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婚姻生活》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婚姻生活》观后感10篇

2018-02-03 20:0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婚姻生活》观后感10篇

  《婚姻生活》是一部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丽芙·乌曼 / 厄兰·约瑟夫森 / 毕比·安德松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婚姻生活》观后感(一):我得出轨,因为这生活太难堪。

  婚姻的忠诚问题似乎总是婚姻破裂的直接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忠诚成为了维持婚姻的最低标准,而不是爱呢。

  来离婚女士戳破了这一标准:我不能在没有爱的关系中继续生活。只有沉沦于自我感受的人,在封闭而狭窄的茧内,才会如此。浑浑噩噩的生活,麻麻木木的行走,一潭死水,毫无期待

  与其说这是一个女人对于婚姻的控诉,倒不如说是对自我的回归和怜悯。

  「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不能没有爱,我根本不爱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正是因为他们,才丧失了使我爱的能力。我得离婚。」

  在离婚这一念头蹦出的那一刻,她心里想到的是逃离和重新开始。失去的都会得到,遗忘的都会记起,我会更好,我可以爱,也可以得到爱,这是隐藏着的潜台词。

  可以看到,离婚的根本缘由是对自己和生活本身的不满,而婚姻只是这种不满的表现形式和托辞,可以真实感受和推卸的客观存在,一种借口和一种将得未得的原动力

  “生活压抑了我的潜力,我从未爱过他们,我曾以为我是爱的。一切事物微弱苍白感觉四散,而我毫无尊严。”字字反思,暗暗埋怨。

  如果这只是一个女人作为母亲妻子在做出牺牲多年之后酝酿而生的怨气,那么作为一个丈夫的男人理想与真实的落差中总是沉默的。沉默的放弃,自欺,也在沉默的等待

  而一个陌生的,几乎是全然空白的女人总是好的催化剂。无论美丑,时机恰当

  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何约翰在告知玛丽安出轨后是那么的不顾一切理直气壮,连愧疚之心都敷衍的冷淡疏离,近乎歇斯底里的嚣张,而玛丽安似乎并未做错什么。

  当一个人厌恶你,你说的任何话做的任何事都是错。是厌恶,而非不爱这样简单

  我们似乎得知约翰的年少时代定是英姿勃发青年有为,天赋极佳,身边仰慕之人嫉妒之人不在少数。他也许也是这样想的,一个有成就的男人,光荣伟大战士。而非如此时的自己一般,只得默默以诗来安慰逃避,来倾诉

  这是他对玛丽安不满的根源,对自己的不满,对现状的不满,移情至对婚姻的不满。一切都是因为你,我才是今天的样子

  再熟悉不过的指责,太深藏不露的心事

  那些恶狠狠的如利刃一般的话语直刺向她妻子的心间,毁灭一切的报复和发泄,他毫不在意。这时他心底,连厌恶都变成了恨,他其实根本分不清楚 他的怒意到底是单纯的厌倦妻子 还是夹杂了对自己的失望与期待。尤其是,那似乎更美好未来召唤着他,他已迈出步伐上路,他更加迫不及待了。

  这一切并非无迹可循。

  那个访谈,那个在记者离开后让他们如释重负的访谈,以及那首诗的存在。

  玛丽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情他人,对爱情报有希望和幻想,认为爱的基础是共情和理解,利他。而约翰是现实的,功利的,也是自利的。

  这是他们分歧的根源,处处在乎与毫不顾忌。如果不睁眼去看,他们当然觉得自己是婚姻中可以充当例外来衬托规则的存在。可真实的东西并不那么令人愉快

  女人对于性爱享受需求远不如男人

  来的坦白。一方面是由夫妻性生活和谐程度决定的,而另一方面可以说是由男人的本能所决定的。没有性生活的夫妻,婚姻大多不幸福

  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常常是引起矛盾的原因。所以诚如妻子的触目惊心撕心裂肺,那枚刺眼的吻痕,是丈夫的愤恨,也是他逃离的决心

  是的,逃离。

  我想这是为何约翰在六个月后看到玛利安是如此的崭新,以一种近乎倾慕的欲念去接近她的原因。这欲念几乎让我们难以记得那个冰冷无情残酷坦白的男人。

  “我仍然爱着你。”

