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京塔》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东京塔》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22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京塔》经典观后感10篇

  《东京塔》是一部由源孝志执导,黑木瞳 / 冈田准一 / 松本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塔》观后感(一):わがままな愛情

  女老男少恋,婚外恋。

  无论怎样,这样另类的,畸形的,世世代代世人唾弃的爱情,似乎不被称之为纯美的爱情,只能被称为不伦之恋。

  这样的爱情是任性的。

  搞不好是一次眼神接触,或者是一次充满挑逗意味的斗嘴,就这样发生了。接下来水到渠成柔情似水的文艺派说起了情话,饮美酒,聊电影和音乐激情自然是爱得噼里啪啦,冲突和爱情一样电光火石,无法预料下一秒即将发生什么伤害对方事情

  无论是怎样风格的体现,看完这部电影,只能发出“爱情真的好任性,搞不好会失控,给别人带来麻烦,还会因此违背伦理纲常”。当然,影片并没有持批判的态度,而是赤裸裸地展现了这一幕:不论是文艺派的被对方丈夫一顿暴打,跌入泳池,虽一副破败样子去高级社交场合当着众人和对方丈夫的面找情人安慰,还是激情派的他面对人妻,女友,与曾经有过不伦关系同学母亲女儿三人同时在场时多方的情感爆发。这些场景只能用“不堪”来形容,似乎是真实生活中能看到的真实桥段。

  电影终究是电影。结尾处两对情人都不可思议地再次相遇,结局亦给出了一个开放的答案

  但是反观现实生活,是不允许我们这样胡闹的,不是每个人都经得起这样疯狂的考验。不用说这样的不伦,就算是正儿八经恋爱,也会因为各种文化背景不同而打了退堂鼓人类都是天性规避风险的动物,更不用说已经30世代踏入社会十余年的抱有保守思想的人。肯定会选择最与自己匹配,不会有失败风险的对象。此时,爱不爱,是不是有感情,或许已经放在第二位了。

  《东京塔》观后感(二):【如果这都不算爱】耕二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多年来我在看某些有点年头的日本文学的时候总是遇到一个很怪的问题,看不懂。

  我明明读的是爱情小说,却根本没有看出来爱情在哪,这一男一女一生一世铺平于纸上,在我看来这就是流水账,或者如村上春树者,委实有点变态。如川端康成者,亦不知所云

  包括日剧日影,短小精悍却往往给我一种节奏很怪的感觉,铺线的时间太长,收尾匆忙。一般9到11集的日剧,第4集开始要有戏,5-6高潮,然后就没戏可看了。。。。

  甚为古怪,欣赏不来。

  后来因为求学与工作的关系,大量接触日本人,导师,同学,朋友一大堆。有时候不免就谈到了文学,在导师的建议下去修了culture的课程,进了文学研讨会,忽然有一天,发现我可以看懂日剧了。

  再回头重新拿起书本,情感的激涌澎湃而来。原来是这样啊?

  后来我听说一则轶闻,夏目漱石在做英文老师的时候,学生将I love you翻译为【愛している】,而夏目漱石却将其翻译为【月が綺麗ですね】即,今晚的月色很美。

  这东西的出处来源不可考,我也只是听说而已。听说之后拿去问日本教授,他表示没听说过,但这确实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典型,即爱情的含蓄优雅百转千回

  或者直白的说,日本作家笔下所谓的爱情,是不能直言的。就如同俳句中必须要出现的那个季语,不是用来表示时间,而是用来写心情。我爱你,与你无关。我,爱,你,这三个字是不会出现在爱情的表达里面。但是当一个男人仰望天空一个女人说,今晚的月色很美;或者一个女子站在一棵樱花树下,偷偷的看了一个男子一眼,这就已经是爱情了。

  东京塔也好,巴比伦塔也好,一般高大的柱状物在日本文学里面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男性sex器官的隐喻。所以我看见标题的时候就知道这本书/电影里面少不了sex。我是先看电影后看书的。个人更喜欢电影。

  我多年前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不能理解喜美子的选角。另外3个演员我都在第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合适,唯独喜美子,我只想问一句why???为什么这种毫无魅力的欧巴桑也能偷情啊?还偷到松本润这种极品弟弟????如果是黑木瞳的来演喜美子我就不会有这种疑问啊!为什么是这种长相这种气质这种大妈脸?????这个couple看上去违和感也太高了点吧!!!!!

