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的观后感10篇
《金鸡》是一部由赵良骏执导,吴君如 / 曾志伟 / 陈奕迅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鸡》观后感(一):做鸡也是有理想的
作为一个鸡,也是有理想的。
从鱼丸妹到歌舞小姐,阿金总是一直努力的生活,一直努力的想去做NO.1。在不漂亮的前提下,她努力的生存,努力的找寻自己的优势去做。
随着经济的消退,她不断的改变着自己,去做按摩小姐,在去做自由职业者,成为一个合格的一楼一凤,终于达到自己职业的巅峰。一个受人热爱的金鸡。在这一步一步的前进中,在这条自己的理想之路上生根发芽,努力成长。
有些人会说不就是做鸡么?那有什么难,摊开双腿躺床上就成了。真的是这么简单么?你看阿金不是还要和阿姨学习怎样叫床,怎样有感情的叫床,学习各种技能,增加自己的筹码。生活不是你想象的再张开双腿就可以了,你要学会怎么在张开双腿之余去充实自己的技能。你要在长得漂亮、会说话、活好中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核心才能成为那个金鸡。
看着这样子的一个片子,想想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们也和阿金没什么差别,也是出卖着肉体。不过是一个劳心一个劳力。在社会上,我们努力的为工作付出总总,加班工作无怨无悔,还要在休息之余去装饰自己的外在,增加自己的内在,还要去学会怎么去说话,去做老板想要的样子。我们也不过是阿金的另一个版本罢了,随着社会的变动而不断的演变着,经济洪流下的小人物。
生活总是在相似的轨道上前进,没有职业的高低,我们不过都是那个卑微的人。并没有几个人开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可以全然不管其他人说什么。 我们也没有比谁高贵,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好自己,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金鸡》观后感(二):金鸡
很难描述这部电影给人的感动。阿金这社会底层人物的人生,随着香港这弹丸之大却牵动无数人命运的东方之珠的前行,再结合世界大时代的背景,给人的感触远比一个人物的命运多。
喜欢导演这种讲故事的手法。然而无论故事还是人物,最打动人的是笑中带泪,却不悲凉。吴君如的表演恰到好处,影后实至名归。港片有其独特的地域情结,隐约记得当年香港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之高,不是港人不懂粤语,很难体会其中滋味。最后背景歌曲一生何求,若是港人肯定更感动。
片尾字幕最后,有感谢政府提供华仔那段影片,下面又继续写着“但不代表政府支持本片观点”,感慨…
.才知道胡军出演了这部片子,这个人物让我第一次他觉得好有型啊@.@ 不知这片子在香港上映时怎么分的级,很多镜头很性感,以胡军参与的为甚~
记不清是哪年哪月了,在东北某个小县城一次“扫黄打非”运动中,警察抓住一个妓女,要她供出N个顾客的名字才能放她---这样警察就可以去抓他们罚款了, 但无论警察们对其如何诱之于利,施之于刑,甚至几乎把她被打成残废,她始终都没有透露一个衣食父母的名字给那班禽兽。
职业无贵贱之分,我从来都不会歧视任何性服务产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洗浴中心的、发廊的按摩女,夜总会的陪舞陪酒,还是KTV的陪唱;我也从来不同情她 们,我不会象很多自以为了不起的所谓社会精英那样,悲天悯人的假模假式背后隐藏着一副充满优越感的嘴脸。该侃价的时候,我要侃价,长得不合孤意,该换就得 换。
很正常,她们是服务业的从业者,她们有她们的职业规范;我是消费者,我有我的消费者权益。但我们得发自内心地尊重那些敬业爱岗的劳动者,和她们相比,那些 拿着纳税人的钱、喊着“为人民服务”口号、却视自己为纳税人父母的、满脸肥肉横肉的官僚们(恕我直言,各类TV中的父母官模样大多如此)是多么的可鄙啊, 在她们的衬托下,愈发的显出他们的“小”来 。
而那个犹如江姐般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妓女,却是需仰视而看的。她体现出来职业操守,完全可以评个先进、劳模----如果我们也象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有妓女工会的话。
香港电影《金鸡》中的女主人公阿金,也就是这么一个敬业爱岗且具专业精神的妓女。
电影里面有这么一幕:在《狮子山下》的背景音乐中,各种胖瘦美丑老幼的顾客一一尽性而归,刚送走一个智障青年的阿金靠在门口仰头望天,阳光刹时变得无比金黄,笼罩着她洋溢着欣喜、满足和微笑的脸庞。那一刻,我感觉这个人尽可夫的妓女,竟如圣母般的纯洁和美丽!
