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布达佩斯之恋》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布达佩斯之恋》经典影评集

2017-12-20 21: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布达佩斯之恋》经典影评集

  《布达佩斯之恋》是一部由诺夫·舒贝尔执导,艾丽卡·莫露珊 / 约阿希姆·克罗尔 / 斯特法诺·迪奥尼斯主演的一部爱情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一):玉碎的希望——Gloomy Sunday(2005年5月)

  许多人都听说过关于《黑色星期天》的传说——1936年,有个匈牙利人Rezso Seress在失恋之后,写下一首名为《忧郁的星期天》(Szomorú vasárnap)的歌曲,英文译名是 《Gloomy Sunday》。曲子在布达佩斯发行后很快畅销一时,并在1936年流传到美国。1940年,第一个英语版本由爵士艺术家 Paul Robeson 录制,1941年8月7日,黑人女歌手 Billie Holiday 用英语重新演绎了该曲。

  但自从 《Gloomy Sunday》问世以来,就有了许多神秘的故事——1936年布达佩斯有个制鞋匠 Joseph Keller 自杀了,他留下一份遗书,抄录了那时刚刚流行的《Gloomy Sunday》的歌词。之后几年警方惊异地发现,有很多人抓着这首歌的乐谱跳入了蓝色的多瑙河,一个老人哼唱着这首曲从七层楼跳下,某人走出夜总会就饮弹自尽了,几分钟前他刚请夜总会的乐队为他演奏了《Gloomy Sunday》。于是人们风传这是一首“自杀之歌”,布达佩斯的警察强烈要求将其列为禁歌。随着《Gloomy Sunday》的歌声传遍事件,自杀事件也在不断延续,柏林有个年轻店员上吊,脚下飘着一张此歌的歌谱。一个罗马报童在街上听到乞丐哼唱《《Gloomy Sunday》,便把自己身上所有钱交给乞丐,然后跳河自杀。纽约有个女打字员开煤气自杀,留下遗书请求在她葬礼上播放《Gloomy Sunday》。

  这就是《黑色星期天》的真实故事,目前网上也有这首曲子的下载,总有许多灵异的传说围绕着这首曲子,自然也会成为小说或者电影的绝佳素材。果然,在这首曲子的发源地——跨越多瑙河的匈牙利,作家Nick Barkow 写了一部畅销小说《Gloomy Sunday》。1999年,德国导演诺夫.舒贝尔将其拍成了电影《Gloomy Sunday》。

  电影版《Gloomy Sunday》的开头是现代的布达佩斯,一个德国老头故地重游到了一家著名的餐厅,餐厅里奏起了当年的音乐,突然老头捂住心口倒地而亡,餐厅老板说是那魔咒般的音乐杀死了他,而此刻镜头对准了一幅黑白照片,照片里一个美丽女子倚着钢琴微笑

  时间回到了30年代,餐厅老板Laszlo与年轻美丽的女服务生Ilona是一对情人,一个落魄的年轻钢琴师Andras前来应聘餐厅琴师,他的才华让Ilona一见倾心。同时,一个经常光顾餐厅的德国人Hans也对女主人公Ilona表现出了好感。在Ilona生日那天,Andras在餐厅里弹奏起了他专门为Ilona而写的钢琴曲——《Gloomy Sunday》。当晚,美丽的Ilona、老板Laszlo、钢琴师Andras、德国人Hans一起走出餐厅,Hans悄悄地向Ilona表达爱意,却被Ilona婉言谢绝。但Ilona也没有跟Laszlo走,而是投入了才华横溢的钢琴师Andras的怀抱。德国人Hans受不了这个打击,竟然跳下了多瑙河,幸亏被餐厅老板Laszlo救了起来。

  不久,唱片商看中了《Gloomy Sunday》,Andras的唱片赚了很多钱,他依然在Laszlo的餐厅里弹琴,而越来越多的人听到琴声以后便自杀了,这令Andras非常痛苦,但他又找不到这首曲子会使人自杀的原因。女主角Ilona则同时保持着与Andras和Laszlo的特殊关系,他们三人的奇异关系也随着餐厅和钢琴而牢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当年暗恋着女主角的德国人Hans戴着纳粹袖章回到了布达佩斯,主管对犹太人的处理。商人出身的Hans非常精明,他暗中向犹太人勒索巨额钱财,以此为代价协助他们逃到瑞士。某日,Hans与同僚光临餐厅,要求Andras弹奏《Gloomy Sunday》,在Ilona的恳求下,Andras被迫为德国人弹琴,弹奏完毕之后,Andras竟抢过德国人的手枪饮弹自尽。这时Ilona终于发现了《Gloomy Sunday》曲子的内涵——那就是尊严比活着更重要

