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2017-10-22 21: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是一部由郭娜 / 王昕轶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一):这部国产片揭秘了医院最不为人知的真相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国产电影中,拿的出手的类型片不多,但纪录片除外。

《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河西走廊》、《最后的棒棒》......几乎都在9分以上。

而今年的一部《二十二》,更是成了国内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电影。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二):关于全民医保——急诊室故事

最近看了魏则西的故事,也开始看了东方卫视的急诊室故事,他们不断的让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回想起那些生离死别的故事们,我想,国内的同行们的故事,一定更多。
这部片子毫无疑问的是模仿的英国的24 hours in the A&E,一部前无古人的真人医疗剧,我还见过几个其中的医生,几年前看了以后我就和我在上海电视台工作的朋友说,要是能拍这样一部剧就牛逼了,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一部真实反映医患关系的电视剧了,然后几年后我就看到了这样的一部良心之作。虽不是那个朋友的成果,但是觉得上帝居然就这么应了我的祈求,我他妈人品真的是太好了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坐在剑桥的公寓里,我的心里很安心,因为在我所在的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所有人包括外国人都被英国的国家健康保险NHS保护着,不管你口袋里有多少钱,来自于哪里,做过多少恶事,性取向如何,只要你走进那扇医院的门,你就是NHS的病人,你将得到尊重和无私的治疗
我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一个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如果都能有这种安全感就好了,病人将不会因为没有钱而得不到救治,医生也不用像个会计师一样算着给病人在生命生活质量和银行账号之间两难的选择了,中国的医生们能够返璞归真去做医生,给中国病人们带来无私的福祉
——我们或许依然无法救回魏则西,但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的印记或许不会是一篇“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的回答,而是更美好温暖的痕迹。
有些人告诉我,你国外活得好好的,不要假了,真想改变中国你回来做医生试试,让你几个星期就对人性绝望,马上改行。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觉得医生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因为不管你每天在哪个国家赚着多少票子,你每天要经历的混乱,痛苦,劳累都是能腐蚀人心的,但是这和病人所受的苦楚来比不过是沧海一粟,医生们选择着继续,除了那些世俗的原因,也必然有着或多或少的理想主义
--------------------------------------------------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诱惑多,垄断多,利益链牢不可破,每一个撼动利益集团的梦想,过去都被利益的车轮碾为灰烬,亦或是加入他们成为统治的工具
但也这是最好的时代,如果你是有能力,有担当,有志同道合的团队,有不怕付出的人,你的努力或许只能改变政府文件的一个报销数字百分比,但却会惠及几亿中国百姓——制度的不健全会催生的是各种值得改善的地方,如果监管得当,可以催生健康的市场,而市场提高效率,降低价格,提高医疗质量,惠及百姓
最后我想用NHS的创始人Aneurin Bevan的一句话结尾
“No society can legitimately call itself civilised if a sick person is denied medical aid because of lack of means”
“如果在一个社会病人因为没有支付的方法而无法获得医疗援助,那这个社会是无法被称为文明社会的”
全文为本人所撰写的知乎回答和微博:我们离文明社会还有多远——魏则西事件想到的
链接: http://www.weibo.com/p/1001603971576470065710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三):看片笔记:阶层的崩塌与重建