这部被评论界称为港版〈阿甘正传〉的电影,以喜剧风格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妓女的人生经历,以独特而又平民化的视角勾勒了香港近二十年风云变幻的历史,可谓是笑中带泪,悲喜交织,辛酸的插曲掩盖不住乐观积极的主调。
为什么一部妓女题材的影片其情感来得如此真切饱满?与其说是因为监制陈可辛是一个香港人,还不如说因为他是一个香港电影人。
在妓女阿金的身上,我看到了香港电影的一种精神---娱乐精神。所以,也许只有香港电影人如陈可辛者,才能切身体会同样作为一个娱人者---妓女的诸种复杂的感受。
妓女的职业是尽力取悦于嫖客,而娱乐精神是香港电影立足之本。
娱乐精神,就是迎合的精神,象阿金得迎合顾客的各种需要那样,香港电影,一向有着迎合大众的类型模式:要动作有超越极限的功夫片武侠片警匪片,如〈精武 门〉、〈铁马骝〉、〈警察故事〉等,要言情有煽情得一塌糊涂的文艺片,如《甜蜜蜜》、《不了情》等,要色欲有让人欲仙欲死的色情三级片,如〈玉蒲团〉、 〈我为卿狂〉等,要变态有让人看了再也吃不下包子的〈八仙店之人肉叉烧包〉和再也不敢乘坐出租车的〈羔羊医生〉,要搞笑有让人笑破肚皮的王晶和周星驰至癜 至狂的无厘头电影,要古装有布景道具服饰极为讲究的宫廷片,如李翰详的《火烧圆明园》等、、、、、、综观整个香港电影史,类型的多样化似乎连好莱坞也望尘莫及。
一个优秀的妓女,只会动作和叫床是不行的,还得会跳舞,会撒娇撒嗔,会逗人开心;很多的港片,似乎也总是以动作言情搞笑等诸种类型风格的杂糅来吸引观众,也可以说,那些港片几乎无法划归为哪种类型。
对类型成规的熟练把握,推陈出新的创意能力和速度,使香港电影似乎有使不完的活力。往往一部电影还在卖座上映时,就已经成了别人调侃或者谐仿的陈年经典了,这方面的典型当属没心没肺的王晶了。
其实观众去电影院和去红灯区一样,图的就是一个刺激和紧张。香港电影对剧情的高潮设置也是独一无二的,换句话说,香港电影人就象阿金那样,深谙叫床之重要:次数要多,要叫得火爆,要让观众保持亢奋状态,绝不能让观众或者嫖客打瞌睡。
好莱坞电影很注重风格的统一性,在叙事方式很遵守古典的三一律,而香港电影在我看来,几乎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打斗、追逐、爆炸、笑料、转折的精彩时刻,他 们往往连序幕不会浪费观众的时间,一开场就弄个不亦乐乎,在此可引用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废什么话!打啊!