  后来,Laszlo被德国人抓走了,Ilona恳求Hans去救Laszlo,而Hans趁机占有了她。但Hans并没有救Laszlo,看着他被送上了前往奥斯威辛的火车。五十年后,Hans依*着从犹太人那里勒索来的钱财成为富商,并且还成了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式的英雄,他重新光顾了当年的餐厅,结果却发生了电影开头的那一幕。

  最后,年迈的Ilona出镜了,如今的餐厅老板正是她和Laszlo的儿子,她冲干净了毒药瓶子,那正是五十年前Laszlo为自己准备的,现在却成了她复仇的工具。

  很难说《Gloomy Sunday》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算是爱情片还是艺术片,但至少这部电影具有好莱坞式的紧凑节奏,干脆的故事布置,又有欧洲电影那精致而又唯美的画面,在剧本方面也是出类拔萃的,几乎所有的镜头都起到了情节交代的作用,在不知不觉间穿插着无数个伏笔,简直是无懈可击的叙述结构。

  但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电影中的音乐,很少有一部电影能像《Gloomy Sunday》这样把画面和音乐如此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全片贯彻始终的《Gloomy Sunday》的钢琴曲丝毫没有传说中的恐怖和可怕,更多的是一种忧郁和凄美,夺人心魄的天籁之音。

  为什么这美丽的曲子却会像潘多拉魔盒那样,一打开就会释放出灾难祸害人间?这是几十年来人们所难以解开的迷,但电影《Gloomy Sunday》却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尊严高于一切,在屈辱的活着与尊严的死去之间,许多人宁愿选择后者。

  我想用一句中国话来表达这种精神,那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导致人们自杀的其实并不是《Gloomy Sunday》的音乐,而是那些自杀的人本身就存在自己的问题,他们在生活中感到了绝望和屈辱,他们不愿意在平庸痛苦中度过一生,索性永远脱离这肮脏的世界保持曾经有过的尊严。所以,《Gloomy Sunday》充其量不过是催化剂的作用,让那些决心自杀的人们更加坚决地赴死而已。因为这首曲子里饱含着对于美好的歌颂,而这种美好的想象在肮脏而痛苦的人生之中又是莫大的奢望,当一个生活苦难而绝望中的人,被《Gloomy Sunday》的凄美所深深震撼,并进而发现了这首曲子的真谛时,他(她)便会勇敢地面对死亡,选择以尊严的方式让自己的精神永存下去。

  其实,在电影中《Gloomy Sunday》的第一个受害者正是德国人Hans,这首曲子第一次在餐厅中弹奏时Hans就在旁边,并且为女主角拍了一张照片,当晚他向女主角求爱却被拒绝,他竟然因此而跳下了多瑙河,要不是Laszlo路过相救,他早就成为蓝色多瑙河里的鬼魂了。是的,Hans一定听过这首曲子很多遍,但他却好好地活到了五十年以后,最后他看起来是听了《Gloomy Sunday》而死,但实际上是死于Ilona复仇的毒药。

  为什么最早听过《Gloomy Sunday》的Hans在跳河被救之后又多活了几十年呢?难道《Gloomy Sunday》对他失去作用了吗?不是的,因为对于真正罪恶的人而言,往往没有自尊和屈辱的说法,利益是他们唯一的上帝,所以他们不会感到良心和道义上的谴责,生存和赚钱的本能占据了他们内心的全部,所以《Gloomy Sunday》只会对年少的痴情汉Hans起作用,却无法对冷酷的纳粹Hans起作用。

  女主人公Ilona也是最早听到《Gloomy Sunday》的人,因为这首曲子本来就是为她而谱写,为何她也活了几十年而不死呢?难道她也不感到屈辱不感到绝望吗?我想这里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因何而生存。

  也许Ilona是为了自己与Laszlo的遗腹子,也许是为了复仇而等待了五十年,但可以确信她依然顽强的活着,尽管她还在听为她而写的《Gloomy Sunday》。因为她的生命里还存在着希望,无论《Gloomy Sunday》的曲调多么忧伤凄美,无论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多么痛苦孤独,只要明天还有一丝希望尚存,只要她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只要她期待着魔鬼恶贯满盈那一天,那为什么还要放弃生命呢?

