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微光城市》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微光城市》经典观后感集

2017-11-25 21: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微光城市》经典观后感集

  《微光城市》是一部由吉尔·克兰执导,大卫·莱尔 / 伊恩·麦克尔希尼 / 哈里·崔德威主演的一部冒险 / 家庭 / 奇幻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光城市》观后感(一):历史的必然

说明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却又伟大。Ember相当于一个瓶盖,阻碍了人类的思维。伟大在于,是人类制造了这个瓶盖,并保护了人类的生存。渺小在于,人类的智慧被一个瓶盖抑制。本片中心正如男主角父亲说的,“瓶盖的作用不仅仅是防止水流出来。”瓶盖不仅可以将水封在瓶中(像那个城市封闭人类),还可以适时叫水流出来(不能让“瓶盖”封闭我们的智慧)。 (所以说男主角的父亲实际从未绝望!)这大概是作者所希望我们做到的吧,我们的智慧不该在封闭的环境中泯灭。 如果联系生活,就是。许多事物是我们的瓶盖,我们经验所知,他们无法突破(就像Ember的人认定了外界被污染)。但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智慧,本性不该被扼杀,不然会被永远封在瓶中。等等。。。

  《微光城市》观后感(二):微光,曙光

       200年的运作,这座城市已经走到穷途末路的悬崖边缘。
  老化斑驳的供水供气管道,不定时过热的发电机器,地下城市特有的潮湿昏暗,地底特有的古铜色与墨黑,一辈子不见河流与太阳,甲虫大过人,没有电话与电脑,垃圾在所谓的荒郊堆放,人人各施其责,近乎社会主义的劳作方式,简单卑微与世隔绝,所幸的唯有的小信仰,储备粮危机,越来越长的停电时长,恐慌的人心,不思变的自欺欺人的居民,自私的诺亚方舟市长和他那常驻发电机房的硕鼠同盟。
  如果你想看一部高智商,情节丰富的电影,或者一部拥有炫霸狂拽特效的科幻片,这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想拼接完整你儿时所有冒险的记忆碎片,所有科幻电影中关于地下城的探险与生存,场景与自然,所有想象中关于地下城的幻想/魅力与魔力,无可言表的神秘与未知,这部电影的特效统统可以满足优秀到可以骄傲的说,以至于所有的槽点与bug都可忽略不计。
  City of Ember第一部票房没达到预期,第二部第三部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了。每个人的童年短暂而可贵,随后是逝水流年,白驹过隙,平日为生计奔波,再累心里也有个说走就走的/冒险的旅行,打破压抑生活的梦想,但是真正能实现的少之又少,所以能在还比较年轻的时候看到这部片子,岂止是满心欢喜,感动得有那么一瞬间泪眼婆娑。
    如果电影的主题是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挣破牢笼,绝境求生,那么我看到的的确又不止这么一些。

