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孤独》读后感10篇
《我并不孤独》是一本由[澳] 托比亚斯·艾特金斯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勇敢面对,自信生活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常常令人感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在压力面前,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疏解和释放,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比如非常常见的各种焦虑,而社交焦虑是最普通寻常的一种。但是,社交焦虑似乎还不只是生存压力下的结果,它的产生其实还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来源于内心中的不稳定,也就是内心的失衡让人发生焦虑的症状。 社交焦虑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与人交流有障碍。这个障碍,除了身体实质性的疾病残缺外,多是心理性的疾病。以人们最常发生的症状,不是与人单独的交流障碍,反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公众场合中的怯场。人们的表现不一,多是紧张、发汗、思维混乱、语言不连贯,说话变得结结巴巴。这是最常见的,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这不严重,严重的是与个人交流,也不能够顺利进行,这就有治疗的必要了。 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发表意见,演讲交流,因为机会不是很多,加之很少有人受到专业训练,紧张在所难免,这是有些属于功能性的,稍微加以训练就会改变过来,不是很大的问题。而个人之间的小众交流困难,原因就复杂得多。比如人的自卑,基于各种原因的对比之后产生的畏惧、胆怯心理,让人失去和对方交流的勇气。而在《我并不孤独》中,给出了更科学合理的阐释: “除了基因,能够导致焦虑的因素还有很多:生活方式的选择、限制性信念、负面思维模式、过去的经历、过往的情感创伤,以及造成社交技能不佳的逃避行为或者寻求安全的行为。”作者并把这些因素分解成三个主要领域分析:1、思想和信念;2、行动和社交曝光;3、生活方式选择和饮食。这几方面大致涵盖了生活中发生的一般情况,可以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了。 看看社交焦虑症的几个表现,就可以知道现代社会中有多少人患有这种疾病了:不回答问题,或者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借口提前离开那些让你焦虑的场合;尽可能地回避社交场合;当有人邀请你参加某项活动时假装很忙;为避免纷争,假装你可以接受不好的行为。作者的总结很有代表性,看完了就觉得自己也是病状颇为严重的。而破解之法,也是本书的重点所在,这个具有重大的价值。 按照作者划分的几个领域之内的分析,相应的对治方法也就应声而出。概括来讲就是从思想上破解,比如逐步转变自己,不强迫自己,肯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放弃完美主义等等。在自己内部先要把基础夯实打牢,然后克制负面信念,内省并释放负面情绪,直面恐惧,勇于走出舒适区。这些渐渐达成做到以后,人们就会逐步建立自信,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此就会从亚健康状况的阴影下走出来,成为一个成熟且充满活力的人。 当然,对于一些疾病症状明显的人,还要适当药物治疗,饮食调节。总之,焦虑症普遍存在,原因也是千差万别,需要谨慎对待,耐心寻找原因,从思想上到其它方方面面都要寻求改善,乃至于最后恢复正常。勇敢面对生活,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信念。这是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形容,一种品味。相信,看了此书的人们,都会获益匪浅。
《我并不孤独》读后感(二):走过社交焦虑的泥泞时光,才发现其实这不是孤独
Tobias J Atkins的新书《HOW I OVERCOME SOCIAL-ANXIETY》被翻译成《我并不孤独》,从出版的角度,选择一个响亮又明了的书名是正确的选择,但我更喜欢英文直译:我是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这是一部以实用性为首要目标的攻略小书,作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同样被社交焦虑所困扰的读者:我懂你,我们曾经一样,那么我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
