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编舟记》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编舟记》的影评10篇

2018-01-06 21:5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编舟记》的影评10篇

  《编舟记》是一部由石井裕也执导,松田龙平 / 宫崎葵 / 小田切让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编舟记》影评(一):在一隅,扎根发芽。纵使无光无亮,寂然成长

  #爱一行,就爱得痴迷,爱得沉醉。

  马缔爱词语和语言,所以这样的人,住在满是书籍的小屋子;这样的人薪水一般也经常买书,而且是买辞典;这样的人,随时看书哪怕是在走路和吃饭;这样的人,写情书,也是使用生僻的古文,深邃读不懂却饱含着满心诚意,也是这样的人将自己一生沉浸于编纂辞典这样的冷门行业,不问其它。

  #做一行,就做得淋漓尽致,透彻到底。

  很难用尽职尽责,热爱兴趣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辞典编纂人员了,远远不是职责和激情所能支撑的,或许是灵魂精神层面的东西起点艰辛过程枯燥,中途还面临夭折的项目,因为这群人的执着和不舍,15年的历程,《大渡海》与世人见面。很多词语都是由编纂人员一个个手工收集记录,添加最新的释义和例句,再一个个输入到电脑,历经5次校稿,最终成著。几尺见方的工作间,书山辞海里,青春时光便慢慢沁入到了双手握着的笔头。

  #切莫辜负别人信任的东西

  辞典取名“大渡海”,源于古时人们去彼岸,是要靠船只渡过去,而辞典对于人们的作用相当于船,是要渡人的。编纂人员意识里,人们对辞典是绝对信任的,所以辞典丝毫不能有偏差。哪怕临近发布,发现了小纰漏,也要再次回过头校稿,所以才出现了后期一批人废寝忘食,吃住全在编辑部的场景

  #得知心知己人生幸事

  马缔得遇人生中的知心人—妻子也是和她有着相似品质的人,热爱烹饪,不顾世俗对于女厨师的偏见,仍旧醉心追求厨艺,一直陪伴其左右,默默支持他;也遇到了工作上的知己—西冈,表面看起来玩世不恭,巧言令色,八面玲珑,实则也是真性情,懂得欣赏怪人马缔的人,并在项目瓶颈期牺牲自己的利益,四处奔走,最终支持项目保存下来。

