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画堂香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画堂香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07 03:4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画堂香事》经典读后感10篇

  《画堂香事》是一本由孟晖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9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画堂香事》读后感(一):画堂香事

  在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起初被这雍容华贵的封皮吸引,就借了回来。确实,捧着他看时,手都在冒汗。

  看完之后,发现古代古典的美人讲究了,举止优雅,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吧~~我觉得应该多去了解一下。

  《画堂香事》读后感(二):望成莫及的赏香

  这是第一本算是认真阅读的文化研究的书。因为喜欢香水,所以想了解中国古代的用香的种种。别看这薄薄的一本书,面面俱到图文并茂地给读者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把玩香这件事的重视奢华程度。回看现在由西方传入的香水,熏香的简单粗暴,才知道老祖宗在香事上原来可以有那么多心思可花。要是能够重现当初的用香之道,是不是也是重整中华传统艺术的一条不错生意经呢。此题暂缓,书先收着。

  《画堂香事》读后感(三):香事

  读完这本书已经是个大城市PM2.5值一天天刷新纪录纷纷爆表的时候了。看着书里的古人,采雪化水来沏花茶,随手都采得到鲜花来入酒入菜,放房间熏香。如今的人,只怕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是奢侈

  想找一种食物,让理想现实契合。读罢此书,陷入沉思。古典之美,固然是美好,只是今人何时或有没有机会再把她拾起?香道的没落是历史选择必然趋势,还是人类一时迷了心窍?厦门关于香道的协会成立多久了?如今,有何建树了?很久都没再关注到。反而是在南京,原来上班附近的地方居然开了一家"富山香堂",我这种屌丝居然不敢进去。香道,富人玩的?香道,打算今后如何发展外国的精油熏香好坏参半倒是有些能走入寻常百姓家。一种文化,能不能做成产业之后还保存着对学术敬畏和敬仰,而香道,需不需要依存商业相生?

  扯远了,总之是本好书。只是那鲜活的古典生活让如今惟利是图的现代生活黯然失色……

  《画堂香事》读后感(四):回到古代做女人

  本书是物质文明史的通俗写作,展示了古代妇女梳妆服饰居住饮食优点是这样的写作过去少有人关注,从日常琐事展开,非常亲切,虽是旧作,至今仍令人难以释手,缺点是通俗写作,考证不严密,且无断代。

  以燃香来说,汉代才随佛教传入中国,此前虽有焚烧祭品以飨祖先民俗,但与燃香并不是一回事。古人祭祀时不仅焚烧食品,而且焚烧大麻,大麻是古人重要的食物与服装原料,广有种植,但并非毒品作为毒品的大麻是从中亚舶来的,其烟有致幻效果,有说法认为,商周时青铜造型狰狞,即为工匠兴奋设计产物。汉代道教也采用燃香之法,应是为了和佛教竞争而植入,史书记载于吉曾经焚香布道。

  在燃香的过程中,工具香料历代都有变化,梳理一下,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书,扬之水老师著有《香识》,但考证甚繁,普通人难以通读。其实特别需要本书这样的著作来加以介绍可惜的是,几乎没有。

  本书篇幅较小,往往止于戏墨,所漏之处,每每令人惋惜,好在孟晖相关的写作颇多,可以找来参照阅读。

  《画堂香事》读后感(五):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偶尔拾得的一本小书,薄薄一层,图文并茂,读起来轻松趣味盎然。书中内容大多和香有关,香器,香食,香之种种。古人诗词如醇酒,在这本书里各个却散发着香味儿,扑面而来,或华丽秀美的词藻,带着柔情,让人渐渐沉醉其中。

  书中还囊括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与古画、雕塑工艺品等等。那些鲜活的物件各个都有历史的痕迹在其中,让人觉得妙不可言女生可能会更爱阅读这一本书,因为它就像一块做工精致的绣帕,放在那里,即便无用,赏心悦目就已经足够

  Marilyn Monroe说:我睡觉只穿Chanel 5。初听觉矫情根深蒂固认知里,觉得香水并不是好女孩开启夜生活一部分,而它只需在清晨伴随我们出门。直到读完这本书,才觉得香气氛氲,芬芳怡人,其实并不分早晚。

  喜欢这样的书籍,可以让心一点点的安静下来,享受当下的宁静。陆游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想,若人世间离散分合本是定数睹物思人难,那么记住那熟悉香气,或许,也是一种对人对己的安慰

  《画堂香事》读后感(六):古香,古情

  第一次读孟晖老师的书,刚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精美的装帧惊艳到了。绛红色的呢绒封面小巧薄薄的一本。

  这本画堂香事的考据仔细,作者参考了许多古诗词以及一些古代笔记小说,从中发掘与香有关的故事。书中还穿插大量的插图,如一些古画以及古代出土物品。从这些史料中,我们能更真实客观地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对于古香的做法,作者也对其中几个进行详细解释,让人似乎嗅到了那穿透时间的古香。

