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10篇

2018-09-04 05:3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10篇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是一本由韩松落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一):专业影评

  一直喜欢看书,偶尔看看电影。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以为是本励志文艺之类的,当然这是题目给我的感觉作者其实也没怎么评价那部电影,那个人物,他像一个局外人,对着电视上的人物说出自己想法。不过,我从中学习到不少专业名词认识到不少我从来没关注过的明星,他们有曾经辉煌,有现在的冷落,有消失的,有新来的,总之,那边的世界我们从来不会接触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二):世,花,情,光演绎的娱乐

  如果不是这个名字,我可能会忽略掉这么好的一个评论家,一个能将娱乐与八卦提升到如此的高度又让人信服的作者。作者以有趣又不冗长方式写出了一个个八卦事件背后影射的哲理,未必还原了一个个真相,但却引申出对人生思考,对现实的剖析,像咪蒙说的如果在与别人八卦时不显得俗气,可以看看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当一本如何八卦的指南书,更多的是对娱乐百态更人性化的解读反思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三):生日礼物

  可爱t前一天跟我说,给我买了三本书当做生日礼物。

  我收到后,发现有这一本。t把它定义成了娱乐文艺评论

  我看到这本书,第一个想起了放在书柜里的那一本《我们的她们》。

  我还以为韩松落是个女子,这次一看,是个小伙子

  看了几篇了,昨天看到那篇关于李嘉欣的,记忆一直,重生术,@#¥%¥~~那句贫富差异终极体现,我很认同。好有作者的世界观在里面呀,难怪malingcat老师也很推荐韩松落~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四):书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我心情大好

  看到《为了报仇看电影》的时候,我挺抑郁,那种感觉就是,我花了很长时间经历了很多痛苦辗转才明白事情,就被他仿佛轻而易举而又无比准确的用语言描述出来了,就像我之前的罪都白遭了。

  后来看那些娱乐评论,同样的事情他看到的就和别人不太一样,从朱玲玲婚后最好的朋友还是叶倩文,他知道她没有真正融入那个豪门,从陈琳自杀,他想到二三十年代电影厂老板和女明星的关系新闻都在关注陈琳和前夫现夫感情纠葛的时候,他说,流行歌坛不行了之后,曾经歌手要么嫁人,要么上上电视节目,而陈琳其实是一个坚持挣扎事业上的悲剧结果。还有很多,都忘了,总之他看到的和别人不一样。

  为了报仇出2的时候,作者在微博上搞了个抢答问题送书活动,因为有点小失误,所以临时多加了一个问题,送的也就并非出版社发出的新书而是曾经的《怒河春醒》和《我们的她们》,而我抢到了这个问题,《怒河春醒》的封面写了:华枝春满。很不好意思的是,问题的答案是我百度的。所以我决定,等再有新书的时候,我一定把原来那些书都读一遍,把我曾经的触动都再找一遍,然后写一个长评。然后,《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在我公司前台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希望Ta有所得吧。。。。。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五):春风化雨

  韩松林的《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看完。

  一般情况下,我喜欢小说多一点,但是看小说跟看电视剧一样,可能会遇到比较狗血剧情,小说的情节一般都比较脱离我们的生活爱情太过美好,生活没有琐碎。如果中了小说的毒,可能陷入为什么别人的生活那么美好,我的生活这么平淡无味怪圈。如果看现实的悲剧小说呢,又会有种太夸大的感觉,虽然世界无奇不有,尤其是在这片神奇土地上,但是太悲天悯人,有种天空都是灰色的感觉。同样不好受。