  最后补充一个小小的有趣释义,对于“右”的释义,在借助方位,天象做出释义后,最后老师一语点醒众人数字10,“1”旁边的位置就是“右”。

  《编舟记》影评(二):修炼内心平静

  《编舟记》是很早就打算看的,之前只看了三分之一。回到学校

  后,翻了一下省考教科书,就躺到床上看到深夜。

  深深吸引我的是马缔光也对于文字的执着。他没有金钱、外貌、

  口才、背景性格古怪、孤僻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遭受不一样的眼

  光。 心中别无杂念。善良、内向甚至有点木讷的他,吸引了宫崎葵饰

  演的林香具矢。他们相处的那种无言的默契,他们之间流淌的那种让

  人内心如湖水般平静的气氛,让我向往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特别是在

  这最后,马缔光也因为最后的一拼,在公司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没

  有照顾到林香具矢,感到深深地歉疚。他向她道歉。而她却只是笑

  着说:是个有意思的人啊。语气里,都是爱。没有抱怨,也无所

  求,只是两个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就足够。因为他们彼此给了彼此内

  心足够的充实和平静。

  我是个很端的人,偏爱这种细水流长的镜头与情感,所以喜欢

  看很多文艺片。每每与好友说,我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不卑不亢

  淡定自若的女人。她就会笑着说:真正成功的人是个棱角分明的人,

  至少内心是。

  是啊,或许成功的人是。

  而我却做不了成功的人,至少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人。我只能成

  为,我想成为的和能成为的那个人。

  到北京实习,因为热爱文字,所以选择工资并不高的一家图书

  公司。后来,我的想法并未如最初的那般单纯。各种问题显露出来。

  我想要得到的更多,金钱,赞誉,以及更高的社会地位,整天整天为

  了得到与得不到发愁痛苦。而这些,好像都是外在的给予,与当初

  真正想成为何种人的目的根本不契合。所以我开始思考,我来到北京

  是对还是错的问题,与我的人生理状态是更加远了,还是更加近

  了。在这个问题上犹豫同时,我其实已经果断地离开了北京。因为

  当我内心纠结的时候可能还有更正确的路需要踏足。

  马缔光也这位主人公给我的人生启示不可谓不大。因为他所从事

  的职业,还有他所呈现的状态。内心充满着平静,不参杂其他物质

  东西,甚至没有去动过这种念头,单纯得如同透明的玻璃杯一样。他

  是天生如此。

  而我却要在这条路上走很久。

  《编舟记》影评(三):谁谓河广,一苇可航

  “权威、宏大、精确、简洁、效率、包容……”请把你对辞典所能想到的所有形容词,都给予这部电影。因为,在一帧帧的光影流传中,这些词都有了温度、有了生命

  日本电影《编舟记》,是我2014年看过的最好电影。

  这是一部关于辞典编辑的电影,是描写他们耗时十五年编出一本与时俱进的《大渡海》(类似于我国的《辞海》)的电影。辞典人人常用,编辞典的职业却生僻冷清。可越是司空见惯、直白通达,越显得身后气象万千、纷繁芜杂。

  “语言的海洋广阔无垠,而辞典便是漂浮在这片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这是一个多么美的意象!茫茫大海,一叶扁舟,将一个人与另一人联接,将一种意向另一种意传达。即使隔海万里,关山路远,然而一舟所系,方显文字情长。

  这是一部很专业的电影。编字典是不是很容易?当然不。为什么?电影除了再现编字典的基本步骤,还告诉你,什么是右?

  仅仅在作为方位词的时候,“右”可以这样解释:1、面向西方站立时,朝北的方向为右。2、面向机械表盘时,从1点到5点转动的方向为右。3、翻阅本辞典时,偶数页所处的方向为右。4、阿拉伯数字10,0所处的位置为右。一个字这样精益求精,一百万个字也同样如此。

  这是一部讲“羁绊”的电影。“羁绊”是日本人看重的人生美学,类似于纽带、命运联结等涵义。片中说,“想要知道语言的涵义,即是想要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与心情,这不正是想与他人产生羁绊的愿望吗?”旅日作家唐辛子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大致解释羁绊的涵义,目前日本最年轻的镜师只有三十来岁,年轻帅气,他每日的工作就是以相同的姿势重复着镜面打磨。日复一日,为什么不感到单调乏味?因为在他打磨镜面时,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爷爷、祖辈们,也曾这样日夜不停的磨砺过,磨砺镜面、磨砺人生、磨砺光阴,这就是“羁绊”,带给继承者跨越时空的精神性。

  对于辞典使用者来说,乘着扁舟,寻找能够确切表达自己心意的语言,发现独一无二话语奇迹,这是一种羁绊,而对于辞典编辑来说,假如在中国,当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是从《尔雅》到《说文解字》,甚至《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等一脉相承发展衍生而来,这种历史感和责任感,也是一种羁绊。对于中国人来说,我觉得这就叫“命”,天命、使命、命中注定。

  这当然也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展现了日本人最为推崇的“职人”精神,一种“极致”理念。无独有偶,今年《人物》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国家任务》,一位老人花费36年默默编写了一本阿富汗普什图语词典。他感慨的说,“搞词典要一种韧劲,一种不断地、就是不能有任何动摇地往下搞下去。如果放松了,我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呢?不干了,也就放下了。”只有把职业当成一种修行,才会打磨出一颗专注虔诚的心。辞典从出版之时,便着手准备修编,茫茫辞海,无边无际,但人生尽全力,方能最尽兴。

  这还是一部隽永含蓄的电影。它励志而不用力过猛,温暖而不故作煽情,缓慢而不拖泥带水,请放松心情,慢慢地沉浸到电影当中,毕竟,编一本辞典需要十五年,两个小时光阴真如白驹过隙。

  《编舟记》影评(四):回甘才是真甜

  如果寿司可以捏出米其林三星大神;入殓可以入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收贷款可以收到“以牙还牙”满街喊;编辞典怎么能甘于人后?