  当他一切顺遂再度碰面的时候,他已经忘却了他的不快,苛责,和压抑。而玛丽安从始至终,只是他爱着的移情对象,他长久不见的熟悉的崭新。

  又一道短暂的回溯,一切仿佛从未改变

  但变化确实是存在的,玛丽安。

  如她日记中所写的那样,她学会了倾诉,并且不再懦弱的隐藏自我,她开始作战,学会拒绝。甚至有了情人。她开始看到除了自我以外的东西,事物的面目逐步显现,感觉敏锐。

  这是非常内在的变化,却可以带来外在的尊严与独立,以及称得上快乐的东西。

  所以我们得以看见一场几乎算得上愉快的离婚,没有战火肆虐,没有剑拔弩张,也没有天翻地覆势不两立内心愉悦带来镇定和冷静,缺失的空白虽然犹在,但这早已不是争吵的理由

  甚至,她诚实的表现出她的欲念。只因她不再惧怕,她回归了她的自我。

  「我已不在乎你。」

  执拗,不愿意改变,自欺,回忆,沉溺,顾虑他人,想要挽回,猜忌,隐藏。这令每一个深陷于婚姻危机的人都精疲力尽,尊严尽失。

  角色倒转。形势急转直下

  「我不想离婚,别离开我,和她在一起让我觉得更寂寞,我比想象更依赖你。」

  完美的倒转,令人惊讶

  看到这里我在想 如果被背叛,最狠绝的报复大抵如此。让你尝遍我曾有过的痛,让你走过我所走过的路。而寂寞的流浪,一无所有,是你唯一所得,我却并不为此动容。

  至于结局峰回路转,又回从前。

  似乎是为了呼应,可总觉得牵强。

  《婚姻生活》观后感(二):台词

  截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婚姻生活》观后感(三):彼此相拥取暖,好过他处纵放!

  167分钟的,影片大部分运用室内心理剧的模式展开,每个人的台词和表情契合融洽,从一开始我就觉得看似周年纪念的夫妇,其实背后的婚姻生活并不和幸福

  婚姻里到底有爱情吗?

  看看我们周围,那些结婚没多久就离婚的人,大多是有一方劈了腿。有的还好没有还没有孩子,是心里还放不下前任,还是对责任的怯懦?

  影片一开始,采访过后,这对夫妻就要自己最好的一对朋友来家里做客,这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便开始争执,论及性、财产分配等私人话题。至少对于我来说,这都是家事。

  难道婚姻出现裂缝,在他处寻觅就真能觅得知音

  当婚姻遇到危机,我想逃避是最好的方式,离婚是最便捷的借口。

  这样看来,婚姻实则是除了财产问题外世间最易处理的问题了。一不爱,便寻人重来,便可!

  你无法想象那个躺在你旁边的温柔,顺从,精密,狠毒而且你深爱的他(她)在你背后早就做了些什么,婚姻充满了无数不确定性。可大家都爱往这个坟墓里做试客,然后千疮百孔

  我想,如果你早就想好,你不是一个忠贞的人,那暂且别涉足,伤人伤己。我同意我们追求自由,变化,浪漫,在每日工作之后,回到家,同样一张面孔,还是要经历琐碎的事,但是做出伤害一个你深爱的人的始作俑者实则令人不忍!

  婚姻的孔可以用你的手来弥补,小别胜新婚,懂得制造浪漫,用心生活经营你的婚姻,才是你人生良药

  彼此相拥取暖,好过他处纵放!

  《婚姻生活》观后感(四):最好的关系存在于婚姻之外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伯格曼透过《婚姻场景》所表露的。

  最好的关系应怎样?起码需要一个有效期。如果结婚证和其他证件一样,有失效的一天,那么,婚姻带给人的幸福度可能会更高些。《婚姻场景》中那对人人艳羡的夫妻,原来只是维护了表面平和,一潭死水下面藏匿着翻江倒海汹涌。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疯子,如果不让它定期发作,长期压抑后的爆发就吞噬一切。他们最好的关系,出现在离婚后,因为有了“你不再属于我”的共识,所以就格外珍视在一起的每一刻。