  后来看完了书重新看这个电影,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选演员。

  这两段爱情是两条线,一明线一暗线。相对于另一对从一开始就爱得真到最后也修成了正果的结局,耕二和喜美子是暗线,或者说,是镜子的反面。

  耕二是透的反面,喜美子是诗史的反面。同理,他们的结局也是相反的。一对努力地证明了爱情并在一起,一对挥霍了时间最后撒油那拉。

  所以,作者只是在做对比描写麼?NO,NO,NO~~~~~~

  在我看来,作者是用两种笔法来表达同一个主题。一种笔法是positive,而另一种笔法是negative。换言之,一条线是用YES,YES,YES穿起来的,另一条线是用NO,NO,NO穿起来的。

  正面的线很明:

  透爱诗史吗?YES

  诗史爱透吗?YES

  透对诗史专一吗?YES

  诗史对透专一吗?(除了lg以为,在情人定义上的专一)YES

  透会永远爱诗史吗?YES

  诗史会永远爱透吗?YES

  反面的线也很明:

  耕二爱喜美子吗?不知道

  喜美子爱耕二吗?YES

  耕二对喜美子专一吗?NO

  喜美子对耕二专一吗?(除了lg以为,在情人定义上的专一)YES

  耕二会永远爱喜美子吗?NO

  喜美子会永远爱耕二吗?YES

  耕二的回答里面有太多的NO,所以他的存在就是单纯的一个吊儿郎当帅的掉渣喜欢熟女的小男孩麼?在《东京塔》这种用男根做标题的重口味不伦文里面没有那样的物种!!!

  关于【耕二爱喜美子吗】这个问题

  耕二是这样回答的:

  1.喜美子不是风韵犹存美女

  2.他送她礼物

  3.他不收她作为回礼的金钱【在他帮她倒车的之后,还钥匙的时候,说,我不是免费做这件事的。】

  4.他说,我们去看电影吧

  5.他说,我们要约会

  6.他在她家的门外等她

  7.她说你再靠近一步我就报警,他于是向前跨过了垃圾

  8.3个女人在耕二打工的地方碰上了,耕二没有去追离开的女友,而是对喜美子说,“你明白了吧?”

  9.耕二去看喜美子的表演,说好棒,看到散场【因为喜美子是拿着他送的花,如果他早就走了,那喜美子是不可能在路上看到他的车子的。只能是离场时间差不多。】

  10.耕二在看喜美子表演的时候又搭上一个新女人,这个新人问耕二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他回答:“天真热情

  11.最后的对话:

  耕二先是对喜美子发火,因为被撞车。【这时候耕二的嗓音很大,吼到有点破音】

  【整个对话过程,喜美子的身躯都在扭捏,那种成年人故意装嫩的扭捏】

  新女人问那是谁的时候,他让她闭嘴。

  喜美子说,你来看我表演我很高兴

  【沉默

  耕二说:我干了什么?让你那么恨我?

  喜美子说:一直以来都是我生气,最后,想开耕二你生气的样子。

  【镜头转向耕二的脸,表情放松,沉默】

  喜美子:再生气一点,一定不要原谅我。

  【镜头转向耕二的脸,沉默,转头】

  耕二说:啊【迁就+肯定+让步语气】,【语气变软】我一定不会原谅

  喜美子【面部特写,笑】:你不会再靠近这样的危险的有夫之妇了吧?

  耕二【面部特写,放松,尴尬,和缓却不温柔男孩子特有的强硬的笑】:啊【迁就+肯定+让步语气】,【语气更软】怎么可能呢

  喜美子:好

  两人对视,镜头切换

  喜美子:jya ne【用的不是撒油那拉,而是 加奈】

  喜美子,低头,看花,转身

  耕二在后面探头看她

  喜美子上车走

  耕二转身,追车,远望着车的方向,直到车出了视野,耕二变幻表情,低头,抬手抓眉毛,抬眼,抬头,深吸气,再看远方。

  ----------------------------------------------------------------

  【艾玛累死俺了!!!!】

  为啥俺要费这个劲把剧本弄上来啊。。。。

  因为只有这样分解动作才能说明耕二在干啥啊。。。

  耕二在用身体语言演绎【今晚的月色很美】

  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说 我爱你

  但他从头到尾都在表现,你看,你看,今晚的月色很美

  他一直在语言上say NO

  对喜美子的金钱,他说NO

  对大眼妹要求睡一觉就算,他说NO

  对喜美子打电话分手,他说NO

  因为他说NO,所以他就不爱喜美子麼?NO!