  最后觉得看八卦是最HIGH的,尤其是娱乐圈的。

  看这本书之前,并不知道里面很多都是对娱乐圈的事有感的。我以为又是人生感悟之类的心灵鸡汤,或者接受生来不平等努力向上的励志文。读着读着才发现是这两年娱乐圈的一些热事,可能跟作者离这圈比较近,哪些人了解比较多,写出来是另外一个角度。这些人原本就是普通人,他们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有着普通人的喜好,就是全部都被放大并展露出来,因此我还是很佩服他们的,因为他们很坚强豁达。笔风很随意,就像向你讲述对他一些朋友的事的看法,角度还是很不一样。当然,从我自己的角度,有的地方还是不那么认同,不过没关系,看书看的就是不同意见突然发现他写的绝大部分女性,看来男人注意和谈论最多的还是女性啊。身处大染缸,要看清自己的内心,看透实物本质,保持一颗不变的心情,是那么的艰难,多些宽容,多些谅解是多么温暖的事情。

  文字是很神奇的东西,同样的字,为什么有的人能春风化雨,滋润人心,有的人 生涩难解,不知所云。是技巧不够,还是内心修炼不到?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六):娱乐述评是专业

  这本书是一本娱乐随笔结集。探索娱乐圈中事件,折射出人生感悟社会现状分析

  观点深刻的,总能牵着我们走向作者的理解之地,只是都是他人的想法,也就这样不是么。

  只是对于娱乐圈之事,能够有诸多感悟,这才是重点,我也是个关注娱乐圈之人,贵圈每天发生多事情,男欢女爱,各种评说,窥视明星生活,也是一个爱好,只是我一直不支持这爱好,很有意见性地克制它,觉得不过是件浪费时间之事,但如若能像作者这样审视自我,审视社会,最后感悟人生,我想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都说贵圈太乱,圈外人真是难以理解。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评论纷纭,各持一方观点。我们总爱看明星的各项新闻事件,窥探也好,想象也罢,不过是别人的人生,我们没有体验过的人生,才让人流连。

  女星整容总是风起云涌的,这段时间AngelBaby带着媒体医院检查是否整容的消息上了头条,baby被传言整容的谣言传了好多年,只是Baby一直否认,不过是因为那些旧照,说是矫正牙齿。不论真假,整容又怎样?使自己更美,是演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只要成功履职禁止,别说她是整容,她便是一具画皮,又与你何干?大家议论不止,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话。

  明星人时刻都在聚光灯下,备受瞩目,他们也希望被关注,在娱乐圈,坏消息好于没消息,也不过是一种关注度。女星嫁入豪门好像是最好的归宿,只是豪门总是拒绝娱乐圈女星,也不仅仅是因为出身经历,是因为她们心理上不朴素,时刻需要被关注,就是这不朴素的一种。

  明星对于我们不过都是假象,我们幻想着能够跟他们见面、拥抱、甚至结合。只是幻想这东西怎么会有气味,若粉丝心中的欲望可以具化为一只小小的动物,它定会深情地对偶像道一声:“我是你养大的”。

  对于这样的娱乐评论,实则是在反映一种社会现象,娱乐圈各类人群杂生,放大即是整个社会。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七):低处没有飞翔

  在整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篇借贾宏声引出的《低处没有飞翔》。

  作者这样描述这个世界对待贾宏声的态度“他适合穴居,但周围的人偏要合力把他拖出洞穴;他适合面无人色形容慵懒同时任由内心在低处飞翔,但周围的人更倾向于给他打上鸡血让他欢天喜地积极上进;他不愿克服自己的恐惧,但全社会都围剿这种恐惧”。

  这段话让我思索良久乃至悲伤地发现:这世界并不具有包容异类的雅量。

  我们把几乎所有的词汇都以我们的价值观衡量并为之赋予了色彩。“颓”是“废”,而不是众多情绪中自然的一种。“财”是“宝”而不是众多物质中普通的一种。

  于是,我们欣赏积极向上乐观,而排斥低沉消极悲观;我们赞美外向能言圆滑,而批判内敛拙舌耿直;我们对“老实”明褒暗贬:我们对“世俗”态度暧昧……

  而我们似乎忘记了,颓废和积极都是情绪大家庭中的成员地位理应平等;向上和平庸都是人生态度的一种,并无高下之分;外向和内向都是性格分支,何来优劣之说?