  伯格曼够狠的,他自己婚姻失败了四次,然后就告诉你,喏,就是这样的,开始一样,过程一样,结局也一样。我有时觉得,导演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心思细腻体会敏感,擅于找到问题,能够呈现问题,却永远没有解决之道。电影看多了,难免悲观。其实,连蔬菜都会过保鲜期,何况人的关系。

  羡慕萨特和波伏娃,他们终其一生也没有被形式束缚,却在死后合葬。他们的葬礼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天,连死因都一样,还有什么比这更默契的死法。波伏娃在最后的日子说,“我一生中最成功事情,是同萨特维持了那种关系。”那种契约爱情关系,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尝试,必须棋逢对手才玩得出;但无疑是最好的关系,因为,它不曾被乏味败坏,而且,持续了那么久。

  矛盾在于,你是要拥有一段关系,还是成为那段关系的一部分?如果前者,那么撇开人性卑微,跳出自我的范畴,在开始时寻找,在败坏前结束,关系定格在完美,代价是舍弃某种上瘾的可能;如果后者,情况恰好相反。

  《婚姻生活》观后感(五):婚姻生活最后靠忍

  影片刚开始是律师玛丽安与精神学讲师约翰接受记者采访,只言片语中已经能觉察到他们对于彼此以及婚姻生活中的种种遗憾和不满,他们互相嘲讽对方的前任,约翰认为世界正走向毁灭,他向往活着,认为有权先为自己着想,新的改革政策让他失望,后面的情节发展也可以看出,约翰讨厌和这个国家政府打交道,而玛丽安则表示自己和约翰的想法不一样,她相信同情心,认为如果我们从小学关心周围的人,世界将变的不同,这不是约翰和玛丽安的问题,这是所有男人和女人思想上的差异,所以说,如果你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一样,也是异性患者,那么未来你的婚姻里必将也会出现这种理性感性冲突

  第8分钟开始,晚宴上,他们的朋友,Katarina和Peter,这对夫妇之间的伤害就像是病毒一样,传染给了他们。于是,他们有了争吵,从彼此对于政府的不同观点家庭生活到性生活。

  随后的情节是约翰终于将自己的婚外恋告诉给玛丽安,那段看的我很难过,约翰说:

  “我爱上了别人,……(一堆解释和陈述,)”

  玛丽安强装平静,温柔的说:

  “这真有趣,我居然没有任何察觉,一点也没怀疑,一切看上去还和往常一样,你一直很体贴,而我是愚蠢又盲目的傻瓜,你想离婚吗?你打算娶她吗?”

  约翰第二天打算和新欢去巴黎旅行,玛丽安听到后只是淡淡的说:

  “时候不早了,睡吧,我猜你明天还要早起。”

  于是起身平静的收拾东西,我想我能明白她此刻内心的暗涌,所有行为上的波澜不惊都是因为内心已经汹涌到了一种极致。玛丽安甚至还操心着约翰明天动身去巴黎的各种行头,还为他上好闹钟,而她的这些行为和言语在约翰眼中,都是令人烦躁的唠叨,不爱了,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尽管她一直在约翰面前假装平静,却在给朋友打完电话之后独自在家中歇斯底里,咬着手背想要克制住自己的呐喊,同时也想让身体上的疼痛来削弱一点内心的痛苦

  6个月之后,约翰从巴黎回来,与玛丽安见了一面之后正式分居。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次碰面,在约翰的办公室,为了签署离婚协议书,而此次玛丽安明显神采飞扬,她已经从约翰的精神捆绑中走了出来,她说自己感到了自由,然后约翰却歇斯底里了,他暴怒,他说无法再忍受那个新欢了,可惜为时已晚,他已挽留不住玛丽安。签字,离婚。

  7年之后,离婚多年的两个人都有了新的家庭,但一次剧院的偶遇又把两个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两个人约在海边的朋友的一所木屋,屋里出乎意外的凌乱,两人决定收拾一下。他轻松地吹着口哨,打扫着地板,拾掇着壁炉,没有注意到她正在看着他。她看着看着,眼泪流了下来。

  没有了婚姻关系的他们反而更加亲密宽容

  这部电影真实的表现了男女关系和婚姻的困境

  在妻子读自己的日记象丈夫袒露心扉的时候,他却睡着了,而每一次那个丈夫来访都要和女人发生肉体的关系,而且他根本无法忍受女人在离开自己之后成为自由的女人,他认为这个女人一直是自己的,无论是离婚与否。