  耕二说过一个【伤痕论】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完好的,然后我们一直在受伤,到死的时候满身伤痕。

  这个伤痕,并非来自肉体,而是来自心灵。喜美子爱耕二,因为爱他受了伤。耕二的心灵同样也受了伤。只是他没有选择跟喜美子同样的表达方式。他选择了另外的方式,但那不代表他就不觉得受伤。

  耕二是个一边有女朋友一边跟喜美子睡觉的混蛋,那不代表他就不爱喜美子了,只不过这份爱不专一或者说不纯粹罢了。对应者说,喜美子也在跟自己的lg上床。所以大家是来偷情的,不要谈神马一对一之类的阳春白雪

  偷情的人没资格谈真爱,但偷情的人恰恰是为了追求爱。这种矛盾带来的感官刺激与混乱渲染着整个电影的色调,暗黄,迷蒙,模糊,暧昧,肮脏。

  所以喜美子的演员是不漂亮的,耕二并不是被她的外貌所吸引,也不要她的金钱,他唯一的动机大概就是来自于,他喜欢“天真,热情”的女人。WHY NOT?他是个年轻/英俊/不差钱的小帅哥,所以就不能去爱一个已婚/不漂亮/天真热情的女人了吗?所以他必然没有真爱给这样的女人了吗?那他的真爱要给谁呢?年纪相仿的女友?初中同学大眼妹?曾经睡过的大眼妹她妈?

  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耕二站在那里,一副吊儿郎当帅的掉渣的样子,他就不是真爱?只有透那样老实的爱读书的小青年才能有真爱麼?

  作者只是写出了这个故事,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耕二,在我眼里,他是爱喜美子的。只不过,并非每段爱情,都能开花结果

  《东京塔》观后感(三):爱是找寻的旅行

  或许在成人的世界,童话一点点的消失,誓言一点点的褪色,生活在麻木中行走的太过坦然,于是便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曾有的对爱的纯粹激情的期许,以至于你早已忘记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聆听你,不再送花给你,什么时候开始孤独侵蚀了你的内心,犹如海浪抛弃了游鱼。

  于是,你开始不自觉的寂寞,也忘记了自己其实依然美丽,你被生活中重重琐事缠绕,微笑应对家庭美满的华丽赞美,内心回响气低沉的乐曲,你曾以为这就是人生了,你曾经以为你已经抵达了终点站。

  只是,注定会有不期然的蒲公英种子降落在等待风的土壤,注定会有各种各样打破了常规的人事和变化呼唤我们骨血中的热情。注定了,爱情——貌似越来越理性的存在,会突然亲吻你,告诉你,它其实,一直在理性之外。

  于是,你依旧遇见了他,遇见了一场烟火,遇见了一生中再也不可能经过的美好,他引来光芒令你重生,呼唤寂寞令你感性,召唤爱情令你沉迷,不过是爱上了一个人而已,可是,却注定,要经历重重的等待和别离。

  但好在,你依旧心甘情愿的沉溺。

  也许很多人会对光影中的女主人公保持怀疑,认为只有有钱美好又闲的女人才会遇见同样青春美好又闲的美少年,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这样的爱情的,天真,热情,对于情感的永不妥协才会是一切的根源,有一种女人永远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他们或许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你永远没有办法质疑他们生命的美好。

  他们永远都不会老去,因为浪漫和激情还有对至真爱情的向往会引领他们保持心灵的孩子气。

  这样的女人,都是可爱并可敬畏的。与世俗和伦理无关。

  其实爱情也许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它只是让我们更加看清和找到我们自己,它也许并不能带来圆满和幸福,但它会叫醒你沉睡于发肤之下的灵魂生命。

  即使他没有陪她走到最后,她依旧跳出了摄人心魂的弗朗明哥舞,那是天真和热情绽放的方式,没有他,她会看不见自己内心居然依旧有着这样的渴求。

  而另个她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她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踏上坐过一站的华丽冒险,无论未来如何,她走上路途的那刻,她听从了内心的指引,绽放了雀跃的爱之期许。

  他们,都在爱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同时,也美好了所有的痛苦委屈

  我想,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东京塔》观后感(四):没有不现实的故事,只有不能直面内心的观众

  想起大一大二的时候,和宿舍几个女生没事总会聚在一起看电影,类型也以爱情片居多,但不论或喜剧或悲剧,但凡不太贴近现实,或者着重刻画唯美,她们总会发出许多“为现实呐喊的声音。”

  “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才能享受”

  “现实中哪里有这么痴情的男人哦,好假”

  “对于男人女人来说,爱情都从来不是第一位的,钱才是第一位”

  面对女生们高涨的批判情绪,我往往无言以对。

  在欣赏一部爱情电影的时候,心中还要默念

  “这样的爱情不现实”

  “现在看上去很美好,将来一定会分手”

  这样的“醒世恒言”,难道不觉得徒增烦恼么。是打算作为反面教材警戒自己不可盲目坠入爱河?还是觉得这样就能避免自己将来因为一时冲动跟了个“穷小子”?