  无论是职人心还是匠人魂,无论是细腻还是变态,他们都毕竟把辞典升华到了渡人于世间沧海的境界,仓颉都要让它三分,何况观众芸芸众生

  赶路太急,停在路边与铺路人漫谈两小时的酸楚甜蜜也是不浪费生命的。何况哪有人会想到为铺路人说几句,还说得这么动人。人家用15年编辞典,只分享你2小时的浓缩简章,毕竟已是慷慨解囊。总有些时候,你能从那些眼眶泛泪的过来人脸上,看到深藏在感伤后的幸福。回甘才是真甜。

  如果你真的舍不得自己的这两小时,我已替你摘取了一些台词:

  (关于编辞典的初印象

  -「你喜欢辞典吗?」

  -「喜欢。」

  -「太初有词。别担心,总之就是爱上语言。」

  (主编心里的词语)

  「想明白词语的意思,就是希望正确了解某个人的想法和心情。这是出于想与人有所关联的愿望吧。」

  (主编心里的辞典)

  「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辞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辞典的扁舟渡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那是找到独一无二言语的奇迹。」

  (关于词类采集的感悟

  -「工作太单一觉得很无聊是吧。」

  -「不会。」

  -「常年做这种工作的话很有意思的。你看,指纹会消失。」

  -「好光滑。」

  -「用自己的手指去触碰词语,触碰世界喜悦,也就是辞典编辑的乐趣吧。」

  (房东奶奶关于沟通的话)

  「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就是因为不懂才会对人感兴趣,不懂才需要和他人交流。编辞典不是需要使用语言的工作吗?所以就去用语言啊,必须努力与人交流。」

  (房东奶奶关于工作的话)

  「能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自己这辈子想做的工作,你真是幸福。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对于妹子告别前任的劝慰)

  「“切”这个字有很多用法。比如说,像用刀切一样,切断物体。或者表示勇往直前。还能表示飞快穿过某样东西。又比如说不满一分钟。指没有达到某个时间范围。或者它可以表示开始,突然之间雷厉风行地开始干什么。还有洗,洗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用法……其…其他还有…断绝关系之类的…挂断电话…」

  (展示情书给同事看……)

  -「妈呀,这是什么?」

  -「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我也得看得懂啊。干嘛用毛笔写,你以为自己是战国大将啊!」

  (告白)

  -「我想要你现在亲口告诉我,现在。」

  -「现在吗?」

  -「现在就是立刻马上啊。你要不要去翻辞典查查啊?……喂,等等,不用真的去查吧……」

  -「对不起。」

  -「迟钝。」

  -「对不起。」

  -「直说吧。」

  -「是…………我喜欢你。」

  -「我也是。」

  (纸张的要求

  -「没有手感……应该是手指像被吸附柱一样翻页才对吧。」

  -「不好意思。」

  -「不仅如此,纸与纸之间不应该黏着在一起,造成同时翻过多页。」

  -「的确是只用手指肚在翻页啊。」

  -「这就是手感。」

  《编舟记》影评(五):编舟渡海,乘风破浪

  整部影片的调子,就像山涧的溪水一般汩汩流出,汇集成江河大海。镜头弥漫着与《横道世之介》相似的温情感。怀猫回眸少女,用如战国武将作风般的毛笔写就的情书,“土爆了”的释义是个人的求婚经历,被高中女生嘲笑后仍不改颜色地提醒同事“好恶”是否已经采集。如大海般的温柔缱倦。

  木讷迟钝不善交际的“”少年参加一直以来默默热爱的辞典编纂工作,在老师朋友恋人的陪伴下慢慢克服着性格带来的生活压力恋爱不适,最终慢慢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职场男人。正如竹婆在马缔倾诉对编纂大渡海的不安之时所说:小光慢慢有个男人样了呢。

  然而这部电影并不是只为了写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而是赞颂感叹一群人日本式的职业精神,这群人是小众的辞典编纂者。

  辞典编辑部看似高大上部门名称,实际上却只有寥寥几个员工,并且还逐渐被公司边缘化,出版的作品不受重视甚至险些腰斩。然而在这小小的昏暗寂寥的工作室中,却有几人能够终日埋首于书卷之中,投入于枯燥无味的校对整理的工作,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编纂出了属于他们的完美辞典。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很令人敬佩的职业操守,他们之所以能为常人所不能为之事,只是因为心底信念

  很喜欢开头时主编老爷爷讲的话,语言就像大海,编纂辞典的人就好像编舟的人,带领大家乘风破浪,找到最准确的词汇去表达自身,与他人相互理解,从而实现与他人产生羁绊的美好愿望。

