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拉快跑》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罗拉快跑》影评精选10篇

2017-12-10 21:1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拉快跑》影评精选10篇

  《罗拉快跑》是一部由汤姆·提克威执导,弗朗卡·波滕特 / 莫里茨·布莱布特罗伊 / 赫伯特·克瑙普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拉快跑》影评(一):爱情的力量

  看汤姆·提克威的电影是为了看《云图》做准备,看《罗拉快跑》是因为弗兰卡·波坦特的侧脸,当然莫里兹·布雷多的演技也不错。

  当罗拉说完“我不会离开”时,我就意识到电影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让我想到了《英雄》,三段剧情三种臆想,你可以接受最后的那个结局,因为是最美满的。

  喜欢这个拍摄手法,从空间上时间上的扭转,二维三维上的转换。同样的人物和事物在几秒钟之间会有不同的发展和结局,而用几张简单的二维照片就能把人的未来展现出来,鼻祖就是鼻祖,就像《两杆大烟枪》一样,经典的就会被模仿,《疯狂的石头》因此也有了强大的票房。

  20分钟果然是短暂又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你可能只能等待,你也能不停地奔跑,甚至可以赌到10万,为了爱情,你也能救一个人的命。

  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无论是用什么方式。

  《罗拉快跑》影评(二):就当它是个单纯的爱情片吧

  看过很多德国片 可仍旧不懂德国人的浪漫不懂他们的爱情从何而来

  但是记忆尤深的是曼尼和罗拉躺在床上 背景是暗红色 罗拉的头发都要融进这满目的红色中

  两个德国人在猜疑中确认彼此的爱

  曼尼问 要是我死了你会怎样

  罗拉像个小女孩一样挑起眼角 说的话毫不负责

  我会去海岛上把你的骨灰撒向风里

  曼尼说 不 我知道你会怎么做 你会忘了我 会难过几周 但每个人都会为你难过 你会让大家都看到你的坚强 然后你的生命中会出现一个绿眼睛的帅哥 他非常耐心 能每天做你的听众 你可以尽情倾诉 没完没了的说 然后跳到他怀里把我忘得干净

  罗拉看着他

  眼神真诚而笨拙

  她说 你还没死呢

  对啊 你还没死 就开始试想我的种种背叛 你想拥抱我亲吻我就算死 也要跟我死在一起 我又何尝不是 你不知道我会为你狂奔多少条街道 不知道我会为你抢银行威胁自己父亲 不知道当我看见你满身鲜血时内心的崩塌

  你都看不见 你怎么知道

  罗拉也问过他 我是不是你生命中的唯一

  是不是那个 我一出现 你的心就在叫嚣着 就是她 的那个人

  要是躺在你身边的不是我 你又是对着谁说我爱你

  为什么人总是想要一遍一遍地质问爱人 你爱不爱我

  只是想一遍一遍确认这份爱的重量吧

  你的身边若不是我 你也会笑着对其他人说这番话吧

  我相信

  可爱最大的诱惑 是它具有巧合性

  也记得最后一幕曼尼看着罗拉的袋子 好奇又不经意地问 这是什么

  罗拉看了看袋子 又看了看他 笑得一无所谓

  什么呢 不就是我对你的爱么

  《罗拉快跑》影评(三):如果还有如果

  第一次听说《罗拉快跑》,在多年前的101.7,久远到已经记不清是东东还是哪个我还蛮喜欢的主播说:很羡慕影片中的罗拉。天真的我之前一直以为,罗拉快跑是一部青春励志片。

  这部1998年德国导演Tom Tykwer执导的电影(BTW,该导演还执导了电影《香水》),标签为“动作/惊悚/犯罪”(@豆瓣)。影片始于一个甚是荒诞的剧情:罗拉为了男友曼尼钻石交易结束后遗落了10万马克的现金,而开始了她“无止尽”的奔跑——她必须在20分钟内想办法弄到10万马克去交给打算在20分钟后在超市打劫的愚蠢男友。或许是所谓“爱情的力量”,罗拉为了这笔钱,为了这个男友一路狂奔,希望从银行家父亲那里得到帮助解决当下之急……