  其实不只是我的前舍友们,面对如梦似幻的爱情故事,大多数女人们的想法往往相似:渴望做灰姑娘,却叹息现实中没有“王子”;期待纯粹的感情,却总把它拿来和物质比较。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求之不得,那么多难以抉择。

  这样的选项有很多,有的人爱摆出:

  “你的父母怎么办”

  “别人怎么看你”这样的话。

  有的人会说“轰轰烈烈的爱持续不了多久”。

  一直觉得这样的话很空洞。

  没有不现实的故事,只有不能直面内心的观众,情感与物质其实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只因为人性本贪婪,渴望两者皆得,所以才会令人如此纠结。

  畏惧年龄差异,贫穷,他人的眼光,只因为这些在自己心中都比对TA的爱更让自己在意,仅此而已。

  面对一个说爱你,却放弃你而选择了物质的人,其实只是很确定的说明了后者对于TA比较重要而已,至于这份爱是不是真的,我认为取决于自己的感受。

  你说它是真的,它就会在你的回忆里成为真实的一部分。

  而大多数那些一边看着爱情片一边给自己泼冷水的人,最后浇熄的,不过是自己心中的一分纯粹。

  保持纯粹和直率需要莫大的勇气,尤其是对自己。

  写了那么些话,只因这部电影与豆友们的影评让我想到了许多。

  电影里结尾诗史说了一句老套煽情却很真实的话:

  “就算下一秒你改变心意了,我也不会后悔”

  至少我认为这句话是她当时心情最好的写照,

  坚信自己拥有过的是美好的,那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对自己诚实一些,这始终是找到心中所求的最好方法。

  《东京塔》观后感(五):要啥标题啊

  第二次看。上次看是为了Jun拖着看的,这次认真看完了——忍受着B站版本的渣画质和渣翻译。

  原作貌似是女作家,奇怪的是叙事却是从两位少年的视角展开的。比起去年的《昼颜》所探讨的女性、婚姻等社会话题,这部更偏重于爱情(黑木曈线)和情欲(寺岛忍线)。感觉到导演有将两条线对比的意思:精神对肉欲。但两条线的导演水平简直两重天。黑木曈线的颜值和演技都不低,然而节奏和桥段与普通的偶像剧没什么区别。看起来纯真美好,实际上缺少对黑木曈为何出轨等重要背景的交待。下雨天在11爸爸家似乎说了原因:不想让人生枯燥无味,但这句话的作用只是让人物显得很渣……这也使得最终黑木曈的离婚莫名其妙,编剧硬加上的happy ending更是进一步拉低了影片水平。

  反观寺岛忍线,仅"和家人关于猫的处置的对话+老公上班前摸屁股"那一幕就把喜美子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内心寂寞刻画了出来。再加上层层递进的给耕二打电话的情节,以及一次次的赌气和狂热,让这条线最终在耕二打工的地点爆发的既挑动神经又顺理成章。最终的结尾处理更是不能更赞。两人因停车结识,至撞车结束。主妇潇洒的转身,但是手上还紧紧握着少年送的红玫瑰,脸上是掩饰不住的伤感;少年嘴角带笑配合着说"我不会原谅你"到最终落寞的表情。“耕二君你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天真、热情的吧”开始也许耕二找人妻是为了欲望,为了“人妻有钱+温柔”但在看到台上那个跳着弗拉明戈眼中带火的女人,他明白了喜美子的天真与热情。

  只是喜美子真的从弗拉明戈中找到了自己,找回了对生活的控制吗?还是只是找到了麻醉剂?

  .S.

