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洛丽塔》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洛丽塔》经典影评10篇

2018-01-31 20:03: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洛丽塔》经典影评10篇

  《洛丽塔》是一部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詹姆斯·梅森 / 谢利·温特斯 / 苏·莱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情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丽塔》影评(一):很有内涵

  做为库迷一直想看到这部电影,前一段终于买到了库版,今天有幸一看,虽然是老电影,能看出来还是很有内涵。

  首先,爱是人类感情,它其实是个双轫剑,它是人性与生具来的天性,但本片中却无一得到了好的下场,洛丽塔的母亲和男主人公一见钟情寂寞的寡妇如火山般的感情全部喷发出来,但最后到头来却是场骗局,男主角把枪藏入睡衣内以及心理盘算谋杀的话外音和洛丽塔母亲不知情的对比让人不寒而栗

  而这之后,老男人天真少女的爱更让你觉得是对青春生命的摧残,这种畸形的爱剥夺一切少女正常生活,只想让她活在老男人的“臭房子”里。

  故事发展到最后,原来少女一直在欺骗着老男人,这一幕简直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它逼真得象是要从银幕中跳出来,生活中多少傻男人为爱糊里糊涂地被貌似纯真的少女所玩于鼓掌之间,女人天生是玩弄感情的高手,就算她是个孩子一样不落成人,老男人痛哭流涕的那一幕让你为之动容,而洛丽塔却象个过来人一样劝他:“生活就是这样”。

  这不禁让我更加理解了库布里克悲天悯人主题——人性本恶,原来我还不甚理解,现在我感受到了,如果你也是象他一样的理解人性你才能共鸣社会秩序和人性的矛盾也是主题,但不知道是人性恶还是社会秩序恶。

  最让人不爽的是性爱的描写几乎没有,都是运用的隐晦的暗示,比如用指甲油涂脚等等,对于我们这些现在看惯了性器官的现代人而言一部性爱戏拍成这样实在缩手缩脚想当年很多人无法容忍这畸形的爱,所以老库为了能审定过关拍得当时的人都说有点儿童片,我如果不看介绍,还以为老男人小女孩暧昧而从未发生关系呢。

  《洛丽塔》影评(二):真正的洛丽塔

  看完了洛丽塔。

  是黑白的那一版。

  本来以我的习惯是不会轻易去碰黑白电影的,但是因为实在没找到97版的,所以看了旧版的。

  网上的评论基本上是倾向97版。这倒是很少见的。但是确实旧版的拍得比较含蓄,大概和原作的某些理念不是很合拍。我一遍看完了几乎不知道洛丽塔和继父是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看了旧版的洛丽塔再看97版的剧照,虽然很多人说97版的无论是洛丽塔还是汉伯特都演得好,但是我已经不想看了。

  也许97拍出了情欲一面,非常好地展现了原著在这方面的理念,但是它应该不能给我旧版给我的感觉吧。

  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不知道洛丽塔本身是什么样的女孩子。但是我确实深深地被电影里的女子吸引了。

  如果是我的话,我大概会和电影里的汉伯特很合拍。

  我的意思是,同样的情况下,我应该会充当他那样的角色,不管愿不愿意,大概就会不自觉地成为他那样的角色吧。而且从内心上我也是向着汉伯特的,并且,我觉得我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理解汉伯特在各种时刻心情

  苏莱昂演的洛丽塔是一个天使魔鬼般的洛丽塔。

  我深深地被她吸引。

  她给我的感觉和威尼斯之死里的塔奇欧很像。事实上,他们在相貌上也有许多共通点。是同一类型的美人

  他们都是尤物。五官的组合方式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相似特别是眉毛的线条以及眉毛和眼睛的相对位置,大概是画龙点睛的了。

  这种美有时候难以形容。就像天海佑希的相貌被形容成一边是男人的脸一边是女人的脸正面看时便非常协调那样,那种特别的美感,可能暂时没有更好的形容方式了。

  就是那种精致得像牛奶一样的美,但是不是那种惨白,而是带一点淡淡的颜色,大概接近于米色吧。

  但是塔奇欧和洛丽塔直接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塔奇欧给人的感觉是忧郁的,沉静的,而洛丽塔给人的感觉是顽皮的跳脱的,邪魅的,有诱惑性的,但是,至少从电影里来看,那种诱惑不是sex上的诱惑。