  与他人产生羁绊,无疑又回到了主人公的成长主题。这一主题是糅工作与生活于一身的,是人生背后的意义。

  《编舟记》影评(六):漫长的时间和期待,能使一切枯寂化为崇高

  我的朋友是个海员,天天在孤寂的大海漂泊,就像他们在编词典一样,我想,这个大渡海,不仅仅是他们词典的名字,也是他们的心情吧,孤寂、好似没有意义,但却又异样的崇高。在这个编辑部里面,好像是最差劲的人是被发配到这个词典部,在里面也基本上就是坐冷板凳。我本以为故事是要讲讲主人公怎么克服这种不良情绪,克服外界的冷眼,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指责的。发现剧本并不是这么写的,剧本只是在讲述,各个角色,怎么认真怎么努力,怎么一丝不苟的做事情。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常常想到我在遭受的冷遇的时候,坐冷板凳的时候的情况,我总在找各种心里鸡汤,看各种启示,自己还不断的反思总结。但我后来发现这样很不好,反而会加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如索性给自己找些事情去做,去思考一些解决一些更加实际的问题。这段冷遇期反而成了人生各个能力提升的最好阶段,反而更能抛开所有外界物欲强加给你的一些指示或是暗示,会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客观能力和主观期许,更有规划也更能释放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些真正想实现的目标,比我说就想剧中主人公那样,“我就是想编好一部词典”。

  漫长的时间和期待,能使一切枯寂化为崇高,也正是如此,马缔光也才会听到编词典需要漫长的时间,反而更加有干劲。我想这也是每个阴柔的人内心的野望吧,也许一时半会并未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但也总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就像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修的那条无意义的路,以及那句经典的“光荣在于平淡,艰苦在于漫长”。这个字典要是不是十三年是三年编成,那这个电影档次就下降很多。剧中也有了大量的人事变迁来烘托出岁月。诸如头发、老人斑、牙齿吃不动食物等等。

  日本人善于从细微的事物中体会到蕴藏其中深刻的道,而这种特质,也会让人觉得死心眼固执甚至是偏执。编词典不断的校对,对纸张的注意,以及随时随地的记录例句,都令人感动。从小林寻磨到光滑而没有指纹的手指就能看出,这种令人感动的坚守。荒木的离开,似是像现实的屈服,令人略有遗憾,但其寻找继承者的耐心,以及虚心的传授,有看的出其责任感。“编撰词典比我想象的困难的多”“那你准备放弃了”“不,我准备为此奉献一生”令人感动。“我才不管什么时代,我要编出大渡海”“我们为什么要从事纸媒工作,不就是为了让他再继续辉煌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吗”台词太多,不胜枚举。

  一为追求,一位责任。两者在人心中互相影响,互相羁绊。

  剧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些自己内心的价值吧,老主编,小林寻,打字员,以及马缔,还有小田切让,局长。局长不过也是以为自己是纸媒产业的,带着自己的骄傲和荣誉而没有腰斩这个项目,小田切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不也是总觉得自己没干到自己本职工作而伤感每每喝醉,而听到让他参与词条编篡而开心不已。

  总而言之,这部剧表现很到位,除了些许细节处理的有些刻意,显得做作,总体而言,是很值得看的一部电影。

  《编舟记》影评(七):渡

  渡

  我喜欢安静,安静是收,是让人觉得舒服。就像一碗白粥之后,所有味觉都可以恢复,所有肚肠都可以安歇。

  一部能创造寂静的电影,是好电影。《编舟记》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轻轻安静抚慰人心。

  主人公,马蒂光也,死阿宅一枚,高个微驼瞌睡脸,眼大无神天然呆,被“拾荒”进不受待见的辞典编辑部,花了15年时间,编辑一部《大渡海》。

  《大渡海》,马蒂与同事倾尽一生所编撰的辞典,这本辞典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本努力“活在当下的辞典”,致力于收纳最新的词汇,成为连接人际沟通的一叶扁舟。

  词语的海洋无垠无限,时间的过去与未来无穷无尽,其实,无论如何严谨认真,编出一本没有缺漏的辞典,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编辞典的过程中,老一代的隐退、死亡,马蒂一代成长、成熟,新一代的加入、替代;人生代代无穷已,词语年年有不同。而木讷的马蒂君,即便时时刻刻不忘搜集新的词条,在语言面前却永远那么不知所措,语言的浩瀚让他恐惧,他梦见自己溺于海洋之中,如同个体溺于社会,人类溺于宇宙。

