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半生素衣》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半生素衣》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4 05:3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半生素衣》读后感精选10篇

  《半生素衣》是一本由伊北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半生素衣》读后感(一):鲜衣怒马到半生素衣

  伊北说,民国时期女子他最敬重林徽因,最喜欢的却是陆小曼,所以这本《半生素衣》里倾注了热情情思满满,文脉畅通,读来荡气回肠,一唱三叹。是一本拿起来就不能放下的书。

  之前对陆小曼一直热爱不起来,她和徐志摩爱情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之后一度被谈论的沸沸扬扬,陆的角色并不光彩,张幼仪坚韧善良,引人同情,林徽因明哲而退,让人尊敬,只有陆小曼,不管不顾,恃宠而骄,让天才诗人徐志摩,“一生追求自由与美”的“大婴孩”,为生活所累,疲于奔命不幸飞机失事,燃尽了他“像是春光,像是火焰”的一生

  细细读完《半生素衣》,才知晓肤浅了解害人不浅,凭着一知半解实在不该肆意指责什么,因为不懂所以误解以讹传讹,我们的头脑傲慢偏见遮蔽,不辨是非明暗。

  陆小曼,为内心而活,勇敢追求心中所想,敢于抗争,也敢于承担,单凭这一点就让无力活出自己的人敬重。

  前半生鲜衣怒马,繁华胜极,后半生清心素衣,深居简出,期间百转千回,且看《半生素衣》细说从头。

  《半生素衣》读后感(二):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交际花”“狐狸精”“红颜祸水”……一直到死,重重的俗世紧箍咒,依然在陆小曼耳边响起。只不过,她有她的超脱,她心中有爱,无惧冷眼,她的对手,只有岁月,她不惧怕世人评说。好多事情不必重来,好多人无需等待生命精彩,不在于盛开,而在于它在凋败的路上,不愿妥协的风骨神采。陆小曼真正演绎了“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境界人生如戏,小曼的人生高潮迭起,也曾一败涂地,有憾却无悔,她美丽过,风光过,爱过,怨过,痛苦过……世道从来如此,麻木从众的人,淹没于人海,而活出自我的人,成了传奇。陆小曼怀着一颗素心,遵从自己内心的直觉,只想活出一个真的自己,被世人误解、诽谤,始终不辩白;她走过二十九载的绚丽年华之后选择素颜恬淡,三十余载的沉静,只为怀念一生最真最深的爱。回望历史,穿透迷蒙雾霭,走进陆小曼的世界,触摸一颗真诚的心,贴近一个纯粹灵魂

  《半生素衣》读后感(三):至繁至简陆小曼

  序言

  ++++++++++

  小曼是个美女。小小的嘴,尖尖的脸,一对眼睛笑起来弯弯的,皮肤莹白。她曾是“校园皇后”,在装扮上,她几乎一辈子都保持着校园做派:短直的学生头,随意梳在耳后,不刻意修饰,也不搔首弄姿。总爱穿素旗袍、平底鞋,这便是倾倒无数人的陆小曼。现在看照片,有些人说小曼不够美,其实小曼的美,或许真不能仅仅在照片上印证,西方的摄影术,太考验人的硬轮廓,照不出东方人的神韵。小曼的美是山水式的,她是古代的工笔仕女图,一笔一画都很纤细,但组合起来,又是写意的。胡适说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刘海粟说小曼“美艳绝伦,光彩照人”。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有人为能给小曼拿衣服、能跟小曼说一句话为荣。小曼的粉丝无数,去哈尔滨随任,海报贴满大街小巷。再婚后,连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都不得不承认小曼美。

  小曼又是才女。她精通英文、法文,能写作,会绘画,写得一手蝇头小楷,更难得的是,这些艺能,在她幼年时就已经成就。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这话不虚,小曼是许多人的灵感源泉,她自己也能干,随便写写,努力画画,就能自成一派。她的日记浓艳,她的散文亲切,她的书信嘈嘈切切,她的小说有一双冷眼,她与志摩合作戏剧《卞昆冈》,那流丽的台词端正结构,真让人觉得小曼不提笔努力真是可惜。她更擅长画画,早期秀,晚景苍茫,别具一格