  寺岛忍的演技真是无愧最佳女配。

  子俊真是遇到了适合他的角色,简直手到擒来。

  非常喜欢两人在停车场外下雪时打开天窗那段。

  为什么我觉得子俊和黑木瞳的发型本质是一样的XD

  从《白色巨塔》开始就非常不喜欢黑木瞳涂浅色眼影。

  加藤罗莎竟然出演了子俊女朋友~

  《东京塔》观后感(六):只为那个少年

  这部电影的美丽是我喜欢的。

  画面昏黄缓慢,偶尔的旁白响起在柔软的画面之外,和着有些哀伤的配乐,那个慵懒迷幻的世界就这样在眼前展开了。

  也许在看电影之前便看电影简介是失策,所以在看完电影之后,那段18岁少年和年长他20岁女人的爱情,我始终也看不明白,也无法理解。爱情,或许就是一件让人看不明便,也无法理解的一件事。

  少年们也许因为天真而信仰者爱情,但是早已经历过很多的女人们却是在践踏这一切。她们或许觉得这是爱,但是她们的爱却是自私有底线的。她们站在最后的防线上,与少年们享受爱情。但是她们只是在享受,她们没有全身心的付出,她们的爱掺杂了欲望和背叛,她们只是在享受少年们纯洁的爱情。至少,那个诗史与透的交往中,她的表达让人感觉不到爱,只是让人觉得她在霸占,她在掠夺,她在诱惑。她不是出于爱来靠近他,她是为了享受少年的爱来占有他。

  透的母亲说,18岁到21岁,你霸占了透最纯洁的三年。看到这句,心里疼痛不已。少年的三年,何其美好。

  但是,18或者21岁的少年透,却留在了我心里。或者,这部电影,让我记住了那个少年。冈田准一,他让我看到的少年透,有些孤独,有些慵懒,还有一些脆弱。这一切集中在一起时,就是要命的魅惑。

  最初的动心开始于一盏台灯下,透拿着一本书坐在椅子里。旁白再次响起,少年透永远都是在等待。也许视觉上的享受已经大于本身的内容,这一幕镜头已经彻底将我俘虏。

  当他们在海边别墅被人发现,透蜷缩在浴室里时,那脆弱的身影让人看了心疼。

  透的身影总是让人觉得他是寂寞的。无论是出现在宴会上,还是在和好友耕二在一起时。他长长垂下的刘海,黑亮忧郁的眼睛,缓慢的步伐,暗淡的身影,似乎永远游离在外。

  所以当有一次耕二到学校去找透,在学校里越过一个女孩时,我有些茫然。那个女孩,平凡并且毫无特色。而透却是一个拥有迷离气质的少年,这样的少年游走于这些年轻的女孩中间,他对她们来说,几乎是一种渴望不及的存在,他也许永远不会看她们一眼。这跟电影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我只是在想象,这样一个少年身处于平凡的大千世界,他的存在是怎样致命的吸引力呢?

  喜欢透,自然就会喜欢冈田准一。

  没有意料到,他会将这样一个少年忧郁孤独的气息诠释的如此完美如此淋漓尽致。也许因为他本身的气质也蕴藏着如此的能量,所以深刻的五官,雕刻出的眉眼才能停留如此动人的美丽。

  电影也许不会再看第二遍,但是却很想看再多的少年透,演员冈田准一。

  《东京塔》观后感(七):真的可以不顾一切吗?

  转过身看到你的那一刹那,我知道,我堕落了。

  终于了解为什么“fall in love”是“fall”而不是其他什么动词。

  仿佛坠入棉花糖里般幸福甜蜜,又仿佛坠入道德的无尽深渊。

  都说女人总想找一个依靠,但为什么我会喜欢吃你这颗青涩的苹果?

  你是多么幼稚和简单啊,你会在大庭广众下对我大吼大叫,多么不懂事。

  你拿什么去和那个成熟的、稳重的,我的丈夫比拼?

  你甚至连打架都打不过他。

  你爱我很深,他也爱我不浅。

  选择你,我要放弃一切。

  选择他,我只要放弃自己的心。

  要是不用二选一该多好。

  多么痛苦,我年长你20岁。什么是白头偕老?只怕是黑白配啊。

  多么庆幸,我年长你20岁,使我终究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爱情。

  请停下,请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迈开步子走向你。

  童话般的结局,男女主【终于】在一起了……

  但我们是否要思考,在一起之后会是什么词组呢?“幸福地生活”?

  Are you sure?