  影片的剧情比较弱,当然,时而插入的一些哲学性对话和旁白对于文艺青年们,也算是一个支持我们看下去的原因吧。影片的拍摄手法似乎是被誉为是一种经典的手法(并不懂什么电影拍摄手法之类),将同一个事件用三种不同的发展线索来演绎,这让我(以及很多人)想到了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一部经典的惊悚/剧情片《蝴蝶效应(一)》(一共三部,但怎么看都是第一部最经典,后来的2、3有点难以超越)。关于《蝴蝶效应》的剧情,在此不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找来看看,个人觉得剧情上还是比较有看头的。回到《罗拉快跑》的故事中,同一件事件引起的罗拉快跑,却因为中间经历的个别事件的差异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所以我将本篇题目取为“如果还有如果”。这里必须讲清楚两个问题:一、这个电影和《蝴蝶效应》不一样在于,它不是讲述成人后不满意现状的人回到过去去以希望能够让今天的自己更加满意。二、不牵扯平行世界、虫洞之类的科幻迷们的幻想,关于这类题材已经有很多经典电影。

  记得我们九零后小时候风靡过“脑筋急转弯”,其中有一题是“世界上没有什么药”,这题真的很好答吧,我想即使没玩过脑筋急转弯的00后也能猜到,答案是“后悔药”。是的,我们不是罗拉,我们没有机会像她那样失败了可以重来,一次一次,甚至对着一个不存在的GOD许诺说:我愿意一直一直跑下去,以达解救了男朋友曼尼且罗拉和曼尼都没有死亡的结果。对于三段同一时空的20分钟的平行演绎,还是在微小的差异导致的不同结果中让我们了解到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事情,或许你不小心撞到一个人、发出一声尖叫,就成为了别人悲剧的开始,也让人了解到热力学第一定律(亦称“能量守恒定律”)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发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于一切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之一” (H.亥姆霍兹)。

  贪婪为本性的人类,总愿意花时间想象“如果的事”。如果还有如果,当下的每一个人或许正过着与此刻大相径庭生活,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至少在科学界发现所谓虫洞之前。所以,如果还有时间想像自己“如果当时怎么怎么样”,那么还不如用这时间向自己发问:现在的生活,达到自己期望的样子了么?如果没有,那么就继续像罗拉一样,向前奔跑——而不是停留在幻想之中没有行动。

  我想,《罗拉快跑》的现实意义,应该是警醒人们活好当下吧。世界上没有如果。

  《罗拉快跑》影评(四):《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从影片影像本体、叙事、文化和电影史方面,分析影片。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1999年上映的《罗拉快跑》制作成本只有两百万美金,其在全球票房收入已经突破一亿美金,但是,如果仅仅以票房成绩来衡量《罗拉快跑》的成功,是远远不能表现影片价值的。汤姆提克威所执导的《罗拉快跑》被电影界视为新时期德国电影的复兴之作,凭借电脑数字技术的运用、MTV式的剪辑手法以及颠覆式的影片结构和主题,开创了一种全新模式下的电影创作、故事叙述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了一大群“罗拉一族”,这是电影《罗拉快跑》票房以外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一 视听分析

  1.运动镜头设计

  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两人奔跑的过程。 导演还特意制造奔跑拍摄时候的前景与背景,当人物主体运动的时候,加上摄影机的运动,那么激动紧张的氛围就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段罗拉与曼尼抢劫之后拿着钱袋从超市逃跑,稍后两端马路均被警车拦截,摄影三次采用360度旋转的手法,轻松营造出两人那种走投无路、插翅难逃的处境。此外,为了让观众与电影情节产生更好的共鸣,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有意减少支架的运用,既而呈现出一种镜头晃动感,以配合当时情境下的紧张氛围。

  2.剪辑手法

  快速剪辑是本片的另一大特点。影片中许多段落,如描述“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喜悦所作所为:飞机升空,列车飞驰,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腴的女人……每一组画面停留只有几格时间,甚至连给观众看清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切到下一镜头。

