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10篇

2018-09-16 04:2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10篇

  《家庭用药手册》是一本由西尔弗曼著作,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1188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一):西药大全考试必备

  大全和必备或许都有些夸张了,因为我不是医学专业的,也不清楚医学专业要考什么,所以暂且一说,无理论根据,无科学依据。《家庭用药手册》32开的尺寸明显就带有考试必备的意味,考过四六级的童鞋都知道单词书的尺寸吧,这个就是那种便携本。

  要想一页一页慢慢耐心而又仔细的看完,明显是不可能,也不切合实际。这是西药工具书,按西药学名的首字母排列,而目录是最好的查找方式。目录也按不同药性做了区分,并把抗生素排在第一,然而对于查找药性和疗效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个人记西药一般都是某个品牌给定的药名,而不是西药的学名。因此觉得实用性不大,查找起来也不方便比较意外的是关于阿莫西林词条的解释。我曾一直以为阿莫西林对于感冒症状缓解作用,每次感冒也会配上阿莫西林,而书中说“盘尼西林并不能治疗感冒、流感或其他任何类型病毒感染,因此,医生不可随意使用盘尼西林”。这对我个人以后的用药也有了借鉴作用,抗生素还是少用为妙。

  这本书与其说是家庭必备,不如说是考试必备。家庭的使用明显有其局限性,就一般人而言,西药的学名太难以掌握了,而学西药的大学生对西药的学名有一定了解,查找起来也更为方便。不过是否考试需要,这也就另当别论了。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二):家庭用药实用工具书

  昨天收到《家庭用药手册》,回家坐公交车的路上和一个晚上的时间,我都在研究这部大块头。本以为遇见了如此家庭用药方面知识宝典,以后就可以给自己家人把脉开药方了,没想到却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我极其认真选择了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盘尼西林等生活中常用到的药品仔细阅读,虽然本书也力图以最简洁、易读和易懂的条目综合了每种药如通用药名和商品名、药品疗效及作用机理、常用剂量忘记服药时的处理办法药物副作用及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食物的相互影响等最重要信息,但是穿插其中的英文和药理知识的专业术语还是令我对它们的认识仅局限在一塌糊涂状态

  说来有点惭愧,是极差的英文阅读能力限制了我的阅读,也是医学知识尤其是药理知识的艰深和深奥难住了我,不过我在通过了痛苦的阅读之后,似乎也发现了只有在拿着某一个我们家里现有的药品和它的说明书再去查阅本手册的时候才能让我们对此药品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如我们熟悉的各种字典一样,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家庭用药手册》它可不是让我们用来阅读的,它是一部实用的工具书,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查一下达到答疑解惑和知悉某些说明书上都不曾列出的注意事项和用药指南目的即可。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三):家庭用药参考书——读《家庭用药手册》

  每个人都会生病,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医生,所以生病之后,人们大多选择去看医生。但是,经过医生的各种诊断,拿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药片,心中又不免会产生一些疑问,难道必须要吃那么多药么?

  近几年,医药事故也确实频频发生,人们对于医生的信任度和药品安全的信任度在不断地降低,如果可以的话,相信很多人会愿意自己替自己诊断。这本《家庭用药手册》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即使不是自己替自己诊断,至少可以通过这本《家庭用药手册》来了解我们平时所吃的那些药品到底有什么作用,针对哪些疾病,有没有副作用等等。

  这本《家庭用药手册》是一本西药的药品指南,厚厚的一本,很像是字典,颇有砖头气势。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西药,以及那些西药的药效、药理、服用禁忌等等。内容非常详实,可以说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西药药品的介绍,即使有许多药品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但是在拥有这本书之后,心里也有有些踏实,因为许多西药的学名是我们所陌生的,而在这本《家庭用药手册》上,你可以查询到那些让人陌生的西药的学名,并且查到这个药品的作用和构成等方面的知识,无形中,给心里增添了一些安慰,似乎再也不用怕看不懂医生开的药品了。

  总的来说这本《家庭用药手册》是一本比较实用的西药指南,在家中备用一本确实不错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四):看看总有好处

