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生》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浮生》的影评10篇

2018-02-10 21: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生》的影评10篇

  《浮生》是一部由盛志民执导,廖忠 / 王澜 / 徐韬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影评(一):......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以重庆为舞台的电影操着地道重庆方言麻辣地涌现出来了,就如长沙街头一家挨着一家开着的川味自助火锅店。从《疯狂石头》到这部《浮生》,也确实出现不少特别的电影。国产导演们似乎呆腻了粗犷的北方乡村需要改变口味,于是发现麻辣味还挺不错的。

  重庆这个九十年代还被称之为中国最大的农村城市,升格直辖市之后乘上了改革发展的快车,比之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深圳以及代表过去农业社会的乡村更能够表现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变革中的广大中国国民生活。

  压抑场景,压抑的气氛,压抑的人物,剧情已经完全重要了,重要的是电影展示一个极其真实普通家庭的普通生活,比王小帅的《青红》顾长卫的《孔雀》更加普通更加真实。镜头那端仿佛不是演员,而是你的隔壁邻居。当我哀叹剧中人物是多么隐忍压抑不快乐地生活着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当代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如此,我的我们身边的人们都是如此。经济的压力沟通障碍情感的爆发,所有人承受的都是如此相似。这即是浮生吧。

  电影最初名字叫做《欢喜》,影片中除了小混混绕着女朋友转来转去的场景有欢喜的味道外,丝毫跟这两个字扯不上边。大概如不记得是谁的名言:生活就像被强奸,如果无法反抗,那么就享受吧。享受了就有快感,于是就欢喜了....

  这也可能是我们普通人对待无法改变的世界的唯一出路了。

  《浮生》影评(二):欢喜浮生( ZT )

  导演盛志民执意认为这个电影应该叫做〈欢喜〉(Bliss),说据相关评论,这个电影已经是2006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竞赛片中“最不灰色”的电影了。他说“欢喜”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胡兰成忆张爱玲的那篇文,那是至今我看过的用“欢喜”这个词用得最多的文了。说的是大悲前的细小“欢喜”,就像周璇唱的〈笑的赞美〉那样。在这个角度上看,〈浮生〉确实也是有着这么一种不寻常的“欢喜”的。

  要复述影片的故事是徒劳的,因为它并无意着墨于戏剧性的情节,它的风格是日常化的,平静,一点波澜,却处变不惊……当男主角,一个出租司机,回到家发现多年来一直顺受的妻子正与另一个男人做爱时,它只是让他关掉了屋内的灯,给了她一段可以藏匿惊惶的黑暗;当他去找那个“奸夫”算账时,却看到“奸夫”家里瘫痪在床的妻子和脏兮兮的孩子,只好默然离去;他得知妻子患了癌,突然对她的生命产生了最亲密依赖,像哄小孩一样瞒着她,求她去做手术;他的父亲在他的母亲弃他们而去之后,和另一个女人结了婚。这个女人为这个家庭带来一个没有血缘关系弟弟,一个叛逆少年,小黑帮,不顾一切地澄清自己“并没有出卖兄弟”的清白——这让这个不幸的女人变得愈发神经质,恨不得把儿子重新塞入子宫重生一次。当叛逆少年为了救出被逼当三陪的女友,偷走了家里唯一的现金(这是他的父亲偷偷攒下的给他的生母买坟墓的钱),这个女人的崩溃到了极点,而他的父亲却安慰她说,这孩子用完了钱自然就会回来的,别太担心……就是这样一种克制而压抑的温情,这样的,“不管怎样我仍在你身边”的细小“欢喜”。作为家庭史(或个人史)的秘密被发现,被谅解,被倾诉,被救牍,被擦亮,透过欢喜佛的眼,一点一点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最让我心动的,是〈浮生〉中再现的重庆。重庆,想必是一个很热辣的城市吧!就像〈疯狂的石头〉那样,似乎盛产背着箩筐的蜘蛛侠,豆腐和花椒搅拌出来的美女。而〈浮生〉却把重庆拍得如此寒凉,仿佛一场沸腾的蒸气挥散过后,那冷却在锅底凝成褐色冻脂的香料。围坐着寂然的一家老小,为着某种迷失,相互寻觅而又各自隐藏,犹如出没于雾中山城的野猫。而那重重叠叠隐没在屋檐上的曲折小径,那万家灯火的半山楼宇,那与云雾对望的坟墓,拆得瓦砾遍野的废墟,以及寒风瑟瑟的过江索道……一切,都让我疑心,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重庆森林。”