  运用快速剪辑手法,我认为好处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快速剪辑能够带动影片的节奏感,三段重复式的影片结构要求影片必须进行快速剪辑,否则观众会因内容重复感到乏味。其次,影片的主题在于世间分分钟变化所带来的命运的变化,而剪辑速度的加快可以更好的表现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更好切合影片主题。

  除了快速剪辑之外,影片还多处运用到类似MTV式的剪辑技巧,即剪辑手法新颖独特、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这在常规的故事片中是很少见的。但正是由于这些看上去花哨的剪辑方式,使得影片的新奇性、刺激度大大提高,一定程度上帮助塑造了独有的影片风格。

  3.声音设计

  影片声音方案的核心是主观声音为主,配以少量客观音响,这样的安排与影片的非纪实性相吻合。音乐贯穿于整部电影。与“运动镜头”和“剪辑”一样,“速度”也是导演在声音设计上所要追求的。快节奏音乐贯穿于影片始终,通过音乐来渲染气氛,同时通过音乐来加快影片节奏,一举两得。有人说,《罗拉快跑》很像一段大型MTV,的确如此,其实这不也更好的说明,导演将电影画面与音乐结合的天衣无缝吗?

  当然,除了快节奏的配乐之外,影片还少量运用到其他风格的音乐来配合情节发展。例如“罗拉与曼尼第一次逃跑”中,影片响起的是一个女生抒情歌曲。此时此刻,歌声不仅表现得是罗拉抢劫成功后的喜悦,更多的也为后面罗拉中枪身亡埋下伏笔。

  4.影片色彩

  《罗拉快跑》中,导演突出使用了红色、黑色和白色三种颜色。其中,红色是最抢眼的,红色是爱情的颜色,是罗拉的颜色;黑色是最暗淡的,黑色是世俗的色彩,是曼尼的颜色。影片除了罗拉之外,所有人都活在一个暗淡的、乏味的黑白世界中。与众人的黑白两色相反,导演赋予了罗拉鲜艳刺目的红色。影片中,罗拉的头发是红色的;最为关键的道具如电话、钱袋等等也是红色的,总之导演了为了强调罗拉,赞美罗拉,他将罗拉以及与罗拉周遭的一切都用红色表现,给予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5.拍摄手法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用了许多手法来表现罗拉的奔跑。

  首先,摄影采用许多不规则的构图方式。构图的不规则就打破了观众固有的视点,在感观上起到一种冲突,与日常生活中少有违背,不过对于影片表达的“宿命感”、“混沌感”来说,这种拍摄手法的创新还是比较合适的。

  其次,影片多次运用仰拍、升格的方式来表现导演对罗拉的赞美。当罗拉一个人狂奔在柏林街头,导演先把罗拉调度到钢筋水泥的高架桥之下。于是,镜头前景是巨大冰冷的钢筋桥墩,与景深中快速奔跑时隐时现的罗拉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为了更好的讴歌罗拉,导演采用升格、仰拍镜头,将罗拉的形象最大化的放大:红发飘飘的罗拉,为了曼尼、为了爱情,不停地奔跑。

  二 影片叙事分析

  《罗拉快跑》版块式的影片结构十分了然。三大板块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相互之间没有叙事上的关联。因此,与其他影片不同,《罗拉快跑》中三段的连接者是影片的立意与主题。

  但导演精明之处在于,他将一些小细节穿插于三次营救过程当中,使得每次营救貌似是相同的故事,实则是存在联系和变化的。例如在“第二次营救”中的罗拉熟练地扳开了枪的保险。这正是因为在“第一次营救”中,罗拉在曼尼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开枪。又如在“第三次营救”中,救护车上的心脏病人是父亲所在银行的警卫,由于“第二次营救”中警卫的失职导致罗拉抢钱成功,于是才有了第三次警卫心脏病发作而被送往医院。从更深层次上来看,我们不妨可以将第三次罗拉救活警卫作为是前一次抢劫事件的合理化解。这些细节的安排,许多观众观看时甚至是直接忽略的,不过正如导演自身所言,《罗拉快跑》给观众的本身就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让人不断把玩、揣摩、破解的“游戏”。