  《微光城市》观后感(三):《微光城市》:罐头人生的保质期

看完一部电影再写一堆絮絮叨叨的废话,对没看过此片的人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到底好看不好看”?好吧,这次我很简单的先回答:“好看!”
其实电影是没办法用“好看”“不好看”来回答的。一枚硬币有两面,亿万观众有亿万喜好,外公一辈子看不厌地道战小兵张嘎,老公就好黄勃系列又囧又疯狂妹妹喜欢蓝色大门青春不灭年岁不加,阿福哥与糖果妹是巧虎托马斯喜羊羊的粉丝,把他们拉一起看晚秋自然是听取鼾声一片。
《微光城市》是《黑暗之光四部曲》的首部,改编自琴娜·杜普洛的同名少年奇幻小说。高品味成年观众打出的低分令我迷失,对电影的要求到底要不要那么高?小说原著我没看过,改编的如何不知道,但电影成功勾起我想看这本书的好奇心。
毫无意外,这就一个未日故事。未日主题与爱情体裁一样神秘恒久欲罢不能,真正做到了无种族无国界。
影片开始,就把希望放在一个金属盒子里封存,有效期200年。微光城市是一座在人类未日来临前应运而建的地下临时避难所,人类命运的最后希望。
喏,这个盒子请收好,给你们安排一个市长,光明的盒子将由市长代代相传。不要忘记你们身负重任,请暗黑世界的地下好好生活,过200年再出来创建新世界,人类的命运就看你们的了。
故事慢慢展开。一座只设定维持200年的地下城,动力来源于一台庞大的水力发电机,食品是一排排的罐头与温室生产的蔬菜,各种职业一应俱备,天空是一串串大灯泡,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只是因为盒子的遗失,在这个庇护之城中生活的人们已经过期太久,能源耗竭,停电的时间越来越长,地下水管补了又补没有新水管,仓库配给的食物似乎也开始紧张短缺……人类的记性似乎总在开玩笑,一些最关键的东西最容易忘记。微光城不再是避难所,它也迎来了它的未日降临。
天生就是救世主原形的男孩一心想修好发电机,命运却安排他抽到信使的签。于是与抽到地下管道工的女孩交换了职业。在这座城市里,职业由命运安排,伸出手,从黑暗的口袋中摸出属于你的小纸条,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你是想当守卫却被安排成削洋芋,还是你是想当裁缝却抽到库管。总之,你们都是被“安排”的命运。
为了找出停电的原因,为了修好发电机,为了解救地下城的人工未日危机,再或者说为了寻找真正的光明,在“走入未知区域就是犯罪”的禁锢律令中,一次寻宝闯关解密式的少年奇幻冒险诞生了。
好看理由一:服装好看。
少女身穿信使制服红斗蓬,在地下城中四处奔跑传口信的身姿,充满魔幻的震憾美。里面粗线毛衣露出来的袖口那一截,也是美的全是灰呀全是灰,为毛全是灰?因为地下城时不常的就来点小地震呗。
剧中大反派市长每次亮相正式场合时的服装也很有仪式威严,群众演员土黄一片,暖暖的。微光嘛,希望在人间,又不是真正的暗黑。
好看理由二:道具好看。
 
