有钱,日本游技术,花钱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效益有何不可。就如日本人担心他们的国家一样,我也担心中国以后会面临像日本一样的局面。不过中国不是日本,我们领导人高瞻远望,提前实行二胎计划,保证中国社会未来有足够的青年人成为社会劳动力。但还有很多问题是我们的中国社会也同样面对着的,责任逃避、安逸选择……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而不仅是经济大国。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三):评论中国缺什么 日本缺什么

  刚拿到书的时候,感觉价格偏贵,而且书只有两百多页。但是读完感觉信息量其实挺大,虽然不值得买,但是非常值得一读。

  全书只有六章,分别讲了中国缺服务意识、缺团结意识、缺细腻的技术,而日本缺责任感、缺年轻人的活力、缺开阔的视野。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中日双方取长补短、增强合作的必要,他对自己国家的缺点倒披露起来倒是毫不留情,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读到最后我甚至都觉得这书就是促进中日友好合作的宣言书。

  抛开作者显示出来的对自己国家未来的堪忧以及对未来中日合作加强的展望,这本书还是让我更多地了解了日本的一些现状。作者在书中分析提到日本的封闭意识、中国的开阔视野有其地缘政治的因素,对中国人没有像日本那样有足够的团结意识也做了一定的分析,所以读来会觉得非常有趣。

  之前读《大数据》,相比较美国,中国的数据意识太过淡薄,现在读这本书,觉得中国服务意识实在太差,在读这样的书籍,若是不能保持一定的理性,或许会认为中国怎么什么都比不上,反思的同时我也认为,虽然因为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还不足,我们这一代人发展的空间却很大,机会也越多。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四):日本人还有哪些怪异的事?

  日本人的翻译还真是怪异。书里面提到作者曾跟一个给日本人做翻译资深口译者交流,译者告诉作者有一次,他给一个中日会议做翻译,会上日本老板小心打了个喷嚏,这个翻译立刻翻译:“这是个喷嚏声!”作者听闻非常奇怪,译者告诉作者这样日本公司的老板就会觉得他翻译都极其精准了,连喷嚏声都翻!!!如此这般,我要说只能说日本人太古板了吧。

  书里面讲了很多日本人的古板与逃避责任,可以切入分析。

  我们一直认为日本人工作兢兢业业,认真严谨,结果却是因为每个人都在“逃避责任”!这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这本书,让中国人看到了日本不同的一面,打破了日本在中国人心中的固有形象。这本书揭露的中国和日本的丑陋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隐藏在背后的不为人知东西

  我们有需要向日本人学习的地方,但是日本人自身也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的。不光中国人需要知道中国需要改变些什么,日本人也要知道自己需要改变些什么。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五):好看,好看!既然是注定的邻居,不妨看看!

  不用说,中日两国是谁也搬不走的天注定的邻居。

  终究,只有和和气气“过日子”这一条出路可走。

  “合则两利、斗则两害”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懂,然而不看这本书,还真不知道在渊源颇深的中日文化各自发展到今天,会有如此深的差别与隔阂,正如作者所说——

  “ 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对两国相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无论日本还是中国,政治家们总是陈词滥调般地陈述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可是让我来说,两国国土的距离确实很近,但是文化的距离就好像互相绕地球一周之后终于遇到了一样富有距离感”。

  本人一直觉得,正是思维方式上的巨大隔阂甚至“南辕北辙”,造成国内民族情绪这根敏感神经屡被挑动,以及“日方挑衅”的错觉——因为“挑衅”是要有那个实力和“闲心(或野心)”为前提的,就凭他现在那个经济和国力?!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六):服务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人说“太阳底下无新事”,而今在我任职的小学里,有这么一件小事,却是值得说一说的。

  新上任的德育干事召集大伙开会,宣布了他的“惊人”想法:要一改少先队的“形象”,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等“孩子官”为“校园小义工”,变原来的“红领中监督岗”为“校园义工服务站”,变原来的“大队干部满校园抓违纪者”为“校园小义工的微笑提醒和引导”。这位德育干事不无凝重地最后总结说:这年头,那么多人想当官,当老板,没有服务意识,本位思想严重,连小孩子都深受影响。我们要从娃娃抓起,变教育为服务,教育者不仅要服务于学生,更要培养学生服务于他人。