  我相信《Gloomy Sunday》非但没有摧毁她生的意志,反而让她的内心更加坚强,支持着她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Gloomy Sunday》未必是死亡的催化剂,它同样可以成为生存的强心剂。

  只要你的生命里还存在希望。

  如果《Gloomy Sunday》告诉你:“比生命更重要的是尊严”的话,那么《Gloomy Sunday》也告诉了你:“比尊严更重要的是希望。”

  鲁迅先生的《野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引自裴多菲,这个19世纪的诗人为祖国匈牙利的自由,以26岁的生命牺牲在俄国哥萨克的马蹄下,多年以后他的匈牙利同胞又用音符写出了《Gloomy Sunday》的歌谱。

  虽然,我相信《Gloomy Sunday》是面对绝望的挽歌,但绝望是相对于希望的,在人类的希望面前,绝望更是一种虚妄的东西

  最后再提一下《Gloomy Sunday》歌曲的原创作者 Rezso Seress,据说他在1968年跳楼自杀,让我们用英文版的歌词来悼念他吧。

  GLOOMY SUNDAY - The Lyrics

  Music by Rezso Seress

  Original Text by Laszlo Javor

  English Text by Sam M. Lewis

  unday is Gloomy,

  My hours are slumberless,

  Dearest, the shadows I live with are numberless

  Little white flowers will never awaken you

  ot where the black coach of sorrow has taken you

  Angels have no thought of ever returning you

  Would they be angry if I thought of joining you

  Gloomy Sunday

  unday is gloomy

  with shadows I spend it all

  My heart and I have decided to end it all

  oon there’ll be flowers and prayers that are sad,

  I know, let them not weep,

  Let them know that I’m glad to go

  Death is no dream,

  For in death I’m caressing you

  With the last breath of my soul I’ll be blessing you

  Gloomy Sunday

  Dreaming

  I was only dreaming

  I wake and I find you

  Asleep in the deep of

  My heart

  Dear

  Darling I hope that my dream never haunted you

  My heart is telling you how much I wanted you

  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二):爱情、gloomy sunday、尊严

  gloomy sunday,穿插整部影片的爱情之曲、死亡之曲、尊严之曲,这不单是一部四人行的爱情故事,更牵涉在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人性光辉与黑暗的角逐。

  拉西罗、伊洛娜、安德拉许、汉斯,在最美好的年龄相遇,为了同一个女神不知所措、神魂颠倒,甚至愿意跳入多瑙河以表自己对爱情的忠贞。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在gloomy sunday这棵树干上,走出自己的枝桠,结出不同的果实。

  1、拉西罗

  坚定的爱着伊洛娜,尊重着她的选择,分成两半的伊洛娜对他来说总比没有半个的好,他妥协了。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占有欲极强的吧,拉西罗的爱情观可能不会得到太多的赞成,但应该获得赞许,让人尊重。他的善良和宽宏大量,留住了心爱的人,又多了一个莫逆之交。有人说这是抛掉自尊换来的,不,他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作为一个犹太人绝不允许被德国人随意践踏的尊严,他可以为了伊洛娜坚强的活着,承受被德国军官殴打、强迫说笑话的侮辱,但不能没有尊严的死去。在通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旁,生存的希望一瞬间破灭,他释然的登上了火车,坚定的眼神告诉人们,就这样死去吧,绝不能毫无尊严的去求汉斯,即便要进“大烟囱”,我也要昂首挺胸的走进去。

  2、伊洛娜

  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一箭双雕,既寻得了爱情物质上的满足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契合。可我们都看到了,影片中她两次跨上自行车,为了爱的人是怎样的奋不顾身,她是非常爱他们的,她可以为此在众人面前歌唱,委身于小人之下,可以隐忍几十年为爱人们报仇。爱是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唯一执念,爱是她的最后一点尊严。她,是可爱的、美丽的、聪慧的、重情重义的代言。

  3、安德拉许

  第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忧郁的文艺男青年,一直在追寻着自己的音乐梦。是伊洛娜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出了举世闻名的gloomy sunday,是伊洛娜让他品尝到了爱情的苦辣酸甜,是拉西罗使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和君子。拉西罗和伊洛娜让他的曲子走向世界,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更是拉西罗和伊洛娜带他走出了音乐招致数人自杀的阴霾。原本美好的一切被汉斯摧毁,作为“圣域”的钢琴和后厨被他沾染,还要为纳粹演奏,安德拉许最后的自尊被这一根稻草完全压垮。伊洛娜的歌声使他最终选择了告别现世,他可以为伊洛娜永远的伴奏,但他的尊严绝不允许自己继续为“骷髅制服”们演奏,他选择了有尊严的死去,他如释重负。

