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许灰烬》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少许灰烬》经典观后感集

2018-01-01 21: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许灰烬》经典观后感集

  《少许灰烬》是一部由Paul Morrison执导,哈维尔·贝尔特兰 / 罗伯特·帕丁森 / 马修·麦克诺提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许灰烬》观后感(一):梦之浮桥

  打着精致的领结,穿着裁剪精良的西装,他翩翩而来,如一只蝴蝶,华美的安达卢西亚的蝴蝶。

  而他,背负着沉重的天才,带着些微的颤抖,如一颗陨石,冲向这大地。No limit.

  飞行,在他坠落之际,没能捉紧,是因为无能为力

  美丽的安达卢西亚,浪漫的安达卢西亚,他只是个诗人,他一直在做梦,梦见他天才的画作,他的容颜,梦见他们在自由的国度里可以在一起。他努力,就是为了不醒过来。可是残酷的枪声,击碎了他的梦。

  他的梦在他的画里。他说,一切都终会化为尘埃。他说在画里不会。一切都会留在画里。为了画,他远走他乡,以为有了画,就有了梦。

  可是他不愿意。他说,他乡已经有了那么美好的梦,所以他只想要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上,在这片有他的土地上,让他们的梦,或圆或碎。

  他爱他,他用所有的诗篇,编织他们的梦。

  他爱他,他将他们的梦都画下。

  梦醒的时候,画也毁了。你所不知道的是,他的爱与他的一样浓烈而决绝。

  不在乎这个故事亦真亦假,只是单纯喜欢这个飘着橄榄香的国家,喜欢热烈到死的爱。

  《少许灰烬》观后感(二):把达利踩在脚下

  这篇评论之所以叫这个题目并不是我对达利有何种不敬,因为这个动作正是达利让我们做的。

  去年到访达利的家乡,巴塞罗那旁的Figueres小镇,参观了他的博物馆。站在中心,当地的讲解员说达利就在这里看着你们,看着这里的一切。人们立刻环顾四周,低下头才发现原来脚下这块石板上写着Salvador Dalí,顿时跳开。

  虽然这部电影我今天才看,对达利和洛尔迦的特殊关系却是早听说过。待人群散去我问了那位解说员,他们之间的恋情真实的还是传闻?他回答我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被证实了的,但是说到sex,他们曾有过多次尝试,每次都是因为达利觉得太疼了而没能成功。看来电影是忠于现实的。

  八年后,已婚的达利在卡拉吻了洛尔迦后的那句:“我和她像是双胞胎,不像我们是爱人”,就这么自然地出口让我觉得震撼遗憾。不禁唏嘘,其实有些事情必要那么戏剧。

  真的会有什么感情或什么人是时间带不走的吗?很久以后想起他时还是会某种强迫症病发,心痛纠结悔恨自责?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洛尔迦告诉达利:当你来到海边时,更重要的是,当你画着脆弱之物、小灰烬时,请务必想起我,将我的名字放在画作上,好让我的名字对这世间有所意义

  他活在他的画里,你活在你的诗里,我从他的画里读到你的阴影,从你的诗里看到灰。那天晚上你让他穿的颜色

  .S. P同学的胡子太假,达利是用蜂蜜捻成胡子的,还时不时能引来苍蝇,他以此为乐趣。还有哦,说西班牙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这个英语说的减分了。

  《少许灰烬》观后感(三):都是天才 可 追求并不一样

  还是比较喜欢 小尘埃 这个名字

  看完才知道这是真实的故事 原谅我对西班牙文艺的无知

  说不出影片的感觉 但文艺是肯定的

  闷 但冲击也很大

  记得一句洛尔迦对路易斯说的话 大概意思改变要在逆境中 如果在很自由的环境里 那么我们去改变什么呢

  带有同性的部分 但并不那么让人觉得不舒服

  带有政治色彩 但是并不那么浓郁

  在不自由的环境中 世界观的不同 显而易见

  即使他们的爱 很美丽

  都是天才 可 追求并不一样

  这成为他们之间的巨大阻碍

  也成为他们不可能在一起的 必然结果

  继续坚信 有知识 也要有梦想

  《少许灰烬》观后感(四):安达路西亚诗人迦尔西亚·洛尔迦的爱与死

  我们都是尘埃,我们都将化为虚无。

  但我不想变为尘埃,我们都在画里。我们将长长久久活在画里。

  他没有活在情人的画里,他活在了他自己的诗歌里。长长久久,为千千万万的人爱着和记念着。他们也许不知晓他的名字,他们甚至不识字。他们唱着他的诗歌,爱着自由、公平和应得的权利勇敢地去战斗、牺牲,和他一起长眠。

