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鸟与兽的通俗生活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的读后感10篇

2018-08-31 05:4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的读后感10篇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是一本由果壳guokr.com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读后感(一):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记得是在博物学者刘华杰教授的书中看到,他说为什么要了解那些植物名字呢?名字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当你知道这种植物准确的拉丁文名字以后,理论上你就可以知道关于这种植物,人类以前研究的所有成果,甚至各种关于这种植物的故事。否则你就仅仅知道你眼前的这一株植物的样子,别的还是一无所知,其实这就是博物学的魅力

  这本书是果壳网的作品,书做得很漂亮,里面的彩色插图制作得非常棒,可惜没找到插画作者的名字。因为书是文集,所以各种文章各种类型内容都有,不过都围绕着鸟和兽这个主题。里面的作者我也经常看他们的文章,很多都是松鼠会的成员,比如瘦驼。

  书里面的故事和老科普有了明显区别,我小时候看的科普就是知识介绍文字稍微活泼一点就算是不错了。现在的科普文章越写越有味道了,有的和电影联系起来,比如《里约大冒险》,还有哈利波特的宠物,喜洋洋到底是山羊还是绵羊等等,还有的是关于爱情,有的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你感觉到原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鸟与兽也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打哈欠会传染吗?这个问题难道也可以做实验验证?呵呵,这个实验很麻烦,怎么能够证明哈欠可以传染,的确很麻烦,你得确定不是因为模仿,不是因为联想,不是因为社会性的各种因素,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好像还需要界定一下吧。科学就是这样,你一旦进入到细节就会发现复杂,这种复杂其实很有趣,当然如果你感觉到了这种复杂的有趣,那么恭喜你,你也许就是一个科学控,或者具备了科学控的可能性,那么有空去果壳网去看看吧,兴许你就被吸引了,刚才我在果壳网逛了一圈,看了一个话题,那就是发现一个物种到底要用多少时间,原来发现一个物种并不是看到了之后的瞬间惊喜,要采集下来,收集资料对比论证,证明一个新物种其实是在非常枯燥繁琐分类工作以后,才能够宣布出来。而这个过程平均要二十一年!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读后感(二):京东独家预售有特殊赠品

  (京东独家,预售期间,下单即有好礼,赠送果壳提供本书插画的精美卡片一套)

  http://book.360buy.com/11091492.html

  预售期间只需截取京东网购该书结算成功页面图片发给果壳阅读,即可获赠来自本书插画的精美卡片一套,从很萌的猫头鹰到很瑰丽的海蛞蝓,又文艺又科学,限量500本配送,先到先得。

  您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参与

  1、在新浪微博发布图片并@果壳阅读 ,同时将可收平信的详细地址、邮编、收件人姓名常用Email地址私信给@银古桑 ;

  1、将图片发送至read@guokr.com,邮件标题注明【鸟与兽的通俗生活】,邮件内文写明可收平信的详细地址、邮编、收件人姓名及常用Email地址。

  活动时间:2012.9.17~2012.9.30

  赠品由果壳阅读递出,请预订的消费者务必与果壳阅读联系。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读后感(三):《鸟与兽的通俗生活》序