  4、汉斯

  一个两面性极强的人,想对伊洛娜示好,却被拉西罗的生日祝福打断,尴尬的站在一边;想弹一首曲子当作伊洛娜的生日礼物,却被安德拉许呵斥;对伊洛娜表白,却被拒绝。所有尊严在一夜之间被摧毁,绝望中跳进了多瑙河,一个让人同情的小伙子。但三年后情势逆转,穿着“骷髅制服”的汉斯昂首挺胸的走进萨伯餐厅,碰了钢琴,进了后厨,一路畅通无阻,一丝报复的快感在他心中蔓延,他在这里重拾了丢失的尊严,可伊洛娜是他永远无法的触碰。一方面他作为纳粹残酷无情,贪得无厌,另一方面在救助犹太人的时候又表现出一丝怜悯和同情,虽然这是建立在既得利益上的,还是让人认为穿制服的也分好坏。可这最后一点好感随着他对伊洛娜的强占、对拉西罗的背叛灰飞烟灭。即使他50年后成为最大进出口贸易公司的总裁,好像实现了当初对伊洛娜的承诺,给人一种他忠于爱情的形象。可他踏进萨伯餐厅居然没有愧疚,充满欢乐的样子,不能让人释怀,死是最好的谢罪,有点喜大普奔啊!

  最后的胜利属于伊洛娜,与儿子紧紧相拥(我认为孩子是拉西罗的,这里不再赘述)。尊严会让人变得强大,也会使人为此消沉甚至走向死亡,重要的在于怎么看待它,你想成为拉西罗、安德拉许还是伊洛娜?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三):汉斯被毒杀,实在有点可有可无

  在布达佩斯的多瑙河上,有一座桥被命名为裴多菲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所写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名句,几乎就是匈牙利人的精神内涵,也是Gloomy Sunday的核心内涵。

  布达佩斯城市建筑非常恢宏,主要街道都很宽,宽到可以并排通过四台坦克,城市人口并不多,使得城市显得有些冷清,从布达皇宫俯瞰佩斯,会不禁慨叹:天地间,人是那么渺小,却又能众志成这样一座城。

  在这样宽广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算计,而更愿意追求完美的人际关系——拉士路、伊莲娜、安德拉许之间的三角爱情,象征着他们对于爱情的认知,爱情需要精神也需要物质,钢琴家安德拉许能为爱人谱写佳曲,餐馆老板拉士路能提供的则是丰厚的生活保障,三人的情感表现在情爱上亦有不同,安德拉许几番纠结始终在吻伊莲娜的嘴唇,而拉士路和伊莲娜泡澡搓背,抚爱身体,极尽欢愉——三人在犹疑、纠缠、磨合之后,携手共同到达了一个情感境界,两男一女,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分彼此。

  花费如此笔墨所描写的爱情,突破了“忠贞”这一道德限制,而更关乎人性,两男一女于俗世似乎有些不堪,但在伊莲娜看来,她自己依然是保守的,不会向汉斯随意敞开。

  德国青年汉斯对伊莲娜的爱情更符合常规逻辑,为一睹芳泽,他连日来伊莲娜工作的餐厅吃肉卷,向她展示他的莱卡相机,也想为她弹奏曲子庆贺生日却被钢琴家阻止,又提出给女神拍照,即将离开匈牙利才鼓起勇气向她求婚,还说明自己已经开了公司,表明愿意为伊莲娜努力成为最大的贸易商,失恋了又去跳河。甚至再见面时,汉斯在表明已婚已育之后,借护送之机仍然试探伊莲娜,乃至最后的趁人之危,都尽现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极度渴慕,无所谓地道不地道,依然是人性,最终汉斯在这段感情里,也不算空手而归,只是这样的感情以肉欲方式得逞之后,便一钱不值。

  事实上汉斯是绝大多数人的写照,有多少人对于感情的归类不是按婚姻划分的呢?婚姻之内,是相携相守的责任,责无旁贷;婚姻之外,也不过是你情我愿、愿打愿挨、有无皆可。又有什么不对?