  我先是惊讶,再是惊叹,紧接着是深深地认同。

  我最早听到教育者谈“服务”一词,是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记得一次我狠狠批评了一个学习滞后的学生,事后一位老前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吴老师,要对这些后进学生再耐心一点。你想想,你心中喜欢的那些优秀的学生,他们长大后要么出国,要么当官,要么当老板,而最后留在你身边,为你提供生活服务的,就是这些后进生啊。以后你坐公交,去商场,去市场,去医院,会要经常见到他们的,所以我们更要尽力教好他们的呀。再后来,我又听到北师大一位教授告诫他的学生,“赚不够四千万不要回来见我”,我就愈发地对那位老前辈的话感同身受。

  中国人的骨子里,是“出人头地”四个字,这注定了中国教育的灵魂深处,“成功”才是唯一。服务,那该是落败者做的事。君不闻常有喝高了的人,或指着交警,或指着服务员叫嚣,“你知道我是谁不?”所以啊,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今中国的“国考”,是考“公务员”。那么多的人,当真都是奔着“为人民服务”去的么?我也当真希望,我这是小人之心了。

  中国人缺乏服务意识,这一点牵涉甚广。

  中国人没有服务意识,便难有自己的高端技术。技术之高,高在为民便利,为民解困。中国古时的四大发明,以及后来的各项“诺贝尔”奖,不都是“民生”的技术么?而这些技术所成,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服务为民”的意识,怕是难得坚持。中国目前沦为世界代工厂而鲜有世界高端技术,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非也。中国人就是太聪明,没有服务意识,只想逐利而走,也就坐不得那十年冷板凳。

  日本那么一个小岛国,几乎每年一项“诺贝尔”成果,这是为何?看人家做一个马桶的劲儿不难理解:人一走近,桶盖自开;人一坐下,自动调节人体舒适温度;为避免如厕时发出不雅声响,会自动播放美妙音乐;如厕完毕自动喷射水流,再自动为人烘干。这种马桶技术之高,其核心是服务意识之高。在中国,会有科研人员毕生只为研究一只马桶吗?真希望以后会有!

  中国人没有服务意识,便始终不能协调一致,不能够团结合作。这一点,中国足球便足以能说明问题。每个人都想进球,只有自己进球了才算有种。结果都不肯服务于他人,不肯传球给他人,都视死如归地向前猛冲,却又无功而返。再来看看日本队的打法,球队规定每个队员,球到自己脚下两秒内必须传出去,而身边的队友必须在前方三十度钭角位置跟进。这样看似简单的两点,却让一个球队团结了起来。其核心,仍是服务他人的思想。

  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似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对手,而对手是用来打败的。即便有着因利益的短暂合作,而过河拆桥的事情也多有发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思想,可不止周瑜一个人有。在中国,一个几岁的小宝宝,就会被爸爸妈妈和幼儿园的老师告知:“宝贝,你是最棒的。”(潜台词是别人不如你,你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你就应该与众不同。)由此,中国人从小就被暗示要做那“独孤求败”,又怎肯乐意与他人一致,一样,又怎肯轻易与他人协作!

  中国人没有服务意识,便多腐败,多这样那样的安全事故,多这样那样的不安全食品……

  日本人近藤大介,生活在中国多年,还娶了个中国妻子。他写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我怎么读,都觉得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客观而不带情绪,不做涂饰或隐藏。说到中国人的服务意识,他说:当中国人口咬筷子练习微笑的时候,离真正的服务精神已是相去甚远。

  所以,服务意识,要从娃娃抓起。中国人以孔子为荣,将孔子学院开得满世界都是,却又似乎不太知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是“己欲立而力人”,是“己欲达而达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些,不正是服务意识的最早诠释吗?所以,我举双手双脚赞同那位德育干事的话:

  “我们要从娃娃抓起,变教育为服务,教育者不仅要服务于学生,更要培养学生服务于他人。”

  ***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七):缺乏即会渴望

  近代的中国在面对强大的武力以及相当文明程度的列强的冲击碰撞下,开始反思不足,在学习西方经验文化的过程中,却数典忘祖,丢失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从饱受战乱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如同没落的家族子弟,无依无靠,轻装上阵,在探索中成长,大刀阔斧,白手起家,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小有成就,成为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并得到他人的关注,而与其他人合作竞争的过程中,难免有所冲突,而这些冲突背后的差异,我理解为是一位老者与一位青年之间的代沟,但老者指出的年轻人的不足有的却是实事。