  小曼还是宠女。上天给了她太多宠爱美貌不必说。她的家庭出身亦是豪迈爸爸做过财政官员,驰骋银行业妈妈是才女,教她做名媛;她十几岁就能在外交场所走动,接待外交使节,得到顾维钧的赞誉,震动京城社交界;结婚后她派头更大,号称“南唐北陆”,名气大得惊人,实在是比明星还明星。她的离婚,让她更加出名,去上海居住,沪上上流社会都以争睹小曼芳容为荣;小曼还曾有去好莱坞拍电影机会人家给她寄来巨款,她原封不动退回去,对拍外国人的电影不屑一顾;她的吃穿用度,嬉笑玩闹,都曾是最高级的,她家里有厨子,身边有仆人,走动有司机,一次能买六双高级皮鞋。小曼是一条小龙,随随便便就能倒海。

  小曼不愧是潮女。她是个性先锋,单单就女人主动提离婚这条,在20世纪20年代,已然是破天荒。男人抛弃乡下小脚老婆的有,但主动“抛弃”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丈夫的,只有小曼一位。小曼从没想着嫁入豪门,钓到金龟婿,做个官太太,她心里有一把尺,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她有自己的标准,与世俗的标准迥异。骂她的人不少,梁启超在婚礼上就对她一通教训,婚礼之后还不忘写信表示愤懑,至于徐志摩的朋友,有的更对她十二分不满意。真正的叛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非别人的意愿,活出自在。小曼在女性解放这件事上,确实走到了许多人的前头。她的恋爱史,被她记在日记里,那一种奋斗感人肺腑

  小曼是少有的作女。她我行我素恣意妄为,挥霍青春烈火烹油。她玩乐,昼夜颠倒,她是民国的“夜店咖”,上舞场玩到深夜,第二天起不了床,她的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她还热衷捧伶人,认了不少干女儿;她抽烟,啪叽啪叽,和烟友躺在榻上,迷迷醉醉,徐志摩也只能窝在她身后打盹儿;她很少吃正餐,要吃就去吃大餐,她还爱吃零食,小嘴不停,吃得上火,唱戏都唱不出;她犯懒,徐志摩让她写东西,她写一小会儿就嫌累,志摩的手稿,她也不以为意,随便一放,丢了不少;她是好日子不好好过,志摩让她北上,她执意不前往,她怕见北平那些人,还是上海更自在;她跟丈夫发火,一杆烟枪掷过去,敲碎了志摩的眼镜片,碎玻璃掉了一地。

  小曼是个病女。她的母亲生了九个孩子,只活了小曼一人。她从小身体就弱,动不动就心慌、气短、头痛、甚至昏厥。她与志摩恋爱时,因为愁闷,住了几次医院;与王赓离婚,发现怀了他的孩子,偷偷跑去打胎,手术不太成功,导致身体更坏;到了上海,小曼昼夜颠倒,生活不规律让身体也越发糟糕,她容易昏厥,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她便秘,要用香油灌肠才能排便。直到有人按摩,又抽鸦片,才得到缓解。小曼晚年得肺气肿,痛苦不堪,经常要靠稀有药品才能维持生命。1949年,四十七岁的小曼肝胃不和,只吐不吃长达三个月,睡了十三个月才好。如此病痛,小曼能活到六十多岁,已经算是奇迹了。但无论病成怎样,她依旧是“衣薄临醒玉绝寒”,风姿难掩。