但香港电影最具魅力的元素是什么?妓女靠身体吃饭,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香港电影人也是靠动作打天下的。
李小龙、成龙、甄子丹、李连杰、、、、无数的打星和玩命的特技替身,使香港电影凭借动作两个字走向世界。
更可敬的是,他们玩命拍电影之后,往往对自己的磨难一笑了之,即使是做为花絮出现在片尾字幕时,也是为了制造轻松的间离效果,他们可不象中国内地某些电影人,通过传媒大肆宣讲自己拍一部电影是如何如何的艰苦,又有如何如何的生命体验。
只有拍不出好电影的人,才会任意拔高自己创作的意义,仿佛拍电影是一件多么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他是在感召你、教化你,这就好比前面所提的那些官僚 了:一个是被纳税人的钱养着的,一个需要观众掏钱看你的电影;但却一个视纳税者为子民,一个视消费者为教化对象。(《可可西里》导演陆川:一个理想主义者 的归宿 )
对动作美感的捕捉和展限,则造就了胡金辁、吴宇森、张彻、徐克等电影大师。其中的集大成者徐克,完全可称得上是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最完美诠释者。
妓女向来是卖身也卖笑的,而香港电影除了动作之外,另一个特色就是笑料多,无论是在哪种类型哪种题材的片子中,都不难找到让你发笑的桥段或者丑角般的人物 形象,实在没辄的话,屎尿屁的低俗恶作剧就出来了---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是笑不出来的,但我欣赏他们这种使出浑身解数为了搏人一笑的娱乐精神。我不但 不认为阿金们放弃了所谓的尊严,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对消费者的尊重。
红颜易老,香港电影的青春似乎也过去了。年轻时做过妓女的阿金伯娘去世后,嫖客们纷纷来缅怀她,缅怀她旧时带给她们的生命与青春的欢娱,如许的伤感,如许的甜蜜。
余华说,文学是婊子。
其实,电影也是婊子----特别是香港电影。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香港电影这个婊子的话,我那寂寞的少年时光会是怎样的寂寞,我那流浪在异乡的青春岁月会是怎样的无所寄托;如果没有周润发、成龙、李连 杰、周星驰,没有吴宇森、徐克、程小东们的话,那往昔昏暗的录象厅投影厅和清冷的碟机面前,还能让我欢娱与慰籍么?
今天看完《金鸡》,便有这些胡思乱想的比较,末了我要由衷的说一声:
我爱你,亲爱的婊子。
《金鸡》观后感(四):乐观的阿金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真的被阿金的执着乐观打动,做舞女的时候好心疼她只能学成龙搞笑,怀孕了却相信了上天的安排,觉得跟这个孩子有缘分,后来送走他却是那么伤心,真的好心疼,做按摩收入更高,才能碰见她的叶先生,爱的卑微,执着,让人心疼。
刘德华从电视机出来那段实在是又黄又搞笑又励志的想哭,教阿金做一个金鸡,要真诚对待每一个顾客,不管是不是刘德华都要叫出感情,阿金真的很努力的练习,华仔最后说努力就会有回报,真是太励志了!
后来又知道李察死了,她可能对这个抚养自己儿子的隔壁老王有那么一点点感情吧,当年那么恰好的出现,唱自己喜欢的歌。虽然被拆穿老王不育,但是还是去吃饭了
然后坚持自己7年的习惯,等待那个男人给自己打钱,大概这就是爱情吧,后来拿到钱却又想去帮助抢自己的阿邦,“我可以帮你了”
一个妓女的前半生,折射一个社会的变革,拍的真好
这么乐观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疼
《金鸡》观后感(五):记得转身追过去