  于是,辞典成为一叶扁舟,编词典意味着沟通的开始,词语成为牛郎织女的鹊桥。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故纸堆里的少年抬起头,遇到如梦如幻、婉约温柔的姑娘。姑娘磨着菜刀,说着情话,啤酒、年糕、生鱼片一一奉上,大酱汤里满满的文艺气质。一丝不苟的、举案齐眉的,真不知道宅男的爱情也可以这么美。“恋”,马蒂在《大渡海》中这样解释:“喜欢一个人,寤寐求之,辗转反侧,除此之外,万事皆空之态。两情相悦,何须羡仙。”

  在采集卡、铅笔头和故纸堆飞舞的微尘里,导演无比温柔的讲着故事,澄澈,温文,以至于初看时还以为是90年代拍的片子。都没认出来马蒂君就是《御法度》里那个狷介的问题少年。狭小的取景,精致的细节,还有那些欲言又止、断断续续、含着复杂意味的简单语言,既远且近,似近又远,觉得真,觉得好,觉得美。这种美不在于狷狂或激荡,它不急不缓的流淌着,即使加班赶工这样的情景,或者永远编不完的字典这样的设定,也没有引发观看时的焦灼感。

  事实上,我们都曾感叹世事无常、生命的渺小,无法抑制的想在这无常上重新推起有常的生,可是天地蜉蝣,沧海一粟,须臾生死,在大与小、永恒与瞬间之间,如何安置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马蒂找到了《大渡海》。当他用手触碰词语,眼睛在发光,就像触碰世界的喜悦。其实想想当年愚公动工移山,精卫决定填海,地藏菩萨发愿度尽众生,应该也是这样——那颗漂浮于时空中的小小尘埃终于有了自身清晰的坐标。

  无常而渺小的人生,有至死方休的燃烧与怒放,也要有不急不缓、静水长流的摆渡者;有超级英雄匡时救弊、开拓狩猎,也有守住清净和清贫的的时代拾遗者。

  怎么选怎么好,其实这都不是事。就像雷锋同志说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以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以前对这种政治宣传语只是嗤之以鼻,如今想来,这句话极为有理,几乎就是“渡”了。

  《大渡海》是渡,用辞典渡词语中的陷溺者;编撰辞典的工作是渡,用职业精神渡生活中的困顿者;电影本身是渡,用这样一个故事渡时代价值的迷失者。

  《编舟记》影评(八):《字裡人間》:字能覆舟 亦能載舟

  電影的戲名無論是忠於原著的《編舟記》、是內裡主人公要完成的計劃《大渡海》,還是更帶出精髓的《字裡人間》,都不影響電影的可看性。電影裡流露著一股暖流,令人想起今年同屬松竹公司出品的《東京家族》。其實兩者沒有大關係,只是內裡有種人情味同樣令人暖暖的,人與人之間那股的惺惺相惜,是出於信任與真誠,大家未必很認識對方,但彷似很理解對方的事情。有的是一股同理心,令到感情用事的觀眾看得如痴如醉。

  職人之精神

  純白如水的愛情、撰寫字典的熱情、周遭的人的關懷友愛、職人精神貫穿著整部電影,看似是沉悶的題材,發揮得平實而有愛。電影裡強調語言與文字是很重要,正如我們從小就要學習語文一樣,無論是中小學生都有查字典的功課。一有什麼不明白就問這位「啞老師」,找尋想要的答案。而《大渡海》則是一部活學活用的當代辭典,歷經十五年最終能完成。這部電影最寫實而處是它能夠寫出一個看似是真實的故事,而不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對,《大渡海》不曾存在,它的由來是源至三蒲紫苑的《編舟記》。

  近年,香港興起看東野圭吾、湊佳苗的推理小說,而片商也看準市場先後入貨,可惜在文藝圈裡都沒大起息。然而這部《字裡人間》引來了文藝青年與文化人人士的熱捧,這是一部屬於喜愛文字的人的電影,這是一部教人熱淚盈眶的電影。文字是一種表達的方式、是表達的手段,主人公馬締光神經兮兮、不善言辭,而「字典」開啟了他的心,他的專注與正經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難觸摸的。慶幸的是他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且不需要急功近利的。《大渡海》計劃也不是如期的順利,出版社也有壓力,也曾經被要求腰斬。為了字典,可以去到幾盡?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他人看不穿。這就是堅持,是專心致志的職人精神。