  电影里,除了汉伯特给她涂指甲的时候觉得她真的像一个被宠坏了的贵妇,有了那么些那种年龄不该有的妖娆的女人味之外,大部分时候,我看到的都是一个孩子气的幼稚可爱女孩子。

  最初的时候,汉伯特到底是为什么被洛丽塔吸引了呢?如果是因为在太阳底下的暴露的着装的话……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大可能。可是我可以肯定,我也一定会像汉伯特那样对洛丽塔上瘾。洛丽塔的这种魅力是塔奇欧没有的,虽然他们在相貌上给人的美感是一样的。大概爱斯梅拉达也不及她吧。

  她说话时常有的俏皮的神情,把毛衣捂在脸上发出奇怪声音,端着盘子上楼时偷吃里面的东西,母亲转身时偷偷做的鬼脸,即便是和汉伯特的first time也是从早上起来的一个游戏开始的(理解无误的话)。

  她更多的大概是激起人的占有欲,汉伯特对她的也许更多的也是占有欲吧。

  她是一个迷人的让人欲罢不能的女子。难怪汉伯特会上瘾。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拥有她。这让在戏外的我都叹息不已。这是她的魅力所在,也是喜欢她的人的悲剧

  汉伯特被夏洛蒂缠上的时候,内心对那个女人大概是厌烦又害怕的吧。当他亲吻她的时候,看着的是洛丽塔的照片。本来想和洛丽塔永远在一起,结果距离却变得更远了。一边是不断凑上来的自己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女人,一边是渐行渐远纯洁美丽的少女。没有人会受得了这种落差的。

  如果是我,也会觉得夏洛蒂是个障碍

  她是障碍,但是也是垫脚石。所以很矛盾。

  幸好她出了事故,感觉氛围立刻变得轻松了。否则连戏外的我也承受不了汉伯特内心的压抑呀。

  但是在这种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模式里,女的总是很不安分,男的也总是很没有安全感。基本上矛盾很难避免。

  汉伯特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愈发明显地显现出来了,洛丽塔必然会对这种被严密控制的生活感到不耐烦,并且她少女的心必然是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的,她的邪魅的可爱早已预示了她不会安分地和一个古板的没有挑战性的对她惟命是从的老男人共度一生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很肯定洛丽塔最终会不告而别。汉伯特不能没有她,不会让她走,所以她只会以这种方式消失。

  但是汉伯特心中的苦,大概也是观者难以体会的吧。想要无限地接近她,可是年龄的和性格差距让他们生来就不相配。或者是占有她了,但是她的心已经随着更加年轻充满活力的花花世界远去了。他们永远不会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互理解。男的只能永远追着女的在后面跑。

  汉伯特总是试着迁就她迎合她的口味屈就自己,这也决定了他们二人的关系不会平等。汉伯特永远处在下风,处在一个受控制的位置。虽然洛丽塔物质需要他,但是他,是精神上不能失去她。

  精神上的缺失比物质上的缺失更令人恐惧

  最后呢,洛丽塔成了一个怀孕的少妇。她不再是一个少女了。

  但是,也可以说,当我们认识洛丽塔的时候,她就已经不是一个少女了。她的顽皮,毋宁说成是狡黠也许更恰当。即便是那个时候,失去了母亲,她仍然有着非常现实的考量。

  前面一直说着她纯洁,其实心里很清楚,她从很早的时候就不纯洁了。她的纯洁天真是只是表象,从各种娇嗔可爱的动作中体现出来。但正是这种天使的外表和不那么天使的内心使得她那么与众不同完全不似塔奇欧那样的冷美人,一个完全无法让人勘透内心的冷美人。

  总之,汉伯特在最后也一直念念不忘着要带走洛丽塔。但是她已经不是一个少女了。所以他的行为让我吃惊

  如果她一直和他在一起,大概可以一直保持着少女的感觉。但是, 她离开他了,变了很多,还有了孩子,少女的感觉荡然无存。但是他还是想和她在一起。也许他并不是想和她在一起,而是想和依托在她身上的曾经存在形象在一起吧。

