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13 03:2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是一本由罗大伦著作,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97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一):中医名家

  读完全书耗时13小时39分。 本书写的是四位中医大师人生小传,钱乙,黄元御,张景岳,吴鞠通,透过他们的人生,我们约略了解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他们刻苦努力学习前人知识结合自己行医的经验创造流芳百世经典药方医学理论记录成书,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杰出贡献。 钱乙的经典药方“六味地黄丸”居然是为了治疗小孩子疾病创造出来的。 黄元御的第五世传人麻瑞亭拿出了黄元御的一个方子——“下气汤”,来回加减,就治了一辈子的病,而且疗效极好,享誉四方活人无数。 张景岳耗尽毕生精力写下的《景岳全书》,为中医诊断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我们现代的中医却没有能够学的透彻,多数人往往忽略了他的经典著作。 吴鞠通苦读医书十七年,才敢救治病人,这种谨慎负责任的态度值得我们医学工作者深思。他创立了温病学派,写出《温病条辨》一书,为控制瘟疫疫情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二):【中医 VOL.4-吴鞠通,温病大家】

  120条笔记,温病理论,是中医不断发展的标志

  所以,想要了解中医,一定要全面掌握,既要知道伤寒学派,也要知道温病学派,两者都是救人的法宝

  1⃣️ 某些症状分析

  脸上的颜色“大赤”(这是中医的望色诊法),然后再看舌头

  舌苔老黄,中间是黑色的(舌苔的颜色如果是焦黄色,并且还很干燥,那就是体内有热的标志)。

  2⃣️ 中医有个术语,叫“急下存阴”,通便以后,气机通畅了,热邪就会出去,津液也就可以不被消耗干了。

  如需使患者大便泻下来,可开大承气汤,其中减少了枳实、朴硝的分量增加牡丹皮(这是泻肝经郁火的)和犀角(这是泻心经之火的)。

  注:

  张仲景的原方就是让患者一旦泻了,就停止继续服用剩下的药物,叫“得下,余勿服”,

  这个意思是气机一旦通了,就不要再泻得伤了正气了。

  3⃣️ 过去医生认为白芍生用伐肝,炒用敛肝,而如果有血证,那么最好用炒焦的,有收敛阴气的作用

  现在已经不大讲究这个了,一开方子就是“白芍”,各地药店理解不同了,有的给生的,有的给炒的。

  但是还是有讲究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决定开“生白芍”或是开“炒白芍”。

  4⃣️ 复脉汤的基础上加上了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三味药,这个方子就是吴鞠通根据复脉汤创立的新的方子——三甲复脉汤,

  专门用来治疗热病以后阴液损伤的,此方亦留于青史,现在仍在应用

  5⃣️ 心脏出现问题,患了房早,可用炙甘草汤这个方子。

  6⃣️ 哺乳期有带状疱疹

  哺乳期。用地榆50克、紫草25克、车前子30克,研成细末,然后用鸡蛋清调成泥,每次涂抹在患处,用纱布包扎,每天一换药,其余的药要放在冰箱里保存。

  7⃣️ 温病理论主张使用清透的药物,使邪热向外走,以便给身体恢复机会

  8⃣️ 少白头

  二至丸,女贞子30克、墨旱莲30克,每天熬水当茶喝(三碗水熬剩两碗)。

  二至丸中的女贞子是冬至日采,墨旱莲是夏至日采,传统认为这个时候药物的药性是最好的,所以叫二至丸,有滋阴的作用。

  9⃣️ 女士闭经很多是因为肝气不舒引起的。

  益经汤,方子都没怎么变,其中柴胡的量加到了6克,杜仲加到15克,方子里说,8天就可以通经。

益经汤:熟地30克、白术30克、山药15克、当归15克、白芍9克、生枣仁9克、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3克(太少了,可以加到15克)、人参6克。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三):揭开中医神秘面纱

  有没有发现,现在开始流行养生学?电视节目微信链接,似乎耳边眼睛充斥着都是各式的专家给我们介绍的养生论。比如微信最热转的都是“要想活到99,老中医告诉你……”、“XX60岁依旧鹤发童颜,不吃药只喝一汤……”类似的链接。可是这是真的吗?“四物汤”变成了“著名的四物汤”,似乎每个人看了一篇文章,或者是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就成为养生大师了。

  也许,这和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进程有关。但,真的漫天飞的养生信息,养生专家的言论就能让我们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吗?