  《浮生》影评(三):浮行若夢

  一路以為是陳果原來導演是盛志民. 陳果監制. 這是一套不錯的小人物電影, 主旨明確聚焦在重慶的一個家庭的故事, 父子之間的愛, 建軍和老婆之間互相不了解對方的愛, 母親對小雷的愛, 小雷對小雪的愛. 人總想做好人, 愛身邊的人, 但往往沒有回報, 事情也不如人願. 電影中灰暗的色彩很濃, 一方面重慶是一個陰暗多雨多霧的城市, 二來主角們也少有笑臉. 放完後導演做sharing, 原來中文名字也改了幾次, 而且有些片段是cut了的, 關於建軍母親和兩個孩子. 導演想表達的是改革開放的時間對中國人帶來什麼生活沖擊, 正正是片中建軍母親離開的時間, 但不知是否cut了的關係, 我覺得電影中有關改革開放對中國人的沖擊並未有太大的描述, 只是集中講一家人的事. 對於國人對生活轉變的心理狀態描述, 我是持著ask for more的態度, 雖然這套電影是不錯, 但對生活轉變的描述不足夠.

  重慶, 上次去的時候差不多時十年前的事, 仍是灰灰暗暗, 下毛雨, 嘉陵江, 索道, 長江交匯, 記得導遊說, 香港和重慶一樣, 都是山城, 重慶單車不多, 因為地勢問題. 最記得是麻辣火鍋, 真的很辣, 和那一天到晚都不停的雨, 三峽的終點站, 貨船上的號音. 十年咧. 導演說05年有四套電影在重慶拍, 包括瘋狂的石頭和三峽好人. 看來中國小品電影, 獨立電影將來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角.

  《浮生》影评(四):浮生若梦

  添加豆瓣的评论要起个标题实在很难为人。好比上学时候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一样,自拟题目,题材不限。想了N多秒就用“浮生若梦”吧。

  关于生老病死好像是一个很大的哲学,导演似乎是想用一个小市民的故事引发观众思考这个问题,却总是在将要揭示某个有深度意境的时候草率的结束。好比一道菜缺少精致的味道。

  另外不明白建军的老婆为什么偷情?

  -----------------------------------------------

  奶奶在前段时间去世了,墓穴是和20年前爷爷的墓葬在一起。那是一块很小的墓地,我们村的田氏家族的专属墓地,父亲、母亲还有我百年之后也要埋在这里。

  浮生若梦 好好奋斗吧!

  《浮生》影评(五):真的重庆森林

  学会了用重庆话骂人

  下岗舞会真是啼笑皆非

  因为女朋友漂亮跟她分开,结果还是怕不漂亮的老婆会跟别人跑

  贪玩的小混混,dare or truth眼睁睁活生生

  这真是一个多事之家

  天啦重庆一个墓都要30w, 叫人怎么活啊,哦不,怎么死啊?

  充满了贾樟柯和陈果的影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原来它叫做“欢喜”,怕观众误读,改了。那种淡淡的温暖,要掀开了暴力残酷外表,才勉强得以参考

  可能不喜欢的人嫌编剪接和人物线索的复杂,我觉得还蛮真实啊,TIC.