  男人的目的是占有,女人的目的是附属,男人思考,女人感觉。只有在发生肉体关系和谈论金钱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把对方的话当回事情。

  窦文涛常常说,这种以财产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度有违人性。那些在婚姻中坚持了一生的人,是令人钦佩的,其实我总怀疑爱情和婚姻是矛盾的,而一个人也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始终处于完美的状态

  道德与爱情,难道不是对立的吗。

  伯格曼自己的婚姻生活大概教会他这个道理,和妻子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和她离婚,让她成为别人的妻子。

  《婚姻生活》观后感(六):没关系,或许我们都不适合婚姻

  影片一开始,面对采访,夫妻二人性格就分外明显。妻子始终夹着腿,身体前倾半坐在沙发上,双手握着放在腿前,谈话间始终搓着手,眼神飘忽不定;丈夫整个身体深陷进沙发,目光坚毅的面对采访者,总能找到俏皮话缓解略显严肃的采访氛围。你知道这个妻子有些不自信,轻微歇斯底里,唯一在采访中表现出自信身体语言的部分是当问及工作,却又被很快打断,但她并没有太多异议;而丈夫显然自信的有些狂妄,与此同时又给人一种坦诚的印象。 整部电影是夫妻间的你来我往,共同对待外人谈论婚姻,共同看待朋友的婚姻破裂,共同处理家庭父母关系,共同讨论出轨与离婚事宜,然后再次背着另一半共同偷情。面对全程20多岁年轻人刷“这个渣男”“女主懦弱不争气”之类的弹幕,你会感叹伯格曼真是悲天悯人般温柔又真实的面对婚姻这个男女绕不过去的问题。 我喜欢他们之间的争吵。相互责备,谩骂,扭曲事实,翻旧账,语言暴力甚至肢体冲突,人们总是轻易表达愤怒,最后的结果是彼此掩盖了自己的内心。而他们的争吵带着相互理解愿望与真实面对自己的包容。 他们躺在床上,她问他这次离开要多久,他回答他请了半年假,加上自己带上了一个月的工作量,可能会有7,8个月,她听到崩溃,原来他早就计划好远远的离开,男人床上有过片刻的爆发:“你知道我等这一刻多久了么,重点不是跟保拉在一起,而是离开这,我四年前就想摆脱你,我将尽我所能用金钱补偿你和孩子,换来一个条件就是结束这一切。”他发泄完后,又靠在她身边,语气回归平静又略带自责“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会造成伤害,也许我们从来没有真实的触摸到对方。”她靠近他,央求他不要抛弃她,他长叹一口气,没有回应。最后她们抱在一起哭了,他在她怀里内疚的说:“我为自己感到羞耻。” 6个月后,他瞒着保拉来到她身边。看样子她从一个妻子转变成一个情妇。她在努力重拾自己的内心,她听从心理医生建议追溯自己的童年生活,并且很兴奋的把对自己重新的认识讲给他听,她说:“从小就努力表演迎合别人,似乎这样才能得到关爱,恰恰从未问过自己,这不是自以为的无私而是懦弱,”她总结道:“我们的错误在于从未摆脱家庭的影响。”说完,转过头,他已经睡着了。 之后她来找他签字,却演变成一场性爱,最终变成一场肉搏,一个埋怨自己的无能,一个埋怨自己的付出,签完字,按理说大家都自由了。可他们却很难过。 婚姻制度合理么?我时常也会想,什么时候我让自己接受这样的观念?我爱这个姑娘,我应该爱她 ,我并且为她保持忠贞。时不时互联网上会有明显替普罗大众出轨离异,毫无例外,出轨的那个是人渣,道德败坏,千夫所指,你无从指责是人们站在道德角度泄私愤,还是站统治者角度维护当代婚姻道德体系。你只知道,当你面对自己内心时候,你就站在这个世界的对立面。哪怕对方是你深爱的人。 写兔子四部曲的厄普代克,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主题也是中产阶级的情爱,婚姻,背叛,人至中年的伍迪艾伦也拍了很多婚姻出轨的电影。这里有不可遏制的情欲,被压抑而爆发的力比多,平庸而陷入迷茫的中年生活,毁灭生活的兴奋感,和一切坠入毁灭的虚无,干净的自我反思。 也许对于有一类人而言,他们就不适合婚姻。他们无法保证自己对伴侣的绝对忠诚,也无法做到不去怀疑生活本身,而怀疑后又无法做到不去推倒重建它。就好像一个人站在分叉路口,他无法做到自己理所应当选择一条路后,仅仅靠着这条路是自己选的不能后悔,而阻止自己不让思绪遥想踏上另一条路后的光景。 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落窠臼,也许这才是我们生活困境之所在。