人的社会性决定着我们总是渴望成为群体的一份子,被同伴接受和肯定成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而社交焦虑就是对“我们无法被接受”这一后果的恐惧。很多人都经历过社交焦虑,青春期的敏感自卑、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创伤、工作后纷繁复杂的办公室关系,再加上虚拟网络的兴起,社交成为一场凌迟。于是孤独成了一种原罪,当你承认孤独,等于承认“自己需要别人”,同时承认“没有人在回应你这方面的需要”。孤独变成一种失败。而这种失败里有着令人羞耻的刺痛感。
作者对社交焦虑的定义是:害怕与他人进行交流,会局促紧张,感觉被负面评判及评价,而且最终会导致逃避。社交焦虑症的人时常感受到他人的负面评判,从而导致自信不足、自卑、难堪,屈辱和沮丧。作者回顾了自身经历那些应激性、羞辱性的事件,以及家庭、学校乃至成年后的社交圈对自身的伤害。幸福的人生各有不同,而被社交焦虑所困扰的人群总是陷入相同的泥沼。在心理治疗中,讲述一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积极的心态去讲述过去事件本身就是分析、反思、乃至修正自我的过程。因此,从某种角度,这本小书的写成也是作者的一次治愈。
走出社交焦虑是一次重建自我的过程,这本硬核干货的小册子以越过思想与信念的高墙开始,告诉大家该如何做自己,如何放弃因为追求完美而产生的失败与焦虑,如何应对负面信念以及如何去释放负面情绪和自省最终,最终迈出社交的第一步,逐步建立社交自信。
同样走出了社交焦虑的泥泞时光,我只想拥抱所有正在痛苦人生中挣扎的人们和熬过漫长黑夜的幸存者,想和作者一样,告诉他们是的,我们都一样,我懂你的痛苦和无助,也请你相信我,不要去放弃自己的人生。
别无选择降临在我们身上的命运可能是我们生命中蝴蝶的第一次振翅。那一次的振翅可能是先天的个体差异,可能是不受主体选择的家庭和成长环境,可能是生命中重要而随机发生过的事件,无论我们多么想要否认和拒绝,费尽心机试图逃脱。而任何的命运都不是原罪,孤独更不是。 回望曾经的孤独,我看见那个被孤立的我,那个被家人粗暴对待和指责的我,那个在大学面对80个女生却无法介入她们生活的我,每个人穿过这段黑色时光的方式应该不同,而我则需要感谢时光和高等教育。很多时候无法融入集体也许并不是你的错,而是你没有遇到合拍的人和属于自己的集体。我的幸运是从读研开始,当大家拥有相通的眼界和气场,当周围人的教养不再以羞辱和欺凌为自豪时,我开始拥有朋友,拥有舒适的社交圈,拥有擅长的社交话题,还莫名其妙成为一个在别人看起来很活泼的人。再后来步入社会,工作上的伙伴也都是一些坚定地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人,我拥有了舒适而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朋友圈。所以,在我看来,人生是随机游走的,我们能做的是增加它的趋势项,尽管这个趋势项可能很微小,而我们却要为之付出很大努力,但正是点点滴滴的趋势项,改变了不同结果的概率。如果我没有挣脱出曾经的生活,不知道大千世界有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只能永远作为一个底层的异类沉沦在社交焦虑的泥泞中。而回首看到曾经的那段黑暗时光,我发现自己拥有了不同的力量。在漫长的孤独时光,我学会内省,学会与自己对话,体会到了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是的,那不是孤独,那是属于自己的骄傲和勋章。
《我并不孤独》读后感(三):选择怎样的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事情!
前段时间,白天总是容易走神,晚上总是辗转难眠,脑子里就想着主管交办的报告,那个一直无法完成的报告,那个每天在构思却无从下笔的报告,资料看了一遍又看一遍,翻了一次又翻一次,还是找不到下笔点。
那段时间,做事小心翼翼,走路都恨不能挑僻静处,远远看到主管都刻意地绕道而行,就害怕他问起报告的进度进而知道还未动笔后的一顿猛K......
知识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人在焦虑,或正在经历被焦虑。这样的状态很不舒服,很折磨人。感觉自己就像一直困兽,想去作为却又无法找到突破口。
直到翻开《我并不孤独》这本书,作者托比亚斯•艾特金斯,一个曾经被焦虑深深困扰长达15年之久的人。正如他所说,经历相似的,更能让人感到信任,读着他的经历想到我的状态,真正是满心的认同感。正如他所说:不管现在事情看起来有多糟糕,前方总会有光明。
我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没有谁是完美的,你只能接纳自己的缺点,然后学会爱自己托比亚斯·艾特金斯(Tobias J. Atkins),生于澳大利亚,畅销书作家,成功的教练、治疗师。他曾是一位社交焦虑症患者,并与之斗争了15年,尝试了各种心理学疗法,最终治愈。之后,他创建了社交焦虑学会,至今已帮助上万人克服了社交焦虑。
在书中他分享了自己的治愈历程,将他的个人经历加以总结,并分享自己如何从社交焦虑转变为享受社交的整个过程,粉碎了“我就是能力不够”“我就是没有他好”的负面思维模式,正视内心的冲突,重建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对话,并将其这一理念贯穿全书:只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而不是放弃,就可以克服自己最大的恐惧,并实现任何想要的生活。
社交焦虑是什么?如何判断是否存在社交焦虑?它的症状和表现,伴随而来的身体信号和症状,以及当你患有社交焦虑症时,可能很难忍受的日常经历。
如果有了这些症状和表现又该如何面对?