  我们习惯性西医上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的时候求助中医,特别白发苍苍的老中医,只要那么一搭脉,问了几个问题,就能开出药方,不需要经过系列的各种检查就能治愈病,真是太神奇了。

  很多老中医看起来虽然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眼神深邃。这也是让我们崇拜中医的另一个原因。当网上和电视媒体中只要出现中医养生理论时,就不自觉地去照做,或者是相信,成为我们行动指导棒。

  可问题来了,那么多中医专家,为何提出不一样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论呢?我们该听谁的?

  曾有十分信任的电视节目告诉你,“水果早上吃是金,下午吃是银,晚上吃是砒霜”,大家都觉得很好,便开始践行。接下来是关于苹果具体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一个专家告诉你:苹果要饭前吃,这样才能吸收到它的精华。哇,很有道理呢,赶紧照着做。可又有一专家出来正名,“不对,苹果要饭后一个小时吃,这样才能吸收,饭前吃苹果对胃伤害极大。”人们最怕的是什么?当手腕上只有一块手表的时候,让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时间,当手腕上有两块手表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纠结,因为两块手表的时间显示不一致,到底该以哪个为标准呢?接下来是关于苹果吃不吃皮的问题:某专家说,苹果的精华在皮里,如果不吃皮,苹果就是白吃了。又有某专家出来说:现在农药打得那么多,吃皮就是吃毒药……类似的专家理论很多,更多的是自相矛盾

  没关系,因为所谓的电视节目和微信链接,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专家理论,都只是一言片语。

  这本书告诉你,所谓的中医是什么?我们大家都崇尚的养生,还有崇尚的中医,到底它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走进中医的世界。罗大伦老师的文法十分幽默风趣,也简单易懂。通过讲我国古代的几个大国医的故事,来告诉你,所谓的中医的理论是什么?中医并不神秘,也不难懂,原来,中医是结合着易经兵法等古代的智慧结晶。我们的教育让我们习惯片段思维局部性思维,这本书的各种医案的解释,让我们惊叹人体系统精妙,国医们都是系统性思维的好手

  关于胃疼这件事。如果西医,就告诉你,胃疼就是胃出了问题呗。去医院挂内科的肠胃科即可。再来,古代国医们又是怎么看待胃疼这件事?胃疼,也许原因不在胃。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导致的胃疼,气不下,胃气堵着就可能导致胃疼。也有可能是大肠出了问题,大肠管吸收,当吸收出了问题,那么胃里的食物就会堵着了,这样胃也就疼了。还有可能是心除了问题,心气不降则会使胃疼。(黄元御的圆圈理论)

  看了这本书,会打开你的新的思维的世界。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四):【中医-VOL.01 钱乙-六味地黄丸】

  罗大伦的这本书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仅第一章节,需要整理的笔记就有106条,把重点内容大概总结一下。

  1⃣️ 一个使用草药的医生,一定要做到拿来一把草药,放在手里一捏,用鼻子一闻,就知道是什么药,性味如何,该用多少分量,进入人体后起到什么作用。

  要达到这样的地步,才能用好草药,如果只是知道草药的名字,会写藿香、佩兰等几味药的名字是远远不够的。

  2⃣️ 有一症叫斑疹,由于治疗不当,结果变成了危候。斑疹已经黑紫内陷。这是说明正气已经大虚。

  治疗方法:牛李子,等到九月份后摘下来,熬成膏,少放一点麝香就可以了。

  原理:这种病,就怕斑疹往里走,那叫内陷,危险着呢;如果往外走,发出来就好了。

  3⃣️ 小儿盗汗的原因很多:有的基本就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有的是缺钙。

  治疗: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则有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服用一些凉性的食物如梨汁、西瓜汁等,也可以用几克桑叶泡水加上冰糖,服用一两次即可。

  原理:桑叶清虚热。

  4⃣️ 治疗小儿积食:把五谷杂粮炒煳了煮水喝,就管用。传统说法叫补胃气。

  解释:中医里有这样的方法,还有把山楂、神曲、麦芽给炒煳了,叫“焦三仙”,这在药方里经常用

  开方就写“焦三仙”,药店就明白了,这是三味药。

  原理:山楂偏重消肉食之积,神曲偏重化痰,消金石稻谷之积,麦芽消面食之积,再加上焦槟榔为“焦四仙”,如果有积食,去药店买点焦三仙熬水喝就可以,通常的用量是每味各10克。

