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的浮生六记》读后感10篇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是一本由马津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1-8图书,本书定价:23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将读过某某学校视为人生的最成功。
看了这本书,我可以把这句话换个名字送给作者: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将进入过某某公司视为人生的最成功。
这本书,用情太滥而才情不足。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读后感(二):流水
审计师只是个噱头,关键词在浮生,除去偶尔冒出的SOX遵循性审计等词汇和频繁出现的加班、被虐等事实勉强能让人明了作者的职业。想获取专业知识的同行们可以出门右转了。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读后感(三):读到了20%,就很想放弃了
跟审计师有关系吗?这个书名有些诱惑。名不副实。审计师能写出这样的书,是不错的;但它并没有真正的将到审计师与别的行业的不同,至少我现在看到这里,还没有个概念。浮生,这个词跟书的内容倒是相扣——真的太碎片化了。营养不足的书。也许,只适合在天涯论坛里生长,到图书的队伍里,显得不够智慧。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读后感(四):一类很典型的群体和一本很典型的烂书
烂书。每逢看到这种烂书,我就觉得我也应该去写本书。
如果一个人不经筛选地陈列个人生活细节,除非是一个传奇,除非拍的是A片,否则他一定是一朵奇葩,蛋疼、无聊、自恋。想来也是我不对,看在“审计师”的标题份上想着会写出什么样的专业人士的生活来,才借了此书。
作者本身作为一个人的魅力可谓中庸,或许是常年待在所谓专业机构中产生了某种迂腐和自慰,也或许是当今中国职场新人普遍对“职业精神”和“专业人士”的低劣模仿和崇拜,使作者产生了写书的冲动。
在哪个公司待过只是一种选择,你还是你。要记住大部分专业机构人士的收入其实都比不过一个卖板栗的和做山寨手机的。即使论及对社会发展和经济流通的贡献,后者可能也比前者更大。专业人士既要有专业精神,同时要警惕专业的迂腐。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考虑着要不要递辞职申请这个重大的决定。作为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辞职实在是很令人鄙视的行为。
这份工作是一家小公司的财务。其实小公司你懂得,说是财务,其实是财务+前台+行政+人事+仓管+秘书。。。偶尔还有其他。工作并不复杂,但却很繁琐,财务本需要个安静的环境,静静的做着手中的报表,可总是要被其他事情打断。每日边抱怨着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边继续让这重大问题继续延续下去。事实上又有诸多原因让我不能在短时间内递上我的辞职申请,心中怨念又增加一层。。
貌似是微博上的计兮推荐,我下载了这本电子书,作为工作烦躁之后的闲杂读本。奥迪特本是一份苦逼的工作,过劳死事件比比皆是,但小马貌似一直很轻松的诉说着自己的工作。曾在论坛上看到一位奥迪特说,项目经理们虽然每天都吼着不想干了,但是真正工作的时候真的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眼睛是在发光的,他们骨子里是爱这份工作的。这大概也是大师们和菜鸟们的区别吧。
我扪心自问,自己真的爱财务这条路么?结果是,不知道。但貌似自己也没啥别的路可以走。好在自己的数字敏感度还行,也许这条路对我来说也算是比较符合。
后面的路,希望下个月可以顺顺利利的辞职打包走人,回家认认真真准备CPA,准备考研。希望可以沿着自己想要走的路一直走下去。
貌似应该是书评的不是。。貌似偏题。。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读后感(六):审计师的情怀~~
早在六年前,那会儿刚毕业做审计的时候,就在网上看过这片文章。那会儿在一个比较清闲的项目上,每天看得不亦乐乎。被文章里描写的审计的重重苦乐所吸引,觉得自己选择对了行业。我想这片文章可以算是我小半个入门老师,没有教我专业知识,但是教会我怎么和上级和同事愉快相处,告诉我人和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还有,也许审计置于我们这些审计人最重要的是对工作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
记得和老公出国度蜜月,我整理需要的带的文件,比如临时签证,酒店确认书,代理合同,各种复印件的时候是按照审计底稿的标准整理的,全都标了索引并且做了标签。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老公很惊喜,接待人员眼里都是赞赏。
现在已经工作了六年,虽然对审计已经有些厌倦,因为总是考不过资格考试,也在考虑换个工作。我想我是到了职业倦怠期了。可是,回想刚毕业时的踌躇满志,那会儿工作时的一丝不苟,事事都上心;现在真是满怀羡慕。作者就是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能在周围的每个人身上找到情趣的人~~到现在我都对作者描写的场景,人物,还有那些词句都记忆犹新~~那些相遇,那些奋斗,那些煎熬,那些别离,我都一一经历过了,感同身受,作者把这些感觉都描绘得那么真实有趣。能把枯燥的审计工作写的如三大战役一样跌宕起伏,如武侠世界一样活色生香,真的很羡慕能如此掌控文字的人。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怀——吧~~~
查到作者又相继写了关于会计的几本书,我转行以后必定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