  《东京塔》观后感(八):喜美子加油

  在没有重看之前,对这部电影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诗史那典雅沁人的温柔,还有记忆里模模糊糊的踢踏舞节奏。其余的就什么也不记得了。似乎我迷上的就是黑木瞳的表演,我忘记了还有喜美子这个彪悍的家庭主妇。

  电影分成两条情感线,透和诗史,耕二和喜美子……透和诗史的偷情永远发生在雨天,在潮湿的光线里像小鹿饮水那样亲吻,渴求不够对方的温度,忧伤的情话涓涓流出。诗史说透的脸是音乐家的脸。透的脸部线条分明,像雕塑家的作品,尤其是嘴巴,透的笑容蕴藉不露,似有感伤的诗意。

  透的身上有着诗史心灵中渴慕的要素,反之亦然,所以透才会在焦虑的等待中着手诗史所喜欢的一切,听她听的音乐,读她读的小说,感受她感受到的东西,做她诗意王国里忠实的仆人……这一点一滴在三年内汇成一脉无法抵挡的思念河流,冲击着透忧郁的心灵。柴可科夫斯基的音乐悠悠过场。

  诗史和丈夫在会所浪漫精致的氛围中就餐,进行着不深不浅的交流,几乎每日都重复着这模式。她爱着透,却又无法割舍这种生活的保障,她的优雅源于她一直以来对理想生活的渗透,这种渗透反过来又作用于这种优雅,而她的心灵又告诉她别的东西。诗史害怕,这个世界里的人既害怕改变又渴求刺激。有些人没有能力去改变,有些人纵然厌倦也害怕改变,而有些人则是天生的冒险家,拿人生当骰子,还有些人假意徘徊,实则算计得失……诗史始终下不了决心,直到平衡被打破。

  黑木瞳是天生的表演家,诗史像是她的内心独白,被一点点倾述出来。透借了父亲的办公室和诗史幽会,窗外正下着雨。仿佛置身于广阔海域上的大船,船在颠簸,两人的心也在颠簸。透已经不满足于这种偷情的状态,他要随时都能见到诗史,诗史说她还没有准备好,她拿不准坐过的那一站的景色到底是满目疮痍还是不可思议的美丽,最糟糕的莫过于一成不变再次落入感情的僵局。诗史的唇一直在翕动试图把痛苦收回去,却因内心着实焦灼难耐又不得不在唇上反刍。这种迷惘哀伤还通过她的身体姿态表现出来。黑木瞳还表演过类似的角色-《失乐园》里的女主角,彻头彻尾的偷情,炽热激烈到无法解脱,只好在高潮中双双死去。这次少了激烈,多了缠绵。

  然让我重看《东京铁塔》的动力是模糊记忆里的踢踏声,我想知道它从哪里来,为何来的这样气势汹汹。纵使模糊,我也感到了一种腾腾的杀气。耕二与年长女人的交往完全不是出于爱恋,他曲解了透的意思,只把它当做一种游戏。先是诱惑了同学的妈妈,导致同学的家庭蒙上阴霾,后又在有女朋友的情况下,和喜美子来往。喜美子和诗史不同,经济条件,外表,性格都不一样。她没有广义上的温柔特质。第一次交锋,就像只摆尾的小蜥蜴昂起头,随时准备纵跃捕捉猎物,亮了底牌后,又软磨硬泡地击中了耕二的软肋。

  喜美子每日嘟着嘴在家里急躁地操劳一切,没有发言权,经常得忍气吞声,她。面对奄奄一息的猫,丈夫和婆婆一点也不关心。婆婆只会慢吞吞地说,“这样说来,它也是家里的成员之一呢。”(猫原本就是喜美子公公的)。喜美子不想把它丢到宠物医院,她想让猫能够像家人一样在这个宅子里死去。“我不要这样死去……”喜美子想,如果是她生了病,大概也会这样被扔在医院里孤苦伶仃地死去吧。她积攒的怨气寻着缝隙,就要发散。但喜美子也不是一味挠人。耕二送她手链的时候,她也会像女学生那样感动。她常常软硬皆施,弄得对方一会暴怒,一会又不知所措。

  耕二总是侉侉的,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难题似的,每日尽兴地工作,生活,调情,玩乐……后来吉里闯进他的生活,表面上她要搞垮这个把她的家庭搅得乱七八糟的混蛋,她住在耕二家里,随时跟踪他,在出其不意时给他一击。实际上她内心很软弱,她恨对方毁了她的家庭,但又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做才有意义。她不明白。所以她呵斥喜美子,“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种女人存在,这个世界才这么糟糕。”

  那天,吉里带着一贯的谴责神情,女友出乎意料出现,伴随着狂躁的弗拉明戈鼓点,喜美子登场,对着耕二就是一顿狂吼,气势汹汹的来又气势汹汹的走。这边女朋友吹了,倒霉的耕二还重重地挨了一下吉里砸过来的台球,可也真是活该。好戏猝然开始刷地落幕。电影在这里用的音乐妙极了。

