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妞妞》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妞妞》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21 04:3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妞妞》读后感精选10篇

  《妞妞》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60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妞妞》读后感(一):这几日入梦的小妞妞

  让人心痛的小妞妞!香妞妞,乖妞妞…… 读罢此书,似经历了一场生死轮回,在梦中竟也能捕捉到妞妞的小影,那么快乐的小影,那么喷香的小影。面对这样一个宁馨儿,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都如此爱怜,更何况是她的生身父亲。他的柔软仿徨无奈心痛……他的每一次呼唤每一声叹息每一个文字都软而刚。第一次读周国平老师文章,了悟了生死的意义,了悟了珍惜的意义,了悟了我的父,我父的女……

  《妞妞》读后感(二):看客

  书看了多半,还没看完。今日读到书中一节关于“幸运者”和“不幸者”的描写,引起我一些联想。

  书中写到:不幸者需要同伴。当我们独自受难时,我们会感到不能忍受命运不公正甚于不能忍受苦难的命运本身……仔细分析起来,同病相怜实质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安慰,亦即幸灾乐祸。这当然是愚蠢的。

  由此,我想到鲁迅文中的看客们,想到《祝福》里以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为安慰剂,为谈资的鲁镇人。他们抛下手中的活计,专门找祥林嫂听她说她痛苦过往,听她讲她的可怜的惨死的阿毛,然后挤出两滴热泪。我们批判他们,认为是他们将祥林嫂推入万劫不复深渊。我们认为这种麻木不仁民族劣根性正是阻碍民族走向科学民主绊脚石。毫无疑问,祥林嫂是不幸者,那么鲁镇人难道是幸运者吗?并不是。他们同为不幸者。不幸者理应相互同情,要不然他们还能从哪里获得同情呢?

  文中接着写到:不过,无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权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所以,这样的幸灾乐祸是不是无可厚非呢?

  我试着想一想,祥林嫂的世界里,有没有另一个“祥林嫂”供她幸灾乐祸呢?想来是没有,不然她也不会被这不幸压垮而寂寂死去了。

  祥林嫂在这个看客的世界里有没有当过“看客”呢?

  《妞妞》读后感(三):看客

  书看了多半,还没看完。今日读到书中一节关于“幸运者”和“不幸者”的描写,引起我一些联想。

  书中写到:不幸者需要同伴。当我们独自受难时,我们会感到不能忍受命运的不公正甚于不能忍受苦难的命运本身……仔细分析起来,同病相怜的实质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的安慰,亦即幸灾乐祸。这当然是愚蠢的。

  由此,我想到鲁迅文中的看客们,想到《祝福》里以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为安慰剂,为谈资的鲁镇人。他们抛下手中的活计,专门找祥林嫂听她说她痛苦的过往,听她讲她的可怜的惨死的阿毛,然后挤出两滴热泪。我们批判他们,认为是他们将祥林嫂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认为这种麻木不仁的民族劣根性正是阻碍民族走向科学民主的绊脚石。毫无疑问,祥林嫂是不幸者,那么鲁镇人难道是幸运者吗?并不是。他们同为不幸者。不幸者理应相互同情,要不然他们还能从哪里获得同情呢?

  文中接着写到:不过,无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权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所以,这样的幸灾乐祸是不是无可厚非呢?

  我试着想一想,祥林嫂的世界里,有没有另一个“祥林嫂”供她幸灾乐祸呢?想来是没有,不然她也不会被这不幸压垮而寂寂死去了。

  祥林嫂在这个看客的世界里有没有当过“看客”呢?

  《妞妞》读后感(四):妞妞

  原本打算随便看看就睡觉的,可是竟然一口气看到了4:40,一翻开书就牵动着我的心,可能是因为我每天都幸福期待着7个月的宝宝即将出生的那种心情,我深切感受到了那种心痛,我看到很多书评都在批评作者批评各种不好,可是现在泪流满面的我不想去批评那么多,纵使他有再多过错都是爱妞妞的做法特别是在最后离开的那几篇,也许我压根就会承受不了这个离去,也只有亲身经历怀孕亲身经历养育这个过程父母亲才能感同身受吧,也可能是我个人过于敏感吧,总之我无法承受这些,在这里我祈祷,我不希望有一个聪明的宝宝成功的宝宝,我只希望他健康正常的长大,这便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他只是不愿意承受孩子的离开而放弃手术,他只是因为伤心过多而去找到了那么多造成孩子癌症原因,这些原因都只是他过于自责而已,谁也不能一口咬定就是那个医生问题,我只想骂那个女医生,你凭什么这样对一个孕妇,你是天生就可以践踏别人吗?我亲眼看到那些生孩子的医生们都是多么的冷酷,没有一点儿人情,哎,这个社会。对于这个父亲,希望大家不要再去指责谩骂,毕竟他是最不愿意孩子离去的。