  真像是另一部威尼斯之死啊。孜孜以求想得到那至美的存在,但那存在像海市蜃楼一样,永远无法触及。

  《洛丽塔》影评(三):萝莉情结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1899-1977)出身于圣比得堡。1917年之后随着红色旗帜的飘扬逐渐搬向东欧,西欧,1940年到达美国,1945年入美国籍。祖父曾是两代沙皇的司法大臣,家世显赫的他,凭借天资聪慧,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过早地就被西化了,是被资产阶级价值观腐化的问题文学家,社会主义的土壤中是无法长出这种毒草的(汗一个)。

  性与丑闻是文艺工作者让人自觉掏腰包屡试不爽手段。《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成功作品,涉及乱伦和恋童。小说完稿于1953年,最初在美国被禁,1955年首次在巴黎出版,1958年美国首次发行,立刻成为喜欢犯一点禁忌又要保持格调的小资和中产的标准趣味读物。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但是同时纳博科夫和他的《洛丽塔》在文学界却声誉日隆。《洛丽塔》、《尤利西斯》和《追忆逝水年华》是世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三大经典文学名著。

  一种较为流行的解读是,洛丽塔说的是老迈的欧洲传统精英文化悲哀无奈地妄图通过劝诱傲慢狂欢年轻的美国现代流行文化而达到复兴,即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更新的说法则品出了好莱坞美国文化对传统欧洲的颠覆的意味,即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欧洲与美国,其实一直在死磕,咱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为我所用啊,不展开了(再汗一个)。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先只谈文字,纳博科夫是语言天才,英文不是他的母语,但很少有第二人能够如此精通另一种语言。《洛丽塔》中的英文淳美地令人吃惊,跟着语言的霓姿虹影,你的手真的会不知不觉伸向伊甸园的那颗苹果。最后,在精神病学界,在社会道德层面,在教育界,《洛丽塔》的价值就不展开了。有说法喜欢《洛丽塔》的大多是中年人,吸引中年人不仅是来自幼女的危险的情色魅力,而是只有中年人生理和心理上才能忍受纳博科夫在自己身上踩过去的疼痛青年人的隔膜主要是对小说中的思维惯性的排斥,身心还不能咀嚼《洛丽塔》有限的苦乐即使有兴趣,都在“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中,或者在日本泊过来的电影和GAME文化中,一听小loli便一脸坏笑地以猥琐为荣以脸红为耻了。

  斯坦尼•库布里克和艾德里安•林恩(Adrian Lyne,生于1941.3.4)分别于1962年、1997年将《洛丽塔》搬上银幕,这里主要谈谈他们的区别好了,咱也当当文学青年。

  电影和小说各有疆域,将小说品搬上银幕的确很有挑战,特别是盛名之下的作品,一不小心就被骂的狗血喷头,这点张纪中肯定一肚子苦水,毕竟站着说话,咱腰好。现在的社会,开放的程度和速度的确让人瞠目结舌,特别是在当下的国内社会!我生于1980年代,但是与10年后出生的这一代或者说就同一代相比,我已经是老顽固了,某些方面思想变化永远跟不上先进社会现实的变化。更不用说1963年和1997年相比了。库布里克的大师地位表现在以独有的黑色幽默,成功的通过电影语言和人物设置等技巧朴实、含蓄地将《洛丽塔》暧昧地搬上银幕,借着悲剧地慢慢酝酿,惊心动魄中探讨了他电影中永恒的主题,人性和人性所受到的压迫。

  1997年距离我们更近了,林恩在这个年代可以更加狂野和赤裸裸地再现原著,少了很多挑战当然就少了很多韵味,这一点是林恩最受诟病的。从技术层面讲,林恩用光和服装非常考究,配乐搬出了Ennio Morricone,整部片子情欲味十足,洛丽塔出场的镜头更是经典,只是稍稍过了。

  三个作品中对洛丽塔的塑造基本一致,生存的困境可以让一个人暂时屈服,但是人的命运永远都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想起了孟小冬和梅兰芳的恩怨,按照我的理解,只说她感情上失败后让她向生活屈服了。梅无法给予孟所需的感情,孟投向杜月笙完全就是为了她所需的生活。至于亨伯特,小说中满篇是他的谎言和呓语,库布里克探讨的是作为老男人的他身上的人性,而林恩,我坏笑一下(最后汗一个)。