  “你不明白过了35岁的女人是怎样的。”喜美子这样回答耕二关于她为什么学弗拉明戈这个问题。喜美子在自由奔放的弗拉明戈中找到寄托,回头,摆手,疯狂地踏脚……没有近似愤怒的情绪和凶悍的激情姿态是跳不出这种舞蹈的神韵的……喜美子舞罢,电影给她的脸来了个特写,眉向上飞扬,眼睛上方吊着三分之二的眼球,红唇微张,妆很老,衬得喜美子很是嚣艳。

  她的丈夫也真够没情调的,不懂得欣赏妻子,也不尊重妻子,连看妻子的演出都不耐烦,回家估计也不会赞美一下妻子。和这样的人生活,真的会被逼疯吧。耕二这个小流氓都会发出好厉害这样的惊呼声。没情调可以,但不懂得尊重就是另一码事了。

  以喜美子的个性,为何要容忍这样的丈夫,我有点不明白,单单就是为了物质保障就要如此受气吗?她可是追上耕二的车就往上撞啊,誓死不休的劲头,不像是生活中的可怜虫,而下了车后又可怜见地说出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弄得耕二都愣住了。

  看过一篇惨绝人寰的杀人案报道,人们不明白为何犯人能够控制住一家人让他们自相残杀,追索细节后,才渐渐有点眉目,原来犯人先是单独对每个人进行电击“惩罚”,由轻到重,最后受害人精神趋于崩溃。这时能够产生条件反射的先决心理因素就准备好了。一次犯人佯装要惩罚,受害者开始告饶,犯人就说如果你去鞭打你妻子,你就可以免受惩罚。犯人又对妻子说了相同的话。女儿和奶奶间也是如此。畸形的本能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大概喜美子在这个家也被培育出一种条件反射,形成惯性后棱角也被磨平了。个性和行为并不总是挂上钩,个性有被压制的可能。这个世界真是危险重重啊。

  诗史去巴黎找透。透在画布上一次又一次的描绘她。可怜喜美子啊,真真可爱的个性,我最喜欢这个角色。

  《东京塔》观后感(九):完美的爱情是毒药

  看东京塔完全是因为喜欢黑木瞳,岁月和生活好像完全没有改变她,总能体现出女性的那种俏皮的少女心,这是男性老少皆宜而无法抗拒的一种魅力。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电影,那么这个电影是无法重播、回放、暂停的。人生中得到了什么,满足不满足,都只能去接受它,尊重它。刻意去追求种种遗憾,最后带来的,多数是更加遗憾。所以有人犯错误去出轨,有人不顾一切去追求得不到的真爱,也有人一直自我麻醉在得不到的想象中而对现实感到种种不满。

  每个人对真爱的理解是不同的,感受也不同,对待也不同。爱对自己只是种感受,而这种感受会变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导致你幸不幸福。平淡的爱,轰轰烈烈的爱,得不到的爱都时刻有人在进行着,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自己能不能接受结果?结果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当片中透绝望的在高塔上给诗史最后一次打电话的时候,我以为电影结局会以死亡悲剧结束,假如真的就如此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选择。不是么?偷情中的两人,彼此在爱,恨,欺骗,得不到,放不下,执着中反复煎熬着双方,同时还有双方的家庭。这是一种“中毒”症状,宋承宪出演的《人间中毒》片名就直接做了定义。

  结局看上去是欢喜的,诗史的一句:我已经没有可以停靠的车站,就算以后你不再爱我,我也认了。但我看来这只是导演一种善性的选择吧,两个人看似是做了决定,诗史放弃一切来选择爱情,透虽远避巴黎求学但仍痴心不改。这其实仍然是一种中毒状态。

  爱是什么?多数文学作品都在表现爱的伟大,无价。财富、亲人、生命都无法与之抗衡,看来爱是自私的,当真爱出现的时候一切道德枷锁统统失效,那么之前的爱又算什么?不满则生忿,有忿则有欲,欲+爱=毒药。

  一直想看黑木瞳的《失乐园》,一直也没有找到片源,结局里两个人的殉情直接是中毒无解的表现。看似凄美,其实很悲哀。为了自己想象的爱,放弃一切,完全没有自我,那爱又还有什么意义。

  《东京塔》观后感(十):看你喜欢的书,听你喜欢的歌

  刚开始看时,由于知道黑木瞳和准一的年龄差,总觉得很突兀尽管两人看上去很配。但穿过电影后,那些突兀感,甚至道德观都被淡化了。整个观影过程都在感慨黑木瞳皮肤和身材保养得太好,40岁恋爱也没有违和感,amortality啊!(若换上一个身材臃肿、皮肤松弛的真正的中年妇女,那就很违和了,虽然道德塌陷,但惊觉美是超越道德的)。我也被她的妩媚沉静、风情万种深深吸引。