  地球活了四十六亿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无聊生物。它们种不能吃的草,喝带气泡的水,吃没有营养食物自己跟自己打架,给想象出来的朋友敌人取名字叫龙,叫精灵,叫赛亚人,给没有地址的地方发送宇宙飞船。它们管自己叫人类,把其他的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和细胞生物,又把细胞生物分为古菌域,细菌域和真核域,植物和动物属于真核域。人类创造了文字,记录地球上发生和没发生过的事情。没发生的事情被叫做想象。在想象的世界里,人类以为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比如有外星人存在。外星人有的有智慧,有的无智慧;有的和我们长得差不多,有的像是章鱼;有的是硅基生命,有的甚至没有实体;有的像邻家女孩,有的纯粹破坏狂。他们还给每一种生物编一个故事,故事的精彩程度经常让他们自己感到兴奋。然后,兴奋之后是无尽的空虚。这反映了人类的想象力的极度贫乏。他们只能想象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时的情况,超过一个的时候,人类的想象力和他们建筑计算机不够用了。所以他们想象的生物也都很简单,在文学作品里很少见到三种以上生物同时出现,而且这些生物只有简单的行为,欺负人类或者被人类欺负。类似于长角带蹄子的生物是否会吃肉的问题超过了人类的想象力。想象力都是来源现实,所以必将被现实拯救。地球上真实存在的生物拯救了人类的想象力。在其他大陆上发现的肥胖奔跑的鸟,肚子上有袋子的动物,把淀粉储存在地下的植物,刺激了人类想象力的发展。人类花了数百年的时间发现,有180万种已知的生物正在或者曾经生活在地球,但是人类不知道的还有一千万到一亿种。通过总结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智者达尔文及其追随者发现这些生物过着迥然不同的生活,却有着共同的祖先;发现生物与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等六种基础关系的存在;发现生物和生物之间有能量流动物质转移。这些都是概括性的发现。事实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物种的生活习性一致的,它们因此占据了不同生态位。地球生物被人类清楚认识的很少。这一点很容易证明,人类对每一种生物都有饲养的欲望,但是仅有绝少的一部分被成功饲养。大部分被人类饲养的动物和植物死于食物过多或者过少,供水过多或者过少,阳光过多或者过少,氧气过多或者过少,当然,最重要的是人类在用笼子表达对其圈养的生物的爱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了恐惧。如何和其他生物共处,是一个困惑了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暂时放到一边。在发现邻家女孩般的外星人之前,地球人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观察身边的生物。这些生物不存在所谓的智慧,但是他们的复杂存在也不是所谓有智慧的人类所能理解的。目前人类最了解的生物是一种叫做大肠杆菌的原核生物,这种生物拥有3500个基因。这些基因如何让大肠杆菌活动起来,依然是个谜。对于更加复杂的生物,人类对他们的认识可谓是浅薄。于是,邪恶的人类把他们分成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善良的人类把他们分成萌的和不萌的。更加不怕麻烦的人类制作了一张复杂的分类表,仅仅是动物就分成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和哺乳。每一种动物的生活都将写成一本书,一本篇幅无尽的书,一本只有兴奋没有空虚的书。为什么要为地球上的生物写书?因为地球的生物演化了四十六亿年,只有人类这种无聊的生物可以从其他生物的生活中感觉到快乐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读后感(四):自然之书

  还记得小学第一次郊游去的地方就是动物园

  老师在前面带路,大家排成一对队手拉着手,叫叫嚷嚷的从一个笼子到一个笼子。那时还在识字的阶段的大家都很乐于展示自己的实力,于是都卖力的逐个读着笼子上牌子上的字:梅花鹿!金丝猴!黑熊!鸵鸟!……

  到了关孔雀的笼子时,我们都围成一圈,满怀期待它能开屏。后来有的人等得不耐烦了,就发出各种声音,鸡叫鸭叫狗叫,试图能与之沟通令其让我们一饱眼福。其实现在想来,当时这一行为就像是放一只狗在一个男的身边叫,从而试图达到让他勃起的目的。等我们都叫累了,孔雀还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在笼子里走走停停

  据说,在动物园的最里面,我们就能看到万兽之王老虎了。我当时心情十分紧张。虽说有笼子保护,但是保不准它会挣开笼子逃脱出来。即便笼子足够坚固,万兽之王的咆哮也是极具威力的。到了老虎的笼子的时候,隔着铁栅栏,里面空无一物,找了一会儿,才发现万兽之王趴在笼子角落阴影处,眼神疲惫厌倦。

  如今回想起那眼神,我仍然感到,我们对这群跟我们呼吸一样空气的生命的理解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足够。

  读《鸟与兽的通俗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让我又逛了一次动物园,不过这里面的鸟兽比儿时去的那个动物园丰富多了。这里不仅有生活中可见的乌鸦喜鹊鹦鹉蟾蜍鳗鱼,以及久闻大名却难见到本尊的熊猫猩猩海豚北极熊,还有光看名字完全不知所云的蛞蝓鲎虫海牛海兔,等等等等。

  而这一次,没有动物园中用来阻隔人与鸟兽的铁栅栏。我只是躺在床上,翻开书,就能静静听动物们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

  虽然我自己的专业是生态学,也需要跟自然界的生物们打交道,但是书中的许多内容对我来说仍然新鲜可口。比如涡虫会通过竞争来决定雌雄,铁线虫会在寄生螳螂以后驱使其自杀,北极除了有海象海豹以外还有象海豹,而且个头比它们都大。