  去了王澜的博客看,她说,重庆的秋天,褪去了金黄,是浅灰。

  《浮生》影评(六):好人真欢喜

  1.不满和四无

  围绕着漂浮碎裂的剧情碎片所干扰,人们会为《浮生》结尾牢骚抱怨个不停,仿佛摆放着一处伸手可抓的无高潮败笔。仪式过于庄重的骨灰入土安葬,见不得父子二人的言语感慨。一段为了点题为了劝慰的好人都幸福之说。但这些都不是观影者如我——所要说的关键所在,见到最后的二人对唱,还是心酸有加,并直接地影响了一下午的心情。凭印象记得歌词是唱错了,考据后得到证实,不知是否有意为之。

  祝你平安,祝福好人一生欢喜平安,《浮生》流露出的暖色如此的稀薄,像极着“四无影片”(无聊、无力、无助、无望)。但最好的理由就是,转型期的不正常中国一群“不正常”的中国人,灰暗的背景,灰暗的基调,灰暗的人物。

  2.转型或城市

  江上往返的索道缆车比抽象的走钢丝要浅显,又被指为表现得太过于直白。作为又一部对准重庆都市的题材作品,它的地域特征并不比《疯狂的石头》那种作为商业包装的城市文化外观,而是有着实在的内在体现。重庆所能引发的变化回顾在于,它是十年缩影中最后入列的直辖市,在于它背后更为广阔的三峡背景,这对于中国而言都是不可抹除的。身份的认同与改变,乡土的剧变与迷失,类比的正像70年代日本的冲绳,80年代韩国的光州,90年代回归的香港。他们作为一个城市或者地区,所共同的是在母体身上发生着影响到广杂人群的莫大变更。

  《浮生》存在的身份模糊问题出现在多个人物身上,他们所维持的,似乎并不是健全传统的中国旧式家庭,而是崩溃后重组的新式家庭,甚至不见平日里的温馨和睦,转而是充满着误解猜忌。彼此之间不愿过多交流,仅有的一餐围坐也是前后数人离席。同时,身边环境不断施压,又导致他们进一步面对更多困难恶化,那可以明显视为生与死的交叉相遇,可以隐藏于轮转的城市变迁和时代更改,无法预测,不可阻止。无论如何,老李背后的一家,都不像是接受大城市恩赐滋幸福之家,而是痛苦的迎接一轮轮冲击波的来临。

  3.妥协与底层

  理解为什么之前《欢喜》的片名会被毙掉,甚至,能想象影片做出不少让步才得以被放行,送到瑞士上映参赛,但其中间过程对于最后结果的影响有多少,外人总是分不太清楚。持有异见者,完全可以在《浮生》结尾之前挑出更多毛病。不地道的方言味道,不协调的人物关系,以及最基本的中国导演进入都市后的慌乱无措,言之无味。不认同他们所选择的视角,不欣赏他们所采用的结构,带有着最近一代导演的闷骚通病,若有所指,点出问题又啥也无法解决

  但迷乱写实本身究竟是中国城市化内部的震荡不稳定影响,还是他们(导演)的成长决定着作品只能停留于小城镇。在恰然水准上下,中国新锐导演们献出了许多和体制抗争后的作品,一大部分也是对准着底层小人物或者不快乐的中国人,自然不快乐的人们也不想见到被表现为不太快乐的电影人物。

  只是《浮生》所安置的形色小人物,极容易使人联想及“草根”陈果,他有着监制身份,或者还有作为副导演身份,和贾樟柯陈果在一起的盛志民,多少,要带点一派风格。但重庆没有他们的植被土壤,只有如同其他中国大城市的中下底层人们。但《浮生》的弱点在于偏颇表现着他们的不正常,转而失去了灵动而有感染力的一点。

  4.不快乐,太美丽

  不快乐的中国人,《浮生》里头几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不快乐的中国人,不快乐的老人,不快乐的年轻人。不快乐的妻子孙小红,丈夫李建军更是直接被设置为沉默寡言,不快乐又叛逆的中学生青年,试问,还能“欢喜”得起来么。联系开头强调的佛像以及画外旁白所说的领悟,影片是要人们看透因果,寄托于另一种精神依赖。可那毕竟就是不可取的说法,依此,《浮生》主题悲观中含带失望