  于是迅速把小说过了一遍,想更多地了解诗史。可惜小说里比较明晰的只有她喜欢的音乐和书籍而已,留给人的感觉更文艺,飘渺,总是穿着T恤、衬衣和短裤,没有那么妩媚,可以说是黑木瞳赋予了这个角色性感。小说里的这对当事人即使是偷情也偷得很有情怀,“透没去过情人旅馆。虽然没去过,但他知道那种旅馆是什么样的地方。那种地方太低俗,透不想把诗史带到那样的地方去。他和诗史的关系跟那些人的关系不一样。那些充斥整个社会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跟他和诗史的关系无论如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透说诗史是一个小巧精致的房间。电影里出现这句话时,我觉得房间是成熟胴体的象征;在小说里,则更像书房,在里面听她喜欢的歌,读她喜欢的书,等着她的电话,'等待的过程中是与她相连的’。两人在小说里都认为自己并不熟悉也不热衷性事。但电影里他俩在透的父亲的事务所里那段却拍得很唯美。

  电影里的黑木瞳实在太撩人了。

  透的母亲泼她香槟那一段,B站的小伙伴都尴尬爆了,而我一直盯着她的锁骨和肩看,好骨感,她一身礼服出场时的背影,就足以让人鼻血四溅了。

  另一对则要形而下些。小说和电影都有较为裸露的场景。一见面便情人旅馆,几番云雨。没有那么多的文艺和情怀,更肉体,却也有任性、随性的一面。

  电影里把一个很美的场景给了他们,两人打开车的天窗,仰头望着雪花飘进来。

  电影里喜美子跳弗拉门戈舞,隐喻反抗生活,不向时光和美丽的流逝屈服。有一处更是神来之笔:她在家里烧菜打电话给耕二时,菜糊了锅起火。对主妇生活的厌倦,火烧起来,希望生活革新换面,一把火烧成灰烬,重新来过。同时也是欲望在燃烧,在抗争。想到《昼颜》里主妇因为厌倦生活,一把火烧了自己家。就算放火让自己一无所有也不愿再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

  这两段不伦之恋唯一指向道德的是吉田那句“在伊斯兰国家,妻子背叛丈夫会被用土埋到头,然后被乱石砸死,而在东京为什么就没事?”

  但东京,同是一座铁塔下的城市,也只是徘徊在道德与自由的中间而已。

  “可以看到同一座塔,却身处不同之处”

  最后,透和诗史从一座铁塔到另一座铁塔才能在一起。

  电影结尾被批俗套,个人也认为浪漫得太偏离实际。爱情不是一味地沉溺其中,所以诗史的丈夫把透踢进了泳池里,一味地沉溺就是飞蛾扑火。她丈夫最后也同意离婚了。

  结尾两人在铁桥上见面时,透说你去过公寓了,来找我,你终于到了旁边的车站,诗史说”因为已经没有其他车站可以下了“,对应之前诗史拒绝透时说她不想再坐过站去到旁边的车站。

  两人在夕阳下的拥吻,是美人迟暮还是趁着最后的夕阳呢?

  两人不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并非诗史不愿离开她丈夫给予的富足生活,而是时间的问题。40岁的女人,还有多少年可以给你爱。但何不如当下洒脱一点,因为人生的变数实在太多,佩内洛普科鲁兹的《挽歌》中,癌症让两个相差几十岁的人在时间面前变得平等。美人迟暮也要趁着最后的夕阳。况且美人还没有迟暮。

  书则是没有结局的结局,透本想去诗史的精品店上班,但他妈横插一脚。也许两人还会一直继续,直到透从’青涩年代喜欢成熟的女人’到‘成熟得去喜欢年轻的女人’?还是直到史诗老去。

  看完小说后深深觉得,我爱你除了夏目漱石的 “今夜的月色很美”,还有“诗史喜欢的书,他都拿来读一读,诗史喜欢的音乐,他都拿来听一听”。即使不在一起时,只要听她喜欢的歌,读她喜欢的书,等待的过程中,两人也是相连的。

  最后附上据不完全统计版的,诗史喜欢的书籍和音乐:

  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

  约瑟夫凯赛尔《狮王》

  诗集《Peacock Pie》

  远藤周作《沉默》、《白人》、《武士》

  劳伦斯《亚历山大四部曲》

  巴赫

  马勒

  illy Joel

  uzanne Vega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