手工制作的机械在影片中随处可见。复杂的组合装置,脚踩发动的录音机,居然还能绑根绳子边听逝去父亲的声音边带动摇篮一晃一荡哄小朋友睡觉!!大爱!
男孩父亲是机械达人,自制的手工活动人偶完全就是可爱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地下水管错综复杂的管道仿佛谜宫,大型齿轮、轨道、轴承、吊索、无处不机关,好想赶紧把我家啥电器桌椅也都给拆了搞一堆零件来玩组装。
好看理由三:符号好看。
这是水管工大厅地板上刻的图案,一直就在脚下,其实是机关的一部分,包括储物架,居然是一艘艘小船。
整个微光城市中,处处填满了符号、记号。有心留意的话,象征无处不在
还有,书!这座城市里的人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是一片黑暗,以为只有在微光才有光,可是书中那些动物花鸟绿草天空,哗,好奇吧孩子!有好奇心才有十万个为什么。
仪式也很好看。“分配日”“歌唱日”各种仪式中,有神圣的誓词有赞美的圣歌有感恩的合声,这个世界被建筑者创造的很完美呢。
好看理由四:建筑好看。
这张有点象宫崎骏的世界。不过整个热热闹闹的微光城,除了面临未日停电危机以外,每一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每个人就像一个复杂装置中的螺丝,安排在那个位置上,就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那个位置。虽然,可能螺丝们忘记了思考生存在这个城市的意义
每幢建筑的内部风格都各有不同,老奶奶的毛线纺织屋太有巫女气息了,守护秘密的盒子从她家找出来一点也不奇怪,都不用解说与某任市长有传承关系。
《微光城市》故事很简单,一点也不复杂。正如借用少年的眼睛去看世界。好人经过种种智慧的考验,在家人朋友长辈的帮助下,逃出地下点亮火柴回到地面世界,第一次见到了日出,看到了天空是蓝色的。坏人愚蠢懦弱贪婪狡猾,但是会有更贪婪狡猾的怪物鼹鼠把他吃掉!
三个孩子是回到地面世界的先行者。当他们再低头看身旁那个形同脚印的坑洞时,他们扔下了绑着纸片的石头,向深藏在地下的微光城市抛注了光明的讯息。会有人收到,会有人跟随他们的脚步向外探索光明。
而这个故事好看就在于它很有意思。往大的说可以引入政治,往小的说可以印证个人。
比较令我有兴趣分析的几点是:
第一任市长是女性,保存藏有地图和半片钥匙的希望之盒是她的使命,从市政厅走廊的壁画可以看到,后来的市长多为男性,在第七任市长时盒子被遗失现任反派市长也是男性。
老年痴呆的老奶奶才会知道她自己遗忘了很重要的什么东西。
在全城奔跑四处传口信的信使是个好职业,这个世界只有一座城。
保密的盒子。什么都不能确定,只能抱着希望。成长过程中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未来的一代就不会对他们所失去的感到遗憾
坐在凳子上就能睡着的老水管工就像求知孩子的对立面,“不知道,那不是归我管的工作”;而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三个孩子:“这是我的工作!”所有为所有不为,皆是工作。
根本不开口说话的幼童小妹妹对少女姐姐全然的信任,哈,好乖巧可爱的孩子。
有遗憾的是:
对最后三个孩子回到地面看到的标语For the good of all mankind,以及什么照顾好宝宝、安全行走之类的温情毫无感觉,可能是觉得上帝之手在这里插出来有点煞风景吧。
片长90分钟明显不够表达,跳跃的衔接只能自己脑补。
最赞的是:写给少年看的书,拍给少年看的电影,就这样就好!只有求知、探索、解谜、理想、勇敢、信任、关爱,没有爱情呀!太好了真的没有那种青春期的爱情~~~(不过,这三位将是人类又一轮延续的祖先,将来滚床单貌似必然,否则制造者又该哭喽。想来这未来之滚,亦是For the good of all mankind 哈!)

  《微光城市》观后感(四):很喜歡!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喜歡地底下的設定,或者是山洞的設定。這種讓你根本意想不到的奇妙感覺是我前所未有的體驗,劇情也很尊重人物性格的發展,雖然又不可思議的巨型怪獸的出現,它的出現恰恰是為了體現影片所給觀眾要呈現的另外一面堅強的擊敗一切的心願,情節緊張,一任任的校長的更迭,最終通過一個寶箱揭開所有的秘密。曾經地底下的秩序就要被打破,原來我才知道我一直看到的只是無數盞燈光...直到我迎接太陽升起來的一刻,我才堅信我要告訴所有人真相。真的太棒了,好想去這樣的世界。看完不會讓你感覺特別空,沉浸在設計如此之棒的地下世界,可能只是夢中的,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現實中或者說我們未曾看到過的世界會不會一遍一遍的在你的腦子中不停的過呢?!
特別去買了文字版,我註定不是一個對特效拋灑熱情的人。

  《微光城市》观后感(五):好题材,编剧糟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电影频道播放了这部片子,开头有点意思,吸引我在大半夜准备洗澡的时候花了一个半小时看完了它。
        说说这部片子,开始的时候,丢出来一个包袱,在一个看着有点高级的盒子俩面放了一张纸和一个有图案的卡片,并由最高执行长代代相传,故事没有悬念的发生在盒子上倒计时结束的时候。
       就是这个开始给人感觉应该还是部可以的片子,当时心里马上想到像黑客帝国类似的意思,在一大帮普通人中间,慢慢开始有想法比较前卫的人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是随着事件的慢慢展开,了解的越多,越对所处的环境越担忧,然而主角会越战越勇,最终走向胜利,这将是必然的结局,从片子开头抽签选取工作的那一刻,已经猜到将会这样发展。
        整部片子表达的是这样一个主线剧情,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没有一点波澜起伏,也不能说一点没有,细小的涟漪还是时而会荡漾在主角前进的道路上,但这点涟漪根本不能带给我预想的那种激荡,感觉小小失望。主角在找寻出路的过程中差不多都是顺风顺水,没有啥坎坷,对一部科幻片来说,有点可惜了这样一个题材。
       第二次停电开始,差不多已经感觉到整部片子的场景是什么样,心理一直期盼能给微光城市一个外部特写,一直到最后也没能给满足下愿望,也就是这个原因,才使得我看完了这部片子吧。