  就像狠狠红评论《枪王》中张国荣的角色“他的渴望,其实和别人的渴望并没有什么不同,就像有的人渴望很多的金钱,有人渴望爱,有人渴望名和利一样,他只是渴望杀和血,为什么唯独他的渴望有错?”(《假面的意志》)

  贾宏声又何尝不是?

  但是,但是,这并不是社会的逻辑

  莫之许说,中国社会除了成功,别无信仰。这就是社会的逻辑。

  “不成功就是罪过,生存必须被统摄进一种亢奋模式在低处飞翔,会被全世界诟笑”。我们假“为你好”之手用顽固的成功学价值观试图把所有人都塑造成一样的人,并与之一起排斥异己,诛杀异类。就如韩松落说“人的世界,在骨子里,永远是一种王夫人式的严肃,以及一种叶公好龙式的宽容”。(《坎普陈志云》)

  低处没有飞翔。其实低处的飞翔在物理上和高处的飞翔是并无分别的,只是经我们有色眼镜打量后的低处的飞翔,不是飞翔,而是堕落,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没有责任感……是种种不美好的一切,独独不是我们为之赋予美好色彩的“飞翔”。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八):记下

  我们只有互相安慰,说服别人的时候也说服自己,像佩索阿说:我们所有的人组成一个伟大亲密群体,在生命队列中用词语的臂肘互相捅来捅去。

  对于那些因为利益原因要获取我们信任的人,我们永远只能付出十分之一的信任。

  即使是本性里最讨厌的东西,也经不起这样艰苦细致地,大水漫灌的思想工作。(谈恋爱也是这样,不过人是活的啦

  在乎被人看轻,在乎被绳之于法,在乎名声扫地。一旦被人发现你在乎,这弱点立刻成了致命缺陷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潜规则: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对于某些人,他把某种东西给多了一点,这种东西使他们终生被隐疾所苦,却也终生熠熠生辉

  人的世界,在骨子里,永远有一种王夫人式的严肃,以及一种叶公好龙式的宽容。

  每个人都有十二种颜色,绝非一两种颜色可以概括,也不是一两次错失就可以全部否决。一种公平的印象判决,是建立在对一个人完整了解之上的判决,一种公正的颜色论断,是在审视这十二种颜色之后的论断。当我们意欲行使裁决的权利之前,先得将对方看做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是一个瘠薄的纸片

  对我们来说,这很可能是一次远足,时不时地,我们就需要这样集体动员一次,在地铁里狂奔一次,呼告的是别人的事务表达的却是自己的孤独,每一个人,都在找自己身后的一支队伍

  人都是用对方的状态作为暗示前提,决定自己回应的方式。四十岁老男还穿出活泼的花衣,别人问及年龄时,还辅以俏皮的反问”你猜“,得到”二十八岁“作为回答实在不能算意外,坦荡大方必然喂养出坦荡的对待,闪躲设疑,必然喂养希区柯克式样的对待,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多半是我们塑造和喂养的结果。

  一个人,一种文,在确立自己地位的阶段,必然是肃然的,得到接受、获得认可标志,其实是柔软

  她(汤唯)揭示了一条重要的自我成就之道,人只有使自己强大起来,拥有和高于自己的人平等对话能力才能得到较为公平的待遇

  像走在天地苍茫处,才发现怨恨龃龉其实都很小,只有在力所能及范围里,心无所碍地原谅、放下身段对话,在变老之前,竭尽所能互相温暖。

  十年树情人,百年树朋友,两条腿的人到处有,可以经营百年的项目确实少,与其在他肩头痛哭一晚,不如“只要偶尔深夜想起有你,会有一些微微的酒意”。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九):《上》序言

  韩松落/文

  自2004年接了第一个娱乐专栏至今,八年时间,我写了上千篇娱乐随笔。电脑D盘的“娱乐随笔”名目下,有38个小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有三十到五十篇文章。当然,每篇文章因为反复修改,会以“XXXX2”、“XXXX5”的方式多次存在,但一千篇娱乐随笔,应该是有的。