  他死的时候正年轻,芳时正好,葬身的大地上青草葱茏,也一定花香馥郁。

  爱有许多种,他选择了最好的这一种。他说,“我是一切人的兄弟”,他鄙视狭隘的民族主义。

  他不是一个政治家。他是一个诗人,一个艺术家。但他不是一个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属于人民的人,生活在他们中间,为他们写作,密切关心着他们的苦与乐,最琐碎的生活细节。他爱的不是当权者的国家,而是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国家;他写出来的不是绅士俱乐部和沙龙里的消遣艺术,而是人民的心声。他的诗歌不是为了出版。人们往往在它们出版之先已众口传唱。

  感谢《小尘埃》,我一个这样迟钝、不敏感、不文艺的人,对艺术和诗歌都一无所知,不懂达利、不看超现实绘画,读过的诗集寥寥可数,对洛尔迦的生平一无所知的人,却拾掇到了一个如此可爱的洛尔迦。美貌、真诚、浪漫、深情、纯洁的洛尔迦。对爱的追索给了他伤痕,却丝毫没有危及他的人格。他永远不属于世俗的丑陋的一面,永远不沾染恶,不被名利和巨大的成就俘获。

  这不是巨匠萨尔瓦多·达利的罗曼史,这是安达路西亚诗人迦尔西亚·洛尔迦的爱与死。达利在其中只是一枚符号,洛尔迦悲剧的种子不是这样狭窄的爱。

  他背着手慢吞吞走进来年轻画家的房间,带着奇异的安静和嘴角的似笑非笑,所有人都拥挤着、喧闹着、彼此引荐着,他却是看着达利的画,认真端详着。第一眼他看见的是达利的画。而不是那个衣着夸张、浑身上下充满矫饰劲和矫情味儿的青年。那个曾偷偷窥探他却装作百无聊赖的青年,故意把房间画架布置好,把门缝打开,等待不经意路过的青年。

  若干年后重逢,他英俊依旧,沉静清澈依旧,那个他爱过,曾经怪异依然掩藏不住青涩的青年,却留了两撇可笑的翘胡子,神容猥琐夸夸其谈,在他面前喋喋不休侃他的成就与追名逐利理想,邀请他前往纽约共谋鸿图,却对祖国将沦陷,法西斯的专制不屑一顾,还公然说这样不是很好吗。他说他变了,失望离开记者堵上来追问他对达利的看法,他说,他是天才,萨尔瓦多·达利是天才。他笑着离开。这是最后的一面。

  萨尔瓦多·达利是天才,没有人否认。

  但那又怎么样呢?他爱过,托付过满腔情意,也剧烈地痛苦过,受过折磨,他的爱烧成了灰烬。我们都是尘埃,小小的尘埃,终将化为虚无。这爱也是如此。

  在浪漫的爱里,他们干过一切傻头傻脑的恋人爱干的傻事,悠游教堂、野外、海滨,骑着偷来的单车比赛,在海滩上用拾掇起的废材堆起人的身躯又将它拆散,在星光下的大海里遨游,亲吻。一时似乎能铸成永恒。简陋的屋子里,他们也曾一个绘画,一个写作,各不相扰,岁月静好,他邀请他为他的画取名字,他果真取了个名字,小尘埃。那是最诗意的相处宁静、自然、纯洁。像是阿卡迪亚的时光

  他抱着手臂站在那,嘴角带着最温柔可爱的微笑,说,萨尔瓦多,跟我回家吧,我希望你能了解我的一切。他邀请他回他格拉纳达的故乡

  而达利回答,我已经足够了解你了。

  他错了。

  达利离开了。他去找布努艾尔,他想要出名,想要在更大的世界里搏取更大的发展和成功。西班牙的世界太小,太陈旧,死气沉沉。布努艾尔也曾这样说,布努艾尔想带洛尔迦去巴黎,最后他带走了达利。洛尔迦的心永远在西班牙。他是安达路西亚人。他恋家。不喜欢别地。不会说法语。有一年去美国,他认识了惠特曼。

  达利爱他吗?这其实不太重要。因为达利已经不是他想爱的那个人。每个人都在变。洛尔迦在变的只有艺术的创作形式,他的吉卜赛谣曲集,深歌集,在纽约的诗歌,伊涅修挽歌,垂柳集,他的诗剧,笑剧和悲剧。在内心,洛尔迦仍是那个洛尔迦,安达路西亚式的激情在他的诗歌里奔涌。他仍然生活在人民中间,并且更加贴近了他们,聆听他们。仍然为他们发声。仍然爱自由,爱公平,反抗不公,反抗陈规陋习、暴政和专制。