首先摘录一段《急诊室故事》的片头语:当巨大的痛苦向你袭来时,一切你平时在意的钱、职位都会消失,你只会希望你的亲人陪伴在你身边。陪伴你的,还有我们。
当巨大的消费经济之网慢慢地隔离出不同群体,也许会有某个瞬间让你觉得阶级的高墙轰然崩塌,某些片面的比较甚至让你觉得与精英中产无异,但内心深处仍留有大部分的阶层遗产。然而在病痛与事故面前,每一个个体又是如此平等:着急上班的白领并不能挂急诊、日进斗金的集团总裁也不能插队打针、非病危病患无法办理欠费手术……而痛苦、失望、歇斯底里的表情,也不再是社会底层人的专属。
但医院毕竟不是无偿的公益机构,巨额的医疗费用往往并不能如片头所说的那样“一切你平时在意的钱都会消失”,而对于一些家庭/个人来说,甚至是压弯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急救、手术、治疗、护理、恢复、定期检查,各项费用对于并非善用资本的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且通常伴随着相当的机会成本:子女的教育伴侣的工作都将受到巨大影响。
与之对应的是经济富足阶层的多样性选择:是选择简易的截肢还是高技术难度的保肢?化疗是使用昂贵的进口药还是相对便宜但可能副作用较大的国产药?术后恢复是进安静的单人病房还是嘈杂热闹的集体病房?出院回家是请人护理还是劳烦年迈的长辈照顾还是伴侣辞职回家照顾?有部片很好地描绘了富裕的上流社会是如何养病的(《触不可及》),跨越阶层的对话和友谊的确让人欣慰与温暖,但阶级的鸿沟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如果病痛降临在另一个黑人无产者主人公的身上时会不会就真的成了“触不可及”?
而阶层或背景差异使得理解变得困难。记得年少时读过一篇描写上世纪中叶经济困难时期的小说,讲述了农村母亲不得已自己的亲身儿子过继给县城亲眷以致母子间产生裂痕的故事。读完后泪眼婆娑地拿给我爸看,而我爸只不过点了点头说,在那个年代太正常了。或许在三甲医院医生这样一个群体看来,看病/保命是第一要务,而对于某些患者来说,经济却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在看其中某集时,外地退伍青年想方设法为父亲的手术筹钱,而对于只有一张邮政储蓄卡的他想不到更便捷的方法,只得苦苦等待亲戚的汇款,在他急于拿到汇款甚至想亲自从市内跑去嘉定北时,他不知道公交转地铁虽然只要8块钱可是单程至少要两个小时,他也想不到在手机app上的一个操作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作为观众的我不理解他,而长期身处部队的他也不理解陌生城市的生活方式。
在医院、急诊室,这样汇聚了人间所有痛苦的地方,在所有情感爆发的一瞬,阶层崩塌为鲜活的生命。只希望在这一瞬间过后,是尊重理解而非区分敌我,需要你我谦卑地弯下腰,或者坚强地昂起头。
Rachel.F
2016.7.28
in Shanghai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四):医患关系

国内首部纪实医疗纪录片,拍得挺真实的。最后一集家属在抢救室门外面狂拍的时候,医生的心理素质真强,这都没有被影响。当然,我觉得医生被误解除了心情急躁以及像保安一样说的三教九流以外,还有的就是医生有时候解释得很不耐烦,语气也有点冲。当然每天被问几十次,可以理解,但是这不是喊冤的理由。
想一想如果换个场所,不在医院,要是有性子急的人在生活上被人这么不耐烦地对待,也很有可能大打出手。生活上尚且如此,那么你又怎么能指望他会在医院不会动手呢?又何必说他因为你是医生才动手的呢?其实他就是性格暴躁,谁这么对待他,他都会动手。医患关系,医生不是白莲花,但是患者也不是,患者又想让医生全力救治,又不信医生会全力救治的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大量莆田系医院败坏名声,以及国内医闹问题法案的缺失。
整季都挺不错的,有点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在爱奇艺网上,在我看完之前播放量只有100多万,而普通一集偶像剧再不济也有个8、900万播放量。中国的医患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8.7分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五):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这是一个缓解医患关系的节目,更多的也是教会人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一呼一吸之间,阴阳相隔。
有很多家属都很担心治疗费用,医生也许搞不懂,都这个时候了,还在担心钱干嘛,救命要紧啊,但在现在老百姓的心中,如果已无力回天,还不如不救吧,医闹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家里没钱,让我治病,花了一笔钱,治了人还是死了,一个家庭很难承受这种重量,因为有的人真的生不起病。
有一个病人很让我难过,他前一天还在坐起来和大夫护士聊天,说自己是家族遗传,第二天人就去了,唯有一个老父亲赶来医院为他料理后事,白发人送黑发人,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了吧,我迎接你来到这个世界,也是我送你离开这个世界,人的生命就是这么卑微,但又很蓬勃。
看了这个节目我发现自己的泪变得多了,在医生说“回来了,这个人回来了”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亲临现场,又害怕医生说“除颤,再除,肾上腺激素再推……”
好想多听几句“回来了,救回来了。”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六):现实,一部最真实的剧本