  2009-01-04首发百度http://hi.baidu.com/leeyzh/item/0e5cda34e639f4f997f88d79

  《洛丽塔》影评(四):My Lolita

  从高速公路的汽车窗口,看到春日暖阳下的田野里的几抹青翠,莫名地生出些感动……也许,我们绕着县城转了很久,走了岔路,终于看到高速路口。因为不易,所以内心更珍惜。可是,我很喜欢“岔路”。它带着未知的神秘,引诱着我,让我向往和激动。我慵懒地撑着下巴,在120码的速度下,漫不经心地望着远方……我喜欢的东西,变成很多片段,在脑海放映。想起《洛丽塔》里亨伯特带着Lolita在某个不知名的、两旁都是高大葱郁的白杨树下,随着地势在路上起伏微漾,两人安静地享受满目的青翠,偶尔言语一句,默契而自如。亨伯特第一次见她,她趴在自家花园的草坪上随意地翻看杂志,穿着一身裸色而质地轻盈的雪纺短裙,光着一只脚,脚板心调皮地踢着洒水头,水花四溢,溅得她半身湿透,雪纺裙黏黏地贴着她瓷白而富有弹性的肌肤……当时,我被这景致惊呆了,她美得沁人心脾,她长存于我的记忆。我佩服阿德里安·莱恩的拍摄技巧,表现少女的性感美丽,露微肤而意无穷。水花的动态、翻书的闲散与宁静的夏初午后有着极好的对比,青葱的草坪、古朴的老房子衬托着她纯色的雪纺、瓷白的肌肤。她光着的脚板心踢水花时,有个慢镜头特写,调皮、青春,空气中有着柠檬的清新香味,在发酵在扩散……多年后,两人还是分开。亨伯特苦苦寻找逃离他的情人,在空无一人的公路上,眼神悲壮绝望,漠然地望着远方,如此惹人怜惜。亨伯特找到她时,她已成年。她正和男友争吵、爆粗口,满脸倦容、头发干枯凌乱、衣衫不整、臃肿艳俗,没有当初灵动的眼神、俏皮的红唇。他惊奇,仍怀着最后一丝希望问她可否重来,被冷冷地拒绝。她开口只是向他要生活费。结束了。一场美好的境遇,竟以如此结局告终。那几周我每晚思考不得结果。我明白,亨伯特和Lolita的恋爱曾经被封杀,有人说一个大约30岁的大学男教师爱上12岁少女,从世俗角度来说,实属荒唐,指责亨伯特有恋童癖,毒害少女。可是,如果你抛开这些框框,你也许会觉得亨伯特对她是真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不可否认,亨伯特第一次见她,就忘了自己和自己的道德、理性。他是自私的,以房客的身份暂时接近这对寡居的母女,教法文的他被Lolita的母亲看上后,他受“胁迫”一样地结婚领证。却从不尽丈夫的义务和责任,仍然偷偷地对继女爱恋。他信手拈来的挑逗和Lolita的青春萌动终于过界,Lolita的母亲发现后自杀。任何作品都有瑕疵,也有亮点。这部影片虽曾遭禁播,但“暗暗”地受着影迷的喜爱,总有原因。《洛丽塔》和《红楼梦》有着相同的际遇,先被惊慌的人们否定,被指责偏激,慢慢地受到欢迎,评定名著后(《洛丽塔》被格林嘉奖),才让想看的人打消疑虑,得以畅销。我从道德上否定它,但从美和感情的表达、拍摄技巧上肯定它。谨以此文献给我喜爱的电影……

  《洛丽塔》影评(五):绝境

  注定是一个不眠夜,心里有太多情绪暂且搁置不议,还是再谈谈电影。

  《洛丽塔》是一部风靡的老片子,很久之前就听说了这部电影,一直封存在记忆里达三年之久,而今终于有机会,有时间,也有兴致看完。

  萝莉爱上大叔的电影屡见不鲜,大叔爱上萝莉的故事也层出不穷,然而我个人觉得,没有一部比得上这一部真实。真实就它的情感发展主线及情感表现而言,电影末端杀人的桥段倒可以放过不言。