  古香,常常蕴含着古情。清香伴情生,作者想要传达的正是这一思想。从古香中,揣透古人的隐秘情事。但这本画堂香事,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作者在对一些香的论述不够深入,有些常常是抛出了一个香名,却没有继续往下解释了。还有作者的文字描述仍有上升空间,作者为美术出身,并非汉语言文学科班出身,那么对于她的文笔无可厚非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写这本书所做的准备是很详尽的,作者考据了大量史实,并查阅了大量古画、出土墓葬品,精心为读者准备了一场香宴。读画堂香事,品味其中古香,体会其中古情。

  《画堂香事》读后感(七):花之色

  读了孟辉《画堂香事》。大概去年年底买的吧,最近在书柜看到就取出来了。

  是图文并茂,很有情调的一本书,读来轻松有趣,了解了古人很多生活习惯

  从香之事,香之容,香之食,香之居,几个方面说了古人的生活处处生香。

  让人不由得感叹,古人真是又风雅无聊现代人就很无趣。

  古人的生活可真是讲究,细致,风雅,处处生香,男人也会怜香惜玉。

  大概那时候生活比较单调,能做的事情比较少,就在彼此的身上下功夫

  因此情调之外,也觉得有点无聊。

  那种精致,情调,忙碌挣命的现代人没法,也没那份情致。

  现代人都忙于追求所谓的成功,不会那么用心思在无谓的事情上。

  现代人想要什么化妆品都可以买到,古人会自制,那个过程也很有情趣

  书上引用了《红楼梦》中“平儿理妆”。我记得那件事,但对红粉的做法没有印象

  原来打腮的红粉,平时是灌注在天然的玉簪花苞里,然后放在密封性很好的宣窑瓷盒中。

  把粉包在玉簪花苞中,天长日久,粉妆就会被玉簪花的特殊香气所侵透。

  书上还说古代美人常在口中含有香料制品,以便唇齿生香。

  在接吻时,一方会用舌尖把口中的香茶块送到另一方的舌尖上。

  一双舌尖就此互相舔弄,形成一个长长的缠绵的热吻。

  这个,也可以用巧克力的。

  很多人会把花儿做成食品,感觉很有烟火气,似乎让花也变俗了,不是真心爱花。

  不过反过来想也不错,给吃的东西加入花朵,散发花香,从而让食物那么没有烟火气

  像作者所说:大自然的无限春光,竟变做盘中奇珍,足以让人神清意远,一涤俗肠。

  我很感兴趣的还有“洗花入酒”。

  就是一些小说中说的那种花露,香露,可以入酒,也可以做美容品,还可以做饭。

  李渔待客的时候,米饭刚熟之时,会把花露浇上去,盖上焖一会,就有了奇异的花香。

  这样就把普通的饭食做得意清远,让人回味无穷

  “一切的有情,最终成就于那些豪华卧室,往往被称为‘画堂’的娇桂秀阁。”

  “在画堂的每个角落,都有神秘的芬霭漂浮氤氲,相助人性如花开放,爱欲奔腾如流。”

  这就不得不提到《金瓶梅》了,里面用香囊,香球等各种香香的东西催情。

  真是极尽调情之能事,一切外围环境,床,帐,香,都在帮忙做足前戏。

  唉,可真是讲究,太有情调了。只怕人是银样蜡头枪,又没有多少感情就无趣了。

  曾经有人问如果能够回到古代,你想去哪个朝代

  那时候我选了唐朝,因为想让“三千粉黛颜色”啊,想集所有宠爱一身

  其实也并不稀罕那样笼中雀似的宠爱,只是想显示一下魅力而已。

  但是,看着书中唐朝的贵妇画像,真让人后悔,就是三千粉黛无颜色也不要去啊!

  太胖了,简直太胖了。我才不要杨妃的美啊!难以想象那么胖怎么能柔媚轻盈

  书上让我最感兴趣,叹为观止的是两种香篆,香印。

  “在画堂中,时间都是芳香的,或者说,时间是在香气中流逝。”

  这可真是美妙动人,让我也想动手一试了,只可惜这是无法办到的事。

  有一种叫做“香篆”的时钟,我想记下它们的做法。

  把香末倒入一种有回环花纹的香范中,把花范在一个香盘中倒扣过来。

  然后猛敲范底,让香末落在香盘中,形成回环纹样,就叫香篆,或者香印。

  把香篆一端点燃,香末配方纹路长短经过设计,从点燃到燃尽,恰好一个昼夜

  并且香篆上有时辰的刻度,可以用来计时。

  还有一种香印,是把香末填进香范,把表面刮平,盖上纸。

  把纸连同香范倒扣过来,把香末敲落纸上,形成香印。

  把托着香印的纸轻放水面,纸被侵湿下沉,但香印却始终轻浮水面。

  把香印一头点燃,就会是一个花纹绮丽,在水面上悄悄散发芳香的时钟了。

  这可真是水火相容,美妙至极。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林忆莲的歌《花之色》:

  蕙兰夜半暱,雾儿聚暗滴。莲花骤醒了,还是梦里忆。

  花之色,我都送给你。花之色,赠你。花之色,我都送给你。来珍惜

  (2014年12月3日写的,忘记发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