生活是最真实的电视剧,每一个人都本色出演,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当你老了回望过去,或幸运或不幸,都是我们的命运我们的一生。
亲情爱情信任与选择。
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人影匆匆,一幕幕在医院上演,每一个人都像蝼蚁一样穿梭在人世间,但又是身边人的全世界。无论是可爱的190社保爷爷,热心的保安王叔,酷酷的的陆医生,还是各位大boss医生,这个片子无疑为我们呈现了平时看不到的真实的平凡的医生。
片子里的医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或者冷酷,或者调皮,或者声音苏苏,或者像大boss一样雷厉风行。不管什么样的他们,面对患者时都有一颗很真诚的心,极力用自己所学为患者所想。
医生建议骨折患者做手术时,患者考虑再三。有些弹幕说当然应该信任医生。
可是作为我自己来说,我确实见到过医生为了自己多得钱而改变原本有的治疗方案的。也确实对医生信任度不够。
一个亲人是医生,有时去医院看病,外面都是排队排的满满的,上午看不完下午看,不停面对着机器观察诊断,真的很辛苦辛苦
在这样一个各自奔忙的医院里,有生离死别,有人在鬼门关上被拉回来,也有温暖和欢声笑语

  《急诊室故事 第一季》观后感(七):急诊室故事—— “镜面型”纪录片的期待

经典语录
人与人的交流,可以通过语言,可以通过目光,可以通过接触。但在精神高度紧张时,很多人却选择不听,不看,不碰。
一口气看到第一季第四集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医患矛盾案例。很真实地,把病人缺乏医务常识,医生又怠慢沟通的状况真实地展现出来,就像一面镜子,血淋林地将医院的真实场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太多时候,因为着急,人们失去了理智;因为劳碌,人们失去耐心。而我们自处其中,却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偏误,这种时候就需要这样一面镜子。对于纪录片而言,窗口式的固然很重要,让人们通过这个窗口去领略不同的世界;然而,对于进步而言,镜面式的纪录片才能引人深思,让人们认清自己。
关于影片:
这是一部因科技而完美的安利。利用78个固定摄像头、66路全方位收音24小时跟踪直击常人视角无法触及的急诊室真实故事,确保音画俱全。固定摄像头近几年随着真人秀的大热,已经不是很新鲜,就像隐藏摄像机一样,通常能给人惊喜。
这部纪录片很大的成功之处在于选址,将摄像位置放在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室的大楼中。外伤的触目惊心,急诊的争分夺秒,医生的冷漠,病人的焦虑,家属的不解,所有种种都以客观的镜头呈现于市民眼前。人物选材鲜明全方位,有肇事者与伤者间的博弈,有家人情侣间的温情,有医生与家属间的矛盾,有社工与病人的互动,甚至有保安与家属的交流。它不仅呈现了世态,还清楚地普及医疗常识,医院的看病流程,家属陪护住院常识,让人们对于医院这种充满消毒水和嚎叫的地方不再抵触,让世人更好地知道如何与医生相处,让医生明白自己的瑕疵又表现在哪里。
每一集一个主题,人物选择到位,节奏有缓有急,画面呈现客观,解说词娓娓道来并没有过多煽情。这,或许才是我们希望的客观的医疗纪录片。毕竟纪录片最重要的是真实客观,而世人却常以煽情蔽之。
谨以此为纪录片工作者自勉,ps.真的十分期待,北京的医疗机构拍摄的纪实类纪录片,那那个群体众多、矛盾复杂的帝都,应该会更有看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