  《微光城市》观后感(六):City of Ember

《微光城市》。看了CCTV9播出的纪录片《极限城市》,第三集也太好看了,讲的是挪威北部城市特罗姆瑟,它处在北极圈里,每年到了夏天,太阳终日不落,到了冬天,有大约六十个极夜,这期间太阳不会升起来,一片黑暗。
一下子就被这个城市吸引住了,不止是一片黑暗,连时间也是紊乱的,很想在冬天搬去那里住上一阵子。但常住是不好的。
于是看了这部电影,电影本身比较一般,唯一值得提一下的是女主角的眼睛非常清澈。因为遗忘了往昔的文明,几代生存在地下城的人类认为他们的城市是唯一的光明所在,而外界则是无尽的黑暗和未知,从观众的角度,这种观点自然很可笑。其实地球本身何尝不就是电影中的光明城,而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人类,不就是因遗忘而无知,因无知而引人发笑的光明城居民。23:56 2012-1-11

  《微光城市》观后感(七):为这部冒险良片加加分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这部电影的名称海报,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某国产电影“借用”的,然后突然想回味这部已经看过2,3遍的电影。完后来看看影评,为什么那么多认为是儿童片呢?难道童话故事就一定是儿童片么?我就觉得这是一部不输国家宝藏的冒险良片!
        开头并不拖泥带水,直接进入主题,所以不能把它和指环王,珍珠港之类的辉煌大制作相比,简明又有悬念感的故事背景交代,到盒子失传,然后尘封到200年的最后期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默默的打开,从而引出故事,优秀的“1个半小时电影”的开头元素我觉得都有,影片里动作镜头配合优秀的配乐,秘密房间充斥着的食物和贪婪,古老文件配合建筑设计的秘密机关,虽然各种镜头表现都不多,但不会显得突兀和跳跃,让人很有看下去的冲动,虽然结局不出预料,但这种结局不正是童话故事的完美结局吗?
         最近各种捉妖,煎饼的豆瓣分都能比这电影高出1分以上,实在难以理解,这到底是同情分,还是实力分!