  首先说,当初是被这本书的页数吓了一跳的,一千多页,及至拿在手中,不禁哑然失笑,不过是有如砖头般大小的一本书,拿在手中,倒有一种奇特感觉,或者说,有点儿像是辞典的感觉。工具书一般都做成此类形状大概是为了便于查找吧。另我还想到这样的大小的一个好处,那就是放在用药的抽屉里,倒是占不了多大的地方。还算是一个优点吧。

  我对药品完全处在一个盲点的位置,从小不爱生病,也就对此类知识所知甚少,但是有了孩子后,发现人不应该因为自己用不上就不去学习,有些东西不能等到用时再去学习。所以这样的书没事翻翻也是应该的。

  当然这本书不是那种需要你一页一页去学习的类别,你也不太可能有这种兴趣去阅读,里面全是枯燥名称数量名词,既然说了是工具书,应该就是有所对照地去了解就好了。

  只是我翻了翻,还没有太掌握方法,书中的药品名称也不知是怎么分类的,似乎只是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来依次进行的,这样我们翻阅起来岂不是很困难?因为我们很难知道一种药品的外文名称吧。开始以为是按照内用外用或者哪一种方法来分类的,结果发现失败,我想,这有点不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到时要找某一类药品,岂不是要乱翻一气?

  不过毕竟书在手中是有个对照的好处,没事多掌握点儿医药知识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五):水土不服的舶来品

  这本书有两个引人关注宣传卖点,其一,它是全新修订的第14版,从1979年起差不多每两年就会推出一个新版本;其二,它在全球销量已逾1800万册。这两点无不意味着此书的受欢迎程度之甚,然而在当当网却搜索不到它之前13个版本中的任何一个,可见它的畅销之地并不包含中国在内。一个外文出版物经翻译后进入中国,必然要先经受一番是否服于水土考验的。 个人认为,我们所需要的家庭用药指南书籍应更多地针对于非处方药,因为中国人在处方药的使用上已然习惯于谨遵医嘱和说明书,并不需要在家中自行翻查求解,偏偏是在挑选用于治疗一般常见头痛脑热疾病的非处方药时,我们出现了选择困难。就比如感冒药,康泰克、百服宁、泰诺等都是常见治疗药,但最适用于当前自身症状的究竟是哪一种,这才是我们迫切想要解惑的。 书中用去大量篇幅介绍各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服用剂量、不良反应和使用禁忌等,让人感觉它更像是一本药理学科权威参考宝典。反倒是接近书末尾的“药品使用安全事项”中所介绍的滴眼液的安全使用方法让我颇感实用和受益,虽然仅有短短6行字,却将使用时的姿势动作、顺序都作了细细说明,只可惜书中类似的内容少之又少。 当然,在药物与食物的相互影响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特点等方面,本书还是做出了周到详尽的罗列与阐述,只是当我们寻找具体药物所在页码之时,不得不通过英文名称的首字母来进行索引,终究欠缺了些便捷度。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六):用药宝典

  咙发炎了半个月,最后终于在忍不住的时候去看了专家医生。医生给我开了一点点药,其中一种主要用药叫左氧氟沙星,只有三颗,却价格挺贵的。每天服一粒,医生还叮嘱,服药期间不能在阳光下曝晒。我对此戏称为:“服药后我会发生光合作用。”

  服药三天后喉咙就好了,但感觉全身有些无力,心情压抑。恰好此时收到书,好奇之余,便按照索引翻到443页,看了关于左氧氟沙星的说明。

  书中的说明非常详尽,首先介绍了此类药为氟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用于治疗对传统抗生素无效的多种微生物。又分别列举了其各种类型的药名,以及适应症状、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同时提醒了与其他用药的相互作用、与食物的相互影响、常有剂量等,看完后也就明白医生的用药有何作用。