  在诗人洛尔迦被枪杀的时候,故事就嘎然而止了。达利的痛苦于我没有意义。达利与洛尔迦之间有无真实的爱情存在于我亦没有意义。有没有达利,于我认识洛尔迦并无关碍。我不爱达利,我的性格注定了我永远也不会去爱一个单纯的艺术家,或者更有甚之,在行为和生活上也体现艺术习性的艺术家。但是洛尔迦的诗歌是不需要超现实的,是不需要怪诞的行为和想象力的,你还有情感,你的诗意没有被磨灭,你的血还是热的,你就能理解他的诗歌。

  遗憾的是,我不懂西语,无法体味他诗中的音韵之美。

  伊涅修挽歌是他为死去的朋友所作的一部挽歌,最后的四句,对于他的一生,也是适用的,完全可以作为诗人自己的墓铭。

  我们将等待好久,才能产生,如果能产生的话,

  一个这样纯洁,这样富于遭际的安达路西亚人。

  我用颤抖的声音歌唱他的优雅

  我还记住橄榄树林里的一阵悲风。

  ----------------------------

  附言:本来这个影片最多只得三星,多一星是给洛尔迦的扮演者Javier Beltrán Andreu的。若是有人因我这个评论而去看这部影片,那我还是要预先提醒几点:

  1、若你是达利的爱好者(爱好他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他的艺术的话),你最好不要去看。真实的达利我不了解也没什么兴趣了解,因为达利并不能给洛尔迦增光添彩,我对文人艺术家的八卦蜚闻向来缺乏兴致。但影片里的达利实乃令人非常不舒服、格调低下的一个角色。我认为选择的演员有很大关碍。换别个演员,即使编剧照旧这样编,同样的情节,嘴里吐同样的台词,神容气质不同,气象就会截然不同

  2、艺术家有伟大艺术却无伟大人格,这一点并非难以理解。因为天才跟人格并无关联。

  3、影片中有两段我很雷的情节,一是洛尔迦与达利在海中遨游拥吻,镜头唯美得实在过于刻意矫情,堕入下乘;二是洛尔迦与其女友ml、达利旁观自渎的精神3P,简直雷焦。爱达利或是爱洛尔迦的观众,想来看这一段都不会舒服。

  4、影片的定位显然还是八卦,而非传记,故而还是在画家与诗人的情感上纠缠过多,于二者的精神世界变动与艺术发展道路都没有花费足够的笔墨。这一点对于无论想看达利还是洛尔迦传记电影的人都是个失望。

  《少许灰烬》观后感(五):Gay Summer

  直到昨天看到OUTMagazine上说“Did you know RobertPattinson played SalvadorDali in Little Ashes?”以及其中一条评论“why he playing a spanish man”,才终于决定去看电影虽然之前已经在各种场合不断看到little ashes这个短语并且无视。以及,诚实的讲,I know nothing about Dali。第一次知道达利这个人是在2017年最近的新闻里,他一个现年61岁的私生女跑出来要做亲子鉴定于是开棺验尸了。

  以及,更诚实的讲,影片开始还不到一分钟,就产生了这样一种令自己都惊讶的感叹:感谢罗伯特帕汀森在这样的年纪拍了这个电影!虽然暮光系列全四部都已经看过但实际上对这个演员或角色都并没有什么感想,little ashes里的帕汀森对我来说完全是new stranger(除了大约有两秒的地方让人闪回暮光),I don't care about Dali, and I don't know Pattinson, I came here for gay.(please原谅我上面and即将到来的下面这种突然变异洋垃圾夹杂的散装中文)

  于是这个观影过程对我个人来讲其实是相当愉悦的。20世纪初期的西班牙,谈论文学、政治、艺术的才子佳人,即使中英字幕显眼的摆在那里,还是看不懂到底在谈论什么,但是你可以理解那种情绪。边看边产生一种“Call me by your name”的幻觉。并没有看过CMBYN的书,也不知道满世界谈论的电影会讲什么故事,但本能的觉得,如果它是讲Italian countryside love story,那么它应该也像little ashes一样,有带风的自行车,很旧的阳光琐碎的云,可窥的窗台,长衬衣浅海水,和白花花长无边际的大小腿。而这是一部2008年的电影。