  如作者指出中国人缺少团队意识和一致性,这点可以从中国人热爱的麻将中体现的淋淋精致,所以孔老夫子才开出“礼”的药剂对治,可更要命的是中国人自个把老祖宗的药方丢弃不用,硬是要了些与中国人根本文化上不服的药剂,弄的当今的中国社会病态百出。

  但作为正值青春的当今中国,在构建国泰民安的环境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恢复传统的固有文化,这也应了管仲所说“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像个人一样,在构建物质的基础上开始装饰精神的世界。这一过程,我们学习他人经验,反思自身问题,有着很多像青年人的浮躁,多变的性格。而作者作为生活在一座已经建造多年的名叫日本的老房子下走出来的人,在进入一个框架多变的,装修还在一点一滴布置的房屋时,所带来的冲击感受或许如同作者描述一样。但却也是情理之中,只不过,对待一位到访的老者,听其意见,防微杜渐,也是构建基础要必须的。

  就比如第四章所说的日本缺少年轻的力量,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债务周期带来的通货紧缩,使得年轻人生活成本压力增大,不得不缩减开支,恶性循环又进一步影响人口的生育,引发深层次的危机,这种种日本社会现象如同照妖镜把现今的中国照了原形,而对于社会福利不高的中国,如此的情况可能还要更糟糕,所以在经济运行的转变周期内就要调控好信誉的平衡,以达到和谐的去杠杆,以防止步其后尘。

  但也要正视自己在技术革新上的不足,不过个人认为,技术革新是一个综合国力的体现,虽然现今的中国在经济领域上超过了日本,但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发展得更不均衡,这些参差不齐的领域相互作用,所能发挥的力量相较日本等一些国家就显得微不足道,甚至在一些方面的表现的很肤浅,比如作者在说的中国缺少服务的意识以及缺少精益求精的品质,但正如作者所说的中国缺少的是耐心,这都需要一个成长得过程。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八):中国像男人,日本像女人

  日本学者调侃:中国是男人,日本是女人。

  “我在中国居住多年,如果说日本是我心中‘最温柔的部分’,那么中国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有一个中国妻子,更多时候,我享受着她对我的‘中国式管理’,至今,我们仍然彼此爱慕如初恋,我们知道彼此拥有什么;我们也时常如两面镜子,通过对方照出自身所缺。” 或许,这面镜子能照出的东西更多。

  近藤大介说:中国像男人,日本像女人。

  “我在中国工作三年,我的心灵几乎每天都要受到文化差异的冲击。‘井底之蛙’的岛国国民根本不会去学着理解‘中国式大陆文化’,而大陆文化的中国人也很难理解‘日本式岛国文化’。”

  中国跟日本真是有“天壤之别”。中日是邻邦,都是黄种人,又都属汉字文化圈,同受儒学浸润,因而政治家们经常笼统地称两国“一衣带水”,而实际上却并未理解两个国家的本质区别。

  日本人具有的“封闭性意志”的民族特性来源于四面环海这一和平岛国的“地理风貌”,而造就“视野宏大”之中国人的民族特性的是大陆这一地理特征。对于中国人而言,世间万物唯有天、地、人存在,而“人”就是指生活在大地之上的“自我”。我到中国各地旅游,好几次都为中国人这种“天、地、人的意识”触动。对于中国人而言,世间万物唯有天、地、人存在,而“人”就是指生活在大地之上的“自我”。我到中国各地旅游,好几次都为中国人这种“天、地、人的意识”触动。

  与几乎“千年如一日”的和平宁静的日本列岛相较,中国大陆斗转星移的王朝更迭十分剧烈,纵观历代中国大陆的北部与西部,西汉时北匈奴羌氏,唐代时北突厥西吐蕃,迨及宋代则北有辽西有西夏,迄至明代北有塔塔尔西有吐鲁番、塔里木,无论哪个国家的势力都不可小觑,稍不留神就可能国破家亡、江山易主。