  这是一本相当棒的手册,以它1188页的厚度、1800多种最常用处方药的说明而言,自然不可能从头到尾的读完,但是作为参考手册,则又很好的作用。

  由于工作关系,我时常要和医院、医生打交道,在访谈中,医生在介绍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时,自然会谈及很多药物,那么,有了这一本看似很厚,但却也不重的小开本手册随身携带来加以查阅,则更有利于沟通讨论

  作为从事医学职业的人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学习资料

  作为普通民众而言,则在医生用药时看一看,可以更明白其中所起的作用,且在服药时确定不会服用错误的、对身体发生不良反应的用药。

  也因此,我很乐意将本书推荐给我的医学界、非医学界的朋友们

  一本已经再版了14次的书,一本不断更新,提供最全最新药品综合信息的手册,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用药宝典”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七):用药宝典

  咙发炎了半个月,最后终于在忍不住的时候去看了专家医生。医生给我开了一点点药,其中一种主要用药叫左氧氟沙星,只有三颗,却价格挺贵的。每天服一粒,医生还叮嘱,服药期间不能在阳光下曝晒。我对此戏称为:“服药后我会发生光合作用。”

  服药三天后喉咙就好了,但感觉全身有些无力,心情很压抑。恰好此时收到书,好奇之余,便按照索引翻到443页,看了关于左氧氟沙星的说明。

  书中的说明非常详尽,首先介绍了此类药为氟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用于治疗对传统抗生素无效的多种微生物。又分别列举了其各种类型的药名,以及适应症状、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同时还提醒了与其他用药的相互作用、与食物的相互影响、常有剂量等,看完后也就明白医生的用药有何作用。

  这是一本相当棒的手册,以它1188页的厚度、1800多种最常用处方药的说明而言,自然不可能从头到尾的读完,但是作为参考手册,则又很好的作用。

  由于工作关系,我时常要和医院、医生打交道,在访谈中,医生在介绍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时,自然会谈及很多药物,那么,有了这一本看似很厚,但却也不重的小开本手册随身携带来加以查阅,则更有利于沟通和讨论。

  作为从事医学职业的人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学习资料;

  作为普通民众而言,则在医生用药时看一看,可以更明白其中所起的作用,且在服药时确定不会服用错误的、对身体发生不良反应的用药。

  也因此,我很乐意将本书推荐给我的医学界、非医学界的朋友们。

  一本已经再版了14次的书,一本不断更新,提供最全最新药品综合信息的手册,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用药宝典”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八):居家必备……吗?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确实被它的尺寸吓了一跳:小32开,1000多页,名副其实的“板砖书”。这样长宽高比例奇特的书捧在手里也挺有感觉,不知怎么想起了周星驰电影里的一句台词:“真乃居家旅行杀人灭口之利器”~

  玩笑归玩笑,这书究竟如何呢?首先必须明确,这书不是用来看的(旁:那是用来吃的吗?我:……咳咳,我是指不是用来一页一页阅读的),谁会没事捧着本药品大全翻呢?这么多药你记得住吗?记得住你用得了吗?所以这是一本工具书,药品说明书的全集,查阅药品特性的时候用得上。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查阅药物特性?大致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还没开药,但通过某种途径得知了某种药,需要了解其具体情况时(比如广告、朋友推荐等);

  2、开了药,但是说明书不小心弄丢时;

  3、开了药,但是说明书被家里的狗吞了时(……这和第二点有区别吗?);

  4、开了药,但是说明书……(打住!);

  5、你是一个不看两份以上不同版本的说明就不放心的偏执狂……

  综上,这本书大概还是能派上用场的(没看出来啊……)。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即本书是美国人编的,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呢?对这个问题不能光说不练,于是我从家里药箱中找了几种西药,试着查询了下,结果发现还是可以查到的(废话)。虽然有些商品名不是很一致,不过好在还有化学名。(旁:可是我记不住药的化学名呀。我:说明书上有标。旁:我有说明书还看这本书干嘛?我:……)用法用量也和说明书基本一致。当然,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中文名的索引,这个没有根据国情搞一个比较可惜。至于彩页,都是些美国的药品样,用处不大。