  生活里很少人谈及内心深处的欲念,因为我们不够强大,或者因为世俗太过强大,我们往往不敢,不愿或者不能谈。命运也总是戏弄那些有某种情结的人,比如电影里的博士亨柏,他是一个博学稳重而富有男性魅力的男人, 很多成熟女性为之疯狂,然而他却为了他的热爱:未熟的少女, 锒铛入狱甚至付出生命。

  我丝毫不同情这个博士,我理解他却不同情他,我明白那些将熟的少女令人迷醉的吸引,我也明白他难以自拔的痴迷与疯狂,我更明白他真心挚意的关怀和付出,然而我却不同情他,因为洛丽塔不爱他,世界上没有比不爱更难挽回的绝境。

  如果我是洛丽塔,我也不会爱上这个喋喋不休的老男人,他的谨小慎微,自私沉闷,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中年男人;如果洛丽塔是我,也许我也会爱上那个艺术家 ,他神经质的谈吐和表情让人疼爱,他的才华让人迷醉,舞姿是那么的飞扬,就连英俊的面庞也让人流连,是的,也许他不爱我,但爱,仍是无法挽回的绝境。

  未熟的少女往往会爱上一些人,成年后,她们也许会爱上另一些人,权且这么解释吧,一些与梦有关, 另一些则关于生活。 影片看罢我很悲伤,不知它戳中了我心中的哪一个角落,爱或不爱早已是上天注定的事,我们别无选择,无法抵抗。

  《洛丽塔》影评(六):并不是因为太年轻

  我從未看過這麽一部令人不舒服的電影,尤其是后半部分。

  教授帶著繼女流浪逃竄,卻永無盡頭擺脫不了的騷擾和心魔。那個作家的配角真是居功至偉,無時不刻的緊逼叫我屏幕前恨不能大叫。

  亂倫的情節十分含蓄,剪切亦及其緊湊,黑白片最大的魅力來自演員的表演,從主角至配角,皆恰如其分,絲絲入扣。

  整套戯帶來濃重的無奈感,生命的無奈感,所謂愛情的無奈感,身不由己的無奈感。

  其實有時候我們能做的,真得很少,是如何用生命去換取,都無法得到。

  《洛丽塔》影评(七):爱情还是要继续吧

  教授初见洛丽塔,是在洛丽塔家后花园的草坪上。唠唠叨叨妈妈竭力想挽留看似对这间宅子并不热心的教授做房客,教授很不情愿但又却之不恭地跟随其后参观妈妈引以为傲的后花园,于是,教授看到了洛丽塔。

  她就是洛丽塔。纯净的邪恶的洛丽塔,伶俐的痴愚的洛莉塔,那时那刻懒洋洋地趴在草坪上翻着一本画报的洛丽塔,忽然之间,就察觉到了教授的驻足,淡淡阳光下抬起了头的洛丽塔,笑得那么纯真无邪的洛丽塔。

  十七岁,那年,夏。高中二年级的暑假,一个自闭症的小孩,把空调开到十六度裹着被子在房间里无休无止地听着Nirvana.白昼的太阳炙烤明亮的玻璃窗,通体黑暗的音响竭力地呼喊。那一年的夏天,没有白色的沙滩,没有和暗恋的男生见过一面。

  “和我跳舞吧 LOLITA 白色的海边的沙

  爱情还是要继续吧 十七岁 漫长 夏

  喜欢一个人 LOLITA 只喜欢一天好吗

  或许从没有爱上他 只是爱了童话

  那个野菊花开了的窗台 窗帘卷起我的发

  我把红舞鞋轻轻的丢下 不在乎了 LOLITA

  田野金黄了 LOLITA 舞台就快搭好了

  我们一样吗 LOLITA 对孤单习惯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观众 还以为在爱着他

  我坐着飞机到海边找他 多疯狂啊 LOLITA

  都会忘记吧 LOLITA 来不及带走的花

  努力开放了一整夏 十七岁 海边 他”

  《洛丽塔》影评(八):这才是真正的不会过时的经典……

  又是我的一个超长期积压……

  一直没有拿出来看不知道是不想还是不敢,怕看了失望,这么一个久负盛名的电影我怕会像《蒂凡尼的早餐》(英文名字太长还是用中文吧)一样除了造型外让我看不下去而且感觉主题应该类似《上帝创造女人》没啥情节只是为了表现一个红颜祸水……

  一直以为LOLITA会是一个像霍利或者GIGI一样造作矫情的女孩(在那个时代似乎很正常并且被理解为率性活泼……-o-)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早熟的少女,美丽、可爱、聪明并且极具诱惑性,最重要的是如此的成熟但又任性,就像片中那个假扮的心理医生说的:她不是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完全控制了自己,其实是她已经完全控制了自己才能让自己彻底任性!在片中LOLITA随时随地都嚼着口香糖一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活脱脱一个任性又早熟的少女!