  从电影剧作角度而言,一部好的电影取决于电影剧作诸多方面的设置与安排。例如对电影开端、发展、结局等部分的控制,电影情节线的安排、情节点的设置等等。但是《罗拉快跑》则是个例外,可以说从故事剧本的角度来看,它几乎没什么优势,可是到底什么让它最终成为一匹黑马呢?那就是导演对观众心理的把握。其实《罗拉快跑》最为关键的是可以说就是三次“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导演利用观众的同情心,利用悬念,一次次将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所以,影片放映的同时,观众都在真诚地为罗拉祈祷:希望她能够一切顺利,在最后一分钟赶到现场。此时的电影障碍情节的设置,更像是游戏里的通关障碍,观众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游戏中的一员,牢牢地被影片抓住了。

  三 电影文化分析

  《罗拉快跑》中,有一种非常突出的文化彰显,即女权主义。同样是“爱情营救”,过去的电影通常都是男人营救女人,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救美。而在《罗拉快跑》中,“英雄救美”却成了“美人救英雄”。

  影片中罗拉是不停地运动着的,主导地、完全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曼尼却是静止地,一切体现出的都是懦弱、无能。再看看其他男性配角,罗拉的父亲,在家怕老婆,在公司怕情人;流浪汉,面对指着的枪轻而易举地将10万马克归还;银行男职员,成为女人的性虐奴隶。影片中,社会上传统的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的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暗示着世界发展到今天,男人不能改变一切,男人只能等待厄运降临,相反,女人却在尽最大努力不断地、不屈不挠地向命运抗争。女人在努力改变一切,女人甚至数次使时空倒转。可以说,影片中,女主人公在对待命运的态度和行动上的变化和错位,反映了世界男女角色位置的巨大转变。

  四 电影史相关分析

  关于《罗拉快跑》,IMDB网站上有一则报道介绍了在美国的电影院中放映本片的情形:

  “电影院仿佛变成了一个“迪斯科舞场”。新一代的美国孩子,他们不是坐在座位上,而是站在座位前,他们在纷繁快速的影像和剧烈激荡的音乐中,与《罗拉快跑》共振”。

  《罗拉快跑》上映之时,正逢人们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电影在百年历史的发展过程里,经历了一次次质的飞跃。汤姆提克威利用影片中穿插的电影动画、影片的快速剪辑以及游戏式的重复结构,使得影院里的孩子们欢乐地将之形容为“迪斯科舞场”。

  数字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普及起来。事实上,在其后一年上映的《黑暗中的舞者》就是一部全片采用电影数字技术拍摄的影片,至此,电影数字化正式进入人们视野。而仅仅在其后的十年,《阿凡达》的出现更是让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之后的第三大飞跃。如今,电影数字化制作、数字化放映为电影人和观众带去极大方便,也逐渐成为电影产业中的主导选择。因此,不得不感谢诸如《罗拉快跑》等早期试水的影片,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探索和尝试,才能促进电影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才能让我们享受到诸如3D、IMAX、4D等影片视听上的超级震撼!

  《罗拉快跑》影评(五):罗拉或许找到了答案

  影片反复看了两遍才有了点个人的理解,故事前两次结局都很悲剧,想想这是为什么?第一次是曼尼抢劫超市,结果罗拉被枪击,第二次罗拉抢银行,曼尼被车撞,他们最后都付出了代价——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而第三次结局是圆满的,经过前两次的失败,罗拉的行动有所改变:她不再撞那推婴儿车的妇女,她不再横穿修女的队伍,不再嘲讽偷车的男子,他甚至挡住叔叔的车,以免再撞上别的车辆,最后她通过合法赌博赢得了10万,在去和男友见面的路上,他又在救护车上挽救了一个病人的生命,最后,她和男友顺利见面。