  汉斯又并非等闲之辈,首领要求的正字法,他说不遵守就不遵守;他也可以一边当他的纳粹一边收钱给犹太人颁发活命证,他可以和同僚商量着往国内进口棺材在同胞当中发死人财,这样的敛财有道、八面玲珑、不易被洗脑的能耐,犹在餐馆老板拉士路之上,只是比较没有底线。也因此,他的秘书,打字员小姐在帝国垮台之时崩溃了,他却不会,压根不会。

  小伙伴们还年轻时,谁爱与谁在一起,哪几个人特别说得来,哪些人再怎么努力也融入不了某个小群体,这是早已注定的,因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体能所决定了的“人以群分”。四个曾经一起年轻的人因为命运刚好走到一起,前三个合奏出一个和谐的和弦,第四个无非就是独奏。

  80岁的汉斯被毒杀的情节,虽然匠心处处,还引出是被他亲子杀害还是被拉士路或安德拉许之子仇杀之类的探究,似乎有点过于增加戏剧性了,太过快意恩仇了,相较之前娓娓描叙的宽广,有那么一些可有可无。他对邰德保太太也曾许诺,搭救邰德保教授,即便附有条件,那毕竟也是一条宝贵性命;他对他性格暴躁的上司,提过"性灵"的话题,或许在这个话题上汉斯对匈牙利人甚至犹太人有赞许之意,所以他的上司在酒醉之后暴跳着说“德国人才有性灵”;他对伊莲娜的趁人之危,与其说是蓄谋已久别有用心,不如说也有寻求国破兵退之际的慰籍。

  一个超级理性,理性得有点没人情味的人又何至于要被毒杀呢。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四):关于这部电影!

  对比酒店老板和钢琴家,我更喜欢汉斯,敢爱 敢恨,或许影片把他描绘成一个反面角色,但是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后,慢慢发现。汉斯的坏,只是对女主角的爱太深刻了。钢琴家的死跟汉斯无关,在匈牙利待了7年的汉斯竟然不知道拉式路跟女主的关系,最后汉斯跟女主风雨后,那眼神我至今记得!女主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拯救自己的爱人,她一点也不爱汉斯,汉斯感到恶心。由爱生恨,在火车站,汉斯几次望了曾经的救命恩人,在熟悉的车站,是自己重拾人生希望的地方,如今这个地方又让他感到绝望,对爱情的绝望,他是恨拉式路的。一个犹太人自己庇护了这么多年,得到的却是这种结果。

  整部电影,汉斯这个角色更加具有鲜明性!推动了整部电影的发展。如果说汉斯是坏人,请问,赚钱养家是坏事?出轨寻找自己的真爱是坏事?记恨自己的情敌是坏事?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五):这样的姑娘谁不爱。

  多角恋再加上二战背景使布达佩斯之恋成为了经典。

  女主角美得慑人心魄,又不同于其他美艳女主惯用心计和手段。

  看得出来她很真诚的爱和付出,(暂且不讨论是否可以同时爱两个人,然后三个人又可以和平共处。)如果仅为有个依靠她大可选择爱慕她已久的军官汉斯。

  安德拉许清贫忧郁,萨保先生精明世故,伊洛娜平衡了他俩的优缺点,又比他们都坚强乐观。这样的姑娘谁不爱呢?

  最后汉斯被那瓶安德拉许和萨保都想用但没用的毒药解决掉,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在影片的上半部,三个人美好的相遇相处的时候,老是不住的想起郭德纲的相声片段,有一个丑姑娘非常豪气的对三个男人说:“咱们四个人结婚!”话音未落三人皆落荒而逃。

  如果是伊洛娜结果可想而知,果然还是要看脸。噗~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六):学习德语的佳片~~~

  如果想练德语,这是不错的选择。中国有句古话:天将厚其福而报之。用于那个德国人再合适不过。中国人很喜欢讲因果报应,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好,但有时看到那些恶人为非作歹却逍遥法外,于是对这个古训产生了怀疑。其实这部片子正好诠释了这个道理。所谓“天将厚其福而报之”,就是要让你的恶行增加到了极致再对你实施惩戒。就如同那个德国人,恩将仇报,更加用手段让犹太人用金钱购买自己的自由。看似拯救的背后却有着和辛德勒完全不不同的初衷。所以尽管辛德勒后来破产,但所有的犹太人都会纪念他,而他尽管战后风光无限,却始终难逃命运的制裁。一瓶恰似当年的毒药配上那段夺命的旋律,让这种因果论彰显无遗。同时也告诉了观众:很多时候,恶人的报应并非现时现刻,有时你压根无法看到,但你要坚信报应总会到来,不能心存侥幸!~~~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七):布达佩斯之恋

  《布达佩斯之恋》买来已经放了很久了,红色的封套,蛮显眼的,就一直丢在客厅的茶几上,不是名导,也没有名角,所以一直被我视作寻常脂粉而冷遇。如果不是我心仪的导演或某时正在关注的题材,这样的冷遇常常是免不了的,同样境遇的片子,大概还有两百本。