  《婚姻生活》观后感(七):Sweet Life

  第一次看完伯格曼的电影作品。因为是自己关注的话题婚姻和话痨片的缘故。不过到片子的后半个小时真的是昏昏欲睡。

  表面上的完美的幸福婚姻生活其实往往都是千疮百孔,只是这些暗流不为人知而已。拿超爱的耀明的暗涌里的歌词来讲:没理由,相爱可以没有暗涌。诚然,这并不是什么悲观主义的论调。

  所以的细节都是真实的,丽芙乌曼遇到了她事务所的客户的同样的问题:体面的工作、有风度善良的丈夫、度假小屋和可人的子女,还有理由抱怨什么呢?她们并没有发疯,婚姻在暗流中走向了末路,需要的仅仅是一个转变的时机。

  所以当约翰遇见宝拉的时候,一切发生了变化。约翰绘声绘色的描述他与宝拉的相遇时,玛丽安几近崩溃。这种残忍的桥段,我们大多数人也会残忍的经历一回或数回。你所爱的人在某一时刻变得陌生变得面目全非,他迫不及待的逃离有你的世界,冷静理智的谈话更是让人发疯,告诉你残忍的真相,你作为一个受害者却惶然不知,你扮演的角色让自己崩坍羞愧至极。约翰回想时眼中闪起的亮光和喜悦真是让人倍感心酸。

  约翰如此斥责玛丽安:我知道你这会在想些什么?你在想天啊,这可怎么办?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得知这一切,我该怎么办?

  爱让我们彼此相遇,可也让我们彼此伤害。我们都会在某些时刻忘乎所以,残忍的无以复加的伤害爱你的人。这些真的是难以饶恕。

  久久的疏离和激情的褪去又开始让约翰渴望玛丽安的肉体和灵魂,彼此的逃离又以一副近乎偷情的场景处理中得到了回归。

  到底,彼此婚姻的认知应该是怎样的呢?无非是intimtate relationship而已,彼此舒适其实比欲望来的困难的多。

  我还年轻,不敢冒失的逃及婚姻的精髓之处,只能凭着直觉去感受而已。最坏的场景也只是约翰玛丽安夫妇的朋友那样相互攻讦而已,“我宁可和男妓上床,来抹去你留在我阴道中的恶心的痕迹”。婚姻的悲哀之处,也只是如此了!

  《婚姻生活》观后感(八):还能有别的办法吗?

  没人提第二场戏,两对夫妇聚会餐桌的跳轴吗?在第一个主镜头中,男主角和女客人在画左,女主人和男客人在画右。接下来摄影机跳到了桌子上和主镜头相对的一边完成了一组对话的正反打。最后结束时,又回到了主镜头的位置。太奇怪的设计了?!这不是一场很难重复的戏,忍不住想导演是故意这样设计的。如果是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处理,我会觉得很失望。在这个段落中这样的安排会让人有他们不停换位置的感觉~总之很奇怪。

  这部片子还有个电视版,很像看看在电视版中会是什么样。应该会有更多台词更多细节吧。

  导演的控制力真厉害。在很多场戏中,演员情绪、台词、表演一气呵成,太连贯了,让人透不过气。而且镜头大部分时间对准的是演员的脸,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这可不是能随时看回放的年代!太了不起了!