  影片想表达的似乎又很简单,你要和命运去抗争,要尽人事才知天命,但你又不能脱离道德和法律而肆意妄为,或者要保持一颗善心,命运才会垂青你。

  这个片的主题也可以说是“奋斗”和“爱”,面对那些难以回答的疑问,面对难以把握的人生,这或许是我们目前所能给出的答案。

  影片的两个细节可以说明这两点,一个是影片高潮处,罗拉说的几句独白,“我能做什么?我会一直跑下去……”。第二处,影片的最后一幕,曼尼问罗拉袋子里是什么,然后罗拉笑了。罗拉笑不光是因为有了钱,还因为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罗拉快跑》影评(六):the butterfly effect

  the story catch my heart from the very beggining.

  to get 100,000 dollars for her bf in 20m.

  it is a well-knitted story.

  what fascinated me is the butterfly effect in the movie.

  a change of the tinest thing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the other reason I like the movie is that it just play the same storyline in a slight different way.

  I am hesitated and always wonder what if I do things slight differently. The movie just meet my curiosity. the story are played again and again. the results can be so different with such a small change. some are better, some are worse.

  The structure of the story is better than the story itself. someone said.

  ut it is a movie can deepen ur life and imagination.

  《罗拉快跑》影评(七):如果一个女孩问了很多你不知怎么答的问题。珍惜她。

  罗拉快跑里面,罗拉和曼尼有两段对白。

  ---曼尼。

  ---怎么。

  ---你爱我吗?

  ---当然爱。

  ---你怎么这么肯定?

  ---说不清,我就是能肯定。

  ---我跟别的女孩一样啊。

  ---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

  ---因为你是最棒的

  ---最棒的什么?

  ---最棒的女孩。

  ---全世界最棒的?

  ---对。

  ---你怎么知道?

  ---我就是知道。

  ---你认为是

  ---对,我认为是。

  ---知道吗?

  ---什么?

  ---你并不肯定。

  ---你是不是发神经?

  ---要是你从不认识我呢?

  ---你想说什么?

  ---你也会跟别人这样说。

  ---好吧,既然你不想听这个。

  ---我什么都不想听,只想知道你的感觉。

  ---行。我的感觉告诉我,你是最棒的。

  ---“你的感觉”指什么?

  ---我自己。我的内心。

  ---你的内心说,“曼妮,就是她。”

  ---正是这样。

  ---然后你说,谢谢你的提醒,再见。

  ---完全正确。

  ---不管做什么你都会听内心的指挥嘛?

  ---但它真的没“说”过什么。我不知道,只是感觉。

  ---那现在是什么感觉?

  ---有人在问很愚蠢的问题。

  ---曼尼,你没有认真在听我说。

  ---罗拉,怎么了。你想离开我吗?

  ---我不知道。我想我该做个决定。

  ---罗拉,要是我死了你该怎么办?

  ---我不会让你死。

  ---万一我得绝症了呢?

  ---我会想办法。

  ---如果我无论如何都会死去呢?

  ---你想听我怎么说?

  ---告诉我

  ---我会去海边把你的骨灰撒向风里。

  ---然后呢?

  ---不知道,这是个愚蠢的问题。

  ---我知道你会怎样做。你会忘了我。

  ---不

  ---你肯定会。你还能怎么做?没错,你会难过几个星期。那也不错,大家都很有同情心。所有事情都那么令人哀伤,而且每个人都为你难过。你能让大家看到你有多坚强。他们会说“多么了不起的女人,她真的振作起来不再整天哭泣了”然后马上会出现一个绿眼睛的帅哥。他非常耐心,能整天做你的听众。你可以尽情的倾诉。你可以跟他说你有多不幸。以后得全靠自己,不知道还有什么遭遇。没完没了的说。然后跳进他的怀里把我忘得一干二净。就是这样。

  ---曼尼。

  ---怎么。

  ---你找死啊。

  如果一个女孩问了很多你不知怎么答的问题。珍惜她。

  《罗拉快跑》影评(八):罗拉的岔路口

  法学1402班 201475250212

  在写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影评,从手法、内容、人物等的深入评价挖掘描写都令人赞叹,更深层次的挖掘出了我所未看出的东西。其中有一句话表达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所有感受--“命运面前再次感受人类渺小”。