  《微光城市》观后感(八):难以定位的电影

《微光城市》是一部难以定位的电影。它其实与魔幻没有半点关系,但有不少只顾炒作的媒体因近年来魔幻题材的火爆而不负责任地将其归类为魔幻片。它其实只能算个伪科幻故事,但有不少金融危机下急需市场的媒体更是将其吹嘘成年度科幻大片。   看过哈利波特的看客自然不会认为这是一部魔幻片,而看过星球大战、独立日等经典硬科幻的科幻迷,更不会对这部“伪科幻”买账。但如果仅仅只将它看做一部少年冒险片,却又无法释怀它竟拿出Bill Murray和Tim Robbins两个老戏骨来卖弄大牌。然而即便如此,它的票房成绩也同样“微光”,首映3天仅320万刀,完全对不起它几千万的投资以及豪华的制作团队。   故事存在致命的漏洞。说到200年前人类因为浩劫而决定建立地下城市“微光之城”,然而200年后的两位少年回到地上,看见的却是一副鸟语花香风和日丽。令人对地下城市存在的意义感到迷惘。人类究竟失去了什么,需要让人们暂时避开生存的环境? 驳:(在我看来~是文明带来的伤痛需要两百年来恢复两百年后自然的更替让这一切恢复了所以才鸟语花香风和日丽)那句“for the good of all mankind”读来却有股讽刺的意味。在地底生活了200年的人们变得无知、愚昧、追求安逸、不思进取。他们的确遗忘了文明带来的伤痛,却也遗忘了文明带来的开拓精神。没有人会怀疑为什么试图逃离这座城市的人要被关进监狱。甚至在城市的主发动机运转200年即将报废之时,大部分人还是处于醉生梦死的自我逃避状况,而拯救人类的任务便落在了两位少年(原著中是12岁,电影中至少十五六岁,大概是太小了不好演绎)身上。普通人因为机遇变身英雄从而拯救世界是美国人惯用的套路,这并不能吸引太多的眼球。破解密码、启动机关、逃离城市,两位主角便在巧合与必然之间莽莽撞撞地找到了微光之城的出路,人类生存的方向。最后,“Now the path was clear for all. All of us who kept the flame of the Ember buring though the darkness,so that we can live again on the earth,in the air and the light.”   抱怨许多,能让我写下这篇影评,影片还是有几处亮点让我陷入了发散性思维。   首先是那种绝望的宿命感。最后的人类,仅靠主发动机维持能源的城市,失去光明的恐惧,对未知世界的退缩,影片在这方面描绘的并不多,但只要闭上眼,便能体会到一股绝望的情绪,远比影片能够带来的多得多。这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在黑暗、封闭的环境中,人类能够相信自己,能够相信奇迹吗?对未知的恐惧竟使得人们明知即将陷入永远的黑暗,竟也能自我催眠自我安慰,如片中收留小女孩的那位大婶还一直相信着城市建造者会如上帝一般降临人间指引他们的出路,而一再的关注小女孩在歌唱日(类似于建城纪念日)上的歌唱排练的如何。如片中小男孩的父亲明明找到了出路的线索,却因为同伴的死亡而彻底否定了自己正确的推断从而错过了许多年。如果没有主角英雄式(或者说是无知者无畏式)的探险,当最后城市彻底陷入黑暗时,人们会怎样?相信恐慌之后,这个世界便要向人类这种生物道永别了。   其次是人性。最典型是市长,在得知这个城市将要走到尽头之后,并不是考虑面对或者逃跑,甚至不愿意真正去找寻解决的办法,而是满足于偷窃了城里人们的食物,躲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醉生梦死。这便是最后的绝望吗?那个仓库管理员以及小女孩的好朋友,也是带着一股满不在乎的语气说:“反正这里就快要完蛋了,何不让自己过的更快活些?”这令我想起以前看过的某个科幻故事,说当人类知道一周后将有一颗彗星撞击地球导致人类灭亡而无法逃脱时,地球陷入了混乱之中。人类失去了一切规则、限制,所有的人为所欲为,但却只能哭着去拼命享受最后的时光。这就是最后的绝望吗?其实这种疯狂倒是相当引人入胜,只可惜电影对这部分人性探讨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挖掘太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城市名的翻译。虽然主流还是叫它微光城市,但我看过的一个翻译却将其称为“余晖之城”,我更赞成这个名字。余晖,是人类在黑暗中的苟延残喘,带有某种必然逝去而无法挽留的宿命感。如果这不是一部少年励志片,我会让结局的那块小石子止步于余晖之城的房顶,让希望凝结在城市上空,让恐慌包围整个城市,让绝望毁灭整个人类。没有如此深刻的损失,人们便不会明白,生活在空气与阳光之中,需要的决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盲目的勇气。