  小曼终究是痴女。有人说她有两个半丈夫。她与王赓,是相识;她与徐志摩,是相恋;她与翁瑞午,是相知。她的人生是条抛物线,志摩是个华丽顶点。志摩去世后,小曼终生服素,始终没有改嫁。她那时才二十九岁,机会很多,王赓曾经找她复婚,宋子安也曾向她抛出过橄榄枝,至于其他暗地里的追求者,估计也不在少数。但她始终念着志摩。她为他供鲜花,帮他跑遗作的出版,几十年波折,弹指一瞬。小曼临终的愿望是,与志摩合葬,可惜没能如愿。

  小曼至繁又至简,她格局大,所以能承得住那么多故事,可红颜偏薄命,谩骂与争议从未远离过她。我写这本小书,也没有特别的意愿去为小曼“平反”。人生本无对错,只是世间的老旧规矩、烦琐道理束缚住了奔腾的生命,就比如小曼的“作”,在别人看来是不好,但对于小曼本身,也许只是一种体验——让生命来到你这里,不迎不拒。小曼是一支烟,享受着毁灭着。小曼也是一株昙花,其美丽无需每个人都懂。

  小曼就是小曼,不需要谁来平反,正如别人骂她,她一言不发。她只对自己负责。别人的话,何必在意?不妨左耳进,右耳出。小曼天生是明星,大爱大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但她却敢于站在世人面前,肆无忌惮,勇敢地活出自己。这太需要造化!那些丑陋的、孱弱的、怯懦人们,看到了小曼,羡慕的心是有,恨的念头保不齐也存在。可小曼不管。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她的小世界,只围着她旋转。小曼不妥协,对人生,对他人,对世界,她关起门来,点一支烟,飞个凤眼,唱几句京剧,人生偶尔不妨自恋。

  中国人从来混沌,个性的解放,不是太多,而实在是太少!内心的蒙蔽最可怕。谁不曾迷失?只是每当迷失时,不妨问问自己,什么才是真的渴望。想一想,抬起头,用心探寻未来的路,对与错,用自己的心去评说。看小曼其实也是看我们自己。小曼的人生如戏,有高潮迭起,也曾一败涂地,但小曼有憾却无悔,美丽过,风光过,爱过,怨过,痛苦过……世道从来如此,麻木从众的人,淹没于人海,活出自我的人,便成了传奇。

  《半生素衣》读后感(四):有缘遇见,此生无憾

  逛友人微博,看到一句话,“友情和爱情一样,也是有保鲜期的,想一想,有多少已经不联系的朋友,默默地存在于你的通讯录中。 不是不想联系,实在是人生残酷时空变幻,你我再无交集,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半生素衣》”,果不其然的被感动了,我想《半生素衣》应是美极的吧,不做作、不浮夸。

  搜索了下《半生素衣》,意外的是竟然是陆小曼的传记。对于陆小曼我之前和大多数人一样存在着偏见,总感觉她之于志摩较之林微因与志摩不够纯净浪漫,而她之于林微因不够素雅与淡然。 我的意识里,林微因就像一朵莲花,在最美的季节被志摩的天真浪漫唤醒,至此一生纯洁无瑕。我不知道,因为人们对小曼的偏见与否定,对之才华与行事的记载太少,使我在最美的季节错过了与玫瑰的相遇。诚然,小曼是当之无愧的玫瑰——蓝色妖姬。