  《妞妞》读后感(五):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不是帮助我忘却,而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不是帮助我忘却,而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周国平

  周国平身上有着很多标签,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写了很多著作,也翻译了很多著作,曾经也是一个叫妞妞的父亲。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哲学家周国平,他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

  我为我曾经抱怨我的孩子长的不漂亮惭愧,以前看到别人家漂亮的小朋友,我就会说:“哎呀,我家的怎么长的不好看”。看了周国平的这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我只希望我的小孩能平安健康长大成人。漂不漂亮那都是其次的,只觉得我当时的想法肤浅。孩子真正是亲骨肉,他的生命直接从我们自己的生命分出。在抚育他一天天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又仿佛在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转移到他身上去。所以自己家的孩子再不漂亮,那也不会去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段话,大意是说,每个父母在自己的孩子上学之前都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的长大就行,那些好好学习,做学霸,怎么厉害怎么来的想法一丁点都没有。但一到小孩上学之后,看到大家各种辅导班,各种才艺班,就忘记自己之前说过的话。曾经说过的希望小孩平安长大都抛诸脑后,现在我的孩子还小,我也不知道我以后会成为怎么样的父母。

  周国平在这本《妞妞》中说到,如果他的女儿妞妞活在,他宁愿当一个平庸的父亲,也不愿做一个有名的哲学家。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也许只有切身感受的人才体会到周国平当时失去女儿的痛苦。一个父亲守着他的注定夭折的孩子,这个场景异乎寻常,但也极其平凡。我也许挺得住,也许挺不住,无论在哪种情形下,我都成不了英雄。我只是一个忍受着人间平常苦难的普通人。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周国平当时这样描述他夭折的孩子,这时我难以想象画面,多么悲惨的画面啊。

  我们上一辈的父母总是把,“我怎么怎么把你们拉扯大” “以前什么东西舍不得吃,省下来给你们吃”,这些话放在嘴上,在她们的观念里,养儿就是防老的。可是我看到周国平在《妞妞》这本书里的这段文字非常赞同。过去常听说,做父母的如何为子女受苦、奉献牺牲,似乎恩重如山。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这受苦同时就是享乐,这奉献同时就是收获,这牺牲同时就是满足。所以,如果要说恩,那也是相互的。而且,愈有爱心的父母,愈会感到所得远大于所予。我希望我在做父母的时候付出精力的同时我也收获的与孩子相处的快乐。

  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周国平说: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该享有的漫长一生?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 我问自己: 生命的得失究竟如何衡量寿命长短究竟有何意义?我扪心自问,我活这么大,我又收获了什么?收获的是一份维持家庭工作;收获的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收获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所以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好好的活着,我的孩子身体健康,我有能力挣钱,我也能挤出点时间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对当时失去妞妞的周国平这位父亲来说,我们都是幸福的。在病人眼里,健康是福。在受难者眼里,平安是福。可是,在我们尚未失去它们时,我们却并不引以为幸福。人心固重难而轻易,舍近而求远,所以幸福是难的。所以幸福对我们来说是平凡的也是可贵的,希望大家珍惜眼下的幸福。

  妞妞虽然只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上活了18个月,但是会永远活在周国平的心中。看这本书之前因为我不知道妞妞已经不在人世,我以为会是写父女之间的一些互动、一些成长的一本书。周国平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让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体会了一遍什么叫从有到无。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也和许多读者一样,对周国平和雨儿(妞妞的妈妈)后来的离异感到震惊和不解,我也许潜意识里希望得到一个比一般离异事件远远崇高解释

  《妞妞》读后感(六):一些哲思

  虽然我所遭遇的苦难是特殊的,但是,人生在世,苦难是寻常事,无人能担保自己幸免,区别只在于形式。我相信,在苦难中,一个人能够更深地体悟人生的某些真相,而这也许是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我从来不是超然哲人,相反,永远是带着血肉之躯承受和思考苦难的。置身于一个具体的苦难中,我身上的人性弱点也一定会暴露出来,盲目恐惧软弱自私等等其实是凡俗之人的苦难的组成部分,我对此毫不避讳。