  5⃣️ 感冒后的长期咳嗽:有的长达两三个月,这是风寒侵入人体。

  原因:在感冒好转后,正气不足,并没有把外邪完全驱除,中医叫伏邪,所以会这样。

  6⃣️ 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治疗及原理:尤其是橘子里面的白色绵状物,还有里面的丝状物,叫橘络,都是理气止咳的。

  每次用一个橘子皮熬水,熬五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有热,可以加入梨皮、萝卜丝,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7⃣️ 哮喘发病原因:与人体阳气不足有关。

  治疗:张仲景的方子-一边补阳,一边宣邪,如小青龙汤等。

  原理:罗博士在看这种病的时候,在孩子没有急性发作时,通常从调理脾胃入手,不管他的呼吸系统

  结果发现,等脾胃调理好了,孩子呼吸系统的发病次数也就下来了,逐渐就恢复了健康,所以悟出了孩子的病重在调理脾胃的观点

  8⃣️ 小儿抽风的治疗用黄土汤。

  原理:

  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这是中医里面的五行辨证方法,钱乙认为抽搐是由于体内的风邪引起的,他用补土的方法来克制水湿的泛滥,水液正常了以后,依靠来生发的木气也就正常了,这样抽搐就会停止。

  9⃣️ 胃气不足导致的咳嗽。

  症状:舌苔很薄是胃气不足的缘故

  咳嗽不要害怕,咳嗽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咳嗽一段时间,邪气出去了,病自己就好了。用很多的药来抑制咳嗽,反而会把人体的防卫系统搞乱。

  治疗胃气小儿可用食疗。

  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50克、莲子肉30克、白扁豆20克、芡实10克、薏苡仁10克,这个方子是清朝皇宫里健脾的八珍糕的方子,慈禧她们经常吃的,开胃健脾。

让药店给磨成粉末,然后每次一茶匙,用水熬成糊,同时放入一点冰糖,一定要煮熟,然后给孩子服用,即可。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五):【中医 VOL.3-张景岳,望诊大师】

  120条笔记。越看越入迷的一本书。

  中医的顶尖人物,貌似都非常博学,涉猎甚多。它是门很博大学科,容纳百川,其实说白了事物底层规律是一样的,博学的人更容易归纳出不同学科中同样的规律。

  1⃣️ 辨证论治就是看中毒的性质

  中的是热毒,就用凉药,这凉药就是你的解毒药;中的是寒毒,我用的就是温热的药,这温热药就是你的解毒药。

  2⃣️ 巴豆泻药误食

  治疗:独参汤和温胃饮

  独参汤,一味人参叫做独参汤;

  温胃饮: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成分为人参、白术、扁豆、陈皮、干姜、炙甘草、当归,用来治疗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等)。

  原理: 少量的巴豆,热的力量并不大,但是泻的力量大。

  这么一泻,就把脾胃的阳气给泻没了,结果出现的肿胀等都是阳气不足导致的水湿泛滥,

  所以张景岳给温补脾胃,反而就把这个病给治好了。

  3⃣️ 胃关煎

  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脾肾虚寒导致的泄泻的。

  有的人闹肚子,就是一见凉就闹,早晨吹了冷气,喝了凉啤酒等一定会泻。张景岳的胃关煎是治疗这个的。

  方子组成:

  熟地、炒山药、炒白扁豆、炙甘草、焦干姜、吴茱萸、白术。

  药理解释:

  熟地

  “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

  张景岳认为熟地可以入脾经,滋养脾阴,所以是一味兼顾脾肾的药物,在这里,熟地可以补足脾肾之阴,使得阳气的生发有了物质基础。

  干姜是味辛热的药物,可以温中散寒,起到止泻的作用,炒焦后尤其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

  吴茱萸温中下气,方子里只用了五六分,非常少,但是可以起到暖肝经的作用,因为中医认为这个泻是和肝经有关的;

  白术、山药和白扁豆都是补脾的,我们以前讲过了,对于脾不足的人,这些药非常好,很平和,可以自己磨粉,熬成糊喝;