  就相貌而言,胡适说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刘海粟说小曼“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而才华更是不居人下,她精通英文、法文,能写作,会绘画,写得一手蝇头小楷。更难得的是,这些艺能,在她幼年时就已经成就。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是许多人的灵感之源泉,她自己也能干,随便写写,努力画画,就能自成一派。而真正令我为之动容的是,在那个年代,小曼特立独行的追求者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为世俗眼光所退缩。她我行我素,恣意妄为,挥霍青春如烈火烹油。她玩乐,昼夜颠倒,她是民国的“夜店咖”,上舞场玩到深夜,第二天起不了床,她的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她还热衷捧伶人,认了不少干女儿;她抽烟,啪叽啪叽,和烟友躺在榻上,迷迷醉醉,徐志摩也只能窝在她身后打盹儿;她很少吃正餐,要吃就去吃大餐,她还爱吃零食,小嘴不停,吃得上火,唱戏都唱不出;她犯懒,徐志摩让她写东西,她写一小会儿就嫌累,志摩的手稿,她也不以为意,随便一放,丢了不少;她是好日子不好好过,志摩让她北上,她执意不前往,她怕见北平那些人,还是上海更自在;她跟丈夫发火,一杆烟枪掷过去,敲碎了志摩的眼镜片,碎玻璃掉了一地。看到这段描述的时候,我试着不哭,可是从古至今能这么淋漓尽致的活着的人真的不多。他们多是天真而才华横溢之人,像阮籍,像李白,他们多是上天的宠儿,却又是总总的不得势。因为不容于世,所以几多悲喜

  对恣意妄为的小曼我是羡慕的,想来有些人会羡慕嫉妒恨吧。羡慕小曼出身名门嫉妒小曼才华横溢,恨小曼颠倒众生。只是那些对小曼谩骂的人可曾想过,小曼何过之有。她只不过在那个动乱年代出身好了一点,只是出人好的人多的是,却 无人可及才华横溢的她光彩夺目。她的特是独行只是为了人人都渴望的幸福不同的是她行动了,而大都数人顾及着自己的名誉前途放弃了。小曼在自己的世界里,冷眼观着周遭的一切,繁荣与消亡,得到与失去。她不骄不躁,不喜不闹,只是紧紧握住自己想要的,志摩给她的平静不平淡的小生活,摩擦纷呈。果断摒弃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即使王赓可以让她荣华富贵前呼后拥高贵无比的做官太太。她的选择让当时的亲朋好友大跌眼镜,甚至招来不少的谩骂声。我想时至今日,也会有很多人瞧不上小曼的抉择吧。

  小曼从未动摇自己的选择,于爱情,小曼终是痴的。幸好小曼遇到了志摩,即使晚了一些。因为为泰戈尔准备节目《齐德拉》,两人相识相知,算起来泰戈尔也半个媒人了。就志摩去世后,王赓曾经找她复婚,宋子安也曾向她抛出过橄榄枝,小曼终生服素,始终没有改嫁,翁瑞午守她一生来看,此女有山无棱,天地合,仍不与君绝的气魄。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路过林徽因,遇到了陆小曼。他们的结局算的上凄美,犹如宝玉与黛玉天各一方,空留思念。只是最美不过相遇,千山万水,茫茫人海,有缘遇上,此生无憾。

  《半生素衣》里伊北让我遇见了小曼,试图逃离迷茫青春的我,借助小曼的力量,正冲破层层迷雾,前行的方向渐渐明朗。

  《半生素衣》读后感(五):鞠躬而退

  对于不好读书的我而言,名人们的印象往往源于电视荧幕,陆小曼的形象也不例外!当看到伊北用“半生素衣”来概括陆小曼的一生时,不免有些好奇,因为我大脑中的陆小曼还是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那个伊能静扮演的华丽交际花,素衣与妖艳,如何可以等同?

  带着这样一份疑问,我开始与作者一同走入小曼的世界,一同参透“北陆”的年华。像小曼这样出身名门的女子,自是我这种普通百姓家不可企及与比拟的。她的才情、她的修养、她的见识,以及她对生活的洒脱都彰显着她的不平凡。相较于平凡人家的生计奔波、家长里短,小曼从一出生,便幸运地逃脱了这些世俗的羁绊。在生活捉襟见肘之时,在徐家横眉冷对之时,在外人深深苛责之时,她都没有屈尊自降,始终都是那个不理凡尘的小曼。

  伊北是懂小曼的,他说小曼不适合婚姻,只适合恋爱,这一点我是极其赞同的。就算小曼生活于如此开放的今日,她依旧做不好一个“媳妇儿”,成不了一个好“儿媳”。试想一个抽大烟、不生养、搞绯闻、坏脾气、挥金如土、昼伏夜出的女人,纵使其美若天仙、风情万种,也不可能得到夫家的认同与接受。千百年来,再海枯石烂、固若金汤的婚姻,都经不起这般肆无忌惮、日复一日的放纵!