  演员的功力体现在长镜头中。那么紧的景别,几乎是大特写的情况下一个长达6分钟的连贯表演。(两人分开6个月之后又一次见面那场,在女主角读自己的日记之前)真是太好的演员了。

  剧本是伯格曼自己写的。

  导演先要有思想,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这样在分镜时才知道镜头中要表现什么。这简直是一场心理对话戏的范本。A说话时镜头为什么要给D?而D这时候看了B一眼是什么意思。C在看着谁?很细腻。这时话剧和电影的巨大的区别出现了,话剧是不可能表现这么细微的表情变化的。不过在这片子里,其实不太能区分电视和电影的差别。但大多数人看电视的时候可能不会像看电影那么仔细吧。

  关于婚姻,也许会有不同的观点,可很难跳出这样的叙述模式吧?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婚姻生活》观后感(九):婚姻生活 并非无解

  面对这样长的婚姻场景,大段精致对白,每个人注意到的细节必然有所不同。

  1.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开头记者采访的段落,女主的回答没有内容,她个体隐藏在婚姻之内,注意力和思考都从对方和整个家庭出发,关于自己没什么好讲,这种归属感是幸福家庭的成果,个人却丧失了部分性吸引力。在他们事实分居后,魅力或者说性吸引力在女主身上又重新浮现,从男主每次迫切的求爱也可以看出来。

  2.电影前半部插播了男主的工作场景,他写的诗没有得到同事的认可,为此发了脾气。人作为一个整体,事业发展对家庭生活丝毫没有任何影响是不可能的,男主借着婚外恋,想改变死气沉沉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样的矛盾可以缓解,到最后他发现对小三同样会厌倦。倦怠在婚姻生活中似乎无法避免,或者说任何长久的关系中,只看是对内求解还是对外求解。

  3.看前半段的相处,很难相信这样恩爱和谐的夫妻最终会走向分开,他们交流充分,相互体贴,直到性生活不和谐导致表面的和谐和无解的暗流涌动分道扬镳。

  婚姻生活很复杂,伯格曼已经把最本质的面向呈现出来。据说,真正恩爱的夫妻不到20%,剩下的就冷暖自知吧。

  《婚姻生活》观后感(十):酒肉朋友和交心知己有個共通點,就是都不怕向對方坦露弱點

  酒肉朋友和交心知己有個共通點,就是都不怕向對方坦露弱點。

  想讓別人喜歡自己,就要時刻保持完美形象,是這樣嗎?表面邏輯上似乎沒有問題,因為人們都喜歡美好的東西,但實際上,往往卻是沒有什麼包裝的人最得大家歡心。人類是很奇怪的,一方面他們要造神供自己膜拜,一方面又是葉公好龍,不敢跟完美過於靠近。酒肉朋友間的互相嘲弄,知己間的談心,甚至「不打不相識」,其實箇中內容本身不太重要,重要是這是一個儀式,表示大家都已經放下面具,你我的弱點大家都看到,你無法原諒這些缺憾的話,可以選擇遠離我,但如果選擇繼續來往的話,就必須接納彼此都是不完美的人。這樣,彼此間的距離就一下子拉近。

  Ingmar Bergman導演的電視劇"Scenes from a Marriage",說的就是一對模範夫婦,他們有特別的溝通技巧,就是把所有問題都平心靜氣地攤開討論。可是,女主角Marianne說︰「我們沒吵過架,我感到這可能是我們最大的危機。」

  [以下劇透]

  而事情發展確實是,男主角Johan在劇的中段終於一下子把長久壓抑的不滿爆發出來,不久就跟Marianne離了婚。問題在於,Marianne一直以來處理事情的表現都太完美,甚至在Johan告訴她他在外邊有情人時,她也能把情緒控制下來,還不斷慰問這個丈夫。在這樣的襯托下,Johan心裡的不滿和慾望,就顯得極其低下,所以他在這十幾年「坦誠溝通」的遊戲中,都不敢真的坦誠,正好相反,Johan心底裡其實一直痛恨著Marianne所經營的美好面具。為了向外人展示這完美的婚姻,他已默默忍受了過多的束縛和責任,他一直都在尋找逃出新天的機會。

  Johan和Marianne離婚數年後重聚,這次終於大家都能真正坦誠相對,展示自己的弱點、焦慮與不安,最後彼此原諒。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是沒有解決方法的,也沒有誰是誰非。除了有缺憾的人學會彼此原諒之外,還可以怎樣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