  也一直以为这会是一个小恶魔少女引诱大叔最后弃他而去的故事(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久久没看觉得太残忍?……),结果在电影里没有感觉女主有什么主动诱惑的行为(也就是有点活泼小女孩的自来熟),她的种种“神秘”行为被解释为是跟同一个男人而且是她真爱的男人,也就是说这孩子不是那种水性杨花的少女,只是大叔太多疑太被害妄想(当然也是因为太喜欢太在乎LOLITA,这种独占欲同时也证明了大叔对LOLITA的是爱情而不是单纯的长辈的爱)。

  153分钟的片长一点都不会沉闷,很紧凑让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演了这么久……对比起来《蒂凡尼的早餐》就让我险些睡着好几次(还是真的睡着了?),题外一下真的不能理解为啥那么多人天天叫喊着《蒂》是真正的经典里面的服装现在穿都不会过时是我一生的最爱云云,难道只是为了看那些时装???相反《LOLITA》里不但男女主特别是女主的各种造型多么休闲现在穿也不过时,女主的表演也让我惊艳,自如细腻而且自然,不像奥黛丽赫本(越来越对她的演技没有想法)总是那么拿着端着……细腻的不只是女主,导演,男主的演技亦是如此!

  片中的一大亮点是LOLITA的妈妈,看的过程中我简直就要为她的表演拍手叫好!desperate housewife这个词简直就是为她而造!她把一个欲火焚身的小女人诠释的完美!很喜欢前面这个部分,里面还不乏笑点……呵呵……她死的时候我还挺难过的……大叔实在很混蛋……(话说这妈实在有点惨中年丧夫不说还有个这种祸水女儿自己看上的男人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让自己沦为路人甲……为小女人妈妈默哀一下……)总之觉得这电影就是讲一个男人自作孽不可活如何把自己逼神经的故事……不过结尾处我开始有点同情这个男人,LOLITA这么不在乎他却跟他要钱,他倾尽所有给了她,她也不愿意跟他走,她确实有点太任性了,或者她只是逆反的想过自己的生活,她毕竟还是个孩子,不过这孩子也就是叫这些男人给惯的……

  看了DVD的封套才发现原来还有个97年翻拍版本,待改日看后再发表评论。

  再次感叹一下,女主实在太太太太……太美了……>o<

  《洛丽塔》影评(九):爱的痴狂 错位的爱恋(87版)

  断断续续的看完,有点不明白又倒过去重新看了一遍。

  影片一开始,黑白混乱的房子,一个并不年轻甚至有些老的男人走进,喊着奎尔弟,奎尔弟自负话痨但是博学,韩柏质问他是否记得自己,是否记得洛丽塔,奎尔弟一直逃避不回答,喋喋不休。韩柏递给奎一张纸,一首解释杀他原因的诗,“因为你趁人之危......因为你三年前带走了洛丽塔”当念到这时,韩柏怒了,当得知韩博是真的来杀自己时,奎尔弟列出自己的种种成就,谈起了钢琴时,韩博的眼中充满了绝望与愤怒(看完全部影片,才明白,这个眼神的意味,因为韩博深爱的洛丽塔说过,奎尔弟是个天才,是她唯一真正爱过的人),最后杀了奎尔弟。