十年以后的这天,她托人捎去那边的生日礼物是一个电子乐琴,“他以后会不会很招引女孩子”她装作很不经意地离开,脸上注定“既然决定就不会后悔”的无奈。那个玩具里面的电池会换多几对吗,现在又会遗失哪里,那洁白琴键间响彻着的旋律,是那个生命之初一个母亲的所有思绪,会有人听得出么。15日,七年,一个笃定的手势。如果在一个同样逼仄的角落,能不能也如阿金般将半生娓娓道来。那是婶婶向关老爷拜子的檀香味和丹田运气的哼哈呓语;那是《when a child is born》响彻的无数夜晚以及适时瓢泼的横亘沟壑;那是划拳王病中眼神里的满足和新年钟里她瘫倒在空榻的嘶嚎声;那是听到自己名字从那个人口里喊出的欣喜和猜中猜不到缠绕的纠结;那是教授一楼一凤经济原理的掐头去尾和一口鱼丸、一栋旧宅、一条老街、一个洗不脱的称谓勾勒出的城池印迹。我无法言说光影交叠中一段历史划过人心的轨迹,只楞楞地看着他跑九条街的样子和片尾握紧的笃定手势。往事轻轻晶莹起来,恨不得剔透出两行水珠儿顺着脸颊适时地滑落,原来那个和自己莫名相逢的男子确是将一个约定牢牢绕过小手指。
《金鸡》观后感(六):金鸡
我是在那天听锵锵三人行时,君如作为嘉宾。
虽然那天只有声音,但可以感觉到这位女人的精明和豁达,还有真诚。
提到金鸡。
于是我一口气用了一晚上和一个早上把2,1看了。
由于那晚是坐在店门口的藤椅上看的,偶尔的浪声,还引来很多人探头到我的ipad . 淡定,继续喝喜力。
小城的这条街叫后垟,是有名的舞女街, 前几年是人流量极高的闹街,但由于经济危机,老板们都开始减少娱乐消费。于是多诺米骨牌效应, 小姐少了,人流量也少了,店面的生意也少了。
但偶尔还是会有坚守岗位的小姐,继续留在这条街,有时在路上看到一些艳丽的女孩子(我好像叫谁都女孩子,不管年岁,也许我看得到她们曾经的童年)她们,踩着10来米的高跟鞋,画着一样的妆容,扭着同样的s形走步。
经常听到一些关于她们的段子: 理发店老板会受委托带看一下小狗狗,然后卸妆后的女主人再次出现,老板一般认不出来,但小狗狗还是会屁颠屁颠滴跑过去。
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广州扫黄的纪实篇:
她也想在路上想同一般的女孩子一样逛街,但她感觉到自己像被监督一样,而且总会有一些男人跟着。也许他们闻出了我的气味? 像狗一样。
我会不自主的擦起腰,这是培训时练就的标准妖娆动作,然后意识到时,很想剁掉自己的手,但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我想知道和我同龄的女孩子都在想什么? 这样我也可以想象一下她们在想的事情去,也许这样气,我就不会被认出来了。
这些话应该是几个月看到的,但不知为何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金鸡,做到一楼一凤,也许这确实是励志的目标。
但有多少,是自愿的呢?
想起在上海时,我最喜欢逛的就是福州路,些许周末会一口气抱回很一堆书。那条街,是我认为最书香气的街道。有一天,我得知这条街道以前也是有名的舞女街, 后来被政府整治,统一规划。
我不知道所有我喜欢的"美好" 曾经有多少所谓的"暗物质"被扫除掉。再现实点,有多少真实的人被"驱赶" 过。
也许,我要变得更加客观点,因为不管我知道不知道或愿意不愿意,中国的城市最终会变得更加整齐一致,更加单调的文明。
内心的我真真实实地希望这条小街变成一条小资情调的步行街,当然每个人有享受小资的资格,哪怕片刻。就像「偷自行车的人」 里的父子。
那些被拆迁的,那些被城管的,那些被扫黄的,那些被xx 的,我知道她他们都曾经有过一样的喜悦: 出生的喜悦和快乐的短暂童年。
XF
《金鸡》观后感(七):向一个妓女学习上进——人人都该是《金鸡》
向一个妓女学习上进
把《金鸡》比作香港版的《阿甘正传》未免有点太过褒扬,但是同样的用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展现大时代的变迁却果真如隔空交手般异曲同工。一个妓女原来也可以如此坚强上进,她的命运也如社会上普通你我一样的历经非凡。