  导演把21岁的帕汀森拍的很美,完全不同于他之后的全部电影(?)。尤其是前期bob头的部分,几乎是以一种异性恋男性审视女性裸体的目光来推镜。不沾阳春水的指甲,拨到耳后的少女短发,灰色的瞳孔,走出汽车时的长靴和那种我不知道名字的大褶皱内搭长衣。边看都不禁觉得,这个Salvador也太girly太feminine了。幸好他有些疯里疯气。对镜梳妆那一幕,换来换去最后全裸站在镜子前神经兮兮,智障的表情让人觉得演员演技很好。如果那个时代有智能手机,他应该已经自拍了156张然后还要全裸花个把小时选一张发到instagram上得到823个like。Salvador裸露的背面,有一种17世纪油画上年轻女人的丰满。皮肤看上去几乎没有瑕疵。帕汀森说这是因为他将全身脱毛了,他做功课时得知达利是没有体毛的。

  以及,这样一种新鲜的美其实是很可贵的。按帕汀森自己的话讲:“我都还没有在电影里和女孩儿拍过床戏呢第一次就是和男的”。天台那场疑似sex scene的场景,充满butterflies和颤抖,并且抖出屏幕让人感到ache in the stomach。帕汀森是在拍完little ashes之后才得到twilight的offer,当时他甚至觉得演了gay的自己已经演艺人生灭亡了(黑人问号.jpg)。也就是说,这种没有被暮光系列长期浸淫的演技,是崭新而独立的,即便青涩,也纯粹来自于年龄和经验上的局限。在little ashes里的演技,已经足够好了,至少足够特别。little ashes上映不久暮光横空出世,导致这样一部电影在帕汀森的演艺履历里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电影自身性质)。即便他现在演技进步,以自身的年龄去演同龄的达利,恐怕也无法带来惊喜。

  电影里的Salvador从一出场就是个满腹心机的妖艳slut(贱货一词完全分量不足),他走出来可以让校园里的绅士驻足回头,也能花心思让自己惦记的诗人为之倾心。在窗台上偷望楼下窗边看书的Federico,被发觉后还把脸藏起来继续偷看。没有见过比这更可爱的行动了。更不用说后面精心策划的交友大会。看什么样的书画什么样的画,在别人眼里,都必须是足够sensational的,如Luis所说。年轻的Salvador害羞,但也十分愿意进入人群中,这让人困惑。他在Federico面前,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总是特别害羞,不知道是因为妆容或灯光的原因,脸上总有flush。也有可能是由于Federico过于强烈的眼神。

  扮演Federico的演员仅比帕汀森大三岁,但他看起来远要成熟的多。虽然Salvador一直是引诱的一方,但在两人环境里,Federico以目测1米9的身高和沉稳的诗歌在做引导的一方。在集体研讨的学习室窗边,Federico整个体态神情,he's more like a father or teacher to Salvador。虽然在此之前,他在首次发觉自己对Salvador动心时,翌日清晨慌乱的向信仰中的Holy Mother忏悔,但他几乎是毫不费力的就解除了信仰。他想要Salvador,他甚至能安慰对方这是没关系的。No Limit也是Federico教给Salvador的,S最后并没有贯彻到底。

  美好的场景被拍得很美,是这部电影非常优秀的地方。这种看起来理所当然的要求,其实最难以让人感同身受。Salvador在创作Little Ashes这幅画时的场景,同时满足了美和美好。Salvador干净的面容和装束,Federico洁白的颈项和钴蓝色毛衣,隐现青色血管的手臂,画面背后不急不缓的音乐,以及Salvador略带害羞的神情说“我现在就能看到”,即便之后的泳池天台寝室,也无法相比。(鉴于水中嬉那场戏是在室内泳池拍摄的)

  这种断断续续的美好在天台交火之后便分崩离析。然后Salvador唇边挂着两只辫子摇身变成Dali。变成Dali初期的Salvador面对Federico仍然害羞,以至于,明明是你先动手打的人,最后自己却哭着蹲倒在地上。嗯,碰瓷。剧情介绍里说Magdalena是Federico的女友,但影片全程明明就是一对sibling,虽然看到M上门求爱的场景并不惊讶。

  这之后发生的场景让人惊讶。我以为我看到了日式耽美作品的真人再现。这种传说中的远程操作。操不了你,就看着你,灵魂上操你。你看你灵魂上不也是被操得很爽吗。帕汀森说,他这段自慰,是来真的,因为演技不到,装不出来,所以在摄像机面前真的撸了一把。他的自慰脸永垂影史。