  纵观这部电影,开头的快节奏异常吸引人。在大量电影开头选择抒情也好,深沉也好,平淡也好,不得不承认相比《教父》《活着》等,《罗拉快跑》从开头就有的快速切换镜头、奔跑晃动的画面的快节奏更加吸引我。而在其中穿插使用的动画场景让我感慨导演的大胆,除去一些文艺片,例如最近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电影中使用动画会带来很极端的效果,观众极端的喜欢与讨厌。在第一次出现动画效果时,身边的同学便问“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动画?”这种疑问在罗拉三次不同的选择中反反复复出现三次后,同学也问了三次为什么会出现动画。这种异于往常电影的表达方式带了新鲜感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同的风险,让部分观众觉得难以接受。

  从电影的内容来说,主要是罗拉三次的不同选择给了她三个不同的结果。自罗拉接到男朋友曼尼的求助时起,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将给她带来不同的结局。第一次曼尼抢银行,第二次曼尼被车撞死,第三次曼尼顺利拿回钱,都与罗拉有着密切联系。我认为其中有两个重要转折的关键点:第一个是梅耶先生,罗拉是否撞上梅耶先生将决定梅耶先生是否顺利接到罗拉父亲,以决定罗拉是寻求父亲帮助还是去赌场赌钱;第二个则是急救车,罗拉是否和急救车有接触决定了急救车是否会撞上玻璃,以决定曼尼是否会被撞死。其实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罗拉的父亲和罗拉有直接联系,但梅耶先生、偷车贼、急救车司机等却都与罗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着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妙,“必然在偶然中产生,偶然又存在于必然中”说的就是这样吧。

  当然影片中也有导演设下的小心的讽刺,比如前两次罗拉碰到了捡到曼尼钱的乞丐,却不知是他而匆匆跑过无视过去,让屏幕外的我们不禁着急的想告诉罗拉就是这个乞丐拿了钱!而在第三次的结局中,罗拉带着赢的10万马克跑到曼尼身边时,曼尼却也顺利拿回钱交给了老大,此时两人的对话便显得十分有趣味性:

  “罗拉,你手里的袋子是什么?”

  “不,没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会心一笑,不仅为两人松了口气,更因为微妙的感同身受。人生本无常,一直费尽心思想得到的东西突然出现后但又不需要,让人又爱又恨。

  但就个人而言,我认为电影带给我感触最多的除了对罗拉能够回到过去重新选择外,是在其过渡性片段中,罗拉呵曼尼躺在一起,罗拉问曼尼“曼尼,你爱我吗”。对于《罗拉快跑》多少人想要回到过去重新选择,这样人生就会不同于现在这样糟糕了,亦或者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现状。但其中令人感触的是,罗拉一而再再而三的竭尽全力的奔跑甚至抢银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曼尼。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罗拉的红发在摇滚乐的背景音乐中在街道上飞扬,互相询问“她不累吗?”她当然累,怎么能在短暂的时间中筹措到10万马克并且跑到男朋友身边,身体累心更累;可她又当然不累,她跑的每一步,跑过的每一条街道,都是为了曼尼,对曼尼的爱令她不觉得累,她不仅不累还催促自己“快点罗拉,再快点”。

  在贯穿始终的喧闹的摇滚乐中,我们仿佛和罗拉一起感受那份焦灼的心情,沉浸在电影营造的紧张急促的氛围中不能自拔。而不管是吐槽现实中不可能有这样的神奇能力也好,还是吐槽罗拉抢银行的过分顺利也好,这部影片告诉我们“Everyday every second you make a desicion that can change your life”每时每刻,你做的每个决定都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这才是这部影片的灵魂所在。