年过四十的阿金早已没了凭借吃饭的本钱,即使在她年轻的时候,最大的成功也不过是从鱼丸妹跃上了夜总会巡演花车的前面,做开路的丑角。一时没有注意竟然怀上了客人的孩子,我以为电影要转变方向演绎悲剧了,对没有什么资本的阿金来说,这可真不是好事,各种方法都折腾过之后小冤家还是来到人世间和他多事的母亲相克相磨。如大多数普通人一样,阿金没有什么特别的好运气,但是也如普通人一样,社会上任何一个小波动都会像蝴蝶扇动翅膀般让最底层人民的生活起到不小的波澜,阿金和很多昔日主顾一起,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亚洲金融海啸、香港回归,甚至是一代歌后邓丽君的去世,这些都为她的生活带来大大小小的变动,人生百态、人情冷暖也在为难处显示出更真实的面目,阿金的善良质朴在困难面前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还记得她在招工处看见陈教授,竟然还可以带回家请他喝茶,自身也不宽裕的情况下还在可怜陈教授一把年纪、如此身份竟让沦落到强体力活的工作,连陈教授也说,如今这时候坐下来喝杯茶可不容易,港人坚强、善良、乐观的本性在阿金身上得到放大、闪光。影片的这一段一直像黑白板画一样刻在我的印象里,浓重昏暗的背景下,阿金的身上有种出奇透明的干净。
一个很平凡的雨夜里阿金到银行的取款机里查取七年前的一个帐户,发现只剩下98.2元,竟然还被人打劫,不了突然停电两人都没法出去。一生经过无数动荡的阿金劝劫匪坐下来,喝饮料听她讲平生经历的故事。阿金是妓女,但是并不下流堕落,她从鱼丸摊跳到夜总会时候眼里闪着金光,还是一脸少女的纯真相。她出各种洋相、陪各种客人玩乐不过是为了在底层挣扎一口饭吃。她是努力上进的典型,她对待每一个客人,不管多么寒碜、要求多么变态,她都能全力配合,她真正做到了服务者的本分,即使顶着“妓女”这样的特殊名头,阿金在任何工作者面前都有资格做榜样。
虽然《金鸡》是打着喜剧电影的旗号,但是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一点不比一些所谓的“文艺片”少,影片除了以勤奋上进的精神贯穿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轮回”“业报”等信念。阿金一直把明星刘德华当作偶像,她在偶像身上找到了久违的安宁。阿金决定自己接客之后,“真情流露”的叫喊把嗓子弄哑了,变得跟公鸭一样的难听,妈妈教她用丹田气的喊法保护嗓子,也不用每次都那么投入,阿金一度很受用,但是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社会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员骤增,阿金原本就不好做的生意更加难以为继,这时候偶像的再一次出现让阿金找到了方向,电影里刘德华和阿金恣意放纵、充满情欲的大喊不但大快人心,更是给人无穷动力,相信经历过这个阶段的港人会更加有感触,阿金后来生意红火是必然的结果,有付出当然就有回报,这些好日子都归于她的真诚投入。从一开始阿金由真变假,到最后由假变真的回归,人生“大道至简”“淡中知味”的道理不禁在此时敲响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说到电影就离不开音乐,《金鸡》里面的插曲很简单,印象最深的就只两首——罗文的《狮子山下》和陈百强的《一生何求》,两位极其有天赋又极其得民心的歌手,两首感染力极强又极为脍炙人口的歌曲,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响起,每次听来都热血澎湃,继而心生莲花。金融风暴至今想起还让人不寒而栗,但是“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的歌声响起之后,让我们同时看见了两幅画面,阿金的坚强和《狮子山下》草根阶层的奋斗给了每个人双重力量,即使不知道多少年前的那部电视剧,第一次听见这首“香港市歌”,仍会为其中“团结、知足、乐观”的思想感染,真的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另外一首《一生何求》的道理则更加平直质朴,歌中反复的“我得到没有”“一生何求”会让所有人心底清澈明亮,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么追求值不值得?想要的没有得到,抓在手里的不珍惜,最后发现追求的竟是早已拥有的财富。犹如巨蟒吞尾一样的怪图其实正是许多人一辈子经历的写照,总是关注于得不到的东西,还不如珍惜眼前事、眼前人。知足常乐,这一句传诵了千百年的道理再次映现在荧幕上时,仍然让我们惊异,无目标和不知足的追逐让人们如此浅薄,看见了阿金的一生难道不曾给我们半点启示?