  我盼望生个女儿——因为生命是女人给我的礼物,我愿把它奉还给女人;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个溺爱的父亲,我怕把儿子宠骄,却不怕把女儿宠娇;因为儿子只能分担我的孤独,女儿不但分担而且抚慰我的孤独;因为上帝和我都苛求男儿而宽待女儿,浑小子令我们头疼,傻妞却使我们破颜;因为诗人女性订有永久的盟约。

  在电影里,镜头通常随着大门的关闭而悬置,我们看不见大门后发生事情,只能看见徘徊在大门外的丈夫严峻脸色。现在正是这样,无形的镜头对准我,我觉得自己也在扮演电影里的一个角色,但一点儿不好玩

  望着你,我禁不住像泰戈尔一样惊叹:“你这属于一切人的,竟成了我的!”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自私的无私,一种不为公的舍己。这种骨肉之情若陷于盲目,真可以使你为孩子牺牲一切,包括你自己,包括天下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亚里士多德把施惠者与受惠者的关系譬作诗人与作品、父母与儿女的关系,用后两种关系来说明施惠者何以更爱受惠者的道理。他的这个说法稍加变动,就被蒙田援引为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了:父母更爱儿女,乃是因为给予者更爱接受者,世上最珍贵之物是我们为之付出最大代价的东西。阿奎那则解释说:父母是把儿女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爱的,儿女却不可能把父母当作自身的一部分。这个解释与蒙田的解释是一致的。正因为父母在儿女身上耗费了相当一部分生命,才使儿女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奇迹美德(所谓善)、甚至比公道(所谓善有善报)更为罕见,我早已不相信奇迹了。

  身处一种旷日持久灾难之中,为了同这灾难拉开一个心理距离,可以有种种办法。乐观者会尽量“朝前看”,把眼光投向雨过天晴未来,看到灾难的暂时性,从而怀抱一种希望;悲观者会尽量居高临下地“俯视”灾难,把它放在人生虚无的大背景下来看,看破人间祸福的无谓,从而产生一种超脱心境。倘若我们既非乐观的诗人,亦非悲观的哲人,而只是得过且过普通人,我们仍然可以甚至必然有意无意地掉头不看眼前的灾难,尽量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尚存的别的欢乐上,哪怕是些极琐屑的欢乐,只要我们还活着,这类欢乐是任何灾难都不能把它们彻底消灭掉的。所有这些办法,实质上都是逃避,而逃避常常是必要的。

  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对命运的态度。一则古斯拉夫祈祷文如此说:“主啊,请赐我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物,请赐我力量去忍受不可改变的事物。”面对命运,忍似乎是惟一法门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太简单一些了吧?活生生的人总是被领着也被拖着,抗争着但终于不得不屈服。

  那么,世上还是有幸福的,那就是我们业已失去的一些非常平凡的价值。在病人眼里,健康是福。在受难者眼里,平安是福。可是,在我们尚未失去它们时,我们却并不引以为幸福。人心固重难而轻易,舍近而求远,所以幸福是难的。

  一个过程突然失去了目的,人会感到荒谬。荒谬是清醒的人的感觉。这个失去了目的的过程长久延续下去,人就会疲乏、麻木,而荒谬感也就被无聊感取代了,仅在某些清醒的片刻浮现出来。

  佛的智慧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我的智慧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而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

  我设想,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始终坚持自己对它们的独立性,在内心深处做到不动心,那么,世上就没有任何苦难能够伤害他了。

  事实上,我哪里做得到。到头来我总发现,我所爱的人使我如此牵肠挂肚,我们之间的悲欢离合决非我的身外遭遇,而恰恰是我的生命的基本内容。除去它们,我的生命便成了一个空壳,我也就不复是我了。那么,就让我继续为爱而受苦吧,也胜似做这样一个任何苦难伤害不到的空壳。

  然而,否则又能怎样呢?望着四周依然欢快生活着的人们,我对自己说:人类个体之间痛苦的不相通也许正是人类总体仍然快乐的前提。那么,我的灾难对于亲近和不亲近的人们的生活几乎不发生任何影响,这就对了。