  知识永远是不嫌多的东西,更美的是能在有趣的讲述中消化它。书中在讲到“放生”的危害时,居然用变形金刚打起了比方:“有时候,你必须祈祷自己别碰上一个混帐塞博坦星人:邪恶霸天虎占领了地球,把人类掳去塞博坦星做了宠物;后来善良的汽车人打败霸天虎,人类得到了解放。汽车人决定送人类回家。然而当你满心欢喜地走进回家的飞船,"哐当"一声舱门关闭,你却突然发现飞船目的地赫然写着‘火星’!你扭曲的脸贴在舱门上,绝望地高喊:‘你这个混球!搞错啦!’一脸憨相的汽车人却笑着对同伴说:‘看这些可怜的小火星人,还不舍得我们呢。’然后飞船发射,永不回头……”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幅温暖有爱的画面,却也同时忍俊不禁。曾经也有人问过我放生是否真的对自然有益。我打的比方是,生态系统就像是个有机体,得考虑它的适应性,不可能随便拿个器官就往它身上插。相比之下,汽车人的比方实在有意思多了。苦口婆心的给别人讲入侵物种,环境容量,种间关系远不如让他们想象自己被困在火星,感同身受被放生动物的处境

  而《鸟与兽的通俗生活》的作者无疑是深谙如何将科学上那些绕呼呼让人犯晕的术语与生活中大家喜闻乐见常识结合在一起的。

  当然,有趣的还不止是语言风格。《鸟与兽的通俗生活》也在展示着探索乐趣。比如在《喜羊羊:山羊,绵羊,还是混血儿》中,作者在一开始就抛出了喜羊羊到底是绵羊还是山羊这个问题。想不到在这部家喻户晓动画片中居然还隐藏了这么一个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这也体现了我们科学青年严谨思维。作者将喜羊羊与自然界中的山羊以及绵羊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一一进行对比,甚至探讨了喜羊羊是山羊和绵羊杂交产物的可能性。最终得出喜羊羊还是属于绵羊的结论。活生生的把虚拟世界的人物来进行了一次物种鉴定。其实喜羊羊是什么羊并不重要,作者不过是用问题当做引子,带读者细细的将山羊和绵羊做了一次区别。相信读完这篇文章的人,不会再将山羊和绵羊弄混了。

  还有类似的有意思探究,比如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到底是什么鹿?陆龟打哈欠会传染吗?都在一次次展示如何用好奇心的严谨的思维去挖掘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经验中隐藏的宝藏

  在其中有很多知识甚至是与我们的经验相违背的,比如卖萌无敌的大熊猫,其实能也把鸡啃来吃了。看起来体型笨重的熊比人跑得快,装死也是没用的。天下的乌鸦并不一般黑,喜鹊跟它也是亲戚

  自然是一本无穷无尽的书,其间的字句不断变化,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人类作为万物中的一份子,既是它的读者也是作者。它值得我们去惊叹,但更需要我们的理解。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读后感(五):haha

  内容还挺充实的,太好了!我喜欢,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虽然说些的不是最好,但也是比较傲好的了,知道吗,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时候,我还对动物不是很了解,现在就不一样了,哈哈,就是有感觉有你感觉啦!嘎嘎!

  最好,但也是比较傲好的了,知道吗,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时候,我还对动物不是很了解,现在就不一样了,哈哈,就是有感觉有你感觉啦!嘎嘎!最好,但也是比较傲好的了,知道吗,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时候,我还对动物不是很了解,现在就不一样了,哈哈,就是有感觉有你感觉啦!嘎嘎!最好,但也是比较傲好的了,知道吗,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时候,我还对动物不是很了解,现在就不一样了,哈哈,就是有感觉有你感觉啦!嘎嘎!最好,但也是比较傲好的了,知道吗,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时候,我还对动物不是很了解,现在就不一样了,哈哈,就是有感觉有你感觉啦!嘎嘎!最好,但也是比较傲好的了,知道吗,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时候,我还对动物不是很了解,现在就不一样了,哈哈,就是有感觉有你感觉啦!嘎嘎!最好,但也是比较傲好的了,知道吗,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时候,我还对动物不是很了解,现在就不一样了,哈哈,就是有感觉有你感觉啦!嘎嘎!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读后感(六):【序】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果壳网主编徐来

  作为一个科学传播工作者,我给朋友们带去的惊诧或许并非那些颠覆常识的知识,或者出人意料的细节,而是我的中文系专业出身。“文科生为什么要来搞‘科普’”,这是我最常被问及的问题。

  这个问题想久了,不免就总会绕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上去。这话是子曾经曰过的,当然是好话。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从什么文本中都能抓取到有用的东西,读《诗经》碰到雎鸠、蝤蛴、白茅、飞蓬之类的名物,自然免不了多看两眼,暗暗记下来,更不用说《駉》里面十来种马的名目了。

  自然世界是一本远比《诗经》大得多得多的书。好奇心同样驱使人探求每一种草木鸟兽与其他种类的不同,探求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恰当的位置。作为一个好奇心过剩的人,或者说“知识收集癖者”,我也不会放过这么有趣的工作。