阿金最后终于盼来了那个男人的钱,那个她此生最珍爱的、最信任的、其实是犯人的男人叶子强,当年借了阿金一生的积蓄十五万,然后就杳无音讯七年,正当我们感慨小人物天性善良但是不一定好人有好报的天理伦常时,阿金在天亮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她的钱,而且是比原来多得多的六位数,一个恰好是那个男人电话号码的存款,反转地让人惊喜、让人感动,作为观众我再一次感到惭愧,我只看到了小人物的牺牲,却忘记了影片一直强调的积极精神,原来老天并没有忘了向我们微笑,即使我们如阿金一样的渺小。阿金盼到的不仅是借出去的钱,还有那颗一起托付的真心,阿金拿到了钱,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那个抢劫没有成功的劫匪。也许她应该看看天空,让老天知道,小人物即使再平凡,也不忘感恩上天。
吴君如天生是个喜剧演员,第一次认识她还是《霸王花》里面的“烂正点”,她每一次做配角都很抢主角风头,这次转正了演的依然是小人物,社会的配角,但是她一如既往的优秀,很喜欢她的洒脱、她的放肆,她的不美丽还要装风情的别扭。在这部电影里,她伴的阿金由型到神都极其贴近,让人越发深陷在电影中。
套用现在流行的评价标准,《金鸡》的投资不算是个大电影,但是她是近年难得的让人笑着流泪的作品,很久没有找到这种感动了,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反思,没有激情和追求的生活真的能算活着吗?看过电影就开始反复听那两首插曲,每一次,都想象着自己就是阿金,用全身心的呼喊、投入换来最有意义、最积极的生活。
《金鸡》观后感(八):香港精神?
五一三天放假,一口气把金鸡三部全部看完,不过因为金鸡三部故事线都有侧面的关联,导致现在对金鸡的剧情有些混乱,而电影第三部并不是像前两部那样以面对杜汶泽曾志伟两个失意人讲故事开场,或许是以贺岁片的缘故,第三部少了对香港的怀旧元素,当金鸡忘记自己的初衷时,金鸡就不再是金鸡了。
香港的电影,大多喜欢灌入港人乐观积极的精神,金鸡就是这种借怀旧情节述说港人精神的电影,讲这个只是影评,跟近期内地与港人因小孩小便而对骂的事件无关。在看金鸡时,就一直在思考着,香港人为什么对香港情有独钟,而且港人精神也一直在不同电影中流传?相对于大陆,虽然发展即将超过香港,有些电影也开始拍得比香港好与多,但却没有一步电影传达出对某个地区的喜爱或某个地区的人文精神,为什么?
《金鸡》观后感(九):冲走的往事
从前,有一个小岛,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情感,有快乐、悲伤、知识、富裕、还有爱情。
可忽然有一天,岛要下沉了。
于是大家纷纷准备船只,离开这个小岛,寻找别的栖息地。
但是只有爱留了下来,因为它不忍心看这片生养它的乐土就这样灭亡。
爱想尽一切办法来拯救这个小岛。可是,它失败了。
小岛依旧慢慢地开始下沉。此时此刻爱仍然没有放弃,依然在想办法,它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爱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小岛全部沉下去了。
爱只得趴在一根小树枝上,希望有人来帮它。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欣喜若狂,说:“喂!富裕,我在这儿,快点来帮帮我。”
富裕面无表情地答道:“不!我的船上装满了金银珠宝,没有你的位子。”
爱并没有灰心,这时,它看见了虚荣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
于是便问:“嗨!虚荣,你能救救我吗?”
“不!你全身都湿透了,救你会弄脏我漂亮的小船的,我想我无法救你。”
看到昔日的情感们如今这般冷漠,爱有点失望了!
这时,悲伤过来了,爱向它求救:“悲伤,救救我吧。求你了!”