  女人的身影.男人的精神支柱

  在戲中堅持的不只是飾演編輯的馬締光、堅持的還有字典編輯部的主管松本教授與小田切讓演的編輯。一件事要達至成功並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整體的,《大渡海》的計劃裡有犧牲、有錯漏,工作是繁重的,但為了完美無瑕付出的精神與心力也相當多,比如是用紙方面,都要一絲不苟。要白壁無瑕,心無浮躁,方才「輕舟橫渡 言葉之海」。而除了字典外,有一條線的著墨不多,幾乎是隱藏的,那就是馬締光的女友,後來的太太夏具矢的壽司師傅之路。她問阿光女人當壽司師傳很怪嗎,阿光說不。而在細節上看,起初夏具矢只是在師傅身旁當助手,到後來可以開始準備鍋物,再到後來鏡頭上看到她一人為丈夫與松本教授準備料理。女人的故事看似是很微不足道,但成功的男人背後也有一個默默工作的女人。

  電影裡的感情也是很純潔的,男女主角之間的相識與相處,是有種惺惺相惜而又窩心的,女人為至愛的男人煮一碗麵條、煮一頓飯,即使是很細微之處也帶出了「愛」,這種愛帶有一點羞澀,看起來像初春一樣絢麗。能夠有一段不用把話說出口,就能知心的感情,夫復何求。此外,松本教授那邊同樣也看得觀眾暖在心,太太對他的支持,到臨終前後都依然始終如一。這大概是一份女人三從四德的至高境界,不計較、大方得體、溫文爾雅、小鳥依人,莫講話男人想要,連女人也求之不得。

  人情味濃 溫暖在心

  除了女人之外,戲裡令人窩心的還有對文化的傳承與對理想的追求。松本教授臨終前一直在想《大渡海》,辦公室裡貼著的書法由雪白變成發黃了,一生人只做一件事,很多人都不明白,甚至會放棄。但這是充滿熱愛的表現,愛一件事就要盡心盡意去做,不容有錯誤,同時也要與時並進。現實生活中,在科技的熱潮與潮流下,年輕的一代不願意做些被視為是「老土」的工作,是很可惜的。老一輩人影響這新一代的人,然而又互相尊重,沒有架子。這就是平等。在《大渡海》出版會上,老教授的太太在阿光的身後說「謝謝」,是那麼的有心,是互相的明白。當老教授死後,年輕一輩自覺對上一輩人會有更多的關心,那是一種愛。這種愛跨越了年齡、身份、輩份,讓人看得心裡滿滿都是溫暖。現實中,又有多少這種關係。

  在寫這篇文前,知道它代表日本參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是實至名歸的。無論是去年梁英姬代表的《家族之國度》還是《大渡海》、又或是《東京家族》,都看到日本人對彼此的尊重,禮義之邦,簡樸淳厚。電影是如此的日常,電影是如此的有人文精神,乃是生活裡所遇到的清泉。《大渡海》,謝謝你載我航行於大海之中。