  方子里的炙甘草是坐镇中州的,起到补脾胃的作用。

  4⃣️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5⃣️ 右归丸

  张景岳的《景岳全书》里的新方八阵中补阵里的方子,

  组成是:熟地、炒山药、炒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张景岳同志对这个方子很是推崇,因为中医认为肾阳在右,肾阴在左。

  所以张景岳给这个方子起名叫右归丸。

  而这个方子也成为了后世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子,对于肾阳确实不足的人,这个方子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6⃣️ 消渴病-糖尿病

  很多是肾阳虚,因此就用金匮肾气丸来治疗,这从张仲景的时代就开始了。

  张仲景最初设立这个方子就是为消渴准备的,“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

  这个肾气丸,就是我们现在药店里的桂附地黄丸,古代又叫八味丸和金匮肾气丸,这是治疗糖尿病在消渴阶段的一个思路。

  7⃣️ 支气管扩张

  治疗:

  8-1-白天多晒太阳,在阳光下多散步,最好出点汗,不过要注意不要吹风,防止寒气加深。

  最好能在中午大太阳下晒背,背属阳,而且背上有各脏腑的反射穴位。多晒背有助于提升阳气。

  8-2-冬天来了,用黄酒放姜丝热了喝,最好睡前喝,量要适当。

  8-3-平时可以多用两手扶后腰,意念两腰有两团烈火。半小时即可。

  9-4-晚上睡前,泡热水脚,水要到膝。上床后用两手枕在腰后,一边一只手,手背贴腰,意念是有地下之气穿手心进入两肾,想一下即可,时间十五分钟。

  8⃣️ 镇阴煎

  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放在新方八阵的热阵中,方子的组成是:熟地、牛膝、炙甘草、泽泻、肉桂、制附子。

  药理解释:

  熟地和生地:

  是一个药材,都是地黄,这是中医使用的最早的药材之一

  熟地的好处:

  它是补精生血的。在补血的方子里,都可以用到熟地,比如著名的四物汤,那就是熟地加上白芍、川芎、当归啊;又比如六味地黄丸,那主要的药物也是熟地啊。

  熟地这味药有个特性,虽然它主要是滋养肾精的,但是它和什么经的药配,就可以补什么经,

  比如,熟地配合白芍使用,就可以兼补肝经的阴血;和柏子仁配合使用,就可以滋补心经阴血;配合龙眼肉,就滋补脾经的阴血。

  生地和熟地都对风湿有驱除的作用,有的老中医就用生地七八十克,配合一点附子麻黄等热药,治疗风湿,效果非常理想。

  方子里还用了牛膝。

  牛膝是味补肝肾、强筋骨的药,药性是往下走的,所以如果下焦有虚弱之证,尤其是下肢,那么用了牛膝的效果就更好了。

  牛膝有怀牛膝和川牛膝之分,怀牛膝的滋补作用强,川牛膝的化瘀通络作用强,张景岳这里应该用的是怀牛膝。

  方子里的炙甘草有通血脉的作用,同时甘草可以利咽消肿。

  泽泻是泻肾经的水湿的。

  张景岳把熟地和泽泻一起用,这用的是金匮肾气丸的思路,使得熟地补肾却不增加水湿。方子里的附子和肉桂都是补肾阳的,用的量都不大,就一二钱,这是稍微地补点阳气。

  上面都肿这么厉害了,还补阳?

  其实这就叫“引火归原”,这是中医理论的妙处,尤其是肉桂,用了以后,就能够把上焦的虚火给引下来,这是屡试屡效的方法。

  这个方子张景岳是用来治疗吐血的,就是那种阴虚、阳气飞散导致的吐血,这种吐血经常是来势凶猛,非常骇人。

  同时还治疗阴虚导致的喉痹。但是在治疗喉痹的时候,要把药放冷了再服用,这叫“暗度陈仓”服药法,这么服药。

  9⃣️ 张景岳说,有的人身体本来就弱,如果房事多了,很容易损伤了肾精,也就是肾阴伤了。

这样,肾中剩下的那点儿阳气无所依托,就很容易飘浮到上焦,形成热证,但是下面是寒冷的。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读后感(六):【中医 VOL.2 黄元御-四圣心源】