“哦……爱!我实在太悲伤了,想自己一个人独自呆一会儿!你叫快乐救你吧。”悲伤答道。
这时,快乐从它身边过去,但是它太快乐啦,竟然没有听见爱的呼叫声。
正当爱失望到了极点的时候,一个声音传了过来:“过来,孩子!我来救你。”一位长者和蔼地说。登上安全的彼岸后,来不及感谢,长者便独自离开了。
爱悲喜交加,跑上去问知识老爷爷:“知识老爷爷,您知道刚才救我的那个人是谁吗?”
“它是时间!”知识老爷爷答道。
“时间?”爱问道,“那它为什么要救我呢?”
知识老人说:“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往事并不单单是坨屎,它是我们的全部。
金鸡上映的那一年,我在干什么。
有些人的往事是一张照片、一些眼泪、某个人或是一句誓言。
而碰巧赶上,没有照片没有眼泪也没有那个谁并没有誓言的往事。
我们应该给它标志什么,用来今后去回忆。
那一刻,我竟然记不起自己的脸。真可怕,不是吗。
2009年我再次看《金鸡》,带着不再懵懂的心,还有一点沧桑的脸,学会了隐忍和接受,我们在金鸡里,照出了自己的影子。
然后 像是镜头的对焦,从模糊一点点清晰,阿金就是每个人,看到难以磨灭的记忆。
这部电影没有坏人甲和坏人乙
抢劫银行不是错、斤斤计较、太花心太荒淫、太善良、太无耻、太违背道德,全都不是错。
你知道,那不是罪恶。不是无法宽恕。
唯一缺点暴露最多,最丑化的,其实就是阿金。
但是,我们难以逃避,阿金有着每个人的共性。
你曾经也羡慕过她吧,或者喜欢过,驻足过。
可是你要知道,这个人曾经一无是处。
那样的TA,都曾被人喜欢着。
也曾得到过TA想要的,只是,靠的是自己吧。
也许你不信,再粗鄙不堪的自己,我都不曾嫌弃过。往事就是一坨屎,我也甘心,今天看到那个时期的自己的照片,我也觉得,那时是美好的。
人生有时并无捷径
哪个谁说,我看不起鸡,看不起小姐,哪个香港人说,北姑,大陆佬,哪个外国人说,黄皮肤的不值钱,国外的苦活累活脏活都是中国人做的。
可是,你要如何?又能如何!
不快乐么,委屈么,人生啊,原来就是这样安然无事。
这部电影,如果有幸,请容得我几十年后,仍然可以介绍给我的孩子看。
贫穷但也有爱,却无用,因为,请你活得有价值,价值就是粗俗,就是要金钱有地位有名声。
它们要付出代价,代价是人生,唯一的,是不同的心,历经岁月的那个TA,还有永活在我们心中的阿金。
包罗历史、人性、爱情、战争、恐怖、悬疑、搞笑。
谢谢那些真正的好演员,导演,剧本,还有生命的奇迹。
奇迹。只发生在那些愿意相信它们的人身上。
永远不要自认苍老,自认阅历无数,因为,我们还有学很多。
如果你说,并不喜欢这部电影
我只能说,除了你的阅历缺少,看不懂它。
之外。
大概,你是不敢面对自己的人吧。
让阿金继续善良下去,让我们继续善良下去。
一生何求,夫复何求。
陈凉 字于
2009年7月20日
炎热 夏
《金鸡》观后感(十):看电影学生存之金鸡:努力一定“揾到食”
2008年,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一时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境况真是惨不忍睹啊。更加不幸的是,2009年,我们将有600多万应届生走向市场,再加上那些失业游民,譬如我。这惨白的小脸蛋、无助的眼神,嗷嗷直叫唤,好不凄惨……
虽然今年是牛年(老子本命年),大家烧香拜佛的心态用三个字基本都能概括了:牛起来。可是,事物是不会因为你的主主观意愿而改变的!显然的事实就是,在可以预见的三两年内,形势几乎没有可能从根本上好转滴。2009年将是艰难的一年。如何在2009年找到一份工作,揾到食,活下去!这鸡巴问题很残酷,很直接滴。
这种情况下,就要不停给自己打强心针,再去玩深刻就不好混了。于是,春节在家,专门挑那种带点励志味道的电影重温了下。虽然很多看起来很弱智,但是弱智的背后是无知,无知的背后是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不就是心态平稳么!这世道,阿Q下也许是唯一的解决。