  近藤大介说“据我观察身边那些经常往返中日的人,无论是日本人也好,还是中国人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男性认为中国好,而女性认为日本好。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大陆性的国家,多少都具有男性化的气质,另一方面,岛国日本则偏女性化。我认为中日两国的民众看待彼此之时,与其持‘相同’‘相似’的观点,毋宁从‘不同’“不像”着眼,反倒更能发现新问题。”

  日本的不足正是中国的长处,而中国的不足正是日本的长处,中日两国正好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中日两国应该携起手来,共谋发展。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九):让我很想去日本走一走

  当时买这本书的原因,是起源于我男友在松下公司工作,他或多或少会受点日本思想的影响,让我对日本这个邻邦产生了好奇。

  我很喜欢海底捞,一年总会去那么几次,享受其中的服务,但早早的就有人告诉我,这点服务在日本算不了什么。而如今,在这么书中,就很明确的告诉我:相对于日本,中国缺“服务”。这让我这个想从事服务业的人,去日本走一趟的心蠢蠢欲动。

  近藤大介告诉我们:日本责任感缺乏。这一点,我倒是很疑惑,可能是与我之前的想法有偏差。

  从公司角度,我没有呆过外企,只是在国企/私企呆过一小段时间,也总觉得员工都是各顾各的,丝毫体现不出,对这个起到多大的责任心。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的企业奖励政策挺到位,像我呆在证券公司时,大家都冲着一个目的:把业绩做上去。虽然大家缺少分享,彼此竞争,但公司的总体成绩还是提高了。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似乎每个人都很有责任心。与其说,日本缺乏责任心;不如说,中国企业的业绩奖励制度实施的好。

  从国家政治角度,我本身不怎么关心政治,暂时就更不能理解。只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我想只有日本的国家领导人变化最大。至于什么原因,我没了解过。

  话说中国缺乏“团结精神”,我吃穿住都在中国,当然很清楚。在这种业绩奖励政策之下,大家为了多争取点薪水,又谁愿意把自己所学所感随意分享,生怕周边的同事学会自己的略有成绩的方式,抢了自己的饭碗。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日本企业似乎是不错的选择,企业文化造就了更多的学习分享机会。

  日本到底是多么一个老年化社会,我不了解。

  我曾经在无印良品中发现了新型水笔设计而惊喜,回来之后跟男友称道日本的节约的设计,男友却告诉我这只是日本产品中不足为奇的一种。家庭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在中国,我所知道的范围内,还没真正实现了,而书中却说:在日本早就有些年头了。。这足足让我想马上奔去日本的冲动。日本有这么细腻的技术,离不开“终身雇佣制”。在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耐心。三天两头想着的就是跳槽,或者就是自己什么时候做老板。或许,真的是中国薪资水平太低了;或许是中国人比日本人更爱好自由,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想法被他人控制。

  我原本想学学日本,看了这本书,我却发现我还是学好英语最重要。日本的技术走的是“欧美路”,更何况在封闭的环境中,当地球成为一个村,再这样,或许会被抛弃。说到这里,不由的让我想到日本的侵略和德国希特勒大屠杀,德国总理能下跪认错,而日本首相至今参拜靖国神社大相径庭,或许和日本的封闭性相关,日本领导人或许觉得没有必要和邻国建立友善关系,或许是觉得他自己周边国家还很渺小。

  总之,日本的服务和技术,日本人的忍受寂寞的决心。在明年的今日,我希望已亲子领略过日本文化的风采。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后感(十):作者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剖析中日文化差异

  本书分为六章,按标题分3章讲中国缺什么,另外3章讲日本缺什么,穿插着讲了一本书,但是我觉得由于作者是个日本人,其立足点还是主要讲日本,书的80%的内容其实都是面向日本人的。希望日本人能够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视野。

  可能作者本着中日友好的态度,而且对于中国来说他是个客人,不好对中国的事太过用力品头论足,大部分问题点到为止,转而又开始批判日本。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不好的文化习惯和中国人的很多毛病下笔不够狠,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欠缺,当然如果深度和广度一下,估计这本书连载十余本恐怕也是写不完的。点到为止发人深思也是很好的。

  总之,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以来可以透过这扇窗略窥日本文化一二,还能提醒自己多多改正一些不好的民族风气,在细节方面向日本人学习。能包容宇内,兼听肯做的才是我大中华历经千年不朽的重要精神丰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