  生活就是这样一把无情的刻刀,一点一点削去了小曼与志摩之间的爱恋。当小曼挥手掷出烟枪,志摩眼镜轰然落地之时,随之落幕的还有他们的今生之缘。始终觉得这样一个结局是命运的眷顾,假若志摩没有离去,眉与摩也许会愈加地伤痕累累!世事欷歔,命途叵测,嘎然而止也许是留存美好的最佳方式!

  很多人对小曼的印象,因徐志摩开始,也因徐志摩结束。人情的冷漠,从八卦的态度便可窥见。历史钟情于记录标志与转折,从来对细枝末节置若罔闻。因此,我们多是了解小曼的半生华服,却鲜有知晓小曼的半生素衣。当我随着伊北的笔触来到小曼的后半生时,“半生素衣”的疑问便得迎刃而解。

  要在浩瀚的星河中找寻小曼后半生的点滴故事,实属不易。很多的细节、很多的推测、很多的料想,想必作者耗费了不少的苦功。伊北在《半生素衣》的后半部分甚为细致地讲述了小曼的后期生活,为志摩全集的各方奔走、与翁先生的绵绵情意、婉拒徐家与胡适的资助……浮华过后的平静通常引不起世人的关注,因为它寡然无味!失去志摩的小曼,是低调的,从此深居简出、寂寞凄清!那一年她才28岁!

  活跃于舞台,是很多人的梦想,这个舞台可大可小,包罗万象。失去志摩的小曼,并没有失去活跃的资本,她仍可选择锦衣玉食,驰骋上流社交,延续绚烂年华!但她默默地走了,走得干脆,走得决绝!

  她的离开,是对志摩的祭奠吗?她的离开,是对过往的惩罚吗?不愿给这样的勇气添加世俗的意义,只想单纯地去崇敬。人生需要岁月去填满,有几个女子能甘愿这般平淡

  《半生素衣》不是一部为陆小曼正名的著作,正如伊北所言,小曼不需要任何所谓的“认可”,她就是她——心中有爱,无惧冷眼,她的对手,只有岁月!合上书本,唯有“感叹”二字,直抒心意!感动伊北的敏感、多情、与执着,叹息小曼的真我、伤逝、与孤守。

  华服素衣,鞠躬而退!细读故事,相约故人!

  《半生素衣》读后感(六):半生素衣:佳人再难得

  最早看到半生素衣,是因为一句话,人生是一场旅途,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向前,各自修行。----半生素衣

  当时觉得这句话真好,这个名字更好。

  买到这本书时,才知它讲的是陆小曼的故事。

  一度在豆瓣上也炒的很热。

  比起林徽因,对于陆小曼总有一些偏爱。

  因为觉得陆小曼更恣意,真性情一些。

  而林徽因,简直就是最早的绿茶婊代言人。

  只是看完这本书,觉得大失所望。因为陆小曼和徐志摩,民国时那段轰烈的感情,被讲的这样乏味。而陆小曼,文中讲了她太多的好,可是这样的好,显得太不真实。

  陆小曼 不是林徽因,我们从来不在意她是否有才气。虽然在我看来林徽因的诗写的也这么一般。

  陆小曼也不是张幼仪,我们不需要知道陆小曼是否努力讨好志摩的父母,多孝顺,善良。

  我想看到,她肆意的爱,骄傲的挥霍男人的讨好。冲破封建礼教,任性,放肆。像热烈的火焰,绚丽的烟火。

  就像人们眼中的她。一代妖女,红颜祸水。我觉得,这真是莫大赞美。我突然想起了赵敏和周芷若来。

  而书里的陆小曼,大概伊北太喜欢她。于是在她眼里,小曼的一切都是好的,值得原谅的。他帮她开脱,找很多理由。

  好像所有的事,小曼都是无可奈何。

  文中的小曼,柔弱,纤细。女学生装扮,一点都不妖娆。脾气坏。需要人照顾。对任何事都不上心。喜欢昆曲,鸦片,跳舞,花钱。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旧式名媛。全面,但是陌生。