  文/Dorothy

  《编舟记》影评(九):《编舟记》——一个书呆子的逆袭

  “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词典是那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辞典的扁舟渡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那是找到独一无二言语的奇迹,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人们的辞典,那便是《大渡海》。” 片名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词语是海洋,词典即为扁舟,所谓编舟即为编词典的意思。这是一个关于编词典的人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马缔光也年轻人,语言学专业毕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出版社工作,由于生性内向,不善与人沟通交流,却被分配到销售类的工作上,才能未能舒展,一直有些郁郁不得志的感觉,所幸还有语言学的书籍与之为伴,聊以解忧。在煎熬了一段时间后,这个书呆子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机。这家出版社辞典编辑部有人要退休,需要有人顶上,无奈由于社会的发展,一直主要靠人工采集词语,人工编辑词语的辞典编辑部在社会的变迁中受到冲击,一直得不到公司的重视,公司里根本没有人愿意主动调到辞典编辑部,于是不受人重视的马缔光也被安排到了辞典编辑部,开始了书呆子的逆袭之路。 逆袭No.1 关于工作——“我要为辞典奉献一生。” 毕业后,马缔一直坐着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整天郁郁不得志,虽然影片中并未直接表达这种情绪,但从马蒂每天走路垂头丧气的姿态中,你可以体会到这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对工作是多么的失望。幸运的是有人发现了他这种才能,并且引导他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也从曾经的迷茫无助到后来的踌躇满志,所以了才有了那句:“我要为辞典奉献一生”。这是多么有力量的一句话,一个多么认真的书呆子才能讲出这样的话。 导演借剧中人物之口对马缔光也进行了评价,能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自己这辈子想做的工作,你真是幸福,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花了一辈子也没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只能在晚年时对人生唏嘘不已,或是留下遗憾而去。从这一点看,马缔光也的确是幸福的,然而,这个书呆子的幸福不止于此。 逆袭No.2 关于爱情—— “我喜欢你” “我也是” 爱情是两个人的相互吸引,这也是两个人相恋的基础,没有吸引,一切都是扯淡。让马缔光也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已经如此幸福。导演还嫌不够照顾这个书呆子,又在这时给他安排了一场恋爱。书呆子居然恋爱了?!而且对象是一个长得很清秀的女孩,整个恋爱过程我觉得是这部戏最有趣的部分,然后没有任何逻辑的长得很清秀的女孩居然看上了书呆子,然后两个人就在一起了。。。。。。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这个女孩到底喜欢上了书呆子的哪一点,书呆子迟钝,迂腐,不善沟通,不善表达,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书和那些除了他自己正常人都看不下去的枯燥乏味的语言学,整天一遇到不懂得就去翻词典——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呆萌。但不管怎样,书呆子恋爱了,并且成功了。女孩曾经有两次夸过书呆子,而且夸他有趣,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发现了原因,每一次都是书呆子很认真的和女孩讲话。原来认真的书呆子会被人认为有趣,嗯,这个要记住,以后要认真一些。 在马缔光也刚陷入恋爱时,作为鼓励,主编把关于“恋”字的释义全部交给了马缔光也,而后来马缔光也给出的注释堪称绝妙 恋:喜欢一人,寤寐求之,辗转反侧,除此之外,万事皆空之态,两情相悦,何须羡仙 在爱情的护航下,马蒂最终和同事们一起努力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耗时17年终于编出了XX词典——《大渡海》,也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无论怎么看,马缔光也这个角色都是极其幸福的,曾有人讲过: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幸福在于选择对两件事, 一是找对单位、找对老板、找对上司;第二件事就是找对妻子或丈夫。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共 事,当日落西下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 这个书呆子居然在年轻的时候两者兼得,两件事都做到了极致,太TM幸福了。我能找到的唯一的解释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不过,仔细想想马缔光也得到自己梦想的工作,也不只是机缘而已,在此之前,马蒂对语言学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每天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的闲暇时间,还能坚持研习语言学。所以马缔光也这是属于典型的怀才不遇,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这对有梦想的人们未尝不是一个借鉴,借用以前在书上读过的一句话:宁可怀才不遇,莫要遇而无才。 编辞典,这么一个枯燥的事情,也能被日本人拍成这么有人文关怀的影片,佩服。总之,这是一部很平淡又不乏有趣的电影。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编舟记》影评(十):爱与生命的编舟

  男主马缔出场就那么古怪而搞笑,被同事称为“认真君”,一副小的园框眼镜,吃饭时也是书不离手。同事西岗和女朋友打趣说他一定是处男,他下班后匆匆忙忙走回自己租的公寓,他的房间里很狭小,堆满了书。房东是个和蔼善良的老太太,是马缔唯一可以倾心的人。他不善交际,却似乎可以和喵星人无障碍沟通。这只萌萌的喵星人,名字叫小虎。他没白养它,不然,也就没有和女主的邂逅了。

  女主是自带泥土芳香的宫崎葵(从这个角度来讲,和男主的书卷气莫名地般配),出场那一瞬间惊艳极了。夜晚的阳台上,她抱着他的小虎,等待着它的主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尴尬极了,她说好萌啊叫什么名字,他以为是在说他自己。结束对话后,他呆呆地望着她不肯离去,有一种什么东西触到了他的心弦,哪怕是博学如他,这个词,“恋慕”,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他的人生词典中。

  马缔真的是个彻头彻尾的书呆子,呆的让你着急。他默默地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在厨房磨刀切菜的背影,他不知道该说什么,竟然开始解释“切”这个字的用法.在吃了她做的料理后,文绉绉地说了句“承蒙款待”。在游乐园里她无意问起摩天轮的起源,他便打开随身带的字典开始查。他爱的是那么深沉,把她的资料像记词典词条一样写在纸上,被同事看到了,一脸窘迫。他利用文科男的优势,用毛笔和古文写了封洋洋洒洒的情书,还一本正经地向老司机西岗求助。果然,姑娘不懂他写的情书,要让他亲口说出那句话。谁也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地就成了。