  这一章节的笔记依旧是106条,看得惊叹,惊叹于人体这个圆圈的运作,五行阴阳,中医的本事全在这里。

  整理一下书中重点内容。

  1⃣️ 中医治疗前的诊断学非常重要。它就好比是枪的瞄准设备,瞄不准,再好的身手,子弹也会奔着同伴去的。

  2⃣️ 五行的作用

  2-1肾脏:

  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明白,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

  2-1-1✨肾阳:

  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

  2-1-2-脾、肺

  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2-2✨肾阴: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

  2-2-1-肝

  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

  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说的就是这个。

  2-3✨脾肝上升后: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

  2-3-1-心火,心火:

  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2-3-2-肺的作用: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

  2-3-3-肾:

  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

  2-4-画圈运动,人体是一个圆圈

  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2-4-1-倘若圆圈被破坏: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

  2-4-1-1-症状:

  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2-4-2肺、胃原理: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

  2-4-2-1-注意:

  在中医里,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2-4-3-胃、胆原理: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

  2-4-3-1-注意:

  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2-5-结论: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

  3⃣️ 黄元御及其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

  治疗原理:

  他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

  4⃣️ 鼻炎治疗:

  桔梗元参汤,是治疗鼻塞、鼻涕多的那种鼻炎。

  方子:

  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原理:

  这个方子,基本属于食疗的范围,里面多半的药都是食物。

  其中桔梗是升的,开肺气、解毒排脓;

  元参是升的,润燥解毒;

  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气;

  橘皮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

  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

  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

  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

  生姜是散寒的,可以散外表之寒。

  5⃣️ 人体的圈举例:

  症状及原理:

  您看这人吐血,那是火都堵在上面,

  气机逆行啊;

  您看他胸腹发堵,

  那是胃气不能下行啊;

  您看他晚上无法入睡,那是肺胃不降,

  阳气不能收藏啊;

  您看他发热汗出,那是肺金受热,

  肺主皮毛,所以把汗给蒸出来了;

  您看他遗精,那是下寒啊,肾不封藏;

  您看他泄泻,那也是下寒啊。

  治疗:

  茯苓、甘草、半夏、干姜、丹皮、牡蛎、桂枝、白芍。

  原理:

  茯苓是去湿气的,将湿气去掉,这脾土才能减去负担,向上升,所以茯苓是使得脾土上升的药;

  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是这个圆圈的轴心;

  半夏,药性下行,也是燥湿的药,有了半夏,胃气就会下行。

  茯苓、甘草、半夏正好构成了这个圆圈的核心,有升有降,⚠️:这也是麻瑞亭老中医开方子时候必开的药物。 (三驾马车)

  干姜,是暖下焦的,一来可以助脾土之升,二来下焦暖,则肾水不寒,才能起到封藏的作用;

  丹皮是清肝胆之火的,白芍是柔肝的,滋肝经之阴血,丹皮和白芍在一起,可以使得横逆的肝气不再横行,肝气疏达以后,就可以上升了,所以这两味药是疏肝升陷的。

  而牡蛎呢?牡蛎是下行的,它可以收敛浮火,使之随着胃气的下行而下降,将它们敛至下焦。

  桂枝按照麻瑞亭老师的解释,那也是疏肝升陷的,可以使肝气温暖,不至于瘀滞。

  实际上,在这个医案里,黄元御这个方子除了脾胃,还特别重视肝气的疏通,里面若干味药都是调肝气的,这也是黄元御的一个思想,他认为这个圆圈不转,根本的原因是水湿过多,导致脾气不升,但脾气不升最大的结果就是肝气横逆或者下陷。

  其实现在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很多人的病是因为肝气不舒,比如在单位里受了气,肝气不升,最终导致一起上升的脾气(脾土之气)也出了问题。

  脾土本来是管制水气的,结果脾土弱,导致水湿就会在体内泛滥。

  6⃣️ 耳朵的作用:

  【针灸大成·卷九·名医治法·眼目】:“偷针眼,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即瘥,实解太阳之郁热也。”

  两只耳朵犹如一所展览馆,把人的一切,心肝五脏、性命、历史一一展示在外面,一眼望去,尽收眼底。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似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身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皆有相应的位置。