翻开《我并不孤独》,跟着托比亚斯·艾特金斯一起,越过思想与信念的高墙,学会去寻求帮助并接受包容自己,将眼光放在问题本身。
做我自己
放弃完美主义
克制负面信念
内省与释放负面情绪
直面恐惧,勇于走出舒适区
放弃借口,逐步建立社交自信
健康饮食
生活方式选择
本书从以上八个章节,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线路图。但是这条路只能靠自己去走,只要不放弃,改变就会发生。选择怎样的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事情。
“幸福快乐,爱以及安康,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永远不是我们必须要去争取或者努力才有资格拥有的东西。”所有伟大的治疗师都会告诉我们,拥有平衡的生活有多重要。接纳现在的自己,不再评判自己,不再用难听的名字称呼自己。
如果你正处在焦虑或被焦虑在中,那么打开《我并不孤独》,赢得自尊,自信,自爱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我并不孤独》读后感(四):你想多了
有人学跳广场健身操,总在队伍里缩首缩尾; 有人工作上精益求精,夜里辗转难眠,总在思考今天还有哪儿没做好,明天又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不管是跳健身操也好,难以入睡也好。这深深浅浅的焦虑已经真切发生在我的身边,我有一个同事为此入院治疗,另一位朋友也已歇岗一年。 有时我很想告诉他们:你可能想多了。 真的,你在队伍里跳健身操,路过的人可能根本没朝你看,你跳你的就是了,没准别人还暗暗称赞你敢于挑战、乐于锻炼呢。 你在工作上已经够努力了,不要再为明天焦虑了,有时候,问心无愧就好。 当然,我这样轻描淡写的,可能一点也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因为焦虑者的世界,我可能很难感同身受。 澳大利亚人托比亚斯·艾特金斯就不同了,他曾经深深困扰于类似的焦虑之中,他在最糟糕的时候,由于害怕求职面试,只能靠医疗伤残津贴为生。然而,通过15年漫长的斗争,他终于战胜了焦虑这个魔鬼,变成了一个享受社交的人。 他的自愈征程,从遇到一位从社会焦虑中康复的朋友开始。托比亚斯·艾特金斯强调说,在他亲身经历中,获得的最大帮助,来自于那些亲身经历过社会焦虑的人。因为他觉得,经历相似的人更能让他感到信任。基于此,他决定跟大家分享他的治愈历程。他把从多种治疗手段汲取的思想和技巧混合在一起,写成了这本《我并不孤独》,期望以自身为榜样,给困扰于焦虑中的人们带来希望。
托比亚斯·艾特金斯认为,焦虑患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社交焦虑和腼腆不是无期徒刑。”大家不要再怨天尤人,要勇于改变思想和信念。 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不要把别人的意见太当回事,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当有人说起有关你的负面评价时,他们说的不一定是事实,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看法而已。 接纳自己,学会爱自己。我们都有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要接受现在的自己,包括好的和坏的、优点与缺点。无论如何都要爱自己。关心自己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优先位置,再来考虑他人。处于社交焦虑中的托比亚斯·艾特金斯迈出这一步很不容易,但当他鼓起勇气忠于自己并为自己辩护、试着对别人说“不”时,他的自尊心一点点增强。,很多错误的信念开始消退,对抗变得不那么可怕。 托比亚斯·艾特金斯说,我们必须停止依赖别人来告诉我们自己的价值,我们要开始依赖自己。我们要克制负面信念、释放负面情绪。 当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有可能被父母打骂,你深信不疑“你是个坏孩子”“你永远都一事无成”等等。而实际上,伤害你的不是这个说法或那个事件。而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个说法或那个事件。你大可不必把这些负面标签变成事实,也不必把所有的情绪归于自己。父母当初打骂你,也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自身不顺利罢了,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 当你躺在床上,脑海里持续不断地重现白天发生的事件以及别人对你的评论时,你还可以尝试下情绪释放术,找个无人处拍打周身穴位,并深呼吸,牢牢告诫自己:别人怎么想我,没有任何意义,我就是我,不管他们怎么想。 