  你不是坏女人。我明白了,不幸者需要同伴。当我们独自受难时,我们会感到不能忍受命运的不公正甚于不能忍受苦难的命运本身。相反,受难者人数的增加仿佛减轻了不公正的程度。我们对于个别人死于非命总是惋叹良久,对于成批杀人的战争却往往无动于衷。仔细分析起来,同病相怜的实质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的安慰,亦即幸灾乐祸。这当然是愚蠢的。不过,无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权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我当然明白,世上任何一人的苦难都丝毫无损人世间欢乐的总量。哪怕皇上驾崩,领袖逝世,黎民百姓该乐还是乐。一个小生命的病痛和毁灭,对于这个世界真是什么也不算。可是,当我揣着这几片治头痛脑热的药片往回骑时,心中还是充满委屈,仿佛受到了愚弄。满街是大人孩子的笑脸,妞妞正在一点点死去,我揣着几片无用的药片奔波其间,这世界是怎么回事。

  悔恨的前提是假定有选择的自由。一个人在可以作出正确选择的情况下,却作了错误的选择,并且身受其祸,便会感到悔恨。如果无可选择,即使祸害发生,感到的也不是悔恨,而只是悲伤。悲伤面对的是单纯的事实,悔恨却包含着复杂的推理,它在事情发生之后追溯其原因,审视过去的行为,设想别种可能性,而它的全部努力就在于证明已经发生的事情原是可以避免的。再进一步,当一个选择的后果不仅关涉到自己,而且关涉到他人尤其是自己所爱的人的命运时,悔恨中必定还包含着内疚,并且被这内疚强化。内疚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对于选择及其后果的伦理责任而感到的痛苦。如果只是自食其果,与他人无干,就只会悔恨,不会内疚。

  悔恨是一种事后的聪明。在悔恨者眼里,往事是一目了然的。他已经忘记了当初选择时错综复杂的困境和另一种可能的选择的恶果。此时此刻,已实现的这种选择的恶果使他成了那种未实现的选择的狂信者。他相信,如果允许他重新选择,他将不会有丝毫犹豫。

  回过头看,其实你一开始就在这样自欺着了,只是这种自欺被希望掩盖着罢了。希望仅是自欺的浪漫形态,自欺还有其不浪漫的形态——习惯。当一个人不怀任何希望地延续着一个明知毫无意义的习惯时,他便如同强迫症患者一样,仍是在以自欺的方式逃避现实。如果说希望的自欺是逃向未来,那么,习惯的自欺就是逃向过去,试图躲藏在一个曾经含有希望的行为之中。

  选择的困境包含两个要素:第一,选择不可逃避;第二,可供选择的方案均不能接受。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既不能逃避又无法进行的选择。欲作选择,进退维谷,欲不作选择,又骑虎难下。由于诸方案在同等程度上不可接受,使选择失去了实际意义。然而,不作选择则意味着诸方案之一仍将自动实现。在这样一种困境中,命运的概念便油然而生。由于选择的权利是虚假的,人们就拒绝承担选择的义务,听天由命,把选择的困境还原为一种命定的厄运了。苦难者不再摆出选择的夸张姿势,宁愿神情麻木地站在受难的高冈上,因为麻木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妞妞》读后感(七):已读

  • 诞生是一轮诗意的太阳,

  • 从婴儿尚未沾染岁月尘埃的目光中品读过永恒,

  • 那么,它的最初几页保留着最多上帝的手迹,

  • 我的生命因此而圆满了。

  • 雨儿伤心地说:“她一连打了九十七个嗝!”

  • 街上行驶着纸人纸马。

  • 套一句金圣叹:看见小宝宝便秘多日后忽然拉出黄橙橙的屎,岂不快哉

  我这个人原来不想结婚,结了婚,觉得结婚真好。原来不想要孩子,有了孩子,觉得有孩子真好。

  • 我恨西医,没有一点人性,只知道宰人。

  • 哭也不是不勇敢!”

  • “跳得出就跳,跳不出就疯呗。”

  • 陷在哪里,就在哪里找意义。

  • 那些恋爱、调情什么的,都很轻飘。”

  • 自己这里的死总是最坏的死。”

  • “难有什么可炫耀的!”