  这种远程操作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之后Salvador爆发了在片中仅有的两次火山喷发式癫狂之一,另一次是得知Federico的死讯。Salvador无法在身体上与Federico更为亲密,影片非常厚道的以一种物理上的手法表现S的苦衷。他仅是和那个诗人接吻便会幻听和眩晕。这让人同情他是不是罹患“同性性交障碍”,homo sex vertigo or same gender dyspareunia, IDK。而Federico就像一直听到何宝荣“不如我们由头来过”的黎耀辉,由头来过只能更痛苦。没有比看到一走了之的空荡房间更令人心痛的场景了。F在这场短暂的恋情里抽身还算干净,即便8年后再次见到Dali伉俪,Dali在他耳边更加诱惑的低语,他也能沉下来说再见。反倒Salvador还是那个Salvador,即使变成Dali,即使不再害羞,在Federico面前还是无法放弃甚至有了歇斯底里的激将。这倒让人觉得他从始至终的引诱略显动情了。

  Federico最后被法西斯处决时,行刑人里有这样一段台词:Still alive. Only one way to kill a queer.之后又响起枪声。当时以为只是补刀,看完之后查些资料才发现,事实总是比电影更易令人爆粗口。

  When Federico García Lorca was executed by Spanish Fascists in 1936, one of the men on the death squad reportedly said that he had “fired two bullets into his ass for being a queer.”

  电影在即将结束的后半段节奏突然垮掉,前80%部分都进行的非常自然。这种突如其来的下垮,很可能是由于Federico终于将自己与Salvador撇清,打算不再留连。而他的突然离世,也可能由于我在观影前已经不小心得知他的死亡结局,而显得有气无力。F和S这两个人,在对方短暂的情感里,都不太热烈,有过,但不是全部,爱过,但不是全部。所以生离死别都看起来没那么轰轰烈烈。有人拿它与断背山比较,后者至少看过三遍但从未感动只记得满屏的绵羊,但即便只有绵羊,它仍是一部爱情片,I feel it。Little Ashes不是,它是momento of young ages。粗略的讲是与青春有关的记忆。像火柴一样,刮过的时候擦出巨响和火焰,然后猝不及防的燃尽留下黑色的末。

  如果说S可爱,F迷人,影片里最喜爱的角色则是Louis。他是清风一样的存在。散热,去湿。友情里当然也有忌妒,但没有谁会因为忌妒而去公园后墙找gay检验自己的性向。如果那个时候跪在他脚下的是Salvador,他应该没法拒绝。他对路人gay的乱揍,全部来自于“举世皆gay我独直”以及“为什么我不能变gay”的愤怒。他内心自认崇高的道德标准将他的行为约束的像承重墙一样直。他帮Salvador给Federico当信使,偷看Federico日记后那一系列焦躁失常的举动,只是让人觉得可爱的好笑,非常想安慰他:You can be gay, just be gay, it's alright babe.If you can be gay for woman, you can be gay for man too.

  扮演Louis的演员是一位地道英国人,他那以假乱真的西班牙英语,非常加分,加之Louis本身外放傲气的性格,整个人散发出高贵的西班牙风味。而帕汀森标准的英语,在戏里一点都不讨好,会让人觉得角色过于模范和官僚。Federico念诗时的西语,十分动听,导演后期特意配上了英文,但从来没有哪个时候像这部电影一样觉得配音这么碍事过。保持原音的话其实更动人,有些遗憾。

  也许是鉴于电影讲述的是关于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的故事,影片的美术在一些地方意外的令人感到surrealistic。例如影片前段Louis和Federico在天台上喝酒聊天。远处红紫色发暗的云层。好像世界静止,只有这两个人物在动。另一处则是Federico和Salvador在水中接吻后立即出现的下一个场景:Federico背对镜头站在窗边远望,Salvador递过茶杯说晚安。远处是发冷的月亮,身边有暗黄的蜡烛。画面呈现出一种脱离现实的色彩,看到这处总是想起 Rene Magritte的Not To Be Reproduced。

  另外值得称赞的是,电影除了优秀的配乐,全片没有一处多余的场景,没有一个多余的角色:路人,观众,亲戚,侍女,船工,每一个存在都恰到好处,而这类背景角色一些特写的出现,也并不会令人感到突兀,显得非常神奇。

  Unfortunately and seriously,即便看完全片后也并不太想关心达利这位超级名人的情史。太浪的人没有爱情。艺术家本身永远不会比艺术有趣。偶尔瞄过一些页面发现,那些我抗拒的超现实主义的画作,至少有一幅会出现在各学年小学美术课本上,而我现在更关心的,也只是他61岁的私生女,能否继承已属西班牙政府的3亿欧遗产。