  2006年年底,七国科学家参与的“长江淡水豚类调查”基本确认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在随后的报道过程中,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亚目”、“总科”这样的分类单元,才知道白鱀豚和江豚是相去甚远的两个物种。或许这就是新思路的开端,当时我正好又有大把空闲时间,便全数投进了动物分类这个领域。后来又因为工作的关系开始密集接触瘦驼、刘夙、邢立达、外星兔这些专业人士——在这本书里,在果壳网,都能读到他们的文章。

  从动物分类向前推进,我笨拙地踏进了博物的广阔领域。接下来,又以此为起点尝试着了解进化论和分子生物学,进而扩展到更多的领域。作为一个“知识收集癖”爱好者,我不会放过博物学的任何一个分支。虽然每一种都只是浅尝辄止,但已经足够让我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了。

  至少以个人经验而言,对自然鸟兽知识的了解和探究,是一种将普通人带入科学领域的有效方法。

  说到自然鸟兽的知识,当然免不了让人想起“博物学”和“博物学家”。很多很多年前,在古代中国的士人中,也有一群“博物学家”,实际上,“博物学”这个词本身就来自晋人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一书。在他们的著作中,时常能见到思维奔放、不拘小节乃至附会杜撰出来的内容。我曾经写过一本《想象中的动物》,书中对此进行了戏仿。比如对老虎血液一种奇特功效的描绘:

  《抱朴子》提到了虎血的奇妙用处。在每年三月三日这一天,取白色老虎的皮毛、草鞋的鞋带、浮萍碾成粉末,用新鲜的虎血调和成丸。然后将这个丸子当成种子,种入地下。隔年就可以有收获。虎血种子每年生长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让它连长七年,陆续收集这七种不同的种子,磨成细粉后用蛋液调和,敷在鼻子上,干后撕下,有去黑头的效果。

  对称性、数字崇拜、仪式感、混乱列举、语焉不详的口气以及东方情调的臆想,勾兑成一种迷人的,抒情性的生活场景——虽然这样的经验与近现代意义上的博物学判若云泥,但它们之间依然可以抽取出某些相似的东西: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它们往往是无直接用处的,足以被视为“屠龙技”;它们同样轻快,节奏鲜明,适于充作谈资;当它们作为一种知识存在的时候,又都具有陈列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炫耀。

  2011年夏天,法国纪录片《海洋》在国内公映。我感慨说看这个片子得配上“自然控”的“人肉评论音轨”,详细解说片中各种瑰丽生物和百态行为。但很快引来网友的反驳:“没必要,片子的目的是要人们珍惜保护好大海,书呆子气的解读只会削弱这个主旨的传播。”

  确实,自然本身的绚烂细节已经足够叫人惊喜,叫人击节赞叹了。但如果想要理解自然之美,进而保护好这些美,那么光靠惊喜和爱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厘清每一个物种在生命序列中的位置,它们的习性与要求;需要从技术细节入手,理解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

  自然不是抒情性的。自然是生生不息的分裂,是细节与真相的堆积,是许多人无法直视的“血腥爪牙”。

  自然的门虚掩着,你可以一边等待,一边欣赏巨大门环上的奇异纹理;你也可以推开门,走进去,看到更多有趣的东西。

  徐来

  果壳网主编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读后感(七):说说鸟与兽的悄悄话

  沟通是认知的基础。习惯用语言和文字沟通的地球人,面对共同生活的鸟与兽,总是沟通无力、理解不能。而常被误会的可爱生命,却一直自得其乐,在不足为外人道的社交圈,忙碌着自己的通俗生活,“说着”地球人听不懂的悄悄话。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就像个有趣的生物翻译,带你走进鸟兽们的世界,一探究竟。告诉你动物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外形、行为的特征和含义。原来,我们是如此自作多情、迟钝无知,加上动物们集体“失语”,造成了一个个啼笑皆非的误会。其实“地球人、喵星人、啾星人、嗷星人••••••都需要爱与自由”。

  第一次读果壳网的书,主编徐来的文科生宣言就让我眼前一亮。如果说没有共同的沟通方式,让人类一度把动物们的交流判定为“无意识”的悄悄话;没有妙趣横生的文字传播,也会让科学结论沦为小圈子的悄悄话。书中介绍的动物是文学、影视和新闻的常客,令人倍感亲切、记忆深刻。虽然未能涵盖自然界的大部分鸟兽,但我相信每个看完的人,都会不禁寻找其他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延续探索带来的惊喜。毕竟,博学家的探索乐趣,远比他们捕获猎物更持久。

  沟通和分享,才能让我们不孤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