  总觉得他俩特别的般配,有一次她有点失落地和他说,女孩子当厨师是不是很奇怪,编字典这样费力又不讨好的事又何尝不奇怪。她认真做着料理和他在词条上一丝不苟地做标记的神情还真是有点像呢。

  编大渡海的任务差点被出版社的领导叫停,大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马缔神情坚定地说要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事业,连一开始吊儿郎当的西岗都认真了起来,在公众中散播小道消息,利用他的口才和领导周旋。最后 大渡海保住了,但代价是马缔揽下了更重的活,以及西岗必须退出。马缔一路狂奔追上西岗,质问他为什么要离开,西岗一脸落寞地和他解释,那一刻,看的我有点心疼。

  一转眼就十二年过去了,许多事都变了,马缔和香具矢已经成婚,马缔少了些书呆子气,说话不再支支吾吾唯唯诺诺,变得更加沉稳,香具矢还在那家日料店当厨师,,哪怕是结婚十多年的夫妻了,他们说话还是那么客气礼貌,他喊她全名,她亲切地叫他小光,吃饭前要说“我开动了”。去香具矢工作的饭店吃饭时,松笨向新同事介绍说她是马缔的配偶时,新同事甚至一脸错愕(和逗逼搞怪的西岗夫妇俩形成了鲜明对比,反差萌啊有没有)。时代气息的变化也很明显,编辑部里多了台戴尔笔记本电脑,大街上人们用起了智能手机。十二年啊,人也逃不了生老病死,马缔家的桌上摆着当多年他们租房的房东老太太和那只喵星人的遗像。老编辑荒村的妻子过世了,当年抖擞健硕的编辑室骨干松本也得了重病

  但十二年来他们几个日复一日地做着枯燥的词典编撰工作,那颗初心始终未变,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毅力和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听到什么流行的新词还是会一丝不苟地记下来,比如在饭店里,马缔问荒村邻座高中女生讨论的BL是什么意思,荒村一本正经和他解释是“Boy’love”的缩写(P.S人们对小林薰的了解大抵都来自《深夜食堂》:一个温文尔雅的日本老男人,这一刻全毁了哈哈哈)。编,被他们的细致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最终他们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了编撰工作,完工的那一瞬,整个办公室都在欢呼,马缔还是面无表情。整整十五年啊,那几百万个词条里凝聚了他们几个的人生,从“恋慕”的解释 到“土爆了”的例句,他们是在完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在编撰自己人生的词典。 老先生松本还是没能赶上最后词典的发布会。甚至,马缔也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马缔狂奔到医院后但还是晚了一步,仿佛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有些事可以通过努力弥补,比如词典修订时出了bug,可以睡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完成工作,有些事永远也留不住,比如得知松本死讯时他茫然无助的神情,以及那天晚餐时也不能释怀,从不大悲大喜的他突然哽咽着说“还是没赶上”的样子,我想,所有人都会为之动容吧

  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日本人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精神。尤其是编词典这样一件又冷门又吃力不好套的事业,纸质词典象征了一种在时代浪潮冲击下日渐式微的事物。马缔们再是努力收集流行词汇,也赶不上它们演化的速度。哪怕是知识渊博的语言学研究生,也不知道时下中学女生嘴边挂着的时髦词语是什么意思。同时逝去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某种精神。马缔的告白很笨拙,但他们的感情却很长久,现代人大概不会写情书来告白,太老土。编辑部新来的成员,原来在时尚杂志社工作的岸边 才干了几天就不耐烦。

  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也豪华到令人咋舌:松田龙平,小田切让,小林薰,宫崎葵,黑木华。。。不过哪怕是这耀眼的“星”光也没能遮盖住它所讲述的这个朴实无华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的恒久魅力,以至于在看电影的时候都不会有代入感,你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文科死宅马缔,贱萌的西岗,儒雅睿智的荒村,以及做得一手好菜有着甜甜的笑容的领家女孩香具矢,甚至都忘记了扮演他们的那一个个大牌的名字。这也算是把电影拍到极致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