关于如何排解焦虑。托比亚斯·艾特金斯还从生活方式与健康饮食方面给了一些具体建议: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为基础的天然食物,减少工作,加强运动,尝试冥想。 为帮助和曾经的他一样苦恼的焦虑患者,托比亚斯·艾特金斯可谓苦口婆心,不断从自身的体悟出发,给有这方面烦恼的同伴们打气,鼓励大家坚定信心,早日行动,摒弃他人对你的不良看法,建立强大的自我。 托比亚斯·艾特金斯反复强调,《我并不孤独》不是一本专业的心理书籍,不能替代你私人医生的意见,这只是他从自身以及众多患者中获得的经验。这一点,我非常相信,这么谨慎周到,反复强调,的确更像是得过焦虑症的人的底色。由此可见,这本书虽然并没有许多专业术语,更多的是个人体悟与实践,却更能给广大深度或浅度焦虑患者更多共鸣与启发。 这本书由联合低音选题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字数约121千。全书共分九章,通读下来,不过一个上午,日常实践,却可以常翻常新。
《我并不孤独》读后感(五):生活正能量的提取仓库!
千万不要误会,这绝对不是鸡汤文,如果是来喝鸡汤的,建议绕道哈!
言归正传,《我并不孤独》是澳大利亚的托比亚斯•艾特金斯根据他本人患名为“社交焦虑症”的疾病斗战二十七年,而凯旋的经历加上帮助其他患者的经验总结得来的兼具实用性与借鉴性的功能性书籍,其实它的英文原名也许更能表达出作者本人想传达的意思,但我更喜欢它的中文名:我并不孤独!
通读本书后,你会发现就如它的书名所说的那样:我并不孤独,你也并不孤独,他也不是孤独的。自然这不是说你我他都有作者所说的“社交焦虑症”,可是我们、你们、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不自信、会消极、想打退堂鼓的时候,那么翻翻本书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导读部分托比亚斯将他的故事和他能提供的帮助介绍了一番,让我们对作者与本书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是帮助读者更好进入后面的章节;跟着的九章则用层层递进的叙述手法来建议患有“社交焦虑症”的同胞们通过自查、自省、自正、自立、自尊、自信和自制的方法,怎么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有用之路。
“社交焦虑是什么”?-解决“我是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
“如何建立自我价值”?-治疗“致命的‘我是’疾病!
“你是个诚实的人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哟!
“你会读心术”吗?-“你需要给自己一个强大的理由”吧!
发现了没有,作者还其实挺为读者们考虑的:其实你不用按部就班地读,跳跃式地读、找答案式地读都可以,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来找你想要的答案,这也是托比亚斯给读者的一个建议哟。比如他给我的建议是:
拿回我的生活主动权;
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不要“毫无原则地把别人的需要放在你自己之前”;
“对抗是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不是什么需要害怕的事情”;
“勇气是一件不经常使用的工具”罢了;
要想成为能够给别人恩惠的人,首先自己要健康和强大起来!
这也是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它也会让你与你身边的人、你熟悉的人、你关心的人相遇,让你能有机会倾听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提取有实用性的建议;它也会让你与你讨厌的人、一心想回避的人、甚至称之为敌人的人相遇,从他们的内心独白提取理解他们、“攻击”他们的建议。
此外,本书中也引用了不少的名言警句,有伍迪•艾伦的“只要到场就成功了80%”,有史蒂夫•马拉波利的“……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了别人如何对待你”,更有和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相关的论述,感兴趣地还不快点来瞅瞅!
最后,即使你没有任何的“焦虑”,也可以通过此书获得争取更好生活的能量!愿看到此书的有缘人都能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