  这些娱乐类的文章,此前结集出版过一次,就是2010年出版的《我们的她们》,当时遵照编辑思路选择了讲述女明星身世的篇目,重新进行了整合和修改。最终的成书,故事性较强,在网站摆放的时候,被放在了“传记”类别里。而随笔性质较浓的文章,之前并没有出过书,这次选择了一些篇目,集中在一起。

  整理稿件的时候,是从后往前翻检的,看到最初写的那批文章时,不免为早先的自己生出一额汗,怎么能写得那样坏?文字坏,见识不够,还咄咄逼人。怎奈记忆无论如何也回不到现场,也插入不到当时的思维,不知当时的自己,怎么会那样写,那样想,只剩惘然。想起网上游荡的一个说法,说人身上的细胞每七年时间就会彻底更新一次,有没有依据不知道,但我再度看到那些文章,却完全是新人看旧人的心情,有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的讶异。

  这几年的努力学习,努力磨平性格中的齿豁,多少是有点滴的吧,至少,看见那些文章的时候,像被审讯间的白灯照着,每个字都格外刺眼。所以,最终选进书稿的,多数是2009年后的文章,未必多么好,但胜在多点温柔敦厚。

  有几篇文章在《我们的她们》中出现过,这次又放进了这本书的“浮花”部分。我的想法很简单,当时那本书因为制作粗糙,很受诟病,但我有把握,那些文字不算坏,只是被阅读气氛带坏了。所以,我小小地选了几篇,想看看当它在较好的纸张、印刷、封面烘托下,会是什么结果。也是做个试验的意思

  娱乐类文字,在文字的世界里,似乎天然地低人一等。有位老师,也将我的随笔归为“泛文化随笔”,善意地回避了“娱乐”的属性。但我又觉得,娱乐类文字,比别的文字,更适合作为剖解人世人事的工具,也更具“黑匣子”功用,帮我们记录下一段时光,哦,迈克尔·杰克逊去世的那个夏天,曾轶可参加比赛的那一年……,所以《改变1995》里,唱给天堂里那个人的,都不是所谓大事,而是时间里的各种花絮。我整理文字的时候,也像打开盒子,这几年的事情纷纷跟着来了,不得不常常停下来。所以,就大大方方地保留它的“娱乐”标签吧。

  要感谢彭毅文,她给了我自由度,容忍了我在不自信驱使下的反复修改——我校对和修改后寄回的,几乎是另一部书稿,还要谢谢上海三联的黄韬老师和王笑红老师。也要感谢刊发这些文章的老师们,叶倾城、徐庆华、邓雁、黄佟佟、汤灏、刘奕伶、闵小丽……希望没把你们的名字写错。

  还要特别感谢马凌老师(豆瓣上的malingcat),这本书中《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译文的题目,来自马凌老师为《隐疾》所写的书评。后来,彭毅文在众多题目中,相中它作为书名。我跟马凌老师写了豆邮,讨这个书名,她爽快地答应了。

  一本书,其实也是一场戏,现在,与戏有关的事情,都交代得差不多了,就让铃声响起,大幕拉开,让娱乐娱事背后的记忆纷涌而出。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读后感(十):不过是天道酬勤

  于我这样生性懒惰散漫的人眼里,勤奋和坚持无疑就是天赋异禀,简直不可理喻。这种确切无疑的天分在韩松落身上却一再被旁人所忽视。当人们只管纵情赞美他的一手好字时,我的这种判断在心底就显得更加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用数字说话嘛。自2004年开始写作专栏至今,生意好的时候,韩松落一年要接手三十几个专栏,每天平均写上两三千字,最高纪录是一天7000字。专栏马拉松这些年辛苦跑下来,对于一个资深文艺青年来说,这种写作不仅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更重要的是帮助他越过了文学圈的森严规则走出来。