  《微光城市》观后感(九):微茫的希望——《微光城市》观后感

微茫的希望——《微光城市》观后感
从这两年的电影作品开拓的人类未来来看,似乎我们已经没有什么骄傲可言,其实从《黑客帝国》开始,银幕上的未来人类的生存处境就已经令银幕下的我们堪忧,人工智能机器已经将人类变成了供给能源的“电池”,让每一个连接到“母体”的人类生死在一场幻梦之中。这种“未来乌托邦”的谱系开始在影视作品内发扬光大,值得讽刺的是,无论从那个角度来勾画人类的未来,人类前途是一片灰暗,就从我看过的电影举例:《doomsday》(生化武器夺取世界大部分的领土和人口,幸存者只能躲在高墙后了断残生)、《地球停转日》(最近翻拍的,人类对地球生态资源的破坏甚至惹恼了外星人,需要一场未来的“大洪水”终结人类的谱系)、《巴比伦纪年》(克隆技术和茹毛饮血的时代合谋)、《盲流感》(致盲流感袭击全球,所有人,除了盲人,都成了盲人,仅剩下一人还奇迹般保有视力)……总之,无论如何,人类似乎是在劫难逃,就算没有那些天灾,人类自己也要自掘坟墓,这一点,已经由好莱坞的电影工作者达成共识。就像我刚刚看完的《微光城市》一样,也是一部“未来乌托邦”电影。
电影提供的故事背景依然是未来,导演没有重蹈类似电影的覆辙,作品独辟蹊径直接省略了那些幻想和罗嗦,电影开始时一群科学家模样的人将一张纸和钥匙卡以及对200年后劫后重生的人类的期许锁进一只密码箱,并交给了“微光城市”第一任市长,与此同时,人类进入不见天日的地底“微光城市”,开始了漫长的黑暗生活。
似乎在导演看来,已经无需在“为什么要进入地底”多费笔墨,一来观众已经有了不少参考作品可以发挥想象;另一方面,也许是电影和观众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未来人类都会走到这一步,也许还会更糟呢!
密码箱的计时器从200年开始倒数,辗转在一双双男人、女人的手掌里,直到它从一双手中落下,然后被人放置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密码箱无人问津,但是计时器依然忠实地倒数,直到归零的那一天,箱子悄然开启。
此时的“微光城”迎来了“分配日”的大日子,虽然这座依靠巨型“发电机”来维持运转的人文城市,最近的频繁的电力故障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但是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还是期待着“分配日”的到来。在“分配日”仪式上,这些年龄参次不齐的青少年将像成年人一样加入到维护“微光城”远转的行列中去。
男主人公是典型的热血青年,希望能够加入“发电机”工作组,他预感到停电的不祥,决心找出城市的病灶;女主人公是个孤儿,和奶奶、妹妹生活在一起,父母亲当年留下的电话答录磁带成为了她唯一的记忆。虽然两人在“分配日”上铩羽而归,不过两人掉换了工作,男青年成为了“管子工”(超级玛丽?),女青年成为了梦寐以求的“信差”为人们传送口信。
“微光城”的不安和疑惑不仅来自越来越长的停电时间,男青年在无力回天的破旧管道间发现了秘密房间;女青年则在自家的储物间找出了那只密码箱,并且开始复原如拼图般破碎的纸片。在市民带着对“城市建造者”虔诚的宗教情怀准备盛大节日的同时,有人企图离开“微光城”,却终究无法逃出升天,成为市长的阶下囚。
男女青年无意间发现了市长正在为“发电机”停转后的日子寻找退路,管道间的秘密房间就是市长最后的伊甸园。女青年准备揭发市长,当然这种努力无异于与虎谋皮,借着黑暗和混乱,女青年夺下市长的那块钥匙卡逃离;而男青年也发现了,自己的发明家父亲当年正是和女青年的父母亲合力挖隧道逃离“微光城”的其中之一,而女青年的父母就是牺牲在挖掘隧道的工程里。
“微光城”开始搜捕男女青年,而两人借着发明家父亲的发明逃出重围,两人带着女青年的小妹妹按照密码箱中残破的说明书,跌跌撞撞走向光明,终于,离开“微光城”,人类在告别阳光200年后,终于在一个晴朗的黎明,迎来了新生。
电影的大意如此(讲故事这方面我不太擅长),值得玩味的倒有几处,比如,“微光城”似乎未见学校上课之类的事情,人们大多识字不多,工作几乎属于师傅带徒弟的口耳相传。唯一的印刷品是男青年家的书籍和最后通缉他的通缉令。似乎当年留下密码箱的科学家们已经料到人类已经言语道断,因此密码箱中的说明书也是简单明了,图文并茂;在“微光城”的出口,也是用大量的图示结合少量文字,为造访者提供引导。不过,所幸的是,“微光城”还没有退化成结绳记事的地步,人们虽然识字不多,但还不是文盲,这残存的知识,也为最后的出走提供了必要条件。
还有,就是这类“未来乌托邦”电影中的反面角色,在“微光城”中就是——市长了。就像你能想象的一样,大凡这种角色都是一个样,道貌岸然、满口大词,私下里则是以权谋私,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自然“微光城”的市长做派和下场也没让我失望,他最后在密室中被“异形”吞噬。
还有,看起来糊里糊涂的老管道工苏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离开“微光城”的机关排除了障碍,终于使得男女青年顺流而下孤舟远征。
电影看完后,我在想,究竟是什么挽救了人类的命运,是那只携带着200年前秘密的箱子?还是男女青年?如果箱子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的话,是否人类就会在黑暗中默默消亡?我也看到,像发明家、女青年的父母,还有许多未出场、也不知姓名的人,在不知道箱子存在的情况下,决心打通“微光城”与外界的联系吗?这些人的努力也许才是真正支持人类返回地上,沐浴在阳光下的动力吧。就像电影中的市长,我们看到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贪婪和自私,但是那些平凡的人们,那些为了保有人性中光明一面的人们的坚持和奋斗(发明家父亲、苏尔、花房大妈),不是正高扬着人类的精神,对生命做出自我的证明吗?
影片的最后,男女青年从地上俯瞰“微光城”并投下写有消息的石头,在广漠的黑暗中,“微光城”那如豆的灯光,却正是200年来人类悉心呵护的光明之火。我一个凡人不知道人类的命运将去向何方,是否会像电影中那样黯淡渺茫,但是,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希望,就如同微光一样柔弱微茫,握紧它,保护它,不要让希望在我们手中熄灭,这,也许是人类应该,且必须去做的事情。
2009-2-24 夜