  往事阴影无处不在,困扰着他们。在建军解释为什么和孙小红结婚时,他坦言道是过去跑掉的母亲太漂亮,太美丽,导致他内心无法接受另一个漂亮女孩丽娟的爱,转而和小红结缘。但这般“太美丽”的理由过于虚幻,也容易引起本人的联想。太美丽而导致的不可信任无法排遣,太美丽的相同所引起的致命抉择,都不是,是太美丽的城市化拒绝了他们的幸福生存。漫长结合中,他们失去安全感,失去了快乐的先决条件,失去了赖以维生的精神信念,却又日复一日的过活。

  建军没有母亲,并且强调着“太美丽的母亲”;另一方老伴秀娥总说是自己种下大错,导致小雷误入歧途;再次,小红一直没有怀孕,并在最后失去了作为母亲的可能性。母亲,究竟是何用意,作为一个集体,她们均表现为自己过意不去,而对外部又心有愧疚。比如建军母亲会有持续不断的信,直到去世。老伴是一脸苦惑,怨天尤人;小红闷闷不乐,甚至有了出轨之事。作为一个符号,她们是缺损不健全的,她所象征的极可能就是每一个人所依存的大环境本身,是什么导致她们无法如愿呢。《浮生》没有迫不及待的道明,但赋予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5.怎么想,如何说

  有人不满了,你说什么是什么,不就等于再创作回事。如果《浮生》只为讲述一段琐碎,那只是表面真诚,内里虚伪。解释本无宽狭之分,在于观众的想法心态,在大与小之间,任何一处细节都可以被扩放,也可以被无视直接忽略跳过。

  假设有以下几个问题,为何《浮生》所有的,都是江边弥漫的大雾,霪雨笼罩的气息,即将淹没的废墟。在高楼林立面前不提衰败,那要么是《浮生》出现方向性的判断失误,要么就是作为镜面反射着另外一层、为人们不易所察觉的生命点滴跳动。

  《浮生》是有野心的,包括不同年龄层面的主角,并用家庭关系加以联系在一起,同样的,生死也没错过,青春所占份量更是来得为数繁多。青春的冲撞带弱了《浮生》所具有的严肃主题,哪怕它只想作为黑暗中的一点亮色,不快乐中的一丝可笑,所有沉默不语中的一句川味粗口。但,小雷的形象还是痕迹犹存,为了存在而存在。反观片中其他人物如建军都有“打太极”之嫌,也因叙述跳跃,前后衔接不够流畅,造成形象单薄、缺乏立体感。又由于篇幅受限,左右不定,失去继续深入的可能。

  浮生太美丽,你的所得,你的付出。有个歌里唱到:现在我已全明白,什么是爱的真义。看过《浮生》,估计每个人还是不明白好人与快乐的真义,情绪被剪乱到支离破碎。赵本山在《落叶归根》里化为一个中国老农形象,说:你看我像坏人吗?意即难道我不像个好人。又卡车上,高喊着:啊!我多快乐!有人说这是矫情,有人说这是反语,无论如何,在最近半年,这是我听过的,倍有印象的一句台词。重庆好人,三峡好人。中国人无力于诉苦,还不如用欢喜之言道出最深处的悲怆。至于《浮生》,亦是如此。

  《浮生》影评(七):浮生若刍狗

  老子《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草扎的狗。从前祭祀时舍不得真杀自家的狗,随手薅把草扎个草狗作为祭品应付,忽悠天地神明。祭祀完事后就把它当成废物,随手丢掉。狡诈的人们以小人之心猜度天地,以为天地神明也像自己一样厚此薄彼,喜活物鄙草芥。天地毕竟是天地,思想境界自然要比人类高,在他们看来,众生万物平等,你们在下界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吧,谁都不容易,谁都不帮,任尔等自生自灭去吧。