  最早知道韩松落,是在2005年博客鼎盛时期,隔壁宿舍的小于同学郑重向我们推荐他的“怒河春醒”。博客页面色彩明艳,内容庞杂,除了音乐和电影等等的推介外,还有光怪陆离的娱乐圈专栏。他写的的确好看——角度刁钻,言语刻薄,目标往往极力指向黑暗之心。倚靠文字华丽,说理掷地有声,看的人无法不跟着坚信人间世相大抵如此,顿时心生厌世情绪。有天终于感觉隔膜,拒绝再读。当然,偶尔还是翻开他的博客,绕过“歹毒”的娱评,意外发现他写母亲或者追忆故乡的文字散落在各处,笔触温情脉脉,完全是另一个人另一种脾性。他迷恋细节却并不沉溺,叙述沉着有劲,这种隐约的记忆成为多年后约稿《怒河春醒》初始缘由。

  转年,因为一个共同的朋友我们隔空相识。那时候我们都同样自卑羞怯,没有正事商量,基本上都不怎么联系,只记得给他邮寄过两本书,他的地址和接收人也变了两次。这便在脑海加深印象,觉得这是个非凡的很神秘的人。照片上,他的忧伤若隐若现,仿佛是一种优雅。他给我打过一次电话,那天兰州阳光明媚,他抱着猫在台阶上晒太阳,我在天昏地暗的午睡中神智不清……后来我也主动给他打过一次电话,没话找话说些不着四六的话,然后各自在电话两头兀自傻兮兮笑起来。之后的联系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真正见面是要到2010年底,我已从上海搬到北京近一年。

  他来北京为畅销书《为了复仇看电影》做推广活动,顺便要跟好几家出版社谈新书合同。他见缝插针地抽出时间跟我见面。时隔四年,彼此都成熟不少,交流比想象中顺利,甚至觉得对方亲切地像自己的中学同学。吃饭时,我重新说起从前那种跟乡土有关的文字,希望他把那段生活记录下来。他爽快应承,又说别人约的都是“娱乐”,担心过于私人化的散文集没有销量。但是过去是个异域,西北更是异域,谁都有偷窥的好奇心。我们口头约了交稿时间。

  2011年3月,我就拿到书稿。对于过往,他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记忆力,文字极为绚烂,又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些对于熟悉他的人来说都已经稀松平常。真正具有颠覆意味的是,他旁若无人地袒露自己。好几次我问他:这么暴露,你就没有顾虑么?这样几个回合问答,逐渐也就明白,这种敞开的表达也许才是他最重要最有效的出口。某种程度上,他是自己的医生。但这样的书,不知道应该取个什么名字才好。亏他想出很多诗情画意1980年代感很强的书名,都被我一一否决。我也清晰地记得,敲定博客名作为这本散文集书名的那天,正好是农历“惊蛰”。一切冥冥之中注定。

  常年处于高压线上,如若不对自己做开诚布公地调整,迟早要精神崩溃。韩松落明白自己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这几年“努力磨平性格中的齿豁”,努力过着日常生活。他的新书娱乐专栏集《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很快就要出版,“最终选进书稿的,多数是2009年后的文章”,与当年的“咄咄逼人”不同,文字“胜在多点温柔敦厚”。届时我们会读到一个内心比较平和的韩松落。

  1970后的文青,在青春初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1980年代文艺繁荣期,都把写作这种表达方式看得太重要太过理想,有时甚至被上升到救赎的高度。到了眼前这个年代,心态稍微调整好些,却几乎都留下严重的文字洁癖后遗症。在这本新书的编辑过程中,韩松落和上次一样纠结,擅自把三百页出头的书稿删减到二百二十多页,把稿子改得面目全非。为此他专门手写一封致排版老师的信,除了表示歉意之外,还留下电话号码,以方便排版人员直接联系他协助修改校样。

  也怪我实在是太过宠溺作者!

  彭毅文

  2012.6.13

  《书香两岸》七月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