  • 艰难地、无可炫耀地活下去。

  • 我们活着时爱遭摧残,才是真正结束呢。

  喜欢这个定义,死去并非结束,活着却未真心实意去爱才是。

  • 太执著,永远悟不了。

  • “悟了那么一下,就神气起来了。”

  所以我也不透彻

  • 一时出不来。

  一时 出不来

  • 你我现在是糊涂的,在乎什么活长活短。

  • 所以,让我们今天就出发。

  • 可怜的幸运儿们连夜在使馆门外排队等候签证。 我听见一个声音对我说:放下她,到远处去吧,

  他坦诚地说 他确实想过逃避

  • 我一败涂地,犹如死了一回,但也因此深入地活了一场。

  • 你来这世上匆匆一行,莫非是为了认一认爸爸,为那永恒的相聚未雨绸缪

  • 成长的征兆和死亡的阴影齐头并进,

  • 徒劳吗?爱不怕徒劳。

  • 目睹者不可身受、身受者不可目睹的事情。

  • 那毕竟是旁人的死,和我们隔了一层。

  • 公道(所谓善有善报)

  •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该享有的漫长的一生?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

  • 人在忧愁时,走到窗户边极目远眺,会获得片刻解脱。妞妞长大了,她忧愁时的窗户在哪里呢? 所以,在这个好人不免忧愁的世界上,妞妞注定长不大。

  • 她那么喜欢看光。

  • 妞妞的病眼似乎是一个证据,证明她像别的婴儿一样出来晒太阳和乘凉乃是一种僭越,

  • 刺伤我了!像看一个怪物似的!

  • 我看到了地狱。

  •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够像她那样笑。成年人面对死神也会笑,但那至多是英雄的笑,崇高而不美。

  • 她事实上不能久笑,一久就眼痛难受,

  • 她的澄澈的心从被渐渐封死的窗户的空缺中看出去,使劲看呵看,被她看到的景象迷住了。

  • 滞留愈久,我愈明白自己是个外人

  真难过

  • 横向运动不便,她就来垂直的,

  多可爱

  • 黄昏,树木寂静无声,做着绿色的梦。妞妞在我的怀里,有时看天,有时看我。 天空和父亲,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

  黄昏与绿色的梦,天空与父亲,一个完整的世界。

  • 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 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 我真正要留意的是在苦难中自卫,保护心灵的健康。我自知能够超脱,倒是要防止过于看破,从此不能够执著。

  • 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则会把人击碎。

  • 一个智者往往对常人所不知的苦难也睁开着眼睛,又比常人更深地体悟到日常苦难背后的深邃的悲剧含义。在这个意义上,智慧使人痛苦。

  •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哲人说:“绝学无忧。”外国的哲人也设问:“为了能够幸福,人最好是否对自己无知呢?”

  herlock S4E2 Loss of memories is bliss.

  • 由此可见,智慧对痛苦的关系是辩证的,它在使人感知痛苦的同时也使人超脱痛苦。

  幸好幸好,还不是那么反智。

  • 忍为众妙之门。

  • 骄傲得不肯逃避,或者沉重得不能逃避,

  • 当然,也有忍不了的时候,结果是肉体的崩溃——死亡,精神的崩溃——疯狂,最糟则是人格的崩溃——从此委靡不振。

  • 忍是一种自救,即使自救不了,至少也是一种自尊。

  • 人得救不是靠哲学和宗教,而是靠本能,正是生存本能使人类和个人历尽劫难而免于毁灭,各种哲学和宗教的安慰也无非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自勉罢了。

  • 基督教执著于有,强以无为有。

  • 佛以无制有,俗众却以有制有。

  • 人类个体之间痛苦的不相通也许正是人类总体仍然快乐的前提。

  • “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

  这个倒真是哲学家文化人的做派

  • 对孩子来说,每一个新学会的词都是有生命的。被成年人功利的手触摸得污迹斑斑、榨取得奄奄一息的词,一旦经孩子咿呀学语的小嘴说了一遍,就是一次真正的复活,重新闪放出了生命洁净的光辉。

  • 我笑了。她立即更正:“爸爸。”

  多么敏锐的妞妞啊

  • 各种气功和中医治愈绝症的神奇故事依然不断传来,可望而不可即,奇迹永远在别处。

  绝症患者家属的普遍感觉

  • 雨儿骂道:“操,还是毛主席说得对,唯心主义最省力气。”

  妞妞生病了,雨儿痴了。

  • 雨儿痴痴地看着,我的耳旁响起她的声音,宛如在说一个美丽的梦:“赶明儿我们给妞妞也做一个这样的网,让她在上面跳。” “那她该高兴死了。”我附和,回想起妞妞双脚并跳时那陶醉的神情。 妞妞手里始终攥着那片草叶,已经被她攥得皱巴巴了。

  百感交杂

  • 我们能这样细心地对待一个人,一件东西?