  谈论电影的好坏与否,通常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在对的时期遇到对的电影,才能算作是看了好的电影。立秋之后的仲夏依然炎热,但夏夜有风。就像电影里发暖的公路和不摇摆的树枝。Dry land, quiet land of immense night, wind in the olive grove,wind in the sierra。一抬头,窗外就是诗,是电影,是好电影了。

  《少许灰烬》观后感(六):最后一点灰烬不只是八卦

  说这片是大师的八卦传奇一点也不为过,这样的八卦从来不缺,但是要拍得好看,就得下一番功夫,好在这片以配乐和摄影加分不少,也算是亮点了。其中最为突出的,肯定是那场镀上月光的水中唯美场景,两人的身体在水中,自由得像夜空中的尘埃,冰蓝色的波纹却时刻传达着温暖的气息,这是因为温润气息的弥漫盖过了水的冰冷,所以当手伸向月光时,那些沾染荧光的水滴从手指见滴落,真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爱死这场戏了。

  说到演技,刚开始看,会纠结于暮光男的天然呆,不过越往后似乎那种拙劣的表情使达利的形象更合理化了,甚至有种错觉是达利本身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既脆弱又虚荣的动作别扭的怪人,即使是笃定也会仓皇失措的艺术大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演技差也不是件坏事吧。。。

  另外一个男主,不管从颜到神都太完美了,那朗诵诗歌时候薄荷巧克力一般的声调,清澈中又有浓稠的音色,磁性得一塌糊涂,是不是不做演员的话也可以考虑做夜间的电台节目~哇哈哈~而那些犹豫隐忍的小眼神,那优雅迷人的小微笑,更是将他个人魅力发挥到极致,即使是看他手忙脚乱的向路易掩饰和达利的关系,或者隐含报复和愧疚和女友发生关系,都觉得那么讨喜,诗人的确是个诱惑世人的职业。

  好电影通常喜欢把美好的东西残忍的毁掉,那样才够心痛。所以当他们逃离在海边,在木屋,在小船上的时候,就越发的替他们珍惜这些短暂又弥足珍贵的一分一秒。

  暧昧啊,BL电影里的王牌词汇,在这片中算是淋漓尽致了。最后一点灰烬不只是八卦那么简单,它也有自由,也有束缚,也有永远吻不到最后的一点遗憾。

  《少许灰烬》观后感(七):“午夜那干燥的,安静的土地,阵阵微风吹过……”

  直到听到费德里戈被处死的消息,达利天才般的色彩才褪去精致的外衣,深沉下来,尔后被狠狠地抹在画布上,抹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失去最爱更撕心裂肺的了,这一刻的达利,恸哭、狼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在会客前生硬硬地把悲伤压在心底,拿出平日张狂、不可一世、充满艺术激情的一面,是无奈,更是深不见底的悲哀。

  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少许灰烬》,心情一下子失落了。本是因为好奇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的同志恋情还有对罗伯特帕丁森新片的期待来看的这部影片,得到的却意外的这么多,感悟吧。再伟大的人,在感情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也依然脆弱到不堪一击。即使是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最激进的先锋派人物——达利,“Sorry,I can't.”也不能逃脱世俗的藩篱,大胆表达对同性的爱。哪怕看着自己所爱的人被女人亲吻,爱抚,不加阻拦,只是自慰。他附灵魂于女人身上,做着他和他曾不敢做的,而他的反应,是故意气萨瓦尔多,还是同他有着相同默契?我们看着他们凝视彼此,无需多言。

  “No limit.”听起来好讽刺。真爱,受到压抑和制约,受到世俗的偏见和现实的打压。无法跨越性别的爱情真是给了这约定重重的一击。而定下这约定的是萨瓦尔多 达利,和他的恋人费德里戈 加西亚 洛尔迦。他们是20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画家和诗人。

  费德里戈被政府以反动的名义执行枪决,在两颗子弹的面前得到了解脱。躺倒在诗意的夹杂着野花的草地里,一双眼睛没有焦点。是看着他吧?然而鬓发上趴着的苍蝇却残酷的提醒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最后,是谁轻声呢喃着那些曾经打动二人心灵的诗句呢——“午夜那干燥的,安静的土地,阵阵微风吹过……”

  《少许灰烬》观后感(八):几点表层的印象

  1.画面很英国,尽管故事发生地不在英国,尽管对白是西班牙味儿的英语,仍可以毫不怀疑这是一部英国电影。

  2.饰演Dali的演员做足了功课(譬如刻意右大左小的双眼,31'00''的肢体表演,66'00''后的一段,88'00''的表情,等等),无奈帕丁森与达利的气质相去甚远,更多的时候,让人觉得这是一出费力不讨好的模仿秀,而我们真的看不到达利;而Federico的饰演者之乡绅形象与魅力、才华也实在不搭边儿。