  时间倒回四年前,准备租房子的韩博来到年轻丧夫的寡妇夏绿蒂,夏绿蒂爱上了情感同样不顺的韩柏,而韩柏一眼就爱上了美似妖孽的少女洛丽塔,韩柏爱的小心谨慎,暗中窥探着洛丽塔的一举一动,会在一起看恐怖电影时挪开夏绿蒂的手紧握洛丽塔,当夏发现时又会甩开,会在早晨看洛丽塔转呼啦圈,会在舞会中甩开所有人坐到角落从花瓶分隙中偷看洛丽塔,会把自己内心的欲望,关于洛丽塔的一切偷偷地写在日记中,最后甚至为了不与洛丽塔分开和洛母结婚,到这可能会感觉的这份爱的疯狂了,这已经超出了人们所能接受的道德底线。洛丽塔party半途回家,破坏了母亲的约会,质问母亲与奎尔弟跳舞高兴吗?所有人都逃离不了奎尔弟的魅力,母亲否认后,洛丽塔又问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里一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看完全片,我个人认为,洛丽塔由于嫉妒或者别的什么青春期叛逆小孩的古怪原因,才会来破坏母亲的约会,而那句什么时候,好像更具深意,问母亲什么时候不再迷恋奎尔蒂,也确定了母亲爱上了韩柏,于是这个叛逆的女孩策划了一场巨大的阴谋?或者是洛所说的游戏而已。)而更甚的是为了摆脱夏,韩柏甚至打算谋杀了夏。

  戏剧慢慢进入高潮,母亲发现了,韩对洛不伦的爱,失控的她死于车祸,韩柏窃喜,以为自己这下可以和洛丽塔长相思守,带着洛离开,以自己的生命发誓一辈子不离开,洛毕竟只有14岁,怕自己独自流浪,不懂得爱情,只是利用韩柏对自己的爱,自己的身体,索求温暖与照顾。洛是个美丽的少女,吸引同龄的男孩子,也贪玩,追逐梦想,而韩柏则希望完完全全的独自占有她,矛盾一次次爆发,洛丽塔与韩躲避流言与逃避矛盾,再一次上路了,可是途中洛消失了。三年后,洛寄信向韩要钱解困,怀孕的洛会干活,在不似从前的娇蛮,结婚的对象虽然耳聋但是老实勤劳,生活也算平静幸福。韩想劝洛跟自己走,甚至不在乎她的孩子,而韩不愿意,只要钱。这一切都冲击着韩,韩痛苦流涕,他的痴情,换来的是欺骗,是利用,是小声的威胁,与皱眉。不爱终究是不爱,付出再多也没有结局。韩爱的痴狂,被伤,被骗,最终送上了自己的自由与性命。而洛,终究是孩子,尽管早熟,幼年丧父,青春丧母的她可能缺乏安全感,为了让韩不离开用自己的身体做了交换(争吵时洛喊道:你毁了我的一切),利用韩的感情,她需要的是父亲,而韩需要的是一个恋人。最终洛变得略微成熟了,有了自己充满希望的生活。而韩带着痴狂的爱走向毁灭。

  对于奎,我只看出他曾经有一个女儿,所以才会被吸引,对于过程好似有意略去了。

  《洛丽塔》影评(十):情色电影的精品(转载)

  《Lolita》,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拍成的电影,1962年和1998年,两个版本连着一起看。

  都是经典之作。相隔了36年,同一题材的两部电影,不同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甚至是一部黑白、一部彩色,却都无法成为区别任何一部影片孰优孰劣的理由。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是小说开头的一段话。是一个在伦理与情欲之间游离的故事。而电影用一切纯粹的手法,却展现出无比的暧昧与情色。

  异常喜欢62年版本的片头。James Mason和Sue Lyon担纲主演。导演是Stanley Kubrick。黑白的影片。柔和缠绵的钢琴声。一双宽厚的手,握着一只精致小巧白皙的脚,在趾间放薄薄一撮棉花,然后涂上甲油。无限怜爱和柔情。

  美国电影尚未实行分级制的时候,这样一个乱伦的故事该是无法被呈现到荧幕上的。然而Kubrick做到了。整部影片没有一秒钟情色的镜头,然而恰恰是那一个开头,之后影片里光与影的恍踌交错,房屋的门,洛丽塔挑逗暧昧的眼神,骤然暗淡下去的灯,述说着一种畸形而赤裸的情欲。

  1998年版本的《Lolita》被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在网上得知出处:“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指白头新郎,海棠指红妆新娘。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的委婉说法。”