  《微光城市》观后感(十):My movie review of The City of Ember...

City of Ember is a movie distributed by 20th Century Fox in 2008. I like this movie neither because the actor, nor the story of the movie, what I like the movie’s idea. But the most of the idea is come from a novel, the novel is called the same name as the movie, it’s written by Jeanne DuPrau in 2003. The story of the City of Ember is very simple. It told a story when the earth’s surface can’t live anymore, because pollution. So future’s people build a city under the ground, they call it “The city of Ember”. Some “builders” think that after 200 years pollution will disappear. So they made a box, and put a paper write on explain of how to leave the city of Ember in to the box they made. 200 years later, a girl called Lina Mayfleet found the box, and see the paper in the box. So Lina, her friend Doon, and her little sister Poppy follow indication of the builders, and leave the city of Ember. There are many idea in the City of Ember, whether the book or the movie. Every time I watch it I’ll found a new idea, that’s what I like. The movie’s main idea a little bit like a dystopian story. On the surface society of the “Ember” is full of peace, hope, and free. But it just what we see outsid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side, such as the scarcity of the power, the only generator in the city begin to stop running. (The “builders” might anticipate this, so 200 years later, the people need to leave the city.) The mayor lies to all the people of “Ember”. Let them think one day the “builders” will return to save the people. And let them think food shortages, so the mayor can smuggle eat all the food the city left. This is why the city of Ember should not choose the absolutism. Even it’s a dystopian story,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gave a hope, Lina, Doon, Poppy leave the city of Ember. City of Ember’s movie had other 2 point I quite like. First the music in the movie, there are many music in the movie I like. Second is the actor’s acting is very good, Special the Lina’s actress. But the Box office of the City of Ember is very low. The budget of the City of Ember is 55 million dollars and the Box office only 17 million dollars, it’s far below the budget. Because the writer of the movie made a big mistake, she should write the first book and second book of the Book of Ember series in one movie. Then the movie will more complex, and more interesting.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