  《浮生》,据说这个名字是后改的,导演认为应该叫“欢喜”,英文影名唤作Bliss,应该是赐福的意思吧。浮生,站在天地的角度看的,众生万物皆如刍狗;欢喜、赐福,站在人间的角度看的,导演是人,讲的是一些人的故事,知道人的不易和无奈,但仍希望众生能够离苦获乐,得赐福而欢喜。影片始终在这两个角度间转换,影片开头,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群浮雕的金刚力士,高高在上,睥睨众生,并不因人的谦恭跪拜而有丝毫的好脸色;影片结尾,小夫妻笑语嫣然,共唱《祝你平安》互相祝福。一群蝼蚁般的小人物,各有各的小故事,建军、父亲、小红、赵雷、秀娥,好像没有一个是活得非常快乐的,各有各的难处。导演既没煽情,也没有同情。本来嘛,谁活着都不易,大家都是这样活着的,尽管有些许残酷,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存现实啊。不过蝼蚁尚且有偷生的权利,人也应多给自己找一些活着的温情。于是我们看到,老警察得知后老伴的儿子拿走了他辛苦积攒买墓地的钱后,只是随意的说,没关系,钱花光了,他就回来了,不就是几个月的工资吗。下班回家的建军撞见老婆和别的男人躺在自家的床上,他没有暴怒,只是拉灭了灯,让妻子在黑暗里找回些许尊严。妻子生了癌,不想拖累他,他却全心全意给她治病,归葬入自家的墓穴。……

  林语堂先生曾用这样一段话来概括中国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家是一个睁着一只眼睛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及温和的嘲讽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把他的玩世主义和慈和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由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的,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生气蓬勃,因而在他清醒的生活中放进了梦意的人。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还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灭,因为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

  我想,这段话用在普通中国人身上,应该也是合适的吧。

  《浮生》影评(八):重复的朝露人生

  这个题目一听就够中国够灰暗;可是英文名叫bliss,终极的快乐--有点对对子遥相呼应的意思。

  清代沈复著有《浮生六记》一书,其中有两记主要记叙作者与其妻家庭生活里的悲欢离合。这也是电影“浮生”的一条主线,只不过时间被挪到了二十一世纪的重庆,通过一对贫贱夫妻的生活,重复人生虚浮如梦的老题目。

  重复的不止是主题,还有一堆别的电影:章明的“巫山云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顾长卫的“孔雀”都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踪迹;而接近结尾处赵雷和钱雪在江堤上玩耍的情景,分明就是陈果的“香港制造”里中秋一行三人在公墓里追逐嬉闹的重现。

  也不知道,是想象力匮乏还是现实仅此而已。

  http://mmddt.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27.html

  《浮生》影评(九):忍得浮生看《浮生》

  一部2007年错过的电影,终于看完,心情压抑。

  脑海里还在放映《浮生》,有点憋足的重庆话,曲曲折折的巷子,蜿蜒的街道,阴霾的天空,缠绵的江水,曲曲折折高楼映衬下的过江索道,更像是一部忍辱负重童话的书写,不得不书,又无力而写。他延伸一种感觉:一座破败与喧哗重生的城,拆迁中江北城的目光空洞与融侨小区颠覆光鲜的脸强烈的呼应,繁华霓虹与贫困哀愁交织,衰败的工厂与三千元买断余生境况印证一群人的辛酸,狭窄的小街宛如下岗工人们生活彷徨四下张望。影片犹如一段生活突如其来,人们似乎不再关心城市和内心潜伏的情感。镜头冰冷有时慌乱晃动,颜色陈旧压抑,亦如章氏影像风格。

  退休警察老李在江边给客死他乡的亡妻买了块风水墓地。影片中,似乎还有点《三峡好人》救赎似的影子,老李开出租的儿子建军与小红的关系,在剧终人散处日渐明朗,他们合唱了那首老而俗气的歌,它的主题隐约有这样的泪流满面------“曾经有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歌中隐约牵涉到老李与前妻的情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15年前,老李的妻子会抛夫弃子,远走他乡,终究她的骨灰还是回到自己的城市,长眠在长江边。为什么,妻子最心爱的书还存放在老李家里。