  脱俗的可爱

  • 可是,敲门声依然不止……

  命运

  • 全或无!

  这是我不能理解的。我不知是他太过坦白还是太过神经。

  • 当一个人不怀任何希望地延续着一个明知毫无意义的习惯时,他便如同强迫症患者一样,仍是在以自欺的方式逃避现实。如果说希望的自欺是逃向未来,那么,习惯的自欺就是逃向过去,试图躲藏在一个曾经含有希望的行为之中。

  • 我搂着她,无言流泪。

  无言只得流泪。

  • “看病孩在临终前仍然依依地玩着手中的玩具,这是何等凄楚。”

  • 你来了,目睹亲骨肉的诞生差不多就是目睹自己的诞生,我好像再生了一回。

  放在不同的语境下,看到父母的死是不是也预习了自己的死?父母和儿女间这样的连结我第一次学到。

  • 它仅仅表明一个成年人的岁月的贫乏和多余。

  • 不存在是如此荒谬,人怎么能不为自己发明天堂和地狱呢。

  • 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

  “人类个体之间痛苦的不相通也许正是人类总体仍然快乐的前提。”这两句话矛盾否?看不懂

  • 起风了,好像要下雨。

  • 小男孩。

  • “妞妞的书”

  上面是我的笔记,有的附有零碎而装模作样的感受,大部分摘录无感受可写。之所以摘录,或者是心灵被触到,或者是对那个句子深有同感,联系到了自己生活里的种种。再看一遍,有的看不懂了。譬如,太执著了反而悟不了,想不懂。看到隔了很久之后的一句,悟了就不能太执著,倒是懂的。能用反推吗?不知道。

  《妞妞》里既写妞妞,也写哲学。哲学的部分我看得累,但却是一个字一个字消化过去的,意识到大脑放空了就强拉自己回来。有人说周国平写哲学非常易懂,我可以做证明,因为读书时是懂了(或者至少懂了那浅表的意思)。有时我觉得那样零碎的哲学(?)像心灵鸡汤一样没有用处,空泛而无力。虽然有几处得了共鸣。但是我又不忍看纪实的部分,不忍看妞妞受苦受难。穿插着的作者和雨儿的聊天,都是建立于妞妞的病之上,那些思辨很吸引我。我不敢说有意思,说借由一个婴儿的死产生的思辨有趣味,那是该杀的。妞妞的死,或许真的丰富了这“我”和雨儿的体验,让“我们”“深入地活了一场”,可多么残忍啊。有人说周国平借妞妞的死来赚眼球,这点我不敢苟同。虽然我一贯觉得痛到深处是不会把伤疤亮出来的,可是看到书尾他写自己的目的那么纯粹——要写一本真的“妞妞的书”,心里一下子柔软起来。只是,近期不想再看他的书了。

  不知道是好是坏,我近来喜欢什么,总是生怕投入太多却受骗,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地看看风评如何。有人是不喜欢周国平的。我看了个开头就去百度了周国平的婚姻经历,知道他和雨儿最终是分手了。知道结局再来看过程,事后聪明,故唏嘘不已。或许这整个过程都是一场空与实的较量——妞妞的病带来的痛苦,妞妞来了又去了,“我”甜蜜却最终没能维系的婚姻……是矛盾的,可能是因为在那样的苦难下逻辑已经不重要了。

  书本里的进度条走到百分之八十五之后,我真的是强忍着恶心和痛心看下去的。我厌恶“我”把反悔那样赤裸裸地倒腾,没有合适的词可以形容,脑袋里出现的是两只手,像大厨拉面一样扯弄着黏糊糊的过于甜腻的黑棕色的糖。

  你或许会说,我不懂装懂,我涉世未深却故作姿态来批评这个曾经饱受折磨的沧桑的父亲。或许,真是这样。或许有一天我会觉得是自己无比肤浅而矫揉造作,甚至因为痛苦而完全忘掉了这回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