看电影学生存之金鸡:努力一定“揾到食”
看金鸡,觉得人还是没心没肺点好。豆瓣上有人说,金鸡给他的感觉就是不断拾到希望,丢弃希望,最终再拾到希望的过程。这哥们的感觉有点深刻,我体会不了。阿金看起来没什么希望,如果说做一只金鸡也算希望的话,那就要除外。当然,也许,能看到素未谋面的儿子,胡军能够还钱,表哥能够真心,这些也许可以算希望的。从两部金鸡里,我再次感到最朴素的一个真理:努力一定“揾到食”。
个人感觉,《金鸡1》里最值得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有两段。一是:经济危机,阿金破产,在陈教授的直接关怀指导下,阿金做起来一楼一凤!可惜,萧条时期,嫖客的荷包也难逃干瘪,阿金门可罗雀,就在这最最最最最困难的日子里闷……呼哧呼哧,刘德华向贞子样,从电视里爬出来,言传身教,给阿金好好上了一课!用寥寥几句话,丰富的肢体动作!“神气活现”的总结了服务业的不传之秘:服务态度一定要好,对顾客一定要真诚!童叟无欺!金鸡就是这样炼成的!
十大杰出青年华仔同志最后狠狠鼓励了阿金一句:记住, 努力一定“揾到食” 。——这句话不仅刺激了阿金,也让我的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比打了强心针还强心针。香港以弹丸之地,区区六百万人口,傲立全球,天时地利之外,香港人的自强不息精神实在令人可钦佩。前几天看一访谈,一英国摄影师回忆了一小事:去香港旅游时,路过一小店,想买一镜头,结果没有。店主让他晚上再来看。等这摄影师应酬完毕,回去的路上差不多都要忘记这事了,路过小店,发现店主竟然真的为了他,还没有打烊。
俺没去过香港,但是从电影上看,香港好像有很多很多十几平方的小店,想想那样逼仄的空间……想想我们这些年轻人,那么多眼高手低挑三拣四,这不愿意干,那不愿意干,都希望待遇好,活轻松,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啊。圣经上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老爹没权,没有骄傲的才华,没有捡到大馅饼,那就还是低着头,一步步好……
从一个妓女的角度反映香港,陈可辛实在高明。人间百态,世相众生,没有什么能比小姐更有直接感触了吧?丫还几乎不讨论伦理问题。没有讨论小姐这个行当的是与非,阿金没有顾影自怜、没有文艺调调,没有怜悯身世,她甚至觉得做鸡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做鸡有什么不好,可以认识好多人,又可以揾到钱”。阿金从做鱼蛋妹开始,进而是舞小姐,然后彻底下海,按摩女,一楼一凤……改革开放、经济危机、香港回归,非典……个人与时代紧密连再了一起。陈选择的电视画面堪称经典。8.9,那个坦克前的白衣少年,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一晃就二十年了。
彭定康潸然泪下,李泽楷结结巴巴,还有董建华的一句坦诚……电视机中的董建华说“当前香港所面对前所未有的…逆境,对你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呢!”想起来,最打动我的还是张学友这个人物。那赫赫急促刺耳的笑声,真是历历在耳啊。做最后一票的时候,在天台上求婚:
“我十九岁出来,住在你家,在这天台找到我第一桶金。我做过几十行,走过水货,卖过私烟,我发过财,也闯过祸,为了生意,我结婚离婚,曾经跟上面的高官吃喝玩乐、称兄道弟,邓伯伯去世,还沾光进去人民大会堂鞠躬。最低落的时候,在秦城监狱囚禁六十六天,做人这回事,不过是场梦,用不着清醒。嫁给我吧,我保证,你以后无忧无虑,就这样,好吗,一言为定。”
做人这回事,不过是场梦,用不着清醒,十五个字,一生就这么总结了,一生也就这样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