  因此,在耳朵上可以观察到身体任何部位的病理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冠心病人可以看到耳垂有斜线皱纹;肝癌病人可以观察到在耳郭肝区周围的环形凹陷、梅花样改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耳甲压痕;就是掉一颗牙,在耳朵上都会有所体现。

  耳郭是一个独特的能反映整体全息的微观世界。人体的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有:“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

  因此,从耳的颜色、位置高低、厚薄、扁圆、硬软可知其人先天的体质,从形态和长相可知后天的病理。

  【灵枢·本脏】篇中指出:“(耳)黑色小者则肾小,粗者则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者肾脆。肾小既安难伤。坚则肾不受病。肾大,大则虚,虚则肾虚,耳聋或鸣。”

  7⃣️ 皮肤病原理: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很多皮肤病的病因都要从肺经来找。

  邪气进入肺经了,就病喘,邪气出来了,就病皮肤,但肺经的压力减轻,哮喘就轻了。

  8⃣️ 哮喘、及其导致的腹胀

  原理:

  哮喘是一个肺气上逆的病,就是肺气不降了。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是有一个圆圈的,这个肺处于圆圈的最顶端,那么肺为什么不降了呢?

  是因为胃气不降了,脾胃是这个圆圈中心的轴,胃气是从右边下降的,如果胃气不降,那么肺气就没有了下降的道路,被堵在那儿了,于是就上逆坐病。

  可这胃为什么不降呢?

  因为脾土被水湿给郁住了,不再上升,也不吸收胃接受的食物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吸收,中医的脾的部分功能实际是肠道的功能),

  脾这里不吸收,那胃从嘴那儿接受的东西就都堵在胃里了,结果就没法儿下降了。

  为什么腹胀啊?

  脾胃都堵在那儿了。

  为什么呕吐啊?

  这是胃气不能下降,上逆的缘故啊。

  这种病症那碰到阴雨天会发病,是因为阴雨天湿气重,使本来就湿气重的脾气更加不升;

  吃饱饭发病,那是胃气本来就堵在那里了,您再给它增加负担,还不发病?

  治疗方案:

  把湿气给去掉,这样脾土之气就可以上升了,再疏调肝气,那么脾土升得就更痛快了,这样,再用点降胃气的药,这个圆圈就转动起来了。

  药方及原理:

  方子:

  茯苓、甘草、半夏、干姜、细辛、橘皮、桂枝、砂仁。

  小方子,看着都眼熟,其中茯苓是去湿气的,让脾土上升,甘草是坐镇中州,补脾胃的,半夏燥湿,药性下行,是让胃气下降的,这三味药是个典型的车轴的构思;

  干姜是暖脾肾的,因为湿气大,不用热药湿气不能去;细辛这味药,这个药是散风寒的,药性比较猛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

  不过那是指入散剂,如果是熬汤药,其实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药店绝对是三克以上不给抓药。

  细辛这味药的特点是可以动用肾中的真气,来把风寒给顶出去,所以对某些顽固的风寒头痛、咳喘等都有效果,但是有个问题,在用了细辛以后,肾气虚的人很可能需要补一下肾,因为动用了肾气了。

  方中的橘皮是梳理肺经之气的,可以止咳降逆;桂枝,黄元御的说法是暖肝升陷,使肝气上升的(这是黄元御的独特心得);

  砂仁这味药是行气调中的,可以醒脾开胃,如果胃气被食物堵住了,用点儿砂仁,可使胃气立刻振奋起来。

  砂仁还暖肾燥湿,引气归肾,这是个一药多用的好东西。

  9⃣️ 中风:

  黄元御有个秘诀,就是用熨法,

  这个熨法就是把药磨成药末,用布包住,然后放在炉子上加热,再放在患者的病侧的肢体关节处来回地熨,让药气透入关节肌肤,这样筋脉就慢慢地舒缓了。

  一般熨三四次后,药味淡了,就要换新药,以患者身体被熨出汗为好。

  方子是:左边的身体瘫痪,用何首乌、茯苓、桂枝、附子;右边的身体瘫痪,用生黄芪、茯苓、生姜(另研后放)、附子,黄元御没有写分量,各位可以每次每种药用20克。

  至于服药,黄元御也是根据身体偏废的左右不同开出两个方子,左半身瘫痪不灵的,用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二钱、何首乌三钱、茯苓三钱、砂仁一钱;

如果是右半身瘫痪不灵,则用生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