  3.光影的色调、饱和度勾起人少年时代的伤感。

  4.配乐不错。

  总之,这样一个题材或许应该有一种更不羁的表现形式,一种非英国式。毕竟,那是超现实主义盛行的年代,是动荡的荒诞年代,毕竟,主角是一群才华横溢的天才人物。但这部电影还是可圈可点。

  《少许灰烬》观后感(九):ODA A SALVADOR DALI

  Federico García Lorca (1898 - 1936)

  --------------------------------------------------------------------------------

  ODA A SALVADOR DALI

  Una rosa en el alto jardín que tu deseas.

  Una rueda en la pura sintaxis del acero.

  Desnuda la montaña de niebla impresionista.

  Los grises oteando sus balaustradas últimas.

  Los pintores modernos, en sus blancos estudios,

  cortan la flor aséptica de la raíz cuadrada.

  En las aguas del Sena un iceberg de mármol

  enfría las ventanas y disipa las yedras.

  El hombre pisa fuerte las calles enlosadas.

  Los cristales esquivan la magia del reflejo.

  El Gobierno ha cerrado las tiendas de perfume.

  La máquina eterniza sus compases binarios.

  Una ausencia de bosques, biombos y entrecejos

  yerra por los tejados de las casas antiguas.

  El aire pulimenta su prisma sobre el mar

  y el horizonte sube como un gran acueducto.

  Marineros que ignoran el vino y la penumbra

  decapitan sirenas en los mares de plomo.

  La Noche, negra estatua de la prudencia, tiene

  el espejo redondo de la luna en su mano.

  Un deseo de formas y límites nos gana.

  Viene el hombre que mira con el metro amarillo.

  Venus es una blanca naturaleza muerta

  y los coleccionistas de mariposas huyen.

  *

  Cadaqués, en el fiel del agua y la colina,

  eleva escalinatas y oculta caracolas.

  Las flautas de madera pacifican el aire.

  Un viejo dios silvestre da frutas a los niños.

  us pescadores duermen, sin ensueño, en la arena.

  En alta mar les sirve de brújula una rosa.

  El horizonte virgen de pañuelos heridos

  junta los grandes vidrios del pez y de la luna.

  Una dura corona de blancos bergantines

  ciñe frentes amargas y cabellos de arena.

  Las sirenas convencen, pero no sugestionan,

  y salen si mostramos un vaso de agua dulce.

  *

  ¡Oh Salvador Dalí, de voz aceitunada!

  o elogio tu imperfecto pincel adolescente

  i tu color que ronda la color de tu tiempo,

  ero alabo tus ansias de eterno limitado.

  Alma higiénica, vives sobre mármoles nuevos.

  Huyes la oscura selva de formas increíbles.

  Tu fantasía llega donde llegan tus manos,

  y gozas el soneto del mar en tu ventana.

  El mundo tiene sordas penumbras y desorden,

  en los primeros términos que el humano frecuenta.

  ero ya las estrellas ocultando paisajes,

  eñalan el esquema perfecto de sus órbitas.

  La corriente del tiempo se remansa y ordena

  en las formas numéricas de un siglo y otro siglo.

  Y la Muerte vencida se refugia temblando

  en el círculo estrecho del minuto presente.

  Al coger tu paleta, con un tiro en un ala,

  ides la luz que anima la copa del olivo.

  Ancha luz de Minerva, constructora de andamios,

  donde no cabe el sueño ni su flora inexacta.

  ides la luz antigua que se queda en la frente,

  in bajar a la boca ni al corazón del hombre.

  Luz que temen las vides entrañables de Baco

  y la fuerza sin orden que lleva el agua curva.

  Haces bien en poner banderines de aviso,

  en el límite oscuro que relumbra de noche.

  Como pintor no quieres que te ablande la forma

  el algodón cambiante de una nube imprevista.

  El pez en la pecera y el pájaro en la jaula.

  o quieres inventarlos en el mar o en el viento.

  Estilizas o copias después de haber mirado

  con honestas pupilas sus cuerpecillos ágiles.

  Amas una materia definida y exacta

  donde el hongo no pueda poner su campamento.

  Amas la arquitectura que construye en lo ausente

  y admites la bandera como una simple broma.

  Dice el compás de acero su corto verso elástico.

  Desconocidas islas desmienten ya la esfera.

  Dice la línea recta su vertical esfuerzo

  y los sabios cristales cantan sus geometrías.

  *

  ero también la rosa del jardín donde vives.