  《罗拉快跑》影评(九):纯剧透,罗拉快跑事件节点整理

  1. 楼梯道带狗人

  故事一:快速跑过

  故事二:被绊倒

  故事三:从栏杆跳过

  2. 推婴儿车的妇人

  故事一:擦到妇人,妇人小孩被警察强制带走,后来在公园偷小孩

  故事二:擦到妇人,妇人彩票中大奖,奔驰,豪宅,人生巅峰

  故事三:从妇人旁边跑过,妇人看到宗教宣传人员,开始信奉宗教

  3. 骑自行车的红衣小伙

  故事一:从两排修女中间穿过,一句no拒绝小伙的买车请求。小伙被打,在餐厅遇到另一半,结婚。

  故事二:从两排修女中间穿过,说小伙车是偷的拒绝小伙的买车请求。小伙变成流浪汉,在墙角注射毒品,可能死亡。

  故事三:避开修女,差点撞上小伙,小伙遇到捡钱流浪汉,70马克卖其自行车

  4. 开车出门的梅耶先生

  故事一:从梅耶先生车头前跑过,车子撞上三个混混的白色车车头

  故事二:从梅耶先生车头上方跑过,车子撞上三个混混的白色车车体

  故事三:趴倒在梅耶先生的车头上,车子避免了事故

  5. 银行女职员

  故事一:车祸瘫痪,其后割脉自杀

  故事二:电梯中遇到另一半

  故事三:——

  6. 和父亲谈话

  故事一:父亲刚得知情人怀孕,罗拉被告知非亲生,被赶出门,遇到老妇人,时间11:57:57

  故事二:父亲得知情人怀孕,以及情人怀的不是自己的孩子,罗拉被拒,之后抢枪,抢劫,时间11:56:57之前

  故事三:父亲刚得知情人怀孕,被秘书电话打断,父亲被梅耶先生接走。在路上梅耶先生的车子为了躲避捡钱流浪汉,对撞上三个混混的白色车,生死未知

  7. 红色救护车

  故事一:从旁边跑过,罗拉在玻璃搬运工前停下来等了一会

  故事二:求搭车,救护车撞上玻璃,罗拉直接跑过

  故事三:罗拉在赌场用99.2马克换的100筹码,两盘压数20赢得10w,11:57结束。罗拉从赌场出来后,跑过救护车时,从后门直接跳上救护车。

  8. 结局

  故事一:曼尼抢劫超市,罗拉赶到决定帮忙,罗拉被射杀,罗拉死前回忆(预设如果曼尼不认识她,曼尼说‘她是最好的’这句话的真实性)

  故事二:罗拉叫住了曼尼,曼尼穿过马路时被红色救护车撞倒,曼尼死前回忆(预设如果他死了,罗拉会怎么做)

  故事三:曼尼追上了骑自行车的捡钱流浪汉,并把自己的手枪送给了流浪汉,成功将钱交给了老大。罗拉、曼尼会合。

  《罗拉快跑》影评(十):《罗拉快跑》:向后现代艺术致敬

  第三次看完《罗拉快跑》,我不自觉地向后现代电影的“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的创造性精神发出感慨。

  何谓“后现代”?按照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利奥塔的经典定义,后现代即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即对任何一种给定的权威模式的不信任和解构。这在《罗拉快跑》中有了完整的体现。

  电影的海报设计十分独具匠心:罗拉甩着一头红得发亮的头发,面带焦虑,努力的向前奔跑着,是在追赶什么?还是被谁追赶?导演在宣传的时候就给观众留下了问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周围的事物在高速奔跑的状态下变得不清晰,仿佛罗拉穿梭于时空隧道之间。另外,三张“奔跑的罗拉”在海报上的平行位置,也为这部电影的剧情与结构打下了伏笔。

  《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毒贩曼尼带着十万马克向老大交差的路上,因为极其偶然的原因,将钱忘在了地铁车厢中,被一个流浪汉捡走。马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用公用电话向女友罗拉求救,要求她在20分钟内筹到十万马克,并将钱交到老大的手中,影片至此,罗拉便开始了拯救曼尼、拯救爱情的奔跑。

  导演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其后的故事讲了三遍,而三次罗拉奔跑的结果大相径庭,仅仅因为其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微差别,这也赋予了整个影片极强的戏剧化色彩。