  但是,在这样一个大雨的星期天,在燥热而倏然清凉的时节,突然觉得有一些爱的感觉需要被唤醒,《布达佩斯之恋》是不错的选择。

  很干净的画面,暖暖的光晕,透着怀旧与追忆的氛围,女主角是妩媚可人的那种,男主角有两位,帅气忧郁而才华出众的钢琴师,善良而略有市侩的餐厅老板,但真正的主角似乎都不是他们,而是那首《忧郁的星期天》的曲子——钢琴师写给女主角的生日恋曲。

  爱情本已缠绵动人,三人之间的暧昧更多一份缱绻而忧伤的情怀,何况,乱世中的颠沛与心灵的失落,德国人在布达佩斯的飞扬跋扈更让忧伤在这个骄傲的民族变得无法忍受,钢琴师的死是那样凄楚和决绝。那首忧伤的曲子导致了157人在乱世中自绝,于是当忧伤被迫成为德国军官的佐餐音乐的时候,死亡似乎是钢琴师最自然的方式了。

  几年前就听说有这么一首自杀圣曲,当时就想亲耳听听它究竟是怎么诡秘到让人愿意放弃生命,这次的电影终于满足了我的愿望,同一旋律在片中出现了不下10次,对我这样不懂音乐的听来,曲子顶多算得上忧郁、清冽,却始终感觉不到其中的死亡的因子。看来让人毅然赴死的显然不是音乐,而是那个让人无所适从的年代,在那个尊严无处存放的乱世,音乐的出现是那样恰逢其时,于是,无限的凄楚和关于命运的种种悲观的联想都一同出现了,于是才有了157个慨然赴死的生命。

  歌词的中文翻译如下,很是哀惋缠绵:

  忧黯星期天,你的夜已不远

  与黑影分享我的孤寂,

  闭上双眼,就见孤寂千百度,

  我无法成眠,然孤寂稳稳而眠,告诉天使,别留我于此,

  我亦随你同行,

  忧黯星期天,

  孤寂星期天,我度过无数,

  今日我将行向漫漫长夜,

  蜡烛随即点燃,烛烟熏湿双眼,

  毋须哭泣,吾友。

  本片由德国的畅销小说改编,小说作者尼克巴可(Nick Barkow)因"Gloomy Sunday"一曲在布达佩斯的轰动,而根据此一事件撰写出一本凄美浪漫的小说,后来本片导演再根据小说拍成这部具有怀旧色彩的唯美电影。

  但我以为,电影拍到这个程度终究是对故事的糟蹋,本想这应该是一曲何其波澜壮阔的史诗恋歌,乱世儿女、一曲情牵、爱恨情愁、人性之高贵与委琐,但是,很抱歉,没有,电影仿佛是一部史诗的序曲,才一启幕却嘎然而止,不是那种碎金裂帛余响绵绵的结束,而是望断天涯路,斯人胡不归的遗憾,明明有很多的期许,导演却急着和各位说拜拜了,就是这样,所以也难怪片子只是在巴伐利亚的什么电影节上得了一个什么奖项,而人们关于GLOOMY SUNDAY的兴趣显然超过了电影本身。

  所以,我看电影喜欢先看导演而不问电影本身的名气,虽然,名导也有很多失手的时候,比如楚浮的。。。(想不起片名了,可见其恶),文德斯的里斯本物语,等等,但总比诺夫舒贝尔这样的无名之辈来糟蹋布达佩斯之恋这样的好题材要来得有意义得多。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八):真正的美好

  以为只是关于深沉的爱情,以为那猝死是多年岁月发酵后的情殇,以为那照片那音乐诉说的是多少年没有消退的爱,便也没有想到,开始时的那悲伤的小提琴声中竟暗藏杀机。明白了,却也真的开始心疼了。曾经如春光一般明媚纯净的笑靥,竟是隐忍了这么多年的愤恨。

  想起伊洛娜探墓回来,一路脚步轻快,想来生活竟是真的如天使一般美好的了,最后的那瓶毒药还是出卖了一切。如天使般得笑靥只是属于那个年代的那两个人,时间走了,人走了,她依然在原处,心却早已空了。

  娇嫩如蓓蕾的身躯竟是藏着那么强大而持久的能量,那么强烈的伤痛都没能击倒,多年的孤独岁月也未能奈何,最后的她真的是那一句“天使不会老。”

  河岸边三个人的身影,真的让我相信,心中的一份纯净而深情的爱真的可以让一切都那么美好。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九):一首安魂曲