  Jeremy Irons敏感而神经质的眼神无人可替代,嘴角唇边的法令纹深邃忧郁。他所演绎的男主人公Humbert教授比起62年版本中的James Mason更多了斯文中的隐忍和郁然。而Dominique Swain饰演的Lolita更年轻更清纯。在Humbert初次见到她的时候,Lolita穿着一席接近肤色的连衣裙,倚在草地上让水淋湿了全身。转过头来,不需要言语和动作,眼睛里面已经满是无意间的挑逗和勾引。这样的场景算得上是情色经典了吧。就是在无声无息中,成为Humbert一生的罪恶和诱惑。

  两部影片叙述同一个故事,62年版本并没有过多地讲明Humbert对于女童偏执喜好的原因。同时表现手法更多地是从一个陈述和展现的角度出发,带着些许的黑色幽默和丝丝嘲讽。而98年的版本更偏重于原著小说中的表现手法,不断地出现主人公Humbert面对审判时的自述。并且在一开始,回忆了他在年少时期爱恋后来死于疾病的女孩——他偏爱女童的最终原因。同时注重更多的细节,挖掘男主人公内心的无奈心声。

  两个版本中的Lolita被塑造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62年版本中,她是一个热衷于诱惑每一个男人却仅仅爱上剧作家Clare Quilty的女孩,而在98年的版本中,她厌恶性,冷漠无情,把一切视作交易。但是作为Lolita,她们都是聪明的,长着一张天真美丽脸孔,柔软长发,细致皮肤,同时清楚地知道如何去诱惑和利用Humbert,令他俯首称臣。

  事实上,Lolita是不需要诱惑的Humbert的。因为她对他来说,本身已经是一个诱惑。甚至是蛊惑。他一生都难逃的劫难。就是在花园里的惊鸿一瞥,他决定留下来,从此万劫不复。无论是情欲的欢愉或者罪恶,还是利用情欲换来的金钱和自由,他和她各取所需。

  他在她身上找到青春时代那个被破灭的爱情梦想。多年压抑的情感骤然迸发。即使岁月已经把这样一种残缺的情感扭曲,他依然不可自拔地爱上她。为此他与她的母亲结婚,成了她的继父。而妻子的意外死亡成全了他名正言顺地对伦理的摒弃。情欲的罪恶之花从此盛放。他用尽一切去讨好她,倾其所有要抓住仅存的温柔。她还是慢慢地长大了,不再顺从于他,不再依赖于他。当他发现自己青春的爱情梦想最终注定要破碎一地的时候,她也已经在谎言和背叛中离他而去。他几近疯狂,歇斯底里。日复一日,他走遍每一个地方找寻她的踪迹。开着来时的车,扬起一路的尘土。

  三年后的某一天,他收到她的信。枯涸和绝望的心又一次被情潮填满,汹涌澎湃。他开着车去看她。某一间简陋的小屋,她已经嫁为人妇有了身孕,苍白臃肿,疲惫平庸。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言行举止中充满挑逗的小妖精。她问他要钱来维持生计。他就这样静静地望着她,百感交集。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他给她钱,要她跟他走。她依然执意不肯。她是从未爱过他的。他终于明白过来。老泪纵横,掏尽身上所有的钱、所有的支票都给她然后仓皇地离开。

  喜欢的是98版本的结局。Humbert枪杀了Clare Quilty,心如死灰地一路开车,带着当年Lolita头上的一个小小发夹,上面沾着血迹。他仿佛又看见她,一身蓝衣,带着纯真灿烂的笑对他挥手。就是这个年仅12岁的年轻女孩,诱惑了他一生。她是他一生的罪,一生的欲,一生的债,一生的终结。

  这样一个多年受到争议的故事,长期被禁的小说,却被美国著名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评价为:“本世纪最真实的爱情故事”。也许是因为人不可抑制的情欲,也许是因为个中的欺骗和背叛,又或者,是因为爱情本身,它无关年龄,就注定是一场劫难和宿命,人与生俱来的原罪。

  —————————————以上摘自网络———————————

  (另外,上面的海报搞错了,海报是98年版本的。)上学时看过书,当然是翻译过来的,纳博科夫的书有很多文字游戏,译文就只能靠评论或说明意会了。电影是工作以后看的,98年的那个版本,一个人在黑暗中,两个小时一气看完,很感动。但是和看书是两种感觉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