  虽是红颜,却也不算薄命。志摩死后,她还有翁瑞午陪在身边。

  我的人生愿意是陆小曼,而不是林徽因。

  热烈燃烧,哪怕将自己和他人燃为灰烬。

  至少余生,还有回忆。

  《半生素衣》读后感(七):读《素衣半生——陆小曼传》

  原以为这是一本和白落梅的作品类似的书,读完却发现男人看女人和女人看女人的角度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作者:伊北。百度百科上的简介如下:

  男,1983年生于安徽淮南,2007年以全国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主修现代文学。2010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被结婚》《北京浮生记》《熟年》,短篇小说集《臭伉俪》,传记 “民国三部曲”《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半生素衣》等。

  对于陆小曼,我所知甚少,只知她和徐志摩有过一段婚姻。

  读完这本书,对这个绝代佳人,基本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富贵之家的千金小姐,宠爱有加,精通英文、法文,曾在外交部接待来宾,被称为“校园皇后”。能歌善舞,京城名媛。19岁,嫁给海归王赓。婚后和丈夫性情不和,认识了已经离了婚的徐志摩,二人均是洒脱的性情,很是投缘。婚后4年和王赓离婚,次年嫁给徐志摩。但得不到徐家的认可,婚后,徐老爷给徐陆二人断了经济来源,为了维持陆小曼的奢华生活,徐志摩只能做多份兼职。随着感情变淡,陆小曼染上鸦片,徐志摩北上教书,貌合神离。再之后,徐志摩飞机失事,陆小曼不再沉溺在交际场,而是闭门不出,与此同时,她的经济也没有了来源。当时,陆小曼29岁。她的后半生,又出现了一个男人叫翁端午,以前是她的医生。翁端午照顾她多年后,她委身于他,虽无名分,但她也看淡了这些。翁端午去世5年后,陆小曼病逝。此外,陆小曼擅长作画,能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写剧本。

  对陆小曼的评价是:一代才女,绝色美人。

  不过,她的人生真的很戏剧话。前半生一路飞上,遇到徐志摩后冒天下之大不韪,离婚再婚,到徐志摩死时,一生到达顶峰,而后,一路而下,到翁端午那里,开始平淡流年。

  也许每个人的一生要吃的苦,遇的事几乎是等值的,就像一条波状的曲线,有人静静守着流年,波峰波谷都小一些,有人则更写意一点,跌宕的起伏。

  对于这个故人,我谈不上喜欢,只能说她敢爱敢恨,但作为一代才女,缺乏一番让自己独立的事业,需要靠人接济,实在感觉不妥。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张幼仪的经商本领实在是不错,也许上天拿走了她的爱情,就给予了她更多的亲情和财富,林徽因在建筑史上的成就几乎和梁思成同等,而陆小曼这一点就和他俩相差很远。不过,可能也正是这样一个娇小玲珑,风情万种,柔柔弱弱,才能让一代情种徐志摩倾心,惺惺相惜。

  陆小曼对爱情的勇敢,倒是确实让人敬服。在和王赓离婚之际,发现怀了她的孩子,竟然打掉。这点和徐志摩为了林徽因,把张幼仪叫到欧洲,打掉肚子里的孩子,简直如出一辙。我也不知道这该叫勇敢还是残忍。

  最大的惋惜,应该是陆小曼和徐志摩合葬的心愿未能达成。

  当事人都已是故人,是是非非,也许都不重要了。逝者安息,愿他们在天堂,有着各自的美满。

  :作者文笔尚好,个人更喜白落梅。

  2014.1.1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