  上中学的时候,听说有一首叫黑色星期五的曲子,好多人听了以后都自杀了。今天看的这部电影就是以这首曲子为灵感拍摄的,中文名字叫《布达佩斯之恋》,而英文名字直译过来就是剧中曲子的名字《忧郁星期天》。

  影片前半部分比较无聊,讲的是餐厅女服务员和餐厅老板以及餐厅钢琴师的三角恋。一派和谐,世界和平的让人几次想半途而废。幸好女主角惊为天人,勉强挽救了观众的昏昏欲睡。这种三人行的电影并不鲜见,比如始作俑者的《朱尔和吉姆》,还有后来更加肆意妄为的《戏梦巴黎》,那部电影里也有当时美的一塌糊涂的伊娃.格林。说回布达佩斯这部,都市浪漫曲式的前半部分虽然惬意,却也笼罩在黑色安魂曲的阴影下,到了后面就果真黑暗走向起来。30、40年代的欧洲是没法逃过二战的阴影纳粹的铁蹄的。于是好好的三人行变成了四人行,再变成了女主角的独舞。钢琴师不忍侮辱开枪自杀,女主角为了营救餐厅老板被觊觎自己多年的纳粹军官玩弄欺骗,餐厅老板还是因为犹太身份被送往集中营。就算多年后女主复仇成功,可一切都已经过去太久。和谐世界总是短暂。

  由此想起来了几部同样描写二战的电影,比如我很推崇的波兰斯基的《钢琴家》,没什么主义,活下去才是真理。经常能想起电影里的情景,比如一家人在等待死亡列车的时候分食最后一块糖。男主角一个人瑀瑀独行在华沙的废墟里,边走边哭。在一片战争的恐惧中,透过门缝看到之前喜欢的女孩在一片金色的光线里拉大提琴。还有快饿成骷髅的时候拿到德国军官给的面包和果酱,用手指头蘸果酱放在嘴里。这真是最好的那类电影,因为它描绘的是首先是人的懦弱,人的恐惧,人的本能,然后才映射出整个战争。

  《钢琴家》里德国军官的饰演者托马斯·克莱舒曼基本算是个饰演军人的专业户,还出演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U571》等,穿上二战时期德国军官的造型,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非常英俊。他早年还演过一部《冰雪前线》,我很小的时候竟然在北京台看过译制版本的,当时都看傻了。那也是一个很凄惨的战时三角恋,女主角特像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这个故事,在品味了战争残酷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人对付自己人,有时候会比对付敌人更加秋风扫落叶。

  说起比敌人更残酷的自己人,不得不提范霍文的《黑皮书》,女主角也是超美,战时亦真亦假的成为了德国人的情妇,战后遭受自己人扒光衣服往身上泼屎。平反的人民是多么憎恨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扣上帽子的叛徒啊!比恨德国人还要恨她们!所谓众生,其实早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就已见端倪了么?

  最后还是得提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其实略显匠气,但肯定是诚意之作。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救世主辛德勒,而是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那个邪气丛生的纳粹军官。战争的可怕之处,在于你也不知道是因为战争改变了一个人,还是这人生来就是个魔鬼。

  当年幼稚,辛德勒的动机理解不到位。很多年后,看见微博上一张历史上的真实照片,瞬间泪奔。那张照片拍的是二战时的集中营里,一大盒子收集上来的犹太人的戒指。每一只戒指后面,都是一段生离死别。突然明白了那句话,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本文原载于作者微信订阅号 叨叨小宇宙,欢迎关注)

  《布达佩斯之恋》影评(十):『在布达佩斯阳光下忧郁的星期天。』

  《布达佩斯之恋》(Gloomy Sunday - 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匈牙利/德国联合制片,1999年。那首忧郁的曲子《Gloomy Sunday》贯穿了整部电影,环状叙事,最后一幕接续第一幕故事,讲述二战期间的一段爱情,伴随着战争与复仇的故事,在匈牙利的小城布达佩斯纠结上演。

  最初看完的时候很接受不了女主角同时和两个男人在一起,他们都爱着她,她也无法抉择要丢弃那一个,所以三个人那种微妙的平衡让我不可理解。诚如餐厅老板拉西楼说的,“每个人其实都想一箭双雕,一是肉体,二是性灵,能填饱肚子和能饿坏肚子的。”爱情与面包兼得,在灵魂交流和肉体愉悦中寻得一个平衡。