  第一次奔跑,是一场十分无奈的悲剧。罗拉在指定的时间刚好赶到会合地点时,曼尼已走进超市抢劫。罗拉毫不犹豫地给予男友协助。而就在抢劫即将得手之际,一名警察因紧张而走火,子弹击中罗拉,使其当场毙命。

  第二次奔跑,是一场黑色幽默的闹剧。罗拉重复了第一次的倒霉,出门被流氓和恶狗绊倒,在街上的相同位置再次与推车妇女、修女、小偷相遇,并与流浪汉相撞,在银行父亲还是选择了拒绝帮助,罗拉气急败坏抢过保安的枪,以武力相逼拿到十万马克。在赶到会合地点时,正欲抢劫银行的曼尼放弃了对超市的抢劫,但是突然出现的红色救护车正好撞上了想罗拉走来的曼尼,曼尼当场死亡。

  第三次奔跑,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喜剧。罗拉出门时,逃过挡路的流氓和恶狗。但到达银行时,父亲因应叔叔邀请离开了银行,情急之下罗拉只能去赌场碰运气,而曼尼在盲人妇女的指导下,发现了拿走十万马克的流浪汉,曼尼凭借手中的枪重新夺回十万马克,交给了老大,取得了老大的信任。当罗拉拿着赌场中赢得的十万马克到会合地点的时候,两人顿时成了富翁,欢喜地收场。

  在影片的开始,《罗拉快跑》就引领观众进入一种对人生和命运思考的状态。而在给定的前提下,导演运用非传统的重写式版块结构从三个角度,三种结果对其进行解读,印证了“每一秒你都在改变世界”的真理,使影片“理性的结构与命运的偶然”这一主题有力的得到论证。

  理性,在现代人的视野中,已经变得迷惘且虚假,与人们渐行渐远。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长久以来依靠的理性是如此地苍白无力,在理性之外,充斥着不可预知的非理性因素的神秘作用,还有着太多仅仅依靠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切都是那么地不可掌控,“人定胜天”这句话在此处完全失去了力量,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仿佛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叙事结构上,复调型的版块重复叙事,无论是对传统的三幕式戏剧结构,还是对非传统的环形叙事结构,都是用一种标新立异的方式完成了自身对理性的解构。通过罗拉三次奔跑结果的不同,让我们看到,命运在微小的瞬间就能发生极大的转变,强调了其偶然性,紧紧地扣住了影片主题。各版块间不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从单一的版块来看又保证了其独立性,使影片中的偶然与必然,单一和多元得到了辩证统一。

  在画面与剪辑方面,影片运用了纷繁复杂,花样翻新的画面剪辑,表现了世界的缤纷多彩,也隐喻了非理性事物占据的不可忽视的地位。另外,影片中大量跟镜头的拍摄,使得整部影片显得十分动感,反映出了世界的动态和混乱感。快节奏的剪辑也把握得非常到位,整个故事都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发生发展,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刺激”程度,满足了“视听的一代”视听享受的观片要求,让影片能在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下进行,抓住了观众的心。

  本片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其视听语言的多元化。影片混杂了MTV、电子音乐、电子游戏、摇滚、动漫等多种形式,使影片成为一个“大熔炉”,新颖而不唐突的多元的后现代艺术格调。特别是在对人物造型的设计上:一头红发(在整个影片中只有罗拉是红发),表现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一件背心、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又体现了人的普遍性。独特性强调了个人对世界的改造作用,普遍性则强调了非理性因素的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此处罗拉集个体与集体的对立于一身,使得这个活在现实世界却又不屈于现实的主人公成为影迷心中一大经典的形象。

  在这部影片中,看不到任何对电影传统形式的顾虑,传统的电影形式也没有给这部电影带来任何束缚,从而使得整部影片体现出了一种为我所欲的超脱精神。“取消权威,提倡多元”,这本身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在电影的领域中,挑战权威、传统的行为是推动电影发展的根本动力,立异的态度是各个影人应该具备的,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各个影人应该去追求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