  另一点不足的是,本书只包括西药处方药,对于国内的中成药制剂,那是没有罗列的。什么时候,我国的医药工作者能够自己编一本中西合璧的用药手册,才是真符合国情吧。(天,那样一本书得更厚吧,那可怎么拿啊……)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九):药,药,药

  拿到这本小砖头《家庭用药手册》,总共1188页,80万字的内容,作为医学生的我,没有丝毫的惊讶,因为我们见过的医学书,比这个厚的重了个去,而且还有很多。有点悲从中来,教材的价格老贵了,学医真的不容易。

  言归正传,觉得大32开本有点不适宜,这会造成字体偏小影响一些人阅读费力。不过这是一本很实用的用药手册,是《药理学》教材的缩减版。最先看到不同药的分类,心想以后要是按照正式的英文寻找药品,那是很让人头疼,估计眼会看花。可是翻到最后看到附表按照字母“A-Z”的顺序排列索引,很是贴心的设计,当然这也是照顾一些医学相关人士,以及外国人的习惯吧。而我们使用的时候,同样也可以按照英文,那样很方便。

  这本书让我喜欢的是,踏有一项“与食物的相互影响”的条目,这为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妇女儿童保护胃很是重要。饭前,饭后,用饭时服用都会影响疗效,当你明白每一种药在什么时候服用,既能保证最好的吸收效果,也能保护胃黏膜,减少不损伤其他的器官可能。

  我想,如果当你服药时,你特别要看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以及必要的特殊说明,医学方面的术语一般人很难懂,作用机制与构成成分也不那么容易理解。而你掌握这些以上必要的选项,才能做到放心用药,以免造成无法想象的伤害。特殊人群也是要特别小心用药。因为特殊,禁忌症也要酌情考虑,适当减少次数或者剂量。

  当然这本手册也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指南,好多非常规的药或者你不怎么熟悉的药名,还是要寻求医生的帮助。总体来讲,这本书条例足够清晰,尽管内容没有专业书籍的全面,但是作为家庭常备的工具,还是不错的。没事拿出来翻翻,懂点小知识,又未尝不可呢,久病成良医,久看也可成良医,这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摸索的过程,不要盲目用药,大胆尝试那是危险的。

  这手册同时也可以作为医学人士随身携带的小手册,可急用。

  《家庭用药手册》读后感(十):用药宝典

  “你吃错药了!”这句话很有可能出现的场合是两人发生口角,指责对方头脑不清楚作出傻事的时候。但设想一下,如果真真正正的把药吃错了,那可是相当可怕的事情。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把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到科学用药的问题上,《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翻译出版的《家庭用药手册》第14版全新修订版的出版,给大家在求医问药上提供了相当实用的帮助。

  这本《家庭用药手册》第一版诞生于1979年,距今已经33年时间了,历经14次修订再版,成就了今天这本收集了2000多种药物名称、类型、适应证、使用说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常用剂量、特别说明和特殊人群等诸多事项。

  翻阅了下全书,感觉如果耐心的学习每种药品罗列出的具体条目,是非常枯燥的事情,而且难以记住全部。这本书更适合的阅读方式是依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药,沿索引进行检索、查阅,得到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禁忌,按图索骥才是最好的途径。倒是正文内容前后的很多小贴士和小文章需要仔细阅读,比如紧急处理事项、药品使用安全事项、要问医生和药剂师的20个处方问题等等,仔细阅读真的受益匪浅。

  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学习到药物的相关知识外,还学习到了一个汉语词汇的用法,那就是“适应证”,一开始以为是书上翻译写错了,药物不应该对应的是“适应症”么?经过查询才知道,早在1992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第1版)中,就载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三个词条。而在1995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开始使用“适应证”一词,以后各版本的《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均如此。我国医药类期刊稿约中,也均要求用“适应证”而不用“适应症”。广东药学院学报上刊载“医学写作的字词规范及数字用法”一文提出用“证”和不用“症”的理由,称“适应证是指每种药物或治疗方法都有它能治疗的疾病或症状,‘证’是证明、证据,不是一种症状,故不能用‘症’”。真的是书中处处是知识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