  餐厅老板拉西楼真的是个很大度的男人,诚然他也爱着她,但是他却很尊重她的选择。面对一个个情敌,他的表现无疑是宽容大度的,先是救起了向伊洛娜求婚未遂而跳进多瑙河自杀的汉斯,他给他温暖和信心,并送他去车站。之后又接纳了钢琴师安德拉许,两个男人共同拥有一个完整的伊洛娜。他还帮助安德拉许把自己做的音乐推广到整个欧洲。是的,影片里的拉西楼是个犹太人,真的是个很聪明又八面玲珑的男人,他又是善良的,这也是伊洛娜不舍得离他而去的原因之一吧。

  安德拉许和伊洛娜第一次见面,两人的眼神就有了交汇。女人显然是被这个孱弱忧郁气质的文艺小青年给吸引了去,所以恳求老板拉西楼留下这个钢琴师。那首贯穿全片的曲子《Gloomy Sunday》透着淡淡的忧伤,它是安德拉许为伊洛娜写的,虽然它导致了157人在乱世中自杀,被人称之为收到诅咒的曲子,但是它还是为安德拉许和拉西楼的餐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积极的、热爱生活的人听这首忧郁的曲子大抵不会想去自杀吧。伊洛娜就是最好的证明,五十多年来,这歌的旋律她想必听的最多。

  伊洛娜的美是那么惊为天人,让所有人侧目,半身裸露的镜头里她的酮体美的像一副油画,她的眼神明亮、深邃又坚定。她可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爱的,也会果断的拒绝不适合自己的。虽然不得不为强权所妥协,但是她依旧坚强的走下去。影片结尾,她一直是背对着镜头的,导演也是爱着这个天使的吧,我们看不到天使下毒,也看不到天使变老。

  美好的生活始终是要有个大逆转和矛盾冲突的,所以德国人汉斯的再次出现就打破了宁静幸福的生活。二战,德国人的铁蹄践踏了欧洲很多国家,匈牙利也不能幸免于难。汉斯做了法西斯,他带着荣耀感重回布达佩斯,但是依旧遭到了伊洛娜的拒绝,他对伊洛娜的爱可以说是有些畸形的爱,得不到要不要别人得到。汉斯在二战末期大发战争财,他的功利心可见一斑,相对于那些蛮狠凶残的德国法西斯来说,阴险冷酷的他是因爱生恨,嫉妒那些因为他们而得不到爱的人。

  战争时期的爱情是脆弱的,安德拉许拒绝为德国军官演奏,他在完成最后一曲以后选择了自杀,维护了艺术家的尊严。而拉西楼作为犹太人也被德国人抓去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上车的那刻,他眼睁睁的看着汉斯来接走了另外一个人,那种失望的眼神让人心碎。

  在去给安德拉许扫墓时,伊洛娜已经身怀六甲,她在墓碑前说:“你身上都长草了,而拉西楼却被他所谓的朋友送进了大烟囱,连个墓碑都没有。我要去准备重开餐厅了,请祝福我们吧。”看着她小心呵护肚子里的宝宝,让人顿时觉得新的一天,又有新的希望了。

  结局也是开始。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德国老人带着妻子来到布达佩斯,他到了那家餐厅庆祝自己80岁的生日,听着那熟悉的旋律,又吃下肉卷之后,他的目光锁定到一张照片上。黑白照片里的女人是那么美,美的摄人心魂,他突然觉得自己心脏有些异常,接着,他倒下了。很讽刺的是身边那个白发苍苍的妻子在丈夫倒下后没有第一时间去查看他的情况而是捡因为丈夫跌倒时抓断的她的珍珠项链…

  五十年,终于完美复仇。一个白发的老妇人一边哼着歌一边在洗那个装着毒药的小瓶子…身后有一位绅士随即倒了两杯酒来庆祝。那位绅士举起杯子说了句“妈妈,生日快乐!”老妇人一直都是背对着镜头的(看片的时候我也不希望她转身过来,这样她的美会一直存留在我们心里),只有头上的蓝宝石发饰(是拉西楼送她的生日礼物)让我们可以判断这就是我们的女主角伊洛娜。

  影片就在这样安静的布达佩斯的夜晚结束了。回荡着《Gloomy Sunday》(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a song of love and death)的曲子,字幕缓缓升起。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看的是不是一部爱情片,或许是自己的内心里不能接受这样的爱吧,朝三暮四,还会取得一个平衡点,然后幸福的存在下去。我把这一切的疑惑都推给了编剧,他这个离奇的故事的确有很强的可看性,片子本身也拍的很漂亮,但是关于这样的感情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