  可能是一个人内心的向往被外面的世界所召唤,他就会无反顾地奔向心之神往的地方,但越是漂泊越是渴望回归。落叶归根,她感情的“根”归在生命的原点上。

  长江水,世代泽被,繁衍着两岸世代的繁华。

  城的演变与迁徙,永远没有尽头。长江索道就沿着窄窄的航道一直往返开来开去,偶然来自渝中半岛的阳光透过钢筋水泥投射在索道里每个人脸上,又诧然退却。

  导演隐喻的无非是生活,那些游走于江的南岸与北岸南来北往的人,离开和发迹参半的可能性,艰难时世,戏剧人生。

  大坪电影院10块钱一场的色情综艺晚会正在大喇叭揽客,一群平头叫卖着貌似addas牌子的鞋,一个卖减价水果的小贩,用他青涩的喉咙,对着电喇叭喊出“走过路过,机会不要错过,葡萄3块钱2斤”,周围人调侃一句,“龟儿哈批,喇叭都没开,吼个锤子”

  他们是这个城市的腹语,语意悠长,而使生活像豆花饭一样绵砸。

  他们都是天上浮动的云,转瞬即逝,或者又川流不息。

  什么是浮生?可能如瓦尔特.本雅明“雪花体”的描述:它就像雪花一样轻柔而静悄悄地,但却不停息,厚厚地落在你周围。假如它感动了你,那是因为那些故事是你生命的真实片羽。

  浮眼云烟,终须尽付日常生活。

  建军的生活如何开始?

  小雷到底有没有和他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

  挤超市买了一大包菜回来煮了,想想那都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等爱的人回来吃饭,然后关门放猪(狗),偷笑。

  《浮生》影评(十):《浮生》:一梦 一笑

  过了一周,我还是常会想起这部电影,那一家人。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大起大落,有的,只是生活本身的纷乱与平淡。但就是这种平淡,却挥之不去。

  想不起感动,到要落泪,没有,它毫无用心,绝不刻意,没半点煽情,我也不过一个旁观者,看导演给的一出人间剧。可那种淡,却不知不觉浸润了我,所以,当他们好真。

  建军、父亲、小红、赵雷、赵雷的妈。

  好普通的一个家庭,一辈子廉洁奉公的警察爸爸,开出租车的儿子,下岗的儿媳,没结婚的后老伴,后老伴带来的问题儿子。

  缓缓流动的生活。每一天,都平淡的甚至令你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可是回头,却发生了太多。

  离家出走多年的母亲,以骨灰盒的形式回到父子身边。导演拍这部戏的缘起,是陪父亲为母亲选墓地,父亲拿出卷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丈量,一旁的儿子,被父亲打动。于是电影里也有同样的一幕。工作人员一旁说,不用量的,没问题的。父亲只是笑笑,目光依然专著。

  就是这位父亲,还未结婚的后老伴的儿子拿走了他买墓地的钱,那位母亲十分惊惶,父亲只是随意的说,没关系,钱花光了,他就回来了,不就是几个月的工资吗。其实何止。

  那么平淡的还有儿子建军。下岗的老婆和厂里的班长合伙卖床垫,却滚到了一张床上,下班回家的建军看到,慌张的班长提着裤子跑出去,他呢,拉灭了灯。妻子生了癌,不想拖累他,他只一心给她治病。

  这样的一对父子。他们的担当里,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猩猩作态,只是像缓缓流动的水,把一切都抚平。他们不懂得怨怪,他们接受,等着最坏的过去,等着好的来。

  所以结尾的地方,墓地前的两个人,说着说着就笑起来了,“你母亲说她喜欢女孩……”家常却恒永,那是平淡的分量。

  那个笑声,是原定为《欢喜》的片名的用意吗。可是“浮生”也很好,李白的诗里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这样心安理得的两个人,是参透了人生的况味吧。

  电影里那破旧的斑驳的屋墙,是绿幽幽的,却全不见衰败,只有生气,想起陈英雄的《夏天的味道》,那破旧的屋墙也是这般被拍得仿如印象画,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在最不起眼、最破旧的地方,它们依然强顽,静静地美,和这些人们一起,迎接着每一天,最坏的会来,也会过去,最好的会来,也会过去,就记得那笑声吧,常常回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浮生》的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