  ¡Siempre la rosa, siempre, norte y sur de nosotros!

  Tranquila y concentrada como una estatua ciega,

  ignorante de esfuerzos soterrados que causa.

  Rosa pura que limpia de artificios y croquis

  y nos abre las alas tenues de la sonrisa.

  (Mariposa clavada que medita su vuelo.)

  Rosa del equilibrio sin dolores buscados.

  ¡Siempre la rosa!

  *

  ¡Oh Salvador Dalí de voz aceitunada!

  Digo lo que me dicen tu persona y tus cuadros.

  o alabo tu imperfecto pincel adolescente,

  ero canto la firme dirección de tus flechas.

  Canto tu bello esfuerzo de luces catalanas,

  tu amor a lo que tiene explicación posible.

  Canto tu corazón astronómico y tierno,

  de baraja francesa y sin ninguna herida.

  Canto el ansia de estatua que persigues sin tregua

  el miedo a la emoción que te aguarda en la calle.

  Canto la sirenita de la mar que te canta

  montada en bicicleta de corales y conchas.

  ero ante todo canto un común pensamiento

  que nos une en las horas oscuras y doradas.

  o es el Arte la luz que nos ciega los ojos.

  Es primero el amor, la amistad o la esgrima.

  Es primero que el cuadro que paciente dibujas

  el seno de Teresa, la de cutis insomne,

  el apretado bucle de Matilde la ingrata,

  uestra amistad pintada como un juego de oca.

  Huellas dactilográficas de sangre sobre el oro

  rayen el corazón de Cataluña eterna.

  Estrellas como puños sin halcón te relumbren,

  mientras que tu pintura y tu vida florecen.

  o mires la clepsidra con alas membranosas,

  i la dura guadaña de las alegorías.

  Viste y desnuda siempre tu pincel en el aire,

  frente a la mar poblada con barcos y marinos.

  Cenicitas(1927-1928)

  《少许灰烬》观后感(十):馬德裡塵埃,西班牙蒼蠅

  記得以前做過一個心理測驗,“測試你具有那位藝術家的性格特徵”。我的測試結果就是薩爾瓦多·達利,那是我第一次聽說他。看完了心心念念許久的《少許灰燼》,根據達利的不知道經過幾手的回憶再透過保羅·莫裡森的鏡頭,我認識了一粒來自馬德裡的塵埃,一個瘋狂的如西班牙春藥般的天才。

  “當你在海邊時,尤其當你在海邊作畫時,在你畫‘小塵埃’時,請記得我,哦我的小塵埃,請將我的名字注在畫上,使其永世流傳。”整個故事都是由這首小詩引起的。適合相愛的兩朵靈魂註定要在離亂的年代遭遇一段無果的愛情。很替費德裡戈悲哀,像是意境比形象深刻般,詩人的愛情要比畫家的愛情純粹艱深。可是任誰面對謎一樣妖嬈的達利都會淪陷的,無論男女。怪不得達利,它卓越的天賦讓他擁有縱情的能力,看似任性的走進走出于愛情,春藥似的刺激著受眾的感官直至心靈。

  那是個自由主義氾濫的年代,任誰都可以喧囂著爲了自由,說白了,看開了,都只是爲了自己的小孤獨而已。只是低俗的就跟風喊喊口號似的追求自己都不知所謂的夢想,高尚的多了份民族觀念、社會道義的憂國憂民。片中早早的就預示了費德裡戈的結局,他精深的對於死亡的理解需要用他的實踐來昇華,只是要扯上我最厭惡政治,讓我又替費德裡多了份哀傷,拋卻年代他們本可以愛的純粹而決絕。可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對象是達利。

  不知怎麼看到最後瘋狂的在畫布上塗鴉企圖融進畫裡的達利我哭了,根據他自己回憶講述的故事難免偏頗,可我就是為他的心傷哭了。如亦舒說的一樣,“如此情深,卻難以啟齒。原來你若真愛一個人,內心酸澀,反而會說不出話來。”若不是自己的生命將走到盡頭,達利斷不會將自己這段深情啟齒。臆想中,我從他那絕世的塵埃里看到他憂鬱的臉,像他結尾逞強的那句“就來”一樣,他每天扮演著不同的薩爾瓦多,他表面偽裝成國王樣的強大,內心像那強大般的脆弱易碎,不,是已成灰燼。

  冥冥的覺得費德裡戈死得其所,用他同時“具有革命價值的死”去鑄就達利的一道愛情墓碑,墓誌銘如是寫道:我任性的魅惑吸引終化白花,為你留存,我殘破的愛情終經烈焚,幾成灰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